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招隐士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相缭。

山气巃嵷兮石嵯峨。

溪谷崭岩兮水曾波。

猿狖群啸兮虎豹嗥。

攀援桂枝兮聊淹留。

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岁暮兮不自聊,蟪蛄鸣兮啾啾。

坱兮轧,山曲?,心淹留兮恫慌忽。

罔兮沕,憭兮栗,虎豹穴,丛薄深林兮,人上慄。

嵚岑埼礒兮,碅磳磈硊,树轮相纠兮林木茷骫。

青莎杂树兮薠草靃靡,白鹿麇麚兮或腾或倚。

状儿崟崟兮峨峨,凄凄兮漇漎。

猕猴兮熊罴,慕类兮以悲。

攀援桂枝兮聊淹留,虎豹斗兮熊罴咆,禽兽骇兮亡其曹。

王孙兮归来!

山中兮不可以久留。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桂树丛生啊在那深山幽谷,枝条弯弯啊纠结缠绕在一起。 山中云雾弥漫啊岩石巍峨,山谷险峻啊溪水激起层层高波。 虎豹吼叫啊群猿悲啼,登山升树啊王孙隐居在这里。 王孙久留深山不归来啊,满山遍野啊春草萋萋。 转眼岁末心中烦乱啊,满耳夏蝉哀鸣声声急。 山中啊云遮雾盖,深山啊盘曲险阻,久留山中啊寂寞无聊少快意。 没精神,心恐惧,虎豹奔突,战战兢兢上树去躲避。 那山石横出竖立,怪怪奇奇。 那树林枝干纽结,茂茂密密。 青莎丛生啊,薠草遍地。 那成群的野鹿和獐子,有的欢跳,有的休息。 头上的犄角高高耸立,满身的丰毛光泽如洗。 还有那失群的猴子和熊罴,呼唤同伴声声悲啼。 你攀山登树隐居在这里,多险恶啊,虎豹争斗熊罴叫,吓得飞禽走兽四散逃。 王孙啊,回来吧,山中险恶不可久留居!


注释

偃蹇(jiǎn):高耸的样子。连蜷:屈曲的样子。缭:纽结,纠缠。 巃(lóng)嵷(sǒng):云气弥漫的样子。 崭(chán)岩:险峻的样子。崭,通“巉(chán)”。曾(céng)波:水波层层。曾,通“层”。 狖(yòu):长尾猿。 淹留:久留。 王孙:王的子孙。后泛指贵族子弟。王夫之通释:“王孙,隐士也。秦汉以上,士皆王侯之裔,故称王孙。” 不自聊:指生活和情感上没有依托,心情空虚。 蟪(huì)蛄(gū):夏蝉。 坱(yǎng)轧(yà):云气浓厚广大。 曲岪(fú):山势曲折盘纡的样子。 恫(dòng)慌忽:忧思深的样子。 罔沕(wù):失神落魄的样子。 憭(liáo)栗:恐惧的样子。 穴:闻一多疑为“突”之坏字,“虎豹突”与上文“虎豹嗥”、下文“虎豹斗”句法同。“虎豹突,丛薄深林兮人上僳”者,谓虎豹奔突,人惧而登树木以避之也。 嵚(qīn)岑(cén)、碕(qí)礒(yǐ):均为形容山石形状的形容词。碅(jūn)磳(zēng)、磈(kuǐ)硊(guì):均为怪石貌。 轮:横枝。茷(fá)骫(wěi):盘纡的样子。 杂树:犹言丛生。薠(fán):古书上说的一种似莎而比莎大的草。靃(huò):成群的样子。 麏(jūn):同“麋”,獐。麚(jiā):公鹿。 皃(mào):同“貌”。崟(yín)崟:高峻的样子。 漇(xǐ)漇:润泽。 罴(pí):马熊,熊的一种。 曹:同类。


简介

《招隐士》是汉代淮南王刘安门客淮南小山的作品(一说为淮南王刘安所作)。其主要内容为陈说山中的艰苦险恶,劝告所招的隐士(王孙)归来。全赋采用铺叙手法,生动地描绘出荒山溪谷的凄凉幽险,渲染出令人怵目惊心的艺术氛围,显现隐士幽居的寂寥艰危,急切地表达“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的意向,通篇感情浓郁,意味深长,音节和谐,优美动人。此赋因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及美学价值,历来为人所称道,堪称汉代骚体赋的精品。


