寒食雨(其一)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

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自从我来到黄州,已度过三个寒食时际。 年年爱惜春光想将它挽留,春天自管自归去不容人惋惜。 今年又苦于连连阴雨,绵延两个月气候萧瑟一如秋季。 独卧在床听得雨打海棠,燕支样花瓣像雪片凋落污泥。 造物主把艳丽的海棠偷偷背去,夜半的雨真有神力。 雨中海棠仿佛一位患病的少年,病愈时双鬓斑白已然老去。


注释

寒食:旧历清明节的前一天,是寒食节。 “两月秋萧瑟”句:言两月来雨多春寒,萧瑟如秋。 燕支雪:指海棠花瓣。 “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句:《庄子·大宗师》:“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这里用以喻海棠花谢,象是有力者夜半暗中负去。 何殊:何异。


简介

《寒食雨二首》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五言古诗组诗作品。第一首诗描写淫雨、海棠之景,把思想情感形象化,以抒发贬徒身世之情。第二首诗除展现宋代寒食的节令风俗外,更将寒食节雨、寒食节独特的文化意象和人文精神,与东坡的身世遭遇紧密结合。这两首诗反映作者谪居黄州时痛苦、压抑甚至是绝望的心理状态,表达了他的人生中现实与理想之间激烈的矛盾冲突。 此为第一首,借寒食前后阴雨连绵、萧瑟如秋的景象,写出他悼惜芳春、悼惜年华似水的心情。诗人对海棠情有独钟,并多次在诗中借以自喻,其《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一诗中说:“陋邦何处得此花,无乃好事移西蜀?”且对自己与花“天涯流落俱可念”的共同命运,发出深深叹息。这首诗后段对海棠花谢的叹惋,也正是诗人自身命运的写照。他对横遭苦雨摧折而凋落的海棠,以“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的绝妙比喻,正是对自己横遭政治迫害、身心受到极大伤害的命运的借喻。


赏析

汪韩师《苏诗选评笺释》:起四句乃先极荒凉之境,移村落小景以作官舍,情况大可想矣。 陈衍《宋诗精华录》:与《郓州新堂二首》皆次首胜。



寒食雨(其二)

〔苏轼〕 〔宋〕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

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题金山寺

〔苏轼〕 〔宋〕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

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晚日晴。

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鸿轻。

洗儿诗

〔苏轼〕 〔宋〕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试院煎茶

〔苏轼〕 〔宋〕

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

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

银瓶泻汤夸第二,未识古人煎水意。

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 贵从活火发新泉。

又不见,今时潞公煎茶学西蜀, 定州花瓷琢红玉。

我今贫病长苦饥,分无玉碗捧蛾眉。

且学公家作茗饮,砖炉石铫行相随。

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 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

癸丑春分后雪

〔苏轼〕 〔宋〕

雪入春分省见稀,半开桃李不胜威。

应惭落地梅花识,却作漫天柳絮飞。

不分东君专节物,故将新巧发阴机。

从今造物尤难料,更暖须留御腊衣。

望湖楼晚景

〔苏轼〕 〔宋〕

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

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

有美堂暴雨

〔苏轼〕 〔宋〕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

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阮郎归

〔欧阳修〕 〔宋〕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

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

秋千慵困解罗衣,画堂双燕归。

松江

〔王安石〕 〔宋〕

宛宛虹霓堕半空,银河直与此相通。

五更缥缈千山月,万里凄凉一笛风。

鸥鹭稍回青霭外,汀洲时起绿芜中。

骚人自欲留佳句,忽忆君诗思已穷。

惜分飞·富阳僧舍作别语赠妓琼芳

〔毛滂〕 〔宋〕

泪湿阑干花着露,愁到眉峰碧聚。

此恨平分取,更无言语空相觑。

断雨残云无意绪,寂寞朝朝暮暮。

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