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梦寻·卷五·西湖外景·镇海楼

镇海楼旧名朝天门,吴越王钱氏建。

规石为门,上架危楼。

楼基垒石高四丈四尺,东西五十六步,南北半之。

左右石级登楼,楼连基高十有一丈。

元至正中,改拱北楼。

明洪武八年,更名来远楼,后以字画不祥,乃更名镇海。

火于成化十年,再造于嘉靖三十五年,是年九月又火,总制胡宗宪重建。

楼成,进幕士徐渭曰:“是当记,子为我草。

”草就以进,公赏之,曰:“闻子久侨矣。

”趋召掌计,廪银之两百二十为秀才庐。

渭谢侈不敢。

公曰:“我愧晋公,子于是文,乃遂能愧湜,倘用福先寺事数字以责我酬,我其薄矣,何侈为!

” 渭感公语,乃拜赐持归。

尽橐中卖文物如公数,买城东南地十亩,有屋二十有二间,小池二,以鱼以荷。

木之类,果木材三种,凡数十株。

长篱亘亩,护以枸杞,外有竹数十个,笋迸云。

客至,网鱼烧笋,佐以落果,醉而咏歌。

始屋陈而无次,稍序新之,遂领其堂曰“酬字”。

徐渭《镇海楼记》: 镇海楼相传为吴越钱氏所建,用以朝望汴京,表臣服之意。

其基址、楼台、门户、栏楯,极高广壮丽,具载别志中。

楼在钱氏时,名朝天门。

元至正中,更名拱北楼。

皇明洪武八年,更名来远。

时有术者病其名之书画不祥,后果验,乃更今名。

火于成化十年,再建于嘉靖三十五年,九月又火。

予奉命总督直浙闽军务,开府于杭,而方移师治寇,驻嘉兴,比归,始与某官某等谋复之。

人有以不急病者。

予曰:“镇海楼建当府城之中,跨通衢,截吴山麓,其四面有名山大海、江湖潮汐之胜,一望苍茫,可数百里。

民庐舍百万户,其间村市官私之景,不可亿计,而可以指顾得者,惟此楼为杰特之观。

至于岛屿浩渺,亦宛在吾掌股间。

高翥长骞,有俯压百蛮气。

而东夷之以贡献过此者,亦往往瞻拜低回而始去。

故四方来者,无不趋仰以为观游的。

如此者累数百年,而一旦废之,使民若失所归,非所以昭太平、悦远迩。

非特如此已也,其所贮钟鼓刻漏之具,四时气候之榜,令民知昏晓,时作息,寒暑启闭,桑麻种植渔佃,诸如此类,是居者之指南也。

而一旦废之,使民懵然迷所往,非所以示节序,全利用。

且人传钱氏以臣服宋而建,此事昭著已久。

至方国珍时,求缓死于我高皇,犹知借Α事以请。

诚使今海上群丑而亦得知钱氏事,其祈款如珍之初词,则有补于臣道不细,顾可使其迹湮没而不章耶?

予职清海徼,视今日务,莫有急于此者。

公等第营之,毋浚征于民,而务先以己。

”于是予与某官某等,捐于公者计银凡若干,募于民者若干。

遂集工材,始事于某年月日。

计所构,?

石为门,上架楼,楼基垒石,高若干丈尺。

东西若干步,南北半之。

左右级曲而达于楼,楼之高又若干丈。

凡七楹,础百。

巨钟一,鼓大小九,时序榜各有差,贮其中,悉如成化时制。

盖历几年月而成。

始楼未成时,剧寇满海上,予移师往讨,日不暇至。

于今五年,寇剧者禽,来者遁,居者慑不敢来,海始晏然,而楼适成,故从其旧名“镇海”。

张岱《镇海楼》诗: 钱氏称臣历数传,危楼突兀署朝天。

越山吴地方隅尽,大海长江指顾连。

使到百蛮皆礼拜,潮来九折自盘旋。

成嘉到此经三火,皆值王师靖海年。

都护当年筑废楼,文长作记此中游。

适逢困鳄来投辖,正值饥鹰自下鞲。

严武题诗属杜甫,曹瞒拆字忌杨修。

而今纵有青藤笔,更讨何人数字酬!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西湖梦寻·卷五·西湖外景·伍公祠

