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丧第三十四

奔丧之礼:始闻亲丧,以哭答使者,尽哀。

问故,又哭尽哀。

遂行,日行百里,不以夜行。

唯父母之丧,见星而行,见星而舍。

若未得行,则成服而后行。

过国至竟,哭尽哀而止。

哭辟市朝。

望其国竟哭。

至于家,入门左,升自西阶,殡东,西面坐,哭尽哀,括发袒,降堂东即位,西乡哭,成踊,袭绖于序东,绞带。

反位,拜宾成踊,送宾,反位。

有宾后至者,则拜之,成踊、送宾皆如初。

众主人兄弟皆出门,出门哭止。

阖门,相者告就次。

于又哭,括发袒成踊。

于三哭,犹括发袒成踊。

三日,成服,拜宾、送宾皆如初。

奔丧者非主人,则主人为之拜宾送宾。

奔丧者自齐衰以下,入门左中庭北面哭尽哀,免麻于序东,即位袒,与主人哭成踊。

于又哭、三哭皆免袒,有宾则主人拜宾、送宾。

丈夫妇人之待之也,皆如朝夕哭,位无变也。

奔母之丧,西面哭尽哀,括发袒,降堂东即位,西乡哭,成踊,袭免绖于序东,拜宾、送宾,皆如奔父之礼,于又哭不括发。

妇人奔丧,升自东阶,殡东,西面坐,哭尽哀。

东髽,即位,与主人拾踊。

奔丧者不及殡,先之墓,北面坐,哭尽哀。

主人之待之也,即位于墓左,妇人墓右,成踊尽哀括发,东即主人位,绖绞带,哭成踊,拜宾,反位,成踊,相者告事毕。

遂冠归,入门左,北面哭尽哀,括发袒成踊,东即位,拜宾成踊。

宾出,主人拜送。

有宾后至者则拜之成踊。

送宾如初。

众主人兄弟皆出门,出门哭止,相者告就次。

于又哭,括发成踊。

于三哭,犹括发成踊。

三日成服,于五哭,相者告事毕。

为母所以异于父者,壹括发,其余免以终事,他如奔父之礼。

齐衰以下不及殡:先之墓,西面哭尽哀,免麻于东方,即位,与主人哭成踊,袭。

有宾则主人拜宾、送宾。

宾有后至者,拜之如初。

相者告事毕。

遂冠归,入门左,北面哭尽哀,免袒成踊,东即位,拜宾成踊,宾出,主人拜送。

于又哭,免袒成踊。

于三哭,犹免袒成踊。

三日成服,于五哭,相者告事毕。

闻丧不得奔丧,哭尽哀。

问故,又哭尽哀。

乃为位,括发袒成踊,袭绖绞带即位,拜宾反位成踊。

宾出,主人拜送于门外,反位。

若有宾后至者,拜之成踊,送宾如初。

于又哭,括发袒成踊,于三哭,犹括发袒成踊,三日成服,于五哭,拜宾送宾如初。

若除丧而后归,则之墓,哭成踊,东括发袒绖,拜宾成踊,送宾反位,又哭尽哀,遂除,于家不哭。

主人之待之也,无变于服,与之哭,不踊。

自齐衰以下,所以异者,免麻。

凡为位,非亲丧,齐衰以下,皆即位哭尽哀,而东免绖,即位,袒、成踊、袭,拜宾反位,哭成踊,送宾反位,相者告就次。

三日,五哭卒,主人出送宾。

众主人兄弟皆出门,哭止。

相者告事毕。

成服拜宾。

若所为位家远,则成服而往。

齐衰,望乡而哭。

大功,望门而哭。

小功,至门而哭。

缌麻,即位而哭。

哭父之党于庙。

母妻之党于寝。

师于庙门外。

朋友于寝门外。

所识于野张帷。

凡为位不奠。

哭天子九,诸侯七,卿大夫五,士三。

大夫哭诸侯,不敢拜宾。

诸臣在他国,为位而哭,不敢拜宾。

与诸侯为兄弟,亦为位而哭。

凡为位者壹袒。

所识者吊,先哭于家而后之墓,皆为之成踊,从主人北面而踊。

凡丧,父在父为主。

父没,兄弟同居,各主其丧。

亲同,长者主之。

不同,亲者主之。

闻远兄弟之丧,既除丧而后闻丧,免袒成踊,拜宾则尚左手。

无服而为位者,唯嫂叔。

及妇人降而无服者麻。

凡奔丧,有大夫至,袒,拜之,成踊而后袭。

于士,袭而后拜之。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奔丧的礼节:刚一听到父亲(或母亲)去世的噩耗,二话不讲,只用哭泣回答使者,尽情地痛哭;然后向使者询问父母去世的原因,听过使者的叙述以后,接着又哭,尽情地痛哭。于是就动身上路。每天的行程是一百里,白天赶路,夜间住下休息。只有奔父母之丧,在天上还可以看到星斗时就早早起身赶路,到晚上满天星斗时才停下来休息。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不能马上动身奔丧,也可以在三天成服之后再动身。在奔丧的路上,每经过一个国家的国境线都要哭,哭到充分发泄了心中的悲哀为止。哭时要避开集市。望见本国的国境要哭,而且从此以后就哭不绝声了。 到了家门口,从门的左面进去,从西阶登堂,走到灵枢东面,面朝西而跪,放声痛哭,尽哀而止,这时候要脱去吉冠,用麻绳束发,袒露左臂;然后从西阶下堂,在昨阶之东就位,面朝西痛哭,同时还要跺脚;然后到东序东边穿好衣服,戴上麻经,系上绞带;然后再回到昨阶东边主人的位置,拜谢宾客,跺脚大哭;然后将宾客送到殡宫门外,再回到昨阶东边主人的位置。如果有的宾客迟到,作主人的还要向他们拜谢,跺脚大哭,送客出门,都和刚才所作的一样。送过宾客之后,主人的庶兄弟、堂兄弟都走出殡宫门,出门以后就停止哭泣,然后阖上殡宫的门,赞礼的相就告诉主人该到倚庐去了。第二天早晨哭灵的时候,仍然用麻绳束发,袒露左臂,跺脚大哭。第三天早晨哭灵的时候,’还是用麻绳束发,袒露左臂,跺脚大哭。第四天才把整套丧服穿戴齐备,但”对于来吊唁的宾客的拜谢和送出,其礼数仍和第一天一样。 奔丧的人如果不是主人,那么对于前来吊唁的宾客人替他拜谢和送出。奔丧的人如果是齐衰以下的亲属,就由主在到达家门以后,从门的左边进去,站在院子当中,面向北,放声痛哭,尽哀而止;然后到东序东边脱去吉冠,戴上免,系上麻腰带,再站到自己应站的位置上袒露左臂,主人跺脚痛哭,自己也跟着跺脚痛哭。在第二天早晨、第三天早晨哭灵时,其打扮、其礼数也都和第一天刚到家时一样。如果有宾客前来吊唁,就由主人替他拜宾、送宾。主人、主妇对于奔丧者的到来,都是站在朝夕哭时的位置上等待,不因奔丧者的到来而有所改变。 嫡子奔母之丧,也是到了家门口,从门的左边进去,从西阶登堂,走到灵枢东面,面朝西而跪,放声痛哭,尽哀而止;然后脱去吉冠,用麻绳束发,袒露左臂;然后从西阶下堂,在昨阶之东就位,面朝西痛哭,同时跺脚;然后戴上免,腰间系上麻带。宾客前来吊唁,嫡子的拜宾、送宾之礼都和奔父丧时一样。只是在第二天早晨哭灵时就不再用麻绳束发,而是戴上免。 妇人奔丧,是从堂东的侧阶上堂,走到灵枢的东边跪下,放声大哭,尽哀而止髻,再走到自己的哭位上。然后到东序去掉裹发的缅与主人轮流跺脚痛哭。面朝西露出发 为父亲奔丧的人如果没有赶在停殡待葬期间到家,那就要先到墓地上去,面向北而跪,放声痛哭,尽哀而止。在家代他主持丧事的人接待他的礼数,是在墓左就位,妇人在墓右就位。奔丧者跺脚痛哭,尽哀而止,用麻绳束发;然后到墓的东边就主人之位,戴上麻续,系上纹带,跺脚痛哭;拜谢前来吊唁的宾客,回到原位,跺脚痛哭。这时候赞礼的相宣布哭墓的事情结束。奔丧者于是戴上帽子,回到家门口,从门的左边进去;面向北,放声痛哭,尽哀而止;然后用麻绳束发,袒露左臂,跺脚痛哭;然后到昨阶之东就位,拜谢宾客,跺脚痛哭。宾客退出,主人拜送到门外。有的宾客吊唁来晚了,主人仍然是拜谢、跺脚痛哭、送客这一套礼数,和开始的时候一样。这时候,主人的庶兄弟、堂兄弟都退出殡宫的门,出了门就要停止哭泣,赞礼的相就告诉主人该到倚庐去了。在第二天早晨哭灵的时候,用麻绳束发,跺脚痛哭。在第三天早晨哭灵的时候,仍然如此。第四天才把整套的丧服穿戴齐备。在第五天早晨哭灵的时候,赞礼的相宣告在殡宫要做的事已经结束。为母亲奔丧的人如果没有赶在停殡待葬期间到家”只有在从墓地刚回到家里时用麻绳束发一次,其余的时候都是戴着免行事,除了这一点以外,其余的礼数都和奔父之丧一样。 奔齐衰以下亲属之丧,如果来不及在停殡待葬期间赶回,就要先到墓地,面朝西痛哭,尽哀为止。在墓的东边脱去吉冠,戴上免,腰间系上麻带,然后就位,和主人一道痛哭跺脚,然后穿好衣服。有宾客来吊,就由主人拜宾、送宾。来吊的宾客如有迟到者,拜宾、送宾的事仍由主人承担,就像刚才一样。赞礼的相宣告哭墓的事完毕。奔丧者于是戴上帽子,回到家门口,从门的左边进去,面向北而哭,尽哀为止;然后戴上免,袒露左臂,跺脚痛哭;然后在昨阶之东就位,主人为之拜宾,而奔丧者跺脚痛哭。来吊的宾客退出,主人拜谢送出门外。在第二天哭灵的时候,戴上免,袒露左臂,跺脚痛哭。在第三天哭灵的时候,仍然如此。第四天才把丧服穿戴齐备,在第五天哭灵之后,赞礼的相就宣布.