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五回·武侯预伏锦囊计魏主拆取承露盘

却说杨仪闻报前路有兵拦截,忙令人哨探。

回报说魏延烧绝栈道,引兵拦路。

仪大惊曰:“丞相在日,料此人久后必反,谁想今日果然如此!

今断吾归路,当复如何?

”费祎曰:“此人必先捏奏天子,诬吾等造反,故烧绝栈道,阻遏归路。

吾等亦当表奏天子,陈魏延反情,然后图之。

”姜维曰:“此间有一小径,名槎山,虽崎岖险峻,可以抄出栈道之后。

”一面写表奏闻天子,一面将人马望槎山小道进发。

且说后主在成都,寝食不安,动止不宁。

夜作一梦,梦见成都锦屏山崩倒。

遂惊觉,坐而待旦,聚集文武,入朝圆梦。

谯周曰:“臣昨夜仰观天文,见一星,赤色,光芒有角,自东北落于西南,主丞相有大凶之事。

今陛下梦山崩,正应此兆。

”后主愈加惊怖。

忽报李福到,后主急召入问之。

福顿首泣奏丞相已亡。

将丞相临终言语,细述一遍。

后主闻言大哭曰:“天丧我也!

”哭倒于龙床之上。

侍臣扶入后宫。

吴太后闻之,亦放声大哭不已。

多官无不哀恸,百姓人人涕泣。

后主连日伤感,不能设朝。

忽报魏延表奏杨仪造反,群臣大骇,入宫启奏后主,时吴太后亦在宫中。

后主闻奏大惊,命近臣读魏延表。

其略曰:“征西大将军、南郑侯臣魏延,诚惶诚恐,顿首上言:杨仪自总兵权,率众造反,劫丞相灵柩,欲引敌人入境。

臣先烧绝栈道,以兵守御。

谨此奏闻。

”读毕,后主曰:“魏延乃勇将,足可拒杨仪等众,何故烧绝栈道?

”吴太后曰:“尝闻先帝有言:孔明识魏延脑后有反骨,每欲斩之。

因怜其勇,故姑留用。

今彼奏杨仪等造反,未可轻信。

杨仪乃文人,丞相委以长史之任,必其人可用。

今日若听此一面之词,杨仪等必投魏矣。

此事当深虑远议,不可造次。

”众官正商议间,忽报:长史杨仪有紧急表到。

近臣拆表读曰:“长史、绥军将军臣杨仪,诚惶诚恐,顿首谨表:丞相临终,将大事委于臣,照依旧制,不敢变更,使魏延断后,姜维次之。

今魏延不遵丞相遗语,自提本部人马,先入汉中,放火烧断栈道,劫丞相灵车,谋为不轨。

变起仓卒,谨飞章奏闻。

”太后听毕,问:“卿等所见若何?

”蒋琬奏曰:“以臣愚见:杨仪为人虽禀性过急,不能容物,至于筹度粮草,参赞军机,与丞相办事多时,今丞相临终,委以大事,决非背反之人。

魏延平日恃功务高,人皆下之。

仪独不假借,延心怀恨。

今见仪总兵,心中不服,故烧栈道,断其归路,又诬奏而图陷害。

臣愿将全家良贱,保杨仪不反。

实不敢保魏延。

”董允亦奏曰:“魏延自恃功高,常有不平之心,口出怨言。

向所以不即反者,惧丞相耳。

今丞相新亡,乘机为乱,势所必然。

若杨仪,才干敏达,为丞相所任用,必不背反。

”后主曰:“若魏延果反,当用何策御之?

”蒋琬曰:“丞相素疑此人,必有遗计授与杨仪。

若仪无恃,安能退入谷口乎?

延必中计矣。

陛下宽心。

”不多时,魏延又表至,告称杨仪背反。

正览表之间,杨仪又表到,奏称魏延背反。

二人接连具表,各陈是非。

忽报费祎到。

后主召入,祎细奏魏延反情。

后主曰:“若如此,且令董允假节释劝,用好言抚慰。

”允奉诏而去。

却说魏延烧断栈道,屯兵南谷,把住隘口,自以为得计。

不想杨仪、姜维星夜引兵抄到南谷之后。

仪恐汉中有失,令先锋何平引三千兵先行。

仪同姜维等引兵扶柩望汉中而来。

且说何平引兵径到南谷之后,擂鼓呐喊。

哨马飞报魏延,说杨仪令先锋何平引兵自槎山小路抄来搦战。

延大怒,急披挂上马,提刀引兵来迎。

两阵对圆,何平出马大骂曰:“反贼魏延安在?

”延亦骂曰:“汝助杨仪造反,何敢骂我!

”平叱曰:“丞相新亡,骨肉未寒,汝焉敢造反!

”乃扬鞭指川兵曰:“汝等军士,皆是西川之人,川中多有父母妻子,兄弟亲朋。

丞相在日,不曾薄待汝等,今不可助反贼,宜各回家乡,听候赏赐。

”众军闻言,大喊一声,散去大半。

延大怒,挥刀纵马,直取何平。

平挺枪来迎。

战不数合,平诈败而走,延随后赶来。

众军弓弩齐发,延拨马而回。

见众军纷纷溃散,延转怒,拍马赶上,杀了数人,却只止遏不住。

只有马岱所领三百人不动,延谓岱曰:“公真心助我,事成之后,决不相负。

”遂与马岱追杀何平。

平引兵飞奔而去。

魏延收聚残军,与马岱商议曰:“我等投魏,若何?

”岱曰:“将军之言,不智甚也。

大丈夫何不自图霸业,乃轻屈膝于人耶?

吾观将军智勇足备,两川之士,谁敢抵敌?

吾誓同将军先取汉中,随后进攻西川。

” 延大喜,遂同马岱引兵直取南郑。

姜维在南郑城上,见魏延、马岱耀武扬威,风拥而来。

维急令拽起吊桥。

延、岱二人大叫:“早降!

”姜维令人请杨仪商议曰:“魏延勇猛,更兼马岱相助,虽然军少,何计退之?

”仪曰:“丞相临终,遗一锦囊,嘱曰:若魏延造反,临阵对敌之时,方可开拆,便有斩魏延之计。

今当取出一看。

”遂出锦囊拆封看时,题曰:“待与魏延对敌,马上方许拆开。

”维大喜曰:“既丞相有戒约,长史可收执。

吾先引兵出城,列为阵势,公可便来。

”姜维披挂上马,绰枪在手,引三千军,开了城门,一齐冲出,鼓声大震,排成阵势。

维挺枪立马于门旗之下,高声大骂曰:“反贼魏延!

丞相不曾亏你,今日如何背反?

”延横刀勒马而言曰:“伯约,不干你事。

只教杨仪来!

”仪在门旗影里,拆开锦囊视之,如此如此。

仪大喜,轻骑而出,立马阵前,手指魏延而笑曰:“丞相在日,知汝久后必反,教我提备,今果应其言。

汝敢在马上连叫三声‘谁敢杀我’,便是真大丈夫,吾就献汉中城池与汝。

”延大笑曰:“杨仪匹夫听着!

若孔明在日,吾尚惧他三分。

他今已亡,天下谁敢敌我?

休道连叫三声,便叫三万声,亦有何难!

”遂提刀按辔,于马上大叫曰:“谁敢杀我?

”一声未毕,脑后一人厉声而应曰:“吾敢杀汝!

”手起刀落,斩魏延于马下。

众皆骇然。

斩魏延者,乃马岱也。

原来孔明临终之时,授马岱以密计,只待魏延喊叫时,便出其不意斩之。

当日,杨仪读罢锦囊计策,已知伏下马岱在彼,故依计而行,果然杀了魏延。

后人有诗曰:“诸葛先机识魏延,已知日后反西川。

锦囊遗计人难料,却见成功在马前。

” 却说董允未及到南郑,马岱已斩了魏延,与姜维合兵一处。

杨仪具表星夜奏闻后主。

后主降旨曰:“既已名正其罪,仍念前功,赐棺椁葬之。

”杨仪等扶孔明灵柩到成都,后主引文武官僚,尽皆挂孝,出城二十里迎接。

后主放声大哭。

上至公卿大夫,下及山林百姓,男女老幼,无不痛哭,哀声震地。

后主命扶柩入城,停于丞相府中。

其子诸葛瞻守孝居丧。

后主还朝,杨仪自缚请罪。

后主令近臣去其缚曰:“若非卿能依丞相遗教,灵柩何日得归,魏延如何得灭。

大事保全,皆卿之力也。

”遂加杨仪为中军师。

马岱有讨逆之功,即以魏延之爵爵之。

仪呈上孔明遗表。

后主览毕,大哭,降旨卜地安葬。

费祎奏曰:“丞相临终,命葬于定军山,不用墙垣砖石,亦不用一切祭物。

”后主从之。

择本年十月吉日,后主自送灵柩至定军山安葬。

后主降诏致祭,谥号忠武侯。

令建庙于沔阳,四时享祭。

后杜工部有诗曰:“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又杜工部诗曰:“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 却说后主回到成都,忽近臣奏曰:“边庭报来,东吴令全琮引兵数万,屯于巴丘界口,未知何意。

”后主惊曰:“丞相新亡,东吴负盟侵界,如之奈何?

”蒋琬奏曰:“臣敢保王平、张嶷引兵数万屯于永安,以防不测。

陛下再命一人去东吴报丧,以探其动静。

”后主曰:“须得一舌辩之士为使。

”一人应声而出曰:“微臣愿往。

”众视之,乃南阳安众人,姓宗,名预,字德艳,官任参军、右中郎将。

后主大喜,即命宗预往东吴报丧,兼探虚实。

宗预领命,径到金陵,入见吴主孙权。

礼毕,只见左右人皆着素衣。

权作色而言曰:“吴、蜀已为一家,卿主何故而增白帝之守也?

”预曰:“臣以为东益巴丘之戍,西增白帝之守,皆事势宜然,俱不足以相问也。

”权笑曰:“卿不亚于邓芝。

”乃谓宗预曰:“朕闻诸葛丞相归天,每日流涕,令官僚尽皆挂孝。

朕恐魏人乘丧取蜀,故增巴丘守兵万人,以为救援,别无他意也。

”预顿首拜谢。

权曰:“朕既许以同盟,安有背义之理?

”预曰:“天子因丞相新亡,特命臣来报丧。

”权遂取金鈚箭一枝折之,设誓曰:“朕若负前盟,子孙绝灭!

”又命使赍香帛奠仪,入川致祭。

宗预拜辞吴主,同吴使还成都,入见后主,奏曰:“吴主因丞相新亡,亦自流涕,令群臣皆挂孝。

其益兵巴丘者,恐魏人乘虚而入,别无异心。

今折箭为誓,并不背盟。

”后主大喜,重赏宗预,厚待吴使去讫。

遂依孔明遗言,加蒋琬为丞相、大将军,录尚书事。

加费祎为尚书令,同理丞相事。

加吴懿为车骑将军,假节督汉中。

姜维为辅汉将军、平襄侯,总督诸处人马,同吴懿出屯汉中,以防魏兵。

其余将校,各依旧职。

杨仪自以为年宦先于蒋琬,而位出琬下。

且自恃功高,未有重赏,口出怨言,谓费祎曰:“昔日丞相初亡,吾若将全师投魏,宁当寂寞如此耶!

”费祎乃将此言具表密奏后主。

后主大怒,命将杨仪下狱勘问,欲斩之。

蒋琬奏曰:“仪虽有罪,但日前随丞相多立功劳,未可斩也,当废为庶人。

”后主从之,遂贬杨仪赴汉嘉郡为民。

仪羞惭自刎而死。

蜀汉建兴十三年,魏主曹睿青龙三年,吴主孙权嘉禾四年,三国各不兴兵,单说魏主封司马懿为太尉,总督军马,安镇诸边。

懿拜谢回洛阳去讫。

魏主在许昌,大兴土木,建盖宫殿。

又于洛阳造朝阳殿、太极殿,筑总章观,俱高十丈。

又立崇华殿、青霄阁、凤凰楼、九龙池,命博士马钧监造,极其华丽:雕梁画栋,碧瓦金砖,光辉耀日。

选天下巧匠三万余人,民夫三十余万,不分昼夜而造。

民力疲困,怨声不绝。

睿又降旨起土木于芳林园,使公卿皆负土树木于其中。

司徒董寻上表切谏曰。

“伏自建安以来,野战死亡,或门殚户尽。

虽有存者,遗孤老弱。

若今宫室狭小,欲广大之,犹宜随时,不妨农务。

况作无益之物乎?

陛下既尊群臣,显以冠冕,被以文绣,载以华舆,所以异于小人也。

今又使负木担土,沾体涂足,毁国之光,以崇无益:甚无谓也。

孔子云: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无忠无礼,国何以立?

臣知言出必死。

而自比于牛之一毛,生既无益,死亦何损。

秉笔流涕,心与世辞。

臣有八子,臣死之后,累陛下矣。

不胜战忄栗待命之至!

”睿览表怒曰:“董寻不怕死耶!

”左右奏请斩之。

睿曰:“此人素有忠义,今且废为庶人。

再有妄言者必斩!

”时有太子舍人张茂,字彦材,亦上表切谏,睿命斩之。

即日召马钧问曰:“朕建高台峻阁,欲与神仙往来,以求长生不老之方。

”钧奏曰:“汉朝二十四帝,惟武帝享国最久,寿算极高,盖因服天上日精月华之气也:尝于长安宫中,建柏梁台。

台上立一铜人,手捧一盘,名曰‘承露盘’,接三更北斗所降沆瀣之水,其名曰‘天浆’,又曰‘甘露’。

取此水用美玉为屑,调和服之,可以反老还童。

”睿大喜曰:“汝今可引人夫星夜至长安,拆取铜人,移置芳林园中。

” 钧领命,引一万人至长安,令周围搭起木架,上柏梁台去。

不移时间,五千人连绳引索,旋环而上。

那柏梁台高二十丈,铜柱圆十围。

马钧教先拆铜人。

多人并力拆下铜人来,只见铜人眼中潸然泪下。

众皆大惊。

忽然台边一阵狂风起处,飞砂走石,急若骤雨。

一声响亮,就如天崩地裂:台倾柱倒,压死千余人。

钧取铜人及金盘回洛阳,入见魏主,献上铜人、承露盘。

魏主问曰:“铜柱安在?

”钧奏曰:“柱重百万斤,不能运至。

”睿令将铜柱打碎,运来洛阳,铸成两个铜人,号为翁仲,列于司马门外。

又铸铜龙凤两个:龙高四丈,凤高三丈余,立在殿前。

又于上林苑中,种奇花异木,蓄养珍禽怪兽。

少傅杨阜上表谏曰:“臣闻尧尚茅茨,而万国安居。

禹卑宫室,而天下乐业。

及至殷、周,或堂崇三尺,度以九筵耳。

古之圣帝明王,未有极宫室之高丽,以凋敝百姓之财力者也。

桀作璇室、象廊,纣为倾宫、鹿台,以丧其社稷。

楚灵以筑章华而身受其祸。

秦始皇作阿房而殃及其子,天下叛之,二世而灭。

夫不度万民之力,以从耳目之欲,未有不亡者也。

陛下当以尧、舜、禹、汤、文、武为法则,以桀、纣、楚、秦为深诫。

而乃自暇自逸,惟宫台是饰,必有危亡之祸矣。

君作元首,臣为股肱,存亡一体,得失同之。

臣虽驽怯,敢忘诤臣之义?

言不切至,不足以感寤陛下。

谨叩棺沐浴,伏俟重诛。

”表上,睿不省,只催督马钧建造高台,安置铜人、承露盘。

又降旨广选天下美女,入芳林园中。

众官纷纷上表谏诤,睿俱不听。

却说曹睿之后毛氏,乃河内人也。

先年睿为平原王时,最相恩爱。

及即帝位,立为后。

后睿因宠郭夫人,毛后失宠。

郭夫人美而慧,睿甚嬖之,每日取乐,月余不出宫闼。

是岁春三月,芳林园中百花争放,睿同郭夫人到园中赏玩饮酒。

郭夫人曰:“何不请皇后同乐?

”壑曰。

“若彼在,朕涓滴不能下咽也。

”遂传谕宫娥,不许令毛后知道。

毛后见睿月余不入正宫,是日引十余宫人,来翠花楼上消遣,只听的乐声嘹亮,乃问曰:“何处奏乐?

”一宫官启曰:“乃圣上与郭夫人于御花园中赏花饮酒。

”毛后闻之,心中烦恼,回宫安歇。

次日,毛皇后乘小车出宫游玩,正迎见睿于曲廊之间,乃笑曰:“陛下昨游北园,其乐不浅也!

”睿大怒,即命擒昨日侍奉诸人到,叱曰:“昨游北园,朕禁左右不许使毛后知道,何得又宣露!

”喝令宫官将诸侍奉人尽斩之。

毛后大惊,回车至宫,睿即降诏赐毛皇后死,立郭夫人为皇后。

朝臣莫敢谏者。

忽一日,幽州刺史毋丘俭上表,报称辽东公孙渊造反,自号为燕王,改元绍汉元年,建宫殿,立官职,兴兵入寇,摇动北方。

睿大惊,即聚文武官僚,商议起兵退渊之策。

正是:才将土木劳中国,又见干戈起外方。

未知何以御之,且看下文分解。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三国演义·第一百十六回·公孙渊兵败死襄平司马懿诈病赚曹爽

〔罗贯中〕 〔明〕

却说公孙渊乃辽东公孙度之孙,公孙康之子也。

建安十二年,曹操追袁尚,未到辽东,康斩尚首级献操,操封康为襄平侯。

后康死,有二子:长曰晃,次曰渊,皆幼。

康弟公孙恭继职。

曹丕时封恭为车骑将军、襄平侯。

太和二年,渊长大,文武兼备,性刚好斗,夺其叔公孙恭之位,曹睿封渊为扬烈将军、辽东太守。

后孙权遣张弥、许晏赍金珠珍玉赴辽东,封渊为燕王。

渊惧中原,乃斩张、许二人,送首与曹睿。

睿封渊为大司马、乐浪公。

渊心不足,与众商议,自号为燕王,改元绍汉元年。

副将贾范谏曰:“中原待主公以上公之爵,不为卑贱。

今若背反,实为不顺。

更兼司马懿善能用兵,西蜀诸葛武侯且不能取胜,何况主公乎?

”渊大怒,叱左右缚贾范,将斩之。

参军伦直谏曰:“贾范之言是也。

圣人云: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今国中屡见怪异之事:近有犬戴巾帻,身披红衣,上屋作人行。

又城南乡民造饭,饭甑之中,忽有一小儿蒸死于内。

襄平北市中,地忽陷一穴,涌出一块肉,周围数尺,头面眼耳口鼻都具,独无手足,刀箭不能伤,不知何物。

卜者占之曰:有形不成,有口无声。

国家亡灭,故现其形。

有此三者,皆不祥之兆也。

主公宜避凶就吉,不可轻举妄动。

”渊勃然大怒,叱武士绑伦直并贾范同斩于市。

令大将军卑衍为元帅,杨祚为先锋,起辽兵十五万,杀奔中原来。

边官报知魏主曹睿。

睿大惊,乃召司马懿入朝计议。

懿奏曰:“臣部下马步官军四万,足可破贼。

”睿曰:“卿兵少路远,恐难收复。

”懿曰:“兵不在多,在能设奇用智耳。

臣托陛下洪福,必擒公孙渊以献陛下。

”睿曰:“卿料公孙渊作何举动?

”懿曰:“渊若弃城预走,是上计也。

守辽东拒大军,是中计也。

坐守襄平,是为下计,必被臣所擒矣。

”睿曰:“此去往复几时?

”懿曰:“四千里之地,往百日,攻百日,还百日,休息六十日,大约一年足矣。

”睿曰:“倘吴、蜀入寇,如之奈何?

”懿曰:“臣已定下守御之策,陛下勿忧。

”睿大喜,即命司马懿兴师征讨公孙渊。

懿辞朝出城,令胡遵为先锋,引前部兵先到辽东下寨。

哨马飞报公孙渊。

渊令卑衍,杨祚分八万兵屯于辽隧,围堑二十余里,环绕鹿角,甚是严密。

胡遵令人报知司马懿。

懿笑曰:“贼不与我战,欲老我兵耳。

我料贼众大半在此,其巢穴空虚,不若弃却此处,径奔襄平。

贼必往救,却于中途击之,必获全功。

”于是勒兵从小路向襄平进发。

却说卑衍与杨祚商议曰:“若魏兵来攻,休与交战。

彼千里而来,粮草不继,难以持久,粮尽必退。

待他退时,然后出奇兵击之,司马懿可擒也。

昔司马懿与蜀兵相拒,坚守渭南,孔明竟卒于军中:今日正与此理相同。

”二人正商议间,忽报:“魏兵往南去了。

”卑衍大惊曰:“彼知吾襄平军少,去袭老营也。

若襄平有失,我等守此处无益矣。

”遂拔寨随后而起。

早有探马飞报司马懿。

懿笑曰:“中吾计矣!

”乃令夏侯霸、夏侯威,各引一军伏于辽水之滨:“如辽兵到,两下齐出。

”二人受计而往。

早望见卑衍、杨祚引兵前来。

一声炮响,两边鼓噪摇旗:左有夏侯霸、右有夏侯威,一齐杀出。

卑、杨二人,无心恋战,夺路而走。

奔至首山,正逢公孙渊兵到,合兵一处,回马再与魏兵交战。

卑衍出马骂曰:“贼将休使诡计!

汝敢出战否?

”夏侯霸纵马挥刀来迎。

战不数合,被夏侯霸一刀斩卑衍于马下,辽兵大乱。

霸驱兵掩杀,公孙渊引败兵奔入襄平城去,闭门坚守不出。

魏兵四面围合。

时值秋雨连绵,一月不止,平地水深三尺,运粮船自辽河口直至襄平城下。

魏兵皆在水中,行坐不安。

左都督裴景入帐告曰:“雨水不住,营中泥泞,军不可停,请移于前面山上。

”懿怒曰:“捉公孙渊只在旦夕,安可移营?

如有再言移营者斩!

” 裴景喏喏而退。

少顷,右都督仇连又来告曰:“军士苦水,乞太尉移营高处。

”懿大怒曰:“吾军令已发,汝何敢故违!

”即命推出斩之,悬首于辕门外。

于是军心震慑。

懿令南寨人马暂退二十里,纵城内军民出城樵采柴薪,牧放牛马。

司马陈群问曰:“前太尉攻上庸之时,兵分八路,八日赶至城下,遂生擒孟达而成大功。

今带甲四万,数千里而来,不令攻打城池,却使久居泥泞之中,又纵贼众樵牧。

某实不知太尉是何主意?