〔张岱〕 〔明〕

吴王既赐子胥死,乃取其尸盛以鸱夷之革,浮之江中。

子胥因流扬波,依潮来往,荡激堤岸,势不可御。

或有见其银铠雪狮,素车白马,立在潮头者,遂为之立庙。

每岁仲秋既望,潮水极大,杭人以旗鼓迎之。

弄潮之戏,盖始于此。

宋大中祥符间,赐额曰“忠靖”,封英烈王。

嘉、熙间,海潮大溢。

京兆赵与权祷于神,水患顿息,乃奏建英卫阁于庙中。

元末毁,明初重建。

有唐卢元辅《胥山铭序》、宋王安石《庙碑铭》。

高启《伍公祠》诗: 地大天荒霸业空,曾于青史叹遗功。

鞭尸楚墓生前孝,抉眼吴门死后忠。

魂压怒涛翻白浪,剑埋冤血起腥风。

我来无限伤心事,尽在吴山烟雨中。

徐渭《伍公庙》诗: 吴山东畔伍公祠,野史评多无定词。

举族何辜同刈草,后人却苦论鞭尸。

退耕始觉投吴早,雪恨终嫌入郢迟。

事到此公真不幸,镯镂依旧遇夫差。

张岱《伍相国祠》诗: 突兀吴山云雾迷,潮来潮去大江西。

两山吞吐成婚嫁,万马奔腾应鼓鼙。

清浊溷淆天覆地,玄黄错杂血连泥。

旌幢幡盖威灵远,檄到娥江取候齐。

从来潮汐有神威,鬼气阴森白日微。

隔岸越山遗恨在,到江吴地故都非。

钱塘一臂鞭雷走,龛赭双颐巽雪飞。

灯火满江风雨急,素车白马相君归。

西湖梦寻·卷五·西湖外景·城隍庙

〔张岱〕 〔明〕

吴山城隍庙,宋以前在皇山,旧名永固,绍兴九年徙建于此。

宋初,封其神,姓孙名本。

永乐时,封其神,为周新。

新,南海人,初名日新。

文帝常呼“新”,遂为名。

以举人为大理寺评事,有疑狱,辄一语决白之。

永乐初,拜监察御史,弹劾敢言,人目为“冷面寒铁”。

长安中以其名止儿啼。

转云南按察使,改浙江。

至界,见群蚋飞马首,尾之蓁中,得一暴尸,身余一钥、一小铁识。

新曰:“布贾也。

”收取之。

既至,使人入市市中布,一一验其端,与识同者皆留之。

鞠得盗,召尸家人与布,而置盗法,家人大惊。

新坐堂,有旋风吹叶至,异之。

左右曰:“此木城中所无,一寺去城差远,独有之。

”新曰:“其寺僧杀人乎?

而冤也。

”往树下,发得一妇人尸。

他日,有商人自远方夜归,将抵舍,潜置金丛祠石罅中,旦取无有。

商白新。

新曰:“有同行者乎?

”曰:“无有。

” “语人乎?

”曰:“不也,仅语小人妻。

”新立命械其妻,考之,得其盗,则其私也。

则客暴至,私者在伏匿听取之者也。

凡新为政,多类此。

新行部,微服视属县,县官触之,收系狱,遂尽知其县中疾苦。

明日,县人闻按察使来,共迓不得。

新出狱曰:“我是。

”县官大惊。

当是时,周廉使名闻天下。

锦衣卫指挥纪纲者最用事,使千户探事浙中,千户作威福受赇。

会新入京,遇诸涿,即捕千户系涿狱。

千户逸出,诉纲,纲更诬奏新。

上怒,逮之,即至,抗严陛前曰:“按察使擒治奸恶,与在内都察院同,陛下所命也,臣奉诏书死,死不憾矣。

” 上愈怒,命戮之。

临刑大呼曰:“生作直臣,死作直鬼!