奔丧礼结束。 听到父母的噩耗而又不能奔丧,在这种情况下的礼节是:放声痛哭,尽哀为止;然后向使者询问父母去世的原因,问罢,又放声痛哭,尽哀为止。于是赶忙安排灵堂,设立哭位,用麻绳束发,袒露左臂,跺脚痛哭;然后穿好衣服,戴上麻纽,系上绞带,在昨阶下就主人之位;拜谢前来吊唁的宾客,拜谢之后回到原位,跺脚痛哭。来宾退出,主人拜送于门外,然后又返回原位。如果有的宾客来吊唁时迟到了,主人照样要表示拜谢,跺脚痛哭,送客出门,就像接待没有迟到的宾客那样。第二天哭灵的时候,用麻绳束发,袒露左臂,跺脚痛哭。在第三天哭灵的时候,还仍然如此。到第四天才把整套丧服穿戴齐备。在第五天哭灵的时候,拜宾、送宾的礼数和第一天一样。 如果奔丧者是在家人除去丧服之后方才归家,那就要先到墓地上去,痛哭跺脚;然后到墓东就主人之位,用麻绳束发,袒露左臂,戴上麻纽,然后拜谢来吊唁的宾客,返回原位跺脚痛哭,送宾出门;然后回到原位,又痛哭到尽哀为止,于是除去孝服。回到家中就不再哭了。原先在家代为主持丧事的人在接待奔丧者时,可以不再脱下吉服而改穿孝服,可以陪着奔丧者一道哭泣,但不再跺脚。齐衰以下的亲属在家人除去丧服之后方才归家,其奔丧的礼数和上边讲的基本相同;所不同的只是在墓地上头上戴免,腰间系上麻带,而不再用麻绳束发和袒露左臂。 凡是在外地排列遥哭的位置衰以下的丧事,都要各就各位,吉冠,戴上免·,腰间系上麻带;只要不是父母的丧事,一而是齐痛哭尽哀;然后走到东序,脱下然后就位,袒露左臂,跺脚痛哭;然后穿好衣服,拜谢前来吊唁的宾客;然后返回原位,又痛哭跺脚;然后送走来宾,返回原位,于是赞礼的相就宣告居丧的人该到门外守丧的庐舍中去了。在三天之内哭够了五次,哭泣于是停止。赞礼的相宣告礼毕。第四天将丧服穿戴齐备,如有宾客来吊,则拜谢之。如果设立哭位之家离自己的住处遥远,就可以在成服之后前往。 奔丧者与死者的关系如果是齐衰之亲,那就要在望见家乡时开始哭不绝声;如果是大功之亲,那就要在望见家门时开始哭不绝声;如果是小功之亲,那就要在走到家门口时开始哭不绝声;如果是绍麻之亲,那就要在就位以后才哭不绝声。同姓而无服的族人死了,就到祖庙里哭他一次;母亲或妻子的族人死了,就在寝室里哭他一次;老师死了,就在庙门外哭他一次;朋友死了,就在寝室门外哭他一次;曾经礼相往来的人死了,就在野外张开筛慢,在里面哭他一次。凡是因故不能奔丧而在国外设位而哭,一律不必致奠。臣下听到君上的死讯,未能奔丧,为位而哭,其规定是:为天子哭九天,为诸侯哭七天,为卿大夫哭五天,为士哭三天。大夫在别国为位哭其旧君,如有宾客来吊,自己不敢以主人自居而表示拜谢。出使他国的臣子,在他国为位哭自己的国君,如有宾客来吊,也不敢以主人自居而表示拜谢。诸侯出嫁到别国的姑、姊妹死了,诸侯也是在本国为位遥哭,如有宾客来吊,自己也不敢以主人自居而表示拜谢。凡是在国外为位而哭,只是在闻丧的当天袒露左臂一次,以后就不必了。 死者的朋友和好友从外地前来吊唁,来到时死者已经下葬,这就要先到死者家中去哭,然后再到墓地去哭;无论是在家中哭还是在墓地哭,哭的时候都要跺脚,而沮.都是跟着主人,面向北,和主人交替跺脚。 凡是办理丧事,只要父亲健在,就由父亲作丧主;如果父亲去世,兄弟即令尚未分家,也是各自主持自己妻子儿女的丧事。如果大家都和死者一般亲,那就由其中的年长者主持丧事;如果大家和死者的关系有亲有疏,那就由与死者关系最亲近的人主持丧事。听到远房兄弟的死讯很晚,是在除丧以后才听到的,其礼节是头上戴免,袒露左臂,跺脚痛哭,但在拜谢前来吊唁的宾客时却是采用吉拜的方式:将左手放在右手上面。没有丧服关系却要站在按照亲疏排定的位置上哭泣的,只有嫂子与小叔之间,以及本来有服但因出嫁降为无服的族姑、族姊妹之间,但要将吊服上的葛续改作麻续。凡是士奔丧到家作为主人



礼运第九

〔戴圣〕 〔汉〕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

仲尼之叹,盖叹鲁也。

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

”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

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

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

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

如有不由此者,在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礼记昏义

〔戴圣〕 〔汉〕

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

是以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皆主人筵几于庙,而拜迎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所以敬慎重正昏礼也。

父亲醮子,而命之迎,男先于女也。

子承命以迎,主人筵几于庙,而拜迎于门外。

婿执雁入揖让升堂,再拜奠雁,盖亲受之于父母也。

降,出御妇车,而婿受绥,御轮三周,先俟于门外,妇至,婿揖妇以入,共牢而食,合卺而,所以合体同尊卑以亲之也。

敬慎重正而后亲之,礼之大体,而所以成男女之别,而立夫妇之义也。

男女有别,而后夫妇有义。

夫妇有义,而后父子有亲。

父子有亲,而后君臣有正。

故曰:“昏礼者,礼之本也。

”夫礼始于冠,本于昏,重于丧祭,尊于朝聘,和于乡射,此礼之大体也。

夙兴,妇沐浴以俟见。

质明,赞见妇于舅姑,妇执、枣、栗、段修以见,赞醴妇,妇祭脯醢,祭醴,成妇礼也。

舅姑入室,妇以特豚馈,明妇顺也。

厥明,舅姑共飨妇以一献之礼,奠酬,舅姑先降自西阶,妇降自阼阶,以著代也。

成妇礼,明妇顺,又申之以著代,所以重责妇顺焉也。

妇顺者,顺于舅姑,和于室人,而后当于夫,以成丝麻布帛之事,以审守委积盖藏。

是故妇顺备而后内和理,内和理而后家可长久也,故圣王重之。

是以古者妇人先嫁三月,祖庙未毁,教于公宫,祖庙既毁,教于宗室,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教成祭之,牲用鱼,Ρ之以藻,所以成妇顺也。

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以明章妇顺,故天下内和而家理。

天子立六官、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听天下之外治,以明章天下之男教,故外和而国治。

故曰:“天子听男教,后听女顺。

天子理阳道,后治阴德。

天子听外治,后听内职。

教顺成俗,外内和顺,国家理治,此之谓盛德。

”是故男教不修,阳事不得,适见于天,日为之食。

妇顺不修,阴事不得,适见于天,月为之食。

是故日食则天子素服而修六官之职,荡天下之阳事。

月食则后素服而修六宫之职,荡天下之阴事。

故天子之与后,犹日之与月,阴之与阳,相须而后成者也。

天子修男教,父道也。

后修女顺,母道也。

故曰:“天子之与后,犹父之与母也。

”故为天王服斩衰,服父之义也。

为后服资衰,服母之义也。

缁衣第三十三

〔戴圣〕 〔汉〕

子言之曰:「为上易事也,为下易知也,则刑不烦矣。

」子曰:「好贤如《缁衣》,恶恶如《巷伯》,则爵不渎而民作愿,刑不试而民咸服。

大雅曰:『仪刑文王,万国作孚。

』」子曰:「夫民,教之以德,齐之以礼,则民有格心。

教之以政,齐之以刑,则民有遁心。

故君民者,子以爱之,则民亲之。

信以结之,则民不倍。

恭以莅之,则民有孙心。

《甫刑》曰:『苗民罪用命,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

是以民有恶德,而遂绝其世也。

』」 子曰:「下之事上也,不从其所令,从其所行。

上好是物,下必有甚者矣。

故上之所好恶,不可不慎也,是民之表也。

」子曰:「禹立三年,百姓以仁遂焉,岂必尽仁?

