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醒篇·四

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人无背后之毁。

使人有乍交 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要他人当面赞誉自己,倒不如要他人不要在背后毁谤自己。令对方对自己产生初交 的欢喜,倒不如相交 久了而不会令对方产生厌恶感。


注释

面前之誉:当面的称赞。 毁:毁谤,诋毁。 乍交:刚刚结交。乍,刚刚。



集醒篇·五

〔陈继儒〕 〔明〕

天薄我福,吾厚吾德以迎之。

天劳我形,吾逸吾心以补之。

天厄我遇,吾亨吾道以通之。

集醒篇·六

〔陈继儒〕 〔明〕

澹泊之士,必为浓艳者所疑。

捡饰之人,必为放肆者所忌。

事穷势蹙之人,当原其初心。

功成行满之士,要观其末路。

集醒篇·七

〔陈继儒〕 〔明〕

好丑心太明,则物不契。

贤愚心太明,则人不亲。

须是内精明,而外浑厚,使好丑两得其平,贤愚共受其益,才是生成的德量。

集醒篇·八

〔陈继儒〕 〔明〕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 必至寡情。

性自有常,故任性人终不失性。

集醒篇·九

〔陈继儒〕 〔明〕

真廉无廉名,立名者,所以为贪。

大巧无术,用术者,所以为拙。

集醒篇·三

〔陈继儒〕 〔明〕

市恩不如报德之为厚,要誉不如逃名之为适,矫情不如直节之为真。

集醒篇·二

〔陈继儒〕 〔明〕

澹泊之守,须从浓艳场中试来。

镇定之操,还向纷纭境上勘过。

集醒篇·一

〔陈继儒〕 〔明〕

醒食中山之酒,一醉千日,今之昏昏逐逐,无一日不醉。

趋名者醉于朝,趋利者醉于野,豪者醉于声色车马。

安得一服清凉散,人人解醒。

青霞先生文集序

〔茅坤〕 〔明〕

青霞沈君,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宰执深疾之。

方力构其罪,赖明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

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

已而,君纍然携妻子,出家塞上。

会北敌数内犯,而帅府以下,束手闭垒,以恣敌之出没,不及飞一镞以相抗。

甚且及敌之退,则割中土之战没者与野行者之馘以为功。

而父之哭其子,妻之哭其夫,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无所控吁。

君既上愤疆埸之日弛,而又下痛诸将士之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数呜咽欷歔。

,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

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

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

君既没,而中朝之士虽不敢讼其事,而一时阃寄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

又未几,故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

而君之故人俞君,于是裒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

而其子襄,来请予序之首简。

茅子受读而题之曰:若君者,非古之志士之遗乎哉?

孔子删《诗》,自《小弁》之怨亲,《巷伯》之刺谗而下,其间忠臣、寡妇、幽人、怼士之什,并列之为“风”,疏之为“雅”,不可胜数。

岂皆古之中声也哉?

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

犹曰“发乎情,止乎礼义”,“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焉耳。

予尝按次春秋以来,屈原之《骚》疑于怨,伍胥之谏疑于胁,贾谊之《疏》疑于激,叔夜之诗疑于愤,刘蕡之对疑于亢。

然推孔子删《诗》之旨而裒次之,当亦未必无录之者。

君既没,而海内之荐绅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

呜呼!

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

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出而览观焉,其能遗之也乎?

予谨识之。

至于文词之工不工,及当古作者之旨与否,非所以论君之大者也,予故不著。

嘉靖癸亥孟春望日归安茅坤拜手序。

报刘一丈书

〔宗臣〕 〔明〕

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

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

书中情意甚殷,即长者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念长者深也。

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

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

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且今之所谓孚者,何哉?

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

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

即门者持刺入,而主人又不即出见。

立厩中仆马之间,恶气袭衣袖,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

抵暮,则前所受赠金者,出报客曰:“相公倦,谢客矣!

客请明日来!

”即明日,又不敢不来。

夜披衣坐,闻鸡鸣,即起盥栉,走马抵门。

门者怒曰:“为谁?

”则曰:“昨日之客来。

”则又怒曰:“何客之勤也?

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

”客心耻之,强忍而与言曰:“亡奈何矣,姑容我入!

”门者又得所赠金,则起而入之。

又立向所立厩中。

幸主者出,南面召见,则惊走匍匐阶下。

主者曰:“进!

”则再拜,故迟不起。

起则上所上寿金。

主者故不受,则固请。

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后命吏纳之。

则又再拜,又故迟不起。

起则五六揖始出。

出揖门者曰:“官人幸顾我,他日来,幸无阻我也!

”门者答揖。

大喜奔出,马上遇所交识,即扬鞭语曰:“适自相公家来,相公厚我,厚我!

”且虚言状。

即所交识,亦心畏相公厚之矣。

相公又稍稍语人曰:“某也贤!

某也贤!

”闻者亦心许交赞之。

此世所谓上下相孚也,长者谓仆能之乎?

前所谓权门者,自岁时伏腊,一刺之外,即经年不往也。

闲道经其门,则亦掩耳闭目,跃马疾走过之,若有所追逐者,斯则仆之褊衷,以此长不见怡于长吏,仆则愈益不顾也。

每大言曰:“人生有命,吾惟有命,吾惟守分而已。

”长者闻之,得无厌其为迂乎?

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

至于长者之抱才而困,则又令我怆然有感。

天之与先生者甚厚,亡论长者不欲轻弃之,即天意亦不欲长者之轻弃之也,幸宁心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