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第十三卷·尽心上·第三节

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

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孟子说:“有些东西寻求就能得到,不寻求就会失去,这是有益于收获的寻求,因为所寻求的存在于我自身。寻求有一定的方法,能否得到却取决于命运,这是无益于收获的寻求,因为所寻求的存在于我自身以外。”



孟子·第十三卷·尽心上·第四节

〔孟子〕 〔周〕

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

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孟子·第十三卷·尽心上·第五节

〔孟子〕 〔周〕

孟子曰:“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孟子·第十三卷·尽心上·第六节

〔孟子〕 〔周〕

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孟子·第十三卷·尽心上·第七节

〔孟子〕 〔周〕

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

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孟子·第十三卷·尽心上·第八节

〔孟子〕 〔周〕

孟子曰:“古之贤王好善而忘势,古之贤士何独不然?

乐其道而忘人之势。

故王公不致敬尽礼,则不得亟见之。

见且由不得亟,而况得而臣之乎?

孟子·第十三卷·尽心上·第二节

〔孟子〕 〔周〕

孟子曰:“莫非命也,顺受其正。

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

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

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孟子·第十三卷·尽心上·第一节

〔孟子〕 〔周〕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

知其性,则知天矣。

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孟子·第十二卷·告子下·第十六节

〔孟子〕 〔周〕

孟子曰:“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

孟子·第十二卷·告子下·第十四节

〔孟子〕 〔周〕

陈子曰:“古之君子何如则仕?

”孟子曰:“所就三,所去三。

迎之致敬以有礼,言将行其言也,则就之。

礼貌未衰,言弗行也,则去之。

其次,虽未行其言也,迎之致敬以有礼,则就之。

礼貌衰,则去之。

其下,朝不食,夕不食,饥饿不能出门户。

君闻之曰:‘吾大者不能行其道,又不能从其言也,使饥饿于我土地,吾耻之。

’周之,亦可受也,免死而已矣。

孟子·第十二卷·告子下·第十三节

〔孟子〕 〔周〕

鲁欲使乐正子为政。

孟子曰:“吾闻之,喜而不寐。

” 公孙丑曰:“乐正子强乎?

”曰:“否。

” “有知虑乎?

”曰:“否。

” “多闻识乎?

”曰:“否。

” “然则奚为喜而不寐?

”曰:“其为人也好善。

” “好善足乎?

”曰:“好善优于天下,而况鲁国乎?

夫苟好善,则四海之内,皆将轻千里而来告之以善。

夫苟不好善,则人将曰:‘訑訑,予既已知之矣。

’訑訑之声音颜色,距人于千里之外。

士止于千里之外,则谗谄面谀之人至矣。

与谗谄面谀之人居,国欲治,可得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