谕巴蜀檄

告巴蜀太守:蛮夷自擅,不讨之日久矣,时侵犯边境,劳士大夫。

陛下即位,存抚天下,辑安中国,然后兴师出兵,北征匈奴。

单于怖骇,交臂受事,屈膝请和。

康居西域,重译请朝,稽首来享。

移师东指,闽越相诛。

右吊番禺,太子入朝。

南夷之君,西僰(bó)之长,常效贡职,不敢怠堕,延颈举踵,喁喁然皆争归义,欲为臣妾。

道里辽远,山川阻深,不能自致。

夫不顺者已诛,而为善者未赏,故遣中郎将往宾之,发巴蜀士民各五百人,以奉币帛,卫使者不然,靡有兵革之事,战斗之患。

今闻其乃发军兴制,警惧子弟,忧患长老,郡又擅为转粟运输,皆非陛下之意也。

当行者或亡逃自贼杀,亦非人臣之节也。

夫边郡之士,闻烽举燧燔,皆摄弓而驰,荷兵而走,流汗相属,唯恐居后。

触白刃,冒流矢,义不反顾,计不旋踵,人怀怒心,如报私仇。

彼岂乐死恶生,非编列之民,而与巴蜀异主哉?

计深虑远,急国家之难,而乐尽人臣之道也。

故有剖符之封,析珪之爵,位为通侯,居列东第,终则遗显号于后世,传土地于子孙。

行事甚忠敬,居位安佚,名声施于无穷,功烈著而不灭。

是以贤人君子,肝脑涂中原,膏液润野草而不辞也。

今奉币役至南夷,即自贼杀,或亡逃抵诛,身死无名,谥为至愚,耻及父母,为天下笑。

人之度量相越,岂不远哉!

然此非独行者之罪也,父兄之教不先,子弟之率不谨也,寡廉鲜耻。

而俗不长厚也。

其被刑戮,不亦宜乎!

陛下患使者有司之若彼,悼不肖愚民之如此,故遣信使晓谕百姓以发卒之事,因数之以不忠死亡之罪,让三老孝悌以不教之过。

方今田时,重烦百姓,已亲见近县,恐远所溪谷山泽之民不遍闻,檄到,亟下县道,使咸知陛下之意,唯毋忽也。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告知巴郡、蜀郡太守:周边少数民族不顺从朝廷搞对立,却没有受到军事打击已经很长时间了,还时常侵犯边境,使官吏劳苦。当今皇上登位,体恤安慰天下百姓,团结稳定中原内地,然后发动并派出军队到北方征讨匈奴。匈奴王恐惧,拱手屈服,下跪求和。康居等西方属国,即使需要中介语言翻译才能沟通,也请求来朝廷庆贺,毕恭毕敬地跪拜进献贡礼。于是转移军队东征,致使闽越王被弟弟杀掉;又乘势向右攻下南越,南越王派太子来朝廷作人质。南方西方各少数民族的君长不断效力进贡,不敢懈怠,伸长脖子踮起脚跟,人人仰慕倾心,竞相争先归顺,都想被使唤;只因路途遥远,山川阻隔很严重,不能亲自来朝拜。不顺从的已被讨伐,然而表现好的还没奖赏,所以派中郎将唐蒙去礼节性访问西南各少数民族君长。在巴郡、蜀郡征招士兵各五百名,只是去搬运作为礼品的财物和保卫使者以防意外,并没有军事行动和投入战斗的忧患。现在听说他却启用了军事法则,使青年惊惧,老人忧虑;州县又擅自派人去转运粮食和缴纳物。这些都不是皇上的旨意。另一方面,应征的人有的逃跑,有的自杀,这表明他们缺乏作普通百姓的品德。 边境地方的人,一听说烽火燃起,就都拿上弓箭骑马奔赴,或扛着武器跑来,汗水不断线淌流,还唯恐落后。他们顶着刀口,冒着飞箭,义无反顾,还主动献计献策,计策也神速见效,人人心怀愤怒,如报个人仇恨。难道他们喜欢死讨厌生,不是中国籍的人,与巴蜀的人不同一个皇上吗?是他们考虑得深远,因而乐意尽老百姓的义务。因此有人立了功,得到封官职、授爵位的凭证,生前当公侯,住豪宅,死后留美名扬后世,传封地给儿孙。他们做事很忠实敬业,然后才能当官享受安乐,名声永远流传,功勋显著,永不磨灭。因此贤人君子肝脑涂原野,膏血润野草也不逃避。现在干点儿搬运礼品到南方的差事,就自杀或逃跑被杀,人死了又无好名声,被称为最蠢的人,还影响到父母也受羞耻,被天下人嘲笑。人的胸怀见识相差岂不是太远了吗?然而这不只是应征人的罪过,父兄教育没有率先垂范,子弟遵循教导就不会严谨,就缺少好品德和耻辱感;而且当地社会风气也不纯朴诚实,那些人被处罚、杀头,不也是应该的吗? 当今皇上忧虑使者唐蒙和郡县官吏像上述那样,担心不成器的愚民又是如此,所以派亲信使者把征招士兵的事明确告诉百姓,顺便用自杀逃跑是对朝廷不忠的罪名来斥责他们,用没教育好的过失来责怪乡村小吏。现在正值农忙时期,不想轻易召集人众,给农民添麻烦,已经亲自会见附近县的人,还担心远处高山深谷的人不能普遍知晓。这檄文一到,赶紧下发各县,让百姓都知道皇上的心意,希望不要疏忽。