赏析

宋代朱熹《楚辞集注》:“此篇视汉之作,最为高古。” 元代陈绎曾《诗谱》:“构思险怪而造语精圆,三谢皆出于此。” 明代胡应麟《诗薮·内篇》:“屈宋诸篇,虽遒深闳肆,然语皆平典。至淮南《招隐》,叠用奇字,气象雄奥,风骨棱嶒,拟骚之作,古今莫迨。” 明末清初王夫之《楚辞通释》:“今按此篇,义尽于招隐,为淮南招致山谷潜伏之士,绝无悯屈子而章之之意。”“其可以类附《离骚》之后者,以音节局度,浏亮昂激,绍楚辞之余韵,非他词赋之比。虽志事各殊,自可嗣音屈、宋,其辞致磅礴弘肆,而意唯一致,真得骚人之遗韵。” 清代刘熙载《艺概·赋概》:“屈子以后之作,志之清峻,莫如贾生《惜誓》;情之绵邈,莫如宋玉《悲秋》;骨之奇劲,莫如淮南《招隐士》。”“读楚辞《湘君》《湘夫人》,便觉有逍遥容与之情;读《招隐士》,便觉有罔沕憭栗之意。”



问丧第三十五

〔戴圣〕 〔汉〕

亲始死,鸡斯徒跣,扱上衽,交手哭。

恻怛之心,痛疾之意,伤肾干肝焦肺,水浆不入口,三日不举火,故邻里为之糜粥以饮食之。

夫悲哀在中,故形变于外也,痛疾在心,故口不甘味,身不安美也。

三日而敛,在床曰尸,在棺曰柩,动尸举柩,哭踊无数。

恻怛之心,痛疾之意,悲哀志懑气盛,故袒而踊之,所以动体安心下气也。

妇人不宜袒,故发胸击心爵踊,殷殷田田,如坏墙然,悲哀痛疾之至也。

故曰:「辟踊哭泣,哀以送之。

送形而往,迎精而反也。

」 其往送也,望望然、汲汲然如有追而弗及也。

其反哭也,皇皇然若有求而弗得也。

故其往送也如慕,其反也如疑。

求而无所得之也,入门而弗见也,上堂又弗见也,入室又弗见也。

亡矣丧矣!

不可复见矣!

故哭泣辟踊,尽哀而止矣。

心怅焉怆焉、惚焉忾焉,心绝志悲而已矣。

祭之宗庙,以鬼飨之,徼幸复反也。

成圹而归,不敢入处室,居于倚庐,哀亲之在外也。

寝苫枕块,哀亲之在土也。

故哭泣无时,服勤三年,思慕之心,孝子之志也,人情之实也。

或问曰:「死三日而后敛者,何也?

」曰:孝子亲死,悲哀志懑,故匍匐而哭之,若将复生然,安可得夺而敛之也。

故曰三日而后敛者,以俟其生也。

三日而不生,亦不生矣。

孝子之心亦益衰矣。

家室之计,衣服之具,亦可以成矣。

亲戚之远者,亦可以至矣。

是故圣人为之断决以三日为之礼制也。

或问曰:「冠者不肉袒,何也?

」曰:冠,至尊也,不居肉袒之体也,故为之免以代之也。

然则秃者不免,伛者不袒,跛者不踊,非不悲也。

身有锢疾,不可以备礼也。

故曰:丧礼唯哀为主矣。

女子哭泣悲哀,击胸伤心。

男子哭泣悲哀,稽颡触地无容,哀之至也。

或问曰:「免者以何为也?

」曰:不冠者之所服也。

《礼》曰:「童子不缌,唯当室缌。

」缌者其免也,当室则免而杖矣。

或问曰:「杖者何也?

」曰:竹、桐一也。

故为父苴杖--苴杖,竹也。

为母削杖--削杖,桐也。

或问曰:「杖者以何为也?

」曰:孝子丧亲,哭泣无数,服勤三年,身病体羸,以杖扶病也。

则父在不敢杖矣,尊者在故也。

堂上不杖,辟尊者之处也。

堂上不趋,示不遽也。

此孝子之志也,人情之实也,礼义之经也,非从天降也,非从地出也,人情而已矣。

学记第十八

〔戴圣〕 〔汉〕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

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

」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比年入学,中年考校。

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

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

《记》曰:「蛾子时术之。

」其此之谓乎!

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

《宵雅》肄三,官其始也。

入学鼓箧,孙其业也。

夏楚二物,收其威也。

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

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

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

此七者,教之大伦也。

《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

」其此之谓乎!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

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

不学博依,不能安《诗》。

不学杂服,不能安礼。

不兴其艺,不能乐学。

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

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

《兑命》曰:「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

」其此之谓乎!