”懿笑曰:“公不知兵法耶?

昔孟达粮多兵少,我粮少兵多,故不可不速战。

出其不意,突然攻之,方可取胜。

今辽兵多,我兵少,贼饥我饱,何必力攻?

正当任彼自走,然后乘机击之。

我今放开一条路,不绝彼之樵牧,是容彼自走也。

”陈群拜服。

于是司马懿遣人赴洛阳催粮。

魏主曹睿设朝,群臣皆奏曰:“近日秋雨连绵,一月不止,人马疲劳,可召回司马懿,权且罢兵。

”睿曰:“司马太尉善能用兵,临危制变,多有良谋,捉公孙渊计日而待。

卿等何必忧也?

”遂不听群臣之谏,使人运粮解至司马懿军前。

懿在寨中,又过数日,雨止天晴。

是夜,懿出帐外,仰观天文,忽见一星,其大如斗,流光数丈,自首山东北,坠于襄平东南。

各营将士,无不惊骇。

懿见之大喜,乃谓众将曰:“五日之后,星落处必斩公孙渊矣。

来日可并力攻城。

”众将得令,次日侵晨,引兵四面围合,筑土山,掘地道,立炮架,装云梯,日夜攻打不息,箭如急雨,射入城去。

公孙渊在城中粮尽,皆宰牛马为食。

人人怨恨,各无守心,欲斩渊首,献城归降。

渊闻之,甚是惊忧,慌令相国王建、御史大夫柳甫,往魏寨请降。

二人自城上系下,来告司马懿曰:“请太尉退二十里,我君臣自来投降。

”懿大怒曰:“公孙渊何不自来?

殊为无理!

”叱武士推出斩之,将首级付与从人。

从人回报,公孙渊大惊,又遣侍中卫演来到魏营。

司马懿升帐,聚众将立于两边。

演膝行而进,跪于帐下,告曰:“愿太尉息雷霆之怒。

克日先送世子公孙修为质当,然后君臣自缚来降。

”懿曰:“军事大要有五:能战当战,不能战当守,不能守当走,不能走当降,不能降当死耳!

何必送子为质当?

”叱卫演回报公孙渊,演抱头鼠窜而去。

归告公孙渊,渊大惊,乃与子公孙修密议停当,选下一千人马,当夜二更时分,开了南门,往东南而走。

渊见无人,心中暗喜。

行不到十里,忽听得山上一声炮响,鼓角齐鸣:一枝兵拦住,中央乃司马懿也。

左有司马师,右有司马昭,二人大叫曰:“反贼休走!

”渊大惊,急拨马寻路欲走。

早有胡遵兵到。

左有夏侯霸、夏侯威,右有张虎、乐綝:四面围得铁桶相似。

公孙渊父子,只得下马纳降。

懿在马上顾诸将曰:“吾前夜丙寅日,见大星落于此处,今夜壬申日应矣。

”众将称贺曰:“太尉真神机也!

”懿传令斩之。

公孙渊父子对面受戮。

司马懿遂勒兵来取襄平。

未及到城下时,胡遵早引兵入城。

城中人民焚香拜迎,魏兵尽皆入城。

懿坐于衙上,将公孙渊宗族,并同谋官僚人等,俱杀之,计首级七十余颗。

出榜安民。

人告懿曰:贾范、伦直苦谏渊不可反叛,俱被渊所杀。

懿遂封其墓而荣其子孙。

就将库内财物,赏劳三军,班师回洛阳。

却说魏主在宫中,夜至三更,忽然一阵阴风,吹灭灯光,只见毛皇后引数十个宫人哭至座前索命。

睿因此得病。

病渐沉重,命侍中光禄大夫刘放、孙资,掌枢密院一切事务。

又召文帝子燕王曹宇为大将军,佐太子曹芳摄政。

宇为人恭俭温和,未肯当此大任,坚辞不受。

睿召刘放、孙资问曰:“宗族之内,何人可任?

”二人久得曹真之惠,乃保奏曰:“惟曹子丹之子曹爽可也。

”睿从之。

二人又奏曰:“欲用曹爽,当遣燕王归国。

”睿然其言。

二人遂请睿降诏,赍出谕燕王曰:“有天子手诏,命燕王归国,限即日就行。

若无诏不许入朝。

”燕王涕泣而去。

遂封曹爽为大将军,总摄朝政。

睿病渐危,急令使持节诏司马懿还朝。

懿受命,径到许昌,入见魏主。

睿曰:“朕惟恐不得见卿。

今日得见,死无恨矣。

”懿顿首奏曰:“臣在途中,闻陛下圣体不安,恨不肋生两翼,飞至阙下。

今日得睹龙颜,臣之幸也。

”睿宣太子曹芳,大将军曹爽,侍中刘放、孙资等,皆至御榻之前。

睿执司马懿之手曰:“昔刘玄德在白帝城病危,以幼子刘禅托孤于诸葛孔明,孔明因此竭尽忠诚,至死方休:偏邦尚然如此,何况大国乎?

朕幼子曹芳,年才八岁,不堪掌理社稷。

幸太尉及宗兄元勋旧臣,竭力相辅,无负朕心!

”又唤芳曰:“仲达与朕一体,尔宜敬礼之。

”遂命懿携芳近前。

芳抱懿颈不放。

睿曰:“太尉勿忘幼子今日相恋之情!

”言讫,潸然泪下。

懿顿首流涕。

魏主昏沉,口不能言,只以手指太子,须臾而卒。

在位十三年,寿三十六岁,时魏景初三年春正月下旬也。

当下司马懿、曹爽,扶太子曹芳即皇帝位。

芳字兰卿,乃睿乞养之子,秘在宫中,人莫知其所由来。

于是曹芳谥睿为明帝,葬于高平陵。

尊郭皇后为皇太后。

改元正始元年。

司马懿与曹爽辅政。

爽事懿甚谨,一应大事,必先启知。

爽字昭伯,自幼出入宫中,明帝见爽谨慎,甚是爱敬。

爽门下有客五百人,内有五人以浮华相尚:一是何晏,字平叔。

一是邓扬,字玄茂,乃邓禹之后。

一是李胜,字公昭。

一是丁谧,字彦靖。

一是毕轨,字昭先。

又有大司农桓范字元则,颇有智谋,人多称为“智囊”。

此数人皆爽所信任。

何晏告爽曰:“主公大权,不可委托他人,恐生后患。

爽曰:“司马公与我同受先帝托孤之命,安忍背之?

”晏曰:“昔日先公与仲达破蜀兵之时,累受此人之气,因而致死。

主公如何不察也?

”爽猛然省悟,遂与多官计议停当,入奏魏主曹芳曰:“司马懿功高德重,可加为太傅。

”芳从之,自是兵权皆归于爽。

爽命弟曹羲为中领军,曹训为武卫将军,曹彦为散骑常侍,各引三千御林军,任其出入禁宫。

又用何晏、邓扬、丁谧为尚书,毕轨为司隶校尉,李胜为河南尹:此五人日夜与爽议事。

于是曹爽门下宾客日盛。

司马懿推病不出,二子亦皆退职闲居。

爽每日与何晏等饮酒作乐:凡用衣服器皿,与朝廷无异。

各处进贡玩好珍奇之物,先取上等者入己,然后进宫,佳人美女,充满府院。

黄门张当,谄事曹爽,私选先帝侍妾七八人,送入府中。

爽又选善歌舞良家子女三四十人,为家乐。

又建重楼画阁,造金银器皿,用巧匠数百人,昼夜工作。

却说何晏闻平原管辂明数术,请与论《易》。

时邓扬在座,问辂曰:“君自谓善《易》而语不及《易》中词义,何也?

”辂曰:“夫善《易》者,不言《易》也。

”晏笑而赞之曰:“可谓要言不烦。

”因谓辂曰:“试为我卜一卦:可至三公否?

”又问:“连梦青蝇数十,来集鼻上,此是何兆?

”辂曰:“元、恺辅舜,周公佐周,皆以和惠谦恭,享有多福。

今君侯位尊势重,而怀德者鲜,畏威者众,殆非小心求福之道。

且鼻者,山也。

山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

今青蝇臭恶而集焉。

位峻者颠,可不惧乎?

愿君侯裒多益寡,非礼勿履:然后三公可至,青蝇可驱也。

”邓扬怒曰:“此老生之常谈耳!

”辂曰:“老生者见不生,常谈者见不谈。

”遂拂袖而去。

二人大笑曰:“真狂士也!

”辂到家,与舅言之。

舅大惊曰:“何、邓二人,威权甚重,汝奈何犯之?

”辂曰:“吾与死人语,何所畏耶!

”舅问其故。

辂曰:“邓扬行步,筋不束骨,脉不制肉,起立倾倚,若无手足:此为‘鬼躁’之相。

何晏视候,魂不守宅,血不华色,精爽烟浮,容若槁木:此为‘鬼幽’之相。

二人早晚必有杀身之祸,何足畏也!

”其舅大骂辂为狂子而去。

却说曹爽尝与何晏、邓扬等畋猎。

其弟曹羲谏曰:“兄威权太甚,而好出外游猎,倘为人所算,悔之无及。

”爽叱曰:“兵权在吾手中,何惧之有!

”司农桓范亦谏,不听。

时魏主曹芳,改正始十年为嘉平元年。

曹爽一向专权,不知仲达虚实,适魏主除李胜为荆州刺史,即令李胜往辞仲达,就探消息。

胜径到太傅府中,早有门吏报入。

司马懿谓二子曰:“此乃曹爽使来探吾病之虚实也。

”乃去冠散发,上床拥被而坐,又令二婢扶策,方请李胜入府。

胜至床前拜曰:“一向不见太傅,谁想如此病重。

今天子命某为荆州刺吏,特来拜辞。

”懿佯答曰:“并州近朔方,好为之备。

”胜曰:“除荆州刺史,非‘并州’也。

”懿笑曰:“你方从并州来?

”胜曰:“汉上荆州耳。

懿大笑曰:“你从荆州来也!

”胜曰:“太傅如何病得这等了?

”左右曰:“太傅耳聋。

”胜曰:“乞纸笔一用。

”左右取纸笔与胜。

胜写毕,呈上,懿看之,笑曰:“吾病的耳聋了。

此去保重。

”言讫,以手指口。

侍婢进汤,懿将口就之,汤流满襟,乃作哽噎之声曰:“吾今衰老病笃,死在旦夕矣。

二子不肖,望君教之。

君若见大将军,千万看觑二子!

”言讫,倒在床上,声嘶气喘。

李胜拜辞仲达,回见曹爽,细言其事。

爽大喜曰:“此老若死,吾无忧矣!

”司马懿见李胜去了,遂起身谓二子曰:“李胜此去,回报消息,曹爽必不忌我矣。

只待他出城畋猎之时,方可图之。

”不一日,曹爽请魏主曹芳去谒高平陵,祭祀先帝。

大小官僚,皆随驾出城。

爽引三弟,并心腹人何晏等,及御林军护驾正行,司农桓范叩马谏曰:“主公总典禁兵,不宜兄弟皆出。

倘城中有变,如之奈何?

”爽以鞭指而叱之曰:“谁敢为变!

再勿乱言!

”当日,司马懿见爽出城,心中大喜,即起旧日手下破敌之人,并家将数十,引二子上马,径来谋杀曹爽。

正是:闭户忽然有起色,驱兵自此逞雄风。

未知曹爽性命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七回·魏主政归司马氏姜维兵败牛头山

〔罗贯中〕 〔明〕

却说司马懿闻曹爽同弟曹羲、曹训、曹彦并心腹何晏,邓扬、丁谧、毕轨、李胜等及御林军,随魏主曹芳,出城谒明帝墓,就去畋猎。

懿大喜,即到省中,令司徒高柔,假以节钺行大将军事,先据曹爽营。

又令太仆王观行中领军事,据曹羲营。

懿引旧官入后宫奏郭太后,言爽背先帝托孤之恩,奸邪乱国,其罪当废。

郭太后大惊曰:“天子在外,如之奈何?

”懿曰:“臣有奏天子之表,诛奸臣之计。

太后勿忧。

”太后惧怕,只得从之。

懿急令太尉蒋济、尚书令司马孚,一同写表,遣黄门赍出城外,径至帝前申奏。

懿自引大军据武库。

早有人报知曹爽家。

其妻刘氏急出厅前,唤守府官问曰:“今主公在外,仲达起兵何意?

”守门将潘举曰:“夫人勿惊,我去问来。

”乃引弓弩手数十人,登门楼望之。

正见司马懿引兵过府前,举令人乱箭射下,懿不得过。

偏将孙谦在后止之曰:“太傅为国家大事,休得放箭。

”连止三次,举方不射。

司马昭护父司马懿而过,引兵出城屯于洛河,守住浮桥。

且说曹爽手下司马鲁芝,见城中事变,来与参军辛敞商议曰:“今仲达如此变乱,将如之何?

”敞曰:“可引本部兵出城去见天子。

”芝然其言。

敞急入后堂。

其姊辛宪英见之,问曰:“汝有何事,慌速如此?

”敞告曰:“天子在外,太傅闭了城门,必将谋逆。

宪英曰:“司马公未必谋逆,特欲杀曹将军耳。

”敞惊曰:“此事未知如何?

”宪英曰:“曹将军非司马公之对手,必然败矣。

”敞曰:“今鲁司马教我同去,未知可去否?

”宪英曰:“职守,人之大义也。

凡人在难,犹或恤之。

执鞭而弃其事,不祥莫大焉。

”敞从其言,乃与鲁芝引数十骑,斩关夺门而出。

人报知司马懿。

懿恐桓范亦走,急令人召之。

范与其子商议。

其子曰:“车驾在外,不如南出。

”范从其言,乃上马至平昌门,城门已闭,把门将乃桓范旧吏司蕃也。

范袖中取出一竹版曰:“太后有诏,可即开门。

”司蕃曰:“请诏验之。

”范叱曰:“汝是吾故吏,何敢如此!

”蕃只得开门放出。

范出的城外,唤司蕃曰:“太傅造反,汝可速随我去。

”蕃大惊,追之不及。

人报知司马懿。

懿大惊曰:“‘智囊’泄矣!

如之奈何?

”蒋济曰:“驽马恋栈豆,必不能用也。

”懿乃召许允、陈泰曰:“汝去见曹爽,说太傅别无他事,只是削汝兄弟兵权而已。

”许、陈二人去了。

又召殿中校尉尹大目至。

令蒋济作书,与目持去见爽。

懿分付曰:“汝与爽厚,可领此任。

汝见爽,说吾与蒋济指洛水为誓,只因兵权之事,别无他意。

”尹大目依令而去。

却说曹爽正飞鹰走犬之际,忽报城内有变,太傅有表。

爽大惊,几乎落马。

黄门官捧表跪于天子之前。

爽接表拆封,令近臣读之。

表略曰:“征西大都督、太傅臣司马懿,诚惶诚恐,顿首谨表:臣昔从辽东还,先帝诏陛下与秦王及臣等,升御床,把臣臂,深以后事为念。

今大将军曹爽,背弃顾命,败乱国典。

内则僭拟,外专威权。

以黄门张当为都监,专共交关。

看察至尊,候伺神器。

离间二宫,伤害骨肉。

天下汹汹,人怀危惧:此非先帝诏陛下及嘱臣之本意也。

臣虽朽迈,敢忘往言?

太尉臣济、尚书令臣孚等,皆以爽为有无君之心,兄弟不宜典兵宿卫。

奏永宁宫,皇太后令敕臣如奏施行。

臣辄敕主者及黄门令,罢爽、羲、训吏兵,以侯就第,不得逗留,以稽车驾。

敢有稽留,便以军法从事。

臣辄力疾将兵,屯于洛水浮桥,伺察非常。

谨此上闻,伏于圣听。

”魏主曹芳听毕,乃唤曹爽曰:“太傅之言若此,卿如何裁处?

”爽手足失措,回顾二弟曰:“为之奈何?

”羲曰:“劣弟亦曾谏兄,兄执迷不听,致有今日。

司马懿谲诈无比,孔明尚不能胜,况我兄弟乎?

不如自缚见之,以免一死。

”言未毕,参军辛敞、司马鲁芝到。

爽问之。

二人告曰:“城中把得铁桶相似,太傅引兵屯于洛水浮桥,势将不可复归。

宜早定大计。

”正言间,司农桓范骤马而至,谓爽曰:“太傅已变,将军何不请天子幸许都,调外兵以讨司马懿耶?

”爽曰:“吾等全家皆在城中,岂可投他处求援?

”范曰:“匹夫临难,尚欲望活!

今主公身随天子,号令天下,谁敢不应?

岂可自投死地乎?

”爽闻言不决,惟流涕而已。

范又曰:“此去许都,不过中宿。

城中粮草,足支数载。

今主公别营兵马,近在阙南,呼之即至。

大司马之印,某将在此。

主公可急行,迟则休矣!

”爽曰:“多官勿太催逼,待吾细细思之。

”少顷,侍中许允、尚书陈泰至。

二人告曰:“太傅只为将军权重,不过要削去兵权,别无他意。

将军可早归城中。

”爽默然不语。

又只见殿中校尉尹大目到。

目曰:“太傅指洛水为誓,并无他意。

有蒋太尉书在此。

将军可削去兵权,早归相府。

”爽信为良言。

桓范又告曰:“事急矣,休听外言而就死地!

”是夜,曹爽意不能决,乃拔剑在手,嗟叹寻思。

自黄昏直流泪到晓,终是狐疑不定。

桓范入帐催之曰:“主公思虑一昼夜,何尚不能决?

”爽掷剑而叹曰:“我不起兵,情愿弃官,但为富家翁足矣!

”范大哭,出帐曰:“曹子丹以智谋自矜!

今兄弟三人,真豚犊耳!

”痛哭不已。

许允、陈泰令爽先纳印绶与司马懿。

爽令将印送去,主簿杨综扯住印绶而哭曰:“主公今日舍兵权自缚去降,不免东市受戮也!

”爽曰:“太傅必不失信于我。

”于是曹爽将印绶与许、陈二人,先赍与司马懿。

众军见无将印,尽皆四散。

爽手下只有数骑官僚。

到浮桥时,懿传令,教曹爽兄弟三人,且回私宅。

余皆发监,听候敕旨。

爽等入城时,并无一人侍从。

桓范至浮桥边,懿在马上以鞭指之曰:“桓大夫何故如此?

”范低头不语,入城而去。

于是司马懿请驾拔营入洛阳。

曹爽兄弟三人回家之后,懿用大锁锁门,令居民八百人围守其宅。

曹爽心中忧闷。

羲谓爽曰:“今家中乏粮,兄可作书与太傅借粮。

如肯以粮借我,必无相害之心。

”爽乃作书令人持去。

司马懿览毕,遂遣人送粮一百斛,运至曹爽府内。

爽大喜曰:“司马公本无害我之心也!

”遂不以为忧。

原来司马懿先将黄门张当捉下狱中问罪。

当曰:“非我一人,更有何晏、邓扬、李胜、毕轨,丁谧等五人,同谋篡逆。

”懿取了张当供词,却捉何晏等勘问明白:皆称三月间欲反。

懿用长枷钉了。

城门守将司蕃告称:“桓范矫诏出城,口称太傅谋反。

”懿曰:“诬人反情,抵罪反坐。

”亦将桓范等皆下狱,然后押曹爽兄弟三人并一干人犯,皆斩于市曹,灭其三族。

其家产财物,尽抄入库。

时有曹爽从弟文叔之妻,乃夏侯令女也:早寡而无子,其父欲改嫁之,女截耳自誓。

及爽被诛,其父复将嫁之,女又断去其鼻。

其家惊惶,谓之曰:“人生世间,如轻尘栖弱草,何至自苦如此?

且夫家又被司马氏诛戮已尽,守此欲谁为哉?

”女泣曰:“吾闻‘仁者’不以盛衰改节,义者不以存亡易心。

曹氏盛时,尚欲保终。

况今灭亡,何忍弃之?

此禽兽之行,吾岂为乎!

”懿闻而贤之,听使乞子以养,为曹氏后。

后人有诗曰:“弱草微尘尽达观,夏侯有女义如山。

丈夫不及裙钗节,自顾须眉亦汗颜。

”却说司马懿斩了曹爽,太尉蒋济曰:“尚有鲁芝、辛敞斩关夺门而出,杨综夺印不与,皆不可纵。

”懿曰:“彼各为其主,乃义人也。

”遂复各人旧职。

辛敞叹曰:“吾若不问于姊,失大义矣!

”后人有诗赞辛宪英曰:“为臣食禄当思报,事主临危合尽忠。

辛氏宪英曾劝弟,故令千载颂高风。

” 司马懿饶了辛敞等,仍出榜晓谕:但有曹爽门下一应人等,尽皆免死。

有官者照旧复职。

军民各守家业,内外安堵。

何、邓二人死于非命,果应管辂之言。

后人有诗赞管辂曰:“传得圣贤真妙诀,平原管辂相通神。

“鬼幽”“鬼躁”分何邓,未丧先知是死人。

”却说魏主曹芳封司马懿为丞相,加九锡。

懿固辞不肯受。

芳不准,令父子三人同领国事。

懿忽然想起:“曹爽全家虽诛,尚有夏侯玄守备雍州等处,系爽亲族,倘骤然作乱,如何提备?

必当处置。

”即下诏遣使往雍州,取征西将军夏侯玄赴洛阳议事。

玄叔夏侯霸听知大惊,便引本部三千兵造反。

有镇守雍州刺史郭淮,听知夏侯霸反,即率本部兵来,与夏侯霸交战。

淮出马大骂曰:“汝既是大魏皇族,天子又不曾亏汝,何故背反?

”霸亦骂曰:“吾祖父于国家多建勤劳,今司马懿何等匹夫,灭吾兄曹爽宗族,又来取我,早晚必思篡位。

吾仗义讨贼,何反之有?

”淮大怒,挺枪骤马,直取夏侯霸。

霸挥刀纵马来迎。

战不十合,淮败走,霸随后赶来。

忽听的后军呐喊,霸急回马时,陈泰引兵杀来。

郭淮复回,两路夹攻。

霸大败而走,折兵大半。

寻思无计,遂投汉中来降后主。

有人报与姜维,维心不信,令人体访得实,方教入城。

霸拜见毕,哭告前事。

维曰:“昔微子去周,成万古之名:公能匡扶汉室,无愧古人也。

”遂设宴相待。

维就席问曰:“今司马懿父子掌握重权,有窥我国之志否?

”霸曰:“老贼方图谋逆,未暇及外。

但魏国新有二人,正在妙龄之际,若使领兵马,实吴、蜀之大患也。

”维问:“二人是谁?