注释

此文载《史记》卷一一七,《汉书》卷五七下,《文选》卷四四,《艺文类聚》卷五八。喻,《汉书》作“谕”。 辑安:和安,使……和安。 北征匈奴:据《史记·匈奴列传》:公元前125年(武帝元朔四年)春,以卫青为将军,将六将军十余万人,出朔方六七百里,围左贤王。右贤王大惊,脱身逃走。次年春,卫青再出定襄数百里。其夏,复与合骑侯公孙敖出陇西,过居延,攻祁连山。同时使博望侯张骞及李广出右北平击左贤王。此后又多次出击,匈奴远遁,“遣使于汉,好辞请和亲”。 单于:匈奴的君王。 交臂:古人表示听命服从的手势。略如后人拱手。《战国策·魏策》:“魏不能支,交臂而听楚。”又《韩策》,“今大王西南交臂而臣事秦,何异于牛后乎?”受事:臣服。 康居:古西域国名。 重译:经中介语辗转翻译。 稽首:最恭敬隆重的跪拜礼,叩头至地,为九拜之首。来享:来献,来进贡。《诗经·商颂·殷武》:“莫不敢来享。”郑笺:“享,献也。”《汉书》颜师古注:“来入朝觐,豫享祀也。一曰:享,献也,献其国珍也。” 右:往右,向右。汉军东伐闽越,后至南越番禺(pānyǘ),故言右。吊:抚谕,攻取。番禺:在今广州市。 太子入朝:《史记·南越列传》:“天子使庄助往谕意,南越王(赵)胡顿首曰:‘天子乃为臣兴兵讨闽越,死无以报德。’遣太子婴齐入宿卫。” 僰: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居今四川宜宾附近市县及滇东北一带。 效:效力。贡职:履行进贡的义务。 喁(yóng)喁然:众人向慕的样子。 自致:亲自致意。 中郎将:指唐蒙。公元前135年(建元六年),唐蒙上书言通夜郎事,许之,拜为中郎将,使往通夜郎。宾:以宾位礼侍,是委婉说平定。《汉书补注》王先谦曰:“上言为善者未赏,下言奉币,则此谓宾礼之也。” 发:征招,招募。 奉:通“捧”,搬运。币:珠玉、黄金、刀布(货币)。《管子·国畜》:“以珠玉为上币,以黄金为中币,以刀布为下币。”帛:丝织品。 不然:谓不测之事。 发军兴制:《史记》“索隐”引张揖曰:“发军,谓发三军之众;兴制,谓起军法,诛渠帅也。”又,《史记会注考证》引徐鸿钧曰:“案,军兴是汉法名。《周礼·地官旅师》‘平颁其兴积’,郑氏注云:‘县官征物曰兴,今云军兴是也。’据此,军兴不当析读。”此备一说。 当行者,正被征用的人。自贼杀:自杀,残害杀戮自己。 烽:烽烟。燧:烽火。燔:燃。《史记》“索隐”云:“烽见敌则举,燧见敌则焚;烽主昼,燧主夜。” 旋踵:转身,喻时间短。句谓计策很快见效。《新唐书》卷一〇三:孙伏伽上书曰:“陛下举晋阳,天下响应,计不旋踵,大业以成。” 编列之民:编入户籍之民。 剖符:帝王分封诸侯,分剖符节为二,双方各执其半,以为凭信。 析珪:与上互文,以玉作信物。 通侯:爵位名。原称彻侯,避武帝讳改。 东第:甲第,豪宅。 抵:至,当。 相越:相去。 行者:被征用的人。 让:责。三老孝悌:汉时乡村小吏。《汉书·文帝纪》:“文帝十二年诣曰:‘置三老孝悌力田常员,令各率其意以导民焉。’” 田时:农忙季节。 重:以……为重,重视,不轻易做。 道:民族杂居的县。


