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

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

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

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

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励志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读书。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跑)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把鞋后帮踩在脚后跟下,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馆,主人每天只提供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劳和艰辛大概就是这样。 如今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 如今的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没有冻饿的忧虑了;坐在大厦之下诵读经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有司业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而不告诉,求教而无所收获的了;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再像我这样用手抄录,从别人处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他们中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赋、资质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中已学习二年了,同辈人很称赞他的德行。我到京师朝见皇帝时,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文辞很顺畅通达,同他论辩,言语温和而态度谦恭。他自己说少年时对于学习很用心、刻苦,这可以称作善于学习者吧!他将要回家拜见父母双亲,我特地将自己治学的艰难告诉他。如果说我勉励同乡努力学习,则是我的志意;如果诋毁我夸耀自己遭遇之好而在同乡前骄傲,难道是了解我吗?


注释

硕(shuò)师:学问渊博的老师。 游:交往。 尝:曾。 趋:奔赴。 乡之先达:当地在道德学问上有名望的前辈。这里指浦江的柳贯、义乌的黄溍等古文家。 执经叩问:携带经书去请教。 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辞色,言辞和脸色。 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叱咄(chìduō):训斥、呵责。 俟(sì):等待。 忻(xīn):同“欣”。 卒:终于。 箧(qiè):箱子。 曳屣(yèxǐ):拖着鞋子。 穷冬:隆冬。 皲(jūn)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僵劲:僵硬。 媵人:陪嫁的女子。这里指女仆。 持汤沃灌:指拿热水喝或拿热水浸洗。汤,热水;沃灌,浇水洗。 衾(qīn):被子。 逆旅主人:旅店主人。 日再食:每日两餐。 被(pī)绮绣:穿着华丽的绸缎衣服。被,同“披”;绮,有花纹的丝织品。 朱缨宝饰:红穗子上穿有珠子等装饰品。 腰白玉之环:腰间悬着白玉圈。 容臭:香袋子。 臭(xiù):气味,这里指香气。 烨(yè)然:光采照人的样子。 缊(yùn)袍:粗麻絮制作的袍子。 敝衣:破衣。 耄(mào)老:年老。八九十岁的人称耄。宋濂此时已六十九岁。 幸预:有幸参与。君子指有道德学问的读书人。 缀:这里意为“跟随”。 谬称:不恰当地赞许。这是作者的谦词。 诸生:指太学生。 太学:明代中央政府设立的教育士人的学校,称作太学或国子监。 县官:这里指朝廷。 廪(lǐn)稍:当时政府免费供给的俸粮称“廪”或“稍”。 裘(qiú):皮衣。 葛:夏布衣服。 遗(wèi):赠,这里指接济。 司业、博士:分别为太学的次长官和教授。 非天质之卑:如果不是由于天资太低下。 流辈:同辈。 朝:旧时臣下朝见君主。宋濂写此文时,正值他从家乡到京城应天(南京)见朱元璋。 以乡人子:以同乡之子的身份。 谒(yè):拜见。 撰(zhuàn):同“撰”,写。 长书:长信。 贽(zhì):古时初次拜见时所赠的礼物。 夷:平易。 “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句:认为我是在勉励同乡人努力学习,这是说到了我的本意。 诋:毁谤。 际遇之盛:遭遇的得意,指得到皇帝的赏识重用。 骄乡人:对同乡骄傲。 归见:回家探望。 予者:一作“余者”。


简介

《送东阳马生序》是明初宋濂送给他的同乡浙江东阳县青年马君则的文章。在这篇赠言里,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文中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这种认识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韬钤深处

〔戚继光〕 〔明〕

小筑暂高枕,忧时旧有盟。

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

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桃花庵歌

〔唐寅〕 〔明〕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柯敬仲墨竹

〔李东阳〕 〔明〕

莫将画竹论难易,刚道繁难简更难。

君看萧萧只数叶,满堂风雨不胜寒。

临江仙

〔杨慎〕 〔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五月十九日大雨

〔刘基〕 〔明〕

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地声。

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

别云间

〔夏完淳〕 〔明〕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念奴娇

〔施耐庵〕 〔明〕

天南地北,问乾坤,何处可容狂客?

借得山东烟水寨,来买凤城春色。

翠袖围香,绛绡笼雪,一笑千金值。

神仙体态,薄幸如何消得?

想芦叶滩头,蓼花汀畔,皓月空凝碧。

六六雁行连八九,只待金鸡消息。

义胆包天,忠肝盖地,四海无人识。

离愁万种,醉乡一夜头白。

西江月

〔施耐庵〕 〔明〕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

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

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如梦令

〔刘基〕 〔明〕

一抹斜阳沙觜,几点闲鸥草际,乌榜小渔舟,摇过半江秋水。

风起,风起,棹入白苹花里。

陶庵梦忆·卷三·湖心亭看雪

〔张岱〕 〔明〕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