”霸告曰:“一人现为秘书郎,乃颍川长社人,姓钟,名会,字士季,太傅钟繇之子,幼有胆智。

繇尝率二子见文帝,会时年七岁,其兄毓年八岁。

毓见帝惶惧,汗流满面。

帝问毓曰:卿何以汗?

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帝问会曰:“卿何以不汗?

会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帝独奇之。

及稍长,喜读兵书,深明韬略。

司马懿与蒋济皆奇其才。

一人现为掾吏,乃义阳人也,姓邓,名艾,字士载,幼年失父,素有大志,但见高山大泽,辄窥度指画,何处可以屯兵,何处可以积粮,何处可以埋伏。

人皆笑之,独司马懿奇其才,遂令参赞军机。

艾为人口吃,每奏事必称‘艾……艾……’。

懿戏谓曰:‘卿称艾艾有几艾?

’艾应声曰:‘“凤兮凤兮”,故是一凤。

’其资性敏捷,大抵如此。

此二人深可畏也。

”维笑曰:“量此孺子,何足道哉!

” 于是姜维引夏侯霸至成都,入见后主。

维奏曰:“司马懿谋杀曹爽,又来赚夏侯霸,霸因此投降。

目今司马懿父子专权,曹芳懦弱,魏国将危。

臣在汉中有年,兵精粮足。

臣愿领王师,即以霸为向导官,克服中原,重兴汉室:以报陛下之恩,以终丞相之志。

”尚书令费祎谏曰:“近者,蒋琬、董允皆相继而亡,内治无人。

伯约只宜待时,不宜轻动。

”维曰:“不然。

人生如白驹过隙,似此迁延岁月,何日恢复中原乎?

”祎又曰:“孙子云:知彼知己,百战百胜。

我等皆不如丞相远甚,丞相尚不能恢复中原,何况我等?

”维曰:“吾久居陇上,深知羌人之心。

今若结羌人为援,虽未能克复中原,自陇而西,可断而有也。

”后主曰:“卿既欲伐魏,可尽忠竭力,勿堕锐气,以负朕命。

”于是姜维领敕辞朝,同夏侯霸径到汉中,计议起兵。

维曰:“可先遣使去羌人处通盟,然后出西平,近雍州。

先筑二城于麹山之下,令兵守之,以为掎角之势。

我等尽发粮草于川口,依丞相旧制,次第进兵。

” 是年秋八月,先差蜀将句安、李歆同引一万五千兵,往麹山前连筑二城:句安守东城,李歆守西城。

早有细作报与雍州刺史郭淮。

淮一面申报洛阳,一面遣副将陈泰引兵五万,来与蜀兵交战。

句安、李歆各引一军出迎。

因兵少不能抵敌,退入城中。

泰令兵四面围住攻打,又以兵断其汉中粮道。

句安、李歆城中粮缺。

郭淮自引兵亦到,看了地势,欣然而喜。

回到寨中,乃与陈泰计议曰:“此城山势高阜,必然水少,须出城取水。

若断其上流,蜀兵皆渴死矣。

”遂令军士掘土堰断上流。

城中果然无水。

李歆引兵出城取水,雍州兵围困甚急。

歆死战不能出,只得退入城去。

句安城中亦无水,乃会了李歆,引兵出城,并在一处。

大战良久,又败入城去。

军士枯渴。

安与歆曰:“姜都督之兵,至今未到,不知何故。

”歆曰:“我当舍命杀出求救。

”遂引数十骑,开了城门,杀将出来。

雍州兵四面围合,歆奋死冲突,方才得脱。

只落得独自一人,身带重伤,余皆没于乱军之中。

是夜北风大起,阴云布合,天降大雪,因此城内蜀兵分粮化雪而食。

却说李歆撞出重围,从西山小路行了两日,正迎着姜维人马。

歆下马伏地告曰:“麹山二城,皆被魏兵围困,绝了水道。

幸得天降大雪,因此化雪度日。

甚是危急。

”维曰:“吾非来迟。

为聚羌兵未到,因此误了。

”遂令人送李歆入川养病。

维问夏侯霸曰:“羌兵未到,魏兵围困麹山甚急,将军有何高见?

”霸曰:“若等羌兵到,麹山二城皆陷矣。

吾料雍州兵,必尽来麹山攻打,雍州城定然空虚。

将军可引兵径往牛头山,抄在雍州之后:郭淮、陈泰必回救雍州,则麹山之围自解矣。

”维大喜曰:“此计最善!

”于是姜维引兵望牛头山而去。

却说陈泰见李歆杀出城去了,乃谓郭淮曰:“李歆若告急于姜维,姜维料吾大兵皆在麹山,必抄牛头山袭吾之后。

将军可引一军去取洮水,断绝蜀兵粮道。

吾分兵一半,径往牛头山击之。

彼若知粮道已绝,必然自走矣。

”郭淮从之,遂引一军暗取洮水。

陈泰引一军径往牛头山来。

却说姜维兵至牛头山,忽听的前军发喊,报说魏兵截住去路。

维慌忙自到军前视之。

陈泰大喝曰:“汝欲袭吾雍州!

吾已等候多时了!

”维大怒,挺枪纵马,直取陈泰。

泰挥刀而迎。

战不三合,泰败走,维挥兵掩杀。

雍州兵退回,占住山头。

维收兵就牛头山下寨。

维每日令兵搦战,不分胜负。

夏侯霸谓姜维曰:“此处不是久停之所。

连日交战,不分胜负,乃诱兵之计耳,必有异谋。

不如暂退,再作良图。

”正言间,忽报郭淮引一军取洮水,断了粮道。

维大惊,急令夏侯霸先退,维自断后。

陈泰分兵五路赶来。

维独拒五路总口,战住魏兵。

泰勒兵上山,矢石如雨。

维急退到洮水之时,郭淮引兵杀来。

维引兵往来冲突。

魏兵阻其去路,密如铁桶。

维奋死杀出,折兵大半,飞奔上阳平关来。

前面又一军杀到。

为首一员大将,纵马横刀而出。

那人生得圆面大耳,方口厚唇,左目下生个黑瘤,瘤上生数十根黑毛,乃司马懿长子骠骑将军司马师也。

维大怒曰:“孺子焉敢阻吾归路!

”拍马挺枪,直来刺师。

师挥刀相迎。

只三合,杀败了司马师,维脱身径奔阳平关来。

城上人开门放入姜维。

司马师也来抢关,两边伏弩齐发,一弩发十矢,乃武侯临终时所遗连弩之法也。

正是:难支此日三军败,独赖当年十矢传。

未知司马师性命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三国演义·第一百十八回·丁奉雪中奋短兵孙峻席间施密计

〔罗贯中〕 〔明〕

却说姜维正走,遇着司马师引兵拦截。

原来姜维取雍州之时,郭淮飞报入朝,魏主与司马懿商议停当,懿遣长子司马师引兵五万,前来雍州助战。

师听知郭淮敌退蜀兵,师料蜀兵势弱,就来半路击之。

直赶到阳平关,却被姜维用武侯所传连弩法,于两边暗伏连弩百余张,一弩发十矢,皆是药箭,两边弩箭齐发,前军连人带马射死不知其数。

司马师于乱军之中,逃命而回。

却说麹山城中蜀将句安,见援兵不至,乃开门降魏。

姜维折兵数万,领败兵回汉中屯扎。

司马师自还洛阳。

至嘉平三年秋八月,司马懿染病,渐渐沉重,乃唤二子至榻前嘱曰:“吾事魏历年,官授太傅,人臣之位极矣。

人皆疑吾有异志,吾尝怀恐惧。

吾死之后,汝二人善理国政。

慎之!

慎之!

”言讫而亡。

长子司马师,次子司马昭,二人申奏魏主曹芳。

芳厚加祭葬,优锡赠谥。

封师为大将军,总领尚书机密大事,昭为骠骑上将军。

却说吴主孙权,先有太子孙登,乃徐夫人所生,于吴赤乌四年身亡,遂立次子孙和为太子,乃琅琊王夫人所生。

和因与全公主不睦,被公主所谮,权废之,和忧恨而死,又立三子孙亮为太子,乃潘夫人所生。

此时陆逊、诸葛瑾皆亡,一应大小事务,皆归于诸葛恪。

太元元年秋八月初一日,忽起大风,江海涌涛,平地水深八尺。

吴主先陵所种松柏,尽皆拔起,直飞到建业城南门外,倒卓于道上。

权因此受惊成病。

至次年四月内,病势沉重,乃召太傅诸葛恪、大司马吕岱至榻前,嘱以后事。

嘱讫而薨。

在位二十四年,寿七十一岁,乃蜀汉延熙十五年也。

后人有诗曰:“紫髯碧眼号英雄,能使臣僚肯尽忠。

二十四年兴大业,龙盘虎踞在江东。

” 孙权既亡,诸葛恪立孙亮为帝,大赦天下,改元建兴元年。

谥权曰大皇帝,葬于蒋陵。

早有细作探知其事,报入洛阳。

司马师闻孙权已死,遂议起兵伐吴。

尚书傅嘏曰:“吴有长江之险,先帝屡次征伐,皆不遂意。

不如各守边疆,乃为上策。

”师曰:“天道三十年一变,岂得常为鼎峙乎?

吾欲伐吴。

”昭曰:“今孙权新亡,孙亮幼懦,其隙正可乘也。

”遂令征南大将军王昶引兵十万攻南郡,征东将军胡遵引兵十万攻东兴,镇南都督毋丘俭引兵十万攻武昌:三路进发。

又遣弟司马昭为大都督,总领三路军马。

是年冬十二月,司马昭兵至东吴边界,屯住人马,唤王昶、胡遵、毋丘俭到帐中计议曰:“东吴最紧要处,惟东兴郡也。

今他筑起大堤,左右又筑两城,以防巢湖后面攻击,诸公须要仔细。

”遂令王昶、毋丘俭各引一万兵,列在左右:“且勿进发。

待取了东兴郡,那时一齐进兵。

”昶、俭二人受令而去。

昭又令胡遵为先锋,总领三路兵前去:“先搭浮桥,取东兴大堤。

若夺得左右二城,便是大功。

”遵领兵来搭浮桥。

却说吴太傅诸葛恪,听知魏兵三路而来,聚众商议。

平北将军丁奉曰:“东兴乃东吴紧要处所,若有失,则南郡、武昌危矣。

”恪曰:“此论正合吾意。

公可就引三千水兵从江中去,吾随后令吕据、唐咨、留赞各引一万马步兵,分三路来接应。

但听连珠炮响,一齐进兵。

吾自引大兵后至。

”丁奉得令,即引三千水兵,分作三十只船,望东兴而来。

却说胡遵渡过浮桥,屯军于堤上,差桓嘉、韩综攻打二城。

左城中乃吴将全端守把,右城中乃吴将留略守把。

此二城高峻坚固,急切攻打不下。

全、留二人见魏兵势大,不敢出战,死守城池。

胡遵在徐塘下寨。

时值严寒,天降大雪,胡遵与众将设席高会。

忽报水上有三十只战船来到。

遵出寨视之,见船将次傍岸,每船上约有百人。

遂还帐中,谓诸将曰:“不过三千人耳,何足惧哉!

”只令部将哨探,仍前饮酒。

丁奉将船一字儿抛在水上,乃谓部将曰:“大丈夫立功名,取富贵,正在今日!

”遂令众军脱去衣甲,卸了头盔,不用长枪大戟,止带短刀。

魏兵见之大笑,更不准备。

忽然连珠炮响了三声,丁奉扯刀当先,一跃上岸。

众军皆拔短刀,随奉上岸,砍入魏寨,魏兵措手不及。

韩综急拔帐前大戟迎之,早被丁奉抢入怀内,手起刀落,砍翻在地。

桓嘉从左边转出,忙绰枪刺丁奉,被奉挟住枪杆。

嘉弃枪而走,奉一刀飞去,正中左肩,嘉望后便倒。

奉赶上,就以枪刺之。

三千吴兵,在魏寨中左冲右突。

胡遵急上马夺路而走。

魏兵齐奔上浮桥,浮桥已断,大半落水而死。

杀倒在雪地者,不知其数。

车仗马匹军器,皆被吴兵所获。

司马昭、王昶、毋丘俭听知东兴兵败,亦勒兵而退。

却说诸葛恪引兵至东兴,收兵赏劳了毕,乃聚诸将曰:“司马昭兵败北归,正好乘势进取中原。

”遂一面遣人赍书入蜀,求姜维进兵攻其北,许以平分天下。

一面起大兵二十万,来伐中原。

临行时,忽见一道白气,从地而起,遮断三军,对面不见。

蒋延曰:“此气乃白虹也,主丧兵之兆。

太傅只可回朝,不可伐魏。

”恪大怒曰:“汝安敢出不利之言,以慢吾军心!

”叱武士斩之。

众皆告免,恪乃贬蒋延为庶人,仍催兵前进。

丁奉曰:“魏以新城为总隘口,若先取得此城,司马师破胆矣。

”恪大喜,即趱兵直至新城。

守城牙门将军张特,见吴兵大至,闭门坚守。

恪令兵四面围定。

早有流星马报入洛阳。

主簿虞松告司马师曰:“今诸葛恪困新城,且未可与战。

吴兵远来,人多粮少,粮尽自走矣。

待其将走,然后击之,必得全胜。

但恐蜀兵犯境,不可不防。

”师然其言,遂令司马昭引一军助郭淮防姜维。

毋丘俭、胡遵拒住吴兵。

却说诸葛恪连月攻打新城不下,下令众将:“并力攻城,怠慢者立斩。

”于是诸将奋力攻打。

城东北角将陷。

张特在城中定下一计:乃令一舌辩之士,赍捧册籍,赴吴寨见诸葛恪,告曰:“魏国之法:若敌人困城,守城将坚守一百日,而无救兵至,然后出城降敌者,家族不坐罪。

今将军围城已九十余日。

望乞再容数日,某主将尽率军民出城投降。

今先具册籍呈上。

”恪深信之,收了军马,遂不攻城。

原来张特用缓兵之计,哄退吴兵,遂拆城中房屋,于破城处修补完备,乃登城大骂曰:“吾城中尚有半年之粮,岂肯降吴狗耶!

尽战无妨!

”恪大怒,催兵打城。

城上乱箭射下。

恪额上正中一箭,翻身落马。

诸将救起还寨,金疮举发。

众军皆无战心。

又因天气亢炎,军士多病。

恪金疮稍可,欲催兵攻城。

营吏告曰:“人人皆病,安能战乎?

”恪大怒曰:“再说病者斩之!

”众军闻知,逃者无数。

忽报都督蔡林引本部军投魏去了。

恪大惊,自乘马遍视各营,果见军士面色黄肿,各带病容。

遂勒兵还吴。

早有细作报知毋丘俭。

俭尽起大兵,随后掩杀。

吴兵大败而归,恪甚羞惭,托病不朝。

吴主孙亮自幸其宅问安,文武官僚皆来拜见。

恪恐人议论,先搜求众官将过失,轻则发遣边方,重则斩首示众。

于是内外官僚,无不悚惧。

又令心腹将张约、朱恩管御林军。

以为牙爪。

却说孙峻字子远,乃孙坚弟孙静曾孙,孙恭之子也。

孙权存日,甚爱之,命掌御林军马。

今闻诸葛恪令张约、朱恩二人掌御林军,夺其权,心中大怒。

太常卿滕胤,素与诸葛恪有隙,乃乘间说峻曰:“诸葛恪专权恣虐,杀害公卿,将有不臣之心。

公系宗室,何不早图之?

”峻曰:“我有是心久矣。

今当即奏天子,请旨诛之。

”于是孙峻、滕胤入见吴主孙亮,密奏其事。

亮曰:“朕见此人,亦甚恐怖。

常欲除之,未得其便。

今卿等果有忠义,可密图之。

”胤曰:“陛下可设席召恪,暗伏武士于壁衣中,掷杯为号,就席间杀之,以绝后患。

”亮从之。

却说诸葛恪自兵败回朝,托病居家,心神恍惚。

一日,偶出中堂,忽见一人穿麻挂孝而入。

恪叱问之,其人大惊无措。

恪令拿下拷问,其人告曰:“某因新丧父亲,入城请僧追荐。

初见是寺院而入,却不想是太傅之府。

却怎生来到此处也?

”恪大怒,召守门军士问之。

军士告曰:“某等数十人,皆荷戈把门,未尝暂离,并不见一人入来。

”恪大怒,尽数斩之。

是夜,恪睡卧不安,忽听得正堂中声响如霹雳。

恪自出视之,见中梁折为两段。

恪惊归寝室,忽然一阵阴风起处,见所杀披麻人与守门军士数十人,各提头索命。

恪惊倒在地,良久方苏。

次早洗面,闻水甚血臭。

恪叱侍婢,连换数十盆,皆臭无异。

恪正惊疑间,忽报天子有使至,宣太傅赴宴。

恪令安排车仗。

方欲出府,有黄犬衔住衣服,嘤嘤作声,如哭之状。

恪怒曰:“犬戏我也!

”叱左右逐去之,遂乘车出府。

行不数步,见车前一道白虹,自地而起,如白练冲天而去。

恪甚惊怪,心腹将张约进车前密告曰。

“今日宫中设宴,未知好歹,主公不可轻入。

”恪听罢,便令回车。

行不到十余步,孙峻、滕胤乘马至车前曰:“太傅何故便回?

”恪曰:“吾忽然腹痛,不可见天子。

”胤曰:“朝廷为太傅军回,不曾面叙,故特设宴相召,兼议大事。

太傅虽感贵恙,还当勉强一行。

”恪从其言,遂同孙峻、滕胤入宫,张约亦随入。

恪见吴主孙亮,施礼毕,就席而坐。

亮命进酒,恪心疑,辞曰:“病躯不胜杯酌。

”孙峻曰:“太傅府中常服药酒,可取饮乎?

”恪曰:“可也。

”遂令从人回府取自制药酒到,恪方才放心饮之。

酒至数巡,吴主孙亮托事先起。

孙峻下殿,脱了长服,着短衣,内披环甲,手提利刃,上殿大呼曰:“天子有诏诛逆贼!

”诸葛恪大惊,掷杯于地,欲拔剑迎之,头已落地。

张约见峻斩恪,挥刀来迎。

峻急闪过,刀尖伤其左指。

峻转身一刀,砍中张约右臂。

武士一齐拥出,砍倒张约,剁为肉泥。

孙峻一面令武士收恪家眷,一面令人将张约并诸葛恪尸首,用芦席包裹,以小车载出,弃于城南门外石子岗乱冢坑内。

却说诸葛恪之妻正在房中心神恍惚,动止不宁,忽一婢女入房。

恪妻问曰:“汝遍身如何血臭?

”其婢忽然反目切齿,飞身跳跃,头撞屋梁,口中大叫:“吾乃诸葛恪也!

被奸贼孙峻谋杀!

”恪合家老幼,惊惶号哭。

不一时,军马至,围住府第,将恪全家老幼,俱缚至市曹斩首。

时吴建兴二年冬十月也。

昔诸葛瑾存日,见恪聪明尽显于外,叹曰:“此子非保家之主也!

”又魏光禄大夫张缉,曾对司马师曰:“诸葛恪不久死矣。

”师问其故,缉曰:“威震其主,何能久乎?

”至此果中其言。

却说孙峻杀了诸葛恪,吴主孙亮封峻为丞相、大将军、富春侯,总督中外诸军事。

自此权柄尽归孙峻矣。

且说姜维在成都,接得诸葛恪书,欲求相助伐魏,遂入朝,奏准后主,复起大兵,北伐中原。

正是:一度兴师未奏绩,两番讨贼欲成功。

未知胜负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九回·困司马汉将奇谋废曹芳魏家果报

〔罗贯中〕 〔明〕

蜀汉延熙十六年秋,将军姜维起兵二十万,令廖化、张翼为左右先锋,夏侯霸为参谋,张嶷为运粮使,大兵出阳平关伐魏。

维与夏侯霸商议曰:“向取雍州,不克而还。

今若再出,必又有准备。

公有何高见?

”霸曰:“陇上诸郡,只有南安钱粮最广。

若先取之,足可为本。

向者不克而还,盖因羌兵不至。

今可先遣人会羌人于陇右,然后进兵出石营,从董亭直取南安。

”维大喜曰:“公言甚妙!

”遂遣郤正为使,赍金珠蜀锦入羌,结好羌王。

羌王迷当,得了礼物,便起兵五万,令羌将俄何烧戈为大先锋,引兵南安来。

魏左将军郭淮闻报,飞奏洛阳。

司马师问诸将曰:“谁敢去敌蜀兵?

”辅国将军徐质曰:“某愿往。

”师素知徐质英勇过人,心中大喜,即令徐质为先锋,令司马昭为大都督,领兵望陇西进发。

军至董亭,正遇姜维,两军列成阵势。

徐质使开山大斧,出马挑战。

蜀阵中廖化出迎。

战不数合,化拖刀败回。

张翼纵马挺枪而迎,战不数合,又败入阵。

徐质驱兵掩杀,蜀兵大败,退三十余里。

司马昭亦收兵回,各自下寨。

姜维与夏侯霸商议曰:“徐质勇甚,当以何策擒之?

”霸曰:“来日诈败,以埋伏之计胜之。

”维曰:“司马昭乃仲达之子,岂不知兵法?

若见地势掩映,必不肯追。

吾见魏兵累次断吾粮道,今却用此计诱之,可斩徐质矣。

”遂唤廖化分付如此如此,又唤张翼分付如此如此:二人领兵去了。

一面令军士于路撒下铁蒺藜,寨外多排鹿角,示以久计。

徐质连日引兵搦战,蜀兵不出。

哨马报司马昭说:“蜀兵在铁笼山后,用木牛流马搬运粮草,以为久计,只待羌兵策应。

”昭唤徐质曰:“昔日所以胜蜀者,因断彼粮道也。

今蜀兵在铁笼山后运粮,汝今夜引兵五千,断其粮道,蜀兵自退矣。

”徐质领令,初更时分,引兵望铁笼山来,果见蜀兵二百余人,驱百余头木牛流马,装载粮草而行。

魏兵一声喊起,徐质当先拦住。

蜀兵尽弃粮草而走。

质分兵一半,押送粮草回寨。

自引兵一半追来。

追不到十里,前面车仗横截去路。

质令军士下马拆开车仗,只见两边忽然火起。

质急勒马回走,后面山僻窄狭处,亦有车仗截路,火光迸起。

质等冒烟突火,纵马而出。

一声炮响,两路军杀来:左有廖化,右有张翼,大杀一阵,魏兵大败。

徐质奋死只身而走,人困马乏,正奔走间,前面一枝兵杀到,乃姜维也。

质大惊无措,被维一枪刺倒坐下马,徐质跌下马来,被众军乱刀砍死。

质所分一半押粮兵,亦被夏侯霸所擒,尽降其众。

霸将魏兵衣甲马匹,令蜀兵穿了,就令骑坐,打着魏军旗号,从小路径奔回魏寨来。

魏军见本部兵回,开门放入,蜀兵就寨中杀起。

司马昭大惊,慌忙上马走时,前面廖化杀来。

昭不能前进,急退时,姜维引兵从小路杀到。

昭四下无路,只得勒兵上铁笼山据守。

原来此山只有一条路,四下皆险峻难上。

其上惟有一泉,止够百人之饮,——此时昭手下有六千人,被姜维绝其路口,山上泉水不敷,人马枯渴。

昭仰天长叹曰:“吾死于此地矣!