简介

《谕巴蜀檄》是一篇政府文告。缘自使臣唐蒙出使西南夜郎、僰中时,曾征发巴蜀吏卒扰民,引起当地百姓大惊恐,于是武帝派司马相如前往责唐蒙,并代表朝廷谕告巴蜀百姓唐蒙所为并非皇帝之意,以安定之。



咏史诗二首

〔阮瑀〕 〔汉〕

【其一】 误哉秦穆公,身没从三良。

忠臣不违命,随躯就死亡。

低头窥圹户,仰视日月光。

谁谓此可处,恩义不可忘。

路人为流涕,黄鸟鸣高桑。

【其二】 燕丹善勇士,荆轲为上宾。

图尽擢匕首,长驱西入秦。

素车驾白马,相送易水津。

渐离击筑歌,悲声感路人。

举坐同咨嗟,叹气若青云。

言兵事疏

〔晁错〕 〔汉〕

臣闻汉兴以来,胡虏数入边地,小入则小利,大入则大利。

高后时再入陇西,攻城屠邑,驱略畜产。

其后复入陇西,杀吏卒,大寇盗。

窃闻战胜之威,民气百倍。

败兵之卒,没世不复。

自高后以来,陇西三困于匈奴矣,民气破伤,无有胜意。

今兹陇西之吏,赖社稷之神灵,奉陛下之明诏,和辑士卒,砥砺其节,起破伤之民以当乘胜之匈奴,用少击众,杀一王、败其众而大有利。

非陇西之民有勇怯,乃将吏之制巧拙异也。

故兵法曰:“有必胜之将,无必胜之民。

”由此观之,安边境,立功名,在于良将,不可不择也。

臣又闻用兵,临战合刃之急者三:一曰得地形,二日卒服习,三曰器用利。

兵法曰: 丈五之沟,渐车之水,山林积石,经川丘阜,草木所在,此步兵之地也,车骑二不当一。

土山丘陵,曼衍相属,平原广野,此车骑之地,步兵十不当一。

平陵相远,川谷居间,仰高临下,此弓弩之地也,短兵百不当一。

两阵相近,平地浅草,可前可后,此长戟之地也,剑盾三不当一。

萑苇竹萧,草木蒙茏,支叶茂接,此矛铤之地也,长戟二不当一。

曲道相伏,险隘相薄,此剑盾之地也,弓弩三不当一。

士不选练,卒不服习,起居不精,动静不集,趋利弗及,避难不毕,前击后懈,与金鼓之指相失,此不习勒卒之过也,百不当十。

兵不完利,与空手同。

甲不坚密,与袒裼同。

弩不可以及远,与短兵同。

射不能中,与无矢同。

中不能入,与无镞同。

此将不省兵之祸也,五不当一。

故兵法曰:器械不利,以其卒予敌也。

卒不可用,以其将予敌也。

将不知兵,以其主予敌也。

君不择将,以其国予敌也。

四者,兵之至要也。

臣又闻小大异形,强弱异势,险易异备。

夫卑身以事强,小国之形也。

合小以攻大,敌国之形也。

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形也。

今匈奴地形技艺与中国异。

上下山阪,出入溪涧,中国之马弗与也。

险道倾仄,且驰且射,中国之骑弗与也。

风雨疲劳,饥渴不困,中国之人弗与也,此匈奴之长技也。

若夫平原易地,轻车突骑,则匈奴之众易挠乱也。

劲弩长戟射疏及远,则匈奴之弓弗能格也。

坚甲利刃,长短相杂,游弩往来,什伍俱前,则匈奴之兵弗能当也。