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

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

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

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

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发然后禁,则捍格而不胜。

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燕朋逆其师。

燕辟废其学。

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

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

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

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

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

能博喻然后能为师。

能为师然后能为长。

能为长然后能为君。

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

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

《记》曰:「三王四代唯其师。

」此之谓乎!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

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

所以尊师也。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

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

不善问者反此。

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

不善答问者反此。

此皆进学之道也。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

必也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

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良冶之子,必学为裘。

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始驾者反之,车在马前。

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

古之学者:比物丑类。

鼓无当于五声,五声弗得不和。

水无当于五色,五色弗得不章。

学无当于五官。

五官弗得不治。

师无当于五服,五服弗得不亲。

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

察于此四者,可以有志于学矣。

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

或源也,或委也。

此之谓务本。

经解第二十六

〔戴圣〕 〔汉〕

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

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

疏通知远,《书》教也。

广博易良,《乐》教也。

洁静精微,《易》教也。

恭俭庄敬,《礼》教也。

属辞比事,《春秋》教也。

故《诗》之失,愚。

《书》之失,诬。

《乐》之失,奢。

《易》之失,贼。

《礼》之失,烦。

《春秋》之失,乱。

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

疏通知远而不诬,则深于《书》者也。

广博易良而不奢,则深于《乐》者也。

洁静精微而不贼,则深于《易》者也。

恭俭庄敬而不烦,则深于《礼》者也。

属辞比事而不乱,则深于《春秋》者也。

礼记乡饮酒义

〔戴圣〕 〔汉〕

乡饮酒之义。

主人拜迎宾于庠门之外,入,三揖而后至阶,三让而后升,所以致尊让也。

盥洗扬觯,所以致也。

拜至,拜洗,拜受,拜送,拜既,所以致敬也。

尊让敬也者,君子之所以相接也。

君子尊让则不争,敬则不慢,不慢不争,则远于斗辨矣,不斗辨则无暴乱之祸矣,斯君子之所以免于人祸也,故圣人制之以道。

乡人、士、君子,尊于房户之间,宾主共之也。

尊有玄酒,贵其质也。

羞出自东房,主人共之也。

洗当于东荣,主人之所以自,而以事宾也。

宾主象天地也。

介僎象阴阳也。

三宾象三光也。

让之三也,象月之三日而成魄也。

四面之坐,象四时也。

天地严凝之气,始于西南,而盛于西北,此天地之尊严气也,此天地之义气也。

天地温厚之气,始于东北,而盛于东南,此天地之盛德气也,此天地之仁气也。

主人者尊宾,故坐宾于西北,而坐介于西南以辅宾,宾者,接人以义者也,故坐于西北。

主人者,接人以德厚者也,故坐于东南。

而坐亻巽于东北,以辅主人也。

仁义接,宾主有事,俎豆有数曰圣,圣立而将之以敬曰礼,礼以体长幼曰德。

德也者,得于身也。

故曰:“古之学术道者,将以得身也。

是故圣人务焉。

”祭荐、祭酒,敬礼也。

哜肺,尝礼也。

啐酒,成礼也。

于席末,言是席之正,非专为饮食也,为行礼也,此所以贵礼而贱财也。

卒觯,致实于西阶上,言是席之上,非专为饮食也,此先礼而后财之义也。

先礼而后财,则民作敬让而不争矣。

乡饮酒之礼,六十者坐,五十者立侍,以听政役,所以明尊长也。

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所以明养老也。

民知尊长养老,而后乃能入孝弟。

民入孝弟,出尊长养老,而后成教,成教而后国可安也。

君子之所谓孝者,非家至而日见之也,合诸乡射,教之乡饮酒之礼,而孝弟之行立矣。

孔子曰:“吾观于乡,而知王道之易易也。

” 主人亲速宾及介,而众宾自众之。

至于门外,主人拜宾及介,而众宾自入。

贵贱之义别矣。

三揖至于阶,三让以宾升,拜至、献、酬、辞让之节繁。

及介省矣。

至于众宾升受,坐祭,立饮,不酢而降。

隆杀之义别矣。

工入,升歌三终,主人献之。

笙入三终,主人戏之。

间歌三终,合乐三终,工告乐备,遂出。

一人扬觯,乃立司正焉。

知其能和乐而不流也。

宾酬主人,主人酬介,介酬众宾,少长以齿,终于沃洗者焉。

知其能弟长而无遗矣。

降,说屦升坐,修爵无数。

饮酒之节,朝不废朝,莫不废夕。

宾出,主人拜送,节文终遂焉。

知其能安燕而不乱也。

贵贱明,隆杀辨,和乐而不流,弟长而无遗,安燕而不乱,此五行者,足以正身安国矣。

彼国安而天下安。

故曰:“吾观于乡,而知王道之易易也。

” 乡饮酒之义,立宾以象天,立主以象地,设介亻巽以象日月,立三宾以象三光。

古之制礼也,经之以天地,纪之以日月,参之以三光,政教之本也。

亨狗于东方,祖阳气之发于东方也。

洗之在阼,其水在洗东,祖天地之左海也。

尊有玄酒,教民不忘本也。

宾必南乡,东方者春,春之为言蠢也,产万物者圣也。

南方者夏,夏之为言假也,养之,长之,假之,仁也。

西方者秋,秋之为言愁也,愁之以时察,守义者也。

北方者冬,冬之为言中也,中者藏也。

是以天子之立也,左圣乡仁,右义亻背藏也。

介必东乡,介宾主也。

主人必居东方,东方者春,春之为言蠢也,产万物者也。

主人者造之,产万物者也。

月者三日则成魄,三月则成时,是以礼有三让,建国必立三卿。

三宾者,政教之本,礼之大参也。

间传第三十七

〔戴圣〕 〔汉〕

斩衰何以服苴?