”后人有诗曰:“妙算姜维不等闲,魏师受困铁笼间:庞涓始入马陵道,项羽初围九里山。

” 主簿王韬曰:“昔日耿恭受困,拜井而得甘泉。

将军何不效之?

”昭从其言,遂上山顶泉边,再拜而祝曰:“昭奉诏来退蜀兵,若昭合死,令甘泉枯竭,昭自当刎颈,教部军尽降。

如寿禄未终,愿苍天早赐甘泉,以活众命!

”祝毕,泉水涌出,取之不竭,因此人马不死。

却说姜维在山下困住魏兵,谓众将曰:“昔日丞相在上方谷,不曾捉住司马懿,吾深为恨。

今司马昭必被吾擒矣。

” 却说郭淮听知司马昭困于铁笼山上,欲提兵来。

陈泰曰:“姜维会合羌兵,欲先取南安。

今羌兵已到,将军若撤兵去救,羌兵必乘虚袭我后也。

可先令人诈降羌人,于中取事。

若退了此兵,方可救铁笼之围。

”郭淮从之,遂令陈泰引五千兵,径到羌王寨内,解甲而入,泣拜曰:“郭淮妄自尊大,常有杀泰之心,故来投降。

郭淮军中虚实,某俱知之。

只今夜愿引一军前去劫寨,便可成功。

如兵到魏寨,自有内应。

”迷当大喜,遂令俄何烧戈同陈泰来劫魏寨。

俄何烧戈教泰降兵在后,令泰引羌兵为前部。

是夜二更,竟到魏寨,寨门大开。

陈泰一骑马先入。

俄何烧戈骤马挺枪入寨之时,只叫得一声苦,连人带马,跌在陷坑里。

陈泰兵从后面杀来,郭淮从左边杀来,羌兵大乱,自相践踏,死者无数,生者尽降。

俄何烧戈自刎而死。

郭淮、陈泰引兵直杀到羌人寨中,迷当大王急出帐上马时,被魏兵生擒活捉,来见郭淮。

淮慌下马,亲去其缚,用好言抚慰曰:“朝廷素以公为忠义,今何故助蜀人也?

”迷当惭愧伏罪。

淮乃说迷当曰:“公今为前部,去解铁笼山之围,退了蜀兵,吾奏准天子,自有厚赐。

” 迷当从之,遂引羌兵在前,魏兵在后,径奔铁笼山。

时值三更,先令人报知姜维。

维大喜,教请入相见。

魏兵多半杂在羌人部内。

行到蜀寨前,维令大兵皆在寨外屯扎,迷当引百余人到中军帐前。

姜维、夏侯霸二人出迎。

魏将不等迷当开言,就从背后杀将起来。

维大惊,急上马而走。

羌、魏之兵,一齐杀入。

蜀兵四分五落,各自逃生。

维手无器械,腰间止有一副弓箭,走得慌忙,箭皆落了,只有空壶。

维望山中而走,背后郭淮引兵赶来。

见维手无寸铁,乃骤马挺枪追之。

看看至近,维虚拽弓弦,连响十余次。

淮连躲数番,不见箭到,知维无箭,乃挂住钢枪,拈弓搭箭射之。

维急闪过,顺手接了,就扣在弓弦上。

待淮追近,望面门上尽力射去,淮应弦落马。

维勒回马来杀郭淮,魏军骤至。

维下手不及,只掣得淮枪而去。

魏兵不敢追赶,急救淮归寨,拔出箭头,血流不止而死。

司马昭下山引兵追赶,半途而回。

夏侯霸随后逃至,与姜维一齐奔走。

维折了许多人马,一路收扎不住,自回汉中。

虽然兵败,却射死郭淮,杀死徐质,挫动魏国之威,将功补罪。

却说司马昭犒劳羌兵,发遣回国去讫,班师还洛阳,与兄司马师专制朝权,群臣莫敢不服。

魏主曹芳每见师入朝,战栗不已,如针刺背。

一日,芳设朝,见师带剑上殿,慌忙下榻迎之。

师笑曰:“岂有君迎臣之礼也,请陛下稳便。

”须臾,群臣奏事,司马师俱自剖断,并不启奏魏主。

少时朝退,师昂然下殿,乘车出内,前遮后拥,不下数千人马。

芳退入后殿,顾左右止有三人:乃太常夏侯玄,中书令李丰,光禄大夫张缉,缉乃张皇后之父,曹芳之皇丈也。

芳叱退近侍,同三人至密室商议。

芳执张缉之手而哭曰:“司马师视朕如小儿,觑百官如草芥,社稷早晚必归此人矣!

”言讫大哭。

李丰奏曰:“陛下勿忧。

臣虽不才,愿以陛下之明诏,聚四方之英杰,以剿此贼。

”夏侯玄奏曰:“臣叔夏侯霸降蜀,因惧司马兄弟谋害故耳。

今若剿除此贼,臣叔必回也。

臣乃国家旧戚,安敢坐视奸贼乱国,愿同奉诏讨之。

”芳曰:“但恐不能耳。

”三人哭奏曰:“臣等誓当同心灭贼,以报陛下!

”芳脱下龙凤汗衫,咬破指尖,写了血诏,授与张缉,乃嘱曰:“朕祖武皇帝诛董承,盖为机事不密也。

卿等须谨细,勿泄于外。

”丰曰:“陛下何出此不利之言?

臣等非董承之辈,司马师安比武祖也?

陛下勿疑。

” 三人辞出,至东华门左侧,正见司马师带剑而来,从者数百人,皆持兵器。

三人立于道傍。

师问曰:“汝三人退朝何迟?

”李丰曰:“圣上在内廷观书,我三人侍读故耳。

”师曰:“所看何书?

”丰曰:“乃夏、商、周三代之书也。

”师曰:“上见此书,问何故事?

”丰曰:“天子所问伊尹扶商、周公摄政之事,我等皆奏曰:今司马大将军,即伊尹、周公也。

”师冷笑曰:“汝等岂将吾比伊尹、周公!

其心实指吾为王莽、董卓!

”三人皆曰:“我等皆将军门下之人,安敢如此?

”师大怒曰:“汝等乃口谀之人!

适间与天子在密室中所哭何事?

”三人曰:“实无此状。

”师叱曰:“汝三人泪眼尚红,如何抵赖!

”夏侯玄知事已泄,乃厉声大骂曰:“吾等所哭者,为汝威震其主,将谋篡逆耳!

”师大怒,叱武士捉夏侯玄。

玄揎拳裸袖,径击司马师,却被武士擒住。

师令将各人搜检,于张缉身畔搜出一龙凤汗衫,上有血字。

左右呈与司马师。

师视之,乃密诏也。

诏曰:“司马师弟兄,共持大权,将图篡逆。

所以诏制,皆非朕意。

各部官兵将士,可同仗忠义,讨灭贼臣,匡扶社稷。

功成之日,重加爵赏。

”司马师看毕,勃然大怒曰:“原来汝等正欲谋害吾兄弟!

情理难容!

”遂令将三人腰斩于市,灭其三族。

三人骂不绝口。

比临东市中,牙齿尽被打落,各人含糊数骂而死。

师直入后宫。

魏主曹芳正与张皇后商议此事。

皇后曰:“内廷耳目甚多,倘事泄露,必累妾矣!

”正言间,忽见师入,皇后大惊。

师按剑谓芳曰:“臣父立陛下为君,功德不在周公之下。

臣事陛下,亦与伊尹何别乎?

今反以恩为仇,以功为过,欲与二三小臣,谋害臣兄弟,何也?

”芳曰:“朕无此心。

”师袖中取出汗衫,掷之于地曰:“此谁人所作耶!

”芳魂飞天外,魄散九霄,战栗而答曰:“此皆为他人所逼故也。

朕岂敢兴此心?

”师曰:“妄诬大臣造反,当加何罪?

”芳跪告曰:“朕合有罪,望大将军恕之!

”师曰:“陛下请起。

国法未可废也。

”乃指张皇后曰:“此是张缉之女,理当除之!

”芳大哭求免,师不从,叱左右将张后捉出,至东华门内,用白练绞死。

后人有诗曰:“当年伏后出宫门,跣足哀号别至尊。

司马今朝依此例,天教还报在儿孙。

” 次日,司马师大会群臣曰:“今主上荒淫无道,亵近娼优,听信谗言,闭塞贤路:其罪甚于汉之昌邑,不能主天下。

吾谨按伊尹、霍光之法,别立新君,以保社稷,以安天下,如何?

”众皆应曰:“大将军行伊、霍之事,所谓应天顺人,谁敢违命?

”师遂同多官入永宁宫,奏闻太后。

太后曰:“大将军欲立何人为君?

”师曰:“臣观彭城王曹据,聪明仁孝,可以为天下之主。

”太后曰:“彭城王乃老身之叔,今立为君,我何以当之?

今有高贵乡公曹髦,乃文皇帝之孙。

此人温恭克让,可以立之。

卿等大臣,从长计议。

”一人奏曰:“太后之言是也。

便可立之。

”众视之,乃司马师宗叔司马孚也。

师遂遣使往元城召高贵乡公。

请太后升太极殿,召芳责之曰:“汝荒淫无度,亵近娼优,不可承天下。

当纳下玺绶,复齐王之爵,目下起程,非宣召不许入朝。

”芳泣拜太后,纳了国宝,乘王车大哭而去。

只有数员忠义之臣,含泪而送。

后人有诗曰:“昔日曹瞒相汉时,欺他寡妇与孤儿。

谁知四十余年后,寡妇孤儿亦被欺。

”却说高贵乡公曹髦,字彦士,乃文帝之孙,东海定王霖之子也。

当日,司马师以太后命宣至,文武官僚备銮驾于西掖门外拜迎。

髦慌忙答礼。

太尉王肃曰:“主上不当答礼。

”髦曰:“吾亦人臣也,安得不答礼乎?

”文武扶髦上辇入宫,髦辞曰:“太后诏命,不知为何,吾安敢乘辇而入?

”遂步行至太极东堂。

司马师迎着,髦先下拜,师急扶起。

问候已毕,引见太后。

后曰:“吾见汝年幼时,有帝王之相。

汝今可为天下之主:务须恭俭节用,布德施仁,勿辱先帝也。

”髦再三谦辞。

师令文武请髦出太极殿,是日立为新君,改嘉平六年为正元元年,大赦天下,假大将军司马师黄钺,入朝不趋,奏事不名,带剑上殿。

文武百官,各有封赐。

正元二年春正月,有细作飞报,说镇东将军毋丘俭、扬州刺史文钦,以废主为名,起兵前来。

司马师大惊。

正是:汉臣曾有勤王志,魏将还兴讨贼师。

未知如何迎敌,且看下文分解。

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回·文鸯单骑退雄兵姜维背水破大敌

〔罗贯中〕 〔明〕

却说魏正元二年正月,扬州都督、镇东将军、领淮南军马毋丘俭,字仲恭,河东闻喜人也。

闻司马师擅行废立之事,心中大怒。

长子毋丘甸曰:“父亲官居方面,司马师专权废主,国家有累卵之危,安可宴然自守?

”俭曰:“吾儿之言是也。

”遂请刺史文钦商议。

钦乃曹爽门下客,当日闻俭相请,即来拜谒。

俭邀入后堂,礼毕,说话间,俭流泪不止。

钦问其故,俭曰:“司马师专权废主,天地反覆,安得不伤心乎!

”钦曰:“都督镇守方面,若肯仗义讨贼,钦愿舍死相助。

钦中子文淑,小字阿鸯,有万夫不当之勇,常欲杀司马师兄弟,与曹爽报仇,今可令为先锋。

”俭大喜,即时酹酒为誓。

二人诈称太后有密诏,令淮南大小官兵将士,皆入寿春城,立一坛于西,宰白马歃血为盟,宣言司马师大逆不道,今奉太后密诏,令尽起淮南军马,仗义讨贼。

众皆悦服。

俭提六万兵,屯于项城。

文钦领兵二万在外为游兵,往来接应。

俭移檄诸郡,令各起兵相助。

却说司马师左眼肉瘤,不时痛痒,乃命医官割之,以药封闭,连日在府养病。

忽闻淮南告急,乃请太尉王肃商议。

肃曰:“昔关云长威震华夏,孙权令吕蒙袭取荆州,抚恤将士家属,因此关公军势瓦解,今淮南将士家属,皆在中原,可急抚恤,更以兵断其归路:必有土崩之势矣。

”师曰:“公言极善。

但吾新割目瘤,不能自往。

若使他人,心又不稳。

”时中书侍郎钟会在侧,进言曰:“淮楚兵强,其锋甚锐。

若遣人领兵去退,多是不利。

倘有疏虞,则大事废矣。

”师蹶然起曰:“非吾自在,不可破贼!

”遂留弟司马昭守洛阳,总摄朝政。

师乘软舆,带病东行。

令镇东将军诸葛诞,总督豫州诸军,从安风津取寿春。

又令征东将军胡遵,领青州诸军,出谯、宋之地,绝其归路。

又遣荆州刺史、监军王基,领前部兵,先取镇南之地。

师领大军屯于襄阳,聚文武于帐下商议。

光禄勋郑袤曰:“毋丘俭好谋而无断,文钦有勇而无智。

今大军出其不意,江、淮之卒锐气正盛,不可轻敌。

只宜深沟高垒,以挫其锐。

此亚夫之长策也。

”监军王基曰:“不可。

淮南之反,非军民思乱也。

皆因毋丘俭势力所逼,不得已而从之。

若大军一临,必然瓦解。

”师曰:“此言甚妙。

”遂进兵于氵隐水之上,中军屯于氵隐桥。

基曰:“南顿极好屯兵,可提兵星夜取之。

若迟则毋丘俭必先至矣。

”师遂令王基前部兵来南顿城下寨。

却说毋丘俭在项城,闻知司马师自来,乃聚众商议。

先锋葛雍曰:“南顿之地,依山傍水,极好屯兵。

若魏兵先占,难以驱遣,可速取之。

”俭然其言,起兵投南顿来。

正行之间,前面流星马报说,南顿已有人马下寨。

俭不信,自到军前视之,果然旌旗遍野,营寨齐整。

俭回到军中,无计可施。

忽哨马飞报:“东吴孙峻提兵渡江袭寿春来了。

”俭大惊曰:“寿春若失,吾归何处!

”是夜退兵于项城。

司马师见毋丘俭军退,聚多官商议。

尚书傅嘏曰:“今俭兵退者,忧吴人袭寿春也。

必回项城分兵拒守。

将军可令一军取乐嘉城,一军取项城,一军取寿春,则淮南之卒必退矣。

兖州刺史邓艾,足智多谋。

若领兵径取乐嘉,更以重兵应之,破贼不难也。

”师从之,急遣使持檄文,教邓艾起兖州之兵破乐嘉城。

师随后引兵到彼会合。

却说毋丘俭在项城,不时差人去乐嘉城哨探,只恐有兵来。

请文钦到营共议,钦曰:“都督勿忧。

我与拙子文鸯,只消五千兵,取保乐嘉城。

”俭大喜。

钦父子引五千兵投乐嘉来。

前军报说:“乐嘉城西,皆是魏兵,约有万余。

遥望中军,白旄黄钺,皂盖朱幡,簇拥虎帐,内竖一面锦绣帅字旗,必是司马师也,安立营寨,尚未完备。

”时文鸯悬鞭立于父侧,闻知此语,乃告父曰:“趁彼营寨未成,可分兵两路,左右击之,可全胜也。

”钦曰:“何时可去?

”鸯曰:“今夜黄昏,父引二千五百兵,从城南杀来。

儿引二千五百兵,从城北杀来:三更时分,要在魏寨会合。

”钦从之,当晚分兵两路。

且说文鸯年方十八岁,身长八尺,全装惯甲,腰悬钢鞭,绰枪上马,遥望魏寨而进。

是夜,司马师兵到乐嘉,立下营寨,等邓艾未至。

师为眼下新割肉瘤,疮口疼痛,卧于帐中,令数百甲士环立护卫。

三更时分,忽然寨内喊声大震,人马大乱。

师急问之,人报曰:“一军从寨北斩围直入,为首一将,勇不可当!

”师大惊,心如火烈,眼珠从肉瘤疮口内迸出,血流遍地,疼痛难当。

又恐有乱军心,只咬被头而忍,被皆咬烂。

原来文鸯军马先到,一拥而进,在寨中左冲右突。

所到之处,人不敢当,有相拒者,枪搠鞭打,无不被杀。

鸯只望父到,以为外应,并不见来。

数番杀到中军,皆被弓弩射回。

鸯直杀到天明,只听得北边鼓角喧天。

鸯回顾从者曰:“父亲不在南面为应,却从北至,何也?

”鸯纵马看时,只见一军行如猛风,为首一将,乃邓艾也,跃马横刀,大呼曰:“反贼休走!

”鸯大怒,挺枪迎之。

战有五十合,不分胜败。

正斗间,魏兵大进,前后夹攻,鸯部下兵乃各自逃散,只文鸯单人独马,冲开魏兵,望南而走。

背后数百员魏将,抖擞精神,骤马追来。

将至乐嘉桥边,看看赶上。

鸯忽然勒回马大喝一声,直冲入魏将阵中来。

钢鞭起处,纷纷落马,各各倒退。

鸯复缓缓而行。

魏将聚在一处,惊讶曰:“此人尚敢退我等之众耶!

可并力追之!

”于是魏将百员,复来追赶。

鸯勃然大怒曰:“鼠辈何不惜命也!

”提鞭拨马,杀入魏将丛中,用鞭打死数人,复回马缓辔而行。

魏将连追四五番,皆被文鸯一人杀退。

后人有诗曰:“长坂当年独拒曹,子龙从此显英豪。

乐嘉城内争锋处,又见文鸯胆气高。

”原来文钦被山路崎岖,迷入谷中,行了半夜,比及寻路而出,天色已晓,文鸯人马不知所向,只见魏兵大胜。

钦不战而退。

魏兵乘势追杀,钦引兵望寿春而走。

却说魏殿中校尉尹大目,乃曹爽心腹之人,因爽被司马懿谋杀,故事司马师,常有杀师报爽之心。

又素与文钦交厚。

今见师眼瘤突出,不能动止,乃入帐告曰:“文钦本无反心,今被毋丘俭逼迫,以致如此。

某去说之,必然来降。

”师从之。

大目顶盔惯甲,乘马来赶文钦。

看看赶上,乃高声大叫曰:“文刺史见尹大目么?

”钦回头视之,大目除盔放于鞍鞒之前,以鞭指曰:“文刺史何不忍耐数日也?

”此是大目知师将亡,故来留钦。

钦不解其意,厉声大骂,便欲开弓射之。

大目大哭而回。

钦收聚人马奔寿春时,已被诸葛诞引兵取了。

欲复回项城时,胡遵、王基、邓艾三路兵皆到。

钦见势危,遂投东吴孙峻去了。

却说毋丘俭在项城内,听知寿春已失,文钦势败,城外三路兵到,俭遂尽撤城中之兵出战。

正与邓艾相遇,俭令葛雍出马,与艾交锋,不一合,被艾一刀斩之,引兵杀过阵来。

毋丘俭死战相拒。

江淮兵大乱。

胡遵、王基引兵四面夹攻。

毋丘俭敌不住,引十余骑夺路而走。

前至慎县城下,县令宋白开门接入,设席待之。

俭大醉,被宋白令人杀了,将头献与魏兵。

于是淮南平定。

司马师卧病不起,唤诸葛诞入帐,赐以印绶,加为镇东大将军,都督扬州诸路军马。

一面班师回许昌。

师目痛不止,每夜只见李丰、张缉、夏侯玄三人立于榻前。

师心神恍惚,自料难保,遂令人往洛阳取司马昭到。

昭哭拜于床下。

师遗言曰:“吾今权重,虽欲卸肩,不可得也。

汝继我为之,大事切不可轻托他人,自取灭族之祸。

”言讫,以印绶付之,泪流满面。

昭急欲问时,师大叫一声,眼睛迸出而死。

时正元二年二月也。

于是司马昭发丧,申奏魏主曹髦。

髦遣使持诏到许昌,即命暂留司马昭屯军许昌,以防东吴。

昭心中犹豫未决。

钟会曰:“大将军新亡,人心未定,将军若留守于此。

万一朝廷有变,悔之何及?

”昭从之,即起兵还屯洛水之南。

髦闻之大惊。

太尉王肃奏曰:“昭既继其兄掌大权,陛下可封爵以安之。

”髦遂命王肃持诏,封司马昭为大将军、录尚书事。

昭入朝谢恩毕。

自此,中外大小事情,皆归于昭。

却说西蜀细作哨知此事,报入成都。

姜维奏后主曰:“司马师新亡,司马昭初握重权,必不敢擅离洛阳。

臣请乘间伐魏,以复中原。

”后主从之,遂命姜维兴师伐魏。

维到汉中,整顿人马。

征西大将军张翼曰:“蜀地浅狭,钱粮鲜薄,不宜远征。

不如据险守分,恤军爱民:此乃保国之计也。

”维曰:“不然。

昔丞相未出茅庐,已定三分天下,然且六出祁山以图中原。

不幸半途而丧,以致功业未成。

今吾既受丞相遗命,当尽忠报国以继其志,虽死而无恨也。

今魏有隙可乘,不就此时伐之,更待何时?

”夏侯霸曰:“将军之言是也。

可将轻骑先出枹罕。

若得洮西南安,则诸郡可定。

”张翼曰:“向者不克而还,皆因军出甚迟也。

兵法云: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今若火速进兵,使魏人不能提防,必然全胜矣。

” 于是姜维引兵五万,望枹罕进发。

兵至洮水,守边军士报知雍州刺史王经、征西将军陈泰。

王经先起马步兵七万来迎。

姜维分付张翼如此如此,又分付夏侯霸如此如此:二人领计去了。

维乃自引大军背洮水列阵。

王经引数员牙将出而问曰:“魏与吴、蜀,已成鼎足之势。

汝累次入寇,何也?

