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仲尼燕居

仲尼燕居,子张、子贡、言游侍,纵言至于礼。

子曰:「居!

女三人者,吾语女礼,使女以礼周流无不遍也。

」子贡越席而对曰:「敢问何如?

」子曰:「敬而不中礼,谓之野。

恭而不中礼,谓之给。

勇而不中礼,谓之逆。

」子曰:「给夺慈仁。

」子曰:「师,尔过。

而商也不及。

子产犹众人之母也,能食之不能教也。

」子贡越席而对曰:「敢问将何以为此中者也?

」子曰:「礼乎礼!

夫礼所以制中也。

」 子贡退,言游进曰:「敢问礼也者,领恶而全好者与?

」子曰:「然。

」「然则何如?

」子曰:「郊社之义,所以仁鬼神也。

尝禘之礼,所以仁昭穆也。

馈奠之礼,所以仁死丧也。

射乡之礼,所以仁乡党也。

食飨之礼,所以仁宾客也。

」子曰:「明乎郊社之义、尝禘之礼,治国其如指诸掌而已乎!

是故,以之居处有礼,故长幼辨也。

以之闺门之内有礼,故三族和也。

以之朝廷有礼,故官爵序也。

以之田猎有礼,故戎事闲也。

以之军旅有礼,故武功成也。

是故,宫室得其度,量鼎得其象,味得其时,乐得其节,车得其式,鬼神得其飨,丧纪得其哀,辨说得其党,官得其体,政事得其施。

加于身而错于前,凡众之动得其宜。

」 子曰:「礼者何也?

即事之治也。

君子有其事,必有其治。

治国而无礼,譬犹瞽之无相与?

伥伥其何之?

譬如终夜有求于幽室之中,非烛何见?

若无礼则手足无所错,耳目无所加,进退揖让无所制。

是故,以之居处,长幼失其别。

闺门,三族失其和。

朝廷,官爵失其序。

田猎,戎事失其策。

军旅,武功失其制。

宫室,失其度。

量鼎,失其象。

味,失其时。

乐,失其节。

车,失其式。

鬼神,失其飨。

丧纪,失其哀。

辩说,失其党。

官,失其体。

政事,失其施。

加于身而错于前,凡众之动,失其宜。

如此,则无以祖洽于众也。

」 子曰:「慎听之!

女三人者,吾语女:礼犹有九焉,大飨有四焉。

苟知此矣,虽在畎亩之中事之,圣人已。

两君相见,揖让而入门,入门而县兴。

揖让而升堂,升堂而乐阕。

下管《象》、《武》,《夏》、《龠》序兴。

陈其荐俎,序其礼乐,备其百官。

如此,而后君子知仁焉。

行中规,还中矩,和鸾中采齐,客出以雍,彻以振羽。

是故,君子无物而不在礼矣。

入门而金作,示情也。

升歌《清庙》,示德也。

下而管《象》,示事也。

是故古之君子,不必亲相与言也,以礼乐相示而已。

」 子曰:「礼也者,理也。

乐也者,节也。

君子无理不动,无节不作。

不能《诗》,于礼缪。

不能乐,于礼素。

薄于德,于礼虚。

」子曰:「制度在礼,文为在礼,行之,其在人乎!

」子贡越席而对曰:「敢问:夔其穷与?

」子曰:「古之人与?

古之人也。

达于礼而不达于乐,谓之素。

达于乐而不达于礼,谓之偏。

夫夔,达于乐而不达于礼,是以传此名也,古之人也。

」 子张问政,子曰:「师乎!

前,吾语女乎?

君子明于礼乐,举而错之而已。

」子张复问。

子曰:「师,尔以为必铺几筵,升降酌献酬酢,然后谓之礼乎?

尔以为必行缀兆。

兴羽龠,作钟鼓,然后谓之乐乎?

言而履之,礼也。

行而乐之,乐也。

君子力此二者以南面而立,夫是以天下太平也。

诸侯朝,万物服体,而百官莫敢不承事矣。

礼之所兴,众之所治也。

礼之所废,众之所乱也。

目巧之室,则有奥阼,席则有上下,车则有左右,行则有随,立则有序,古之义也。

室而无奥阼,则乱于堂室也。

席而无上下,则乱于席上也。

车而无左右,则乱于车也。

行而无随,则乱于涂也。

立而无序,则乱于位也。

昔圣帝明王诸侯,辨贵贱、长幼、远近、男女、外内,莫敢相逾越,皆由此涂出也。

」三子者,既得闻此言也于夫子,昭然若发蒙矣。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孔子在家闲坐,子张、•子贡、子游在一旁侍立,在随便谈论时说到了礼。孔子说:“你们三个人都坐下,我来给你们讲一讲什么是礼,以便你们能够到处运用,处处普及。”子责马上离开坐席回答说:“请问老师要讲的礼是怎样的呢户孔子回答说:“虽然内,。恭敬但却不合乎礼的要求,那叫粗野;虽然外表恭顺但却不合乎礼的要求,那叫花言巧语;虽然勇敢但却不合乎礼的要求,那叫乱来。”孔子又补充说道:“花言巧语只是给人以仁慈的假象。”孔子又说:“师,你做事往往过火,而商却往往做得不够。子产好像是百姓的慈母,他能让百姓吃饱,但却不知道怎样教育他们。”子贡又马上离开坐席回答说:几“请间怎样做才能做到恰到好处呢?”孔子说:“只有礼呀!礼就是用来掌握火候使人做到恰到好处的。” 子贡退下来,子游又上前问道:“请问礼的作用是不是就在于治理丑恶而保护善美?”孔子说:“是的。”子游又接着问:“究竟怎样治理丑恶保护善美呢?”孔子回答说:“郊天祭地之礼,就在于对鬼神表示仁爱;秋尝夏谛之礼,就在于对祖先表示仁爱;馈食祭奠之礼,就在于对死者表示仁爱;乡射、乡饮酒之礼,就在于对乡党表示仁爱;招待宾客的食飨之礼,就在于对宾客表示仁爱。”孔子又接着说:“如果明白了郊天祭地、秋尝夏筛之礼的含义,那么对于如何治理国家就心中有数,就好比用指头在手掌上指指画画一般。所以,因为曰常生活有了礼,长辈和晚辈就有分别了;因为家门之内有了礼,祖孙三代就和睦了;因为朝廷之上有了礼,官职爵位就有条不紊了;因为田猎之时有了礼,军事训练就娴熟了;因为军队之中有了礼,作战目的就达到了。因为有了礼,宫室的建造就合乎制度,量鼎的制造就不失分寸,五味就各得其时,乐曲的演奏就与身份、场合吻合,车辆的建造就合乎规定,鬼神就得到合乎要求的祭飨,丧事就会办得恰如其分,解说事情就不会离题千里,百官的职能就会互不混淆,各项政令就能得到施行;如果甲个人能够把礼拿来身体力行而且时时不忘、那么他无论干什么都会干得恰到好处。” 孔子说:“礼是什么呢?礼就是做事的办法。君子一定有要做的事,那就必定要有做事的办法,治理国家而没有礼,那就好比瞎子走路而没有助手,迷迷茫茫不知该往哪里走;又好比整夜在暗室中寻找东西,没有火把能看见什么?如果没有礼,就会手脚不知该往哪儿放,耳朵不知该听什么,眼睛不知该看什么,在社交场合是该进该退该揖该让就全都乱了套。这样一来,曰常生活中长辈晚辈也就没有了区别,家庭内部三代人也失去了和睦,朝廷上的官爵也乱了套,田猎和军事训练也毫无计划,作战打仗也没有了规矩,五味和四时乱配,乐曲乱吹一通,车辆的制造也不依规矩,祭祀鬼神的规格错乱,丧事办得不像丧事,解释问题离题千里,百官的职守混乱,政令得不到推行;在这种情况下去身体力行、时时不忘,那就会抬手动脚都出毛病。这样一来,就会无法领导和团结百姓了。” 孔子说:“你们三个人仔细听着!我告诉你们,除了上面讲的礼以外,礼还有九个节目,而大飨之礼占了其中的四个。如果知道这些,即令是个种地的农夫,依礼而行,也可以说是圣人了。两国国君相见,宾主互相揖让而先后进入大门。进入大门以后,马上钟鼓齐鸣。宾主互相揖让而升堂,升堂以后,一献礼毕,钟鼓之声停止。•这时堂下的管乐奏起《象》这首乐曲,而《大武》之舞、《大夏》之舞,一个接着一个地相继跳起。于是陈列美味佳肴,安排应有的礼仪和乐曲,执事人等一个不缺。这样做了以后,客人就不难看出主人待客的深情厚意了。此外,走路笔直,合乎曲尺的要求;旋转的弧度,合乎圆规的要求;车上的铃声,合着《采齐》乐曲的节奏;客人出门时,奏起《振羽》这首送别曲;撤席之时,奏起《雍》这首结束曲。所以,君子做事,没有一件不合乎礼的要求。客人刚一进门就钟鼓齐鸣,这是表示欢迎之情。歌工升堂合唱《清庙》之 ,这是表现文王的崇高德行;管乐队在堂下奏起《象》这首乐曲,这是表现武王的伟大功业。所以古代的君子要互相沟通感情,根本就用不着说话,只要通过行礼奏乐就可以表达意思了。” 孔子说:“所谓礼,就是道理;所谓乐,就是节制。没有道理的事君子不做,没有节制的事君子不做。如果不能赋《诗》言志,在礼节上就会出现差错;能行礼而不能用乐来配合,礼就显得单调呆板。如果道德浅薄,即便行礼也只是一个空架子。”孔子又说:“各种制度是由礼来规定的,各种文饰行为也是由礼来规定的,但要实行起来,却是非人不可呀!”子贡又离席发言说:“请问夔这个人是不是只懂得乐而对礼却一窍不通呀?”孔子回答说:“你问的是古代的那个夔吗?须知古代的人是把精于礼而不精于乐的人叫做素,把精于乐而不精于礼的人叫做偏。夔这个人只不过是在乐的方面的造诣比在礼的方面的造诣高一些罢了,所以只传下来一个精通音乐的名声,须知那是根据古人的标准来说的。” 子张问到如何从政。孔子说:“师啊,你往前边来,听我给你-说!君子从政,不过是首先自己在礼乐方面精通,然后再拿来付诸实行罢了。”子张似乎没有听懂孔子的意思,就又接着发问。孔子于是继续说道:“师,你以为只有铺设几筵,升堂下堂,献酒进撰,举杯酬醉,这样做了才算是礼吗?你以为只有在缀兆上扭来扭去,挥动羽篱,敲钟击鼓,这祥做了才算是乐吗?其实,说到就能做到,这就是礼,做起来又使人感到快乐,这就是乐。君子只要在这两点上狠下工夫,不需要多么费劲,天下就会太太平平的。于是诸侯都来朝拜,万物各得其所,百官无不烙尽职守。礼得到了重视,这就是百姓们为什么得到了治理;礼被扔到了一边,这就是百姓们为什么作乱。举例来说,屋室有室奥和台阶之分,坐席有上下之分,乘车有左右之分,行路有先后之分,站立要各就其位。自古以来就是如此。如果屋室没有室奥和台阶之分,堂与室就混乱了;如果席位没有上下之分,座位就混乱了;如果乘车没有左右之分,车上的位置就混乱了;如果行路不分先后,道路就混乱了;如果站立没有顺序,谁的位置在哪里也就混乱了。从前圣明的帝王和诸侯,分别贵贱、长幼、远近、男女、内外的界限,使他们不敢互相逾越,用的都是这个办法啊!”三个学生听了孔子的这一番高论,心中豁然开朗,好像瞎子重见光明一样。



