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七十列传·太史公自序

昔在颛顼,命南正重以司天,北正黎以司地。

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后,使复典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

其在周,程伯休甫其后也。

当周宣王时,失其守而为司马氏。

司马氏世典周史。

惠襄之间,司马氏去周适晋。

晋中军随会奔秦,而司马氏入少梁。

自司马氏去周适晋,分散,或在卫,或在赵,或在秦。

其在卫者,相中山。

在赵者,以传剑论显,蒯聩其后也。

在秦者名错,与张仪争论,于是惠王使错将伐蜀,遂拔,因而守之。

错孙靳,事武安君白起。

而少梁更名曰夏阳。

靳与武安君坑赵长平军,还而与之俱赐死杜邮,葬于华池。

靳孙昌,昌为秦主铁官,当始皇之时。

蒯聩玄孙昂为武信君将而徇朝歌。

诸侯之相王,王昂于殷。

汉之伐楚,昂归汉,以其地为河内郡。

昌生无泽,无泽为汉巿长。

无泽生喜,喜为五大夫,卒,皆葬高门。

喜生谈,谈为太史公。

太史公学天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

太史公仕于建元元封之间,愍学者之不达其意而师悖,乃论六家之要指曰: 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涂。

”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

尝窃观阴阳之术,大祥而众忌讳,使人拘而多所畏。

然其序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

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

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

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

法家严而少恩。

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

名家使人俭而善失真。

然其正名实,不可不察也。

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

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儒者则不然。

以为人主天下之仪表也,主倡而臣和,主先而臣随。

如此则主劳而臣逸。

至于大道之要,去健羡,绌聪明,释此而任术。

夫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

形神骚动,欲与天地长久,非所闻也。

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各有教令,顺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则亡,未必然也,故曰“使人拘而多畏”。

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故曰“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

夫儒者以六艺为法。

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故曰“博而寡要,劳而少功”。

若夫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虽百家弗能易也。

墨者亦尚尧舜道,言其德行曰:“堂高三尺,土阶三等,茅茨不剪,采椽不刮。

食土簋,啜土刑,粝粱之食,藜藿之羹。

夏日葛衣,冬日鹿裘。

”其送死,桐棺三寸,举音不尽其哀。

教丧礼,必以此为万民之率。

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

夫世异时移,事业不必同,故曰“俭而难遵”。

要曰强本节用,则人给家足之道也。

此墨子之所长,虽百家弗能废也。

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则亲亲尊尊之恩绝矣。

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故曰“严而少恩”。

若尊主卑臣,明分职不得相逾越,虽百家弗能改也。

名家苛察缴绕,使人不得反其意,专决于名而失人情,故曰“使人俭而善失真”。

若夫控名责实,参伍不失,此不可不察也。

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

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

无成势,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

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

有法无法,因时为业。

有度无度,因物与合。

故曰“圣人不朽,时变是守。

虚者道之常也,因者君之纲”也。

群臣并至,使各自明也。

其实中其声者谓之端,实不中其声者谓之窾。

窾言不听,奸乃不生,贤不肖自分,白黑乃形。

在所欲用耳,何事不成。

乃合大道,混混冥冥。

光耀天下,复反无名。

凡人所生者神也,所托者形也。

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离则死。

死者不可复生,离者不可复反,故圣人重之。

由是观之,神者生之本也,形者生之具也。

不先定其神**,而曰“我有以治天下”,何由哉?

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治民。

有子曰迁。

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

年十岁则诵古文。

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闚九疑,浮于沅、湘。

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

戹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

于是迁仕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略邛、笮、昆明,还报命。

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故发愤且卒。

而子迁适使反,见父于河洛之间。

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余先周室之太史也。

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

后世中衰,绝于予乎?

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

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

余死,汝必为太史。

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

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夫天下称诵周公,言其能论歌文武之德,宣周邵之风,达太王王季之思虑,爰及公刘,以尊后稷也。

幽厉之后,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之。

自获麟以来四百有余岁,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

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

”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

” 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䌷史记石室金匮之书。

五年而当太初元年,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天历始改,建于明堂,诸神受纪。

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

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

’意在斯乎!

意在斯乎!

小子何敢让焉。

” 上大夫壶遂曰:“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

太史公曰:“余闻董生曰:‘周道衰废,孔子为鲁司寇,诸侯害之,大夫雍之。

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

’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弊起废,王道之大者也。

《易》著天地、阴阳、四时、五行,故长于变。

《礼》经纪人伦,故长于行。

《书》记先王之事,。

故长于政。

《诗》记山川、溪谷、禽兽、草木、牝牡、雌雄,故长于风。

《乐》乐所以立,故长于和。

《春秋》辨是非,故长于治人。

是故《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义。

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

《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

万物之散聚皆在《春秋》。

《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

故《易》曰‘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故曰‘臣弑君,子弑父,非一旦一夕之故也,其渐久矣’。

故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谗而弗见,后有贼而不知。

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

为人君父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

为人臣子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陷篡弑之诛,死罪之名。

其实皆以为善,为之不知其义,被之空言而不敢辞。

夫不通礼义之旨,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夫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

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

以天下之大过予之,则受而弗敢辞。

故《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

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

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

” 壶遂曰:“孔子之时,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故作《春秋》,垂空文以断礼义,当一王之法。

今夫子上遇明天子,下得守职,万事既具,咸各序其宜,夫子所论,欲以何明?

” 太史公曰:“唯唯,否否,不然。

余闻之先人曰:‘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

尧、舜之盛,《尚书》载之,礼乐作焉。

汤、武之隆,诗人歌之。

《春秋》采善贬恶,推三代之德,褒周室,非独刺讥而已也。

’汉兴以来,至明天子,获符瑞,建封禅,改正朔,易服色,受命于穆清,泽流罔极,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

臣下百官力诵圣德,犹不能宣尽其意。

且士贤能而不用,有国者之耻。

主上明圣而德不布闻,有司之过也。

且余尝掌其官,废明圣盛德不载,灭功臣世家贤大夫之业不述,堕先人所言,罪莫大焉。

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而君比之于《春秋》,谬矣。

” 于是论次其文。

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

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

是余之罪也夫!

身毁不用矣!

”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

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

孔子厄陈、蔡,作《春秋》。

屈原放逐,著《离骚》。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孙子膑脚,而论兵法。

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

维昔黄帝,法天则地,四圣遵序,各成法度。

唐尧逊位,虞舜不台。

厥美帝功,万世载之。

作五帝本纪第一。

维禹之功,九州攸同,光唐虞际,德流苗裔。

夏桀淫骄,乃放鸣条。

作夏本纪第二。

维契作商,爰及成汤。

太甲居桐,德盛阿衡。

武丁得说,乃称高宗。

帝辛湛湎,诸侯不享。

作殷本纪第三。

维弃作稷,德盛西伯。

武王牧野,实抚天下。

幽厉昏乱,既丧酆镐。

陵迟至赧。

洛邑不祀。

作周本纪第四。

维秦之先,伯翳佐禹。

穆公思义,悼豪之旅。

以人为殉,诗歌黄鸟。

昭襄业帝。

作秦本纪第五。

始皇既立,并兼六国,销锋铸鐻,维偃干革,尊号称帝,矜武任力。

二世受运,子婴降虏。

作始皇本纪第六。

秦失其道,豪桀并扰。

项梁业之,子羽接之。

杀庆救赵,诸侯立之。

诛婴背怀,天下非之。

作项羽本纪第七。

子羽暴虐,汉行功德。

愤发蜀汉,还定三秦。

诛籍业帝,天下惟宁,改制易俗。

作高祖本纪第八。

惠之早霣,诸吕不台。

崇彊禄、产,诸侯谋之。

杀隐幽友,大臣洞疑,遂及宗祸。

作吕太后本纪第九。

汉既初兴,继嗣不明,迎王践祚,天下归心。

蠲除肉刑,开通关梁,广恩博施,厥称太宗。

作孝文本纪第十。

诸侯骄恣,吴首为乱,京师行诛,七国伏辜,天下翕然,大安殷富。

作孝景本纪第十一。

汉兴五世,隆在建元,外攘夷狄,内修法度,封禅,改正朔,易服色。

作今上本纪第十二。

维三代尚矣,年纪不可考,盖取之谱牒旧闻,本于兹,于是略推,作三代世表第一。

幽厉之后,周室衰微,诸侯专政,春秋有所不纪。

而谱牒经略,五霸更盛衰,欲睹周世相先后之意,作十二诸侯年表第二。

春秋之后,陪臣秉政,强国相王。

以至于秦,卒并诸夏,灭封地,擅其号。

作六国年表第三。

秦既暴虐,楚人发难,项氏遂乱,汉乃扶义征伐。

八年之间,天下三嬗,事繁变众,故详著秦楚之际月表第四。

汉兴已来,至于太初百年,诸侯废立分削,谱纪不明,有司靡踵,强弱之原云以也。

作汉兴已来诸侯年表第五。

维高祖元功,辅臣股肱,剖符而爵,泽流苗裔,忘其昭穆,或杀身陨国。

作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

惠景之间,维申功臣宗属爵邑,作惠景间侯者年表第七。

北讨彊胡,南诛劲越,征伐夷蛮,武功爰列。

作建元以来侯者年表第八。

诸侯既彊,七国为从,子弟众多,无爵封邑,推恩行义,其势销弱,德归京师。

作王子侯者年表第九。

国有贤相良将,民之师表也。

维见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贤者记其治,不贤者彰其事。

作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第十。

维三代之礼,所损益各殊务,然要以近性情,通王道,故礼因人质为之节文,略协古今之变。

作礼书第一。

乐者,所以移风易俗也。

自雅颂声兴,则已好郑卫之音,郑卫之音所从来久矣。

人情之所感,远俗则怀。

比乐书以述来古,作乐书第二。

非兵不彊,非德不昌,黄帝、汤、武以兴,桀、纣、二世以崩,可不慎欤?

司马法所从来尚矣,太公、孙、吴、王子能绍而明之,切近世,极人变。

作律书第三。

律居阴而治阳,历居阳而治阴,律历更相治,间不容翲忽。

五家之文怫异,维太初之元论。

作历书第四。

星气之书,多杂禨祥,不经。

推其文,考其应,不殊。

比集论其行事,验于轨度以次,作天官书第五。

受命而王,封禅之符罕用,用则万灵罔不禋祀。

追本诸神名山大川礼,作封禅书第六。

维禹浚川,九州攸宁。

爰及宣防,决渎通沟。

作河渠书第七。

维币之行,以通农商。

其极则玩巧,并兼兹殖,争于机利,去本趋末。

作平准书以观事变,第八。

太伯避历,江蛮是适。

文武攸兴,古公王迹。

阖庐弑僚,宾服荆楚。

夫差克齐,子胥鸱夷。

信嚭亲越,吴国既灭。

嘉伯之让,作吴世家第一。

申、吕肖矣,尚父侧微,卒归西伯,文武是师。

功冠群公,缪权于幽。

番番黄发,爰飨营丘。

不背柯盟,桓公以昌,九合诸侯,霸功显彰。

田阚争宠,姜姓解亡。

嘉父之谋,作齐太公世家第二。

依之违之,周公绥之。

愤发文德,天下和之。

辅翼成王,诸侯宗周。

隐桓之际,是独何哉?

三桓争彊,鲁乃不昌。

嘉旦金縢,作周公世家第三。

武王克纣,天下未协而崩。

成王既幼,管蔡疑之,淮夷叛之,于是召公率德,安集王室,以宁东土。

燕之禅,乃成祸乱。

嘉甘棠之诗,作燕世家第四。

管蔡相武庚,将宁旧商。

及旦摄政,二叔不飨。

杀鲜放度,周公为盟。

大任十子,周以宗彊。

嘉仲悔过,作管蔡世家第五。

王后不绝,舜禹是说。

维德休明,苗裔蒙烈。

百世享祀,爰周陈杞,楚实灭之。

齐田既起,舜何人哉?

作陈杞世家第六。

收殷馀民,叔封始邑,申以商乱,酒材是告,及朔之生,卫顷不宁。

南子恶蒯聩,子父易名。

周德卑微,战国既彊,卫以小弱,角独后亡。

嘉彼康诰,作卫世家第七。

嗟箕子乎!

嗟箕子乎!