《诗》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甫刑》曰:『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大雅曰:『成王之孚,下土之式。

』」子曰:「上好仁,则下之为仁争先人。

故长民者章志、贞教、尊仁,以子爱百姓。

民致行己以说其上矣。

《诗》云:『有梏德行,四国顺之。

』」 子曰:「王言如丝,其出如纶。

王言如纶,其出如綍。

故大人不倡游言。

可言也,不可行。

君子弗言也。

可行也,不可言,君子弗行也。

则民言不危行,而行不危言矣。

《诗》云:『淑慎尔止,不愆于仪。

』」子曰:「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

故言必虑其所终,而行必稽其所敝。

则民谨于言而慎于行。

《诗》云:『慎尔出话,敬尔威仪。

』大雅曰:『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

』」 子曰:「长民者,衣服不贰,从容有常,以齐其民,则民德壹。

《诗》云:『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有章,行归于周,万民所望。

』」子曰:「为上可望而知也,为下可述而志也,则君不疑于其臣,而臣不惑于其君矣。

《尹吉》曰:『惟尹躬及汤,咸有壹德。

』《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不忒。

』」 子曰:「有国者章义恶,以示民厚,则民情不贰。

《诗》云:『靖共尔位,好是正直。

』」子曰:「上人疑则百姓惑,下难知则君长劳。

故君民者,章好以示民俗,慎恶以御民之淫,则民不惑矣。

臣仪行,不重辞,不援其所不及,不烦其所不知,则君不劳矣。

《诗》云:『上帝板板,下民卒。

』小雅曰:『匪其止共,惟王之邛。

』」 子曰:「政之不行也,教之不成也,爵禄不足劝也,刑罚不足耻也。

故上不可以亵刑而轻爵。

《康诰》曰:『敬明乃罚。

』《甫刑》曰:『播刑之不迪。

』」 子曰:「大臣不亲,百姓不宁,则忠敬不足,而富贵已过也。

大臣不治而迩臣比矣。

故大臣不可不敬也,是民之表也。

迩臣不可不慎也,是民之道也。

君毋以小谋大,毋以远言近,毋以内图外,则大臣不怨,迩臣不疾,而远臣不蔽矣。

叶公之顾命曰:『毋以小谋败大作,毋以嬖御人疾庄后,毋以嬖御士疾庄士、大夫、卿士。

』」 子曰:「大人不亲其所贤,而信其所贱。

民是以亲失,而教是以烦。

《诗》云:『彼求我则,如不我得。

执我仇仇,亦不我力。

』《君陈》曰:『未见圣,若己弗克见。

既见圣,亦不克由圣。

』」 子曰:「小人溺于水,君子溺于口,大人溺于民,皆在其所亵也。

夫水近于人而溺人,德易狎而难亲也,易以溺人。

口费而烦,易出难悔,易以溺人。

夫民闭于人,而有鄙心,可敬不可慢,易以溺人。

故君子不可以不慎也。

《太甲》曰:『毋越厥命以自覆也。

若虞机张,往省括于厥度则释。

』《兑命》曰:『惟口起羞,惟甲胄起兵,惟衣裳在笥,惟干戈省厥躬。

』《太甲》曰:『天作孽,可违也。

自作孽,不可以逭。

』《尹吉》曰:『惟尹躬天,见于西邑。

夏自周有终,相亦惟终。

』」 子曰:「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体。

心庄则体舒,心肃则容敬。

心好之,身必安之。

君好之,民必欲之。

心以体全,亦以体伤。

君以民存,亦以民亡。

《诗》云:『昔吾有先正,其言明且清,国家以宁,都邑以成,庶民以生。

谁能秉国成,不自为正,卒劳百姓。

《君雅》曰:『夏日暑雨,小民惟曰怨。

资冬祁寒,小民亦惟曰怨。

』」 子曰:「下之事上也,身不正,言不信,则义不壹,行无类也。

」子曰:「言有物而行有格也。

是以生则不可夺志,死则不可夺名。

故君子多闻,质而守之。

多志,质而亲之。

精知,略而行之。

《君陈》曰:『出入自尔师虞,庶言同。

』《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一也。

』」 子曰:「唯君子能好其正,小人毒其正。

故君子之朋友有乡,其恶有方。

是故迩者不惑,而远者不疑也。

《诗》云:『君子好仇。

』」子曰:「轻绝贫贱,而重绝富贵,则好贤不坚,而恶恶不着也。

人虽曰不利,吾不信也。

《诗》云:『朋有攸摄,摄以威仪。

』」子曰:「私惠不归德,君子不自留焉。

《诗》云:『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 子曰:「苟有车,必见其轼。

苟有衣,必见其敝。

人苟或言之,必闻其声。

苟或行之,必见其成。

《葛覃》曰:『服之无射。

』」子曰:「言从而行之,则言不可饰也。

行从而言之,则行不可饰也。

故君子寡言,而行以成其信,则民不得大其美而小其恶。

《诗》云:『自圭之玷,尚可磨也。

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小雅曰:『允也君子,展也大成。

』《君奭》曰:『昔在上帝,周田观文王之德,其集大命于厥躬。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为卜筮。

』古之遗言与?

龟筮犹不能知也,而况于人乎?

《诗》云:『我龟既厌,不我告犹。

』《兑命》曰:『爵无及恶德,民立而正事,纯而祭祀,是为不敬。

事烦则乱,事神则难。

』《易》曰:『不恒其德,或承之羞。

恒其德侦,妇人吉,夫子凶。

』」

李翕析里桥郙阁颂新诗

〔仇靖〕 〔汉〕

□□□□兮水兑之间。

高山崔隗兮不流荡荡。

地既塉确兮与寇为邻。

□□□□□□以析分。

或失绪业兮至于困贫。

危危累卵兮圣朝闵怜。

长毛艾究□兮幼□□□。

救倾兮全育□遗。

劬劳日稷兮惟惠勤勤。

黄邵朱龚兮盖不□□充赢兮百姓欢欣。

佥曰太平兮文翁复存。

射乌辞

〔王吉〕 〔汉〕

乌乌哑哑。

引弓射。

洞左腋。

陛下寿万年。

臣为二千石。

月令第六

〔戴圣〕 〔汉〕

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

其日甲乙。

其帝大皞,其神句芒。

其虫鳞。

其音角,律中大簇,其数八。

其味酸,其臭膻,其祀户,祭先脾。

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鸿雁来。

天子居青阳左个。

乘鸾路,驾苍龙,载青旂,衣青衣,服仓玉。

食麦与羊,其器疏以达。

是月也,以立春。

先立春三日,大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春,盛德在木。

”天子乃齐。

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

还反,赏公卿大夫于朝。

命相布德和令,行庆施惠,下及兆民。

庆赐遂行,毋有不当。

乃命大史守典奉法,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离不贷,毋失经纪,以初为常。

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

乃择元辰,天子亲载耒耜,措之于参保介之御间,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帝藉。

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诸侯九推。

反,执爵于大寝,三公九卿诸侯大夫皆御,命曰劳酒。

是月也,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和同,草木萌动。

王命布农事,命田舍东郊,皆修封疆,审端经术。

善相丘陵阪险原隰土地所宜,五谷所殖,以教道民,必躬亲之。

田事既饬,先定准直,农乃不惑。

是月也,命乐正入学习舞。

乃修祭典。

命祀山林川泽牺牲毋用牝。

禁止伐木。

毋覆巢,毋杀孩虫、胎、夭、飞鸟、毋麛、毋卵。

毋聚大众,毋置城郭。

掩骼埋胔。

是月也,不可以称兵,称兵必天殃。

兵戎不起,不可从我始。

毋变天之道,毋绝地之理,毋乱人之纪。

孟春行夏令,则雨水不时,草木蚤落,国时有恐。

行秋令则民其大疫,猋风暴雨总至,藜莠蓬蒿并兴。

行冬令则水潦为败,雪霜大挚,首种不入。

仲春之月,日在奎,昬弧中,旦建星中。

其日甲乙,其帝大皞,其神句芒,其虫鳞。

其音角,律中夹钟。

其数八。

其味酸,其臭膻。

其祀户,祭先脾。

始雨水,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鸠。

天子居青阳大庙,乘鸾路,驾仓龙,载青旂,衣青衣,服仓玉,食麦与羊。

其器疏以达。

是月也,安萌芽,养幼少,存诸孤。

择元日,命民社。

命有司省囹圄,去桎梏,毋肆掠,止狱讼。

是月也,玄鸟至。

至之日,以大牢祠于高禖。

天子亲往,后妃帅九嫔御。

乃礼天子所御,带以弓韣,授以弓矢,于高禖之前。

是月也,日夜分。

雷乃发声,始电,蛰虫咸动,启户始出。

先雷三日,奋木铎以令兆民曰:“雷将发声,有不戒其容止者,生子不备,必有凶灾!

