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庵梦忆·卷五·柳敬亭说书

南京柳麻子,黧黑,满面疤瘤,悠悠忽忽,土木形骸。

善说书。

一日说书一回,定价一两。

十日前先送书帕下定,常不得空。

南京一时有两行情人,王月生、柳麻子是也。

余听其说景阳冈武松打虎白文,与本传大异。

其描写刻画,微入毫发。

然又找截干净,并不唠叨。

哱夬声如巨钟,说至筋节处,叱咤叫喊,汹汹崩屋。

武松到店沽酒,店内无人,謈地一吼,店中空缸空甓皆瓮瓮有声。

闲中着色,细微至此。

主人必屏息静坐,倾耳听之,彼方掉舌。

稍见下人呫哔耳语,听者欠伸有倦色,辄不言,故不得强。

每至丙夜,拭桌剪灯,素瓷静递,款款言之。

其疾徐轻重,吞吐抑扬,入情入理,入筋入骨,摘世上说书之耳,而使之谛听,不怕其不齰舌死也。

柳麻貌奇丑,然其口角波俏,眼目流利,衣服恬静,直与王月生同其婉娈,故其行情正等。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南京柳麻子,面色黄黑,满脸长着疮疤、小疙瘩,行动随随便便,身体象木偶一样呆板。他善于说书,每一天说一回书,定价一两银子。请他的人在十天前送去请帖、定金,约好时间,他经常不得空。南京同时有两个走红的人,就是王月生、柳麻子。 我听他说景阳冈武松打虎,与《水浒传》的描述大不相同。他描写刻画,细致入微,但又补充、删略得当,并不唠唠叨叨。他的吆喝声有如巨钟,说到关键地方,大呼叫喊,声音震得房屋像要崩塌一样。他说武松到酒店买酒,店内没有人,武松猛然一吼,店中空缸空坛都嗡嗡作响,在一般人不经意的情节细微的地方着力渲染,细致到这个地步。主人一定要不声不响地静静坐着,集中注意力听他说,他才开口;稍微看到奴仆附着耳朵小声讲话,听的人打呵欠伸懒腰、有疲倦的样子,他就不再说下去,所以要他说书不能勉强。每到半夜,抹干净桌子,剪好灯芯,静静地用白色杯子送茶给他,他就慢慢地说起来,声音或快或慢,或轻或重,或断或续,或高或低,说得入情入理,入筋入骨,集中世上其他说书人的耳朵,使他们仔细听柳敬亭说书,恐怕都会惊叹而觉得自己说书是献丑了。 柳麻子相貌十分丑陋,但是他口齿伶俐,眼神流动,衣服雅静,简直与王月生一样地美好,所以他们的身价正好相等。


注释

土木形骸:谓不修饰。 书帕:指请柬与定金。 行情人:走红的人。 白文:即大书,专说不唱。 找:补充。 截:删略。 哱夬(bóguài):形容声音雄厚而果决。 謈(bó):大叫。 呫(chè)哔:低声细语。 丙夜:三更时,即夜11时至次日1时。 齰(zé):咬。


