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
相离徒有相逢梦,门外马蹄尘已动。
怨歌留待醉时听,远目不堪空际送。
今宵风月知谁共?
声咽琵琶槽上凤。
人生无物比多情,江水不深山不重。
相离只是做了一个相见的梦,门外的马蹄已经起了尘土。怨歌留下等待醉时倾诉,远眺望着却无法送别远离的人。 今晚的风月知道与谁共享?美妙的琵琶声在船上传来。人生中没有什么比多情更重要,江水不会变得深沉,山峰也不会变得沉重。
槽上凤:琵琶上端雕刻成凤头状。槽:即将弦柱之槽口,在凤头下方。
原题作“和孙公素别安陆”。此词言送别,没用一般写景伤怀或凄楚哀怨的苦调,而是以谙尽别离况味的超然态度,从虚处着笔,靠对惯常送别程式之否定,以突出自己体验到的离愁。 首句写离别,却用别后盼相逢已是徒劳魂梦,将再“相逢”的意愿及难再逢的事实点明,以少胜多,思力惊力。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有“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表示目送去帆,久久伫立,直至看不到,还不忍离去的痴情。但词人却用翻案技法,否定这种送别方式,认为“远目不堪空际送”,写出不忍心望行人远去的心情,更其幽咽。 “今宵”句与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有异曲同工之妙。“人生无物比多情”认为“多情”是最可珍贵的,无物可比,与沈邈“情多是病”(《剔银灯》)语意相悖,意旨却同。“江水不深山不重”,一反前人咏愁言情以水、山类比的俗套,亦属避俗就生之法。全词一处用“无”,三处用“不”,此种谋篇布局,可称为“否定式”结构。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
送春春去几时回?
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
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
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
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
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
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
旧盟都在,新来莫是,别有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