”是夕,太史奏文星坠,上不怿,问左右周新何许人。

对曰:“南海。

”上曰:“岭外乃有此人。

”一日,上见绯而立者,叱之,问为谁。

对曰:“臣新也。

上帝谓臣刚直,使臣城隍浙江,为陛下治奸贪吏。

”言已不见。

遂封新为浙江都城隍,立庙吴山。

张岱《吴山城隍庙》诗: 宣室殷勤问贾生,鬼神情状不能名。

见形白日天颜动,浴血黄泉御座惊。

革伴鸱夷犹有气,身殉豺虎岂无灵。

只愁地下龙逢笑,笑尔奇冤遇圣明。

尚方特地出枫宸,反向西郊斩直臣。

思以鬼言回圣主,还将尸谏退佥人。

血诚无藉丹为色,寒铁应教金铸身。

坐对江潮多冷面,至今冤气未曾伸。

又《城隍庙柱铭》: 厉鬼张巡,敢以血身污白日。

阎罗包老,原将铁面比黄河。

西湖梦寻·卷五·西湖外景·火德庙

〔张岱〕 〔明〕

火德祠在城隍庙右,内为道士精庐。

北眺西冷,湖中胜概,尽作盆池小景。

南北两峰如研山在案,明圣二湖如水盂在几。

窗棂门槔凡见湖者,皆为一幅图画。

小则斗方,长则单条,阔则横披,纵则手卷,移步换影。

若遇韵人,自当解衣盘礴。

画家所谓水墨丹青,淡描浓抹,无所不有。

昔人言“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里煮山川”,盖谓此也。

火居道士能为阳羡书生,则六桥三竺,皆是其鹅笼中物矣。

张岱《火德祠》诗: 中郎评看湖,登高不如下。

千顷一湖光,缩为杯子大。

余爱眼界宽,大地收隙罅。

瓮牖与窗棂,到眼皆图画。

渐入亦渐佳,长康食甘蔗。

数笔倪云林,居然胜荆、夏。

刻画非不工,淡远长声价。

余爱道士庐,宁受中郎骂。

西湖梦寻·卷五·西湖外景·芙蓉石

〔张岱〕 〔明〕

芙蓉石今为新安吴氏书屋。

山多怪石危峦,缀以松柏,大皆合抱。

阶前一石,状若芙蓉,为风雨所坠,半入泥沙。

较之寓林奔云,尤为茁壮。

但恨主人深爱此石,置之怀抱,半步不离,楼榭逼之,反多?

危塞。

若得础柱相让,脱离丈许,松石间意,以淡远取之,则妙不可言矣。

吴氏世居上山,主人年十八,身无寸缕,人轻之,呼为吴正官。

一日早起,拾得银簪一枝,重二铢,即买牛血煮之以食破落户。

自此经营五十余年,由徽抵燕,为吴氏之典铺八十有三。

东坡曰:“一簪之资,可以致富。

”观之吴氏,信有然矣。

盖此地为某氏花园,先大夫以三百金折其华屋,徙造寄园,而吴氏以厚值售其弃地,在当时以为得计。

而今至吴园,见此怪石奇峰,古松茂柏,在怀之璧,得而复失,真一回相见,一回懊悔也。

张岱《芙蓉石》诗: 吴山为石窟,是石必玲珑。

此石但浑朴,不复起奇峰。

花瓣几层折,堕地一芙蓉。

痴然在草际,上覆以长松。

濯磨如结铁,苍翠有苔封。

主人过珍惜,周护以墙墉。

恨无舒展地,支鹤闭韬笼。

仅堪留几席,聊为怪石供。

西湖梦寻·卷五·西湖外景·云居庵

〔张岱〕 〔明〕

云居庵在吴山,居鄙。

宋元?

间,为佛印禅师所建。

圣水寺,元元贞间,为中峰禅师所建。

中峰又号幻住,祝发时,有故宋宫人杨妙锡者,以香盒贮发,而舍利丛生,遂建塔寺中,元末毁。

明洪武二十四年,并圣水于云居,赐额曰云居圣水禅寺。

岁久殿圮,成化间僧文绅修复之。

寺中有中峰自写小像,上有赞云:“幻人无此相,此相非幻人。

若唤作中峰,镜面添埃尘。

”向言六桥有千树桃柳,其红绿为春事浅深,云居有千树枫桕,其红黄为秋事浅深,今且以薪以?

,不可复问矣。

曾见李长蘅题画曰:“武林城中招提之胜,当以云居为最。

山门前后皆长松,参天蔽日,相传以为中峰手植,岁久,浸淫为寺僧剪伐,什不存一,见之辄有老成凋谢之感。

去年五月,自小筑至清波访友寺中,落日坐长廊,沽酒小饮已,裴回城上,望凤凰南屏诸山,沿月踏影而归。

翌日,遂为孟?