正言不用,乃反为奴。

武庚既死,周封微子。

襄公伤于泓,君子孰称。

景公谦德,荧惑退行。

剔成暴虐,宋乃灭亡。

嘉微子问太师,作宋世家第八。

武王既崩,叔虞邑唐。

君子讥名,卒灭武公。

骊姬之爱,乱者五世。

重耳不得意,乃能成霸。

六卿专权,晋国以秏。

嘉文公锡珪鬯,作晋世家第九。

重黎业之,吴回接之。

殷之季世,粥子牒之。

周用熊绎,熊渠是续。

庄王之贤,乃复国陈。

既赦郑伯,班师华元。

怀王客死,兰咎屈原。

好谀信谗,楚并于秦。

嘉庄王之义,作楚世家第十。

少康之子,实宾南海,文身断发,鼋鳝与处,既守封禺,奉禹之祀。

勾践困彼,乃用种、蠡。

嘉句践夷蛮能修其德,灭彊吴以尊周室,作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

桓公之东,太史是庸。

及侵周禾,王人是议。

祭仲要盟,郑久不昌。

子产之仁,绍世称贤。

三晋侵伐,郑纳于韩。

嘉厉公纳惠王,作郑世家第十二。

维骥騄耳,乃章造父。

赵夙事献,衰续厥绪。

佐文尊王,卒为晋辅。

襄子困辱,乃禽智伯。

主父生缚,饿死探爵。

王迁辟淫,良将是斥。

嘉鞅讨周乱,作赵世家第十三。

毕万爵魏,卜人知之。

及绛戮干,戎翟和之。

文侯慕义,子夏师之。

惠王自矜,齐秦攻之。

既疑信陵,诸侯罢之。

卒亡大梁,王假厮之。

嘉武佐晋文申霸道,作魏世家第十四。

韩厥阴德,赵武攸兴。

绍绝立废,晋人宗之。

昭侯显列,申子庸之。

疑非不信,秦人袭之。

嘉厥辅晋匡周天子之赋,作韩世家第十五。

完子避难,适齐为援,阴施五世,齐人歌之。

成子得政,田和为侯。

王建动心,乃迁于共。

嘉威、宣能拨浊世而独宗周,作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

周室既衰,诸侯恣行。

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见其文辞,为天下制仪法,垂六艺之统纪于后世。

作孔子世家第十七。

桀、纣失其道而汤、武作,周失其道而春秋作。

秦失其政,而陈涉发迹,诸侯作难,风起云蒸,卒亡秦族。

天下之端,自涉发难。

作陈涉世家第十八。

成皋之台,薄氏始基。

诎意适代,厥崇诸窦。

栗姬偩贵,王氏乃遂。

陈后太骄,卒尊子夫。

嘉夫德若斯,作外戚世家十九。

汉既谲谋,禽信于陈。

越荆剽轻,乃封弟交为楚王,爰都彭城,以彊淮泗,为汉宗籓。

戊溺于邪,礼复绍之。

嘉游辅祖,作楚元王世家二十。

维祖师旅,刘贾是与。

为布所袭,丧其荆、吴。

营陵激吕,乃王琅邪。

怵午信齐,往而不归,遂西入关,遭立孝文,获复王燕。

天下未集,贾、泽以族,为汉籓辅。

作荆燕世家第二十一。

天下已平,亲属既寡。

悼惠先壮,实镇东土。

哀王擅兴,发怒诸吕,驷钧暴戾,京师弗许。

厉之内淫,祸成主父。

嘉肥股肱,作齐悼惠王世家第二十二。

楚人围我荥阳,相守三年。

萧何填抚山西,推计踵兵,给粮食不绝,使百姓爱汉,不乐为楚。

作萧相国世家第二十三。

与信定魏,破赵拔齐,遂弱楚人。

续何相国,不变不革,黎庶攸宁。

嘉参不伐功矜能,作曹相国世家第二十四。

运筹帷幄之中,制胜于无形,子房计谋其事,无知名,无勇功,图难于易,为大于细。

作留侯世家第二十五。

六奇既用,诸侯宾从于汉。

吕氏之事,平为本谋,终安宗庙,定社稷。

作陈丞相世家第二十六。

诸吕为从,谋弱京师,而勃反经合于权。

吴楚之兵,亚夫驻于昌邑,以戹齐赵,而出委以梁。

作绛侯世家第二十七。

七国叛逆,蕃屏京师,唯梁为扞。

偩爱矜功,几获于祸。

嘉其能距吴楚,作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

五宗既王,亲属洽和,诸侯大小为籓,爰得其宜,僭拟之事稍衰贬矣。

作五宗世家第二十九。

三子之王,文辞可观。

作三王世家第三十。

末世争利,维彼奔义。

让国饿死,天下称之。

作伯夷列传第一。

晏子俭矣,夷吾则奢。

齐桓以霸,景公以治。

作管晏列传第二。

李耳无为自化,清净自正。

韩非揣事情,循势理。

作老子韩非列传第三。

自古王者而有司马法,穰苴能申明之。

作司马穰苴列传第四。

非信廉仁勇不能传兵论剑,与道同符,内可以治身,外可以应变,君子比德焉。

作孙子吴起列传第五。

维建遇谗,爰及子奢,尚既匡父,伍员奔吴。

作伍子胥列传第六。

孔氏述文,弟子兴业,咸为师傅,崇仁厉义。

作仲尼弟子列传第七。

鞅去卫适秦,能明其术,彊霸孝公,后世遵其法。

作商君列传第八。

天下患衡秦毋餍,而苏子能存诸侯,约从以抑贪彊。

作苏秦列传第九。

六国既从亲,而张仪能明其说,复散解诸侯。

作张仪列传第十。

秦所以东攘雄诸侯,樗里、甘茂之策。

作樗里甘茂列传第十一。

苞河山,围大梁,使诸侯敛手而事秦者,魏冉之功。

作穰侯列传第十二。

南拔鄢郢,北摧长平,遂围邯郸,武安为率。

破荆灭赵,王剪之计。

作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

猎儒墨之遗文,明礼义之统纪,绝惠王利端,列往世兴衰。

作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

好客喜士,士归于薛,为齐扞楚魏。

作孟尝君列传第十五。

争冯亭以权,如楚以救邯郸之围,使其君复称于诸侯。

作平原君虞卿列传第十六。

能以富贵下贫贱,贤能诎于不肖,唯信陵君为能行之。

作魏公子列传第十七。

以身徇君,遂脱强秦,使驰说之士南乡走楚者,黄歇之义。

作春申君列传第十八 能忍询于魏齐,而信威于强秦,推贤让位,二子有之。

作范睢蔡泽列传第十九。

率行其谋,连五国兵,为弱燕报彊齐之雠,雪其先君之耻。

作乐毅列传第二十。

能信意强秦,而屈体廉子,用徇其君,俱重于诸侯。

作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十一。

湣王既失临淄而奔莒,唯田单用即墨破走骑劫,遂存齐社稷。

作田单列传第二十二。

能设诡说解患于围城,轻爵禄,乐肆志。

作鲁仲连邹阳列传第二十三。

作辞以讽谏,连类以争义,离骚有之。

作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

结子楚亲,使诸侯之士斐然争入事秦。

作吕不韦列传第二十五。

曹子匕首,鲁获其田,齐明其信。

豫让义不为二心。

作刺客列传第二十六。

能明其画,因时推秦,遂得意于海内,斯为谋首。

作李斯列传第二十七。

为秦开地益众,北靡匈奴,据河为塞,因山为固,建榆中。

作蒙恬列传第二十八。

填赵塞常山以广河内,弱楚权,明汉王之信于天下。

作张耳陈馀列传第二十九。

收西河、上党之兵,从至彭城。

越之侵掠梁地以苦项羽。

作魏豹彭越列传第三十。

以淮南叛楚归汉,汉用得大司马殷,卒破子羽于垓下。

作黥布列传第三十一。

楚人迫我京索,而信拔魏赵,定燕齐,使汉三分天下有其二,以灭项籍。

作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

楚汉相距巩洛,而韩信为填颍川,卢绾绝籍粮饷。

作韩信卢绾列传第三十三。

诸侯畔项王,唯齐连子羽城阳,汉得以间遂入彭城。

作田儋列传第三十四。

攻城野战,获功归报,哙、商有力焉,非独鞭策,又与之脱难。

作樊郦列传第三十五。

汉既初定,文理未明,苍为主计,整齐度量,序律历。

作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

结言通使,约怀诸侯。

诸侯咸亲,归汉为籓辅。

作郦生陆贾列传第三十七。

欲详知秦楚之事,维周緤常从高祖,平定诸侯。

作傅靳蒯成列传第三十八。

徙彊族,都关中,和约匈奴。

明朝廷礼,次宗庙仪法。

作刘敬叔孙通列传第三十九。

能摧刚作柔,卒为列臣。

栾公不劫于埶而倍死。

作季布栾布列传第四十。

敢犯颜色以达主义,不顾其身,为国家树长画。

作袁盎晁错列传第四十一。

守法不失大理,言古贤人,增主之明。

作张释之冯唐列传第四十二。

敦厚慈孝,讷于言,敏于行,务在鞠躬,君子长者。

作万石张叔列传第四十三。

守节切直,义足以言廉,行足以厉贤,任重权不可以非理挠。

作田叔列传第四十四。

扁鹊言医,为方者宗,守数精明。

后世修序,弗能易也,而仓公可谓近之矣。

作扁鹊仓公列传第四十五。

维仲之省,厥濞王吴,遭汉初定,以填抚江淮之间。

作吴王濞列传第四十六。

吴楚为乱,宗属唯婴贤而喜士,士乡之,率师抗山东荥阳。

作魏其武安列传第四十七。

智足以应近世之变,宽足用得人。

作韩长孺列传第四十八。

勇于当敌,仁爱士卒,号令不烦,师徒乡之。

作李将军列传第四十九。

自三代以来,匈奴常为中国患害。

欲知强弱之时,设备征讨,作匈奴列传第五十。

直曲塞,广河南,破祁连,通西国,靡北胡。

作卫将军骠骑列传第五十一。

大臣宗室以侈靡相高,唯弘用节衣食为百吏先。

作平津侯列传第五十二。

汉既平中国,而佗能集杨越以保南籓,纳贡职。

作南越列传第五十三。

吴之叛逆,瓯人斩濞,葆守封禺为臣。

作东越列传第五十四。

燕丹散乱辽间,满收其亡民,厥聚海东,以集真籓,葆塞为外臣。

作朝鲜列传第五十五。

唐蒙使略通夜郎,而邛笮之君请为内臣受吏。

作西南夷列传第五十六。

子虚之事,大人赋说,靡丽多夸,然其指风谏,归于无为。

作司马相如列传第五十七。

黥布叛逆,子长国之,以填江淮之南,安剽楚庶民。

作淮南衡山列传第五十八。

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无称,亦无过行。

作循吏列传第五十九。

正衣冠立于朝廷,而群臣莫敢言浮说,长孺矜焉。

好荐人,称长者,壮有溉。

作汲郑列传第六十。

自孔子卒,京师莫崇庠序,唯建元元狩之间,文辞粲如也。

作儒林列传第六十一。

民倍本多巧,奸轨弄法,善人不能化,唯一切严削为能齐之。

作酷吏列传第六十二。

汉既通使大夏,而西极远蛮,引领内乡,欲观中国。

作大宛列传第六十三。

救人于戹,振人不赡,仁者有乎。

不既信,不倍言,义者有取焉。

作游侠列传第六十四。

夫事人君能说主耳目,和主颜色,而获亲近,非独色爱,能亦各有所长。

作佞幸列传第六十五。

不流世俗,不争势利,上下无所凝滞,人莫之害,以道之用。

作滑稽列传第六十六。

齐、楚、秦、赵为日者,各有俗所用。

欲循观其大旨,作日者列传第六十七。

三王不同龟,四夷各异卜,然各以决吉凶。

略闚其要,作龟策列传第六十八。

布衣匹夫之人,不害于政,不妨百姓,取与以时而息财富,智者有采焉。

作货殖列传第六十九。

维我汉继五帝末流,接三代统业。

周道废,秦拨去古文,焚灭诗书,故明堂石室金匮玉版图籍散乱。

于是汉兴,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为章程,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诗书往往间出矣。

自曹参荐盖公言黄老,而贾生、晁错明申、商,公孙弘以儒显,百年之间,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

太史公仍父子相续纂其职。

曰:“于戏!

余维先人尝掌斯事,显于唐虞,至于周,复典之,故司马氏世主天官。

至于余乎,钦念哉!

钦念哉!

”罔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略推三代,录秦汉,上记轩辕,下至于兹,著十二本纪,既科条之矣。

并时异世,年差不明,作十表。

礼乐损益,律历改易,兵权山川鬼神,天人之际,承敝通变,作八书。

二十八宿环北辰,三十辐共一毂,运行无穷,辅拂股肱之臣配焉,忠信行道,以奉主上,作三十世家。

扶义俶傥,不令己失时,立功名于天下,作七十列传。

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为太史公书。

序略,以拾遗补艺,成一家之言,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后世圣人君子。

第七十。

太史公曰:余述历黄帝以来至太初而讫,百三十篇。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从前颛顼统治天下时,任命南正重掌管天文,北正黎掌管地理。唐虞之际,又让重、黎的后代继续掌管天文、地理,直到夏商时期,所以,重黎氏世代掌管天文地理。周朝时候,程伯休甫就是他们的后裔。当周宣王时,程伯休甫因失去官守而成为司马氏。司马氏世代掌管周史。周惠王和周襄王统治时期,司马氏离开周都,到了晋国。后来,晋国中军元帅随会逃奔秦国,司马氏也迁居少梁。 自从司马氏离周到晋之后,族人分散各地,有的在卫国,有的在赵国,有的在秦国。在卫国的,做了中山国的相。在赵国的,以传授剑术理论而显扬于世,蒯聩就是他们的后代。在秦国的名叫司马错,曾与张仪发生争论,于是秦惠王派司马错率军攻打蜀国,攻取后,又让他做了蜀地郡守。司马错之孙司马靳,奉事武安君白起。而少梁已更名为夏阳。司马靳与武安君坑杀赵国长平军,回来后与武安君一起被赐死于杜邮,埋葬在华池。司马靳之孙司马昌,是秦国主管冶铸铁器的官员,生活在秦始皇时代。蒯聩玄孙司马昂,曾为武安君部将并带兵攻占朝歌。诸侯争相为王时,司马昂在殷地称王。汉王刘邦攻打楚霸王项羽之际,司马昂归降汉王,汉以殷地为河内郡。司马昌生司马无泽,司马无泽担任汉朝市长之职。无泽生司马喜,司马喜封爵五大夫,死后都埋葬在高门。司马喜生司马谈,司马谈做了太史公。 太史公职掌天文,不管民事。太史公有子名迁。 司马迁生于龙门,在黄河之北、龙门山之南过着耕牧生活。年仅十岁便已习诵古文。二十岁开始南游江、淮地区,登会稽山,探察禹穴,观览九嶷山,泛舟于沅水湘水之上;北渡汶水、泗水,在齐、鲁两地的都会研讨学问,考察孔子的遗风,在邹县、峄山行乡射之礼;困厄于鄱、薛、彭城,经过梁、楚之地回到家乡。于是司马迁出仕为郎中,奉命出使西征巴蜀以南,往南经略邛、笮、昆明,归来向朝廷复命。 这一年,天子开始举行汉朝的封禅典礼,而太史公被滞留在周南,不能参与其事,所以心中愤懑,致病将死。其子司马迁适逢出使归来,在黄河、洛水之间拜见了父亲。太史公握着司马迁的手哭着说:“我们的先祖是周朝的太史。远在上古虞夏之世便显扬功名,职掌天文之事。后世衰落,今天会断绝在我手里吗?你继做太史,就会接续我们祖先的事业了。现在天子继承汉朝千年一统的大业,在泰山举行封禅典礼,而我不能随行,这是命啊,是命啊!我死之后,你必定要做太史;做了太史,不要忘记我想要撰写的著述啊。再说孝道始于奉养双亲,进而侍奉君主,最终在于立身扬名。扬名后世来显耀父母,这是最大的孝道。天下称道歌诵周公,说他能够论述歌颂文王、武王的功德,宣扬周、邵的风尚,通晓太王、王季的思虑,乃至于公刘的功业,并尊崇始祖后稷。周幽王、周厉王以后,王道衰败,礼乐衰颓,孔子研究整理旧有的典籍,修复振兴被废弃破坏的礼乐,论述《诗经》、《书经》,写作《春秋》,学者至今以之为准则。自获麟以来四百余年,诸侯相互兼并,史书丢弃殆尽。如今汉朝兴起,海内统一,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我作为太史都未能予以论评载录,断绝了天下的修史传统,对此我甚感惶恐,你可一定要记在心上啊!”司马迁低下头流着眼泪说:“儿子虽然驽笨,但我会详细编纂先人所整理的历史旧闻,不敢稍有缺漏。” 司马谈去世三年后司马迁任太史令,开始缀集历史书籍及国家收藏的档案文献。司马迁任太史令五年正当汉太初元年,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汉朝的历法开始改用夏正,即以农历一月为正月,天子在明堂举行实施新历法的仪式,诸侯都改用新历法。 太史公说:“先人说过:‘自周公死后五百年而有孔子。孔子死后到现在五百年,有能继承清明之世,辨正《易传》,接续《春秋》,遵奉《诗》、《书》、《礼》、《乐》精义的人吗?’他的用意就在于此,在于此吧!我又怎敢推辞呢。” 上大夫壶遂问:“从前孔子为什么要作《春秋》呢?”太史公说:“我听董生讲:‘周朝王道衰败废弛,孔子担任鲁国司寇,诸侯嫉害他,卿大夫阻挠他。孔子知道自己的意见不被采纳,政治主张无法实行,便褒贬评定二百四十二年间的是非,作为天下评判是非的标准,贬抑无道的天子,斥责为非的诸侯,声讨乱政的大夫,为使国家政事通达而已’。孔子说:‘我与其载述空洞的说教,不如举出在位者所做所为以见其是非美恶,这样就更加深切显明了。’《春秋》这部书,上阐明三王的治道,下辨别人与人之间的伦理纲常,分清嫌疑,判明是非,论定犹豫不决之事,褒善惩恶,尊重贤能,鄙薄不肖,使灭亡的国家存在下去,断绝了的世系继续下去,补救衰敝之事,振兴废弛之业,这是王道的精髓。《易》载述天地、阴阳、四时、五行,所以在说明变化方面见长;《礼》规范人伦,所以在行事方面见长;《书》记述先王事迹,所以在政治方面见长;《诗》记山川溪谷、禽兽草木,牝牡雌雄,所以在风土人情方面见长;《乐》是论述音乐立人的经典,所以在和谐方面见长;《春秋》论辨是非,所以在治人方面见长。由此可见《礼》是用来节制约束人的,《乐》是用来诱发人心平和的,《书》是来述说政事的,《诗》是用来表达情意的,《易》是用来讲变化的,《春秋》是用来论述道义的。平定乱世,使之复归正道,没有什么著作比《春秋》更切近有效。《春秋》不过数万字,而其要旨就有数千条。万物的离散聚合都在《春秋》之中。在《春秋》一书中,记载弑君事件三十六起,被灭亡的国家五十二个,诸侯出奔逃亡不能保其国家的数不胜数。考察其变乱败亡的原因,都是丢掉了作为立国立身根本的春秋大义。所以《易》中讲‘失之毫厘,差以千里。’说‘臣弑君,子弑父,并非一朝一夕的缘故,其发展渐进已是很久了’。因此,做国君的不可以不知《春秋》,否则就是谗佞之徒站在面前也看不见,奸贼之臣紧跟在后面也不会发觉。做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否则就只会株守常规之事却不懂得因事制宜,遇到突发事件则不知如何灵活对待。做人君、人父若不通晓《春秋》的要义,必定会蒙受罪魁祸首的罪名。做人臣、人子如不通晓《春秋》要义,必定会陷于篡位杀上而被诛伐的境地,并蒙死罪之名。其实他们都认为是好事而去做,只因为不懂得《春秋》大义,而蒙受史家口诛笔伐的不实之言却不敢推卸罪名。如不明了礼义的要旨,就会弄到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的地步。君不像君,就会被臣下干犯,臣不像臣就会被诛杀,父不像父就会昏聩无道,子不像子就会忤逆不孝。这四种恶行,是天下最大的罪过。把天下最大的罪过加在他身上,也只得接受而不敢推卸。所以《春秋》这部经典是礼义根本之所在。礼是禁绝坏事于发生之前,法规施行于坏事发生之后;法施行的作用显而易见,而礼禁绝的作用却隐而难知。” 壶遂说:“孔子时候,上没有圣明君主,他处在下面又得不到任用,所以撰写《春秋》,留下一部空洞的史文来裁断礼义,当作一代帝王的法典。现在先生上遇圣明天子,下能当官供职,万事已经具备,而且全部各得其所,井然相宜,先生所要撰述的想要阐明的是什么呢?” 太史公说:“是,是啊,不不,不完全是这么回事。我听先人说过:‘伏羲极其纯厚,作《易》八卦。尧舜的强盛,《尚书》做了记载,礼乐在那时兴起。商汤周武时代的隆盛,诗人予以歌颂。《春秋》扬善贬恶,推崇夏、商、周三代盛德,褒扬周王室,并非仅仅讽刺讥斥呀’。汉朝兴建以来,至当今英明天子,获见符瑞,举行封禅大典,改订历法,变换服色,受命于上天,恩泽流布无边,海外不同习俗的国家,辗转几重翻译到中国边关来,请求进献朝见的不可胜数。臣下百官竭力颂扬天子的功德,仍不能完全表达出他们的心意。再说士贤能而不被任用,是做国君的耻辱;君主明圣而功德不能广泛传扬使大家都知道,是有关官员的罪过。况且我曾担任太史令的职务,若弃置天子圣明盛德而不予记载,埋没功臣、世家、贤大夫的功业而不予载述,违背先父的临终遗言,罪过就实在太大了。我所说的缀述旧事,整理有关人物的家世传记,并非所谓著作呀,而您拿它与《春秋》相比,那就错了。” 于是开始论述编次所得文献和材料。到了第七年,太史公遭逢李陵之祸,被囚禁狱中。于是喟然而叹道:“这是我的罪过啊!这是我的罪过啊!身体残毁没有用了。”退而深思道:“《诗》、《书》含义隐微而言辞简约,是作者想要表达他们的心志和情绪。从前周文王被拘禁羑里,推演了《周易》;孔子遭遇陈蔡的困厄,作有《春秋》;屈原被放逐,著了《离骚》;左丘明双目失明,才编撰了《国语》,孙子的腿受了膑刑,却论述兵法;吕不韦被贬徙蜀郡,世上才流传《吕览》;韩非被囚禁在秦国,才写有《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都是圣人贤士抒发愤懑而作的。这些人都是心中聚集郁闷忧愁,理想主张不得实现,因而追述往事,考虑未来。”于是终于下定决心记述陶唐以来直到武帝获麟那一年的历史,而从黄帝开始写起。


