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卯重五诗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端午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端午节到了,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 诗人吃了两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蒿。 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 忙完了这些,已是太阳西斜时分,家人早把酒菜备好,他便高兴地喝起酒来。


注释

乙卯:指公元1195年,宋宁宗庆元元年,作者七十一岁,在家乡绍兴隐居。 重五:因是五月五日,故曰“重五”,即端午节。因这天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又称“浴兰节”。又因这天少女须佩灵符,替榴花,还称“女儿节” 粽包分两髻:粽子有两个尖尖的角。古时又称角黍。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南朝·吴均《续齐谐记》载:“屈原以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于此日,以竹筒贮米祭之。”最早粽子是黍米蒸制而成。到了宋朝,粽里有馅,中间夹枣、豆、杏之类。 艾束著危冠:高高的帽子上插上艾枝。据说艾叶气,熟芬芳,能通九窍,去疾病,故载于帽子上。 危冠:高冠。这是屈原流放江南时所戴的一种帽子,屈原《涉江》诗云:“带长铁之陆离分,冠切云之崔鬼。” 储药:古人把五月视为恶日。


简介

《乙卯重五诗》这首五律具体描写了南宋在端午节这天的生活习惯。作者吃了两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枝。依旧俗,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到了晚上,他身心愉快地喝起酒来。



琵琶仙

〔姜夔〕 〔宋〕

双桨来时,有人似旧曲桃根桃叶。

歌扇轻约飞花,蛾眉正奇绝。

春渐远,汀洲自绿,更添了几声啼鴂。

十里扬州,三生杜牧,前事休说。

又还是宫烛分烟,奈愁里匆匆换时节。

都把一襟芳思,与空阶榆荚。

千万缕、藏鸦细柳,为玉尊、起舞回雪。

想见西出阳关,故人初别。

蝶恋花·早行

〔周邦彦〕 〔宋〕

月皎惊乌栖不定,更漏将残,轣辘牵金井。

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绵冷。

执手霜风吹鬓影。

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

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

三姝媚

〔史达祖〕 〔宋〕

烟光摇缥瓦,望晴檐多风,柳花如洒。

锦瑟横床,想泪痕尘影,凤弦常下。

倦出犀帷,频梦见、王孙骄马。

讳道相思,偷理绡裙,自惊腰衩。

惆怅南楼遥夜,记翠箔张灯,枕肩歌罢。

又入铜驼,遍旧家门巷,首询声价。

可惜东风,将恨与闲花俱谢。

记取崔徽模样。

归来暗写。

浣溪沙

〔吴文英〕 〔宋〕

门隔花深旧梦游,夕阳无语燕归愁,玉纤香动小帘钩。

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东风临夜冷于秋。

高阳台·西湖春感

〔张炎〕 〔宋〕

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斜日归船。

能几番游?

看花又是明年。

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

更凄然,万绿西泠,一抹荒烟。

当年燕子知何处?

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

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

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

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贺新郎·端午

〔刘克庄〕 〔宋〕

深院榴花吐,画帘开、綀衣纨扇,午风清暑。

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

早已有、游人观渡。

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

溪雨急,浪花舞。

灵均标致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醑。

谁信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

又说是,蛟馋龙怒。

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

聊一笑,吊千古。

临江仙

〔陈与义〕 〔宋〕

高咏《楚辞》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

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烛影摇红·上元有怀

〔张抡〕 〔宋〕

双阙中天,凤楼十二春寒浅。

去年元夜奉宸游,曾侍瑶池宴。

玉殿珠帘尽卷,拥群仙、蓬壶阆苑。

五云深处,万烛光中,揭天丝管。

驰隙流年,恍如一瞬星霜换。

今宵谁念泣孤臣,回首长安远。

可是尘缘未断,漫惆怅。

华胥梦短。

满怀幽恨,数点寒灯,几声归雁。

天香

〔贺铸〕 〔宋〕

烟络横林,山沉远照,迤逦黄昏钟鼓。

烛映帘栊,蛩催机杼,共苦清秋风露。

不眠思妇,齐应和、几声砧杵。

惊动天涯倦宦,骎骎岁华行暮。

当年酒狂自负,谓东君、以春相付。

流浪征骖北道,客樯南浦,幽恨无人晤语。

赖明月曾知旧游处,好伴云来,还将梦去。

应天长

〔周邦彦〕 〔宋〕

条风布暖,霏雾弄晴,池台遍满春色。

正是夜台无月,沉沉暗寒食。

梁间燕,前社客,似笑我、闭门愁寂。

乱花过、隔院芸香,满地狼藉。

长记那回时,邂逅相逢,郊外驻油壁。

又见汉宫传烛,飞烟五侯宅。

青青草,迷路陌。

强载酒、细寻前迹。

市桥远、柳下人家,犹自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