材官驺发,矢道同的,则匈奴之革笥木荐弗能支也。

下马地斗,剑戟相接,去就相薄,则匈奴之足弗能给也,此中国之长技也。

以此观之,匈奴之长技三,中国之长技五。

陛下又兴数十万之众,以诛数万之匈奴,众寡之计,以十击一之术也。

虽然,兵,凶器。

战,危事也。

以大为小,以强为弱,在俯之间耳。

夫以人之死争胜,跌而不振,则悔之无及也。

帝王之道,出于万全。

今降胡义渠蛮夷之属来归谊者,其众数千,饮食长技与匈奴同,可赐之坚甲絮衣,劲弓利矢,益以边郡之良骑。

令明将能知其习俗和辑其心者。

以陛下之明约将之。

即有险阻,以此当之。

平地通道,则以轻车材官制之。

两军相为表里,各用其长技,横加之以众,此万全之术也。

胡虏:指匈奴。

高后:汉高祖刘邦之妻吕雉,实际掌权十六年。

陇西郡:在今甘肃省西部。

驱略,驱赶掠夺。

没世:永世,长期。

合刃:交战。

卒服习:士兵经过精熟训练。

渐:浸湿。

经川:常流之水。

丘:丘陵。

阜:土山。

曼衍:绵延。

属:连接。

萑:芦苇的一种。

萧:蒿草。

蒙茏:互相掩隐、覆蔽的样子。

铤:短矛。

伏:隐蔽。

相薄:互相重叠。

不精:动作不熟练。

集:齐。

金鼓之指:鸣金击鼓的命令。

古时作战,击鼓以示前进,鸣金以示收兵。

勒:严格要求。

袒裼:露出上半身,也称肉袒。

镞:箭头。

省兵:检验兵器。

险易:险要之地与不险要之地。

敌国之形:势均力敌之国的形势。

弗与:不如。

倾仄:倾斜狭窄。

格:抵御。

什伍:古时军队编制,五人为伍,二伍为什。

材官驺发:能用强弩的骑射之官。

驺:通“骤”。

革:皮。

笥:铠甲。

木荐:木做的盾牌。

薄:逼近。

俯昂:同“俯仰”。

义渠:当时居于我国西北部的一个少数民族。

归谊者:归降的人。

守边劝农疏

〔晁错〕 〔汉〕

臣闻秦时北攻胡貉,筑塞河上,南攻杨粤,置戍卒焉。

其起兵而攻胡、粤者,非以卫边地而救民死也,贪戾而欲广大也,故功未立而天下乱。

且夫起兵而不知其势,战则为人禽,屯则卒积死。

夫胡貉之地,积阴之处也,木皮三寸,冰厚六尺,食肉而饮酪,其人密理,鸟兽毳毛,其性能寒。

杨粤之地少阴多阳,其人疏理,鸟兽希毛,其性能暑。

秦之戍卒不能其水土,戍者死于边,输者偾于道。

秦民见行,如往弃市,因以谪发之,名曰「谪戍」。

先发吏有谪及赘婿、贾人,后以尝有市籍者,又后以大父母、父母尝有市籍者,后入闾,取其左。

发之不顺,行者深恐,有背畔之心。

凡民守战至死而不降北者,以计为之也。

故战胜守固则有拜爵之赏,攻城屠邑则得其财卤以富家室,故能使其众蒙矢石,赴汤火,视死如生。

今秦之发卒也,有万死之害,而亡铢两之报,死事之后不得一算之复,天下明知祸烈及已也。

陈胜行戍,至于大泽,为天下先倡,天下从之如流水者,秦以威劫而行之之敝也。

胡人衣食之业不著于地,其势易以扰乱边境。

何以明之?