简介

《柳敬亭说书》全文可分为五个段落,首言柳麻子的外形长相,续言柳麻子说书的行情,接著举实例说明柳麻子说书的景况,再以其他说书人的羞愧说明柳麻子之好,最后则是总结他有好行情的原因。 第一段从「南京柳麻子」到「土木形骸」,介绍柳麻子的外貌。古代称呼他人时,习惯将他人的省籍或是郡望放在姓名前,柳麻子为江苏泰州人,南京在江苏西南部,泰州则在江苏中部,此处的南京应是指柳麻子生活所居的地方,即柳麻子在南京一带说书,而非他的省籍。接著介绍他的外貌,从皮肤的颜色,到脸部皮肤凹凸小瘤,将整个人集中焦点到他的脸部。接著又将注意力转到柳麻子的性格以及行为表现,描述他性格率真不做作,表现在行为上予人一种放荡不羁的感觉。从外表写到脸部,再放大叙写他整个人的外显行为表现,文字精简,笔力分明,写得很有层次。 第二段从「善说书」到「王月生,柳麻子是也。」,主要介绍柳麻子的才能,并从时空两个向度说明柳麻子的行情。本文篇名为《柳敬亭说书》,可知柳敬亭(柳麻子)的才能即是说得一口好书,一天的价钱定为一两,「十日前先送书帕下定,常不得空」,这是从时间方面来谈,说明了柳麻子的炙手可热;又说到「南京一时有两行情人,王月生,柳麻子是也。」南京是当时长江流域繁荣的文化城市,说书人必定不少,这里从空间方面点出柳麻子是说书界的佼佼者,再度突显了柳麻子的独特之处。 第三段从「余听其说『景阳冈武松打虎』白文」到「入筋入骨」,主要说明柳麻子说书时的景况,此段又可分为两部分:前段举说「武松打虎」白文的实例,后段则是描述他说书的习惯以及语调的转换。作者透过柳麻子说书的片段,描写他说书时对人物动作的细致刻划,「找截干净,并不唠叨」说明了恰到好处的拿揑工夫。「哱夬声如巨钟」和「叱咤叫喊,汹汹崩屋」两句,将刚脆的声音,叫喊的气势作出生动的譬喻。柳麻子说武松故事,就把武松本人的精神样貌清晰的呈现。作者为了加深对柳麻子说书的陈述,特地举了武松到店里买酒一段为例,武松大吼一声导致店内酒缸,墙壁震动作响,展现武松的气魄,这般文字虽寥寥数语,却将柳麻子说书时模拟武松威武的形态,表露无遗;非柳麻子不能尽情刻划武松沽酒时的神情,不是作者不能尽情刻划柳麻子说书时的神态,从这一段文字,读者彷佛真在听柳麻子说书,好像真见到武松在面前喝酒,柳麻子之口,张岱之笔,均称神妙。 第三段后半部则是从柳麻子说书的习惯讲起。柳麻子只要发现有人交头接耳,或是伸懒腰出现疲倦的样子,就停止说书,这看出了柳麻子对说书艺术的某种坚持。即使说书说到半夜,配合有气氛的油灯,白色淡雅的瓷杯,表现了柳麻子说书的从容自若;至于他说书的语调速度,快慢轻重,配合著文气的起伏以及自己的呼吸吐纳。作者将柳麻子说书的精彩程度,以「入情入理,入筋入骨」八个字呈现。 第四段从「摘世上说书之耳」到「不怕其齰舌死也」,此段从其他说书人对比柳麻子说书的功力,是一种「借宾显主」的写法。说来有些夸张,但正以此表示柳麻子说书的技巧是其他人望尘莫及的,因而突显了柳麻子高妙的说书艺术。 最后一段从「柳麻子貌奇丑」到「固其行情正等」,虽然他的样貌极丑,但因为口齿伶俐,眼神活跃,而在当时艺苑占有一席之地。本段总结全文,回应首段柳麻子的容貌不佳,也照应第二段的「南京一时有两行情人」,王月生是有美貌的秦淮名妓,让许多公卿为之迷恋:柳麻子是容貌丑陋,因为本身的口艺技巧高妙而得名,是故得以走红而有好的行情。 本篇主要介绍柳敬亭说书艺术的纯练,受肯定之处不在容貌(外在),而是技巧(内在)的精湛,描述了一段柳敬亭说书的实际情形,文章中宛如见到柳敬亭说书时的精神气势,也见到作者陈述笔力之高。