”维曰:“司马师无故废主,邻邦理宜问罪,何况仇敌之国乎?

”经回顾张明、花永、刘达、朱芳四将曰:“蜀兵背水为阵。

败则皆没于水矣。

姜维骁勇,汝四将可战之。

彼若退动,便可追击。

”四将分左右而出,来战姜维。

维略战数合,拨回马望本阵中便走。

王经大驱士马,一齐赶来。

维引兵望着洮水而走。

将次近水,大呼将士曰:“事急矣!

诸将何不努力!

”众将一齐奋力杀回,魏兵大败。

张翼、夏侯霸抄在魏兵之后,分两路杀来,把魏兵困在垓心。

维奋武扬威,杀入魏军之中,左冲右突,魏兵大乱,自相践踏,死者大半,逼入洮水者无数,斩首万余,垒尸数里。

王经引败兵百骑,奋力杀出,径往狄道城而走。

奔入城中,闭门保守。

姜维大获全功,犒军已毕,便欲进兵攻打狄道城。

张翼谏曰:“将军功绩已成,威声大震,可以止矣。

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画蛇添足’也。

”维曰:“不然。

向者兵败,尚欲进取,纵横中原。

今日洮水一战,魏人胆裂,吾料狄道唾手可得。

汝勿自堕其志也。

”张翼再三劝谏,维不从,遂勒兵来取狄道城。

却说雍州征西将军陈泰,正欲起兵与王经报兵败之仇,忽兖州刺史邓艾引兵到。

泰接着,礼毕,艾曰:“今奉大将军之命,特来助将军破敌。

”泰问计于邓艾,艾曰:“洮水得胜,若招羌人之众,东争关陇,传檄四郡:此吾兵之大患也。

今彼不思如此,却图狄道城。

其城垣坚固,急切难攻,空劳兵费力耳。

吾今陈兵于项岭,然后进兵击之,蜀兵必败矣。

”陈泰曰:“真妙论也!

”遂先拨二十队兵,每队五十人,尽带旌旗、鼓角、烽火之类,日伏夜行,去狄道城东南高山深谷之中埋伏。

只待兵来,一齐鸣鼓吹角为应,夜则举火放炮以惊之。

调度已毕,专候蜀兵到来。

于是陈泰、邓艾,各引二万兵相继而进。

却说姜维围住狄道城,令兵八面攻之,连攻数日不下,心中郁闷,无计可施。

是日黄昏时分,忽三五次流星马报说:“有两路兵来,旗上明书大字:一路是征西将军陈泰,一路是兖州刺史邓艾。

”维大惊,遂请夏侯霸商议。

霸曰:“吾向尝为将军言:邓艾自幼深明兵法,善晓地理。

今领兵到,颇为劲敌。

”维曰:“彼军远来,我休容他住脚,便可击之。

”乃留张翼攻城,命夏侯霸引兵迎陈泰。

维自引兵来迎邓艾。

行不到五里,忽然东南一声炮响,鼓角震地,火光冲天。

维纵马看时,只见周围皆是魏兵旗号。

维大惊曰:“中邓艾之计矣!

”遂传令教夏侯霸、张翼各弃狄道而退。

于是蜀兵皆退于汉中。

维自断后,只听得背后鼓声不绝,维退入剑阁之时,方知火鼓二十余处,皆虚设也。

维收兵退屯于钟提。

且说后主因姜维有洮西之功,降诏封维为大将军。

维受了职,上表谢恩毕,再议出师伐魏之策。

正是:成功不必添蛇足,讨贼犹思奋虎威。

不知此番北伐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三国演义·第一百十四回·陨大星汉丞相归天见木像魏都督丧胆

〔罗贯中〕 〔明〕

却说姜维见魏延踏灭了灯,心中忿怒,拔剑欲杀之。

孔明止之曰:“此吾命当绝,非文长之过也。

”维乃收剑。

孔明吐血数口,卧倒床上,谓魏延曰:“此是司马懿料吾有病,故令人来探视虚实。

汝可急出迎敌。

”魏延领命,出帐上马,引兵杀出寨来。

夏侯霸见了魏延,慌忙引军退走。

延追赶二十余里方回。

孔明令魏延自回本寨把守。

姜维入帐,直至孔明榻前问安。

孔明曰:“吾本欲竭忠尽力,恢复中原,重兴汉室。

奈天意如此,吾旦夕将死。

吾平生所学,已著书二十四篇,计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内有八务、七戒、六恐、五惧之法。

吾遍观诸将,无人可授,独汝可传我书。

切勿轻忽!

”维哭拜而受。

孔明又曰:“吾有‘连弩’之法,不曾用得。

其法矢长八寸,一弩可发十矢,皆画成图本。

汝可依法造用。

”维亦拜受。

孔明又曰:“蜀中诸道,皆不必多忧。

惟阴平之地,切须仔细。

此地虽险峻,久必有失。

”又唤马岱入帐,附耳低言,授以密计。

嘱曰:“我死之后,汝可依计行之。

”岱领计而出。

少顷,杨仪入。

孔明唤至榻前,授与一锦囊,密嘱曰:“我死,魏延必反。

待其反时,汝与临阵,方开此囊。

那时自有斩魏延之人也。

”孔明一一调度已毕,便昏然而倒,至晚方苏,便连夜表奏后主。

后主闻奏大惊,急命尚书李福,星夜至军中问安,兼询后事。

李福领命,趱程赴五丈原,入见孔明,传后主之命,问安毕。

孔明流涕曰:“吾不幸中道丧亡,虚废国家大事,得罪于天下。

我死后,公等宜竭忠辅主。

国家旧制,不可改易。

吾所用之人,亦不可轻废。

吾兵法皆授与姜维,他自能继吾之志,为国家出力。

吾命已在旦夕,当即有遗表上奏天子也。

”李福领了言语,匆匆辞去。

孔明强支病体,令左右扶上小车,出寨遍观各营。

自觉秋风吹面,彻骨生寒,乃长叹曰:“再不能临阵讨贼矣!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叹息良久。

回到帐中,病转沉重,乃唤杨仪分付曰:“王平、廖化、张嶷、张翼、吴懿等,皆忠义之士,久经战阵,多负勤劳,堪可委用。

我死之后,凡事俱依旧法而行。

缓缓退兵,不可急骤。

汝深通谋略,不必多嘱。

姜伯约智勇足备,可以断后。

”杨仪泣拜受命。

孔明令取文房四宝,于卧榻上手书遗表,以达后主。

表略曰:“伏闻生死有常,难逃定数。

死之将至,愿尽愚忠:臣亮赋性愚拙,遭时艰难,分符拥节,专掌钧衡,兴师北伐,未获成功。

何期病入膏肓,命垂旦夕,不及终事陛下,饮恨无穷!

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

达孝道于先皇,布仁恩于宇下。

提拔幽隐,以进贤良。

屏斥奸邪,以厚风俗。

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

至于臣在外任,别无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也。

”孔明写毕,又嘱杨仪曰:“吾死之后,不可发丧。

可作一大龛,将吾尸坐于龛中。

以米七粒,放吾口内。

脚下用明灯一盏。

军中安静如常,切勿举哀:则将星不坠。

吾阴魂更自起镇之。

司马懿见将星不坠,必然惊疑。

吾军可令后寨先行,然后一营一营缓缓而退。

若司马懿来追,汝可布成阵势,回旗返鼓。

等他来到,却将我先时所雕木像,安于车上,推出军前,令大小将士,分列左右。

懿见之必惊走矣。

”杨仪一一领诺。

是夜,孔明令人扶出,仰观北斗,遥指一星曰:“此吾之将星也。

”众视之,见其色昏暗,摇摇欲坠。

孔明以剑指之,口中念咒。

咒毕急回帐时,不省人事。

众将正慌乱间,忽尚书李福又至。

见孔明昏绝,口不能言,乃大哭曰:“我误国家之大事也!

”须臾,孔明复醒,开目遍视,见李福立于榻前。

孔明曰:“吾已知公复来之意。

福谢曰:“福奉天子命,问丞相百年后,谁可任大事者。

适因匆遽,失于谘请,故复来耳。

”孔明曰:“吾死之后,可任大事者:蒋公琰其宜也。

”福曰:“公琰之后,谁可继之?

”孔明曰:“费文伟可继之。

”福又问:“文伟之后,谁当继者?

”孔明不答。

众将近前视之,已薨矣。

时建兴十二年秋八月二十三日也,寿五十四岁。

后杜工部有诗叹曰:“长星昨夜坠前营,讣报先生此日倾。

虎帐不闻施号令,麟台惟显著勋名。

空余门下三千客,辜负胸中十万兵。

好看绿阴清昼里,于今无复雅歌声!

”白乐天亦有诗曰:“先生晦迹卧山林,三顾那逢圣主寻。

鱼到南阳方得水,龙飞天汉便为霖。

托孤既尽殷勤礼,报国还倾忠义心。

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

”初,蜀长水校尉廖立,自谓才名宜为孔明之副,尝以职位闲散,怏怏不平,怨谤无已。

于是孔明废之为庶人,徒之汶山。

及闻孔明亡,乃垂泣曰:“吾终为左衽矣!

”李严闻之,亦大哭病死,盖严尝望孔明复收己,得自补前过。

度孔明死后,人不能用之故也。

后元微之有赞孔明诗曰:“拨乱扶危主,殷勤受托孤。

英才过管乐,妙策胜孙吴。

凛凛《出师表》,堂堂八阵图。

如公全盛德,应叹古今无!

” 是夜,天愁地惨,月色无光,孔明奄然归天。

姜维、杨仪遵孔明遗命,不敢举哀,依法成殓,安置龛中,令心腹将卒三百人守护。

随传密令,使魏延断后,各处营寨一一退去。

却说司马懿夜观天文,见一大星,赤色,光芒有角,自东北方流于西南方,坠于蜀营内,三投再起,隐隐有声。

懿惊喜曰:“孔明死矣!

”即传令起大兵追之。

方出寨门,忽又疑虑曰:“孔明善会六丁六甲之法,今见我久不出战,故以此术诈死,诱我出耳。

今若追之,必中其计。

”遂复勒马回寨不出,只令夏侯霸暗引数十骑,往五丈原山僻哨探消息。

却说魏延在本寨中,夜作一梦,梦见头上忽生二角,醒来甚是疑异。

次日,行军司马赵直至,延请入问曰:“久知足下深明《易》理,吾夜梦头生二角,不知主何吉凶?

烦足下为我决之。

”赵直想了半晌,答曰:“此大吉之兆:麒麟头上有角,苍龙头上有角,乃变化飞腾之象也。

”延大喜曰:“如应公言,当有重谢!

”直辞去,行不数里,正遇尚书费祎。

祎问何来。

直曰:“适至魏文长营中,文长梦头生角,令我决其吉凶。

此本非吉兆,但恐直言见怪,因以麒麟苍龙解之。

”祎曰:“足下何以知非吉兆?

”直曰:“角之字形,乃‘刀’下‘用’也。

今头上用刀,其凶甚矣!

”祎曰:“君且勿泄漏。

”直别去。

费祎至魏延寨中,屏退左右,曰:“昨夜三更,丞相已辞世矣。

临终再三嘱付,令将军断后以当司马懿,缓缓而退,不可发丧。

今兵符在此,便可起兵。

”延曰:“何人代理丞相之大事?

”祎曰:“丞相一应大事,尽托与杨仪。

用兵密法,皆授与姜伯约。

此兵符乃杨仪之令也。

”延曰:“丞相虽亡,吾今现在。

杨仪不过一长史,安能当此大任?

他只宜扶柩入川安葬。

我自率大兵攻司马懿,务要成功。

岂可因丞相一人而废国家大事耶?

”祎曰:“丞相遗令,教且暂退,不可有违。

”延怒曰:“丞相当时若依我计,取长安久矣!

吾今官任前将军、征西大将军、南郑侯,安肯与长史断后!

”祎曰:“将军之言虽是,然不可轻动,令敌人耻笑。

待吾往见杨仪,以利害说之,令彼将兵权让与将军,何如?

”延依其言。

祎辞延出营,急到大寨见杨仪,具述魏延之语。

仪曰:“丞相临终,曾密嘱我曰:魏延必有异志。

今我以兵符往,实欲探其心耳。

今果应丞相之言。

吾自令伯约断后可也。

”于是杨仪领兵扶柩先行,令姜维断后。

依孔明遗令,徐徐而退。

魏延在寨中,不见费祎来回覆,心中疑惑,乃令马岱引十数骑往探消息。

回报曰:“后军乃姜维总督,前军大半退入谷中去了。

”延大怒曰:“竖儒安敢欺我!

我必杀之!

”因顾谓岱曰:“公肯相助否?

”岱曰:“某亦素恨杨仪,今愿助将军攻之。

”延大喜,即拔寨引本部兵望南而行。

却说夏侯霸引军至五丈原看时,不见一人,急回报司马懿曰:“蜀兵已尽退矣。

”懿跌足曰:“孔明真死矣!

可速追之!

”夏侯霸曰:“都督不可轻追。

当令偏将先往。

”懿曰:“此番须吾自行。

”遂引兵同二子一齐杀奔五丈原来。

呐喊摇旗,杀入蜀寨时,果无一人。

懿顾二子曰:“汝急催兵赶来,吾先引军前进。

”于是司马师、司马昭在后催军。

懿自引军当先,追到山脚下,望见蜀兵不远,乃奋力追赶。

忽然山后一声炮响,喊声大震,只见蜀兵俱回旗返鼓,树影中飘出中军大旗,上书一行大字曰:“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

懿大惊失色。

定睛看时,只见中军数十员上将,拥出一辆四轮车来。

车上端坐孔明:纶巾羽扇,鹤氅皂绦。

懿大惊曰:“孔明尚在!

吾轻入重地,堕其计矣!

”急勒回马便走。

背后姜维大叫:“贼将休走!

你中了我丞相之计也!

”魏兵魂飞魄散,弃甲丢盔,抛戈撇戟,各逃性命,自相践踏,死者无数。

司马懿奔走了五十余里,背后两员魏将赶上,扯住马嚼环叫曰:“都督勿惊。

”懿用手摸头曰:“我有头否?

”二将曰:“都督休怕,蜀兵去远了。

”懿喘息半晌,神色方定。

睁目视之,乃夏侯霸、夏侯惠也。

乃徐徐按辔,与二将寻小路奔归本寨,使众将引兵四散哨探。

过了两日,乡民奔告曰:“蜀兵退入谷中之时,哀声震地,军中扬起白旗:孔明果然死了,止留姜维引一千兵断后。

前日车上之孔明,乃木人也。

”懿叹曰:“吾能料其生,不能料其死也!

”因此蜀中人谚曰:“死诸葛能走生仲达。

”后人有诗叹曰:“长星半夜落天枢,奔走还疑亮未殂。

关外至今人冷笑,头颅犹问有和无!

”司马懿知孔明死信已确,乃复引兵追赶。

行到赤岸坡,见蜀兵已去远,乃引还,顾谓众将曰:“孔明已死,我等皆高枕无忧矣!

”遂班师回。

一路上见孔明安营下寨之处,前后左右,整整有法,懿叹曰:“此天下奇才也!

”于是引兵回长安,分调众将,各守隘口,懿自回洛阳面君去了。

却说杨仪、姜维排成阵势,缓缓退入栈阁道口,然后更衣发丧,扬幡举哀。

蜀军皆撞跌而哭,至有哭死者。

蜀兵前队正回到栈阁道口,忽见前面火光冲天,喊声震地,一彪军拦路。

众将大惊,急报杨仪。

正是:已见魏营诸将去,不知蜀地甚兵来。

未知来者是何处军马,且看下文分解。

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三回·上方谷司马受困五丈原诸葛禳星

〔罗贯中〕 〔明〕

却说司马懿被张翼、廖化一阵杀败,匹马单枪,望密林间而走。

张翼收住后军,廖化当先追赶。

看看赶上,懿着慌,绕树而转。

化一刀砍去,正砍在树上。

及拔出刀时,懿已走出林外。

廖化随后赶出,却不知去向,但见树林之东,落下金盔一个。

廖化取盔捎在马上,一直望东追赶。

原来司马懿把金盔弃于林东,却反向西走去了。

廖化追了一程,不见踪迹,奔出谷口,遇见姜维,同回寨见孔明。

张嶷早驱木牛流马到寨,交割已毕,获粮万余石。

廖化献上金盔,录为头功。

魏延心中不悦,口出怨言。

孔明只做不知。

且说司马懿逃回寨中,心甚恼闷。

忽使命赍诏至,言东吴三路入寇,朝廷正议命将抵敌,令懿等坚守勿战。

懿受命已毕,深沟高垒,坚守不出。

却说曹睿闻孙权分兵三路而来,亦起兵三路迎之:令刘劭引兵救江夏,田豫引兵救襄阳,睿自与满宠率大军救合淝。

满宠先引一军至巢湖口,望见东岸战船无数,旌旗整肃。

宠入军中奏魏主曰:“吴人必轻我远来,未曾提备。

今夜可乘虚劫其水寨,必得全胜。

”魏主曰:“汝言正合朕意。

”即令骁将张球领五千兵,各带火具,从湖口攻之。

满宠引兵五千,从东岸攻之。

是夜二更时分,张球、满宠各引军悄悄望湖口进发。

将近水寨,一齐呐喊杀入。

吴兵慌乱,不战而走。

被魏军四下举火,烧毁战船、粮草、器具不计其数。

诸葛瑾率败兵逃走沔口。

魏兵大胜而回。

次日,哨军报知陆逊。

逊集诸将议曰:“吾当作表申奏主上,请撤新城之围,以兵断魏军归路,吾率众攻其前:彼首尾不敌,一鼓可破也。

”众服其言。

陆逊即具表,遣一小校密地赍往新城。

小校领命,赍着表文,行至渡口,不期被魏军伏路的捉住,解赴军中见魏主曹睿。

睿搜出陆逊表文,览毕,叹曰:“东吴陆逊真妙算也!

”遂命将吴卒监下,令刘劭谨防孙权后兵。

却说诸葛瑾大败一阵,又值暑天,人马多生疾病。

乃修书一封,令人转达陆逊,议欲撤兵还国。

逊看书毕,谓来人曰:“拜上将军:吾自有主意。

”使者回报诸葛瑾。

瑾问:“陆将军作何举动?

”使者曰:“但见陆将军催督众人于营外种豆菽,自与诸将在辕门射戏。

”瑾大惊,亲自往陆逊营中,与逊相见,问曰:“今曹睿亲来,兵势甚盛,都督何以御之?

”逊曰:“吾前遣人奉表于主上,不料为敌人所获。

机谋既泄,彼必知备。

与战无益,不如且退。

已差人奉表约主上缓缓退兵矣。

”瑾曰:“都督既有此意,即宜速退,何又迟延?

”逊曰:“吾军欲退,当徐徐而动。

今若便退,魏人必乘势追赶:此取败之道也。

足下宜先督船只诈为拒敌之意,吾悉以人马向襄阳而进,为疑敌之计,然后徐徐退归江东,魏兵自不敢近耳。

”瑾依其计,辞逊归本营,整顿船只,预备起行。

陆逊整肃部伍,张扬声势,望襄阳进发。

早有细作报知魏主,说吴兵已动,须用提防。

魏将闻之,皆要出战。

魏主素知陆逊之才,谕众将曰:“陆逊有谋,莫非用诱敌之计?

不可轻进。

”众将乃止。

数日后,哨卒报来:“东吴三路兵马皆退矣。

”魏主未信,再令人探之,回报果然尽退。

魏主曰:“陆逊用兵,不亚孙、吴。

东南未可平也。

”因敕诸将,各守险要,自引大军屯合淝,以伺其变。

却说孔明在祁山,欲为久驻之计,乃令蜀兵与魏民相杂种田:军一分,民二分,并不侵犯,魏民皆安心乐业。

司马师入告其父曰:“蜀兵劫去我许多粮米,今又令蜀兵与我民相杂屯田于渭滨,以为久计:似此真为国家大患。

父亲何不与孔明约期大战一场,以决雌雄?

”懿曰:“吾奉旨坚守,不可轻动。

”正议间,忽报魏延将着元帅前日所失金盔,前来骂战。

众将忿怒,俱欲出战。

懿笑曰:“圣人云:小不忍则乱大谋。

但坚守为上。

”诸将依令不出。

魏延辱骂良久方回。

孔明见司马懿不肯出战,乃密令马岱造成木栅,营中掘下深堑,多积干柴引火之物。

周围山上,多用柴草虚搭窝铺,内外皆伏地雷。

置备停当,孔明附耳嘱之曰:“可将葫芦谷后路塞断,暗伏兵于谷中。

若司马懿追到,任他入谷,便将地雷干柴一齐放起火来。

”又令军士昼举七星号带于谷口,夜设七盏明灯于山上,以为暗号。

马岱受计引兵而去。

孔明又唤魏延分付曰:“汝可引五百兵去魏寨讨战,务要诱司马懿出战。

不可取胜,只可诈败。

懿必追赶,汝却望七星旗处而入。

若是夜间,则望七盏灯处而走。

只要引得司马懿入葫芦谷内,吾自有擒之之计。

”魏延受计,引兵而去。

孔明又唤高翔分付曰:“汝将木牛流马或二三十为一群,或四五十为一群,各装米粮,于山路往来行走。

如魏兵抢去,便是汝之功。

”高翔领计,驱驾木牛流马去了。

孔明将祁山兵一一调去,只推屯田。

分付:“如别兵来战,只许诈败。

若司马懿自来,方并力只攻渭南,断其归路。

”孔明分拨已毕,自引一军近上方谷下营。

且说夏侯惠、夏侯和二人入寨告司马懿曰:“今蜀兵四散结营,各处屯田,以为久计。

若不趁此时除之,纵令安居日久,深根固蒂,难以摇动。

”懿曰:“此必又是孔明之计。

”二人曰:“都督若如此疑虑,寇敌何时得灭?

我兄弟二人,当奋力决一死战,以报国恩。

”懿曰:“既如此,汝二人可分头出战。

”遂令夏侯惠、夏侯和各引五千兵去讫。

懿坐待回音。

却说夏侯惠、夏侯和二人分兵两路,正行之间,忽见蜀兵驱木牛流马而来。

二人一齐杀将过去,蜀兵大败奔走,木牛流马尽被魏兵抢获,解送司马懿营中。

次日又劫掳得人马百余。

亦解赴大寨。

懿将解到蜀兵,诘审虚实。

蜀兵告曰:“孔明只料都督坚守不出,尽命我等四散屯田,以为久计。

不想却被擒获。

”懿即将蜀兵尽皆放回。

夏侯和曰:“何不杀之?