胡人食肉饮酪,衣皮毛,非有城郭田宅之归居,如飞鸟走兽于广野,美草甘水则止,草尽水竭则移。

以是观之,往来转徙,时至时去,此胡人之生业,而中国之所以离南亩也。

今使胡人数处转牧行猎于塞下,或当燕、代,或当上郡、北地、陇西,以候备塞之卒,卒少则入。

陛下不救,则边民绝望而有降敌之心。

救之,少发则不足,多发,远县才至,则胡又已去。

聚而不罢,为费甚大。

罢之,则胡复入。

如此连年,则中国贫苦而民不安矣。

陛下幸忧边境,遣将吏发卒以治塞,甚大惠也。

然令远方之卒守塞,一岁而更,不知胡人之能,不如选常居者,家室田作,且以备之。

以便为之高城深堑,具蔺石,布渠答,复为一城其内,城间百五十岁。

要害之处,通川之道,调立城邑,毋下千家,为中周虎落。

先为室屋,具田器,乃募罪人及免徒复作令居之。

不足,募以丁奴婢赎罪及输奴婢欲以拜爵者。

不足,乃募民之欲往者。

皆赐高爵,复其家。

予冬夏衣,廪食,能自给而止。

郡县之民得买其爵,以自增至卿。

其亡夫若妻者,县官买与之。

人情非有匹敌,不能久安其处。

塞下之民,禄利不厚,不可使久居危难之地。

胡人入驱而能止其所驱者,以其半予之,县官为赎其民。

如是,则邑里相救助,赴胡不避死。

非以德上也,欲全亲戚而利其财也。

此与东方之戍卒不习地势而心畏胡者,功相万也。

以陛下之时,徙民实边,使远方亡屯戍之事,塞下之民父子相保,亡系虏之患,利施后世,名称圣明,其与秦之行怨民,相去远矣。

师旷论学

〔刘向〕 〔汉〕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 平公曰:“善哉!

”。

青衣赋

〔蔡邕〕 〔汉〕

金生砂砾,珠出蚌泥。

叹兹窈窕,产于卑微。

盼倩淑丽,皓齿蛾眉。

玄发光润,领如螬蛴。

纵横接发,叶如低葵。

修长冉冉,硕人其颀。

绮袖丹裳,蹑蹈丝扉。

盘跚蹴蹀,坐起昂低。

和畅善笑,动扬朱唇。

都冶武媚,卓砾多姿。

精慧小心,趋事若飞。

中馈裁割,莫能双追。

关雎之洁,不陷邪非。

察其所履,世之鲜希。

宜作夫人,为众女师。

伊何尔命,在此贱微!

代无樊姬,楚庄晋妃。

感昔郑季,平阳是私。

故因锡国,历尔邦畿。

虽得嬿婉,舒写情怀。

寒雪翩翩,充庭盈阶。

兼裳累镇,展转倒颓。

昒昕将曙,鸡鸣相催。

饬驾趣严,将舍尔乖。

蒙冒蒙冒,思不可排。

停停沟侧,噭噭青衣。

我思远逝,尔思来追。

明月昭昭,当我户扉。

条风狎猎,吹予床帷。

河上逍遥,徙倚庭阶。

南瞻井柳,仰察斗机。

非彼牛女,隔于河维。

思尔念尔,惄焉且饥。

古诗

〔无名氏〕 〔汉〕

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

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

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

愿为双黄鹄,高飞还故乡。

匈奴歌

〔两汉乐府〕 〔汉〕

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休洗红二首

〔两汉乐府〕 〔汉〕

【其一】 休洗红,洗多红色淡。

不惜故缝衣,记得初按茜。

人寿百年能几何,后来新妇今为婆。

【其二】 休洗红,洗我红在水。

新红裁作衣,旧红番作里。

回黄转绿无定期,世事返复君所知。

伤歌行

〔两汉乐府〕 〔汉〕

昭昭素明月,辉光烛我床。

忧人不能寐,耿耿夜何长。

微风吹闺闼,罗帷自飘扬。

揽衣曳长带,屣履下高堂。

东西安所之,徘徊以彷徨。

春鸟翻南飞,翩翩独翱翔。

悲声命俦匹,哀鸣伤我肠。

感物怀所思,泣涕忽沾裳。

伫立吐高吟,舒愤诉穹苍。

七日夜女歌·其二

〔两汉乐府〕 〔汉〕

长河起秋云,汉渚风凉发。

含欣出霄路,可笑向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