礼记·孔子闲居

〔戴圣〕 〔汉〕

孔子闲居,子夏侍。

子夏曰:「敢问《诗》云:『凯弟君子,民之父母』,何如斯可谓民之父母矣?

」孔子曰:「夫民之父母乎,必达于礼乐之原,以致五至,而行三无,以横于天下。

四方有败,必先知之。

此之谓民之父母矣。

」 子夏曰:「民之父母,既得而闻之矣。

敢问何谓『五至』?

」孔子曰:「志之所至,诗亦至焉。

诗之所至,礼亦至焉。

礼之所至,乐亦至焉。

乐之所至,哀亦至焉。

哀乐相生。

是故,正明目而视之,不可得而见也。

倾耳而听之,不可得而闻也。

志气塞乎天地,此之谓五至。

」 子夏曰:「五至既得而闻之矣,敢问何谓三无?

」孔子曰:「无声之乐,无体之礼,无服之丧,此之谓三无。

」子夏曰:「三无既得略而闻之矣,敢问何诗近之?

」孔子曰:「『夙夜其命宥密』,无声之乐也。

『威仪逮逮,不可选也』,无体之礼也。

『凡民有丧,匍匐救之』,无服之丧也。

」 子夏曰:「言则大矣!

美矣!

盛矣!

言尽于此而已乎?

」孔子曰:「何为其然也!

君子之服之也,犹有五起焉。

」子夏曰:「何如?

」子曰:「无声之乐,气志不违。

无体之礼,威仪迟迟。

无服之丧,内恕孔悲。

无声之乐,气志既得。

无体之礼,威仪翼翼。

无服之丧,施及四国。

无声之乐,气志既从。

无体之礼,上下和同。

无服之丧,以畜万邦。

无声之乐,日闻四方。

无体之礼,日就月将。

无服之丧,纯德孔明。

无声之乐,气志既起。

无体之礼,施及四海。

无服之丧,施于孙子。

」 子夏曰:「三王之德,参于天地,敢问:何如斯可谓参于天地矣?

」孔子曰:「奉三无私以劳天下。

」子夏曰:「敢问何谓三无私?

」孔子曰:「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

奉斯三者以劳天下,此之谓三无私。

其在《诗》曰:『帝命不违,至于汤齐。

汤降不迟,圣敬日齐。

昭假迟迟,上帝是祗。

帝命式于九围。

』是汤之德也。

天有四时,春秋冬夏,风雨霜露,无非教也。

地载神气,神气风霆,风霆流形,庶物露生,无非教也。

清明在躬,气志如神,嗜欲将至,有开必先。

天降时雨,山川出云。

其在《诗》曰:『嵩高惟岳,峻极于天。

惟岳降神,生甫及申。

惟申及甫,惟周之翰。

四国于蕃,四方于宣。

』此文武之德也。

三代之王也,必先令闻,《诗》云:『明明天子,令闻不已。

』三代之德也。

『弛其文德,协此四国。

』大王之德也。

」子夏蹶然而起,负墙而立曰:「弟子敢不承乎!

礼记·坊记

〔戴圣〕 〔汉〕

子言之:「君子之道,辟则坊与,坊民之所不足者也。

」大为之坊,民犹逾之。

故君子礼以坊德,刑以坊淫,命以坊欲。

子云:「小人贫斯约,富斯骄。

约斯盗,骄斯乱。

」礼者,因人之情而为之节文,以为民坊者也。

故圣人之制富贵也使民富不足以骄,贫不至于约,贵不慊于上,故乱益亡。

子云:「贫而好乐,富而好礼,众而以宁者,天下其几矣。

《诗》云:『民之贪乱,宁为荼毒。

』」故制:国不过千乘,都城不过百雉,家富不过百乘。

以此坊民,诸侯犹有畔者。

子云:「夫礼者,所以章疑别微,以为民坊者也。

」故贵贱有等,衣服有别,朝廷有位,则民有所让。

子云:「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示民有君臣之别也。

」《春秋》不称楚越之王丧,礼君不称天,大夫不称君,恐民之惑也。

《诗》云:「相彼盍旦,尚犹患之。

」子云:「君不与同姓同车,与异姓同车不同服,示民不嫌也。

」以此坊民,民犹得同姓以弑其君。

子云:「君子辞贵不辞贱,辞富不辞贫,则乱益亡。

」故君子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宁使人浮于食。

子云:「觞酒豆肉让而受恶,民犹犯齿。

衽席之上让而坐下,民犹犯贵。

朝廷之位让而就贱,民犹犯君。

」《诗》云:「民之无良,相怨一方。

受爵不让,至于已斯亡。

」子云:「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则民作让。

」故称人之君曰君,自称其君曰寡君。

子云:「利禄,先死者而后生者,则民不偝。

先亡者而后存者,则民可以托。

」《诗》云:「先君之思,以畜寡人。

」以此坊民,民犹偝死而号无告。

子云:「有国家者,贵人而贱禄,则民兴让。

尚技而贱车,则民兴艺。

」故君子约言,小人先言。

子云:「上酌民言,则下天上施。

上不酌民言,则犯也。

下不天上施,则乱也。

」故君子信让以莅百姓,则民之报礼重。

《诗》云:「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 子云:「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民不争。

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怨益亡。

」《诗》云:「尔卜尔筮,履无咎言。

」子云:「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民让善。

」《诗》云:「考卜惟王,度是镐京。

惟龟正之,武王成之。

」子云:「善则称君,过则称己,则民作忠。

」《君陈》曰:「尔有嘉谋嘉猷,入告尔君于内,女乃顺之于外,曰:此谋此猷,惟我君之德。

于乎!

