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薄眉

劝人悟。

修行脱免三涂苦。

明放着跳出门户,谭马丘刘,孙王郝太古。

法海慈航,寰中普度。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劝人觉悟。修行可以摆脱三涂苦楚。明亮地走出困境,传播谭马丘刘,孙王郝太古的智慧。法海像一艘慈航,普度着世间众生。



卜算子·辞世

〔孙不二〕 〔宋〕

握固披衣候。

水火频交媾。

万道霞光海底生,一撞三关透。

仙乐频频奏。

常饮醍醐酒。

妙药都来顷刻间,九转金丹就。

放鹤亭记

〔苏轼〕 〔宋〕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

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

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

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

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

春夏之交,草木际天。

秋冬雪月,千里一色。

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

暮则傃东山而归。

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

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

《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

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

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

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

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

嗟夫!

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

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

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

”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 “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

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

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

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屦,葛衣而鼓琴。

躬耕而食兮,其馀以汝饱。

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 元丰元年十一月初八日记。

寄黄思梅就别祖德

〔陈杰〕 〔宋〕

间阔长回首,伻来忽嗣音。

故人今有子,吾辈数论心。

岁晏怀甘旨,年衰毖枕衾。

殷勤各强健,春在北枝深。

客来

〔陈杰〕 〔宋〕

院静尘嚣隔,闲看砌长苔。

新晴农乍急,旧雨客能来。

适报提壶劝,还惊布谷催。

穷居有先务,一笑且持杯。

送客

〔陈杰〕 〔宋〕

信屐倦仍还,诗生暮霭间。

塘蒲身共晚,野鹤意俱闲。

送客度流水,见云归别山。

一声长啸远,吾亦掩柴关。

观月记

〔张孝祥〕 〔宋〕

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

临水之观,宜独往。

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

然中秋多无月,城郭宫室,安得皆临水?

盖有之矣,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

诚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独行以夜而之空旷幽绝,蕲顷刻之玩也哉?

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与?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

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

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

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

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

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

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清明

〔黄庭坚〕 〔宋〕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馀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

〔陆游〕 〔宋〕

前年脍鲸东海上,白浪如山寄豪壮。

去年射虎南山秋,夜归急雪满貂裘。

今年摧颓最堪笑,华发苍颜羞自照。

谁知得酒尚能狂,脱帽向人时大叫。

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

破驿梦回灯欲死,打窗风雨正三更。

凌虚台记

〔苏轼〕 〔宋〕

国于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饮食与山接也。

四方之山,莫高于终南。

而都邑之丽山者,莫近于扶风。

以至近求最高,其势必得。

而太守之居,未尝知有山焉。

虽非事之所以损益,而物理有不当然者,此凌虚之所为筑也。

方其未筑也,太守陈公,杖屦逍遥于其下。

见山之出于林木之上者,累累如人之旅行于墙外,而见其髻也。

曰:「是必有异。

」使工凿其前为方池,以其土筑台,高出于屋之危而止。

然后人之至于其上者,恍然不知台之高,而以为山之踊跃奋迅而出也。

公曰:「是宜名凌虚。

」以告其从事苏轼,而求文以为记。

轼复于公曰:「物之废兴成毁,不可得而知也。

昔者荒草野田,霜露之所蒙翳,狐虺之所窜伏。

方是时,岂知有凌虚台邪?

废兴成毁,相寻于无穷。

则台之复为荒草野田,皆不可知也。

尝试与公登台而望:其东则秦穆之祈年、橐泉也,其南则汉武之长杨、五柞,而其北则隋之仁寿、唐之九成也。

计其一时之盛,宏杰诡丽,坚固而不可动者,岂特百倍于台而已哉?

然而数世之后,欲求其仿佛,而破瓦颓垣,无复存者,既已化为禾黍荆棘,丘墟陇亩矣,而况于此台欤?

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

而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则过矣。

盖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台之存亡也。

」既已言于公,退而为之记。

游金山寺

〔苏轼〕 〔宋〕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

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

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涛波。

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羁愁畏晚寻归楫,山僧苦留看落日。

微风万顷靴文细,断霞半空鱼尾赤。

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

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

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

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警我顽。

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