”日夜分,则同度量,钧衡石,角斗甬,正权概。

是月也,耕者少舍。

乃修阖扇,寝庙毕备。

毋作大事,以妨农之事。

是月也,毋竭川泽,毋漉陂池,毋焚山林。

天子乃鲜羔开冰,先荐寝庙。

上丁,命乐正习舞,释菜。

天子乃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亲往视之。

仲丁,又命乐正入学习舞。

是月也,祀不用牺牲,用圭璧,更皮币。

仲春行秋令,则其国大水,寒气总至,寇戎来征。

行冬令,则阳气不胜,麦乃不熟,民多相掠。

行夏令,则国乃大旱,暖气早来,虫螟为害。

季春之月,日在胃,昏七星中,旦牵牛中。

其日甲乙。

其帝大皞,其神句芒。

其虫鳞。

其音角,律中姑洗。

其数八。

其味酸,其臭膻。

其祀户,祭先脾。

桐始华,田鼠化为鴽,虹始见,萍始生。

天子居青阳右个,乘鸾路,驾仓龙,载青旂,衣青衣,服仓玉。

食麦与羊。

其器疏以达。

是月也,天子乃荐鞠衣于先帝。

命舟牧覆舟,五覆五反。

乃告舟备具于天子焉,天子始乘舟。

荐鲔于寝庙,乃为麦祈实。

是月也,生气方盛,阳气发泄,句者毕出,萌者尽达。

不可以内。

天子布德行惠,命有司,发仓廪,赐贫穷,振乏绝,开府库,出币帛,周天下。

勉诸侯,聘名士,礼贤者。

是月也,命司空曰:“时雨将降,下水上腾,循行国邑,周视原野,修利堤防,道达沟渎,开通道路,毋有障塞。

田猎置罘罗网毕翳餧兽之药,毋出九门。

” 是月也,命野虞毋伐桑柘。

鸣鸠拂其羽,戴胜降于桑。

具曲植蘧筐。

后妃齐戒,亲东向躬桑。

禁妇女毋观,省妇使以劝蚕事。

蚕事既登,分茧称丝效功,以共郊庙之服,毋有敢惰。

是月也,命工师,令百工,审五库之量,金钱、皮革、筋、角、齿、羽、箭、干、脂、胶、丹、漆,毋或不良。

百工咸理,监工日号,毋悖于时,毋或作为淫巧以荡上心。

是月之末,择吉日,大合乐,天子乃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亲往视之。

是月也,乃合累牛腾马,游牝于牧。

牺牲驹犊,举书其数。

命国难,九门磔攘,以毕春气。

季春行冬令,则寒气时发,草木皆肃,国有大恐。

行夏令,则民多疾疫,时雨不降,山林不收。

行秋令,则天多沉阴,淫雨蚤降,兵革并起。

孟夏之月,日在毕,昏翼中,旦婺女中。

其日丙丁。

其帝炎帝,其神祝融。

其虫羽。

其音徵,律中中吕。

其数七。

其味苦,其臭焦。

其祀灶,祭先肺。

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苦莱秀。

天子居明堂左个,乘朱路,驾赤骝,载赤旗,衣朱衣,服赤玉,食菽与鸡。

其器高以粗。

是月也,以立夏。

先立夏三日,大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夏,盛德在火。

”天子乃齐。

立夏之日,天子亲师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夏于南郊。

还反,行赏,封诸侯,庆赐遂行,无不欣说。

乃命乐师,习合礼乐。

命太尉,赞桀俊,遂贤良,举长大,行爵出禄,必当其位。

是月也,继长增高,毋有坏堕,毋起土功,毋发大众,毋伐大树。

是月也,天子始絺。

命野虞出行田原,为天子劳农劝民,毋或失时。

命司徒巡行县鄙,命农勉作,毋休于都。

是月也,驱兽毋害五谷,毋大田猎。

农乃登麦,天子乃以彘尝麦,先荐寝庙。

是月也,聚畜百药。

靡草死,麦秋至。

断薄刑,决小罪,出轻系。

蚕事毕,后妃献茧。

乃收茧税,以桑为均,贵贱长幼如一,以给郊庙之服。

是月也,天子饮酎,用礼乐。

孟夏行秋令,则苦雨数来,五谷不滋,四鄙入保。

行冬令,则草木蚤枯,后乃大水,败其城郭。

行春令,则蝗虫为灾,暴风来格,秀草不实。

仲夏之月,日在东井,昏亢中,旦危中。

其日丙丁。

其帝炎帝,其神祝融。

其虫羽。

其音徵,律中蕤宾。

其数七。

其味苦,其臭焦。

其祀灶,祭先肺。

小暑至,螳螂生,□始鸣,反舌无声。

天子居明堂太庙,乘朱路,驾赤骝,载赤旗,衣朱衣,服赤玉,食菽与鸡。

其器高以粗。

养壮佼。

是月也,命乐师修鞀鞞鼓,均琴瑟管箫,执干戚戈羽,调竽笙竾簧,饬钟磬柷敔。

命有司为民祈祀山川百源,大雩帝,用盛乐。

乃命百县,雩祀百辟卿士有益于民者,以祈谷实。

农乃登黍。

是月也,天子乃雏尝黍,羞以含桃,先荐寝庙。

令民毋艾蓝以染,毋烧灰,毋暴布,门闾毋闭,关市毋索。

挺重囚,益其食。

游牝别群,则絷腾驹,班马政。

是月也,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

君子齐戒,处必掩身,毋躁,止声色,毋或进,薄滋味,毋致和,节嗜欲,定心气。

百官静,事毋刑,以定晏阴之所成。

鹿角解,蝉始鸣。

半夏生,木堇荣。

是月也,毋用火南方。

可以居高明,可以远眺望,可以升山陵,可以处台榭。

仲夏行冬令,则雹冻伤谷,道路不通,暴兵来至。

行春令,则五谷晚熟,百螣时起,其国乃饥。

行秋令,则草木零落,果实早成,民殃于疫。

季夏之月,日在柳。

昏火中,旦奎中。

其日丙丁。

其帝炎帝,其神祝融。

其虫羽。

其音徵,律中林钟。

其数七。

其味苦,其臭焦。

其祀灶,祭先肺。

温风始至,蟋蟀居壁,鹰乃学习,腐草为萤。

天子居明堂右个,乘朱路,驾赤骝,载赤旂,衣朱衣,服赤玉。

食菽与鸡,其器高以粗。

命渔师伐蛟取鼍,登龟取鼋。

命泽人纳材苇。

是月也,命四监大合百县之秩刍,以养牺牲。

令民无不咸出其力,以共皇天上帝名山大川四方之神,以祠宗庙社稷之灵,以为民祈福。

是月也,命妇官染采,黼黻文章,必以法故,无或差贷。

黑黄仓赤,莫不质良,无敢诈伪,以给郊庙祭祀之服,以为旗章,以别贵贱等给之度。

是月也,树木方盛,乃命虞人入山行木,毋有斩伐。

不可以兴土功,不可以合诸侯,不可以起兵动众,毋举大事,以摇养气,毋发令而待,以妨神农之事也。

水潦盛昌,神农将持功,举大事则有天殃。

是月也,土润溽暑,大雨时行,烧雉行水,利以杀草,如以热汤。

可以粪田畴,可以美土疆。

季夏行春令,则谷实鲜落,国多风欬,民乃迁徙。

行秋令则丘隰水潦,禾稼不熟,乃多女灾。

行冬令,则风寒不时,鹰隼蚤鸷,四鄙入保。

中央土,其日戊己。

其帝黄帝,其神后土。

其虫倮。

其音宫,律中黄钟之宫。

其数五。

其味甘,其臭香。

其祀中霤,祭先心。

天子居大庙大室。

乘大路,驾黄?,载黄旂,衣黄衣,服黄玉。

食稷与牛,其器圜以闳。

孟秋之月,日在翼,昬建星中,旦毕中。

其日庚辛。

其帝少皞,其神蓐收。

其虫毛。

其音商,律中夷则。

其数九。

其味辛,其臭腥。

其祀门,祭先肝。

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鹰乃祭鸟,用始行戮。

天子居总章左个,乘戎路,驾白骆,载白旂,衣白衣,服白玉。

食麻与犬,其器廉以深。

是月也,以立秋。

先立秋三日,大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秋,盛德在金。

”天子乃齐。

立秋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秋于西郊。

还反,赏军帅武人于朝。

天子乃命将帅,选士厉兵,简练桀俊,专任有功,以征不义,诘诛暴慢,以明好恶,顺彼远方。

是月也,命有司修法制,缮囹圄,具桎梏,禁止奸,慎罪邪,务搏执。

命理瞻伤,察创,视折,审断。

决狱讼,必端平。

戮有罪,严断刑。

天地始肃,不可以赢。

是月也,农乃登谷。

天子尝新。

先荐寝庙。

命百官,始收敛。

完堤防,谨壅塞,以备水潦。

修宫室,坏墙垣,补城郭。

是月也,毋以封诸侯,立大官,毋以割地,行大使,出大币。

孟秋行冬令,则阴气大胜,介虫败谷,戎兵乃来。

行春令,则其国乃旱,阳气复还,五谷无实。

行夏令,则国多火灾,寒热不节,民多虐疾。

仲秋之月,日在角,昏牵牛中,旦觜觿中。

其日庚辛。

其帝少皞,其神蓐收。

其虫毛。

其音商,律中南吕。

其数九。

其味辛,其臭腥。

其祀门,祭先肝。

盲风至,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

天子居总章大庙,乘戎路,驾白骆,载白旂,衣白衣,服白玉。

食麻与犬,其器廉以深。

是月也,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饮食。

乃命司服,具饬衣裳,文绣有恒,制有小大,度有长短。

衣服有量,必循其故,冠带有常。

乃命有司,申严百刑,斩杀必当,毋或枉桡。

枉桡不当,反受其殃。

是月也,乃命宰祝,循行牺牲,视全具,案刍豢,瞻肥瘠,察物色。

必比类,量小大,视长短,皆中度。

五者备当,上帝其飨。

天子乃难,以达秋气。

以犬尝麻,先荐寝庙。

是月也,可以筑城郭,建都邑,穿窦窖,修囷仓。

乃命有司,趣民收敛,务畜菜,多积聚。

乃劝种麦,毋或失时。

其有失时,行罪无疑。

是月也,日夜分,雷始收声。

蛰虫坏户。

杀气浸盛,阳气日衰,水始涸。

日夜分,则同度量,平权衡,正钧石,角斗甬。

