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戏赋云山

何人半夜推山去?

四面浮云猜是汝。

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

西风瞥起云横渡,忽见东南天一柱。

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什么人在半夜把山推走了?抬头看四面都是浮云,猜想是浮云幹的。平常相对而视的几座山峰,现找遍河边却寻不到它们在哪里。 西风猛然吹起,浮云飘动,忽然看到东南方向有一座擎天高山。老僧拍看手笑着夸赞,还在高兴青山依旧在这里。


注释

玉楼春:词牌名。《花间集》顾夐(xiòng)词起句有「月照玉楼春漏促」句,又有「柳映玉楼春日晚」句,《尊前集》欧阳炯词起句有「春早玉楼烟雨夜」句,又有「日照玉楼花似锦,楼上醉和春色寝」句,取为调名。李煜词名《惜春容》,朱希真词名《西湖曲》,康与之词名《玉楼春令》,《高丽史·乐志》词名《归朝欢令》。《尊前集》注「大石调」,又「双调」。《乐章集》注「大石调」,又「林钟商调」,皆李煜词体也。《乐章集》又有仙吕调词,与各家平仄不同。宋人习于将《玉楼春》与《木兰花》两调相混,二者当各有音谱,而在体制上却皆为七言八句之仄韵。《玉楼春》前后阕起句为仄起式,而《木兰花》前后阕起句为平起式。自李煜《玉楼春》前后阕起句为平起式后,遂在体制上将两调相混。晏殊词集之《木兰花》与《玉楼春》体制皆同李煜词,此体为宋人通用,作者甚多。以顾夐词《玉楼春·拂水双飞来去燕》为正体,双调五十六字,前后阕各四句三仄韵。另有双调五十六字,前阕四句三仄韵,后阕四句两仄韵等变体。此调体制形似七言仄韵体诗,然格律与诗体迥异。此调因仄声韵较密,且有四个仄起律句,因而声情较为沉重压抑,适于表达沉闷、惆怅、感怀之情。 「何人半夜推山去」句:此写浮云遮山。《庄子·卷六·〈内篇·大宗师〉》:「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宋·黄庭坚《次韵东坡壶中九华》诗:「有人夜半持山去,顿觉浮岚暖翠空。」 天一柱:疑指铅(Yán)山县南旌孝乡之天柱峰。


简介

作者于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徙居铅山(今属江西),此词作于他居住瓢泉寓所期间。这首词虽然题为「戏赋云山」,但所着力描述的不过是一种自然现象的瞬息万端的变化,但字里行间似乎寄寓着词人这样一个信念:虽然坚持抗金北伐的力量,多次受到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但是,就像大雪压不垮青松一样,这股抗金力量不仅不会消亡,反而会逐渐强大,成为国家的中流砥柱。



玉楼春·用韵答傅岩叟、叶仲洽、赵国兴

〔辛弃疾〕 〔宋〕

青山不解乘云去,怕有愚公惊着汝。

人间踏地出租钱,借使移将无着处。

三星昨夜光移度,妙语来题桥上柱。

黄花不插满头归,定倩白云遮且住。

玉楼春·效白乐天体

〔辛弃疾〕 〔宋〕

少年才把笙歌[角戔],夏日非长秋夜短。

因他老病不相饶,把好心情都做懒。

故人别后书来劝,乍可停杯彊吃饭。

云何相见酒边时,却道达人须饮满。

玉楼春·用韵答吴子似县尉

〔辛弃疾〕 〔宋〕

君如九醞台黏?,我似茅柴风味短。

几时秋水美人来,长恐扁舟乘兴懒。

高怀自饮无人劝,马有青刍奴白饭。

向来珠履玉簪人,颇觉斗量车载满。

玉楼春·用韵呈仲洽

〔辛弃疾〕 〔宋〕

狂歌击碎村醪[角戔],欲舞还怜衫袖短。

心如溪上钓矶闲,身似道旁官堠懒。

山中有酒提壶劝,好语多君堪鲊饭。

至今有句落人间,渭水秋风黄叶满。

鹧鸪天·和人韵,有所赠

〔辛弃疾〕 〔宋〕

趁得春风汗漫游,见他歌后怎生愁。

事如芳草春长在,人似浮云影不留。

眉黛敛,眼波流,十年薄幸谩扬州。

明朝短棹轻衫梦,只在溪南罨画楼。

玉楼春·隐湖戏作

〔辛弃疾〕 〔宋〕

客来底事逢迎晚?

竹里鸣禽寻未见。

日高犹苦圣贤中,门外谁酣蛮触战。

多方为渴泉寻遍,何日成阴松种满。

不辞长向水云来,只怕频频鱼鸟倦。

临江仙·诸葛元亮席上见和,再用韵

〔辛弃疾〕 〔宋〕

夜语南堂新瓦响,三更急雨珊珊。

交情莫作碎沙团。

死生贫富际,试向此中看。

记取他年《耆旧传》,与君名字牵连。

清风一枕晚凉天。

觉来还自笑,此梦倩谁圆。

临江仙·和叶仲洽赋羊桃

〔辛弃疾〕 〔宋〕

忆醉三山芳树下,几曾风韵忘怀。

黄金颜色五花开。

味如庐橘熟。

贵似茘枝来。

闻道商山馀四老,橘中自酿秋醅。

试呼名品细推排。

重重香肺腑,偏殢圣贤杯。

南乡子·送赵国宜赴高安户曹。赵乃茂嘉郎中之子。茂嘉尝为高安幕官,题诗甚多

〔辛弃疾〕 〔宋〕

日日老莱衣,更解风流蜡凤嬉。

膝上放教文度去,须知:要使人看玉树枝。

剩记乃翁诗,绿水红莲觅旧题。

归骑春衫花满路,相期:来岁流觞曲水时。

临江仙·和信守王道夫韵,谢其为寿。时仆作闽宪

〔辛弃疾〕 〔宋〕

记取年年为寿客,只今明月相随。

莫教弦管便生衣。

引壶觞自酌,须富贵何时。

入手清风词更好,细书白茧乌丝。

海山问我几时归。

枣瓜如可啖,直欲觅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