是惟良显哉。

」子云:「善则称亲,过则称己,则民作孝。

」《大誓》曰:「予克纣,非予武,惟朕文考无罪。

纣克予,非朕文考有罪,惟予小子无良。

」 子云:「君子弛其亲之过,而敬其美。

」《论语》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高宗云:「三年其惟不言,言乃讙。

」子云:「从命不忿,微谏不倦,劳而不怨,可谓孝矣。

」《诗》云:「孝子不匮。

」子云:「睦于父母之党,可谓孝矣。

故君子因睦以合族。

」《诗》云:「此令兄弟,绰绰有裕。

不令兄弟,交相为愈。

」 子云:「于父之执,可以乘其车,不可以衣其衣。

君子以广孝也。

」子云:「小人皆能养其亲,君子不敬,何以辨?

」子云:「父子不同位,以厚敬也。

」《书》云:「厥辟不辟,忝厥祖。

」子云:「父母在,不称老,言孝不言慈。

闺门之内,戏而不叹。

」君子以此坊民,民犹薄于孝而厚于慈。

子云:「长民者,朝廷敬老,则民作孝。

」子云:「祭祀之有尸也,宗庙之主也,示民有事也。

修宗庙,敬祀事,教民追孝也。

」以此坊民,民犹忘其亲。

子云:「敬则用祭器。

故君子不以菲废礼,不以美没礼。

」故食礼:主人亲馈,则客祭。

主人不亲馈,则客不祭。

故君子苟无礼,虽美不食焉。

《易》曰:「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实受其福。

」《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

」以此示民,民犹争利而忘义。

子云:「七日戒,三日齐,承一人焉以为尸,过之者趋走,以教敬也。

」醴酒在室,醍酒在堂,澄酒在下,示民不淫也。

尸饮三,众宾饮一,示民有上下也。

因其酒肉,聚其宗族,以教民睦也。

故堂上观乎室,堂下观乎上。

《诗》云:「礼仪卒度,笑语卒获。

」 子云:「宾礼每进以让,丧礼每加以远。

」浴于中溜,饭于牖下,小敛于户内,大敛于阼,殡于客位,祖于庭,葬于墓,所以示远也。

殷人吊于圹,周人吊于家,示民不偝也。

子云:「死,民之卒事也,吾从周。

」以此坊民,诸侯犹有薨而不葬者。

子云:「升自客阶,受吊于宾位,教民追孝也。

」未没丧不称君,示民不争也。

故鲁《春秋》记晋丧曰:「杀其君之子奚齐及其君卓。

」以此坊民,子犹有弑其父者。

子云:「孝以事君,弟以事长」,示民不贰也,故君子有君不谋仕,唯卜之日称二君。

丧父三年,丧君三年,示民不疑也。

父母在,不敢有其身,不敢私其财,示民有上下也。

故天子四海之内无客礼,莫敢为主焉。

故君适其臣,升自阼阶,即位于堂,示民不敢有其室也。

父母在,馈献不及车马,示民不敢专也。

以此坊民,民犹忘其亲而贰其君。

子云:「礼之先币帛也,欲民之先事而后禄也。

」先财而后礼,则民利。

无辞而行情,则民争。

故君子于有馈者,弗能见则不视其馈。

《易》曰:「不耕获,不菑畬,凶。

」以此坊民,民犹贵禄而贱行。

子云:「君子不尽利以遗民。

」《诗》云:「彼有遗秉,此有不敛穧,伊寡妇之利。

」故君子仕则不稼,田则不渔。

食时不力珍,大夫不坐羊,士不坐犬。

《诗》云:「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以此坊民,民犹忘义而争利,以亡其身。

子云:「夫礼,坊民所淫,章民之别,使民无嫌,以为民纪者也。

」故男女无媒不交,无币不相见,恐男女之无别也。

以此坊民,民犹有自献其身。

《诗》云:「伐柯如之何?

匪斧不克。

取妻如之何?

匪媒不得。

蓺麻如之何?

横从其亩。

取妻如之何?

必告父母。

」子云:「取妻不取同姓,以厚别也。

」故买妾不知其姓,则卜之。

以此坊民,鲁《春秋》犹去夫人之姓曰吴,其死曰孟子卒。

子云:「礼,非祭,男女不交爵。

」以此坊民,阳侯犹杀缪侯而窃其夫人。

故大飨废夫人之礼。

子云:「寡妇之子,不有见焉,则弗友也,君子以辟远也。

」故朋友之交,主人不在,不有大故,则不入其门。

以此坊民,民犹以色厚于德。

子云:「好德如好色。

」诸侯不下渔色。

故君子远色以为民纪。

故男女授受不亲。

御妇人则进左手。

姑姊妹女子子已嫁而反,男子不与同席而坐。

寡妇不夜哭。

妇人疾,问之不问其疾。

以此坊民,民犹淫逸而乱于族。

子云:「婚礼,婿亲迎,见于舅姑,舅姑承子以授婿,恐事之违也。

」以此坊民,妇犹有不至者。

鲁灵光殿赋

〔王延寿〕 〔汉〕

粤若稽古帝汉,祖宗浚哲钦明。

殷五代之纯熙,绍伊唐之炎精。

荷天衢以元亨,廓宇宙而作京。

敷皇极以创业,协神道而大宁。

于是百姓昭明,九族敦序,乃命孝孙,俾侯于鲁。

锡介圭以作瑞,宅附庸而开宇。

乃立灵光之秘殿,配紫微而为辅。

承明堂于少阳,昭列显于奎之分野。

瞻彼灵光之为状也,则嵯峨嶵嵬,峞巍㠥?。

吁!

可畏乎其骇人也。

迢峣倜傥,丰丽博敞,洞轇轕乎其无垠也。

邈希世而特出,羌瑰谲而鸿纷。

屹山峙以纡郁,隆崛岉乎青云。

郁坱圠以嶒?,崱缯绫而龙鳞。

汩硙硙以璀璨,赫燡燡而爥坤。

状若积石之锵锵,又似乎帝室之威神。

崇墉冈连以岭属,朱阙岩岩而双立。

高门拟于阊阖,方二轨而并入。

于是乎乃历夫太阶,以造其堂。

俯仰顾眄,东西周章。

彤彩之饰,徒何为乎?

澔澔涆涆,流离烂漫。

皓壁皓曜以月照,丹柱歙赩而电烻。

霞驳云蔚,若阴若阳。

瀖濩磷乱,炜炜煌煌。

隐阴夏以中处,霐寥窲以峥嵘。

鸿爌炾以爣阆,飋萧条而清泠。

动滴沥以成响,殷雷应其若惊。

耳嘈嘈以失听,目矎矎而丧精。

骈密石与琅玕,齐玉珰与璧英。

遂排金扉而北入,霄霭霭而晻暧。

旋室㛹娟以窈窕,洞房叫窱而幽邃。

西厢踟蹰以闲宴,东序重深而奥秘。

屹铿瞑以勿罔,屑黡翳以懿濞。

魂悚悚其惊斯,心??而发悸。

于是详察其栋宇,观其结构。

规矩应天,上宪觜陬。

倔佹云起,嵚崟离搂。

三间四表,八维九隅。

万楹丛倚,磊砢相扶。

浮柱岧嵽以星悬,漂峣?而枝拄。

飞梁偃蹇以虹指,揭蘧蘧而腾凑。

层栌磥垝以岌峨,曲枅要绍而环句。

芝栭攒罗以戢孴,枝牚杈桠而斜据。

傍夭蟜以横出,互黝纠而搏负。

下岪蔚以璀错,上崎嶬而重注。

捷猎鳞集,支离分赴。

纵横骆驿,各有所趣。

尔乃悬栋结阿,天窗绮疏。

圆渊方井,反植荷蕖。

发秀吐荣,菡萏披敷。

绿房紫菂,窋咤垂珠。

云楶藻棁,龙桷雕镂。

飞禽走兽,因木生姿。

奔虎攫挐以梁倚,仡奋舋而轩鬐。

虬龙腾骧以蜿蟺,颔若动而躨跜。

朱鸟舒翼以峙衡,腾蛇蟉虬而绕榱。

白鹿孑霓于欂栌,蟠螭宛转而承楣。

狡兔跧伏于柎侧,猿狖攀椽而相追。

玄熊舑舕以龂龂,却负载而蹲跠。

齐首目以瞪眄,徒眽眽而狋狋。

胡人遥集于上楹,俨雅跽而相对。

仡欺?以雕?,?顤顟而睽睢,状若悲愁于危处,憯颦蹙而含悴。

神仙岳岳于栋间,玉女窥窗而下视。

忽瞟眇以响像,若鬼神之仿佛。

图画天地,品类群生。

杂物奇怪,山神海灵。

写载其状,托之丹青。

千变万化,事各缪形。

随色象类,曲得其情。

上纪开辟,遂古之初。

五龙比翼,人皇九头。

伏羲鳞身,女娲蛇躯。

鸿荒朴略,厥状睢盱。

焕炳可观,黄帝唐虞。

轩冕以庸,衣裳有殊。

下及三后,淫妃乱主。

忠臣孝子,烈士贞女。

贤愚成败,靡不载叙。

恶以诫世,善以示后。

于是乎连阁承宫,驰道周环。

阳榭外望,高楼飞观。

长途升降,轩槛曼延。

渐台临池,层曲九成。

屹然特立,的尔殊形。

高径华盖,仰看天庭。

飞陛揭孽,缘云上征。

中坐垂景,頫视流星。

千门相似,万户如一。

岩突洞出,逶迤诘屈。

周行数里,仰不见日。

何宏丽之靡靡,咨用力之妙勤。

非夫通神之俊才,谁能克成乎此勋?