注释

先人:指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 周公:姓姬,名旦,周武王之弟,周成王之叔。武王死时,成王尚年幼,于是就由周公摄政(代掌政权)。 《易传》:《周易》的组成部分,是儒家学者对古代占筮用《周易》所作的各种解释。 《春秋》:儒家经典,相传是孔子根据鲁国史官编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 本:以……为本,遵奉。为动用法。 《诗》:《诗经》,儒家经典之一,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书》:《尚书》,儒家经典之一,是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礼》:儒家经典《周礼》、《仪礼》、《礼记》三书的合作。 《乐》:儒家经典之一,今已不传。《易传》、《春秋》、《诗》、《书》、《礼》、《乐》,汉时称“六艺”。 壶遂:人名,曾和司马迁一起参加太初改历,官至詹事,秩二千石,故称“上大夫”。 董生:指汉代儒学大师董仲舒。 孔子为鲁司寇:前500年(鲁定公十年),孔子在鲁国由中都宰升任司空和大司寇,是年五十二岁。司寇,掌管刑狱的官。 三王:指夏、商、周三代的开国之君禹、汤、文王。 阴阳:古代以阴阳解释世间万物的发展变化,凡天地万物皆分属阴阳。 四时:春、夏、秋、冬四季。 五行:水、火、木、金、土等五种基本元素,古人认为它们之间会相生相克。 牝牡(pìnmǔ):牝为雌,牡为雄。 指:同“旨”。 弑(shì):古时称臣杀君、子杀父母为“弑”。 社稷:土神和谷神。古时王朝建立,必先立社稷坛;灭人之国,也必先改置被灭国的社稷坛。故以社稷为国家政权的象征。 伏羲:神话中人类的始祖。曾教民结网,从事渔猎畜牧。据说《易经》中的八卦就是他画的。 尧:传说中我国父系社会后期部落联盟的领袖。 舜:由尧的推举,继任部落联盟的领袖。挑选贤才,治理国家,并把治水有功的大禹推为自己的继承人。 《尚书》载之:《尚书》的第一篇《尧典》,记载了尧禅位给舜的事迹。 汤:商朝的建立者。原是商族的领袖,后任用贤相伊尹执政,积聚力量,先后十一次出征,消灭了邻近几个部落。最后一举灭夏,建立商朝。 武:周武王,西周王朝的建立者。继承文王的遗志,率部东攻,在牧野(今河南淇县西南)大败商纣王部队,建立周朝。 诗人歌之:《诗经》中有《商颂》五篇,内容多是对殷代先王先公的赞颂。 三代:夏、商、周。 符瑞:吉祥的征兆。汉初思想界盛行“天人感应”之说,这被称为“获符瑞”。前122年,汉武帝猎获了一头白麟,于是改年号为“元狩”。 封禅:帝王祭天地的典礼。秦汉以后成为国家大典。封,在泰山上筑土为坛祭天。禅,在泰山下的梁父山上辟出一块场地祭地。 正朔:正是一年的开始,朔是一月的开始;正朔即指一年的第一天。古时候改朝换代,都要重新确定何时为一年的第一个月,以示受命于天。周以夏历的十一月为岁首;秦以夏历的十月为岁首;汉初承秦制,至前104年(汉武帝元封元年)改用“太初历”,才用夏历的正月为岁首,从此直到清末,历代沿用。“改正朔”即指此。 易服色:更改车马、祭牲的颜色。秦汉时代,盛行“五德终始说”。认为每一个朝代在五行中必定占居一德。与此相应,每一朝代都崇尚一种颜色。所谓夏朝为水德,故崇尚黑色;商朝为金德,故崇尚白色;周朝为火德,故崇尚赤色;汉初四十年,汉人认为自己是水德,故崇尚黑色,后经许多人的抗争,到武帝时正式改定为土德,崇尚黄色。 穆清:指天。 重译:经过几重翻译。喻远方邻邦。 款塞:叩关。 遭李陵之祸:李陵,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汉代名将李广之孙,善于骑射,汉武帝时官拜骑都尉。前99年(天汉二年),汉武帝出兵三路攻打匈奴,以他的宠妃李夫人之弟、贰师将军李广利为主力,李陵为偏师。李陵率军深入腹地,遇匈奴主力而被围。李广利按兵不动,致使李陵兵败投降。司马迁认为李陵是难得的将才,在武帝面前为他辩解,竟被下狱问罪,处以宫刑。这就是“李陵之祸”。 缧绁(léixiè):原是捆绑犯人的绳索,这里引伸为监狱。 西伯拘羑(yǒu)里,演《周易》:周文王被殷纣王拘禁在羑里(今河南汤阴县北)时,把上古时代的八卦(相传是伏羲所作)推演成六十四卦,这就是《周易》一书的骨干。 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孔子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曾周游列国,但到处碰壁,在陈国和蔡国,还受到了绝粮和围攻的困厄。其后返回鲁国写作《春秋》。注:孔子一生曾有厄于陈、蔡及作《春秋》二事,但史公一定要将二事联系起来,并说成因果关系,此其行文之需要。 屈原放逐,著《离骚》:请参阅本编所选《屈原列传》。 左丘:春秋时鲁国的史官。相传他失明以后,撰写成《国语》一书。 孙子膑(bìn)脚,而论兵法:孙子,即孙膑,因受一种截去两腿膝盖上膑骨的膑刑以后得名。齐国人,曾与庞涓一起从鬼谷子学兵法。后庞涓担任魏国大将,忌孙膑之才,把孙膑骗到魏国,处以膑刑。孙膑后被齐威王任为军师,著有《孙膑兵法》。 不韦迁蜀,世传《吕览》:不韦即吕不韦,战国末年的大商人。秦庄襄王时,被任为相国,封文信侯。始皇即位,称吕不韦为“尚父”。他曾命门下的宾客编撰了《吕氏春秋》(又称《吕览》)一书。秦始皇亲政后,被免去相国职务,赶出都城,又令迁蜀,忧惧自杀。 韩非囚秦,《说难》、《孤愤》:韩非是战国末期法家的代表,出身韩国贵族。为李斯所谗,在狱中自杀。《说难》、《孤愤》是《韩非子》中的两篇。 《诗》三百篇:今本《诗经》共三百零五篇,这里是指约数。 陶唐:即唐尧。尧最初住在陶丘(今山东定陶县南),后又迁往唐(今河北唐县),故称陶唐氏。《史记》列为五帝之一。 至于麟止:前122年(汉武帝元狩元年),猎获白麟一只,《史记》记事即止于此年。前481年(鲁哀公十四年),亦曾猎获麒麟,孔子听说后,停止了《春秋》的写作,后人称之为“绝笔于获麟”。《史记》写到捕获白麟为止,是有意仿效孔子作《春秋》的意思。 黄帝:传说中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姬姓,号轩辕氏、有熊氏。《史记》首篇即《五帝本纪》,黄帝为五帝之首,所以这样说。


简介

《太史公自序》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中。是《史记》的最后一篇,是《史记》的自序,也是司马迁的自传,人们常称之为司马迁自作之列传。不仅一部《史记》总括于此,而且司马迁一生本末也备见于此。文章气势浩瀚,宏伟深厚,是研究司马迁及其《史记》的重要资料。



天地

〔刘彻〕 〔汉〕

天地并况,惟予有慕,爰熙紫坛,思求厥路。

恭承禋祀,缊豫为纷,黼绣周张,承神至尊。

千童罗舞成八溢,合好效欢虞泰一。

九歌毕奏斐然殊,鸣琴竽瑟会轩朱。

璆磬金鼓,灵其有喜,百官济济,各敬厥事。

盛牲实俎进闻膏,神奄留,临须摇。

长丽前掞光耀明,寒暑不忒况皇章。

展诗应律鋗玉鸣,函宫吐角激徵清。

发梁扬羽申以商,造兹新音永久长。

声气远条凤鸟翔,神夕奄虞盖孔享。

日出入

〔两汉乐府〕 〔汉〕

日出入安穷,时世不与人同。

故春非我春,夏非我夏, 秋非我秋,冬非我冬。

泊如四海之池,遍观是邪谓何?

吾知所乐,独乐六龙。

六龙之调,使我心若。

訾,黄其何不徕下!

天马二首·其一

〔刘彻〕 〔汉〕

太一况,天马下,沾赤汗,沫流赭。

志俶傥,精权奇,籋浮云,晻上驰。

体容与,迣万里,今安匹,龙为友。

天马二首·其二

〔刘彻〕 〔汉〕

天马徕,从西极,涉流沙,九夷服。

天马徕,出泉水,虎脊两,化若鬼。

天马徕,历无草,径千里,循东道。

天马徕,执徐时,将摇举,谁与期?

天马徕,开远门,竦予身,逝昆仑。

天马徕,龙之媒,游阊阖,观玉台。

天门

〔两汉乐府〕 〔汉〕

天门开,詄荡荡,穆并骋,以临飨。

光夜烛,德信著,灵浸鸿,长生豫。

太朱涂广,夷石为堂,饰玉梢以舞歌,体招摇若永望。

星留俞,塞陨光,照紫幄,珠烦黄。

幡比翅回集,贰双飞常羊。

月穆穆以金波,日华耀以宣明。

假清风轧忽,激长至重觞。

神裴回若留放,殣冀亲以肆章。

函蒙祉福常若期,寂谬上天知厥时。

泛泛滇滇从高斿,殷勤此路胪所求。

佻正嘉古弘以昌,休嘉砰隐溢四方。

专精厉意逝九阂,纷云六幕浮大海。

史记·七十列传·货殖列传

〔司马迁〕 〔汉〕

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

”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

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埶能之荣使。

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

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夫山西饶材、竹、谷、纑、旄、玉石。

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

江南出棻、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革。

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

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釭置:此其大较也。

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

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

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

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

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

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

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

原大则饶,原小则鲜。

上则富国,下则富家。

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馀,拙者不足。

故太公望封于营丘,地舄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繦至而辐凑。

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

其后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而管氏亦有三归,位在陪臣,富于列国之君。

是以齐富彊至于威、宣也。

故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礼生于有而废于无。

故君子富,好行其德。

小人富,以适其力。

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

富者得势益彰,失势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

夷狄益甚。

谚曰:“千金之子,不死于市。

”此非空言也。

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昔者越王勾践困于会稽之上,乃用范蠡、计然。

计然曰:“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二者形则万货之情可得而观已。

故岁在金,穰。

水,毁。

木,饥。

火,旱。

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物之理也。

六岁穰,六岁旱,十二岁一大饥。

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

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矣。

上不过八十,下不减三十,则农末俱利,平粜齐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

积著之理,务完物,无息币。

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

论其有馀不足,则知贵贱。

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

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

财币欲其行如流水。

”修之十年,国富,厚赂战士,士赴矢石,如渴得饮,遂报彊吴,观兵中国,称号“五霸”。

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喟然而叹曰:“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

既已施于国,吾欲用之家。

”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适齐为鸱夷子皮,之陶为朱公。

朱公以为陶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

乃治产积居。

与时逐而不责于人。

故善治生者,能择人而任时。

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

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

后年衰老而听子孙,子孙修业而息之,遂至巨万。

故言富者皆称陶朱公。

子赣既学于仲尼,退而仕于卫,废着鬻财于曹、鲁之间,七十子之徒,赐最为饶益。

原宪不厌糟,匿于穷巷。

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夫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

此所谓得埶而益彰者乎?

