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

披裘五月滞江干,赢得青山对鹖冠。

北海尊同狂客尽,南楼月共小姬看。

城头云色来朝霁,柳外蝉声送晚寒。

却笑枯桐今已爨,岂堪山水向人弹。


闺怨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南旺挑河行

〔谢肇淛〕 〔明〕

堤遥遥,河弥弥,分水祠前卒如蚁。

鹑衣短发行且僵,尽是六郡良家子。

浅水没足泥没骭,五更疾作至夜半。

夜半西风天雨霜,十人八九趾欲断。

黄绶长官虬赤须,北人骄马南肩舆。

伍伯先后恣诃挞,日昃喘汗归籧篨。

伍伯诃犹可,里胥怒杀我。

无钱水中居,有钱立道左。

天寒日短动欲夕,倾筐百反不盈尺。

草傍湿草炊无烟,水面浮冰割人膝。

都水使者日行堤,新土堆与旧岸齐。

可怜今日岸上土,雨中仍作河中泥。

君不见会通河畔千株柳,年年折尽官夫手。

金钱散罢夫未归,催筑南河黑风口。

大明东征提督李如松赠朝鲜都休察使柳成龙

〔李如松〕 〔明〕

提兵星夜到江干,为说三韩国未安。

明主日悬旌节报,微臣夜释酒杯欢。

春来杀气心犹壮,此去妖氛骨已寒。

谈笑敢言非胜算,梦中常忆跨征鞍。

络纬词

〔张弼〕 〔明〕

络纬不停声,从昏直到明。

不成一丝缕,徒负织作名。

蜘蛛声寂寂,吐丝复自织。

织网网飞虫,飞虫足充食。

事在力为不在声,思之令人三叹息。

兰花

〔刘基〕 〔明〕

幽兰花,在空山,美人爱之不可见,裂素写之明窗间。

幽兰花,何菲菲,世方被佩资簏施,我欲纫之充佩韦,袅袅独立众所非。

幽兰花,为谁好,露冷风清香自老。

春雨杂述·书学详说

〔解缙〕 〔明〕

书肇于庖牺,笔墨纸研,皆世古用,后世异其制尔。

《书》称作会,纪于太常,非可以力削为。

而《诗》称彤管,知非始于蒙恬也。

三者仿此。

今书之美自钟、王,其功在执笔用笔。

执之法,虚圆正紧,又曰浅而坚,谓拨镫,令其和畅,勿使拘挛。

真书去毫端二寸,行三寸,草四寸。

掣三分,而一分着纸,势则有铁,掣一分,而三分着纸,势则不足。

此其要也。

而擫捺、钩揭、抵拒、导送,指法亦备。

其曰擫者,大指当微侧,以甲肉际当管傍则善。

而又曰力以中驻,中笔之法,中指主钩,用力全在于是。

又有扳罾法,食指拄上,甚至而奇健。

撮管法,撮聚管瑞,草书便。

提笔法,提挈其笔,署书宜,此执笔之功也。

若夫用笔,毫厘锋颖之间,顿挫之,郁屈之,周而折之,抑而扬之,藏而出之,垂而缩之,往而复之,逆而顺之,下而上之,袭而掩之,盘旋之,踊跃之,沥之使之入,衄之使之凝,染之如穿,按之如扫,注之趯之,擢之指之,挥之掉之,提之拂之,空中坠之,架虚抢之,穷深掣之,收而纵之,蛰而伸之,淋之浸淫之使之茂,卷之蹙之,雕而琢之使之密,覆之削之使之莹,鼓之舞之使之奇。

喜而舒之,如见佳丽,如远行客过故乡,发其怡。

怒而夺激之,如抚剑戟,操戈矛,介万骑而驰之也,发其壮。

哀而思也,低回戚促,登高吊古,慨然叹息之声。

乐而融之,而梦华胥之游,听钧天之乐,与其箪瓢陋巷之乐之意也。

是其一字之中,皆其心推之,有絜矩之道也,而其一篇之中,可无絜矩之道乎?