据坤灵之宝势,承苍昊之纯殷。

包阴阳之变化,含元气之烟煴。

玄醴腾涌于阴沟,甘灵被宇而下臻。

朱桂黝倏于南北,兰芝阿那于东西。

祥风翕习以飒洒,激芳香而常芬。

神灵扶其栋宇,历千载而弥坚。

永安宁以祉福,长与大汉而久存。

实至尊之所御,保延寿而宜子孙。

苟可贵其若斯,孰亦有云而不珍?

乱曰:彤彤灵宫,岿嶵穹崇,纷庬鸿兮。

崱屴嵫釐,岑崟崰嶷,骈巃嵷兮。

连拳偃蹇,仑菌蜷?,傍欹倾兮。

歇欻幽蔼,云覆霮䨴,洞杳冥兮。

葱翠紫蔚,礧碨瑰玮,含光晷兮。

穷奇极妙,栋宇已来,未之有兮。

神之营之,瑞我汉室,永不朽兮。

相逢行

〔两汉乐府〕 〔汉〕

相逢狭路间,道隘不容车。

不知何年少?

夹毂问君家。

君家诚易知,易知复难忘。

黄金为君门,白玉为君堂。

堂上置樽酒,作使邯郸倡。

中庭生桂树,华灯何煌煌。

兄弟两三人,中子为侍郎。

五日一来归,道上自生光。

黄金络马头,观者盈道傍。

入门时左顾,但见双鸳鸯。

鸳鸯七十二,罗列自成行。

音声何噰噰,鹤鸣东西厢。

大妇织绮罗,中妇织流黄。

小妇无所为,挟瑟上高堂: “丈人且安坐,调丝方未央。

幽通赋

〔班固〕 〔汉〕

系高顼之玄胄兮,氏中叶之炳灵。

飖颽风而蝉蜕兮,雄朔野以扬声。

皇十纪而鸿渐兮,有羽仪于上京。

巨滔天而泯夏兮,考遘愍以行谣。

终保己而贻则兮,里上仁之所庐。

懿前烈之纯淑兮,穷与达其必济。

咨孤蒙之眇眇兮,将圮绝而罔阶。

岂余身之足殉兮,违世业之可怀。

靖潜处以永思兮,经日月而弥远。

匪党人之敢拾兮,庶斯言之不玷。

魂茕茕与神交兮,精诚发于宵寐。

梦登山而迥眺兮,觌幽人之仿佛。

揽葛藟而授余兮,眷峻谷曰勿坠。

吻昕寤而仰思兮,心蒙蒙犹未察。

黄神邈而靡质兮,仪遗谶以臆对。

曰乘高而遌神兮,道遐通而不迷。

葛绵绵于樛木兮,咏南风以为绥。

盖惴惴之临深兮,乃二雅之所祗。

既讯尔以吉象兮,又申之以炯戒。

盍孟晋以迨群兮,辰倏忽其不再。

承灵训其虚徐兮,伫盘桓而且俟。

惟天地之无穷兮,鲜生民之晦在。

纷屯邅与蹇连兮,何艰多而智寡。

上圣迕而后拔兮,虽群黎之所御。

昔卫叔之御昆兮,昆为寇而丧予。

管弯弧欲毙仇兮,仇作后而成己。

变化故而相诡兮,孰云预其终始!

雍造怨而先赏兮,丁繇惠而被戮。

栗取吊于逌吉兮,王膺庆于所戚。

叛回穴其若兹兮,北叟颇识其倚伏。

单治里而外凋兮,张修襮而内逼。

聿中龢为庶几兮,颜与冉又不得。

溺招路以从己兮,谓孔氏犹未可。

安慆慆而不萉兮,卒陨身乎世祸。

游圣门而靡救兮,虽覆醢其何补?

固行行其必凶兮,免盗乱为赖道。

形气发于根柢兮,柯叶汇而零茂。

恐魍魉之责景兮,羌未得其云已。

黎淳耀于高辛兮,芈强大于南汜。

嬴取威于伯仪兮,姜本支乎三趾。

既仁得其信然兮,仰天路而同轨。

东邻虐而歼仁兮,王合位乎三五。

戎女烈而丧孝兮,伯徂归于龙虎。

发还师以成命兮,重醉行而自耦。

震鳞漦于夏庭兮,匝三正而灭姬。

巽羽化于宣宫兮,弥五辟而成灾。

道修长而世短兮,敻冥默而不周。

胥仍物而鬼诹兮,乃穷宙而达幽。

妫巢姜于孺筮兮,旦算祀于契龟。

宣曹兴败于下梦兮,鲁卫名谥于铭谣。

妣聆呱而劾石兮,许相理而鞫条。

道混成而自然兮,术同原而分流。

神先心以定命兮,命随行以消息。

斡流迁其不济兮,故遭罹而嬴缩。

三栾同于一体兮,虽移易而不忒。

洞参差其纷错兮,斯众兆之所惑。

周贾荡而贡愤兮,齐死生与祸福。

抗爽言以矫情兮,信畏牺而忌鵩。

所贵圣人至论兮,顺天性而断谊。

物有欲而不居兮,亦有恶而不避。

守孔约而不贰兮,乃輶德而无累。

三仁殊于一致兮,夷惠舛而齐声。

木偃息以蕃魏兮,申重茧以存荆。

纪焚躬以卫上兮,皓颐志而弗倾。

侯草木之区别兮,苟能实其必荣。

要没世而不朽兮,乃先民之所程。

观天网之纮覆兮,实棐谌而相训。

谟先圣之大猷兮,亦邻德而助信。

虞韶美而仪凤兮,孔忘味于千载。

素文信而厎麟兮,汉宾祚于异代。

精通灵而感物兮,神动气而入微。

养流睇而猿号兮,李虎发而石开。

非精诚其焉通兮,苟无实其孰信?

操末技犹必然兮,矧耽躬于道真。

登孔昊而上下兮,纬群龙之所经。

朝贞观而夕化兮,犹喧己而遗形。

若胤彭而偕老兮,诉来哲而通情。

乱曰: 天造草昧,立性命兮。

复心弘道,惟圣贤兮。

浑元运物,流不处兮。

保身遗名,民之表兮。

舍生取谊,以道用兮。

忧伤夭物,忝莫痛兮。

皓尔太素,曷渝色兮。

尚越其几,沦神域兮。

礼记·哀公问

〔戴圣〕 〔汉〕

哀公问于孔子曰:「大礼何如?

君子之言礼,何其尊也?

」孔子曰:「丘也小人,不足以知礼。

」君曰:「否!

吾子言之也。

」孔子曰:「丘闻之:民之所由生,礼为大。

非礼无以节事天地之神也,非礼无以辨君臣上下长幼之位也,非礼无以别男女父子兄弟之亲、昏姻疏数之交也。

君子以此之为尊敬然。

然后以其所能教百姓,不废其会节。

有成事,然后治其雕镂文章黼黻以嗣。

其顺之,然后言其丧算,备其鼎俎,设其豕腊,修其宗庙,岁时以敬祭祀,以序宗族。

即安其居,节丑其衣服,卑其宫室,车不雕几,器不刻镂,食不贰味,以与民同利。

昔之君子之行礼者如此。

」 公曰:「今之君子胡莫行之也?

