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第十三卷·尽心上·第五节

孟子曰:“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孟子说:“做了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习以为常却不知其所以然。终生都顺着这条道走,却不知道这是条什么道,在人群中这种人占多数。”


注释

著:彻底明白。



孟子·第十三卷·尽心上·第六节

〔孟子〕 〔周〕

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孟子·第十三卷·尽心上·第七节

〔孟子〕 〔周〕

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

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孟子·第十三卷·尽心上·第八节

〔孟子〕 〔周〕

孟子曰:“古之贤王好善而忘势,古之贤士何独不然?

乐其道而忘人之势。

故王公不致敬尽礼,则不得亟见之。

见且由不得亟,而况得而臣之乎?

孟子·第十三卷·尽心上·第九节

〔孟子〕 〔周〕

孟子谓宋勾践曰:“子好游乎?

吾语子游。

人知之,亦嚣嚣。

人不知,亦嚣嚣。

” 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

” 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

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

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

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

不得志,修身见于世。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第十三卷·尽心上·第十节

〔孟子〕 〔周〕

孟子曰:“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

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

孟子·第十三卷·尽心上·第四节

〔孟子〕 〔周〕

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

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孟子·第十三卷·尽心上·第三节

〔孟子〕 〔周〕

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

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孟子·第十三卷·尽心上·第二节

〔孟子〕 〔周〕

孟子曰:“莫非命也,顺受其正。

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

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

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孟子·第十三卷·尽心上·第一节

〔孟子〕 〔周〕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

知其性,则知天矣。

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孟子·第十二卷·告子下·第十六节

〔孟子〕 〔周〕

孟子曰:“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