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说·其一·龙说

龙嘘气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

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汩陵谷,云亦灵怪矣哉! 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

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

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

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

异哉!

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

《易》曰:“云从龙。

”既曰:龙,云从之矣。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龙吐出的气形成云,云本来不比龙灵异。但是龙乘着这股云气,可以在茫茫的太空中四处遨游,接近日月,遮蔽它的光芒,震撼起雷电,变化神奇莫测,雨水降落在大地,使得山谷沉沦。这云也是很神奇灵异的呢! 云,是龙的能力使它有灵异的。至于龙的灵异,却不是云的能力使它这样子的。但是龙没有云,就不能显示出它的灵异。失去它所凭借的云,实在是不行的啊。多么奇怪啊,龙所凭借依靠的,正是它自己造成的云。《周易》说:“云跟随着龙。”那么既然叫做龙,就应该有云跟随着它啊!


注释

杂说:论说文的一种。这是韩愈写的一组托物寓意的短杂文的第一篇。 嘘气:呼气,吐气。 灵:显灵 茫洋:此处通“徜徉”,自由自在地往来。 穷:极,尽。这里有周游的意思。 乎:同“于”,在。 玄间:太空。 薄:逼迫。 伏:遮盖,掩蔽。 光景:日月的辉。 感(han):通“撼”,摇动,震动。 震电:雷电。《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烨烨震电。” 神:作动词用,使神奇。 水:作动词用。用水浸润。 下土:地。《诗经。邶风。日月》:“日居月诸,照临下土。” 汩(gǔ):水奔流的样子,这里指淹没了山谷。 矣哉:“矣”和“哉”连用靠近,表示终了和感叹的语气。 固:原来,本来。于:比。 薄:通“迫” 伏:遮。蔽。 感:通“撼”,摇动,震动。 神:产生神妙。 使为灵:即“使之为灵”,中间省去指代云的“之”。 神:作动词用。这里是显示的意思。 矣:用在句末,表示终结的语气。 凭依:凭借,依托。 信:实在,真的。 哉:用在句末,表示感叹语气。 乃:竟,居然。 《易》:即《易经》。它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卜筮用的书。云从龙:语出《易经·干》卦。


简介

这是一篇杂文,以龙和云的关系来说明君臣之间必须相互依赖,贤臣不可没有圣君,圣君也须依靠贤臣。写作目的在于提醒君主重用贤臣。但文章写得很含蓄委婉,其真正用意在文中始终没有明确点出。 文章仅百余字,但波澜起伏,富于变化。



马说

〔韩愈〕 〔唐〕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池上二绝

〔白居易〕 〔唐〕

【其一】 山僧对棋坐,局上竹阴清。

映竹无人见,时闻下子声。

【其二】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结爱

〔孟郊〕 〔唐〕

心心复心心,结爱务在深。

一度欲离别,千回结衣襟。

结妾独守志,结君早归意。

始知结衣裳,不如结心肠。

坐结行亦结,结尽百年月。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岑参〕 〔唐〕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悲青坂

〔杜甫〕 〔唐〕

我军青坂在东门,天寒饮马太白窟。

黄头奚儿日向西,数骑弯弓敢驰突。

山雪河冰野萧瑟,青是烽烟白人骨。

焉得附书与我军,忍待明年莫仓卒。

观郑州崔郎中诸妓绣样

〔胡令能〕 〔唐〕

日暮堂前花蕊娇,争拈小笔上床描。

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

喜韩少府见访

〔胡令能〕 〔唐〕

忽闻梅福来相访,笑着荷衣出草堂。

儿童不惯见车马,走入芦花深处藏。

小儿垂钓

〔胡令能〕 〔唐〕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宣城见杜鹃花

〔李白〕 〔唐〕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如意娘

〔武则天〕 〔唐〕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