画此,殊可思也。

” 李流芳《云居山红叶记》: 余中秋看月于湖上者三,皆不及待红叶而归。

前日舟过塘栖,见数树丹黄可爱,跃然思灵隐、莲峰之约,今日始得一践。

及至湖上,霜气未遍,云居山头,千树枫桕尚未有酣意,岂余与红叶缘尚悭与?

因忆往岁忍公有代红叶招余诗,余亦率尔有答,聊记于此:“二十日西湖,领略犹未了。

一朝别尔归,此游殊草草。

当我欲别时,千山秋已老。

更得少日留,霜酣变林杪。

子常为我言,灵隐枫叶好。

千红与万紫,乱插向晴昊。

烂然列锦锈,森然建?

一生未得见,何异说食饱。

” 高启《宿幻住栖霞台》诗: 窗白鸟声晓,残钟渡溪水。

此生幽梦回,独在空山里。

松岩留佛灯,叶地响僧履。

予心方湛寂,闲卧白云起。

夏原吉《云居庵》诗: 谁辟云居境,峨峨瞰古城。

两湖晴送碧,三竺晓分青。

经锁千函妙,钟鸣万户惊。

此中真可乐,何必访蓬瀛。

徐渭《云居庵松下眺城南》诗: 夕照不曾残,城头月正团。

霞光翻鸟堕,江色上松寒。

市客屠俱集,高空醉屡看。

何妨高渐离,抱却筑来弹。

(城下有瞽目者善弹词。

西湖梦寻·卷五·西湖外景·六和塔

〔张岱〕 〔明〕

月轮峰在龙山之南。

月轮者,肖其形也。

宋张君房为钱塘令,宿月轮山,夜见桂子下塔,雾旋穗散坠如牵牛子。

峰旁有六和塔,宋开宝三年,智觉禅师筑之以镇江潮。

塔九级,高五十余丈,撑空突兀,跨陆府川。

海船方泛者,以塔灯为之向导。

宣和中,毁于方腊之乱。

绍兴二十三年,僧智昙改造七级。

明嘉靖十二年毁。

中有汤思退等汇写佛说四十二章、李伯时石刻观音大士像。

塔下为渡鱼山,隔岸剡中诸山,历历可数也。

李流芳《题六和塔晓骑图》: 燕子矶上台,龙潭驿口路。

昔时并马行,梦中亦同趣。

后来五云山,遥对西兴渡。

绝壁瞰江立,恍与此境遇。

人生能几何,江山幸如故。

重来复相携,此乐不可喻。

置身画图中,那复言归去。

行当寻云栖,云栖渺何处。

此予甲辰与王淑士平仲参云栖舟中为题画诗,今日展予所画《六和塔晓骑图》,此境恍然,重为题此。

壬子十月六日,定香桥舟中。

吴琚《六和塔应制》词: 玉虹遥挂,望青山、隐隐如一抹。

忽觉天风吹海立,好似春雷初发。

白马凌空,琼鳌驾水,日夜朝天阙。

飞龙舞凤,郁葱环拱吴越。

此景天下应无,东南形胜,伟观真奇绝。

好似吴儿飞彩帜,蹴起一江秋雪。

黄屋天临,水犀云拥,看击中流楫。

晚来波静,海门飞上明月。

(右调《酹江月》) 杨维桢《观潮》诗: 八月十八睡龙死,海龟夜食罗刹水。

须臾海辟龛赭门,地卷银龙薄于纸。

艮山移来天子宫,宫前一箭随西风。

劫灰欲洗蛇鬼穴,婆留折铁犹争雄。

望海楼头夸景好,断鳌已走金银岛。

天吴一夜海水移,马蹀沙田食沙草。

厓山楼船归不归,七岁呱呱啼轵道。

徐渭《映江楼看潮》诗: 鱼鳞金甲屯牙帐,翻身却指潮头上。

秋风吹雪下江门,万里琼花卷层浪。

传道吴王渡越时,三千强弩射潮低。

今朝筵上看传令,暂放胥涛掣水犀。

西湖梦寻·卷五·西湖外景·云牺

〔张岱〕 〔明〕

云栖,宋熙宁间有僧志逢者居此,能伏虎,世称伏虎禅师。

天僖中,赐真济院额。

明弘治间为洪水所圮。

隆庆五年,莲池大师名衤朱宏,字佛慧,仁和沈氏子,为博士弟子,试必高等,性好清净,出入二氏。

子殇妇殁。

一日阅《慧灯集》,失手碎茶瓯,有省,乃视妻子为鹘臭布衫,于世相一笔尽勾。

作歌寄意,弃而专事佛,虽学使者屠公力挽之,不回也。

从蜀师剃度受具,游方至伏牛,坐炼呓语,忽现旧习,而所谓一笔勾者,更隐隐现。

去经东昌府谢居士家,乃更释然,作偈曰:“二十年前事可疑,三千里外遇何奇。

焚香执戟浑如梦,魔佛空争是与非。

”当是时,似已惑破心空,然终不自以为悟。

归得古云栖寺旧址,结茅默坐,悬铛煮糜,日仅一食。

胸挂铁牌,题曰:“铁若开花,方与人说。

”久之,檀越争为构室,渐成丛林,弟子日进。

其说主南山戒律,东林净土,先行《戒疏发隐》,后行《弥陀疏钞》。

一时江左诸儒皆来就正。

王侍郎宗沐问:“夜来老鼠唧唧,说尽一部《华严经》?

”师云: “猫儿突出时如何?

”自代云:“走却法师,留下讲案。

”又书颂云:“老鼠唧唧,《华严》历历。

奇哉王侍郎,却被畜生惑。

猫儿突出画堂前,床头说法无消息。

大方广佛《华严经》,世主妙严品第一。

”其持论严正,诂解精微。

监司守相下车就语,侃侃略无屈。

海内名贤,望而心折。

孝定皇太后绘像宫中礼焉,赐蟒袈裟,不敢服,被衲敝帏,终身无改。

斋惟?

菜。

有至寺者,高官舆从,一概平等,几无加豆。

仁和樊令问:“心杂乱,何时得静?

”师曰:“置之一处,无事不办。

”坐中一士人曰:“专格一物,是置之一处,办得何事?

”师曰:“论格物,只当依朱子豁然贯通去,何事不办得?

”或问:“何不贵前知?

” 师曰:“譬如两人观《琵琶记》,一人不曾见,一人见而预道之,毕竟同看终场,能增减一出否耶?