”懿曰:“量此小卒,杀之无益。

放归本寨,令说魏将宽厚仁慈,释彼战心:此吕蒙取荆州之计也。

“遂传令今后凡有擒到蜀兵,俱当善遣之。

仍重赏有功将吏。

诸将皆听令而去。

却说孔明令高翔佯作运粮,驱驾木牛流马,往来于上方谷内。

夏侯惠等不时截杀,半月之间,连胜数阵。

司马懿见蜀兵屡败,心中欢喜。

一日,又擒到蜀兵数十人。

懿唤至帐下问曰:“孔明今在何处?

”众告曰:“诸葛丞相不在祁山,在上方谷西十里下营安住。

今每日运粮屯于上方谷。

”懿备细问了,即将众人放去。

乃唤诸将分付曰:“孔明今不在祁山,在上方谷安营。

汝等于明日,可一齐并力攻取祁山大寨。

吾自引兵来接应。

”众将领命,各各准备出战。

司马师曰:“父亲何故反欲攻其后?

”懿曰:“祁山乃蜀人之根本,若见我兵攻之,各营必尽来救。

我却取上方谷烧其粮草,使彼首尾不接:必大败也。

”司马师拜服。

懿即发兵起行,令张虎、乐綝各引五千兵,在后救应。

且说孔明正在山上,望见魏兵或三五千一行,或一二千一行,队伍纷纷,前后顾盼,料必来取祁山大寨,乃密传令众将:“若司马懿自来,汝等便往劫魏寨,夺了渭南。

”众将各各听令。

却说魏兵皆奔祁山寨来,蜀兵四下一齐呐喊奔走,虚作救应之势。

司马懿见蜀兵都去救祁山寨,便引二子并中军护卫人马,杀奔上方谷来。

魏延在谷口,只盼司马懿到来。

忽见一枝魏兵杀到,延纵马向前视之,正是司马懿。

延大喝曰:“司马懿休走!

”舞刀相迎。

懿挺枪接战。

不上三合,延拨回马便走,懿随后赶来。

延只望七星旗处而走。

懿见魏延只一人,军马又少,放心追之。

令司马师在左,司马昭在右,懿自居中,一齐攻杀将来。

魏延引五百兵皆退入谷中去。

懿追到谷口,先令人入谷中哨探。

回报谷内并无伏兵,山上皆是草房。

懿曰:“此必是积粮之所也。

”遂大驱士马,尽入谷中。

懿忽见草房上尽是干柴,前面魏延已不见了。

懿心疑,谓二子曰:“倘有兵截断谷口,如之奈何?

”言未已,只听得喊声大震,山上一齐丢下火把来,烧断谷口。

魏兵奔逃无路。

山上火箭射下,地雷一齐突出,草房内干柴都着,刮刮杂杂,火势冲天。

司马懿惊得手足无措,乃下马抱二子大哭曰:“我父子三人皆死于此处矣!

”正哭之间,忽然狂风大作,黑气漫空,一声霹雳响处,骤雨倾盆。

满谷之火,尽皆浇灭:地雷不震,火器无功。

司马懿大喜曰:“不就此时杀出,更待何时!

”即引兵奋力冲杀。

张虎、乐綝亦各引兵杀来接应。

马岱军少,不敢追赶。

司马懿父子与张虎、乐綝合兵一处,同归渭南大寨,不想寨栅已被蜀兵夺了。

郭淮、孙礼正在浮桥上与蜀兵接战。

司马懿等引兵杀到,蜀兵退去。

懿烧断浮桥,据住北岸。

且说魏兵在祁山攻打蜀寨,听知司马懿大败,失了渭南营寨,军心慌乱。

急退时,四面蜀兵冲杀将来,魏兵大败,十伤八九,死者无数,余众奔过渭北逃生。

孔明在山上见魏延诱司马懿入谷,一霎时火光大起,心中甚喜,以为司马懿此番必死。

不期天降大雨,火不能着,哨马报说司马懿父子俱逃去了。

孔明叹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不可强也!

”后人有诗叹曰:“谷口风狂烈焰飘,何期骤雨降青霄。

武侯妙计如能就,安得山河属晋朝!

” 却说司马懿在渭北寨内传令曰:“渭南寨栅,今已失了。

诸将如再言出战者斩。

”众将听令,据守不出。

郭淮入告曰:“近日孔明引兵巡哨,必将择地安营。

”懿曰:“孔明若出武功,依山而东,我等皆危矣。

若出渭南,西止五丈原,方无事也。

”令人探之,回报果屯五丈原。

司马懿以手加额曰:“大魏皇帝之洪福也!

”遂令诸将:“坚守勿出,彼久必自变。

” 且说孔明自引一军屯于五丈原,累令人搦战,魏兵只不出。

孔明乃取巾帼并妇人缟素之服,盛于大盒之内,修书一封,遣人送至魏寨。

诸将不敢隐蔽,引来使入见司马懿。

懿对众启盒视之,内有巾帼妇人之衣,并书一封。

懿拆视其书,略曰:“仲达既为大将,统领中原之众,不思披坚执锐,以决雌雄,乃甘窟守土巢,谨避刀箭,与妇人又何异哉!

今遣人送巾帼素衣至,如不出战,可再拜而受之。

倘耻心未泯,犹有男子胸襟,早与批回,依期赴敌。

”司马懿看毕,心中大怒,乃佯笑曰:“孔明视我为妇人耶!

”即受之,令重待来使。

懿问曰:“孔明寝食及事之烦简若何?

”使者曰:“丞相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

所啖之食,日不过数升。

”懿顾谓诸将曰:“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

” 使者辞去,回到五丈原,见了孔明,具说:“司马懿受了巾帼女衣,看了书札,并不嗔怒,只问丞相寝食及事之烦简,绝不提起军旅之事。

某如此应对,彼言:食少事烦,岂能长久?

”孔明叹曰:“彼深知我也!

”主簿杨颙谏曰:“某见丞相常自校簿书,窃以为不必。

夫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

譬之治家之道,必使仆执耕,婢典爨,私业无旷,所求皆足,其家主从容自在,高枕饮食而已。

若皆身亲其事,将形疲神困,终无一成。

岂其智之不如婢仆哉?

失为家主之道也。

是故古人称:坐而论道,谓之三公。

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

昔丙吉忧牛喘,而不问横道死人。

陈平不知钱谷之数,曰:自有主者。

今丞相亲理细事,汗流终日岂不劳乎?

司马懿之言,真至言也。

”孔明泣曰:“吾非不知。

但受先帝托孤之重,惟恐他人不似我尽心也!

”众皆垂泪。

自此孔明自觉神思不宁。

诸将因此未敢进兵。

却说魏将皆知孔明以巾帼女衣辱司马懿,懿受之不战。

众将不忿,入帐告曰:“我等皆大国名将,安忍受蜀人如此之辱!

即请出战,以决雌雄。

”懿曰:“吾非不敢出战而甘心受辱也。

奈天子明诏,令坚守勿动。

今若轻出,有违君命矣。

”众将俱忿怒不平。

懿曰:“汝等既要出战,待我奏准天子,同力赴敌,何如?

”众皆允诺。

懿乃写表遣使,直至合淝军前,奏闻魏主曹睿。

睿拆表览之。

表略曰:“臣才薄任重,伏蒙明旨,令臣坚守不战,以待蜀人之自敝。

奈今诸葛亮遗臣以巾帼,待臣如妇人,耻辱至甚!

臣谨先达圣聪:旦夕将效死一战,以报朝廷之恩,以雪三军之耻。

臣不胜激切之至!

” 睿览讫,乃谓多官曰:“司马懿坚守不出,今何故又上表求战?

”卫尉辛毗曰:“司马懿本无战心,必因诸葛亮耻辱,众将忿怒之故,特上此表,欲更乞明旨,以遏诸将之心耳。

”睿然其言,即令辛毗持节至渭北寨传谕,令勿出战。

司马懿接诏入帐,辛毗宣谕曰:“如再有敢言出战者,即以违旨论。

”众将只得奉诏。

懿暗谓辛毗曰:“公真知我心也!

”于是令军中传说:魏主命辛毗持节,传谕司马懿勿得出战。

蜀将闻知此事,报与孔明。

孔明笑曰:“此乃司马懿安三军之法也。

”姜维曰:“丞相何以知之?

”孔明曰:“彼本无战心。

所以请战者,以示武于众耳。

岂不闻: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安有千里而请战者乎?

此乃司马懿因将士忿怒,故借曹睿之意,以制众人。

今又播传此言,欲懈我军心也。

” 正论间,忽报费祎到。

孔明请入问之,祎曰:“魏主曹睿闻东吴三路进兵,乃自引大军至合淝,令满宠、田豫、刘劭分兵三路迎敌。

满宠设计尽烧东吴粮草战具,吴兵多病。

陆逊上表于吴王,约会前后夹攻,不意赍表人中途被魏兵所获,因此机关泄漏,吴兵无功而退。

”孔明听知此信,长叹一声,不觉昏倒于地。

众将急救,半晌方苏。

孔明叹曰:“吾心昏乱,旧病复发,恐不能生矣!

” 是夜,孔明扶病出帐,仰观天文,十分惊慌。

入帐谓姜维曰:“吾命在旦夕矣!

”维曰:“丞相何出此言?

”孔明曰:“吾见三台星中,客星倍明,主星幽隐,相辅列曜,其光昏暗:天象如此,吾命可知!

”维曰:“天象虽则如此,丞相何不用祈禳之法挽回之?

”孔明曰:“吾素谙祈禳之法,但未知天意若何。

汝可引甲士四十九人,各执皂旗,穿皂衣,环绕帐外。

我自于帐中祈禳北斗。

若七日内主灯不灭,吾寿可增一纪。

如灯灭,吾必死矣。

闲杂人等,休教放入。

凡一应需用之物,只令二小童搬运。

”姜维领命,自去准备。

时值八月中秋,是夜银河耿耿,玉露零零,旌旗不动,刁斗无声。

姜维在帐外引四十九人守护。

孔明自于帐中设香花祭物,地上分布七盏大灯,外布四十九盏小灯,内安本命灯一盏。

孔明拜祝曰:“亮生于乱世,甘老林泉。

承昭烈皇帝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不敢不竭犬马之劳,誓讨国贼。

不意将星欲坠,阳寿将终。

谨书尺素,上告穹苍:伏望天慈,俯垂鉴听,曲延臣算,使得上报君恩,下救民命,克复旧物,永延汉祀。

非敢妄祈,实由情切。

”拜祝毕,就帐中俯伏待旦。

次日,扶病理事,吐血不止。

日则计议军机,夜则步罡踏斗。

却说司马懿在营中坚守,忽一夜仰观天文,大喜,谓夏侯霸曰:“吾见将星失位,孔明必然有病,不久便死。

你可引一千军去五丈原哨探。

若蜀人攘乱,不出接战,孔明必然患病矣。

吾当乘势击之。

”霸引兵而去。

孔明在帐中祈禳已及六夜,见主灯明亮,心中甚喜。

姜维入帐,正见孔明披发仗剑,踏罡步斗,压镇将星。

忽听得寨外呐喊,方欲令人出问,魏延飞步入告曰:“魏兵至矣!

”延脚步急,竟将主灯扑灭。

孔明弃剑而叹曰!

“死生有命,不可得而禳也!

”魏延惶恐,伏地请罪。

姜维忿怒,拔剑欲杀魏延。

正是:万事不由人做主,一心难与命争衡。

未知魏延性命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二回·司马懿占北原渭桥诸葛亮造木牛流马

〔罗贯中〕 〔明〕

却说谯周官居太史,颇明天文。

见孔明又欲出师,乃奏后主曰:“臣今职掌司天台,但有祸福,不可不奏:近有群鸟数万,自南飞来,投于汉水而死,此不祥之兆。

臣又观天象,见奎星躔于太白之分,盛气在北,不利伐魏。

又成都人民,皆闻柏树夜哭:有此数般灾异,丞相只宜谨守,不可妄动。

”孔明曰:“吾受先帝托孤之重,当竭力讨贼,岂可以虚妄之灾氛,而废国家大事耶!

”遂命有司设太牢祭于昭烈之庙,涕泣拜告曰:“臣亮五出祁山,未得寸土,负罪非轻!

今臣复统全师,再出祁山,誓竭力尽心,剿灭汉贼,恢复中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祭毕,拜辞后主,星夜至汉中,聚集诸将,商议出师。

忽报关兴病亡。

孔明放声大哭,昏倒于地,半晌方苏。

众将再三劝解,孔明叹曰:“可怜忠义之人,天不与以寿”我今番出师,又少一员大将也!

”后人有诗叹曰:“生死人常理,蜉蝣一样空。

但存忠孝节,何必寿乔松。

” 孔明引蜀兵三十四万,分五路而进,令姜维、魏延为先锋,皆出祁山取齐。

令李恢先运粮草于斜谷道口伺候。

却说魏国因旧岁有青龙自摩坡井内而出,改为青龙元年。

此时乃青龙二年春二月也。

近臣奏曰:“边官飞报蜀兵三十余万,分五路复出祁山。

”魏主曹睿大惊,急召司马懿至,谓曰:“蜀人三年不曾入寇。

今诸葛亮又出祁山,如之奈何?

”懿奏曰:“臣夜观天象,见中原旺气正盛,奎星犯太白,不利于西川。

今孔明自负才智,逆天而行,乃自取败亡也。

臣托陛下洪福,当往破之。

但愿保四人同去。

”睿曰:“卿保何人?

”懿曰:“夏侯渊有四子:长名霸,字仲权。

次名威,字季权。

三名惠,字稚权。

四名和,字义权。

霸、威二人,弓马熟娴。

惠、和二人,谙知韬略:此四人常欲为父报仇。

臣今保夏侯霸、夏侯威为左右先锋,夏侯惠。

夏侯和为行军司马,共赞军机,以退蜀兵。

”睿曰:“向者夏侯楙驸马违误军机,失陷了许多人马,至今羞惭不回。

今此四人,亦与楙同否?

”懿曰:“此四人非夏侯楙所可比也。

”睿乃从其请,即命司马懿为大都督,凡将士悉听量才委用,各处兵马皆听调遣。

懿受命,辞朝出城。

睿又以手诏赐懿曰:“卿到渭滨,宜坚壁固守,勿与交锋。

蜀兵不得志,必诈退诱敌,卿慎勿追。

待彼粮尽,必将自走,然后乘虚攻之,则取胜不难,亦免军马疲劳之苦:计莫善于此也。

”司马懿顿首受诏,即日到长安,聚集各处军马共四十万,皆来渭滨下寨。

又拨五万军,于渭水上搭起九座浮桥,令先锋夏侯霸、夏侯威过渭水安营。

又于大营之后东原,筑起一城,以防不虞。

懿正与众将商议间,忽报郭淮、孙礼来见。

懿迎入,礼毕,淮曰:“今蜀兵现在祁山,倘跨渭登原,接连北山,阻绝陇道,大可虞也。

”懿曰:“所言甚善。

公可就总督陇西军马,据北原下寨,深沟高垒,按兵休动。

只待彼兵粮尽,方可攻之。

” 郭淮、孙礼领命,引兵下寨去了。

却说孔明复出祁山,下五个大寨,按左、右、中、前、后。

自斜谷直至剑阁,一连又下十四个大寨,分屯军马,以为久计。

每日令人巡哨。

忽报郭淮、孙礼领陇西之兵,于北原下寨。

孔明谓诸将曰:“魏兵于北原安营者,惧吾取此路,阻绝陇道也。

吾今虚攻北原,却暗取渭滨。

令人札木筏百余只,上载草把,选惯熟水手五千人驾之。

我夤夜只攻北原,司马懿必引兵来救。

彼若少败,我把后军先渡过岸去,然后把前军下于筏中。

休要上岸,顺水取浮桥放火烧断,以攻其后。

吾自引一军去取前营之门。

若得渭水之南,则进兵不难矣。

”诸将遵令而行。

早有巡哨军飞报司马懿。

懿唤诸将议曰:“孔明如此设施,其中有计:彼以取北原为名,顺水来烧浮桥,乱吾后,却攻吾前也。

”即传令与夏侯霸、夏侯威曰:“若听得北原发喊,便提兵于渭水南山之中,待蜀兵至击之。

”又令张虎、乐綝,引二千弓弩手伏于渭水浮桥北岸:“若蜀兵乘木筏顺水而来,可一齐射之,休令近桥。

”又传令郭淮、孙礼曰:“孔明来北原暗渡渭水,汝新立之营,人马不多,可尽伏于半路。

若蜀兵于午后渡水,黄昏时分,必来攻汝。

汝诈败而走,蜀兵必追。

汝等皆以弓弩射之。

吾水陆并进。

若蜀兵大至,只看吾指挥而击之。

”各处下令已毕,又令二子司马师、司马昭,引兵救应前营。

懿自引一军救北原。

却说孔明令魏延、马岱引兵渡渭水攻北原。

令吴班、吴懿引木筏兵去烧浮桥。

令王平、张嶷为前队,姜维、马忠为中队,廖化、张翼为后队:兵分三路,去攻渭水旱营。

是日午时,人马离大寨,尽渡渭水,列成阵势,缓缓而行。

却说魏延、马岱将近北原,天色已昏。

孙礼哨见,便弃营而走。

魏延知有准备,急退军时,四下喊声大震:左有司马懿,右有郭淮,两路兵杀来。

魏延、马岱奋力杀出,蜀兵多半落于水中,余众奔逃无路。

幸得吴懿兵杀来,救了败兵过岸拒住。

吴班分一半兵撑筏顺水来烧浮桥,却被张虎、乐綝在岸上乱箭射住。

吴班中箭,落水而死。

余军跳水逃命,木筏尽被魏兵夺去。

此时王平、张嶷,不知北原兵败,直奔到魏营,已有二更天气,只听得喊声四起。

王平谓张嶷曰:“军马攻打北原,未知胜负。

渭南之寨,现在面前,如何不见一个魏兵?

莫非司马懿知道了,先作准备也?

我等且看浮桥火起,方可进兵。

”二人勒住军马,忽背后一骑马来报,说:“丞相教军马急回。

北原兵、浮桥兵,俱失了。

”王平、张嶷大惊,急退军时,却被魏兵抄在背后,一声炮响,一齐杀来,火光冲天。

王平、张嶷引兵相迎,两军混战一场。

平、嶷二人奋力杀出,蜀兵折伤大半。

孔明回到祁山大寨,收聚败兵,约折了万余人,心中忧闷。

忽报费祎自成都来见丞相。

孔明请入。

费祎礼毕,孔明曰:“吾有一书,正欲烦公去东吴投递,不知肯去否?

”祎曰:“丞相之命,岂敢推辞?

”孔明即修书付费祎去了。

祎持书径到建业,入见吴主孙权,呈上孔明之书。

权拆视之,书略曰:“汉室不幸,王纲失纪,曹贼篡逆,蔓延及今。

亮受昭烈皇帝寄托之重,敢不竭力尽忠:今大兵已会于祁山,狂寇将亡于渭水。

伏望陛下念同盟之义,命将北征,共取中原,同分天下。

书不尽言,万希圣听!

”权览毕,大喜,乃谓费祎曰:“朕久欲兴兵,未得会合孔明。

今既有书到,即日朕自亲征,入居巢门,取魏新城。

再令陆逊、诸葛瑾等屯兵于江夏、沔口取襄阳。

孙韶、张承等出兵广陵取淮阳等处:三处一齐进军,共三十万,克日兴师。

”费祎拜谢曰:“诚如此,则中原不日自破矣!

”权设宴款待费祎。

饮宴间,权问曰:“丞相军前,用谁当先破敌?

”祎曰:“魏延为首。

”权笑曰:“此人勇有余。

而心不正。

若一朝无孔明,彼必为祸。

孔明岂未知耶?

”祎曰:“陛下之言极当!

臣今归去,即当以此言告孔明。

”遂拜辞孙权,回到祁山,见了孔明,具言吴主起大兵三十万,御驾亲征,兵分三路而进。

孔明又问曰:“吴主别有所言否?

”费祎将论魏延之语告之。

孔明叹曰:“真聪明之主也!

吾非不知此人。

为惜其勇,故用之耳。

”祎曰:“丞相早宜区处。

”孔明曰:“吾自有法。

”祎辞别孔明,自回成都。

孔明正与诸将商议征进,忽报有魏将来投降。

孔明唤入问之,答曰:“某乃魏国偏将军郑文也。

近与秦朗同领人马,听司马懿调用,不料懿徇私偏向,加秦朗为前将军,而视文如草芥,因此不平,特来投降丞相。

愿赐收录。

”言未已,人报秦朗引兵在寨外,单搦郑文交战。

孔明曰:“此人武艺比汝若何?

”郑文曰:“某当立斩之。

”孔明曰:“汝若先杀秦朗,吾方不疑。

”郑文欣然上马出营,与秦朗交锋。

孔明亲自出营视之。

只见秦朗挺枪大骂曰:“反贼盗我战马来此,可早早还我!

”言讫,直取郑文。

文拍马舞刀相迎,只一合,斩秦朗于马下。

魏军各自逃走。

郑文提首级入营。

孔明回到帐中坐定,唤郑文至,勃然大怒,叱左右:“推出斩之!

”郑文曰:“小将无罪!

”孔明曰:“吾向识秦朗。

汝今斩者,并非秦朗。

安敢欺我!

”文拜告曰:“此实秦朗之弟秦明也。

”孔明笑曰:“司马懿令汝来诈降,于中取事,却如何瞒得我过!

若不实说,必然斩汝!

”郑文只得诉告其实是诈降,泣求免死。

孔明曰:“汝既求生,可修书一封,教司马懿自来劫营,吾便饶汝性命。

若捉住司马懿,便是汝之功,还当重用。

”郑文只得写了一书,呈与孔明。

孔明令将郑文监下。

樊建问曰:“丞相何以知此人诈降?

”孔明曰:“司马懿不轻用人。

若加秦朗为前将军,必武艺高强。

今与郑文交马只一合,便为文所杀,必不是秦朗也。

以故知其诈。

”众皆拜服。

孔明选一舌辩军士,附耳分付如此如此。

军士领命,持书径来魏寨,求见司马懿。

懿唤入,拆书看毕,问曰:“汝何人也?