白圭,周人也。

当魏文侯时,李克务尽地力,而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夫岁孰取谷,予之丝漆。

茧出取帛絮,予之食。

太阴在卯,穰。

明岁衰恶。

至午,旱。

明岁美。

至酉,穰。

明岁衰恶。

至子,大旱。

明岁美,有水。

至卯,积着率岁倍。

欲长钱,取下谷。

长石斗,取上种。

能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与用事僮仆同苦乐,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

故曰:“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

是故其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彊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

”盖天下言治生祖白圭。

白圭其有所试矣,能试有所长,非苟而已也。

猗顿用盬盐起。

而邯郸郭纵以铁冶成业,与王者埒富。

乌氏倮畜牧,及众,斥卖,求奇缯物,间献遗戎王。

戎王什倍其偿,与之畜,畜至用谷量马牛。

秦始皇帝令倮比封君,以时与列臣朝请。

而巴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訾。

清,寡妇也,能守其业,用财自卫,不见侵犯。

秦皇帝以为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

夫倮鄙人牧长,清穷乡寡妇,礼抗万乘,名显天下,岂非以富邪?

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而徙豪杰诸侯彊族于京师。

关中自汧、雍以东至河、华,膏壤沃野千里,自虞夏之贡以为上田,而公刘适邠,大王、王季在岐,文王作丰,武王治镐,故其民犹有先王之遗风,好稼穑,殖五谷,地重,重为邪。

及秦文、德、穆居雍,隙陇蜀之货物而多贾。

献公徙栎邑,栎邑北却戎翟,东通三晋,亦多大贾。

昭治咸阳,因以汉都,长安诸陵,四方辐凑并至而会,地小人众,故其民益玩巧而事末也。

南则巴蜀。

巴蜀亦沃野,地饶卮、姜、丹沙、石、铜、铁、竹、木之器。

南御滇僰,僰僮。

西近邛笮,笮马、旄牛。

然四塞,栈道千里,无所不通,唯襃斜绾毂其口,以所多易所鲜。

天水、陇西、北地、上郡与关中同俗,然西有羌中之利,北有戎翟之畜,畜牧为天下饶。

然地亦穷险,唯京师要其道。

故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

然量其富,什居其六。

昔唐人都河东,殷人都河内,周人都河南。

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建国各数百千岁,土地小狭,民人众,都国诸侯所聚会,故其俗纤俭习事。

杨、平阳陈西贾秦、翟,北贾种、代。

种、代,石北也,地边胡,数被寇。

人民矜懻忮,好气,任侠为奸,不事农商。

然迫近北夷,师旅亟往,中国委输时有奇羡。

其民羯羠不均,自全晋之时固已患其僄悍,而武灵王益厉之,其谣俗犹有赵之风也。

故杨、平阳陈掾其间,得所欲。

温、轵西贾上党,北贾赵、中山。

中山地薄人众,犹有沙丘纣淫地馀民,民俗懁急,仰机利而食。

丈夫相聚游戏,悲歌慷慨,起则相随椎剽,休则掘冢作巧奸冶,多美物,为倡优。

女子则鼓鸣瑟,跕屣,游媚贵富,入后宫,遍诸侯。

然邯郸亦漳、河之间一都会也。

北通燕、涿,南有郑、卫。

郑、卫俗与赵相类,然近梁、鲁,微重而矜节。

濮上之邑徙野王,野王好气任侠,卫之风也。

夫燕亦勃、碣之间一都会也。

南通齐、赵,东北边胡。

上谷至辽东,地踔远,人民希,数被寇,大与赵、代俗相类,而民雕捍少虑,有鱼盐枣栗之饶。

北邻乌桓、夫馀,东绾秽貉、朝鲜、真番之利。

洛阳东贾齐、鲁,南贾梁、楚。

故泰山之阳则鲁,其阴则齐。

齐带山海,膏壤千里,宜桑麻,人民多文采布帛鱼盐。

临菑亦海岱之间一都会也。

其俗宽缓阔达,而足智,好议论,地重,难动摇,怯于众斗,勇于持刺,故多劫人者,大国之风也。

其中具五民。

而邹、鲁滨洙、泗,犹有周公遗风,俗好儒,备于礼,故其民龊龊。

颇有桑麻之业,无林泽之饶。

地小人众,俭啬,畏罪远邪。

及其衰,好贾趋利,甚于周人。

夫自鸿沟以东,芒、砀以北,属巨野,此梁、宋也。

陶、睢阳亦一都会也。

昔尧作成阳,舜渔于雷泽,汤止于亳。

其俗犹有先王遗风,重厚多君子,好稼穑,虽无山川之饶,能恶衣食,致其蓄藏。

越、楚则有三俗。

夫自淮北沛、陈、汝南、南郡,此西楚也。

其俗剽轻,易发怒,地薄,寡于积聚。

江陵故郢都,西通巫、巴,东有云梦之饶。

陈在楚夏之交,通鱼盐之货,其民多贾。

徐、僮、取虑,则清刻,矜己诺。

彭城以东,东海、吴、广陵,此东楚也。

其俗类徐、僮。

朐、缯以北,俗则齐。

浙江南则越。

夫吴自阖庐、春申、王濞三人招致天下之喜游子弟,东有海盐之饶,章山之铜,三江、五湖之利,亦江东一都会也。

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是南楚也,其俗大类西楚。

郢之后徙寿春,亦一都会也。

而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鲍、木输会也。

与闽中、干越杂俗,故南楚好辞,巧说少信。

江南卑湿,丈夫早夭。

多竹木。

豫章出黄金,长沙出连、锡,然堇堇物之所有,取之不足以更费。

九疑、苍梧以南至儋耳者,与江南大同俗,而杨越多焉。

番禺亦其一都会也,珠玑、犀、玳瑁、果、布之凑。

颍川、南阳,夏人之居也。

夏人政尚忠朴,犹有先王之遗风。

颍川敦愿。

秦末世,迁不轨之民于南阳。

南阳西通武关、郧关,东南受汉、江、淮。

宛亦一都会也。

俗杂好事,业多贾。

其任侠,交通颍川,故至今谓之“夏人”。

夫天下物所鲜所多,人民谣俗,山东食海盐,山西食盐卤,领南、沙北固往往出盐,大体如此矣。

总之,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果隋蠃蛤,不待贾而足,地势饶食,无饥馑之患,以故呰窳偷生,无积聚而多贫。

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沂、泗水以北,宜五谷桑麻六畜,地小人众,数被水旱之害,民好畜藏,故秦、夏、梁、鲁好农而重民。

三河、宛、陈亦然,加以商贾。

齐、赵设智巧,仰机利。

燕、代田畜而事蚕。

由此观之,贤人深谋于廊庙,论议朝廷,守信死节隐居岩穴之士设为名高者安归乎?

归于富厚也。

是以廉吏久,久更富,廉贾归富。

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

故壮士在军,攻城先登,陷阵却敌,斩将搴旗,前蒙矢石,不避汤火之难者,为重赏使也。

其在闾巷少年,攻剽椎埋,劫人作奸,掘冢铸币,任侠并兼,借交报仇,篡逐幽隐,不避法禁,走死地如骛者,其实皆为财用耳。

今夫赵女郑姬,设形容,揳鸣琴,揄长袂,蹑利屣,目挑心招,出不远千里,不择老少者,奔富厚也。

游闲公子,饰冠剑,连车骑,亦为富贵容也。

弋射渔猎,犯晨夜,冒霜雪,驰坑谷,不避猛兽之害,为得味也。

博戏驰逐,斗鸡走狗,作色相矜,必争胜者,重失负也。

医方诸食技术之人,焦神极能,为重糈也。

吏士舞文弄法,刻章伪书,不避刀锯之诛者,没于赂遗也。

农工商贾畜长,固求富益货也。

此有知尽能索耳,终不馀力而让财矣。

谚曰:“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

”居之一岁,种之以谷。

十岁,树之以木。

百岁,来之以德。

德者,人物之谓也。

今有无秩禄之奉,爵邑之入,而乐与之比者。

命曰“素封”。

封者食租税,岁率户二百。

千户之君则二十万,朝觐聘享出其中。

庶民农工商贾,率亦岁万息二千,百万之家则二十万,而更徭租赋出其中。

衣食之欲,恣所好美矣。

故曰陆地牧马二百蹄,牛蹄角千,千足羊,泽中千足彘,水居千石鱼陂,山居千章之材。

安邑千树枣。

燕、秦千树栗。

蜀、汉、江陵千树橘。

淮北、常山已南,河济之间千树萩。

陈、夏千亩漆。

齐、鲁千亩桑麻。

渭川千亩竹。

及名国万家之城,带郭千亩亩钟之田,若千亩卮茜,千畦姜韭: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

然是富给之资也,不窥市井,不行异邑,坐而待收,身有处士之义而取给焉。

若至家贫亲老,妻子软弱,岁时无以祭祀进醵,饮食被服不足以自通,如此不惭耻,则无所比矣。

是以无财作力,少有斗智,既饶争时,此其大经也。

今治生不待危身取给,则贤人勉焉。

是故本富为上,末富次之,奸富最下。

无岩处奇士之行,而长贫贱,好语仁义,亦足羞也。

凡编户之民,富相什则卑下之,伯则畏惮之,千则役,万则仆,物之理也。

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

通邑大都,酤一岁千酿,醯酱千瓨,浆千甔,屠牛羊彘千皮,贩谷粜千钟,薪千车,船长千丈,木千章,竹竿万个,其轺车百乘,牛车千两,木器髹者千枚,铜器千钧,素木铁器若卮茜千石,马蹄躈千,牛千足,羊彘千双,僮手指千,筋角丹沙千斤,其帛絮细布千钧,文采千匹,榻布皮革千石,漆千斗,糵曲盐豉千答,鲐鮆千斤,鲰千石,鲍千钧,枣栗千石者三之,狐龂裘千皮,羔羊裘千石,旃席千具,佗果菜千钟,子贷金钱千贯,节驵会,贪贾三之,廉贾五之,此亦比千乘之家,其大率也。

佗杂业不中什二,则非吾财也。

请略道当世千里之中,贤人所以富者,令后世得以观择焉。

蜀卓氏之先,赵人也,用铁冶富。

秦破赵,迁卓氏。

卓氏见虏略,独夫妻推辇,行诣迁处。

诸迁虏少有馀财,争与吏,求近处,处葭萌。

唯卓氏曰:“此地狭薄。

吾闻汶山之下,沃野,下有蹲鸱,至死不饥。

民工于市,易贾。

”乃求远迁。

致之临邛,大喜,即铁山鼓铸,运筹策,倾滇蜀之民,富至僮千人。

田池射猎之乐,拟于人君。

程郑,山东迁虏也,亦冶铸,贾椎髻之民,富埒卓氏,俱居临邛。

宛孔氏之先,梁人也,用铁冶为业。

秦伐魏,迁孔氏南阳。

大鼓铸,规陂池,连车骑,游诸侯,因通商贾之利,有游闲公子之赐与名。

然其赢得过当,愈于纤啬,家致富数千金,故南阳行贾尽法孔氏之雍容。

鲁人俗俭啬,而曹邴氏尤甚,以铁冶起,富至巨万。

然家自父兄子孙约,俯有拾,仰有取,贳贷行贾遍郡国。

邹、鲁以其故多去文学而趋利者,以曹邴氏也。

齐俗贱奴虏,而刀间独爱贵之。

桀黠奴,人之所患也,唯刀间收取,使之逐渔盐商贾之利,或连车骑,交守相,然愈益任之。

终得其力,起富数千万。

故曰“宁爵毋刀”,言其能使豪奴自饶而尽其力。

周人既纤,而师史尤甚,转毂以百数,贾郡国,无所不至。

洛阳街居在齐秦楚赵之中,贫人学事富家,相矜以久贾,数过邑不入门,设任此等,故师史能致七千万。

宣曲任氏之先,为督道仓吏。

秦之败也,豪杰皆争取金玉,而任氏独窖仓粟。

楚汉相距荥阳也,民不得耕种,米石至万,而豪杰金玉尽归任氏,任氏以此起富。

富人争奢侈,而任氏折节为俭,力田畜。

田畜人争取贱贾,任氏独取贵善。

富者数世。

然任公家约,非田畜所出弗衣食,公事不毕则身不得饮酒食肉。

以此为闾里率,故富而主上重之。

塞之斥也,唯桥姚已致马千匹,牛倍之,羊万头,粟以万钟计。

吴楚七国兵起时,长安中列侯封君行从军旅,赍贷子钱,子钱家以为侯邑国在关东,关东成败未决,莫肯与。

唯无盐氏出捐千金贷,其息什之。

三月,吴楚平,一岁之中,则无盐氏之息什倍,用此富埒关中。

关中富商大贾,大抵尽诸田,田啬、田兰。

韦家栗氏,安陵、杜杜氏,亦巨万。

此其章章尤异者也。

皆非有爵邑奉禄弄法犯奸而富,尽椎埋去就,与时俯仰,获其赢利,以末致财,用本守之,以武一切,用文持之,变化有概,故足术也。

若至力农畜,工虞商贾,为权利以成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

夫纤啬筋力,治生之正道也,而富者必用奇胜。

田农,掘业,而秦扬以盖一州。

掘冢,奸事也,而田叔以起。

博戏,恶业也,而桓发用富。

行贾,丈夫贱行也,而雍乐成以饶。

贩脂,辱处也,而雍伯千金。

卖浆,小业也,而张氏千万。

洒削,薄技也,而郅氏鼎食。

胃脯,简微耳,浊氏连骑。

马医,浅方,张里击钟。

此皆诚壹之所致。

由是观之,富无经业,则货无常主,能者辐凑,不肖者瓦解。

千金之家比一都之君,巨万者乃与王者同乐。

岂所谓“素封”者邪?

非也?

史记·七十列传·龟策列传

〔司马迁〕 〔汉〕

太史公曰:自古圣王将建国受命,兴动事业,何尝不宝卜筮以助善!