是月也,易关市,来商旅,纳货贿,以便民事。

四方来集,远乡皆至,则财不匮,上无乏用,百事乃遂。

凡举大事,毋逆大数,必顺其时,慎因其类。

仲秋行春令,则秋雨不降,草木生荣,国乃有恐。

行夏令,则其国乃旱,蛰虫不藏,五谷复生。

行冬令,则风灾数起,收雷先行,草木蚤死。

季秋之月,日在房,昏虚中,旦柳中。

其日庚辛。

其帝少皞,其神蓐收。

其虫毛。

其音商,律中无射。

其数九。

其味辛。

其臭腥。

其祀门,祭先肝。

鸿雁来宾,爵入大水为蛤,鞠有黄华,豺乃祭兽戮禽。

天子居总章右个,乘戎路,驾白骆,载白旗,衣白衣,服白玉。

食麻与犬,其器廉以深。

是月也,申严号令,命百官贵贱无不务内,以会天地之藏,无有宣出。

乃命冢宰,农事备收。

举五谷之要,藏帝藉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

是月也,霜始降,则百工休。

乃命有司曰:“寒气总至,民力不堪,其皆入室”。

上丁,命乐正入学习吹。

是月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

合诸侯,制百县,为来岁受朔日,与诸侯所税于民轻重之法。

贡职之数,以远近土地所宜为度,以给郊庙之事,无有所私。

是月也,天子乃教于田猎,以习五戎,班马政。

命仆及七驺咸驾,载旌旐、授车以级,整设于屏外。

司徒搢扑,北面誓之。

天子乃厉饰,执弓挟矢以猎,命主祠祭禽于四方。

是月也,草木黄落,乃伐薪为炭。

蛰虫咸俯在内,皆墐其户。

乃趣狱刑,毋留有罪。

收禄秩之不当,供养之不宜者。

是月也,天子乃以犬尝稻,先荐寝庙。

季秋行夏令,则其国大水,冬藏殃败,民多鼽嚏。

行冬令,则国多盗贼,边境不宁,土地分裂。

行春令则暖风来至,民气解惰,师兴不居。

孟冬之月,日在尾,昬危中,旦七星中。

其日壬癸。

其帝颛顼,其神玄冥。

其虫介。

其音羽,律中应钟。

其数六,其味咸,其臭朽。

其祀行,祭先肾。

水始冰,地始冻,雉入大水为蜃,虹藏不见。

天子居玄堂左个,乘玄路,驾铁骊,载玄旂,衣黑衣,服玄玉。

食黍与彘,其器闳以奄。

是月也,以立冬。

先立冬三日,大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

天子乃齐。

立冬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

还反,赏死事,恤孤寡。

是月也,命大史衅龟策,占兆审卦吉凶,是察阿党,判罪无有掩蔽。

是月也,天子始裘。

命有司曰:“天气上腾,地气下降,天地不通,闭塞而成冬。

”命百官谨盖藏。

命司徒循行积聚,无有不敛。

坏城郭,戒门闾,修键闭,慎管籥,固封疆,备边竟,完要塞,谨关梁,塞徯径。

饬丧纪,辨衣裳,审棺椁之厚薄,茔丘垄之大小高卑厚薄之度,贵贱之等级。

是月也,命工师效功,陈祭器,按度程。

毋或作为淫巧以荡上心,必功致为上。

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功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其情。

是月也,大饮烝。

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大割祠于公社及门闾,腊先祖五祀,劳农以休息之。

天子乃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力。

是月也,乃命水虞渔师,收水泉池泽之赋。

毋或敢侵削众庶兆民,以为天子取怨于下,其有若此者,行罪无赦。

孟冬行春令,则冻闭不密,地气上泄,民多流亡。

行夏令,则国多暴风,方冬不寒,蛰虫复出。

行秋令,则雪霜不时,小兵时起,土地侵削。

仲冬之月,日在斗,昏东壁中,旦轸中。

其日壬癸。

其帝颛顼,其神玄冥。

其虫介。

其音羽,律中黄钟。

其数六,其味咸,其臭朽。

其祀行,祭先肾。

冰益壮,地始坼,鹖旦不鸣,虎始交。

天子居玄堂大庙,乘玄路,驾铁骊,载玄旂,衣黑衣,服玄玉。

食黍与彘,其器闳以奄。

饬死事。

命有司曰:“土事毋作,慎毋发盖,毋发室屋,及起大众,以固而闭。

地气沮泄,是谓发天地之房,诸蛰则死,民必疾疫,又随以丧,命之曰畅月。

” 是月也,命奄尹,申宫令,审门闾,谨房室,必重闭。

省妇事,毋得淫,虽有贵戚近习,毋有不禁,乃命大酋,秫稻必齐,麹糵必时,湛炽必絜,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齐必得。

兼用六物,大酋监之,毋有差贷。

天子命有司祈四海大川名源渊泽井泉。

是月也,农有不收藏积聚者,马牛畜兽有放佚者,取之不诘。

山林薮泽,有能取蔬食、田猎禽兽者,野虞教道之。

其有相侵夺者,罪之不赦。

是月也,日短至。

阴阳争,诸生荡。

君子齐戒,居必掩身。

身欲宁,去声色,禁耆欲。

安形性,事欲静,以待阴阳之所定。

芸始生,荔挺出,蚯蚓结,麋角解,水泉动。

日短至,则伐木,取竹箭。

是月也,可以罢官之无事,去器之无用者,涂阙廷门闾,筑囹圄,此以助天地之闭藏也。

仲冬行夏令,则其国乃旱,氛雾冥冥,雷乃发声。

行秋令,则天时雨汁,瓜瓠不成,国有大兵。

行春令,则蝗虫为败,水泉咸竭,民多疥疠。

季冬之月,日在婺女,昏娄中,旦氐中。

其日壬癸。

其帝颛顼,其神玄冥。

其虫介。

其音羽,律中大吕。

其数六,其味咸,其臭朽。

其祀行,祭先肾。

雁北乡,鹊始巢,雉雊,鸡乳。

天子居玄堂右个,乘玄路,驾铁骊,载玄旂,衣黑衣,服玄玉。

食黍与彘,其器闳以奄。

命有司大难,旁磔,出土牛,以送寒气。

征鸟厉疾。

乃毕山川之祀,及帝之大臣,天之神祇。

是月也,命渔师始渔。

天子亲往,乃尝鱼,先荐寝庙。

冰方盛,水泽腹坚。

命取冰,冰以入。

令告民出五种。

命农计耦耕事,修耒耜,具田器。

命乐师大合吹而罢。

乃命四监收秩薪柴,以共郊庙及百祀之薪燎。

是月也,日穷于次,月穷于纪,星回于天。

数将几终,岁且更始。

专而农民,毋有所使。

天子乃与公卿大夫,共饬国典,论时令,以待来岁之宜。

乃命大史,诸侯之列,赋之牺牲,以共皇天上帝社稷之飨。

乃命同姓之邦,共寝庙之刍豢。

命宰历卿大夫至于庶民土田之数,而赋牺牲,以共山林名川之祀。

凡在天下九州之民者,无不咸献其力,以共皇天上帝,社稷寝庙,山林名川之祀。

季冬行秋令,则白露早降,介虫为妖,四鄙入保。

行春令,则胎夭多伤,国多固疾,命之曰逆。

行夏令则水潦败国,时雪不降,冰冻消释。

表记第三十二

〔戴圣〕 〔汉〕

子言之:归乎!

君子隐而显,不矜而庄,不厉而威,不言而信。

子曰: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是故君子貌足畏也,色足惮也,言足信也。

《甫刑》曰:“敬忌而罔有择言在躬。

”子曰:裼袭之不相因也,欲民之毋相渎也。

子曰:祭极敬,不继之以乐。

朝极辨,不继之以倦。

子曰:君子慎以辟祸,笃以不掩,恭以远耻。

子曰:君子庄敬日强,安肆日偷。

君子不以一日使其躬亻焉,如不终日。

子曰:齐戒以事鬼神,择日月以见君,恐民之不敬也。

子曰:狎侮,死焉而不畏也。

子曰:无辞不相接也,无礼不相见也,欲民之毋相亵也。

《易》曰:“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

”子言之:仁者,天下之表也。

义者,天下之制也。

报者,天下之利也。

子曰:以德报德,则民有所劝。

以怨报怨,则民有所惩。

《诗》曰:“无言不仇,无德不报。

”《大甲》曰:“民非后无能胥以宁。

后非民无以辟四方。

”子曰:以德报怨,则宽身之仁也。

以怨报德,则刑戮之民也。

子曰:无欲而好仁者,无畏而恶不仁者,天下一人而矣。

是故君子议道自己,而置法以民。

子曰:仁有三,与仁同功而异情。

与仁同功,其仁未可知也。

与仁同过,然后其仁可知也。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畏罪者强仁。

仁者右也,道者左也。

仁者人也,道者义也。

厚于仁者薄于义,亲而不尊。

厚于义者薄于仁,尊而不亲。

道有至,义有考。

至道以王,义道以霸,考道以为无失。

子言之:仁有数,义有长短小大。

中心憯怛,爱人之仁也:率法而强之,资仁者也。

《诗》云:“丰水有芑,武王岂不仕,诒厥孙谋,以燕翼子,武王哉。

”数世之仁也。

《国风》曰:“我今不阅,皇恤我后。

”终身之仁也。

子曰:仁之为器重,其为道远,举者莫能胜也,行者莫能致也,取数多者仁也,夫勉于仁者,不亦难乎?

是故君子以义度人,则难为人。

以人望人,则贤者可知已矣。

子曰:中心安仁者,天下一人而已矣。

《大雅》曰:“德如毛,民鲜克举之,我仪图之,惟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

”《小雅》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子曰:诗之好仁如此,乡道而行,中道而废,忘身之老也,不知年数之不足,亻免焉日有孳孳,毙而后已。

子曰:仁之难成久矣!