上字之于下字,左行之于右行,横斜疏密,各有攸当。

上下连延,左右顾瞩,八面四方,有如布阵。

纷纷纭纭,斗乱而不乱,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破。

昔右军之叙《兰亭》,字既尽美,尤善布置,所谓增一分太长,亏一分太短。

鱼鬣鸟翅,花须蝶芒,油然粲然,各止其所。

纵横曲折,无不如意,毫发之间,直无遗憾。

近时惟赵文敏公深得其旨,而詹逸庵之于署书亦然。

今欲增减其一分,易置其一笔、一点、一画,一毫发高下之间,阔隘偶殊,妍丑迥异。

学者当视其精微得之。

是以统而论之:一字之中,虽欲皆善,而必有一点、画、钩、剔、披、拂主之,如美石之韫良玉,使人玩绎,不可名言。

一篇之中,虽欲皆善,必有一二字登峰造极,如鱼、鸟之有麟、凤以为之主,使人玩绎,不可名言:此钟、王之法所以为尽善尽美也。

且其遗迹偶然之作,枯燥重湿,浓淡相间,益不经意肆笔为之,适符天巧,奇妙出焉。

此不可以强为,亦不可以强学,惟日日临名书,无吝纸笔,工夫精熟,久乃自然。

言虽近易,实为要旨。

先仪骨体,后尽精神。

有肤有血,有力有筋。

其血其肤,侧锋内外之际。

其力其筋,毫发生成之妙。

丝来线去,脉络分明。

描搨为先,傍摹次之。

双钩映拟,功不可阙。

对之仿之,如灯取影。

填之补之,如鉴照形。

合之符之,如瑞之于瑁也。

比而似之,如睨伐柯。

察而象之,详视而默记之,如七十子之学孔子也。

愈近而愈未近,愈至而愈未至,切磋之,琢磨之,治之已精,益求其精,一旦豁然贯通焉,忘情笔墨之间,和调心手之用,不知物我之有间,体合造化而生成之也,而后为能学书之至尔。

此余所以为书之详说也。

送练中丞遗裔归家(有引)

〔谢肇淛〕 〔明〕

燕山日黑黄尘起,金川门外鼓声死。

长乐宫为瓦砾场,殿庭流血成海水。

御史大夫练子宁,手持三尺干雷霆。

覆巢自分无完卵,一门百口归冥冥。

事去人亡二百载,芦荻萧萧余故垒。

长陵楸柏已十围,孤臣遗骨今安在?

钓龙台下水可楫,新宁城东山<山截>鹥。

灌园谁能识法章,佣肆犹堪藏李燮。

一日天回地转时,千金购出练家儿。

若敖之鬼终不馁,行路闻之皆歔欷。

我登钟陵山,遥望石头城。

宁为孝孺死,不作陈瑛生。

为君慷慨终一曲,悲风飒飒江波绿。

题吴兴海天阁(道场山)

〔谢肇淛〕 〔明〕

飞阁接天都,珠宫控太湖。

山光围百雉,野色入三吴。

木落禽声尽,云崩塔势孤。

东南多王气,回首起栖乌。

赋得新柳送别

〔谢肇淛〕 〔明〕

短岸复长堤,黄轻绿未齐。

晓风吹不定,春雪压常低。

草细偏相妒,莺娇未敢啼。

年芳君莫问,日落灞陵西。

送人之咸阳

〔谢肇淛〕 〔明〕

送尔咸阳道,风霜冷不胜。

鸡啼将落月,马怯欲消冰。

火后无秦殿,回中有汉陵。

斜阳看故国,烟树郁层层。

宿吴山楼

〔谢肇淛〕 〔明〕

佛火明还暗,羁魂梦复惊。

秋风一夜起,落叶与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