」孔子曰:「今之君子,好实无厌,淫德不倦,荒怠傲慢,固民是尽,午其众以伐有道。

求得当欲,不以其所。

昔之用民者由前,今之用民者由后。

今之君子莫为礼也。

」 孔子侍坐于哀公,哀公曰:「敢问人道谁为大?

」孔子愀然作色而对曰:「君之及此言也,百姓之德也!

固臣敢无辞而对?

人道,政为大。

」公曰:「敢问何谓为政?

」孔子对曰:「政者正也。

君为正,则百姓从政矣。

君之所为,百姓之所从也。

君所不为,百姓何从?

」公曰:「敢问为政如之何?

」孔子对曰:「夫妇别,父子亲,君臣严。

三者正,则庶物从之矣。

」公曰:「寡人虽无似也,愿闻所以行三言之道,可得闻乎?

」孔子对曰:「古之为政,爱人为大。

所以治爱人,礼为大。

所以治礼,敬为大。

敬之至矣,大昏为大。

大昏至矣!

大昏既至,冕而亲迎,亲之也。

亲之也者,亲之也。

是故,君子兴敬为亲。

舍敬,是遗亲也。

弗爱不亲。

弗敬不正。

爱与敬,其政之本与!

」 公曰:「寡人愿有言。

然冕而亲迎,不已重乎?

」孔子愀然作色而对曰:「合二姓之好,以继先圣之后,以为天地宗庙社稷之主,君何谓已重乎?

」公曰:「寡人固!

不固,焉得闻此言也。

寡人欲问,不得其辞,请少进!

」孔子曰:「天地不合,万物不生。

大昏,万世之嗣也,君何谓已重焉!

」孔子遂言曰:「内以治宗庙之礼,足以配天地之神明。

出以治直言之礼,足以立上下之敬。

物耻足以振之,国耻足以兴之。

为政先礼。

礼,其政之本与!

」孔子遂言曰:「昔三代明王之政,必敬其妻子也,有道。

妻也者,亲之主也,敢不敬与?

子也者,亲之后也,敢不敬与?

君子无不敬也,敬身为大。

身也者,亲之枝也,敢不敬与?

不能敬其身,是伤其亲。

伤其亲,是伤其本。

伤其本,枝从而亡。

三者,百姓之象也。

身以及身,子以及子,妃以及妃,君行此三者,则忾乎天下矣,大王之道也。

如此,国家顺矣。

」 公曰:「敢问何谓敬身?

」孔子对曰:「君子过言,则民作辞。

过动,则民作则。

君子言不过辞,动不过则,百姓不命而敬恭,如是,则能敬其身。

能敬其身,则能成其亲矣。

」公曰:「敢问何谓成亲?

」孔子对曰:「君子也者,人之成名也。

百姓归之名,谓之君子之子。

是使其亲为君子也,是为成其亲之名也已!

」孔子遂言曰:「古之为政,爱人为大。

不能爱人,不能有其身。

不能有其身,不能安土。

不能安土,不能乐天。

不能乐天,不能成其身。

」 公曰:「敢问何谓成身?

」孔子对曰:「不过乎物。

」公曰:「敢问君子何贵乎天道也?

」孔子对曰:「贵其『不已』。

如日月东西相从而不已也,是天道也。

不闭其久,是天道也。

无为而物成,是天道也。

已成而明,是天道也。

」公曰:「寡人蠢愚,冥烦子志之心也。

」孔子蹴然辟席而对曰:「仁人不过乎物,孝子不过乎物。

是故,仁人之事亲也如事天,事天如事亲,是故孝子成身。

」公曰:「寡人既闻此言也,无如后罪何?

」孔子对曰:「君之及此言也,是臣之福也。

礼记·经解

〔戴圣〕 〔汉〕

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

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

疏通知远,《书》教也。

广博易良,《乐》教也。

洁静精微,《易》教也。

恭俭庄敬,《礼》教也。

属辞比事,《春秋》教也。

故《诗》之失,愚。

《书》之失,诬。

《乐》之失,奢。

《易》之失,贼。

《礼》之失,烦。

《春秋》之失,乱。

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

疏通知远而不诬,则深于《书》者也。

广博易良而不奢,则深于《乐》者也。

洁静精微而不贼,则深于《易》者也。

恭俭庄敬而不烦,则深于《礼》者也。

属辞比事而不乱,则深于《春秋》者也。

」 天子者,与天地参。

故德配天地,兼利万物,与日月并明,明照四海而不遗微小。

其在朝廷,则道仁圣礼义之序。

燕处,则听雅、颂之音。

行步,则有环佩之声。

升车,则有鸾和之音。

居处有礼,进退有度,百官得其宜,万事得其序。

《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不忒。

其仪不忒,正是四国。

」此之谓也。

发号出令而民说,谓之和。

上下相亲,谓之仁。

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谓之信。

除去天地之害,谓之义。

义与信,和与仁,霸王之器也。

有治民之意而无其器,则不成。

礼之于正国也:犹衡之于轻重也,绳墨之于曲直也,规矩之于方圜也。

故衡诚县,不可欺以轻重。

绳墨诚陈,不可欺以曲直。

规矩诚设,不可欺以方圆。

君子审礼,不可诬以奸诈。

是故,隆礼由礼,谓之有方之士。

不隆礼、不由礼,谓之无方之民。

敬让之道也。

故以奉宗庙则敬,以入朝廷则贵贱有位,以处室家则父子亲、兄弟和,以处乡里则长幼有序。

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此之谓也。

故朝觐之礼,所以明君臣之义也。

聘问之礼,所以使诸侯相尊敬也。

丧祭之礼,所以明臣子之恩也。

乡饮酒之礼,所以明长幼之序也。

昏姻之礼,所以明男女之别也。

夫礼,禁乱之所由生,犹坊止水之所自来也。

故以旧坊为无所用而坏之者,必有水败。

以旧礼为无所用而去之者,必有乱患。

故昏姻之礼废,则夫妇之道苦,而淫辟之罪多矣。

乡饮酒之礼废,则长幼之序失,而争斗之狱繁矣。

丧祭之礼废,则臣子之恩薄,而倍死忘生者众矣。

聘觐之礼废,则君臣之位失,诸侯之行恶,而倍畔侵陵之败起矣。

故礼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于未形,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