唐虞以上,不可记已。

自三代之兴,各据祯祥。

涂山之兆从而夏启世,飞燕之卜顺故殷兴,百谷之筮吉故周王。

王者决定诸疑,参以卜筮,断以蓍龟,不易之道也。

蛮夷氐羌虽无君臣之序,亦有决疑之卜。

或以金石,或以草木,国不同俗。

然皆可以战伐攻击,推兵求胜,各信其神,以知来事。

略闻夏殷欲卜者,乃取蓍龟,已则弃去之,以为龟藏则不灵,蓍久则不神。

至周室之卜官,常宝藏蓍龟。

又其大小先后,各有所尚,要其归等耳。

或以为圣王遭事无不定,决疑无不见,其设稽神求问之道者,以为后世衰微,愚不师智,人各自安,化分为百室,道散而无垠,故推归之至微,要絜于精神也。

或以为昆虫之所长,圣人不能与争。

其处吉凶,别然否,多中于人。

至高祖时,因秦太卜官。

天下始定,兵革未息。

及孝惠享国日少,吕后女主,孝文、孝景因袭掌故,未遑讲试,虽父子畴官,世世相传,其精微深妙,多所遗失。

至今上即位,博开艺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学,通一伎之士咸得自效,绝伦超奇者为右,无所阿私,数年之闲,太卜大集。

会上欲击匈奴,西攘大宛,南收百越,卜筮至预见表象,先图其利。

及猛将推锋执节,获胜于彼,而蓍龟时日亦有力于此。

上尤加意,赏赐至或数千万。

如丘子明之属,富溢贵宠,倾于朝廷。

至以卜筮射蛊道,巫蛊时或颇中。

素有啊〃帧×因公行诛,恣意所伤,以破族灭门者,不可胜数。

百僚荡恐,皆曰龟策能言。

后事觉奸穷,亦诛三族。

夫摓策定数,灼龟观兆,变化无穷,是以择贤而用占焉,可谓圣人重事者乎!

周公卜三龟,而武王有瘳。

纣为暴虐,而元龟不占。

晋文将定襄王之位,卜得黄帝之兆,卒受彤弓之命。

献公贪骊姬之色,卜而兆有口象,其祸竟流五世。

楚灵将背周室,卜而龟逆,终被乾溪之败。

兆应信诚于内,而时人明察见之于外,可不谓两合者哉!

君子谓夫轻卜筮,无神明者,悖。

背人道,信祯祥者,鬼神不得其正。

故书建稽疑,五谋而卜筮居其二,五占从其多,明有而不专之道也。

余至江南,观其行事,问其长老,云龟千岁乃游莲叶之上,蓍百茎共一根。

又其所生,兽无虎狼,草无毒螫。

江傍家人常畜龟饮食之,以为能导引致气,有益于助衰养老,岂不信哉!

褚先生曰:臣以通经术,受业博士,治春秋,以高第为郎,幸得宿卫,出入宫殿中十有馀年。

窃好太史公传。

太史公之传曰:「三王不同龟,四夷各异卜,然各以决吉凶,略窥其要,故作龟策列传。

」臣往来长安中,求龟策列传不能得,故之大卜官,问掌故文学长老习事者,写取龟策卜事,编于下方。

闻古五帝、三王发动举事,必先决蓍龟。

传曰:「下有伏灵,上有兔丝。

上有捣蓍,下有神龟。

」所谓伏灵者,在兔丝之下,状似飞鸟之形。

新雨已,天清静无风,以夜捎兔丝去之,既以篝烛此地烛之,火灭,即记其处,以新布四丈环置之,明即掘取之,入四尺至七尺,得矣,过七尺不可得。

伏灵者,千岁松根也,食之不死。

闻蓍生满百茎者,其下必有神龟守之,其上常有青云覆之。

传曰:「天下和平,王道得,而蓍茎长丈,其丛生满百茎。

」方今世取蓍者,不能中古法度,不能得满百茎长丈者,取八十茎已上,蓍长八尺,即难得也。

人民好用卦者,取满六十茎已上,长满六尺者,既可用矣。

记曰:「能得名龟者,财物归之,家必大富至千万。

」一曰「北斗龟」,二曰「南辰龟」,三曰「五星龟」,四曰「八风龟」,五曰「二十八宿龟」,六曰「日月龟」,七曰「九州龟」,八曰「玉龟」:凡八名龟。

龟图各有文在腹下,文云云者,此某之龟也。

略记其大指,不写其图。

取此龟不必满尺二寸,民人得长七八寸,可宝矣。

今夫珠玉宝器,虽有所深藏,必见其光,必出其神明,其此之谓乎!

笔玉处于山而木润,渊生珠而岸不枯者,润泽之所加也。

明月之珠出于江海,藏于蚌中,蚗龙伏之。

王者得之,长有天下,四夷宾服。

能得百茎蓍,并得其下龟以卜者,百言百当,足以决吉凶。

神龟出于江水中,庐江郡常岁时生龟长尺二寸者二十枚输太卜官,太卜官因以吉日剔取其腹下甲。

龟千岁乃满尺二寸。

王者发军行将,必钻龟庙堂之上,以决吉凶。

今高庙中有龟室,藏内以为神宝。

传曰:「取前足臑骨穿佩之,取龟置室西北隅悬之,以入深山大林中,不惑。

」臣为郎时,见万毕石朱方,传曰:「有神龟在江南嘉林中。

嘉林者,兽无虎狼,鸟无鸱枭,草无毒螫,野火不及,斧斤不至,是为嘉林。

龟在其中,常巢于芳莲之上。

左胁书文曰:『甲子重光,得我者匹夫为人君,有土正,诸侯得我为帝王。

』求之于白蛇蟠杅林中者,斋戒以待,譺然,状如有人来告之,因以醮酒佗发,求之三宿而得。

」由是观之,岂不伟哉!

笔龟可不敬与?

南方老人用龟支床足,行二十馀岁,老人死,移床,龟尚生不死。

龟能行气导引。

问者曰:「龟至神若此,然太卜官得生龟,何为辄杀取其甲乎?

」近世江上人有得名龟,畜置之,家因大富。

与人议,欲遣去。

人教杀之勿遣,遣之破人家。

龟见梦曰:「送我水中,无杀吾也。

」其家终杀之。

杀之后,身死,家不利。

人民与君王者异道。

人民得名龟,其状类不宜杀也。

以往古故事言之,古明王圣主皆杀而用之。

宋元王时得龟,亦杀而用之。

谨连其事于左方,令好事者观择其中焉。

宋元王二年,江使神龟使于河,至于泉阳,渔者豫且举网得而囚之。

置之笼中。

夜半,龟来见梦于宋元王曰:「我为江使于河,而幕网当吾路。

泉阳豫且得我,我不能去。

身在患中,莫可告语。

王有德义,故来告诉。

」元王惕然而悟。

乃召博士卫平而问之曰:「今寡人梦见一丈夫,延颈而长头,衣玄绣之衣而乘辎车,来见梦于寡人曰:『我为江使于河,而幕网当吾路。

泉阳豫且得我,我不能去。

身在患中,莫可告语。

王有德义,故来告诉。

』是何物也?

」卫平乃援式而起,仰天而视月之光,观斗所指,定日处乡。

规矩为辅,副以权衡。

四维已定,八卦相望。

视其吉凶,介虫先见。

乃对元王曰:「今昔壬子,宿在牵牛。

河水大会,鬼神相谋。

汉正南北,江河固期,南风新至,江使先来。

白云壅汉,万物尽留。

斗柄指日,使者当囚。

玄服而乘辎车,其名为龟。

王急使人问而求之。

」王曰:「善。

」 于是王乃使人驰而往问泉阳令曰:「渔者几何家?

名谁为豫且?

豫且得龟,见梦于王,王故使我求之。

」泉阳令乃使吏案籍视图,水上渔者五十五家,上流之庐,名为豫且。

泉阳令曰:「诺。

」乃与使者驰而问豫且曰:「今昔汝渔何得?

」豫且曰:「夜半时举网得龟。

」使者曰:「今龟安在?

」曰:「在笼中。

」使者曰:「王知子得龟,故使我求之。

」豫且曰:「诺。

」即系龟而出之笼中,献使者。

使者载行,出于泉阳之门。

正昼无见,风雨晦冥。

云盖其上,五采青黄。

雷雨并起,风将而行。

入于端门,见于东箱。

身如流水,润泽有光。

望见元王,延颈而前,三步而止,缩颈而却,复其故处。

元王见而怪之,问卫平曰:「龟见寡人,延颈而前,以何望也?

缩颈而复,是何当也?

」卫平对曰:「龟在患中,而终昔囚,王有德义,使人活之。

今延颈而前,以当谢也,缩颈而却,欲亟去也。

」元王曰:「善哉!

神至如此乎,不可久留。

趣驾送龟,勿令失期。

」卫平对曰:「龟者是天下之宝也,先得此龟者为天子,且十言十当,十战十胜。

生于深渊,长于黄土。

知天之道,明于上古。

游三千岁,不出其域。

安平静正,动不用力。

寿蔽天地,莫知其极。

与物变化,四时变色。

居而自匿,伏而不食。

春仓夏黄,秋白冬黑。

明于阴阳,审于刑德。

先知利害,察于祸福,以言而当,以战而胜,王能宝之,诸侯尽服。

王勿遣也,以安社稷。

」元王曰:「龟甚神灵,降于上天,陷于深渊。

在患难中。

以我为贤。

德厚而忠信,故来告寡人。

寡人若不遣也,是渔者也。

渔者利其肉,寡人贪其力,下为不仁,上为无德。

君臣无礼,何从有福?

寡人不忍,柰何勿遣!

」卫平对曰:「不然。

臣闻盛德不报,重寄不归。

天与不受,天夺之宝。

今龟周流天下,还复其所,上至苍天,下薄泥涂。

还遍九州,未尝愧辱,无所稽留。

今至泉阳,渔者辱而囚之。

王虽遣之,江河必怒,务求报仇。

自以为侵,因神与谋。

淫雨不霁,水不可治。

若为枯旱,风而扬埃,蝗虫暴生,百姓失时。

王行仁义,其罚必来。

此无佗故,其祟在龟。

后虽悔之,岂有及哉!

王勿遣也。

」 元王慨然而叹曰:「夫逆人之使,绝人之谋,是不暴乎?

取人之有,以自为宝,是不彊乎?

寡人闻之,暴得者必暴亡,彊取者必后无功。

桀纣暴彊,身死国亡。

今我听子,是无仁义之名而有暴彊之道。

江河为汤武,我为桀纣。

未见其利,恐离其咎。

寡人狐疑,安事此宝,趣驾送龟,勿令久留。

」 卫平对曰:「不然,王其无患。

天地之闲,累石为山。

高而不坏,地得为安。

故云物或危而顾安,或轻而不可迁。

人或忠信而不如诞谩,或丑恶而宜大官,或美好佳丽而为众人患。

非神圣人,莫能尽言。

春秋冬夏,或暑或寒。

寒暑不和,贼气相奸。

同岁异节,其时使然。

故令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或为仁义,或为暴彊。

暴彊有乡,仁义有时。

万物尽然,不可胜治。

大王听臣,臣请悉言之。

天出五色,以辨白黑。

地生五谷,以知善恶。

人民莫知辨也,与禽兽相若。

谷居而穴处,不知田作。

天下祸乱,阴阳相错。

匆匆疾疾,通而不相择。

妖孽数见,传为单薄。

圣人别其生,使无相获。

禽兽有牝牡,置之山原。

鸟有雌雄,布之林泽。

有介之虫,置之溪谷。

故牧人民,为之城郭,内经闾术,外为阡陌。

夫妻男女,赋之田宅,列其室屋。

为之图籍,别其名族。

立官置吏,劝以爵禄。

衣以桑麻,养以五谷。

耕之耰之,锄之耨之。

口得所嗜,目得所美,身受其利。

以是观之,非彊不至。

故曰田者不彊,囷仓不盈。

商贾不彊,不得其赢。

妇女不彊,布帛不精。

官御不彊,其势不成。

大将不彊,卒不使令。

侯王不彊,没世无名。

故云彊者,事之始也,分之理也,物之纪也。

所求于彊,无不有也。

王以为不然,王独不闻玉椟只雉,出于昆山。

明月之珠,出于四海。

镌石拌蚌,传卖于市。

圣人得之,以为大宝。

大宝所在,乃为天子。

今王自以为暴,不如拌蚌于海也。

自以为彊,不过镌石于昆山也。

取者无咎,宝者无患。

今龟使来抵网,而遭渔者得之,见梦自言,是国之宝也,王何忧焉。

」 元王曰:「不然。

寡人闻之,谏者福也,谀者贼也。

人主听谀,是愚惑也。

虽然,祸不妄至,福不徒来。

天地合气,以生百财。

阴阳有分,不离四时,十有二月,日至为期。

圣人彻焉,身乃无灾。

明王用之,人莫敢欺。

故云福之至也,人自生之。

祸之至也,人自成之。

祸与福同,刑与德双。

圣人察之,以知吉凶。

桀纣之时,与天争功,拥遏鬼神,使不得通。

是固已无道矣,谀臣有众。

桀有谀臣,名曰赵梁。

教为无道,劝以贪狼。

系汤夏台,杀关龙逢。

左右恐死,偷谀于傍。

国危于累卵,皆曰无伤。

称乐万岁,或曰未央。

蔽其耳目,与之诈狂。

汤卒伐桀,身死国亡。

听其谀臣,身独受殃。

春秋著之,至今不忘。

纣有谀臣,名为左彊。

夸而目巧,教为象郎。

将至于天,又有玉床。

犀玉之器,象箸而羹。

圣人剖其心,壮士斩其胻。

箕子恐死,被发佯狂。

杀周太子历,囚文王昌。

投之石室,将以昔至明。

阴兢活之,与之俱亡。

入于周地,得太公望。

兴卒聚兵,与纣相攻。

文王病死,载尸以行。

太子发代将,号为武王。

战于牧野,破之华山之阳。

纣不胜败而还走,围之象郎。

自杀宣室,身死不葬。

头悬车轸,四马曳行。

寡人念其如此,肠如涫汤。

是人皆富有天下而贵至天子,然而大傲。

欲无厌时,举事而喜高,贪很而骄。

不用忠信,听其谀臣,而为天下笑。

今寡人之邦,居诸侯之闲,曾不如秋毫。

举事不当,又安亡逃!

」 卫平对曰:「不然。

河虽神贤,不如昆仑之山。

江之源理,不如四海,而人尚夺取其宝,诸侯争之,兵革为起。

小国见亡,大国危殆,杀人父兄,虏人妻子,残国灭庙,以争此宝。

战攻分争,是暴彊也。

故云取之以暴彊而治以文理,无逆四时,必亲贤士。

与阴阳化,鬼神为使。

通于天地,与之为友。

诸侯宾服,民众殷喜。

邦家安宁,与世更始。

汤武行之,乃取天子。

春秋著之,以为经纪。

王不自称汤武,而自比桀纣。

桀纣为暴彊也,固以为常。

桀为瓦室,纣为象郎。

徵丝灼之,务以费(民)[氓]。

赋敛无度,杀戮无方。

杀人六畜,以韦为囊。

囊盛其血,与人县而射之,与天帝争彊。

逆乱四时,先百鬼尝。

谏者辄死,谀者在傍。

圣人伏匿,百姓莫行。

天数枯旱,国多妖祥。

螟虫岁生,五谷不成。

民不安其处,鬼神不享。

飘风日起,正昼晦冥。

日月并蚀,灭息无光。

列星奔乱,皆绝纪纲。

以是观之,安得久长!