人人失其所好。

故仁者之过易辞也。

子曰:恭近礼,俭近仁,信近情,敬让以行,此虽有过,其不甚矣。

夫恭寡过,情可信,俭易容也,以此失之者,不亦鲜乎?

《诗》曰:“温温恭人,惟德之基。

”子曰:仁之难成久矣,惟君子能之。

是故君子不以其所能者病人,不以人之所不能者愧人。

是故圣人之制行也,不制以己,使民有所劝勉愧耻,以行其言。

礼以节之,信以结之,容貌以文之,衣服以移之,朋友以极之,欲民之有一也。

《小雅》曰:“不愧于人,不畏于天。

”是故君子服其服,则文以君子之容。

有其容,则文以君子之辞。

遂其辞,则实以君子之德。

是故君子耻服其服而无其容,耻有其容而无其辞。

耻有其辞而无其德,耻有其德而无其行。

是故君子衰则有哀色,端冕则有敬色,甲胃则有不可辱之色。

《诗》云:“惟鹈在梁,不濡其翼。

彼记之子,不称其服!

”子言之:君子之所谓义者,贵贱皆有事于天下。

天子亲耕,粢盛柜鬯以事上帝,故诸侯勤以辅事于天子。

子曰:下之事上也,虽有庇民之大德,不敢有君民之心,仁之厚也。

是故君子恭俭以求役仁,信让以求役礼。

不自尚其事,不自尊其身,俭于位而寡于欲,让于人,卑己尊人,小心而畏义,求以事君。

得之自是,不得自是,以听天命。

《诗》云:“莫莫葛ぱ,施于条枚。

凯弟君子,求福不回。

”其舜,禹、文王、周公之谓与!

有君民之大德,有事君之小心。

《诗》云:“惟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厥德不回,以受方国。

”子曰:先王谥以尊名,节以一惠,耻名之浮于行也。

是故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以求处情。

过行弗率,以求处厚。

彰人之善而美人之功,以求下贤。

是故君子虽自卑,而民敬尊之。

子曰:后稷,天下之为烈也,岂一手一足哉!

唯欲行之浮于名也,故自谓便人。

子言之:君子之所谓仁者,其难乎!

《诗》云:“凯弟君子,民之父母。

凯以强教之,弟以说安之。

”乐而毋荒,有礼而亲。

威庄而安,孝慈而敬。

使民有父之尊,有母之亲。

如此而后可以为民父母矣。

非至德其孰能如此乎?

今父之亲子也,亲贤而下无能。

母之亲子也,贤则亲之,无能则怜之。

母,亲而不尊。

父,尊而不亲。

水之于民也,亲而不尊。

火,尊而不亲。

土之于民也,亲而不尊。

天,尊而不亲。

命之于民也,亲而不尊。

鬼,尊而不亲。

子曰: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先禄而后威,先赏而后罚,亲而不尊。

其民之敝,而愚,乔而野,朴而不文。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先罚而后赏,尊而不亲,其民之敝。

荡而不静,胜而无耻。

”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其赏罚用爵列,亲而不尊,其民之敝,利而巧,文而不惭,贼而蔽。

子曰:夏道未渎辞,不求备,不大望于民,民未厌其亲。

殷人未渎礼,而求备于民。

周人强民,未渎神,而赏爵刑罚穷矣。

子曰:虞夏之道,寡怨于民。

殷周之道,不胜其敝。

子曰:虞夏之质,殷周之文,至矣。

虞夏之文不胜其质。

殷周之质不胜其文。

子言之曰:后世虽有作者,虞帝弗可及也已矣。

君天下,生无私,死不厚其子。

子民如父母,有よ怛之爱,有忠利之教。

亲而尊,安而敬,威而爱,富而有礼,惠而能散。

其君子尊仁畏义,耻费轻实,忠而不犯,义而顺,文而静,宽而有辨。

《甫刑》曰:“德威惟威,德明惟明。

”非虞帝其孰能为此乎?

子言之:事君先资其言,拜自献其身,以成其信。

是故君有责于其臣,臣有死于其言。

故受禄不诬,其受罪益寡。

子曰:事君大言入则望大利,小言入则望小利。

故君子不以小言受大禄,不以大言受小禄。

《易》曰:“不家食吉。

”子曰:事君不下达,不尚辞,非其人弗自。

《小雅》曰:“靖共尔位,正直是与,神之听之,式谷以女。

”子曰:事君远而谏,则讠阎也。

近而不谏,则尸利也。

子曰:迩臣守和,宰正百官,大臣虑四方。

子曰:事君欲谏不欲陈。

《诗》云:“心乎爱矣,瑕不谓矣。

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子曰:事君难进而易退,则位有序,易进而难退则乱也。

故君子三揖而进,一辞而退,以远乱也。

子曰:事君三违而不出竟,则利禄也,人虽曰不要,吾弗信也。

子曰:事君慎始而敬终。

子曰:事君可贵可贱,可富可贫,可生可杀,而不可使为乱。

子曰:事君,军旅不辟难,朝廷不辞贱。

处其位而不履其事,则乱也。

故君使其臣得志,则慎虑而从之。

否,则孰虑而从之,终事而退,臣之厚也。

《易》曰:“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子曰:唯天子受命于天,士受命于君。

故君命顺则臣有顺命。

君命逆则臣有逆命。

诗曰:“鹊之姜姜,鹑之贲贲。

人之无良,我以为君。

”子曰:君子不以辞尽人。

故天下有道,则行有枝叶。

天下无道则辞有枝叶。

是故君子于有丧者之侧,不能赙焉,则不问其所费。

于有病者之侧,不能馈焉,则不问其所欲。

有客,不能馆,则不问其所舍。

故君子之接如水。

小人之接如醴。

君子淡以成。

小人甘以坏。

《小雅》曰:“盗言孔甘,乱是用饣炎。

”子曰:君子不以口誉人,则民作忠。

故君子问人之寒,则衣之。

问人之饥,则食之。

称人之美,则爵之。

《国风》曰:“心之忧矣,于我归说。

”子曰:口惠而实不至,怨及其身,是故君子与其有诺责也,宁有已怨。

《国风》曰:“言笑晏晏,信誓旦旦。

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子曰:君子不以色亲人。

情疏而貌亲,在小人则穿窬之盗也与?

子曰:情欲信,辞欲巧。

子言之:昔三代明王皆事天地之神明,无非卜筮之用,不敢以其私,亵事上帝。

是故不犯日月,不违卜筮。

卜筮不相袭也。

大事有时日。

小事无时日,有筮。

外事用刚日,内事用柔日。

不违龟筮。

子曰:牲礼乐齐盛,是以无害乎鬼神,无怨乎百姓。

子曰:后稷之祀易富也。

其辞恭,其欲俭,其禄及子孙。

诗曰:“后稷兆祀,庶无罪悔,以迄于今。

”子曰:大人之器威敬。

天子无筮,诸侯有守筮。

天子道以筮。

诸侯非其国不以筮,卜宅寝室。

天子不卜处大庙。

子曰:君子敬则用祭器。

是以不废日月,不违龟筮,以敬事其君长。

是以上不渎于民,下不亵于上。

中庸第三十一

〔戴圣〕 〔汉〕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

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

民鲜能久矣!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

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

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子曰:「道其不行矣夫。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

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

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子路问强。

子曰:「南方之强与?

北方之强与?

抑而强与?

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

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

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

中立而不倚,强哉矫!

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

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

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

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君子之道费而隐。

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

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

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

语小,天下莫能破焉。

《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

』言其上下察也。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子曰:「道不远人。

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礼记聘义

〔戴圣〕 〔汉〕

聘礼,上公七介,侯、伯五介,子、男三介,所以明贵贱也。

介绍而传命,君子于其所尊弗敢质,敬之至也。

三让而后传命,三让而后入庙门,三揖而后至阶,三让而后升,所以致尊让也。

君使士迎于竟,大夫郊劳,君亲拜迎于大门之内而庙受,北面拜贶,拜君命之辱,所以致敬也。

敬让也者,君子之所以相接也。

故诸侯相接以敬让,则不相侵陵。

卿为上摈,大夫为承摈,士为绍摈。

君亲礼宾,宾私面、私觌、致饔饩、还圭璋、贿赠、飨食燕,所以明宾客君臣之义也。

故天子制诸侯,比年小聘,三年大聘,相厉以礼。

使者聘而误,主君弗亲飨食也。

所以愧厉之也。

诸侯相厉以礼,则外不相侵,内不相陵。

此天子之所以养诸侯,兵不用而诸侯自为正之具也。

以圭璋聘,重礼也。

已聘而还圭璋,此轻财而重礼之义也。

诸侯相厉以轻财重礼,则民作让矣。

主国待客,出入三积,饩客于舍,五牢之具陈于内,米三十车,禾三十车,刍薪倍禾,皆陈于外,乘禽日五双,群介皆有饩牢,壹食再飨,燕与时赐无数,所以厚重礼也。

古之用财者不能均如此,然而用财如此其厚者,言尽之于礼也。

尽之于礼,则内君臣不相陵,而外不相侵。

故天子制之,而诸侯务焉尔。

聘射之礼,至大礼也。

质明而始行事,日几中而后礼成,非强有力者弗能行也。

故强有力者,将以行礼也。

酒清,人渴而不敢饮也。

肉干,人饥而不敢食也。

日莫人倦,齐庄正齐,而不敢解惰。

以成礼节,以正君臣,以亲父子,以和长幼。

此众人之所难,而君子行之,故谓之有行。

有行之谓有义,有义之谓勇敢。

故所贵于勇敢者,贵其能以立义也。

所贵于立义者,贵其有行也。

所贵于有行者,贵其行礼也。

故所贵于勇敢者,贵其敢行礼义也。

故勇敢强有力者,天下无事,则用之于礼义。

天下有事,则用之于战胜。

用之于战胜则无敌,用之于礼义则顺治。

外无敌,内顺治,此之谓盛德。

故圣王之贵勇敢强有力如此也。

勇敢强有力而不用之于礼义战胜,而用之于争斗,则谓之乱人。

刑罚行于国,所诛者乱人也。

如此则民顺治而国安也。

子贡问于孔子曰:「敢问君子贵玉而贱玟者何也?

