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影摇红·淮南故将军家有歌妓,才容自许
愿一见公,竟不及见而卒。
客有为以赋此曲者雪映虚檐,梦魂正绕阳台近。
朝来谁为护重笼,云卧衣裳冷。
应念兰心薰性。
对芳年、才华自信。
洞房春暖,换羽移宫,珠圆丝莹。
板压红牙,手痕犹在余香泯。
当时惟待醉翁来,教听莺声引。
可惜闲情未领。
但雕梁、尘销雾暝。
几回清夜,月转西廊,梧桐疏影。
愿一见公,竟不及见而卒。
客有为以赋此曲者雪映虚檐,梦魂正绕阳台近。
朝来谁为护重笼,云卧衣裳冷。
应念兰心薰性。
对芳年、才华自信。
洞房春暖,换羽移宫,珠圆丝莹。
板压红牙,手痕犹在余香泯。
当时惟待醉翁来,教听莺声引。
可惜闲情未领。
但雕梁、尘销雾暝。
几回清夜,月转西廊,梧桐疏影。
贤愚寿夭,死生祸褔之理,固兼乎气数而言,圣贤未尝不论也。
盖阴阳之诎伸,即人鬼之生死,人而知夫生死之道,顺受其正,又岂有岩墙桎梏之厄哉?
虽然,人之生斯世也,但以已死者为鬼,而不知未死者亦鬼也,酒罂饭囊,或醉或梦,块然泥土者,则其人与已死之鬼何异?
此固未暇论也。
其或稍知义理,口发善言,而于学问之道,甘于暴弃,临终之后,漠然无闻,则又不若块然之鬼为愈也。
予尝见未死之鬼,吊已死之鬼,未之思也,特一间耳。
独不知天地开辟,亘古及今,自有不死之鬼在,何则?
圣贤之君臣,忠孝之士子,小善大功,著在方册者,日月炳焕,山川流峙,及乎千万劫无穷已,是则虽鬼而不鬼者也。
余因暇日,缅怀故人,门第卑微,职位不振,高才博识,俱有可录,岁月弥久,湮没无闻,遂传其本末,吊以乐章。
复以前乎此者,叙其姓名,述其所作,冀乎初学之士,刻意词章,使冰寒于水,青胜于蓝,则亦幸矣。
名之曰录鬼簿。
嗟乎!
余亦鬼也。
使已死未死之鬼,作不死之鬼得以传逺,余又何幸焉?
若夫高尚之士,性理之学,以为得罪于圣门者,吾党且噉蛤蜊,别与知味者道。
至顺元年龙集庚午月建甲申二十二日辛未古汴钟嗣成序。
猗猗修竹,不卉不蔓,非草非木。
操挺特以高世,姿潇洒以拔俗。
叶深翠羽,干森碧玉。
孤生太山之阿,千亩渭川之曲。
来清飙于远岑,娱佳人于空谷。
观夫临曲槛,俯清池。
色浸云漠,影动涟漪。
苍云夏集,绿雾朝霏。
萧萧雨沐,袅袅风披。
露鹤长啸,秋蝉独嘶。
金石间作,笙竽杂吹。
若乃良夜明月,穷冬积雪,扫石上之阴,听林间之折。
意参太古,声沉寥泬。
耳目为之开涤,神情以之怡悦。
盖其媲秀碧梧,托友青松。
蒲柳渐弱,桃李羞容。
歌籊籊于卫女,咏《淇奥》于国风。
故于猷吟啸于其下,仲宣息宴乎其中。
七贤同调,六逸齐踪,良有以也。
又况鸣嶰谷之凤,化葛陂之龙者哉!
至于虚其心,实其节,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则吾以是观君子之德。
玉砌雕栏。
见吴宫西子,一笑嫣然。
舞困人间半亸,艳粉争妍。
珠帘尽卷,看人间、金屋神仙。
歌队里,霞裾袅娜,百般娇态堪怜。
别有一枝仙种,更同山并蒂,来奉君筵。
猩蜃若教解语,曲谱应传。
柘黄独步,昼笼晴,锦幄张天。
试剪插,金瓶千朵,醉时细看婵娟。
杭州西湖古称秀丽甲于江南,环湖多仙佛之居,宅幽临旷,金碧相望。
宋祠太乙神为宫者二,其在孤山者,表曰西太乙宫,宫之北曰为断桥,桥左为福神观,本宋赵氏故宅。
长堤古柳映带檐梠,居游者以为距城密迩,而尽挹湖山之胜,宜为明灵宴娭之所。
至元宫自孤山徏焉,学道修真之士巾屦云会顾,褊隘不能容,乃购黄山桥杨氏故园,劗夷经度,大弘廞规。
凡观之层楼厦屋、榱桷甓瓦,悉撤其旧,以营新构。
而观所存,仅颓垣敝宇,杂以蓁薉。
虽神无定在,不囿形迹,而人事兴废,过者亦为之叹惋。
大德丁未,全德靖明弘道真人张公惟一,荣被玺书,领西太乙宫事。
公以祠官祝釐,便蕃锡宠,黄冠羽服。
邈自山林,来游京国者,公与语辄少许:“可有以钱唐崔君汝晋名闻?
”公喜溢颜面曰:“福神观吾有属矣!
支倾补坏,惟汝晋其能。
”使者奉书币,以礼命崔君曰:“公实知我其何辞。
”于是,卜吉肇工、倾赀抡材,重门外扃,两庑翼卫,为殿周阿,以奉三清。
又建福神观殿,以祀玄武。
像设邃严,圬塓完美,悬钟有亭,函丈有室,堂、库、庖、湢,各有攸处。
始延祐戊午八月,未期年而大备。
张公惟一奏曰:“明道冲正玄逸法师,西湖福神观主持,提点臣崔汝晋,重建福神观成。
乞降纶音,辉贲林谷,以振玄风,以崇毖祀。
”制曰:“可。
”惟张公克知崔君,君亦不负所知。
古之人神交气,应有不一接言笑,而意已孚者,信若此者哉!
吾尝观老氏之道,以虚无为宗,以清静无为为用。
后世殊庭珍馆,儗诸神山务极缮治,其说始于学仙者流。
然知道者,则曰:“吾恬澹冲寂,见素而抱朴,虽混迹列肆之市,连云之第,而是心常泊如,故曰:宇泰定者,发乎天光。
吾于是得道之妙焉,廞有矫亢之伦未忘乎?
世故则内热而外胶,虽草衣粝食、岩居川饮,其于道犹拾沈也。
” 今崔君捐厚积以饰灵宫,外杂嚣氛,而中慕玄奥,抑亦有见于此乎?
余又以知,事之成亏,皆系乎得人与否。
今之轮奂翚飞,皆昔之荒蹊蔓草也。
神依人而行,人事兴则神道立,山明波净,坛宇穆清。
羽盖蜺旌,肸蠁来假,将导迎景况于无有穷已。
崔君来谒余文勒诸贞石,乃为具识颠末,以昭示来者。
祠有林山处士像,崔君以事其父,亦庶几老氏孝慈之旨云。
延祐七年正月望,承德郎佥、江东建康,道肃政廉,访司事。
邓文原记,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赵孟頫书并篆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