是以先王隆之也。

《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

」此之谓也。

礼记·祭统

〔戴圣〕 〔汉〕

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

礼有五经,莫重于祭。

夫祭者,非物自外至者也,自中出生于心也。

心怵而奉之以礼。

是故,唯贤者能尽祭之义。

贤者之祭也,必受其福。

非世所谓福也。

福者,备也。

备者,百顺之名也。

无所不顺者,谓之备。

言:内尽于己,而外顺于道也。

忠臣以事其君,孝子以事其亲,其本一也。

上则顺于鬼神,外则顺于君长,内则以孝于亲。

如此之谓备。

唯贤者能备,能备然后能祭。

是故,贤者之祭也:致其诚信与其忠敬,奉之以物,道之以礼,安之以乐,参之以时。

明荐之而已矣。

不求其为。

此孝子之心也。

祭者,所以追养继孝也。

孝者畜也。

顺于道不逆于伦,是之谓畜。

是故,孝子之事亲也,有三道焉:生则养,没则丧,丧毕则祭。

养则观其顺也,丧则观其哀也,祭则观其敬而时也。

尽此三道者,孝子之行也。

既内自尽,又外求助,昏礼是也。

故国君取夫人之辞曰:「请君之玉女与寡人共有敝邑,事宗庙社稷。

」此求助之本也。

夫祭也者,必夫妇亲之,所以备外内之官也。

官备则具备。

水草之菹,陆产之醢,小物备矣。

三牲之俎,八簋之实,美物备矣。

昆虫之异,草木之实,阴阳之物备矣。

凡天之所生,地之所长,苟可荐者,莫不咸在,示尽物也。

外则尽物,内则尽志,此祭之心也。

是故,天子亲耕于南郊,以共齐盛。

王后蚕于北郊,以共纯服。

诸侯耕于东郊,亦以共齐盛。

夫人蚕于北郊,以共冕服。

天子诸侯非莫耕也,王后夫人非莫蚕也,身致其诚信,诚信之谓尽,尽之谓敬,敬尽然后可以事神明,此祭之道也。

及时将祭,君子乃齐。

齐之为言齐也。

齐不齐以致齐者也。

是以君子非有大事也,非有恭敬也,则不齐。

不齐则于物无防也,嗜欲无止也。

及其将齐也,防其邪物,讫其嗜欲,耳不听乐。

故记曰:「齐者不乐」,言不敢散其志也。

心不苟虑,必依于道。

手足不苟动,必依于礼。

是故君子之齐也,专致其精明之德也。

故散齐七日以定之,致齐三日以齐之。

定之之谓齐。

齐者精明之至也,然后可以交于神明也。

是故,先期旬有一日,宫宰宿夫人,夫人亦散齐七日,致齐三日。

君致齐于外,夫人致齐于内,然后会于大庙。

君纯冕立于阼,夫人副袆立于东房。

君执圭瓒裸尸,大宗执璋瓒亚裸。

及迎牲,君执纼,卿大夫从士执刍。

宗妇执盎从夫人荐涚水。

君执鸾刀羞哜,夫人荐豆,此之谓夫妇亲之。

及入舞,君执干戚就舞位,君为东上,冕而揔干,率其群臣,以乐皇尸。

是故天子之祭也,与天下乐之。

诸侯之祭也,与竟内乐之。

冕而揔干,率其群臣,以乐皇尸,此与竟内乐之之义也。

夫祭有三重焉:献之属,莫重于裸,声莫重于升歌,舞莫重于《武宿夜》,此周道也。

凡三道者,所以假于外而以增君子之志也,故与志进退。

志轻则亦轻,志重则亦重。

轻其志而求外之重也,虽圣人弗能得也。

是故君子之祭也,必身自尽也,所以明重也。

道之以礼,以奉三重,而荐诸皇尸,此圣人之道也。

夫祭有馂。

馂者祭之末也,不可不知也。

是故古之人有言曰:「善终者如始。

」馂其是已。

是故古之君子曰:「尸亦馂鬼神之余也,惠术也,可以观政矣。

」是故尸谡,君与卿四人馂。

君起,大夫六人馂。

臣馂君之余也。

大夫起,士八人馂。

贱馂贵之余也。

士起,各执其具以出,陈于堂下,百官进,彻之,下馂上之余也。

凡馂之道,每变以众,所以别贵贱之等,而兴施惠之象也。

是故以四簋黍见其修于庙中也。

庙中者竟内之象也。

祭者泽之大者也。

是故上有大泽则惠必及下,顾上先下后耳。

非上积重而下有冻馁之民也。

是故上有大泽,则民夫人待于下流,知惠之必将至也,由馂见之矣。

故曰:「可以观政矣。

」 夫祭之为物大矣,其兴物备矣。

顺以备者也,其教之本与?

是故,君子之教也,外则教之以尊其君长,内则教之以孝于其亲。

是故,明君在上,则诸臣服从。

崇事宗庙社稷,则子孙顺孝。

尽其道,端其义,而教生焉。

是故君子之事君也,必身行之,所不安于上,则不以使下。

所恶于下,则不以事上。

非诸人,行诸己,非教之道也。

是故君子之教也,必由其本,顺之至也,祭其是与?

故曰:祭者,教之本也已。

夫祭有十伦焉。

见事鬼神之道焉,见君臣之义焉,见父子之伦焉,见贵贱之等焉,见亲疏之杀焉,见爵赏之施焉,见夫妇之别焉,见政事之均焉,见长幼之序焉,见上下之际焉。

此之谓十伦。

〔祭有十伦〕铺筵设同几,为依神也。

诏祝于室,而出于祊,此交神明之道也。

君迎牲而不迎尸,别嫌也。

尸在庙门外,则疑于臣,在庙中则全于君。

君在庙门外则疑于君,入庙门则全于臣、全于子。

是故,不出者,明君臣之义也。

夫祭之道,孙为王父尸。

所使为尸者,于祭者子行也。

父北面而事之,所以明子事父之道也。

此父子之伦也。

尸饮五,君洗玉爵献卿。

尸饮七,以瑶爵献大夫。

尸饮九,以散爵献士及群有司,皆以齿。

明尊卑之等也。

夫祭有昭穆,昭穆者,所以别父子、远近、长幼、亲疏之序而无乱也。

是故,有事于大庙,则群昭群穆咸在而不失其伦。

此之谓亲疏之杀也。

古者,明君爵有德而禄有功,必赐爵禄于大庙,示不敢专也。

故祭之日,一献,君降立于阼阶之南,南乡。

所命北面,史由君右执策命之。

再拜稽首。

受书以归,而舍奠于其庙。

此爵赏之施也。

君卷冕立于阼,夫人副袆立于东房。

夫人荐豆执校,执醴授之执镫。

尸酢夫人执柄,夫人受尸执足。

夫妇相授受,不相袭处,酢必易爵。

明夫妇之别也。

凡为俎者,以骨为主。

骨有贵贱。

殷人贵髀,周人贵肩,凡前贵于后。

俎者,所以明祭之必有惠也。

是故,贵者取贵骨,贱者取贱骨。

贵者不重,贱者不虚,示均也。

惠均则政行,政行则事成,事成则功立。

功之所以立者,不可不知也。

俎者,所以明惠之必均也。

善为政者如此,故曰:见政事之均焉。

凡赐爵,昭为一,穆为一。

昭与昭齿,穆与穆齿,凡群有司皆以齿,此之谓长幼有序。

夫祭有畀辉胞翟阍者,惠下之道也。

唯有德之君为能行此,明足以见之,仁足以与之。

畀之为言与也,能以其余畀其下者也。

辉者,甲吏之贱者也。

胞者,肉吏之贱者也。

翟者,乐吏之贱者也。

阍者,守门之贱者也。

古者不使刑人守门,此四守者,吏之至贱者也。

尸又至尊。

以至尊既祭之末,而不忘至贱,而以其余畀之。

是故明君在上,则竟内之民无冻馁者矣,此之谓上下之际。

凡祭有四时:春祭曰礿,夏祭曰禘,秋祭曰尝,冬祭曰烝。

礿、禘,阳义也。

尝、烝,阴义也。

禘者阳之盛也,尝者阴之盛也。

故曰:莫重于禘、尝。

古者于禘也,发爵赐服,顺阳义也。

于尝也,出田邑,发秋政,顺阴义也。

故记曰:「尝之日,发公室,示赏也。

草艾则墨。

未发秋政,则民弗敢草也。

」故曰:禘、尝之义大矣。

治国之本也,不可不知也。

明其义者君也,能其事者臣也。

不明其义,君人不全。

不能其事,为臣不全。

夫义者,所以济志也,诸德之发也。

是故其德盛者,其志厚。

其志厚者,其义章。

其义章者,其祭也敬。

祭敬则竟内之子孙莫敢不敬矣。

是故君子之祭也,必身亲莅之。

有故,则使人可也。

虽使人也,君不失其义者,君明其义故也。

其德薄者,其志轻,疑于其义,而求祭。

使之必敬也,弗可得已。

祭而不敬,何以为民父母矣?

夫鼎有铭,铭者,自名也。

自名以称扬其先祖之美,而明着之后世者也。

为先祖者,莫不有美焉,莫不有恶焉,铭之义,称美而不称恶,此孝子孝孙之心也。

唯贤者能之。

铭者,论譔其先祖之有德善,功烈勋劳庆赏声名列于天下,而酌之祭器。

自成其名焉,以祀其先祖者也。

显扬先祖,所以崇孝也。

身比焉,顺也。

明示后世,教也。

夫铭者,壹称而上下皆得焉耳矣。

是故君子之观于铭也,既美其所称,又美其所为。

为之者,明足以见之,仁足以与之,知足以利之,可谓贤矣。

贤而勿伐,可谓恭矣。

故卫孔悝之鼎铭曰:六月丁亥,公假于大庙。

公曰:「叔舅!

乃祖庄叔,左右成公。

成公乃命庄叔随难于汉阳,即宫于宗周,奔走无射。

启右献公。

献公乃命成叔,纂乃祖服。

乃考文叔,兴旧耆欲,作率庆士,躬恤卫国,其勤公家,夙夜不解,民咸曰:『休哉!

』」公曰:「叔舅!