为玉之寡而玟之多与?

」孔子曰:「非为玟之多故贱之也、玉之寡故贵之也。

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

缜密以栗,知也。

廉而不刿,义也。

垂之如队,礼也。

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

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

孚尹旁达,信也。

气如白虹,天也。

精神见于山川,地也。

圭璋特达,德也。

天下莫不贵者,道也。

《诗》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故君子贵之也。

乐记第十九

〔戴圣〕 〔汉〕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

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声相应,故生变。

变成方,谓之音。

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

乐者,音之所由生也。

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

是故其哀心感者,其声以杀。

其乐心感者,其声噍以缓。

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

其怒心感者,其声粗以厉。

其敬心感者,其声直以廉。

其爱心感者,其声和以柔。

六者,非性也,感于物而后动。

是故先王慎所以感之者。

故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

礼乐刑政,其极一也。

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声成文,谓之音。

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

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

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声音之道,与政通矣。

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征为事,羽为物。

五者不乱,则无怗懘之音矣。

宫乱则荒,其君骄。

商乱则陂,其官坏。

角乱则忧,其民怨。

征乱则哀,其事勤。

羽乱则危,其财匮。

五者皆乱,迭相陵,谓之慢。

如此,则国之灭亡无日矣。

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比于慢矣。

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其政散,其民流,诬上行私而不可止也。

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

乐者,通伦理者也。

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

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

唯君子为能知乐。

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

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

知乐则几于礼矣。

礼乐皆得,谓之有德。

德者得也。

是故乐之隆,非极音也。

食飨之礼,非致味也。

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叹,有遗音者矣。

大飨之礼,尚玄酒而俎腥鱼,大羹不和,有遗味者矣。

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

人生而静,天之性也。

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

物至知知,然后好恶形焉。

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

夫物之感人无穷,而人之好恶无节,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

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

于是有悖逆诈伪之心,有淫逸作乱之事。

是故强者胁弱,众者暴寡,知者诈愚,勇者苦怯,疾病不养,老幼孤独不得其所,此大乱之道也。

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人为之节。

衰麻哭泣,所以节丧纪也。

钟鼓干戚,所以和安乐也。

昏姻冠笄,所以别男女也。

射乡食飨,所以正交接也。

礼节民心,乐和民声,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则王道备矣。

乐者为同,礼者为异。

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

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

礼义立,则贵贱等矣。

乐文同,则上下和矣。

好恶着,则贤不肖别矣。

刑禁暴,爵举贤,则政均矣。

仁以爱之,义以正之,如此,则民治行矣。

乐由中出,礼自外作。

乐由中出故静,礼自外作故文。

大乐必易,大礼必简。

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

揖让而治天下者,礼乐之谓也。

暴民不作,诸侯宾服,兵革不试,五刑不用,百姓无患,天子不怒,如此,则乐达矣。

合父子之亲,明长幼之序,以敬四海之内天子如此,则礼行矣。

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

和故百物不失,节故祀天祭地,明则有礼乐,幽则有鬼神。

如此,则四海之内,合敬同爱矣。

礼者殊事合敬者也。

乐者异文合爱者也。

礼乐之情同,故明王以相沿也。

故事与时并,名与功偕。

故钟鼓管磬,羽龠干戚,乐之器也。

屈伸俯仰,缀兆舒疾,乐之文也。

簠簋俎豆,制度文章,礼之器也。

升降上下,周还裼袭,礼之文也。

故知礼乐之情者能作,识礼乐之文者能述。

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

明圣者,述作之谓也。

乐者,天地之和也。

礼者,天地之序也。

和故百物皆化。

序故群物皆别。

乐由天作,礼以地制。

过制则乱,过作则暴。

明于天地,然后能兴礼乐也。

论伦无患,乐之情也。

欣喜欢爱,乐之官也。

中正无邪,礼之质也,庄敬恭顺。

礼之制也。

若夫礼乐之施于金石,越于声音,用于宗庙社稷,事乎山川鬼神,则此所与民同也。

王者功成作乐,治定制礼。

其功大者其乐备,其治辩者其礼具。

干戚之舞非备乐也,孰亨而祀非达礼也。

五帝殊时,不相沿乐。

三王异世,不相袭礼。

乐极则忧,礼粗则偏矣。

及夫敦乐而无忧,礼备而不偏者,其唯大圣乎?

天高地下,万物散殊,而礼制行矣。

流而不息,合同而化,而乐兴焉。

春作夏长,仁也。

秋敛冬藏,义也。

仁近于乐,义近于礼。

乐者敦和,率神而从天,礼者别宜,居鬼而从地。

故圣人作乐以应天,制礼以配地。

礼乐明备,天地官矣。

天尊地卑,君臣定矣。

卑高已陈,贵贱位矣。

动静有常,小大殊矣。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则性命不同矣。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如此,则礼者天地之别也。