”甬东屠隆于净慈寺迎师观所著《昙花传奇》,虞淳熙以师梵行素严阻之。

师竟偕诸绅衿临场谛观讫,无所忤。

寺必设戒,绝钗钏声,而时抚琴弄箫,以乐其脾神。

晚著《禅关策进》。

其所述,峭似高峰、冷似冰者,庶几似之矣。

喜乐天之达,选行其诗。

平居笑谈谐谑,洒脱委蛇,有永公清散之风。

未尝一味槁木死灰,若宋旭所议担板汉,真不可思议人也。

出家五十年,种种具嘱语中。

万历乙卯六月晦日,书辞诸友,还山设斋,分表施衬,若将远行者。

七月三日,卒仆不语,次日复醒。

弟子辈问后事,举嘱语对。

四日之午,命移面西向,循首开目,同无疾时,哆哪念佛,趺坐而逝。

往吴有神李昙降毗山,谓师是古佛。

而杨靖安万春尝见师现佛身,施食吴中。

一信士窥空室,四鬼持灯至,忽列三莲座,师坐其一,佛像也。

乩仙之灵者云,张果听师说《心赋》于永明。

李屯部妇素不信佛,偏受师戒,逾年屈三指化,云身是梵僧阿那吉多。

而僧俗将坐脱时,多请说戒、说法。

然师自名凡夫,诸事恐呵责,不敢以闻。

化前一日,漏语见一大莲华盖,不复能秘其往生之奇云。

袁宏道《云栖小记》: 云栖在五云山下,篮舆行竹树中,七八里始到,奥僻非常,莲池和尚栖止处也。

莲池戒律精严,于道虽不大彻,然不为无所见者。

至于单提念佛一门,则尤为直捷简要,六个字中,旋天转地,何劳捏目更趋狂解,然则虽谓莲池一无所悟可也。

一无所悟,是真阿弥,请急着眼。

李流芳《云栖春雪图跋》: 余春夏秋常在西湖,但未见寒山而归。

甲辰,同二王参云栖。

时已二月,大雪盈尺。

出赤山步,一路琼枝玉干,披拂照曜。

望江南诸山,皑皑云端,尤可爱也。

庚戌秋,与白民看雪两堤。

余既归,白民独留,迟雪至腊尽。

是岁竟无雪,怏怏而返。

世间事各有缘,固不可以意求也。

癸丑阳月题。

又《题雪山图》: 甲子嘉平月九日大雪,泊舟阊门,作此图。

忆往岁在西湖遇雪,雪后两山出云,上下一白,不辩其为云为雪也。

余画时目中有雪,而意中有云,观者指为云山图,不知乃画雪山耳。

放笔一笑。

张岱《赠莲池大师柱对》: 说法平台,生公一语石一语。

栖真斗室,老僧半间云半间。

西湖梦寻·卷五·西湖外景·五云山

〔张岱〕 〔明〕

五云山去城南二十里,冈阜深秀,林峦蔚起,高千丈,周回十五里。

沿江自徐村进路,绕山盘曲而上,凡六里,有七十二湾,石磴千级。

山中有伏虎亭,梯以石墄,以便往来。

至顶半,冈名月轮山,上有天井,大旱不竭。

东为大湾,北为马鞍,西为云坞,南为高丽,又东为排山。

五峰森列,驾轶云霞,俯视南北两峰,若锥朋立。