虽无汤武,时固当亡。

故汤伐桀,武王克纣,其时使然。

乃为天子,子孙续世。

终身无咎,后世称之,至今不已。

是皆当时而行,见事而彊,乃能成其帝王。

今龟,大宝也,为圣人使,传之贤(士)[王]。

不用手足,雷电将之。

风雨送之,流水行之。

侯王有德,乃得当之。

今王有德而当此宝,恐不敢受。

王若遣之,宋必有咎。

后虽悔之,亦无及已。

」 元王大悦而喜。

于是元王向日而谢,再拜而受。

择日斋戒,甲乙最良。

乃刑白雉,及与骊羊。

以血灌龟,于坛中央。

以刀剥之,身全不伤。

脯酒礼之,横其腹肠。

荆支卜之,必制其创。

理达于理,文相错迎。

使工占之,所言尽当。

邦福重宝,闻于傍乡。

杀牛取帮,被郑之桐。

草木毕分,化为甲兵。

战胜攻取,莫如元王。

元王之时,卫平相宋,宋国最彊,龟之力也。

故云神至能见梦于元王,而不能自出渔者之笼。

身能十言尽当,不能通使于河,还报于江,贤能令人战胜攻取,不能自解于刀锋,免剥刺之患。

圣能先知亟见,而不能令卫平无言。

言事百全,至身而挛。

当时不利,又焉事贤!

贤者有恒常,士有适然。

是故明有所不见,听有所不闻。

人虽贤,不能左画方,右画圆。

日月之明,而时蔽于浮云。

羿名善射,不如雄渠、蜂门。

禹名为辩智,而不能胜鬼神。

地柱折,天故毋椽,又柰何责人于全?

孔子闻之曰:「神龟知吉凶,而骨直空枯。

日为德而君于天下,辱于三足之乌。

月为刑而相佐,见食于虾蟆。

猬辱于鹊,腾蛇之神而殆于即且。

竹外有节理,中直空虚。

松柏为百木长,而守门闾。

日辰不全,故有孤虚。

黄金有疵,白玉有瑕。

事有所疾,亦有所徐。

物有所拘,亦有所据。

罔有所数,亦有所疏。

人有所贵,亦有所不如。

何可而适乎?

物安可全乎?

天尚不全,故世为屋,不成三瓦而陈之,以应之天。

天下有阶,物不全乃生也。

」 褚先生曰:渔者举网而得神龟,龟自见梦宋元王,元王召博士卫平告以梦龟状,平运式,定日月,分衡度,视吉凶,占龟与物色同,平谏王留神龟以为国重宝,美矣。

古者筮必称龟者,以其令名,所从来久矣。

余述而为传。

三月二月正月十二月十一月中关内高外下四月首仰足开肣开首俯大五月横吉首俯大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 卜禁曰:子亥戌不可以卜及杀龟。