地气上齐,天气下降,阴阳相摩,天地相荡,鼓之以雷霆,奋之以风雨,动之以四时,暖之以日月,而百化兴焉。

如此则乐者天地之和也。

化不时则不生,男女无辨则乱升。

天地之情也。

及夫礼乐之极乎天而蟠乎地,行乎阴阳而通乎鬼神。

穷高极远而测深厚。

乐着大始,而礼居成物。

着不息者天也,着不动者地也。

一动一静者天地之间也。

故圣人曰礼乐云。

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夔始制乐以赏诸侯。

故天子之为乐也,以赏诸侯之有德者也。

德盛而教尊,五谷时熟,然后赏之以乐。

故其治民劳者,其舞行缀远。

其治民逸者,其舞行缀短。

故观其舞,知其德。

闻其谥,知其行也。

《大章》,章之也。

《咸池》,备矣。

《韶》,继也。

《夏》,大也。

殷周之乐,尽矣。

天地之道,寒暑不时则疾,风雨不节则饥。

教者,民之寒暑也。

教不时则伤世。

事者民之风雨也。

事不节则无功。

然则先王之为乐也。

以法治也,善则行象德矣。

夫豢豕为酒,非以为祸也,而狱讼益繁,则酒之流生祸也。

是故先王因为酒礼,壹献之礼,宾主百拜,终日饮酒而不得醉焉。

此先王之所以备酒祸也。

故酒食者所以合欢也。

乐者所以象德也。

礼者所以缀淫也。

是故先王有大事,必有礼以哀之。

有大福,必有礼以乐之。

哀乐之分,皆以礼终。

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着其教焉。

夫民有血气心知之性,而无哀乐喜怒之常,应感起物而动,然后心术形焉。

是故志微杀之音作,而民思忧。

啴谐慢易、繁文简节之音作,而民康乐。

粗厉猛起、奋末广贲之音作,而民刚毅。

廉直、劲正、庄诚之音作,而民肃敬。

宽裕肉好、顺成和动之音作,而民慈爱。

流辟邪散、狄成涤滥之音作,而民淫乱。

是故先王本之情性,稽之度数,制之礼义。

合生气之和,道五常之行,使之阳而不散,阴而不密,刚气不怒,柔气不慑,四畅交于中而发作于外,皆安其位而不相夺也。

然后立之学等,广其节奏,省其文采,以绳德厚。

律小大之称,比终始之序,以象事行。

使亲疏贵贱、长幼男女之理,皆形见于乐,故曰:「乐观其深矣。

」土敝则草木不长,水烦则鱼鳖不大,气衰则生物不遂,世乱则礼慝而乐淫。

是故其声哀而不庄,乐而不安,慢易以犯节,流湎以忘本。

广则容奸,狭则思欲,感条畅之气而灭平和之德。

是以君子贱之也。

凡奸声感人,而逆气应之。

逆气成象,而淫乐兴焉。

正声感人,而顺气应之。

顺气成象,而和乐兴焉。

倡和有应,回邪曲直,各归其分。

而万物之理,各以其类相动也。

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比类以成其行。

奸声乱色,不留聪明。

淫乐慝礼,不接心术。

惰慢邪辟之气不设于身体,使耳目鼻口、心知百体皆由顺正以行其义。

然后发以声音,而文以琴瑟,动以干戚,饰以羽旄,从以箫管。

奋至德之光,动四气之和,以着万物之理。

是故清明象天,广大象地,终始象四时,周还象风雨。

五色成文而不乱,八风从律而不奸,百度得数而有常。

小大相成,终始相生。

倡和清浊,迭相为经。

故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

故曰:乐者乐也。

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

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

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

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广乐以成其教,乐行而民乡方,可以观德矣。

德者性之端也。

乐者德之华也。

金石丝竹,乐之器也。

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

三者本于心,然后乐气从之。

是故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

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唯乐不可以为伪。

乐者,心之动也。

声者,乐之象也。

文采节奏,声之饰也。

君子动其本,乐其象,然后治其饰。

是故先鼓以警戒,三步以见方,再始以着往,复乱以饬归。

奋疾而不拔,极幽而不隐。

独乐其志,不厌其道。

备举其道,不私其欲。

是故情见而义立,乐终而德尊。

君子以好善,小人以听过。

故曰:生民之道,乐为大焉。

乐也者施也。

礼也者报也。

乐,乐其所自生。

而礼,反其所自始。

乐章德,礼报情反始也。

所谓大辂者,天子之车也。

龙旗九旒,天子之旌也。

青黑缘者,天子之宝龟也。

从之以牛羊之群,则所以赠诸侯也。

乐也者,情之不可变者也。

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

乐统同,礼辨异,礼乐之说,管乎人情矣。

穷本知变,乐之情也。

着诚去伪,礼之经也。

礼乐偩天地之情,达神明之德,降兴上下之神,而凝是精粗之体,领父子君臣之节。

是故大人举礼乐,则天地将为昭焉。

天地欣合,阴阳相得,煦妪覆育万物,然后草木茂,区萌达,羽翼奋,角觡生,蛰虫昭苏,羽者妪伏,毛者孕鬻,胎生者不殰,而卵生者不殈,则乐之道归焉耳。

乐者,非谓黄钟大吕弦歌干扬也,乐之末节也,故童者舞之。

铺筵席,陈尊俎,列笾豆,以升降为礼者,礼之末节也,故有司掌之。

乐师辨乎声诗,故北面而弦。

宗祝辨乎宗庙之礼,故后尸。

商祝辨乎丧礼,故后主人。

是故德成而上,艺成而下。

行成而先,事成而后。

是故先王有上有下,有先有后,然后可以有制于天下也。

魏文侯问于子夏曰:「吾端冕而听古乐,则唯恐卧。

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

敢问:古乐之如彼何也?

新乐之如此何也?

」子夏对曰:「今夫古乐,进旅退旅,和正以广。

弦匏笙簧,会守拊鼓,始奏以文,复乱以武,治乱以相,讯疾以雅。

君子于是语,于是道古,修身及家,平均天下。

此古乐之发也。

今夫新乐,进俯退俯,奸声以滥,溺而不止。

及优侏儒,糅杂子女,不知父子。

乐终不可以语,不可以道古。

此新乐之发也。

今君之所问者乐也,所好者音也!

夫乐者,与音相近而不同。

」文侯曰:「敢问何如?

」子夏对曰:「夫古者,天地顺而四时当,民有德而五谷昌,疾疢不作而无妖祥,此之谓大当。

然后圣人作为父子君臣,以为纪纲。

纪纲既正,天下大定。

天下大定,然后正六律,和五声,弦歌诗颂,此之谓德音。

德音之谓乐。

《诗》云:『莫其德音,其德克明。

克明克类,克长克君,王此大邦。

克顺克俾,俾于文王,其德靡悔。

既受帝祉,施于孙子。

』此之谓也。

今君之所好者,其溺音乎?

」文侯曰:「敢问溺音何从出也?

」子夏对曰:「郑音好滥淫志,宋音燕女溺志,卫音趋数烦志,齐音敖辟乔志。

此四者皆淫于色而害于德,是以祭祀弗用也。

《诗》云:『肃雍和鸣,先祖是听。

』夫肃肃,敬也。

雍雍,和也。

夫敬以和,何事不行?

为人君者谨其所好恶而已矣。

君好之,则臣为之。

上行之,则民从之。

《诗》云:『诱民孔易』,此之谓也。

」然后,圣人作为鼗、鼓、椌、楬、埙、篪,此六者德音之音也。

然后钟磬竽瑟以和之,干戚旄狄以舞之,此所以祭先王之庙也,所以献酬酳酢也,所以官序贵贱各得其宜也,所以示后世有尊卑长幼之序也。

钟声铿,铿以立号,号以立横,横以立武。

君子听钟声则思武臣。

石声磬,磬以立辨,辨以致死。

君子听磬声则思死封疆之臣。

丝声哀,哀以立廉,廉以立志。

君子听琴瑟之声则思志义之臣。

竹声滥,滥以立会,会以聚众。

君子听竽笙箫管之声,则思畜聚之臣。

鼓鼙之声讙,讙以立动,动以进众。

君子听鼓鼙之声,则思将帅之臣。

君子之听音,非听其铿枪而已也,彼亦有所合之也。

宾牟贾侍坐于孔子,孔子与之言及乐,曰:「夫《武》之备戒之已久,何也?

」对曰:「病不得众也。

」「咏叹之,淫液之,何也?

」对曰:「恐不逮事也。

」「发扬蹈厉之已蚤,何也?

」对曰:「及时事也。

」「武坐致右宪左,何也?

」对曰:「非武坐也。

」「声淫及商,何也?

」对曰:「非《武》音也。

」子曰:「若非《武》音,则何音也?

」对曰:「有司失其传也。

若非有司失其传,则武王之志荒矣。

」子曰:「唯!

丘之闻诸苌弘,亦若吾子之言是也。

」宾牟贾起,免席而请曰:「夫《武》之备戒之已久,则既闻命矣,敢问:迟之迟而又久,何也?

」子曰:「居!

吾语汝。

夫乐者,象成者也。

总干而山立,武王之事也。

发扬蹈厉,大公之志也。

《武》乱皆坐,周、召之治也。

且夫《武》,始而北出,再成而灭商。

三成而南,四成而南国是疆,五成而分周公左召公右,六成复缀以崇。

天子夹振之而驷伐,盛威于中国也。

分夹而进,事早济也,久立于缀,以待诸侯之至也。

且女独未闻牧野之语乎?

武王克殷反商。

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封帝尧之后于祝,封帝舜之后于陈。

下车而封夏后氏之后于杞,投殷之后于宋。

封王子比干之墓,释箕子之囚,使之行商容而复其位。

庶民弛政,庶士倍禄。

济河而西,马散之华山之阳,而弗复乘。

牛散之桃林之野,而弗复服。

车甲衅而藏之府库,而弗复用。

倒载干戈,包之以虎皮。

将帅之士,使为诸侯。

名之曰建櫜。

然后知武王之不复用兵也。

散军而郊射,左射狸首,右射驺虞,而贯革之射息也。

裨冕搢笏,而虎贲之士说剑也。

祀乎明堂而民知孝。

朝觐然后诸侯知所以臣,耕藉然后诸侯知所以敬。

五者,天下之大教也。

食三老五更于大学,天子袒而割牲,执酱而馈,执爵而酳,冕而总干,所以教诸侯之弟也。

若此则周道四达,礼乐交通。

则夫《武》之迟久,不亦宜乎!

」君子曰:礼乐不可斯须去身。

致乐以治心,则易直子谅之心油然生矣。

易直子谅之心生则乐,乐则安,安则久,久则天,天则神。

天则不言而信,神则不怒而威,致乐以治心者也。

致礼以治躬则庄敬,庄敬则严威。

心中斯须不和不乐,而鄙诈之心入之矣。

外貌斯须不庄不敬,而易慢之心入之矣。

故乐也者,动于内者也。

礼也者,动于外者也。

乐极和,礼极顺,内和而外顺,则民瞻其颜色而弗与争也。

望其容貌,而民不生易慢焉。

故德辉动于内,而民莫不承听。

理发诸外,而民莫不承顺。

故曰:致礼乐之道,举而错之,天下无难矣。

乐也者,动于内者也。

礼也者,动于外者也。

故礼主其减,乐主其盈。

礼减而进,以进为文:乐盈而反,以反为文。

礼减而不进则销,乐盈而不反则放。

故礼有报而乐有反。

礼得其报则乐,乐得其反则安。

礼之报,乐之反,其义一也。

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

乐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人之道也。

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于此矣。

故人不耐无乐,乐不耐无形。

形而不为道,不耐无乱。

先王耻其乱,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使其声足乐而不流,使其文足论而不息,使其曲直繁瘠、廉肉节奏足以感动人之善心而已矣。

不使放心邪气得接焉,是先王立乐之方也。

是故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

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

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

故乐者审一以定和,比物以饰节。

节奏合以成文。

所以合和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是先王立乐之方也。

故听其雅、颂之声,志意得广焉。

执其干戚,习其俯仰诎伸,容貌得庄焉。

行其缀兆,要其节奏,行列得正焉,进退得齐焉。

故乐者天地之命,中和之纪,人情之所不能免也。

夫乐者,先王之所以饰喜也,军旅鈇钺者,先王之所以饰怒也。

故先王之喜怒,皆得其侪焉。

喜则天下和之,怒则暴乱者畏之。

先王之道,礼乐可谓盛矣。

子赣见师乙而问焉,曰:「赐闻声歌各有宜也,如赐者,宜何歌也?

」师乙曰:「乙贱工也,何足以问所宜?

请诵其所闻,而吾子自执焉:宽而静、柔而正者宜歌颂。

广大而静、疏达而信者宜歌大雅。

恭俭而好礼者宜歌小雅。

正直而静、廉而谦者宜歌风。

肆直而慈爱者宜歌商。

温良而能断者宜歌齐。

夫歌者,直己而陈德也。

动己而天地应焉,四时和焉,星辰理焉,万物育焉。

故商者,五帝之遗声也。

商人识之,故谓之商。

齐者三代之遗声也,齐人识之,故谓之齐。

明乎商之音者,临事而屡断,明乎齐之音者,见利而让。

临事而屡断,勇也。

见利而让,义也。

有勇有义,非歌孰能保此?

故歌者,上如抗,下如队,曲如折,止如槁木,倨中矩,句中钩,累累乎端如贯珠。

故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

说之,故言之。

言之不足,故长言之。

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

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子贡问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