长江带绕,西湖镜开,江上帆樯,小若鸥凫,出没烟波,真奇观也。

宋时每岁腊前,僧必捧雪表进,黎明入城中,霰犹未集,盖其地高寒,见雪独早也。

山顶有真际寺,供五福神,贸易者必到神前借本,持其所挂楮镪去,获利则加倍还之。

借乞甚多,楮镪恒缺。

即尊神放债,亦未免穷愁。

为之掀髯一笑。

袁宏道《御教场小记》: 余始慕五云之胜,刻期欲登,将以次登南高峰。

及一观御教场,游心顿尽。

石篑尝以余不登保俶为笑。

余谓西湖之景,愈下愈冶,高则树薄山瘦,草髡石秃,千顷湖光,缩为杯子。

北高峰、御教场是其例也。

虽眼界稍阔,然此躯长不逾六尺,穷目不见十里,安用许大地方为哉!

石篑无以难。

西湖梦寻·卷五·西湖外景·胜果寺

〔张岱〕 〔明〕

胜果寺,唐乾宁间,无着禅师建。

其地松径盘纡,涧淙潺氵爵。

罗刹石在其前,凤凰山列其后,江景之胜无过此。

出南塔而上,即其地也。

宋熙宁间,在寺僧清顺住此。

顺约介寡交,无大故不入城市。

士夫有以米粟馈者,受不过数斗,盎贮几上,日取二三合啖之,蔬笋之供,恒缺乏也。

一日,东坡至胜果,见壁间有小诗云:“竹暗不通日,泉声落如雨。

春风自有期,桃李乱深坞。

”问谁所作,或以清顺对。

东坡即与接谈,声名顿起。

僧圆净《胜果寺》诗: 深林容鸟道,古洞隐春萝。

天迥闻潮早,江空得月多。

冰霜丛草木,舟楫玩风波。

岩下幽栖处,时闻白石歌。

僧处默《胜果寺》诗: 路自中峰上,盘回出薜萝。

到江吴地尽,隔岸越山多。

古木丛青蔼,遥天浸白波。

下方城郭近,钟磬杂笙歌。

西湖梦寻·卷五·西湖外景·梵天寺

〔张岱〕 〔明〕

梵天寺在山川坛后,宋乾德四年钱吴越王建,名南塔。

治平十年,改梵天寺。

元元统中毁,明永乐十五年重建。

有石塔二、灵鳗井、金井。

先是,四明阿育王寺有灵鳗井。

武肃王迎阿育王舍利归梵天寺奉之,凿井南廊,灵鳗忽见,僧赞有记。

东坡悴杭时,寺僧守诠住此。

东坡过访,见其壁间诗有:“落日寒蝉鸣,独归林下寺。

柴扉夜未掩,片月随行履。

惟闻犬吠声,又入青萝去。

”东坡援笔和之曰:“但闻烟外钟,不见烟中寺。

幽人行未已,草露湿芒履。

惟应山头月,夜夜照来去。

”清远幽深,其气味自合。

苏轼《梵天寺题名》: 余十五年前,杖藜芒履,往来南北山。

此间鱼鸟皆相识,况诸道人乎!

再至惘然,皆晚生相对,但有怆恨。

子瞻书。

元祐四年十月十七日,与曹晦之、晁子庄、徐得之、王元直、秦少章同来,时主僧皆出,庭户寂然,徙倚久之。

东坡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