”答曰:“某乃中原人,流落蜀中:郑文与某同乡。

今孔明因郑文有功,用为先锋。

郑文特托某来献书,约于明日晚间,举火为号,望乞都督尽提大军前来劫寨,郑文在内为应。

”司马懿反覆诘问,又将来书仔细检看,果然是实。

即赐军士酒食,分付曰:“本日二更为期,我自来劫寨。

大事若成,必重用汝。

”军士拜别,回到本寨告知孔明。

孔明仗剑步罡,祷祝已毕,唤王平、张嶷公付如此如此。

又唤马忠、马岱分付如此如此。

又唤魏延分付如此如此。

孔明自引数十人,坐于高山之上,指挥众军。

却说司马懿见了郑文之书,便欲引二子提大兵来劫蜀寨。

长子司马师谏曰:“父亲何故据片纸而亲入重地?

倘有疏虞,如之奈何?

不如令别将先去,父亲为后应可也。

”懿从之,遂令秦朗引一万兵,去劫蜀寨,懿自引兵接应。

是夜初更,风清月朗。

将及二更时分,忽然阴云四合,黑气漫空,对面不见。

懿大喜曰:“天使我成功也!

”于是人尽衔枚,马皆勒口,长驱大进。

秦朗当先,引一万兵直杀入蜀寨中,并不见一人。

朗知中计,忙叫退兵。

四下火把齐明,喊声震地:左有王平、张嶷,右有马岱、马忠,两路兵杀来。

秦朗死战,不能得出。

背后司马懿见蜀寨火光冲天,喊声不绝,又不知魏兵胜负,只顾催兵接应,望火光中杀来。

忽然一声喊起,鼓角喧天,火炮震地:左有魏延,右有姜维,两路杀出。

魏兵大败,十伤八九,四散逃奔。

此时秦朗所引一万兵,都被蜀兵围住,箭如飞蝗。

秦朗死于乱军之中。

司马懿引败兵奔入本寨。

三更以后,天复清朗。

孔明在山头上鸣金收军。

原来二更时阴云暗黑,乃孔明用遁甲之法。

后收兵已了,天复清朗,乃孔明驱六丁六甲扫荡浮云也。

当下孔明得胜回寨,命将郑文斩了,再议取渭南之策。

每日令兵搦战,魏军只不出迎。

孔明自乘小车,来祁山前、渭水东西,踏看地理。

忽到一谷口,见其形如葫芦之状,内中可容千余人。

两山又合一谷,可容四五百人。

背后两山环抱,只可通一人一骑。

孔明看了,心中大喜,问向导官曰:“此处是何地名?

”答曰:“此名上方谷,又号葫芦谷。

”孔明回到帐中,唤裨将杜睿、胡忠二人,附耳授以密计。

令唤集随军匠作一千余人,入葫芦谷中,制造“木牛”“流马”应用。

又令马岱领五百兵守住谷口。

孔明嘱马岱曰:“匠作人等,不许放出。

外人不许放入。

吾还不时自来点视。

捉司马懿之计,只在此举。

切不可走漏消息。

”马岱受命而去。

杜睿等二人在谷中监督匠作,依法制造。

孔明每日往来指示。

忽一日,长史杨仪入告曰:“即今粮米皆在剑阁,人夫牛马,搬运不便,如之奈何?

”孔明笑曰:“吾已运谋多时也。

前者所积木料,并西川收买下的大木,教人制造‘木牛’‘流马’,搬运粮米,甚是便利。

牛马皆不水食,可以昼夜转运不绝也众皆惊曰:“自古及今,未闻有木牛流马之事。

不知丞相有何妙法,造此奇物?

孔明曰:“吾已令人依法制造,尚未完备。

吾今先将造木牛流马之法,尺寸方圆,长短阔狭,开写明白,汝等视之。

”众大喜。

孔明即手书一纸,付众观看。

众将环绕而视。

造木牛之法云:“方腹曲头,一脚四足。

头入领中,舌着于腹。

载多而行少:独行者数十里,群行者二十里。

曲者为牛头,双者为牛脚,横者为牛领,转者为牛足,覆者为牛背,方者为牛腹,垂者为牛舌,曲者为牛肋,刻者为牛齿,立者为牛角,细者为牛鞅,摄者为牛鞧轴。

牛仰双辕,人行六尺,牛行四步。

每牛载十人所食一月之粮,人不大劳,牛不饮食。

”造流马之法云:“肋长三尺五寸,广三寸,厚二寸二分:左右同。

前轴孔分墨去头四寸,径中二寸。

前脚孔分墨二寸,去前轴孔四寸五分,广一寸。

前杠孔去前脚孔分墨二寸七分,孔长二寸,广一寸。

后轴孔去前杠分墨一尺五分,大小与前同。

后脚孔分墨去后轴孔三寸五分,大小与前同。

后杠孔去后脚孔分墨二寸七分,后载克去后杠孔分墨四寸五分。

前杠长一尺八寸,广二寸,厚一寸五分。

后杠与等。

板方囊二枚,厚八分,长二尺七寸,高一尺六寸五分,广一尺六寸:每枚受米二斛三斗。

从上杠孔去肋下七寸:前后同。

上杠孔去下杠孔分墨一尺三寸,孔长一寸五分,广七分:八孔同。

前后四脚广二寸,厚一寸五分。

形制如象,靬长四寸,径面四寸三分。

孔径中三脚杠,长二尺一寸,广一寸五分,厚一寸四分,同杠耳。

”众将看了一遍,皆拜伏曰:“丞相真神人也!

” 过了数日,木牛流马皆造完备,宛然如活者一般。

上山下岭,各尽其便。

众军见之,无不欣喜。

孔明令右将军高翔,引一千兵驾着木牛流马,自剑阁直抵祁山大寨,往来搬运粮草,供给蜀兵之用。

后人有诗赞曰:“剑关险峻驱流马,斜谷崎岖驾木牛。

后世若能行此法,输将安得使人愁?

” 却说司马懿正忧闷间,忽哨马报说:“蜀兵用木牛流马转运粮草。

人不大劳,牛马不食。

”懿大惊曰:“吾所以坚守不出者,为彼粮草不能接济,欲待其自毙耳。

今用此法,必为久远之计,不思退矣。

如之奈何?

”急唤张虎、乐綝二人分付曰:“汝二人各引五百军,从斜谷小路抄出。

待蜀兵驱过木牛流马,任他过尽,一齐杀出。

不可多抢,只抢三五匹便回。

” 二人依令,各引五百军,扮作蜀兵,夜间偷过小路,伏在谷中,果见高翔引兵驱木牛流马而来。

将次过尽,两边一齐鼓噪杀出。

蜀兵措手不及,弃下数匹,张虎、乐綝欢喜,驱回本寨。

司马懿看了,果然进退如活的一般,乃大喜曰:“汝会用此法,难道我不会用!

”便令巧匠百余人,当面拆开,分付依其尺寸长短厚薄之法,一样制造木牛流马。

不消半月,造成二千余只,与孔明所造者一般法则,亦能奔走。

遂令镇远将军岑威,引一千军驱驾木牛流马,去陇西搬运粮草,往来不绝。

魏营军将,无不欢喜。

却说高翔回见孔明,说魏兵抢夺木牛流马各五六匹去了。

孔明笑曰:“吾正要他抢去。

我只费了几匹木牛流马,却不久便得军中许多资助也。

”诸将问曰:“丞相何以知之?

”孔明曰:“司马懿见了木牛流马,必然仿我法度,一样制造。

那时我又有计策。

”数日后,人报魏兵也会造木牛流马,往陇西搬运粮草。

孔明大喜曰:“不出吾之算也。

”便唤王平分付曰:“汝引一千兵,扮作魏人,星夜偷过北原,只说是巡粮军,径到运粮之所,将护粮之人尽皆杀散。

却驱木牛流马而回,径奔过北原来:此处必有魏兵追赶,汝便将木牛流马口内舌头扭转,牛马就不能行动,汝等竟弃之而走,背后魏兵赶到,牵拽不动,扛抬不去。

吾再有兵到,汝却回身再将牛马舌扭过来,长驱大行。

魏兵必疑为怪也!

”王平受计引兵而去。

孔明又唤张嶷分付曰:“汝引五百军,都扮作六丁六甲神兵,鬼头兽身,用五彩涂面,妆作种种怪异之状。

一手执绣旗,一手仗宝剑。

身挂葫芦,内藏烟火之物,伏于山傍。

待木牛流马到时,放起烟火,一齐拥出,驱牛马而行。

魏人见之,必疑是神鬼,不敢来追赶。

”张嶷受计引兵而去。

孔明又唤魏延、姜维分付曰:“汝二人同引一万兵,去北原寨口接应木牛流马,以防交战。

”又唤廖化、张翼分付曰:“汝二人引五千兵,去断司马懿来路。

”又唤马忠、马岱分付曰:“汝二人引二千兵去渭南搦战。

”六人各各遵令而去。

且说魏将岑威引军驱木牛流马,装载粮米,正行之间,忽报前面有兵巡粮。

岑威令人哨探,果是魏兵,遂放心前进。

两军合在一处。

忽然喊声大震,蜀兵就本队里杀起,大呼:“蜀中大将王平在此!

”魏兵措手不及,被蜀兵杀死大半。

岑威引败兵抵敌,被王平一刀斩了,余皆溃散。

王平引兵尽驱木牛流马而回。

败兵飞奔报入北原寨内。

郭淮闻军粮被劫,疾忙引军来救。

王平令兵扭转木牛流马舌头,皆弃于道上,且战且走。

郭淮教且莫追,只驱回木牛流马。

众军一齐驱赶,却那里驱得动?

郭淮心中疑惑,正无奈何,忽鼓角喧天,喊声四起,两路兵杀来,乃魏延、姜维也。

王平复引兵杀回。

三路夹攻,郭淮大败而走。

王平令军士将牛马舌头,重复扭转,驱赶而行。

郭淮望见,方欲回兵再追,只见山后烟云突起,一队神兵拥出,一个个手执旗剑,怪异之状,驱驾木牛流马如风拥而去。

郭淮大惊曰:“此必神助也!

”众军见了,无不惊畏,不敢追赶。

却说司马懿闻北原兵败,急自引军来救。

方到半路,忽一声炮响,两路兵自险峻处杀出,喊声震地。

旗上大书:“汉将张翼、廖化”。

司马懿见了大惊。

魏军着慌,各自逃窜。

正是:路逢神将粮遭劫,身遇奇兵命又危。

未知司马懿怎地抵敌,且看下文分解。

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一回·出陇上诸葛妆神奔剑阁张郃中计

〔罗贯中〕 〔明〕

却说孔明用减兵添灶之法,退兵到汉中。

司马懿恐有埋伏,不敢追赶,亦收兵回长安去了,因此蜀兵不曾折了一人。

孔明大赏三军已毕,回到成都,入见后主,奏曰:“老臣出了祁山,欲取长安,忽承陛下降诏召回,不知有何大事?

”后主无言可对。

良久,乃曰:“朕久不见丞相之面,心甚思慕,故特诏回,一无他事。

”孔明曰:“此非陛下本心,必有奸臣谗谮,言臣有异志也。

”后主闻言,默然无语。

孔明曰:“老臣受先帝厚恩,誓以死报。

今若内有奸邪,臣安能讨贼乎?

”后主曰:“朕因过听宦官之言,一时召回丞相。

今日茅塞方开,悔之不及矣!

”孔明遂唤众宦官究问,方知是苟安流言。

急令人捕之,已投魏国去了。

孔明将妄奏的宦官诛戮,余皆废出宫外。

又深责蒋琬、费祎等不能觉察奸邪,规谏天子。

二人唯唯服罪。

孔明拜辞后主,复到汉中,一面发檄令李严应付粮草,仍运赴军前。

一面再议出师。

杨仪曰:“前数兴兵,军力罢敝,粮又不继。

今不如分兵两班,以三个月为期:且如二十万之兵,只领十万出祁山,住了三个月,却教这十万替回,循环相转。

若此则兵力不乏,然后徐徐而进,中原可图矣。

”孔明曰:“此言正合我意。

吾伐中原,非一朝一夕之事,正当为此长久之计。

”遂下令,分兵两班,限一百日为期,循环相转,违限者按军法处治。

建兴九年春二月,孔明复出师伐魏。

时魏太和五年也。

魏主曹睿知孔明又伐中原,急召司马懿商议。

懿曰:“今子丹已亡,臣愿竭一人之力,剿除寇贼,以报陛下。

”睿大喜,设宴待之。

次日,人报蜀兵寇急。

睿即命司马懿出师御敌,亲排銮驾送出城外。

懿辞了魏主,径到长安,大会诸路人马,计议破蜀兵之策。

张郃曰:“吾愿引一军去守雍、郿,以拒蜀兵。

”懿曰:“吾前军不能独当孔明之众,而又分兵为前后,非胜算也。

不如留兵守上圭阝,余众悉往祁山。

公肯为先锋否?

”郃大喜曰:“吾素怀忠义,欲尽心报国,惜未遇知己。

今都督肯委重任,虽万死不辞!

”于是司马懿令张郃为先锋,总督大军。

又令郭淮守陇西诸郡,其余众将各分道而进。

前军哨马报说:孔明率大军望祁山进发,前部先锋王平、张嶷,径出陈仓,过剑阁,由散关望斜谷而来。

司马懿谓张郃曰:“今孔明长驱大进,必将割陇西小麦,以资军粮。

汝可结营守祁山,吾与郭淮巡略天水诸郡,以防蜀兵割麦。

”郃领诺,遂引四万兵守祁山。

懿引大军望陇西而去。

却说孔明兵至祁山,安营已毕,见渭滨有魏军提备,乃谓诸将曰:“此必是司马懿也。

即今营中乏粮,屡遣人催并李严运米应付,却只是不到。

吾料陇上麦熟,可密引兵割之。

”于是留王平、张嶷、吴班、吴懿四将守祁山营,孔明自引姜维、魏延等诸将,前到卤城。

卤城太守素知孔明,慌忙开城出降。

孔明抚慰毕,问曰:“此时何处麦熟?

”太守告曰:“陇上麦已熟。

”孔明乃留张翼、马忠守卤城,自引诸将并三军望陇上而来。

前军回报说:“司马懿引兵在此。

”孔明惊曰:“此人预知吾来割麦也!

”即沐浴更衣,推过一般三辆四轮车来,车上皆要一样妆饰。

此车乃孔明在蜀中预先造下的。

当下令姜维引一千军护车,五百军擂鼓,伏在上圭阝之后。

马岱在左,魏延在右,亦各引一千军护车,五百军擂鼓。

每一辆车,用二十四人,皂衣跣足,披发仗剑,手执七星皂幡,在左右推车。

三人各受计,引兵推车而去。

孔明又令三万军皆执镰刀、驮绳,伺候割麦。

却选二十四个精壮之士,各穿皂衣,披发跣足,仗剑簇拥四轮车,为推车使者。

令关兴结束做天蓬模样,手执七星皂幡,步行于车前。

孔明端坐于上,望魏营而来。

哨探军见之大惊,不知是人是鬼,火速报知司马懿。

懿自出营视之,只见孔明簪冠鹤氅,手摇羽扇,端坐于四轮车上。

左右二十四人,披发仗剑。

前面一人,手执皂幡,隐隐似天神一般。

懿曰:“这个又是孔明作怪也!

”遂拨二千人马分付曰:“汝等疾去,连车带人,尽情都捉来!

”魏兵领命,一齐追赶。

孔明见魏兵赶来,便教回车,遥望蜀营缓缓而行。

魏兵皆骤马追赶,但见阴风习习,冷雾漫漫。

尽力赶了一程,追之不上。

各人大惊,都勒住马言曰:“奇怪!

我等急急赶了三十里,只见在前,追之不上,如之奈何?

”孔明见兵不来,又令推车过来,朝着魏兵歇下。

魏兵犹豫良久,又放马赶来。

孔明复回车慢慢而行。

魏兵又赶了二十里,只见在前,不曾赶上,尽皆痴呆。

孔明教回过车,朝着魏军,推车倒行。

魏兵又欲追赶。

后面司马懿自引一军到,传令曰:“孔明善会八门遁甲,能驱六丁六甲之神。

此乃六甲天书内‘缩地’之法也。

众军不可追之。

”众军方勒马回时,左势下战鼓大震,一彪军杀来。

懿急令兵拒之,只见蜀兵队里二十四人,披发仗剑,皂衣跣足,拥出一辆四轮车。

车上端坐孔明,簪冠鹤氅,手摇羽扇。

懿大惊曰:“方才那个车上坐着孔明,赶了五十里,追之不上。

如何这里又有孔明?

怪哉!

怪哉!

”言未毕,右势下战鼓又鸣,一彪军杀来,四轮车上亦坐着一个孔明,左右亦有二十四人,皂衣跣足,披发仗剑,拥车而来。

懿心中大疑,回顾诸将曰:“此必神兵也!

”众军心下大乱,不敢交战,各自奔走。

正行之际,忽然鼓声大震,又一彪军杀来:当先一辆四轮车,孔明端坐于上,左右前后推车使者,同前一般。

魏兵无不骇然。

司马懿不知是人是鬼,又不知多少蜀兵,十分惊惧,急急引兵奔入上圭阝,闭门不出。

此时孔明早令三万精兵将陇上小麦割尽,运赴卤城打晒去了。

司马懿在上圭阝城中,三日不敢出城。

后见蜀兵退去,方敢令军出哨。

于路捉得一蜀兵,来见司马懿。

懿问之,其人告曰:“某乃割麦之人,因走失马匹,被捉前来。

”懿曰:“前者是何神兵?

答曰:“三路伏兵,皆不是孔明,乃姜维、马岱、魏延也。

每一路只有一千军护车,五百军擂鼓。

只是先来诱阵的车上乃孔明也。

”懿仰天长叹曰:“孔明有神出鬼没之机!

”忽报副都督郭淮入见。

懿接入,礼毕,淮曰:“吾闻蜀兵不多,现在卤城打麦,可以击之。

”懿细言前事。

淮笑曰:“只瞒过一时,今已识破,何足道哉!

吾引一军攻其后,公引一军攻其前,卤城可破,孔明可擒类。

”懿从之,遂分兵两路而来。

却说孔明引军在卤城打晒小麦,忽唤诸将听今曰:“今夜敌人必来攻城。

吾料卤城东西麦田之内,足可伏兵。

谁敢为我一往?

”姜维、魏延、马忠、马岱四将出曰:“某等愿往。

”孔明大喜,乃命姜维、魏延各引二千兵,伏在东南、西北两处。

马岱、马忠各引二千兵,伏在西南、东北两处:“只听炮响,四角一齐杀来。

”四将受计,引兵去了。

孔明自引百余人,各带火炮出城,伏在麦田之内等候。

却说司马懿引兵径到卤城下,日已昏黑,乃谓诸将曰:“若白日进兵,城中必有准备。

今可乘夜晚攻之。

此处城低壕浅,可便打破。

”遂屯兵城外。

一更时分,郭淮亦引兵到。

两下合兵,一声鼓响,把卤城围得铁桶相似。

城上万弩齐发,矢石如雨,魏兵不敢前进。

忽然魏军中信炮连声,三军大惊,又不知何处兵来。

淮令人去麦田搜时,四角上火光冲天,喊声大震,四路蜀兵,一齐杀至。

卤城四门大开,城内兵杀出:里应外合,大杀了一阵,魏兵死者无数。

司马懿引败兵奋死突出重围,占住了山头。

郭淮亦引败兵奔到山后扎住。

孔明入城,令四将于四角下安营。

郭淮告司马懿曰:“今与蜀兵相持许久,无策可退。

目下又被杀了一阵,折伤三千余人。

若不早图,日后难退矣。

”懿曰:“当复如何?

”淮曰:“可发檄文调雍、凉人马并力剿杀。

吾愿引军袭剑阁,截其归路,使彼粮草不通,三军慌乱:那时乘势击之,敌可灭矣。

”懿从之,即发檄文星夜往雍、凉调拨人马,不一日,大将孙礼引雍、凉诸郡人马到。

懿即令孙礼约会郭淮去袭剑阁。

却说孔明在卤城相拒日久,不见魏兵出战,乃唤姜维、马岱入城听令曰:“今魏兵守住山险,不与我战:一者料吾麦尽无粮。

二者令兵去袭剑阁,断吾粮道也。

汝二人各引一万军先去守住险要,魏兵见有准备,自然退去。

”二人引兵去了。

长史杨仪入帐告曰:“向者丞相令大兵一百日一换,今已限足,汉中兵已出川口,前路公文已到,只待会兵交换:现存八万军,内四万该与换班。

”孔明曰:“既有令,便教速行。

”众军闻知,各各收拾起程。

忽报孙礼引雍、凉人马二十万来助战,去袭剑阁,司马懿自引兵来攻卤城了。

蜀兵无不惊骇。

杨仪入告孔明曰:“魏兵来得甚急,丞相可将换班军且留下退敌,待新来兵到,然后换之。

”孔明曰:“不可。

吾用兵命将,以信为本。

既有令在先,岂可失信?

且蜀兵应去者,皆准备归计,其父母妻子倚扉而望。

吾今便有大难,决不留他。

”即传令教应去之兵,当日便行。

众军闻之,皆大呼曰:“丞相如此施恩于众,我等愿且不回,各舍一命,大杀魏兵,以报丞相!

”孔明曰:“尔等该还家,岂可复留于此?

”众军皆要出战,不愿回家。

孔明曰:“汝等既要与我出战,可出城安营,待魏兵到,莫待他息喘,便急攻之:此以逸待劳之法也。

”众兵领命,各执兵器,欢喜出城,列阵而待。

却说西凉人马倍道而来,走的人马困乏。

方欲下营歇息,被蜀兵一拥而进,人人奋勇,将锐兵骁,雍、凉兵抵敌不住,望后便退。

蜀兵奋力追杀,杀得那雍、凉兵尸横遍野,血流成渠。

孔明出城,收聚得胜之兵,入城赏劳。

忽报永安李严有书告急。

孔明大惊,拆封视之。

书云:“近闻东吴令人入洛阳,与魏连和。

魏令吴取蜀,幸吴尚未起兵。

今严探知消息,伏望丞相,早作良图。

”孔明览毕,甚是惊疑,乃聚诸将曰:“若东吴兴兵寇蜀,吾须索速回也。

”即传令,教祁山大寨人马,且退回西川:“司马懿知吾屯军在此,必不敢追赶。

”于是王平、张嶷、吴班、吴懿,分兵两路,徐徐退入西川去了。

张郃见蜀兵退去,恐有计策,不敢来追,乃引兵往见司马懿曰:“今蜀兵退去,不知何意?