日中如食已卜。

暮昏龟之徼也,不可以卜。

庚辛可以杀,及以钻之。

常以月旦祓龟,先以清水澡之,以卵祓之,乃持龟而遂之,若常以为祖。

人若已卜不中,皆祓之以卵,东向立,灼以荆若刚木,土卵指之者三,持龟以卵周环之,祝曰:「今日吉,谨以粱卵焍黄祓去玉灵之不祥。

」玉灵必信以诚,知万事之情,辩兆皆可占。

不信不诚,则烧玉灵,扬其灰,以徵后龟。

其卜必北向,龟甲必尺二寸。

卜先以造灼钻,钻中已,又灼龟首,各三。

又复灼所钻中曰正身,灼首曰正足,各三。

即以造三周龟,祝曰:「假之玉灵夫子。

夫子玉灵,荆灼而心,令而先知。

而上行于天,下行于渊,诸灵数,莫如汝信。

今日良日,行一良贞。

某欲卜某,即得而喜,不得而悔。

即得,发乡我身长大,首足收人皆上偶。

不得,发乡我身挫折,中外不相应,首足灭去。

」 灵龟卜祝曰:「假之灵龟,五巫五灵,不如神龟之灵,知人死,知人生。

某身良贞,某欲求某物。

即得也,头见足发,内外相应。

即不得也,头仰足肣,内外自垂。

可得占。

」 卜占病者祝曰:「今某病困。

死,首上开,内外交骇,身节折。

不死,首仰足肣。

」卜病者祟曰:「今病有祟无呈,无祟有呈。

兆有中祟有内,外祟有外。

」 卜系者出不出。

不出,横吉安。

若出,足开首仰有外。

卜求财物,其所当得。

得,首仰足开,内外相应。

即不得,呈兆首仰足肣。

卜有卖若买臣妾马牛。

得之,首仰足开,内外相应。

不得,首仰足肣,呈兆若横吉安。

卜击盗聚若干人,在某所,今某将卒若干人,往击之。

当胜,首仰足开身正,内自桥,外下。

不胜,足肣首仰,身首内下外高。

卜求当行不行。

行,首足开。

不行,足肣首仰,若横吉安,安不行。

卜往击盗,当见不见。

见,首仰足肣有外。

不见,足开首仰。

卜往候盗,见不见。

见,首仰足肣,肣胜有外。

不见,足开首仰。

卜闻盗来不来。

来,外高内下,足肣首仰。

不来,足开首仰,若横吉安,期之自次。

卜迁徙去官不去。

去,足开有肣外首仰。

不去,自去,即足肣,呈兆若横吉安。

卜居官尚吉不。

吉,呈兆身正,若横吉安。

不吉,身节折,首仰足开。

卜居室家吉不吉。

吉,呈兆身正,若横吉安。

不吉,身节折,首仰足开。

卜岁中禾稼孰不孰。

孰,首仰足开,内外自桥外自垂。

不孰,足肣首仰有外。

卜岁中民疫不疫。

疫,首仰足肣,身节有彊外。

不疫,身正首仰足开。

卜岁中有兵无兵。

无兵,呈兆若横吉安。

有兵,首仰足开,身作外彊情。

卜见贵人吉不吉。

吉,足开首仰,身正,内自桥。

不吉,首仰,身节折,足肣有外,若无渔。

卜请谒于人得不得。

得,首仰足开,内自桥。

不得,首仰足肣有外。

卜追亡人当得不得。

得,首仰足肣,内外相应。

不得,首仰足开,若横吉安。

卜渔猎得不得。

得,首仰足开,内外相应。

不得,足肣首仰,若横吉安。

卜行遇盗不遇。

遇,首仰足开,身节折,外高内下。

不遇,呈兆。

卜天雨不雨。

雨,首仰有外,外高内下。

不雨,首仰足开,若横吉安。

卜天雨霁不霁。

霁,呈兆足开首仰。

不霁,横吉。

命曰横吉安。

以占病,病甚者一日不死。

不甚者卜日瘳,不死。

系者重罪不出,轻罪环出。

过一日不出,久毋伤也。

求财物买臣妾马牛,一日环得。

过一日不得。

行者不行。

来者环至。

过食时不至,不来。

击盗不行,行不遇。

闻盗不来。

徙官不徙。

居官家室皆吉。

岁稼不孰。

民疾疫无疾。

岁中无兵。

见人行,不行不喜。

请谒人不行不得。

追亡人渔猎不得。

行不遇盗。

雨不雨。

霁不霁。

命曰呈兆。

病者不死。

系者出。

行者行。

来者来。

市买得。

追亡人得,过一日不得。

问行者不到。

命曰柱彻。

卜病不死。

系者出。

行者行。

来者来。

市买不得。

忧者毋忧。

追亡人不得。

命曰首仰足肣有内无外。

占病,病甚不死。

系者解。

求财物买臣妾马牛不得。

行者闻言不行。

来者不来。

闻盗不来。

闻言不至。

徒官闻言不徙。

居官有忧。

居家多灾。

岁稼中孰。

民疾疫多病。

岁中有兵,闻言不开。

见贵人吉。

请谒不行,行不得善言。

追亡人不得。

渔猎不得。

行不遇盗。

雨不雨甚。

霁不霁。

故其莫字皆为首备。

问之曰,备者仰也,故定以为仰。

此私记也。

命曰首仰足肣有内无外。

占病,病甚不死。

系者不出。

求财买臣妾不得。

行者不行。

来者不来。

击盗不见。

闻盗来,内自惊,不来。

徙官不徙。

居官家室吉。

岁稼不孰。

民疾疫有病甚。

岁中无兵。

见贵人吉。

请谒追亡人不得。

亡财物,财物不出得。

渔猎不得。

行不遇盗。

雨不雨。

霁不霁。

凶。

命曰呈兆首仰足肣。

以占病,不死。

系者未出。

求财物买臣妾马牛不得。

行不行。

来不来。

击盗不相见。

闻盗来不来。

徙官不徙。

居官久多忧。

居家室不吉。

岁稼不孰。

民病疫。

岁中毋兵。

见贵人不吉。

请谒不得。

渔猎得少。

行不遇盗。

雨不雨。

霁不霁。

不吉。

命曰呈兆首仰足开。

以占病,病甐死。

系囚出。

求财物买臣妾马牛不得。

行者行。

来者来。

击盗不见盗。

闻盗来不来。

徙官徙。

居官不久。

居家室不吉。

岁稼不孰。

民疾疫有而少。

岁中毋兵。

见贵人不见吉。

请谒追亡人渔猎不得。

行遇盗。

雨不雨。

霁小吉。

命曰首仰足肣。

以占病,不死。

系者久,毋伤也。

求财物买臣妾马牛不得。

行者不行。

击盗不行。

来者来。

闻盗来。

徙官闻言不徙。

居家室不吉。

岁稼不孰。

民疾疫少。

岁中毋兵。

见贵人得见。

请谒追亡人渔猎不得。

行遇盗。

雨不雨。

霁不霁。

吉。

命曰首仰足开有内。

以占病者,死。

系者出。

求财物买臣妾马牛不得。

行者行。

来者来。

击盗行不见盗。

闻盗来不来。

徙官徙。

居官不久。

居家室不吉。

岁孰。

民疾疫有而少。

岁中毋兵。

见贵人不吉。

请谒追亡人渔猎不得。

行不遇盗。

雨霁。

霁小吉,不霁吉。

命曰横吉内外自桥。

以占病,卜日毋瘳死。

系者毋罪出。

求财物买臣妾马牛得。

行者行。

来者来。

击盗合交等。

闻盗来来。

徙官徙。

居家室吉。

岁孰。

民疫无疾。

岁中无兵。

见贵人请谒追亡人渔猎得。

行遇盗。

雨霁,雨霁大吉。

命曰横吉内外自吉。

以占病,病者死。

系不出。

求财物买臣妾马牛追亡人渔猎不得。

行者不来。

击盗不相见。

闻盗不来。

徙官徙。

居官有忧。

居家室见贵人请谒不吉。

岁稼不孰。

民疾疫。

岁中无兵。

行不遇盗。

雨不雨。

霁不霁。

不吉。

命曰渔人。

以占病者,病者甚,不死。

系者出。

求财物买臣妾马牛击盗请谒追亡人渔猎得。

行者行来。

闻盗来不来。

徙官不徒。

居家室吉。

岁稼不孰。

民疾疫。

岁中毋兵。

见贵人吉。

行不遇盗。

雨不雨。

霁不霁。

吉。

命曰首仰足肣内高外下。

以占病,病者甚,不死。

系者不出。

求财物买臣妾马牛追亡人渔猎得。

行不行。

来者来。

击盗胜。

徙官不徙。

居官有忧,无伤也。

居家室多忧病。

岁大孰。

民疾疫。

岁中有兵不至。

见贵人请谒不吉。

行遇盗。

雨不雨。

霁不霁。

吉。

命曰横吉上有仰下有柱。

病久不死。

系者不出。

求财物买臣妾马牛追亡人渔猎不得。

行不行。

来不来。

击盗不行,行不见。

闻盗来不来。

徙官不徙。

居家室见贵人吉。

岁大孰。

民疾疫。

岁中毋兵。

行不遇盗。

雨不雨。

霁不霁。

大吉。

命曰横吉榆仰。

以占病,不死。

系者不出。

求财物买臣妾马牛至不得。

行不行。

来不来。

击盗不行,行不见。

闻盗来不来。

徙官不徙。

居官家室见贵人吉。

岁孰。

岁中有疾疫,毋兵。

请谒追亡人不得。

渔猎至不得。

行不得。

行不遇盗。

雨霁不霁。

小吉。

命曰横吉下有柱。

以占病,病甚不环有瘳无死。

系者出。

求财物买臣妾马牛请谒追亡人渔猎不得。

行来不来。

击盗不合。

闻盗来来。

徙官居官吉,不久。

居家室不吉。

岁不孰。

民毋疾疫。

岁中毋兵。

见贵人吉。

行不遇盗。

雨不雨。

霁。

小吉。

命曰载所。

以占病,环有瘳无死。

系者出。

求财物买臣妾马牛请谒追亡人渔猎得。

行者行。

来者来。

击盗相见不相合。

闻盗来来。

徙官徙。

居家室忧。

见贵人吉。

岁孰。

民毋疾疫。

岁中毋兵。

行不遇盗。

雨不雨。

霁霁。

吉。

命曰根格。

以占病者,不死。

系久毋伤。

求财物买臣妾马牛请谒追亡人渔猎不得。

行不行。

来不来。

击盗盗行不合。

闻盗不来。

徙官不徙。

居家室吉。

岁稼中。

民疾疫无死。

见贵人不得见。

行不遇盗。

雨不雨。

不吉。

命曰首仰足肣外高内下。

卜有忧,无伤也。

行者不来。

病久死。

求财物不得。

见贵人者吉。

命曰外高内下。

卜病不死,有祟。

市买不得。

居官家室不吉。

行者不行。

来者不来。

系者久毋伤。

吉。

命曰头见足发有内外相应。

以占病者,起。

系者出。

行者行。

来者来。

求财物得。

吉。

命曰呈兆首仰足开。

以占病,病甚死。

系者出,有忧。

求财物买臣妾马牛请谒追亡人渔猎不得。

行不行。

来不来。

击盗不合。

闻盗来来。

徙官居官家室不吉。

岁恶。

民疾疫无死。

岁中毋兵。

见贵人不吉。

行不遇盗。

雨不雨。

霁。

不吉。

命曰呈兆首仰足开外高内下。

以占病,不死,有外祟。

系者出,有忧。

求财物买臣妾马牛,相见不会。

行行。

来闻言不来。

击盗胜。

闻盗来不来。

徙官居官家室见贵人不吉。

岁中。

民疾疫有兵。

请谒追亡人渔猎不得。

闻盗遇盗。

雨不雨。

霁。

凶。

命曰首仰足肣身折内外相应。

以占病,病甚不死。

系者久不出。

求财物买臣妾马牛渔猎不得。

行不行。

来不来。

击盗有用胜。

闻盗来来。

徙官不徙。

居官家室不吉。

岁不孰。

民疾疫。

岁中。

有兵不至。

见贵人喜。

请谒追亡人不得。

遇盗凶。

命曰内格外垂。

行者不行。

来者不来。

病者死。

系者不出。

求财物不得。

见人不见。

大吉。

命曰横吉内外相应自桥榆仰上柱足肣。

以占病,病甚不死。

系久,不抵罪。

求财物买臣妾马牛请谒追亡人渔猎不得。

行不行。

来不来。

居官家室见贵人吉。

徙官不徙。

岁不大孰。

民疾疫有兵。

有兵不会。

行遇盗。

闻言不见。

雨不雨。

霁霁。

大吉。

命曰头仰足肣内外自垂。

卜忧病者甚,不死。

居官不得居。

行者行。

来者不来。

求财物不得。

求人不得。

吉。

命曰横吉下有柱。

卜来者来。

卜日即不至,未来。

卜病者过一日毋瘳死。

行者不行。

求财物不得。

系者出。

命曰横吉内外自举。

以占病者,久不死。

系者久不出。

求财物得而少。

行者不行。

来者不来。

见贵人见。

吉。

命曰内高外下疾轻足发。

求财物不得。

行者行。

病者有瘳。

系者不出。

来者来。

见贵人不见。

吉。

命曰外格。

求财物不得。

行者不行。

来者不来。

系者不出。

不吉。

病者死。

求财物不得。

见贵人见。

吉。

命曰内自举外来正足发。

[行]者行。

来者来。

求财物得。

病者久不死。

系者不出。

见贵人见。

吉。

此横吉上柱外内自举足肣。

以卜有求得。

病不死。

系者毋伤,未出。

行不行。

来不来。

见人不见。

百事尽吉。

此横吉上柱外内自举柱足以作。

以卜有求得。

病死环起。

系留毋伤,环出。

行不行。

来不来。

见人不见。

百事吉。

可以举兵。

此挺诈有外。

以卜有求不得。

病不死,数起。

系祸罪。

闻言毋伤。

行不行。

来不来。

此挺诈有内。

以卜有求不得。

病不死,数起。

系留祸罪无伤出。

行不行。

来者不来。

见人不见。

此挺诈内外自举。

以卜有求得。

病不死。

系毋罪。

行行。

来来。

田贾市渔猎尽喜。

此狐貉。

以卜有求不得。

病死,难起。

系留毋罪难出。

可居宅。

可娶妇嫁女。

行不行。

来不来。

见人不见。

有忧不忧。

此狐彻。

以卜有求不得。

病者死。

系留有抵罪。

行不行。

来不来。

见人不见。

言语定。

百事尽不吉。

此首俯足肣身节折。

以卜有求不得。

病者死。

系留有罪。

望行者不来。

行行。

来不来。

见人不见。

此挺内外自垂。

以卜有求不晦。

病不死,难起。

系留毋罪,难出。

行不行。

来不来。

见人不见。

不吉。

此横吉榆仰首俯。

以卜有求难得。

病难起,不死。

系难出,毋伤也。

可居家室,以娶妇嫁女。

此横吉上柱载正身节折内外自举。

以卜病者,卜日不死,其一日乃死。

此横吉上柱足肣内自举外自垂。

以卜病者,卜日不死,其一日乃死。

(为人病)首俯足诈有外无内。

病者占龟未已,急死。

卜轻失大,一日不死。

首仰足肣。

以卜有求不得。

以系有罪。

人言语恐之毋伤。

行不行。

见人不见。

大论曰:外者人也,内者自我也。

外者女也,内者男也。

首俯者忧。

大者身也,小者枝也。

大法,病者,足肣者生,足开者死。

行者,足开至,足肣者不至。

行者,足肣不行,足开行。

有求,足开得,足肣者不得。

系者,足肣不出,开出。

其卜病也,足开而死者,内高而外下也。

史记·七十列传·日者列传

〔司马迁〕 〔汉〕

自古受命而王,王者之兴何尝不以卜筮决于天命哉!

其于周尤甚,及秦可见。

代王之入,任于卜者。

太卜之起,由汉兴而有。

司马季主者,楚人也。

卜于长安东市。

宋忠为中大夫,贾谊为博士,同日俱出洗沐,相从论议,诵易先王圣人之道术,究遍人情,相视而叹。

贾谊曰:吾闻古之圣人,不居朝廷,必在卜医之中。

今吾已见三公九卿朝士大夫,皆可知矣。

试之卜数中以观采。

二人即同舆而之市,游于卜肆中。

天新雨,道少人,司马季主间坐,弟子三四人侍,方辩天地之道,日月之运,阴阳吉凶之本。

二大夫再拜谒。

司马季主视其状貌,如类有知者,即礼之,使弟子延之坐。

坐定,司马季主复理前语,分别天地之终始,日月星辰之纪,差次仁义之际,列吉凶之符,语数千言,莫不顺理。

宋忠、贾谊瞿然而悟,猎缨正襟危坐,曰:吾望先生之状,听先生之辞,小子窃观于世,未尝见也。

今何居之卑,何行之污?

司马季主捧腹大笑曰:观大夫类有道术者,今何言之陋也,何辞之野也!

今夫子所贤者何也?

所高者谁也?

今何以卑污长者?

二君曰:尊官厚禄,世之所高也,贤才处之。

今所处非其地,故谓之卑。

言不信,行不验,取不当,故谓之污。

夫卜筮者,世俗之所贱简也。

世皆言曰:夫卜者多言夸严以得人情,虚高人禄命以说人志,擅言祸灾以伤人心,矫言鬼神以尽人财,厚求拜谢以私于己。

此吾之所耻,故谓之卑污也。

司马季主曰:「公且安坐。

公见夫被发童子乎?

日月照之则行,不照则止,问之日月疵瑕吉凶,则不能理。

由是观之,能知别贤与不肖者寡矣。

贤之行也,直道以正谏,三谏不听则退。

其誉人也不望其报,恶人也不顾其怨,以便国家利众为务。

故官非其任不处也,禄非其功不受也。

见人不正,虽贵不敬也。

见人有污,虽尊不下也。

得不为喜,去不为恨。

非其罪也,虽累辱而不愧也。

今公所谓贤者,皆可为羞矣。

卑疵而前,?

韱趋而言。

相引以势,相导以利。

比周宾正,以求尊誉,以受公奉。

事私利,枉主法,猎农民。

以官为威,以法为机,求利逆暴:譬无异于操白刃劫人者也。

初试官时,倍力为巧诈,饰虚功执空文以?

主上,用居上为右。

试官不让贤陈功,见伪增实,以无为有,以少为多,以求便势尊位。

食饮驱驰,从姬歌儿,不顾于亲,犯法害民,虚公家:此夫为盗不操矛弧者也,攻而不用弦刃者也,欺父母未有罪而弑君未伐者也。

何以为高贤才乎?

盗贼发不能禁,夷貊不服不能摄,奸邪起不能塞,官秏乱不能治,四时不和不能调,岁谷不孰不能适。

才贤不为,是不忠也。

才不贤而托官位,利上奉,妨贤者处,是窃位也。

有人者进,有财者礼,是伪也。

子独不见鸱枭之与凤皇翔乎?

兰芷芎藭弃于广野,蒿萧成林,使君子退而不显众,公等是也。

述而不作,君子义也。

今夫卜者,必法天地,象四时,顺于仁义,分策定卦,旋式正釭,然后言天地之利害,事之成败。

昔先王之定国家,必先龟策日月,而后乃敢代。

正时日,乃后入家。

产子必先占吉凶,后乃有之。

自伏羲作八卦,周文王演三百八十四爻而天下治。

越王句践放文王八卦以破敌国,霸天下。

由是言之,卜筮有何负哉!

且夫卜筮者,扫除设坐,正其冠带,然后乃言事,此有礼也。

言而鬼神或以飨,忠臣以事其上,孝子以养其亲,慈父以畜其子,此有德者也。

而以义置数十百钱,病者或以愈,且死或以生,患或以免,事或以成,嫁子娶妇或以养生:此之为德,岂直数十百钱哉!

此夫老子所谓『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今夫卜筮者利大而谢少,老子之云岂异于是乎?

庄子曰:君子内无饥寒之患,外无劫夺之忧,居上而敬,居下不为害,君子之道也。

今夫卜筮者之为业也,积之无委聚,藏之不用府库,徙之不用辎车,负装之不重,止而用之无尽索之时。

持不尽索之物,游于无穷之世,虽庄氏之行未能增于是也,子何故而云不可卜哉?

天不足西北,星辰西北移。

地不足东南,以海为池。

日中必移,月满必亏。

先王之道,乍存乍亡。

公责卜者言必信,不亦惑乎!

公见夫谈士辩人乎?

虑事定计,必是人也,然不能以一言说人主意,故言必称先王,语必道上古。

虑事定计,饰先王之成功,语其败害,以恐喜人主之志,以求其欲。

多言夸严,莫大于此矣。

然欲强国成功,尽忠于上,非此不立。

今夫卜者,导惑教愚也。

夫愚惑之人,岂能以一言而知之哉!

言不厌多。

故骐骥不能与罢驴为驷,而凤皇不与燕雀为群,而贤者亦不与不肖者同列。

故君子处卑隐以辟众,自匿以辟伦,微见德顺以除群害,以明天性,助上养下,多其功利,不求尊誉。

公之等喁喁者也,何知长者之道乎!

宋忠、贾谊忽而自失,芒乎无色,怅然噤口不能言。

于是摄衣而起,再拜而辞。

行洋洋也,出门仅能自上车,伏轼低头,卒不能出气。

居三日,宋忠见贾谊于殿门外,乃相引屏语相谓自叹曰:道高益安,势高益危。

居赫赫之势,失身且有日矣。

夫卜而有不审,不见夺糈。

为人主计而不审,身无所处。

此相去远矣,犹天冠地屦也。

此老子之所谓无名者万物之始也。

天地旷旷,物之熙熙,或安或危,莫知居之。

我与若,何足预彼哉!

彼久而愈安,虽曾氏之义未有以异也。

久之,宋忠使匈奴,不至而还,抵罪。

而贾谊为梁怀王傅,王堕马薨,谊不食,毒恨而死。

此务华绝根者也。

太史公曰:古者卜人所以不载者,多不见于篇。

及至司马季主,余志而著之。

褚先生曰:臣为郎时,游观长安中,见卜筮之贤大夫,观其起居行步,坐起自动,誓正其衣冠而当乡人也,有君子之风。

见性好解妇来卜,对之颜色严振,未尝见齿而笑也。

从古以来,贤者避世,有居止舞泽者,有居民间闭口不言,有隐居卜筮间以全身者。

夫司马季主者,楚贤大夫,游学长安,通易经,术黄帝、老子,博闻远见。

观其对二大夫贵人之谈言,称引古明王圣人道,固非浅闻小数之能。

及卜筮立名声千里者,各往往而在。

传曰:富为上,贵次之。

既贵各各学一伎能立其身。

黄直,大夫也。

陈君夫,妇人也:以相马立名天下。

齐张仲、曲成侯以善击刺学用剑,立名天下。

留长孺以相彘立名。

荥阳褚氏以相牛立名。

能以伎能立名者甚多,皆有高世绝人之风,何可胜言。

故曰:非其地,树之不生。

非其意,教之不成。

夫家之教子孙,当视其所以好,好含苟生活之道,因而成之。

故曰:制宅命子,足以观士。

子有处所,可谓贤人。

臣为郎时,与太卜待诏为郎者同署,言曰:孝武帝时,聚会占家问之,某日可取妇乎?

五行家曰可,堪舆家曰不可,建除家曰不吉,丛辰家曰大凶,历家曰小凶,天人家曰小吉,太一家曰大吉。

辩讼不决,以状闻。

制曰:避诸死忌,以五行为主。

人取于五行者也。

日者之名,有自来矣。

吉凶占候,著于墨子。

齐楚异法,书亡罕纪。

后人斯继,季主独美。

取免暴秦,此焉终否。

史记·七十列传·滑稽列传

〔司马迁〕 〔汉〕

孔子曰:“六艺于治一也。

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义。

”太史公曰:天道恢恢,岂不大哉!

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

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

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沈湎不治,委政卿大夫。

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

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不知此鸟何也?

”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

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

威行三十六年。

语在田完世家中。

威王八年,楚大发兵加齐。

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

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

王曰:“先生少之乎?

”髡曰:“何敢!

”王曰:“笑岂有说乎?

”髡曰:“今者臣从东方来,见道傍有禳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祝曰:‘瓯窭满篝,污邪满车,五穀蕃熟,穰穰满家。

’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

”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溢,白璧十双,车马百驷。

髡辞而行,至赵。

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

楚闻之,夜引兵而去。

威王大说,置酒后宫,召髡赐之酒。

问曰:“先生能饮几何而醉?

”对曰:“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

”威王曰:“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

其说可得闻乎?

”髡曰:“赐酒大王之前,执法在傍,御史在后,髡恐惧俯伏而饮,不过一斗径醉矣。

若亲有严客,髡韝鞠鯱,待酒于前,时赐馀沥,奉觞上寿,数起,饮不过二斗径醉矣。

若朋友交游,久不相见,卒然相睹,欢然道故,私情相语,饮可五六斗径醉矣。

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眙不禁,前有堕珥,后有遗簪,髡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参。

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堂上烛灭,主人留髡而送客,罗襦襟解,微闻芗泽,当此之时,髡心最欢,能饮一石。

故曰酒极则乱,乐极则悲。

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

”以讽谏焉。

齐王曰:“善。

”乃罢长夜之饮,以髡为诸侯主客。

宗室置酒,髡尝在侧。

其后百馀年,楚有优孟。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

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

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啗以枣脯。

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

左右争之,以为不可。

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

”优孟闻之,入殿门。

仰天大哭。

王惊而问其故。

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

”王曰:“何如?

”对曰:“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椁,楩枫豫章为题凑,发甲卒为穿壙,老弱负土,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

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

”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

为之柰何?

”优孟曰:“请为大王六畜葬之。

以垅灶为椁,铜历为棺,赍以姜枣,荐以木兰,祭以粮稻,衣以火光,葬之于人腹肠。

”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

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

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死,汝必贫困。

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

”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逢优孟,与言曰:“我,孙叔敖子也。

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

”优孟曰:“若无远有所之。

”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

岁馀,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

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

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

优孟曰:“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

”庄王许之。

三日后,优孟复来。

王曰:“妇言谓何?

”孟曰:“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

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

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

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

”因歌曰:“山居耕田苦,难以得食。

起而为吏,身贪鄙者馀财,不顾耻辱。

身死家室富,又恐受赇枉法,为奸触大罪,身死而家灭。

贪吏安可为也!

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

廉吏安可为也!

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

”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

后十世不绝。

此知可以言时矣。

其后二百馀年,秦有优旃。

优旃者,秦倡侏儒也。

善为笑言,然合于大道,秦始皇时,置酒而天雨,陛楯者皆沾寒。

优旃见而哀之,谓之曰:“汝欲休乎?

”陛楯者皆曰:“幸甚。

”优旃曰:“我即呼汝,汝疾应曰诺。

”居有顷,殿上上寿呼万岁。

优旃临槛大呼曰:“陛楯郎!

”郎曰:“诺。

”优旃曰:“汝虽长,何益,幸雨立。

我虽短也,幸休居。

”于是始皇使陛楯者得半相代。

始皇尝议欲大苑囿,东至函谷关,西至雍、陈仓。

优旃曰:“善。

多纵禽兽于其中,寇从东方来,令麋鹿触之足矣。

”始皇以故辍止。

二世立,又欲漆其城。

优旃曰:“善。

主上虽无言,臣固将请之。

漆城虽于百姓愁费,然佳哉!

漆城荡荡,寇来不能上。

即欲就之,易为漆耳,顾难为荫室。

”于是二世笑之,以其故止。

居无何,二世杀死,优旃归汉,数年而卒。

太史公曰:淳于髡仰天大笑,齐威王横行。

优孟摇头而歌,负薪者以封。

优旃临槛疾呼,陛楯得以半更。

岂不亦伟哉!

褚先生曰:臣幸得以经术为郎,而好读外家传语。

窃不逊让,复作故事滑稽之语六章,编之于左。

可以览观扬意,以示后世好事者读之,以游心骇耳,以附益上方太史公之三章。

武帝时有所幸倡郭舍人者,发言陈辞虽不合大道,然令人主和说。

武帝少时,东武侯母常养帝,帝壮时,号之曰“大乳母”。

率一月再朝。

朝奏入,有诏使幸臣马游卿以帛五十匹赐乳母,又奉饮Я飧养乳母。

乳母上书曰:“某所有公田,原得假倩之。

”帝曰:“乳母欲得之乎?