苴,恶貌也,所以首其内而见诸外也。

斩衰貌若苴,齐衰貌若枲,大功貌若止,小功、缌麻容貌可也,此哀之发于容体者也。

斩衰之哭,若往而不反。

齐衰之哭,若往而反。

大功之哭,三曲而偯。

小功缌麻,哀容可也。

此哀之发于声音者也。

斩衰,唯而不对。

齐衰,对而不言。

大功,言而不议。

小功缌麻,议而不及乐。

此哀之发于言语者也。

斩衰,三日不食。

齐衰,二日不食。

大功,三不食。

小功缌麻,再不食。

士与敛焉,则壹不食。

故父母之丧,既殡食粥,朝一溢米,莫一溢米。

齐衰之丧,疏食水饮,不食菜果。

大功之丧,不食酰酱。

小功缌麻,不饮醴酒。

此哀之发于饮食者也。

父母之丧,既虞卒哭,疏食水饮,不食菜果。

期而小祥,食菜果。

又期而大祥,有酰酱。

中月而禫,禫而饮醴酒。

始饮酒者先饮醴酒。

始食肉者先食干肉。

父母之丧,居倚庐,寝苫枕块,不说绖带。

齐衰之丧,居垩室,芐剪不纳。

大功之丧,寝有席,小功缌麻,床可也。

此哀之发于居处者也。

父母之丧,既虞卒哭,柱楣剪屏,芐剪不纳。

期而小祥,居垩室,寝有席。

又期而大祥,居复寝。

中月而禫,禫而床。

斩衰三升,齐衰四升、五升、六升,大功七升、八升、九升,小功十升、十一升、十二升,缌麻十五升去其半,有事其缕、无事其布曰缌。

此哀之发于衣服者也。

斩衰三升,既虞卒哭,受以成布六升、冠七升。

为母疏衰四升,受以成布七升、冠八升。

去麻服葛,葛带三重。

期而小祥,练冠縓缘,要绖不除,男子除乎首,妇人除乎带。

男子何为除乎首也?

妇人何为除乎带也?

男子重首,妇人重带。

除服者先重者,易服者易轻者。

又期而大祥,素缟麻衣。

中月而禫,禫而纤,无所不佩。

易服者何?

为易轻者也。

斩衰之丧,既虞卒哭,遭齐衰之丧,轻者包,重者特。

既练,遭大功之丧,麻葛重。

齐衰之丧,既虞卒哭,遭大功之丧,麻葛兼服之。

斩衰之葛,与齐衰之麻同。

齐衰之葛,与大功之麻同。

大功之葛,与小功之麻同。

小功之葛,与缌之麻同,麻同则兼服之。

兼服之服重者,则易轻者也。

绝命辞

〔息夫躬〕 〔汉〕

玄云泱郁将安归兮。

鹰隼横厉鸾徘徊兮。

矰若浮焱动则机兮。

丛棘??曷可栖兮。

发忠忘身自绝罔兮。

冤颈折翼庸得往兮。

涕泣流兮萑兰。

心结愲兮伤肝。

虹霓曜兮日微。

孽杳冥兮示开。

痛入天兮呜謼。

冤际绝兮谁语。

仰天光兮自列。

招上帝兮我察。

秋风为我吟。

浮云为我阴。

嗟若是兮欲可留。

抚神龙兮揽其须。

游旷迥兮反亡期。

雄失据兮世我思。

吴永安五年镜铭

〔无名氏〕 〔汉〕

明镜百炼师命长。

常富贵,乐未央,宜侯王。

汉宜文章镜铭

〔无名氏〕 〔汉〕

炼冶铜华清而明,以之为镜而宜文章。

乃延年益寿去不羊,与天毋极而日月之光。

毋相忘。

汉青盖镜铭

〔无名氏〕 〔汉〕

青盖作竟四夷服,多贺国家人民息。

胡虏殄灭天下复,风雨时节五谷熟。

长保二亲得天力,传告后世乐无极。

汉王氏镜铭

〔无名氏〕 〔汉〕

王氏作竟百采服,多贺新家人民息。

官位普照天下复,风雨时节五谷熟。

长保二亲子孙力,传告后世乐无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