予女铭:若纂乃考服。

」悝拜稽首曰:「对扬以辟之,勤大命施于烝彝鼎。

」此卫孔悝之鼎铭也。

古之君子论譔其先祖之美,而明着之后世者也。

以比其身,以重其国家如此。

子孙之守宗庙社稷者,其先祖无美而称之,是诬也。

有善而弗知,不明也。

知而弗传,不仁也。

此三者,君子之所耻也。

昔者,周公旦有勋劳于天下。

周公既没,成王、康王追念周公之所以勋劳者,而欲尊鲁。

故赐之以重祭。

外祭,则郊社是也。

内祭,则大尝禘是也。

夫大尝禘,升歌《清庙》,下而管《象》。

朱干玉戚,以舞《大武》。

八佾,以舞《大夏》。

此天子之乐也。

康周公,故以赐鲁也。

子孙纂之,至于今不废,所以明周公之德而又以重其国也。

礼记·祭义

〔戴圣〕 〔汉〕

祭不欲数,数则烦,烦则不敬。

祭不欲疏,疏则怠,怠则忘。

是故君子合诸天道:春禘秋尝。

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怆之心,非其寒之谓也。

春,雨露既濡,君子履之,必有怵惕之心,如将见之。

乐以迎来,哀以送往,故禘有乐而尝无乐。

致齐于内,散齐于外。

齐之日:思其居处,思其笑语,思其志意,思其所乐,思其所嗜。

齐三日,乃见其所为齐者。

祭之日:入室,僾然必有见乎其位,周还出户,肃然必有闻乎其容声,出户而听,忾然必有闻乎其叹息之声。

是故,先王之孝也,色不忘乎目,声不绝乎耳,心志嗜欲不忘乎心。

致爱则存,致悫则着。

着存不忘乎心,夫安得不敬乎?

君子生则敬养,死则敬享,思终身弗辱也。

君子有终身之丧,忌日之谓也。

忌日不用,非不祥也。

言夫日,志有所至,而不敢尽其私也。

唯圣人为能飨帝,孝子为能飨亲。

飨者,乡也。

乡之,然后能飨焉。

是故孝子临尸而不怍。

君牵牲,夫人奠盎。

君献尸,夫人荐豆。

卿大夫相君,命妇相夫人。

齐齐乎其敬也,愉愉乎其忠也,勿勿诸其欲其飨之也。

文王之祭也:事死者如事生,思死者如不欲生,忌日必哀,称讳如见亲。

祀之忠也,如见亲之所爱,如欲色然。

其文王与?

《诗》云:「明发不寐,有怀二人。

」文王之诗也。

祭之明日,明发不寐,飨而致之,又从而思之。

祭之日,乐与哀半。

飨之必乐,已至必哀。

仲尼尝,奉荐而进其亲也悫,其行趋趋以数。

已祭,子赣问曰:「子之言祭,济济漆漆然。

今子之祭,无济济漆漆,何也?

」子曰:「济济者,容也远也。

漆漆者,容也自反也。

容以远,若容以自反也,夫何神明之及交,夫何济济漆漆之有乎?

反馈,乐成,荐其荐俎,序其礼乐,备其百官。

君子致其济济漆漆,夫何慌惚之有乎?

夫言,岂一端而已?

夫各有所当也。

」 孝子将祭,虑事不可以不豫。

比时具物,不可以不备。

虚中以治之。

宫室既修,墙屋既设,百物既备,夫妇齐戒沐浴,盛服奉承而进之,洞洞乎,属属乎,如弗胜,如将失之,其孝敬之心至也与!

荐其荐俎,序其礼乐,备其百官,奉承而进之。

于是谕其志意,以其恍惚以与神明交,庶或飨之。

「庶或飨之」,孝子之志也。

孝子之祭也,尽其悫而悫焉,尽其信而信焉,尽其敬而敬焉,尽其礼而不过失焉。

进退必敬,如亲听命,则或使之也。

孝子之祭,可知也,其立之也敬以诎,其进之也敬以愉,其荐之也敬以欲。

退而立,如将受命。

已彻而退,敬齐之色不绝于面。

孝子之祭也,立而不诎,固也。

进而不愉,疏也。

荐而不欲,不爱也。

退立而不如受命,敖也。

已彻而退,无敬齐之色,而忘本也。

如是而祭,失之矣。

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

有和气者,必有愉色。

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孝子如执玉,如奉盈,洞洞属属然,如弗胜,如将失之。

严威俨恪,非所以事亲也,成人之道也。

先王之所以治天下者五:贵有德,贵贵,贵老,敬长,慈幼。

此五者,先王之所以定天下也。

贵有德,何为也?

为其近于道也。

贵贵,为其近于君也。

贵老,为其近于亲也。

敬长,为其近于兄也。

慈幼,为其近于子也。

是故至孝近乎王,至弟近乎霸。

至孝近乎王,虽天子,必有父。

至弟近乎霸,虽诸侯,必有兄。

先王之教,因而弗改,所以领天下国家也。

子曰:「立爱自亲始,教民睦也。

立教自长始,教民顺也。

教以慈睦,而民贵有亲。

教以敬长,而民贵用命。

孝以事亲,顺以听命,错诸天下,无所不行。

」 郊之祭也,丧者不敢哭,凶服者不敢入国门,敬之至也。

祭之日,君牵牲,穆答君,卿大夫序从。

既入庙门,丽于碑,卿大夫袒,而毛牛尚耳,鸾刀以刲,取膟菺,乃退。

爓祭,祭腥而退,敬之至也。

郊之祭,大报天而主日,配以月。

夏后氏祭其闇,殷人祭其阳,周人祭日,以朝及闇。

祭日于坛,祭月于坎,以别幽明,以制上下。

祭日于东,祭月于西,以别外内,以端其位。

日出于东,月生于西。

阴阳长短,终始相巡,以致天下之和。

天下之礼,致反始也,致鬼神也,致和用也,致义也,致让也。

致反始,以厚其本也。

致鬼神,以尊上也。

致物用,以立民纪也。

致义,则上下不悖逆矣。

致让,以去争也。

合此五者,以治天下之礼也,虽有奇邪,而不治者则微矣。

宰我曰:「吾闻鬼神之名,而不知其所谓。

」子曰:「气也者,神之盛也。

魄也者,鬼之盛也。

合鬼与神,教之至也。

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

骨肉毙于下,阴为野土。

其气发扬于上,为昭明,焄蒿,凄怆,此百物之精也,神之着也。

因物之精,制为之极,明命鬼神,以为黔首则。

百众以畏,万民以服。

」圣人以是为未足也,筑为宫室,谓为宗祧,以别亲疏远迩,教民反古复始,不忘其所由生也。

众之服自此,故听且速也。

二端既立,报以二礼。

建设朝事,燔燎膻芗,见以萧光,以报气也。

此教众反始也。

荐黍稷,羞肝肺首心,见间以侠甒,加以郁鬯,以报魄也。

教民相爱,上下用情,礼之至也。

君子反古复始,不忘其所由生也,是以致其敬,发其情,竭力从事,以报其亲,不敢弗尽也。

是故昔者天子为藉千亩,冕而朱纮,躬秉耒。

诸侯为藉百亩,冕而青纮,躬秉耒,以事天地、山川、社稷、先古,以为醴酪齐盛,于是乎取之,敬之至也。

古者天子、诸侯必有养兽之官,及岁时,齐戒沐浴而躬朝之。

牺牷祭牲,必于是取之,敬之至也。

君召牛,纳而视之,择其毛而卜之,吉,然后养之。

君皮弁素积,朔月,月半,君巡牲,所以致力,孝之至也。

古者天子、诸侯必有公桑、蚕室,近川而为之。

筑宫仞有三尺,棘墙而外闭之。

及大昕之朝,君皮弁素积,卜三宫之夫人世妇之吉者,使入蚕于蚕室,奉种浴于川。

桑于公桑,风戾以食之。

岁既殚矣,世妇卒蚕,奉茧以示于君,遂献茧于夫人。

夫人曰:「此所以为君服与?

」遂副袆而受之,因少牢以礼之。

古之献茧者,其率用此与!

及良日,夫人缫,三盆手,遂布于三宫夫人世妇之吉者使缫。

遂朱绿之,玄黄之,以为黼黻文章。

服既成,君服以祀先王先公,敬之至也。

君子曰:礼乐不可斯须去身。

致乐以治心,则易直子谅之心,油然生矣。

易直子谅之心生则乐,乐则安,安则久,久则天,天则神。

天则不言而信,神则不怒而威。

致乐以治心者也。

致礼以治躬则庄敬,庄敬则严威。

心中斯须不和不乐,而鄙诈之心入之矣。

外貌斯须不庄不敬,而慢易之心入之矣。

故乐也者,动于内者也,礼也者,动于外者也。

乐极和,礼极顺。

内和而外顺,则民瞻其颜色而不与争也。

望其容貌,而众不生慢易焉。

故德辉动乎内,而民莫不承听。

理发乎外,而众莫不承顺。

故曰:致礼乐之道,而天下塞焉,举而措之无难矣。

乐也者,动于内者也。

礼也者,动于外者也。

故礼主其减,乐主其盈。

礼减而进,以进为文。

乐盈而反,以反为文。

礼减而不进则销,乐盈而不反则放。

故礼有报而乐有反。

礼得其报则乐,乐得其反则安。

礼之报,乐之反,其义一也。

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公明仪问于曾子曰:「夫子可以为孝乎?