”以赐乳母。

乳母所言,未尝不听。

有诏得令乳母乘车行驰道中。

当此之时,公卿大臣皆敬重乳母。

乳母家子孙奴从者横暴长安中,当道掣顿人车马,夺人衣服。

闻于中,不忍致之法。

有司请徙乳母家室,处之于边。

奏可。

乳母当入至前,面见辞。

乳母先见郭舍人,为下泣。

舍人曰:“即入见辞去,疾步数还顾。

”乳母如其言,谢去,疾步数还顾。

郭舍人疾言骂之曰:“咄!

老女子!

何不疾行!

陛下已壮矣,宁尚须汝乳而活邪?

尚何还顾!

”于是人主怜焉悲之,乃下诏止无徙乳母,罚谪谮之者。

武帝时,齐人有东方生名朔,以好古传书,爱经术,多所博观外家之语。

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

公车令两人共持举其书,仅然能胜之。

人主从上方读之,止,辄乙其处,读之二月乃尽。

诏拜以为郎,常在侧侍中。

数召至前谈语,人主未尝不说也。

时诏赐之食于前。

饭已,尽怀其馀肉持去,衣尽污。

数赐缣帛,檐揭而去。

徒用所赐钱帛,取少妇于长安中好女。

率取妇一岁所者即弃去,更取妇。

所赐钱财尽索之于女子。

人主左右诸郎半呼之“狂人”。

人主闻之,曰:“令朔在事无为是行者,若等安能及之哉!

”朔任其子为郎,又为侍谒者,常持节出使。

朔行殿中,郎谓之曰:“人皆以先生为狂。

”朔曰:“如朔等,所谓避世于朝廷间者也。

古之人,乃避世于深山中。

”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曰:“陆沈于俗,避世金马门。

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

”金马门者,宦署门也,门傍有铜马,故谓之曰“金马门”。

时会聚宫下博士诸先生与论议,共难之曰:“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而都卿相之位,泽及后世。

今子大夫修先王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数。

著于竹帛,自以为海内无双,即可谓博闻辩智矣。

然悉力尽忠以事圣帝,旷日持久,积数十年,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意者尚有遗行邪?

其故何也?

”东方生曰:“是固非子所能备也。

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

夫张仪、苏秦之时,周室大坏,诸侯不朝,力政争权,相禽以兵,并为十二国,未有雌雄,得士者彊,失士者亡,故说听行通,身处尊位,泽及后世,子孙长荣。

今非然也。

圣帝在上,德流天下,诸侯宾服,威振四夷,连四海之外以为席,安于覆盂,天下平均,合为一家,动发举事,犹如运之掌中。

贤与不肖,何以异哉?

方今以天下之大,士民之众,竭精驰说,并进辐凑者,不可胜数。

悉力慕义,困于衣食,或失门户。

使张仪、苏秦与仆并生于今之世,曾不能得掌故,安敢望常侍侍郎乎!

传曰:‘天下无害菑,虽有圣人,无所施其才。

上下和同,虽有贤者,无所立功。

’故曰时异则事异。

虽然,安可以不务修身乎?

诗曰:‘鼓锺于宫,声闻于外。

鹤鸣九皋,声闻于天。

’。

苟能修身,何患不荣!

太公躬行仁义七十二年,逢文王,得行其说,封于齐,七百岁而不绝。

此士之所以日夜孜孜,修学行道,不敢止也。

今世之处士,时虽不用,崛然独立,塊然独处,上观许由,下察接舆,策同范蠡,忠合子胥,天下和平,与义相扶,寡偶少徒,固其常也。

子何疑于余哉!

”于是诸先生默然无以应也。

建章宫后閤重栎中有物出焉,其状似麋。

以闻,武帝往临视之。

问左右群臣习事通经术者,莫能知。

诏东方朔视之。

朔曰:“臣知之,原赐美酒粱饭大飧臣,臣乃言。

”诏曰:“可。

”已又曰:“某所有公田鱼池蒲苇数顷,陛下以赐臣,臣朔乃言。

”诏曰:“可。

”于是朔乃肯言,曰:“所谓驺牙者也。

远方当来归义,而驺牙先见。

其齿前后若一,齐等无牙,故谓之驺牙。

”其后一岁所,匈奴混邪王果将十万众来降汉。

乃复赐东方生钱财甚多。

至老,朔且死时,谏曰:“诗云‘营营青蝇,止于蕃。

恺悌君子,无信谗言。

谗言罔极,交乱四国’。

原陛下远巧佞,退谗言。

”帝曰:“今顾东方朔多善言?

”怪之。

居无几何,朔果病死。

传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此之谓也。

武帝时,大将军卫青者,卫后兄也,封为长平侯。

从军击匈奴,至余吾水上而还,斩首捕虏,有功来归,诏赐金千斤。

将军出宫门,齐人东郭先生以方士待诏公车,当道遮卫将军车,拜谒曰:“原白事。

”将军止车前,东郭先生旁车言曰:“王夫人新得幸于上,家贫。

今将军得金千斤,诚以其半赐王夫人之亲,人主闻之必喜。

此所谓奇策便计也。

”卫将军谢之曰:“先生幸告之以便计,请奉教。

”于是卫将军乃以五百金为王夫人之亲寿。

王夫人以闻武帝。

帝曰:“大将军不知为此。

”问之安所受计策,对曰:“受之待诏者东郭先生。

”诏召东郭先生,拜以为郡都尉。

东郭先生久待诏公车,贫困饥寒,衣敝,履不完。

行雪中,履有上无下,足尽践地。

道中人笑之,东郭先生应之曰:“谁能履行雪中,令人视之,其上履也,其履下处乃似人足者乎?

”及其拜为二千石,佩青緺出宫门,行谢主人。

故所以同官待诏者,等比祖道于都门外。

荣华道路,立名当世。

此所谓衣褐怀宝者也。

当其贫困时,人莫省视。

至其贵也,乃争附之。

谚曰:“相马失之瘦,相士失之贫。

”其此之谓邪?

王夫人病甚,人主至自往问之曰:“子当为王,欲安所置之?

”对曰:“原居洛阳。

”人主曰:“不可。

洛阳有武库、敖仓,当关口,天下咽喉。

自先帝以来,传不为置王。

然关东国莫大于齐,可以为齐王。

”王夫人以手击头,呼“幸甚”。

王夫人死,号曰“齐王太后薨”。

昔者,齐王使淳于髡献鹄于楚。

出邑门,道飞其鹄,徒揭空笼,造诈成辞,往见楚王曰:“齐王使臣来献鹄,过于水上,不忍鹄之渴,出而饮之,去我飞亡。

吾欲刺腹绞颈而死。

恐人之议吾王以鸟兽之故令士自伤杀也。

鹄,毛物,多相类者,吾欲买而代之,是不信而欺吾王也。

欲赴佗国奔亡,痛吾两主使不通。

故来服过,叩头受罪大王。

”楚王曰:“善,齐王有信士若此哉!

”厚赐之,财倍鹄在也。

武帝时,徵北海太守诣行在所。

有文学卒史王先生者,自请与太守俱,“吾有益于君”,君许之。

诸府掾功曹白云:“王先生嗜酒,多言少实,恐不可与俱。

”太守曰:“先生意欲行,不可逆。

”遂与俱。

行至宫下,待诏宫府门。

王先生徒怀钱沽酒,与卫卒仆射饮,日醉,不视其太守。

太守入跪拜。

王先生谓户郎曰:“幸为我呼吾君至门内遥语。

”户郎为呼太守。

太守来,望见王先生。

王先生曰:“天子即问君何以治北海令无盗贼,君对曰何哉?

”对曰:“选择贤材,各任之以其能,赏异等,罚不肖。

”王先生曰:“对如是,是自誉自伐功,不可也。

原君对言,非臣之力,尽陛下神灵威武所变化也。

”太守曰:“诺。

”召入,至于殿下,有诏问之曰:“何于治北海,令盗贼不起?

”叩头对言:“非臣之力,尽陛下神灵威武之所变化也。

”武帝大笑,曰:“于呼!

安得长者之语而称之!

安所受之?

”对曰:“受之文学卒史。

”帝曰:“今安在?

”对曰:“在宫府门外。

”有诏召拜王先生为水衡丞,以北海太守为水衡都尉。

传曰:“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

君子相送以言,小人相送以财。

” 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鄴令。

豹往到鄴,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

长老曰:“苦为河伯娶妇,以故贫。

”豹问其故,对曰:“鄴三老、廷掾常岁赋敛百姓,收取其钱得数百万,用其二三十万为河伯娶妇,与祝巫共分其馀钱持归。

当其时,巫行视小家女好者,云是当为河伯妇,即娉取。

洗沐之,为治新缯绮縠衣,间居斋戒。

为治斋宫河上,张缇绛帷,女居其中。

为具牛酒饭食,十馀日。

共粉饰之,如嫁女床席,令女居其上,浮之河中。

始浮,行数十里乃没。

其人家有好女者,恐大巫祝为河伯取之,以故多持女远逃亡。

以故城中益空无人,又困贫,所从来久远矣。

民人俗语曰‘即不为河伯娶妇,水来漂没,溺其人民’云。

”西门豹曰:“至为河伯娶妇时,原三老、巫祝、父老送女河上,幸来告语之,吾亦往送女。

”皆曰:“诺。

” 至其时,西门豹往会之河上。

三老、官属、豪长者、里父老皆会,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

其巫,老女子也,已年七十。

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

西门豹曰:“呼河伯妇来,视其好丑。

”即将女出帷中,来至前。

豹视之,顾谓三老、巫祝、父老曰:“是女子不好,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

”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之河中。

有顷,曰:“巫妪何久也?

弟子趣之!

”复以弟子一人投河中。

有顷,曰:“弟子何久也?

复使一人趣之!

”复投一弟子河中。

凡投三弟子。

西门豹曰:“巫妪弟子是女子也,不能白事,烦三老为入白之。

”复投三老河中。

西门豹簪笔磬折,乡河立待良久。

长老、吏傍观者皆惊恐。

西门豹顾曰:“巫妪、三老不来还,柰之何?

”欲复使廷掾与豪长者一人入趣之。

皆叩头,叩头且破,额血流地,色如死灰。

西门豹曰:“诺,且留待之须臾。

”须臾,豹曰:“廷掾起矣。

状河伯留客之久,若皆罢去归矣。

”鄴吏民大惊恐,从是以后,不敢复言为河伯娶妇。

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引河水灌民田,田皆溉。

当其时,民治渠少烦苦,不欲也。

豹曰:“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

今父老子弟虽患苦我,然百岁后期令父老子孙思我言。

”至今皆得水利,民人以给足富。

十二渠经绝驰道,到汉之立,而长吏以为十二渠桥绝驰道,相比近,不可。

欲合渠水,且至驰道合三渠为一桥。

鄴民人父老不肯听长吏,以为西门君所为也,贤君之法式不可更也。

长吏终听置之。

故西门豹为鄴令,名闻天下,泽流后世,无绝已时,几可谓非贤大夫哉!

传曰:“子产治郑,民不能欺。

子贱治单父,民不忍欺。

西门豹治鄴,民不敢欺。

”三子之才能谁最贤哉?

辨治者当能别之。

史记·七十列传·佞幸列传

〔司马迁〕 〔汉〕

谚曰“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固无虚言。

非独女以色媚,而士宦亦有之。

昔以色幸者多矣。

至汉兴,高祖至暴抗也,然籍孺以佞幸。

孝惠时有闳孺。

此两人非有材能,徒以婉佞贵幸,与上卧起,公卿皆因关说。

故孝惠时郎侍中皆冠鵕璘,贝带,傅脂粉,化闳、籍之属也。

两人徙家安陵。

孝文时中宠臣,士人则邓通,宦者则赵同、北宫伯子。

北宫伯子以爱人长者。

而赵同以星气幸,常为文帝参乘。

邓通无伎能。

邓通,蜀郡南安人也,以濯船为黄头郎。

孝文帝梦欲上天,不能,有一黄头郎从后推之上天,顾见其衣裻带后穿。

觉而之渐台,以梦中阴目求推者郎,即见邓通,其衣后穿,梦中所见也。

召问其名姓,姓邓氏,名通,文帝说焉,尊幸之日异。

通亦愿谨,不好外交,虽赐洗沐,不欲出。

于是文帝赏赐通巨万以十数,官至上大夫。

文帝时时如邓通家游戏。

然邓通无他能,不能有所荐士,独自谨其身以媚上而已。

上使善相者相通,曰“当贫饿死”。

文帝曰:“能富通者在我也。

何谓贫乎?

”于是赐邓通蜀严道铜山,得自铸钱,“邓氏钱”布天下。

其富如此。

文帝尝病痈,邓通常为帝唶吮之。

文帝不乐,从容问通曰:“天下谁最爱我者乎?

”通曰:“宜莫如太子。

”太子入问病,文帝使唶痈,唶痈而色难之。

已而闻邓通常为帝唶吮之,心惭,由此怨通矣。

及文帝崩,景帝立,邓通免,家居。

居无何,人有告邓通盗出徼外铸钱。

下吏验问,颇有之,遂竟案,尽没入邓通家,尚负责数巨万。

长公主赐邓通,吏辄随没入之,一簪不得着身。

于是长公主乃令假衣食。

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

孝景帝时,中无宠臣,然独郎中令周文仁,仁宠最过庸,乃不甚笃。

今天子中宠臣,士人则韩王孙嫣,宦者则李延年。

嫣者,弓高侯孽孙也。

今上为胶东王时,嫣与上学书相爱。

及上为太子,愈益亲嫣。

嫣善骑射,善佞。

上即位,欲事伐匈奴,而嫣先习胡兵,以故益尊贵,官至上大夫,赏赐拟于邓通。

时嫣常与上卧起。

江都王入朝,有诏得从入猎上林中。

天子车驾跸道未行,而先使嫣乘副车,从数十百骑,骛驰视兽。

江都王望见,以为天子,辟从者,伏谒道傍。

嫣驱不见。

既过,江都王怒,为皇太后泣曰:“请得归国入宿卫,比韩嫣。

”太后由此嗛嫣。

嫣侍上,出入永巷不禁,以奸闻皇太后。

皇太后怒,使使赐嫣死。

上为谢,终不能得,嫣遂死。

而案道侯韩说,其弟也,亦佞幸。

李延年,中山人也。

父母及身兄弟及女,皆故倡也。

延年坐法腐,给事狗中。

而平阳公主言延年女弟善舞,上见,心说之,及入永巷,而召贵延年。

延年善歌,为变新声,而上方兴天地祠,欲造乐诗歌弦之。

延年善承意,弦次初诗。

其女弟亦幸,有子男。

延年佩二千石印,号协声律。

与上卧起,甚贵幸,埒如韩嫣也。

久之,浸与中人乱,出入骄恣。

及其女弟李夫人卒后,爱弛,则禽诛延年昆弟也。

自是之后,内宠嬖臣大底外戚之家,然不足数也。

卫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贵幸,然颇用材能自进。

太史公曰:甚哉爱憎之时!

弥子瑕之行,足以观后人佞幸矣。

虽百世可知也。

传称令色,诗刺巧言。

冠璘入侍,傅粉承恩。

黄头赐蜀,宦者同轩。

新声都尉,挟弹王孙。

泣鱼窃驾,著自前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