陶庵梦忆·卷二·不二斋

〔张岱〕 〔明〕

不二斋,高梧三丈,翠樾千重。

城西稍空,腊梅补之,但有绿天,暑气不到。

后窗墙高于槛,方竹数干,潇潇洒洒,郑子昭“满耳秋声”横披一幅。

天光下射,望空视之,晶沁如玻璃、云母,坐者恒在清凉世界。

图书四壁,充栋连床。

鼎彝尊暴,不移而具。

余于左设石床竹几帷之纱幕,以障蚊虹。

绿暗侵纱,照面成碧。

夏日,建兰、茉莉,芗泽浸人,沁入衣裾。

重阳前后,移菊北窗下,菊盆五层,高下列之,颜色空明,天光晶映,如沉秋水。

冬则梧叶落,蜡梅开,暖日晒窗,红炉毾氍。

以昆山石种水仙,列阶趾。

春时,四壁下皆山兰,槛前芍药半亩,多有异本。

余解衣盘礴,寒暑未尝轻出,思之如在隔世。

陶庵梦忆·卷一·濮仲谦雕刻

〔张岱〕 〔明〕

南京濮仲谦,古貌古心,粥粥若无能者,然其技艺之巧,夺天工焉。

其竹器,一帚、一刷,竹寸耳,勾勒数刀,价以两计。

然其所以自喜者,又必用竹之盘根错节,以不事刀斧为奇,则是经其手略刮磨之,而遂得重价,真不可解也。

仲谦名噪甚,得其一款,物辄腾贵。

三山街润泽于仲谦之手者数十人焉,而仲谦赤贫自如也。

于友人座间见有佳竹、佳犀,辄自为之。

意偶不属,虽势劫之、利啖之,终不可得。

于园

〔张岱〕 〔明〕

于园在瓜州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

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

葆生叔同知瓜州,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

园中无他奇,奇在磥石。

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月、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

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

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

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

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胎于石,娠于磥石之手,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至于园可无憾矣。

仪真汪园,盖石费至四五万,其所最加意者,为「飞来」一峰,阴翳泥泞,供人唾骂。

余见其弃地下一白石,高一丈、阔二丈而痴,痴妙。

一黑石,阔八尺、高丈五而瘦,瘦妙。

得此二石足矣,省下二三万收其子母,以世守此二石何如?

陶庵梦忆·卷一·报恩塔

〔张岱〕 〔明〕

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则报恩塔是也。

报恩塔成于永乐初年,非成祖开国之精神,开国之物力,开国之功令,其胆智才略足以吞吐此塔者,不能成焉。

塔上下金刚佛像千百亿金身。

一金身,琉璃砖十数块凑成之,其衣折不爽分,其面目不爽毫,其须眉不爽忽,斗笋合缝,信属鬼工。

闻烧成时,具三塔相,成其一,埋其二,编号识之。

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

夜必灯,岁费油若干斛。

天日高霁,霏霏霭霭,摇摇曳曳,有光怪出其上,如香烟缭绕,半日方散。

永乐时,海外夷蛮重译至者百有馀国,见报恩塔必顶礼赞叹而去,谓四大部洲所无也。

西湖梦寻·序

〔张岱〕 〔明〕

余生不辰,阔别西湖二十八载,然西湖无日不入吾梦中,而梦中之西湖,未尝一日别余也。

前甲午、丁酉,两至西湖,如涌金门商氏之楼外楼,祁氏之偶居,钱氏、余氏之别墅,及余家之寄园,一带湖庄,仅存瓦砾。

则是余梦中所有者,反为西湖所无。

及至断桥一望,凡昔日之弱柳夭桃、歌楼舞榭,如洪水淹没,百不存一矣。

余乃急急走避,谓余为西湖而来,今所见若此,反不若保我梦中之西湖,尚得完全无恙也。

因想余梦与李供奉异。

供奉之梦天姥也,如神女名姝,梦所未见,其梦也幻。

余之梦西湖也,如家园眷属,梦所故有,其梦也真。

今余僦居他氏已二十三载,梦中犹在故居。

旧役小傒,今已白头,梦中仍是总角。

夙习未除,故态难脱。

而今而后,余但向蝶庵岑寂,蘧榻于徐,惟吾旧梦是保,一派西湖景色,犹端然未动也。

儿曹诘问,偶为言之,总是梦中说梦,非魇即呓也。

因作《梦寻》七十二则,留之后世,以作西湖之影。

余犹山中人,归自海上,盛称海错之美,乡人竞来共舐其眼。

嗟嗟!

