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万嘉会教谕之山阳
西江万君头戴笠,清时典教山阳邑。
王侯折简不可招,令尹之前只长揖。
深衣上堂开讲筵,衿佩铿锵如鹄立。
六经字字在所行,要使儒风更俗习。
朝盘苜蓿甘如饴,不羡诸公谋肉食。
人材作养期有成,他日当为教官式。
西江万君头戴笠,清时典教山阳邑。
王侯折简不可招,令尹之前只长揖。
深衣上堂开讲筵,衿佩铿锵如鹄立。
六经字字在所行,要使儒风更俗习。
朝盘苜蓿甘如饴,不羡诸公谋肉食。
人材作养期有成,他日当为教官式。
贞节之妇何代无,大节直与忠臣俱。
高风凛凛出肝胆,皎如日月行天衢。
江淮丧乱复何有,衣冠扫地悲穷途。
眼明见此节妇传,胸中愤气为之苏。
夫君疾病有遗语,身后之事当何如。
上有高堂之老姑,下有乳哺之二雏。
浮云无根白日短,黄尘有尽沧溟枯。
沧溟易枯日易短,妾心到死终难渝。
夫君一去三十载,二雏茕立今为儒。
迩来世俗薄如纸,抚琴南望空嗟吁。
为臣不能报明主,七尺有躯空丈夫,呜呼七尺有躯空丈夫。
番阳台上生春草,湖外之山为谁好。
沧波日日送征帆,多少行人此中老。
翁昔少年初远游,吴楚东南事幽讨。
江海诗名三十年,尽揽风烟入行稿。
归卧冠山一半云,知足由来合天道。
黄金似水供岁时,白发如霜照清昊。
却留一半与诸君,若个似翁归亦早。
傍人错比争墩翁,翁若闻之应绝倒。
昔年夫君死漳戍,恨不从之泉下去。
有弟万里负骨归,获鹿原头与封树。
是时孤儿方学行,天地容身复何处。
此心匪石石可移,誓欲教儿如汝父。
儿成娶妇身始闲,一旦儿亡岂能顾。
妇姑相守到白头,至今不识门前路。
夫家赵郡知几年,乡里尝旌两节妇。
向来我识房将军,乃是节妇之侄孙。
岁时宁忘俎豆事,水旱肯废云山屯。
忠臣烈女有如此,千载义事辉高门。
八月晦日雷怒号,大雨如注风萧骚。
捷如鬼神撼山岳,涌若江海翻波涛。
屋茅平卷一重去,河水忽涨三尺高。
惊鸿翅湿飞不起,散乱中泽呼其曹。
云龙有意洗兵甲,下与苍生舒郁陶。
浮云收敛赤日见,天宇廓远无纤毫。
岁年不逢亦偶尔,吾将种麦耕东皋。
松云先生江海客,淮阴市中人不识。
惊风吹沙眼倦开,枕上青山归未得。
上清蔡君仙之徒,邂逅同觅黄公垆。
饮酣脱帽忽大叫,乘兴为写秋林图。
蔡君视之一抚掌,笔法拟我方方壶。
我家山中旧游处,如此长松几千树。
仙岩隐者抱琴来,鬼谷高人吃茶去。
先生有意肯相从,分与东头一间茆屋住。
千年老蛟方蜕骨,蹇偃长身擘厓出。
山樵熟视不敢近,似有雷霆护神物。
仙人来自方壶山,何以写此留人间。
樛枝风动铁交屈,苍皮雨溜苔斓斑。
芗溪先生读书处,对面高标起烟雾。
会将用汝作灵槎,八月因之上天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