」曾子曰:「是何言与!

是何言与!

君子之所为孝者:先意承志,谕父母于道。

参,直养者也,安能为孝乎?

」 曾子曰:「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

行父母之遗体,敢不敬乎?

居处不庄,非孝也。

事君不忠,非孝也。

莅官不敬,非孝也。

朋友不信,非孝也。

战陈无勇,非孝也。

五者不遂,灾及于亲,敢不敬乎?

亨孰膻芗,尝而荐之,非孝也,养也。

君子之所谓孝也者,国人称愿然曰:『幸哉有子!

』如此,所谓孝也已。

众之本教曰孝,其行曰养。

养,可能也,敬为难。

敬,可能也,安为难。

安,可能也,卒为难。

父母既没,慎行其身,不遗父母恶名,可谓能终矣。

仁者,仁此者也。

礼者,履此者也。

义者,宜此者也。

信者,信此者也。

强者,强此者也。

乐自顺此生,刑自反此作。

」曾子曰:「夫孝,置之而塞乎天地,溥之而横乎四海,施诸后世而无朝夕,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

《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

』此之谓也。

」曾子曰:「树木以时伐焉,禽兽以时杀焉。

夫子曰:『断一树,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

』孝有三:小孝用力,中孝用劳,大孝不匮。

思慈爱忘劳,可谓用力矣。

尊仁安义,可谓用劳矣。

博施备物,可谓不匮矣。

父母爱之,嘉而弗忘。

父母恶之,惧而无怨。

父母有过,谏而不逆。

父母既没,必求仁者之粟以祀之。

此之谓礼终。

」乐正子春下堂而伤其足,数月不出,犹有忧色。

门弟子曰:「夫子之足瘳矣,数月不出,犹有忧色,何也?

」乐正子春曰:「善如尔之问也!

善如尔之问也!

吾闻诸曾子,曾子闻诸夫子曰:『天之所生,地之所养,无人为大。

』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可谓孝矣。

不亏其体,不辱其身,可谓全矣。

故君子顷步而弗敢忘孝也。

今予忘孝之道,予是以有忧色也。

壹举足而不敢忘父母,壹出言而不敢忘父母。

壹举足而不敢忘父母,是故道而不径,舟而不游,不敢以先父母之遗体行殆。

壹出言而不敢忘父母,是故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不辱其身,不羞其亲,可谓孝矣。

」 昔者,有虞氏贵德而尚齿,夏后氏贵爵而尚齿,殷人贵富而尚齿,周人贵亲而尚齿。

虞夏殷周,天下之盛王也,未有遗年者。

年之贵乎天下,久矣。

次乎事亲也。

是故朝廷同爵则尚齿。

七十杖于朝,君问则席。

八十不俟朝,君问则就之,而弟达乎朝廷矣。

行,肩而不并,不错则随。

见老者,则车徒辟。

斑白者不以其任行乎道路,而弟达乎道路矣。

居乡以齿,而老穷不遗,强不犯弱,众不暴寡,而弟达乎州巷矣。

古之道,五十不为甸徒,颁禽隆诸长者,而弟达乎搜狩矣。

军旅什伍,同爵则尚齿,而弟达乎军旅矣。

孝弟发诸朝廷,行乎道路,至乎州巷,放乎搜狩,修乎军旅,众以义死之,而弗敢犯也。

祀乎明堂,所以教诸侯之孝也。

食三老五更于大学,所以教诸侯之弟也。

祀先贤于西学,所以教诸侯之德也。

耕藉,所以教诸侯之养也。

朝觐,所以教诸侯之臣也。

五者,天下之大教也。

食三老五更于大学,天子袒而割牲,执酱而馈,执爵而酳,冕而揔干,所以教诸侯之弟也。

是故,乡里有齿,而老穷不遗,强不犯弱,众不暴寡,此由大学来者也。

天子设四学,当入学,而大子齿。

天子巡守,诸侯待于竟。

天子先见百年者。

八、十九十者东行,西行者弗敢过。

西行,东行者弗敢过。

欲言政者,君就之可也。

壹命齿于乡里,再命齿于族,三命不齿。

族有七十者,弗敢先。

七十者,不有大故不入朝。

若有大故而入,君必与之揖让,而后及爵者。

天子有善,让德于天。

诸侯有善,归诸天子。

卿大夫有善,荐于诸侯。

士、庶人有善,本诸父母,存诸长老。

禄爵庆赏,成诸宗庙。

所以示顺也。

昔者,圣人建阴阳天地之情,立以为《易》。

易抱龟南面,天子卷冕北面,虽有明知之心,必进断其志焉。

示不敢专,以尊天也。

善则称人,过则称己。

教不伐以尊贤也。

孝子将祭祀,必有齐庄之心以虑事,以具服物,以修宫室,以治百事。

及祭之日,颜色必温,行必恐,如惧不及爱然。

其奠之也,容貌必温,身必诎,如语焉而未之然。

宿者皆出,其立卑静以正,如将弗见然。

及祭之后,陶陶遂遂,如将复入然。

是故,悫善不违身,耳目不违心,思虑不违亲。

结诸心,形诸色,而术省之--孝子之志也。

建国之神位:右社稷,而左宗庙。

礼记·祭法

〔戴圣〕 〔汉〕

祭法: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喾,祖颛顼而宗尧。

夏后氏亦禘黄帝而郊鲧,祖颛顼而宗禹。

殷人禘喾而郊冥,祖契而宗汤。

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

燔柴于泰坛,祭天也。

瘗埋于泰折,祭地也。

用骍犊。

埋少牢于泰昭,祭时也。

相近于坎坛,祭寒暑也。

王宫,祭日也。

夜明,祭月也。

幽宗,祭星也。

雩宗,祭水旱也。

四坎坛,祭四时也。

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

有天下者,祭百神。

诸侯在其地则祭之,亡其地则不祭。

大凡生于天地之间者,皆曰命。

其万物死,皆曰折。

人死,曰鬼。

此五代之所不变也。

七代之所以更立者:禘、郊、宗、祖。

其余不变也。

天下有王,分地建国,置都立邑,设庙祧坛墠而祭之,乃为亲疏多少之数。

是故:王立七庙,一坛一墠,曰考庙,曰王考庙,曰皇考庙,曰显考庙,曰祖考庙。

皆月祭之。

远庙为祧,有二祧,享尝乃止。

去祧为坛,去坛为墠。

坛墠,有祷焉祭之,无祷乃止。

去墠曰鬼。

诸侯立五庙,一坛一墠。

曰考庙,曰王考庙,曰皇考庙,皆月祭之。

显考庙,祖考庙,享尝乃止。

去祖为坛,去坛为墠。

坛墠,有祷焉祭之,无祷乃止。

去墠为鬼。

大夫立三庙二坛,曰考庙,曰王考庙,曰皇考庙,享尝乃止。

显考祖考无庙,有祷焉,为坛祭之。

去坛为鬼。

适士二庙一坛,曰考庙,曰王考庙,享尝乃止。

皇考无庙,有祷焉,为坛祭之。

去坛为鬼。

官师一庙,曰考庙。

王考无庙而祭之,去王考曰鬼。

庶士庶人无庙,死曰鬼。

王为群姓立社,曰大社。

王自为立社,曰王社。

诸侯为百姓立社,曰国社。

诸侯自立社,曰侯社。

大夫以下,成群立社曰置社。

王为群姓立七祀:曰司命,曰中溜,曰国门,曰国行,曰泰厉,曰户,曰灶。

王自为立七祀。

诸侯为国立五祀,曰司命,曰中溜,曰国门,曰国行,曰公厉。

诸侯自为立五祀。

大夫立三祀:曰族厉,曰门,曰行。

适士立二祀:曰门,曰行。

庶士、庶人立一祀,或立户,或立灶。

王下祭殇五:适子、适孙、适曾孙、适玄孙、适来孙。

诸侯下祭三,大夫下祭二,适士及庶人,祭子而止。

夫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菑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

是故厉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农,能殖百谷。

夏之衰也,周弃继之,故祀以为稷。

共工氏之霸九州岛岛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岛岛,故祀以为社。

帝喾能序星辰以着众。

尧能赏均刑法以义终。

舜勤众事而野死。

鲧鄣洪水而殛死,禹能修鲧之功。

黄帝正名百物以明民共财,颛顼能修之。

契为司徒而民成。

冥勤其官而水死。

汤以宽治民而除其虐。

文王以文治,武王以武功,去民之菑。

此皆有功烈于民者也。

及夫日月星辰,民所瞻仰也。

山林川谷丘陵,民所取材用也。

非此族也,不在祀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