金齑瑶柱,过舌即空,则舐眼亦何救其馋哉!

岁辛亥七月既望,古剑蝶庵老人张岱题。

陶庵梦忆·卷一·金山夜戏

〔张岱〕 〔明〕

崇祯二年中秋后一日,余道镇江往兖。

日晡,至北固,舣舟江口。

月光倒囊入水,江涛吞吐,露气吸之,噀天为白。

余大惊喜。

移舟过金山寺,已二鼓矣。

经龙王堂,入大殿,皆漆静。

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

余呼小傒携戏具,盛张灯火大殿中,唱韩蕲王金山及长江大战诸剧。

锣鼓喧阗,一寺人皆起看。

有老僧以手背采眼翳,翕然张口,呵欠与笑嚏俱至。

徐定睛,视为何许人,以何事何时至,皆不敢问。

剧完,将曙,解缆过江。

山僧至山脚,目送久之,不知是人、是怪、是鬼。

西湖七月半

〔张岱〕 〔明〕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

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

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

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

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

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嚣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

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

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

轿夫擎燎,列俟岸上。

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

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

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

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

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

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吾辈始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

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靧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

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

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

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

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蝶恋花·感怀

〔沈宜修〕 〔明〕

犹见寒梅枝上小。

昨夜东风,又向庭前绕。

梦破纱窗啼曙鸟,无端不断闲烦恼。

却恨疏帘帘外渺。

愁里光阴,脉脉谁知道?

心绪一砧空自捣,沿阶依旧生芳草。

菩萨蛮·春闺

〔徐灿〕 〔明〕

困花压蕊丝丝雨,不堪只共愁人语。

斗帐抱春寒,梦中何处山。

卷帘风意恶,泪与残红落。

羡煞是杨花,输它先到家。

夜航船·序

〔张岱〕 〔明〕

天下学问,惟夜航船中最难对付。

盖村夫俗子,其学问皆预先备办,如瀛洲十八学士,云台二十八将之类,稍差其姓名,辄掩口笑之。

彼盖不知十八学士、二十八将,虽失记其姓名,实无害于学问文理,而反谓错落一人,则可耻孰甚。

故道听途说,只办口头数十个名氏,便为博学才子矣。

余因想吾八越,惟馀姚风俗,后生小子,无不读书,及至二十无成,然后习为手艺。

故凡百工贱业,其《性理》、《纲鉴》,皆全部烂熟,偶问及一事,则人名、官爵、年号、地方枚举之,未尝少错。

学问之富,真是两脚书厨,而其无益于文理考校,与彼目不识丁之人无以异也。

或曰:「信如此言,则古人姓名总不必记忆矣。

」余曰:「不然。

姓名有不关于文理,不记不妨,如八元、八恺、厨、俊、顾、及之类是也。

有关于文理者,不可不记,如四岳、三老、臧、穀、徐夫人之类是也。

」 昔有一僧人,与一士子同宿夜航船。

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拳足而寝。

僧人听其语有破绽,乃曰:「请问相公,澹台灭明是一个人、两个人?

」士子曰:「是两个人。

」僧曰:「这等尧舜是一个人、两个人?

」士子曰:「自然是一个人!

」僧乃笑曰:「这等说起来,且待小僧伸伸脚。

」余所记载,皆眼前极肤浅之事,吾辈聊且记取,但勿使僧人伸脚则可已矣。

故即命其名曰《夜航船》。

古剑陶庵老人张岱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