”懿曰:“孔明诡计极多,不可轻动。

不如坚守,待他粮尽,自然退去。

”大将魏平出曰:“蜀兵拔祁山之营而退,正可乘势追之,都督按兵不动,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

”懿坚执不从。

却说孔明知祁山兵已回,遂令杨仪、马忠入帐,授以密计,令先引一万弓弩手,去剑阁木门道,两下埋伏。

若魏兵追到,听吾炮响,急滚下木石,先截其去路,两头一齐射之。

二人引兵去了。

又唤魏延、关兴引兵断后,城上四面遍插旌旗,城内乱堆柴草,虚放烟火。

大兵尽望木门道而去。

魏营巡哨军来报司马懿曰:“蜀兵大队已退,但不知城中还有多少兵。

”懿自往视之,见城上插旗,城中烟起,笑曰:“此乃空城也。

”令人探之,果是空城,懿大喜曰:“孔明已退,谁敢追之?

”先锋张郃曰:“吾愿往。

”懿阻曰:“公性急躁,不可去。

”郃曰:“都督出关之时,命吾为先锋。

今日正是立功之际,却不用吾,何也?

”懿曰:“蜀兵退去,险阻处必有埋伏,须十分仔细,方可追之。

”郃曰:“吾已知得,不必挂虑。

”懿曰:“公自欲去,莫要追悔。

”郃曰:“大丈夫舍身报国,虽万死无恨。

”懿曰:“公既坚执要去,可引五千兵先行。

却教魏平引二万马步兵后行,以防埋伏。

吾却引三千兵随后策应。

” 张郃领命,引兵火速望前追赶。

行到三十余里,忽然背后一声喊起,树林内闪出一彪军,为首大将,横刀勒马大叫曰:“贼将引兵那里去!

”郃回头视之,乃魏延也。

郃大怒,回马交锋。

不十合,延诈败而走。

郃又追赶三十余里,勒马回顾,全无伏兵,又策马前追。

方转过山坡,忽喊声大起,一彪军闪出,为首大将,乃关兴也,横刀勒马大叫曰:“张郃休赶!

有吾在此!

”郃就拍马交锋。

不十合,兴拨马便走。

郃随后追之。

赶到一密林内,郃心疑,令人四下哨探,并无伏兵。

于是放心又赶。

不想魏延却抄在前面。

郃又与战十余合,延又败走。

郃奋怒追来,又被关兴抄在前面,截住去路。

郃大怒,拍马交锋,战有十合,蜀兵尽弃衣甲什物等件,塞满道路,魏军皆下马争取。

延、兴二将,轮流交战,张郃奋勇追赶。

看看天晚,赶到木门道口,魏延拨回马,高声大骂曰:“张郃逆贼!

吾不与汝相拒,汝只顾赶来,吾今与汝决一死战!

”郃十分忿怒,挺枪骤马,直取魏延。

延挥刀来迎。

战不十合,延大败,尽弃衣甲、头盔,匹马引败兵望木门道中而走。

张郃杀得性起,又见魏延大败而逃,乃骤马赶来。

此时天色昏黑,一声炮响,山上火光冲天,大石乱柴滚将下来,阻截去路。

郃大惊曰:“我中计矣!

”急回马时,背后已被木石塞满了归路,中间只有一段空地,两边皆是峭壁,郃进退无路。

忽一声梆子响,两下万弩齐发,将张郃并百余个部将,皆射死于木门道中。

后人有诗曰:“伏弩齐飞万点星,木门道上射雄兵。

至今剑阁行人过,犹说军师旧日名。

” 却说张郃已死,随后魏兵追到,见塞了道路,已知张郃中计。

众军勒回马急退。

忽听得山头上大叫曰:“诸葛丞相在此!

”众军仰视,只见孔明立于火光之中,指众军而言曰:“吾今日围猎,欲射一‘马’,误中一‘獐’。

汝各人安心而去。

上覆仲达:早晚必为吾所擒矣。

”魏兵回见司马懿,细告前事。

懿悲伤不已,仰天叹曰:“张隽乂身死,吾之过也!

”乃收兵回洛阳。

魏主闻张郃死,挥泪叹息,令人收其尸,厚葬之。

却说孔明入汉中,欲归成都见后主。

都护李严妄奏后主曰:“臣已办备军粮,行将运赴丞相军前,不知丞相何故忽然班师。

”后主闻奏,即命尚书费祎入汉中见孔明,问班师之故。

祎至汉中,宣后主之意。

孔明大惊曰:“李严发书告急,说东吴将兴兵寇川,因此回师。

”费祎曰:“李严奏称军粮已办,丞相无故回师,天子因此命某来问耳。

”孔明大怒,令人访察:乃是李严因军粮不济,怕丞相见罪,故发书取回,却又妄奏天子,遮饰己过。

孔明大怒曰:“匹夫为一己之故,废国家大事!

”令人召至,欲斩之。

费祎劝曰:“丞相念先帝托孤之意,姑且宽恕。

”孔明从之。

费祎即具表启奏后主。

后主览表,勃然大怒,叱武士推李严出斩之。

参军蒋琬出班奏曰:“李严乃先帝托孤之臣,乞望恩宽恕。

”后主从之,即谪为庶人,徙于梓潼郡闲住。

孔明回到成都,用李严子李丰为长史。

积草屯粮,讲阵论武,整治军器,存恤将士:三年然后出征。

两川人民军士,皆仰其恩德。

光阴茬苒,不觉三年:时建兴十二年春二月。

孔明入朝奏曰:“臣今存恤军士,已经三年。

粮草丰足,军器完备,人马雄壮,可以伐魏。

今番若不扫清奸党,恢复中原,誓不见陛下也!

”后主曰:“方今已成鼎足之势,吴、魏不曾入寇,相父何不安享太平?

”孔明曰:“臣受先帝知遇之恩,梦寐之间,未尝不设伐魏之策。

竭力尽忠,为陛下克复中原,重兴汉室:臣之愿也。

”言未毕,班部中一人出曰:“丞相不可兴兵。

”众视之,乃谯周也。

正是:武侯尽瘁惟忧国,太史知机又论天。

未知谯周有何议论,且看下文分解。

三国演义·第一百回·汉兵劫寨破曹真武侯斗阵辱仲达

〔罗贯中〕 〔明〕

却说众将闻孔明不追魏兵,俱入帐告曰:“魏兵苦雨,不能屯扎,因此回去,正好乘势追之。

丞相如何不追?

”孔明曰:“司马懿善能用兵,今军退必有埋伏。

吾若追之,正中其计。

不如纵他远去,吾却分兵径出斜谷而取祁山,使魏人不提防也。

”众将曰:“取长安之地,别有路途。

丞相只取祁山,何也?

”孔明曰:“祁山乃长安之首也:陇西诸郡,倘有兵来,必经由此地。

更兼前临渭滨,后靠斜谷,左出右入。

可以伏兵,乃用武之地。

吾故欲先取此,得地利也。

”众将皆拜服。

孔明令魏延、张嶷、杜琼、陈式出箕谷。

马岱、王平、张翼、马忠出斜谷:俱会于祁山。

调拨已定,孔明自提大军,令关兴、廖化为先锋,随后进发。

却说曹真、司马懿二人,在后监督人马,令一军入陈仓古道探视,回报说蜀兵不来。

又行旬日,后面埋伏众将皆回,说蜀兵全无音耗。

真曰:“连绵秋雨,栈道断绝,蜀人岂知吾等退军耶?

”懿曰:“蜀兵随后出矣。

”真曰:“何以知之?

”懿曰:“连日晴明,蜀兵不赶,料吾有伏兵也,故纵我兵远去。

待我兵过尽,他却夺祁山矣。

”曹真不信。

懿曰:“子丹如何不信?

吾料孔明必从两谷而来。

吾与子丹各守一谷口,十日为期。

若无蜀兵来,我面涂红粉,身穿女衣,来营中伏罪。

”真曰:“若有蜀兵来,我愿将天子所赐玉带一条、御马一匹与你。

”即分兵两路:真引兵屯于祁山之西,斜谷口。

懿引军屯于祁山之东,箕谷口。

各下寨已毕。

懿先引一枝兵伏于山谷中。

其余军马,各于要路安营。

懿更换衣装,杂在全军之内,遍观各营。

忽到一营,有一偏将仰天而怨曰:“大雨淋了许多时,不肯回去。

今又在这里顿住,强要赌赛,却不苦了官军!

”懿闻言,归寨升帐,聚众将皆到帐下,挨出那将来。

懿叱之曰:“朝廷养军千日,用在一时。

汝安敢出怨言,以慢军心!

”其人不招。

懿叫出同伴之人对证,那将不能抵赖。

懿曰:“吾非赌赛。

欲胜蜀兵,令汝各人有功回朝,汝乃妄出怨言,自取罪戾!

”喝令武士推出斩之。

须臾,献首帐下。

众将悚然。

懿曰:“汝等诸将皆要尽心以防蜀兵。

听吾中军炮响,四面皆进。

”众将受令而退。

却说魏延、张嶷、陈式、杜琼四将,引二万兵,取箕谷而进。

正行之间,忽报参谋邓芝到来。

四将问其故,芝曰:“丞相有令:如出箕谷,提防魏兵埋伏,不可轻进。

”陈式曰:“丞相用兵何多疑耶?

吾料魏兵连遭大雨,衣甲皆毁,必然急归。

安得又有埋伏?

今吾兵倍道而进,可获大胜,如何又教休进?

”芝曰:“丞相计无不中,谋无不成,汝安敢违令?

”式笑曰:“丞相若果多谋,不致街亭之失!

”魏延想起孔明向日不听其计,亦笑曰:“丞相若听吾言,径出子午谷,此时休说长安,连洛阳皆得矣!

今执定要出祁山。

有何益耶?

既令进兵,今又教休进。

何其号令不明!

”式曰:“吾自有五千兵,径出箕谷,先到祁山下寨,看丞相羞也不羞!

”芝再三阻当,式只不听,径自引五千兵出箕谷去了。

邓芝只得飞报孔明。

却说陈式引兵行不数里,忽听的一声炮响,四面伏兵皆出。

式急退时,魏兵塞满谷口,围得铁桶相似。

式左冲右突,不能得脱。

忽闻喊声大震,一彪军杀入,乃是魏延。

救了陈式,回到谷中,五千兵只剩得四五百带伤人马。

背后魏兵赶来,却得杜琼、张嶷引兵接应,魏兵方退。

陈、魏二人方信孔明先见如神,懊悔不及。

且说邓芝回见孔明,言魏延、陈式如此无礼。

孔明笑曰:“魏延素有反相,吾知彼常有不平之意。

因怜其勇而用之。

久后必生患害。

”正言间,忽流星马报到,说陈式折了四千余人,止有四五百带伤人马,屯在谷中。

孔明令邓芝再来箕谷抚慰陈式,防其生变。

一面唤马岱、王平分付曰:“斜谷若有魏兵守把,汝二人引本部军越山岭,夜行昼伏,速出祁山之左,举火为号。

”又唤马忠、张翼分付曰:“汝等亦从山僻小路,昼伏夜行,径出祁山之右,举火为号,与马岱、王平会合,共劫曹真营寨。

吾自从谷中三面攻之,魏兵可破也。

”四人领命分头引兵去了。

孔明又唤关兴、廖化分付曰:如此如此。

二人受了密计,引兵而去。

孔明自领精兵倍道而行。

正行间,又唤吴班、吴懿授与密计,亦引兵先行。

却说曹真心中不信蜀兵来,以此怠慢,纵令军士歇息。

只等十日无事,要羞司马懿,不觉守了七日,忽有人报谷中有些小蜀兵出来。

真令副将秦良引五千兵哨探,不许纵令蜀兵近界。

秦良领命,引兵刚到谷口,哨见蜀兵退去。

良急引兵赶来,行到五六十里,不见蜀兵,心下疑惑,教军士下马歇息。

忽哨马报说:“前面有蜀兵埋伏。

”良上马看时,只见山中尘土大起,急令军士提防。

不一时,四壁厢喊声大震:前面吴班、吴懿引兵杀出,背后关兴、廖化引兵杀来。

左右是山,皆无走路。

山上蜀兵大叫:“下马投降者免死!

”魏兵大半多降。

秦良死战,被廖化一刀斩于马下。

孔明把降兵拘于后军,却将魏兵衣甲与蜀兵五千人穿了,扮作魏兵,令关兴、廖化、吴班、吴懿四将引着,径奔曹真寨来。

先令报马入寨说:“只有些小蜀兵,尽赶去了。

”真大喜。

忽报司马都督差心腹人至。

真唤入问之。

其人告曰:“今都督用埋伏计,杀蜀兵四千余人。

司马都督致意将军,教休将赌赛为念,务要用心提备。

”真曰:“吾这里并无一个蜀兵。

”遂打发来人回去。

忽又报秦良引兵回来了。

真自出帐迎之。

比及到寨,人报前后两把火起。

真急回寨后看时,关兴、廖化、吴班、吴懿四将,指麾蜀军,就营前杀将进来。

马岱、王平从后面杀来。

马忠、张翼亦引兵杀到。

魏军措手不及,各自逃生。

众将保曹真望东而走,背后蜀兵赶来。

曹真正奔走,忽然喊声大震,一彪军杀到。

真胆战心惊,视之,乃司马懿也。

懿大战一场,蜀兵方退。

真得脱,羞惭无地。

懿曰:“诸葛亮夺了祁山地势,吾等不可久居此处。

宜去渭滨安营,再作良图。

”真曰:“仲达何以知吾遭此大败也?

”懿曰:“见来人报称子丹说并无一个蜀兵,吾料孔明暗来劫寨,因此知之,故相接应。

今果中计。

切莫言赌赛之事,只同心报国。

”曹真甚是惶恐,气成疾病,卧床不起。

兵屯渭滨,懿恐军心有乱,不敢教真引兵。

却说孔明大驱士马,复出祁山。

劳军已毕,魏延、陈式、杜琼、张嶷入帐拜伏请罪。

孔明曰:“是谁失陷了军来?

”延曰:“陈式不听号令,潜入谷口,以此大败。

”式曰:“此事魏延教我行来。

”孔明曰:“他倒救你,你反攀他!

将令已违,不必巧说!

”即叱武士推出陈式斩之。

须臾,悬首于帐前,以示诸将。

此时孔明不杀魏延,欲留之以为后用也。

孔明既斩了陈式,正议进兵,忽有细作报说曹真卧病不起,现在营中治疗。

孔明大喜,谓诸将曰:“若曹真病轻,必便回长安。

今魏兵不退,必为病重,故留于军中,以安众人之心。

吾写下一书,教秦良的降兵持与曹真,真若见之,必然死矣!

”遂唤降兵至帐下,问曰:“汝等皆是魏军,父母妻子多在中原,不宜久居蜀中。

今放汝等回家,若何?

”众军泣泪拜谢。

孔明曰:“曹子丹与吾有约。

吾有一书,汝等带回,送与子丹,必有重赏。

”魏军领了书,奔回本寨,将孔明书呈与曹真。

真扶病而起,拆封视之。

其书曰:“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致书于大司马曹子丹之前:窃谓夫为将者,能去能就,能柔能刚。

能进能退,能弱能强。

不动如山岳,难测如阴阳。

无穷如天地,充实如太仓。

浩渺如四海,眩曜如三光。

预知天文之旱涝,先识地理之平康。

察阵势之期会,揣敌人之短长。

嗟尔无学后辈,上逆穹苍。

助篡国之反贼,称帝号于洛阳。

走残兵于斜谷,遭霖雨于陈仓。

水陆困乏,人马猖狂。

抛盈郊之戈甲,弃满地之刀枪。

都督心崩而胆裂,将军鼠窜而狼忙!

无面见关中之父老,何颜入相府之厅堂!

史官秉笔而记录,百姓众口而传扬:仲达闻阵而惕惕,子丹望风而遑遑!

吾军兵强而马壮,大将虎奋以龙骧。

扫秦川为平壤,荡魏国作丘荒!

”曹真看毕,恨气填胸。

至晚,死于军中。

司马懿用兵车装载,差人送赴洛阳安葬。

魏主闻知曹真已死,即下诏催司马懿出战。

懿提大军来与孔明交锋,隔日先下战书。

孔明谓诸将曰:“曹真必死矣。

”遂批回“来日交锋”,使者去了。

孔明当夜教姜维受了密计:如此而行。

又唤关兴分付:如此如此。

次日,孔明尽起祁山之兵前到谓滨:一边是河,一边是山,中央平川旷野,好片战场!

两军相迎,以弓箭射住阵角。

三通鼓罢,魏阵中门旗开处,司马懿出马,众将随后而出。

只见孔明端坐于四轮车上,手摇羽扇。

懿曰:“吾主上法尧禅舜,相传二帝,坐镇中原,容汝蜀、吴二国者,乃吾主宽慈仁厚,恐伤百姓也。

汝乃南阳一耕夫,不识天数,强要相侵,理宜殄灭!

如省心改过,宜即早回,各守疆界,以成鼎足之势,免致生灵涂炭,汝等皆得全生!

”孔明笑曰:“吾受先帝托孤之重,安肯不倾心竭力以讨贼乎!

汝曹氏不久为汉所灭。

汝祖父皆为汉臣,世食汉禄,不思报效,反助篡逆,岂不自耻?

”懿羞惭满面曰:“吾与汝决一雌雄!

汝若能胜,吾誓不为大将!

汝若败时,早归故里,吾并不加害。

” 孔明曰:“汝欲斗将?

斗兵?

斗阵法?

”懿曰:“先斗阵法?

”孔明曰:“先布阵我看。

懿入中军帐下,手执黄旗招飐,左右军动,排成一阵。

复上马出阵,问曰:“汝识吾阵否?

”孔明笑曰:“吾军中末将,亦能布之。

此乃‘混元一气阵’也。

”懿曰:“汝布阵我看。

”孔明入阵,把羽扇一摇,复出阵前,问曰:“汝识我阵否?

”懿曰:“量此‘八卦阵’,如何不识!

”孔明曰:“识便识了,敢打我阵否?

”懿曰:“既识之,如何不敢打!

”孔明曰:“汝只管打来。

”司马懿回到本阵中,唤戴陵、张虎、乐綝三将,分付曰:“今孔明所布之阵,按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八门。

汝三人可从正东‘生门’打入,往西南休门杀出,复从正北‘开门’杀入:此阵可破。

汝等小心在意!

” 于是戴陵在中,张虎在前,乐綝在后,各引三十骑,从生门打入。

两军呐喊相助。

三人杀入蜀阵,只见阵如连城,冲突不出。

三人慌引骑转过阵脚,往西南冲去,却被蜀兵射住,冲突不出。

阵中重重叠叠,都有门户,那里分东西南北?

三将不能相顾,只管乱撞,但见愁云漠漠,惨雾蒙蒙。

喊声起处,魏军一个个皆被缚了,送到中军。

孔明坐于帐中,左右将张虎、戴陵、乐綝并九十个军,皆缚在帐下。

孔明笑曰:“吾纵然捉得汝等,何足为奇!

吾放汝等回见司马懿,教他再读兵书,重观战策,那时来决雌雄,未为迟也。

汝等性命既饶,当留下军器战马。

”遂将众人衣服脱了,以墨涂面,步行出阵。

司马懿见之大怒,回顾诸将曰:“如此挫败锐气,有何面目回见中原大臣耶!

”即指挥三军,奋死掠阵,懿自拔剑在手,引百余骁将,催督冲杀。

两军恰才相会,忽然阵后鼓角齐鸣,喊声大震,一彪军从西南上杀来,乃关兴也。

懿分后军当之,复催军向前厮杀。

忽然魏兵大乱:原来姜维引一彪军悄地杀来,蜀兵三路夹攻。

懿大惊,急忙退军。

蜀兵周围杀到,懿引三军望南死命冲击。

魏兵十伤六七。

司马懿退在渭滨南岸下寨,坚守不出。

孔明收得胜之兵,回到祁山时,永安城李严遣都尉苟安解送粮米,至军中交割。

苟安好酒,于路怠慢,违限十日。

孔明大怒曰:“吾军中专以粮为大事,误了三日,便该处斩!

汝今误了十日,有何理说?

”喝令推出斩之。

长史杨仪曰:“苟安乃李严用人,又兼钱粮多出于西川,若杀此人,后无人敢送粮也。

”孔明乃叱武士去其缚,杖八十放之。

苟安被责,心中怀恨,连夜引亲随五六骑,径奔魏寨投降。

懿唤入,苟安拜告前事。

懿曰:“虽然如此,孔明多谋,汝言难信。

汝能为我干一件大功,吾那时奏准天子,保汝为上将。

”安曰:“但有甚事,即当效力。

”懿曰:“汝可回成都布散流言,说孔明有怨上之意,早晚欲称为帝,使汝主召回孔明:即是汝之功矣。

”苟安允诺,径回成都,见了宦官,布散流言,说孔明自倚大功,早晚必将篡国。

宦官闻知大惊,即入内奏帝,细言前事。

后主惊讶曰:“似此如之奈何?

宦官曰:“可诏还成都,削其兵权,免生叛逆。

”后主下诏,宣孔明班师回朝。

蒋琬出班奏曰:“丞相自出师以来,累建大功,何故宣回?

”后主曰:“朕有机密事,必须与丞相面议。

”即遣使赍诏星夜宣孔明回。

使命径到祁山大寨,孔明接入,受诏已毕,仰天叹曰:“主上年幼,必有佞臣在侧!

吾正欲建功,何故取回?

我如不回,是欺主矣。

若奉命而退,日后再难得此机会也。

”姜维问曰:“若大军退,司马懿乘势掩杀,当复如何?

”孔明曰:“吾今退军,可分五路而退。

今日先退此营,假如营内一千兵,却掘二千灶,明日掘三千灶,后日掘四千灶:每日退军,添灶而行。

”杨仪曰:“昔孙膑擒庞涓,用添兵减灶之法而取胜。

今丞相退兵,何故增灶?

”孔明曰:“司马懿善能用兵,知吾兵退,必然追赶。

心中疑吾有伏兵,定于旧营内数灶。

见每日增灶,兵又不知退与不退,则疑而不敢追。

吾徐徐而退,自无损兵之患。

”遂传令退军。

却说司马懿料苟安行计停当,只待蜀兵退时,一齐掩杀。

正踌躇间,忽报蜀寨空虚,人马皆去。

懿因孔明多谋,不敢轻追,自引百余骑前来蜀营内踏看,教军士数灶,仍回本寨。

次日,又教军士赶到那个营内,查点灶数。

回报说:“这营内之灶,比前又增一分。

”司马懿谓诸将曰:“吾料孔明多谋,今果添兵增灶,吾若追之,必中其计。

不如且退,再作良图。

”于是回军不追。

孔明不折一人,望成都而去。

次后,川口土人来报司马懿,说孔明退兵之时,未见添兵,只见增灶。

懿仰天长叹曰:“孔明效虞诩之法,瞒过吾也!

其谋略吾不如之!

”遂引大军还洛阳。

正是:棋逢敌手难相胜,将遇良才不敢骄。

未知孔明退回成都,竟是如何,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