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残游记·第二回·历山山下古帝遗踪 明湖湖边美人绝调

话说老残在渔船上被众人砸得沉下海去,自知万无生理,只好闭着眼睛,听他怎样。

觉得身体如落叶一般,飘飘荡荡,顷刻工夫沉了底了。

只听耳边有人叫道:“先生,起来罢!

先生,起来罢!

天已黑了,饭厅上饭已摆好多时了。

”老残慌忙睁开眼睛,楞了一楞道:“呀!

原来是一梦!

” 自从那日起,又过了几天,老残向管事的道:“现在天气渐寒,贵居停的病也不会再发,明年如有委用之处,再来效劳。

目下鄙人要往济南府去看看大明湖的风景。

”管事的再三挽留不住,只好当晚设酒饯行。

封了一千两银子奉给老残,算是医生的酬劳。

老残略道一声“谢谢”,也就收入箱笼,告辞动身上车去了。

一路秋山红叶,老圃黄花,颇不寂寞。

到了济南府,进得城来,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比那江南风景,觉得更为有趣。

到了小布政司街,觅了一家客店,名叫高升店,将行李卸下,开发了车价酒钱,胡乱吃点晚饭,也就睡了。

次日清晨起来,吃点儿点心,便摇着串铃满街蜇了一趟,虚应一应故事。

午后便步行至鹊华桥边,雇了一只小船,荡起双桨,朝北不远,便到历下亭前。

止船进去,入了大门,便是一个亭子,油漆已大半剥蚀。

亭子上悬了一副对联,写的是“历下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上写着“杜工部句”,下写着“道州何绍基韦”。

亭子旁边虽有几间房屋,也没有甚么意思。

复行下船,向西荡去,不甚远,又到了铁公祠畔。

你道铁公是谁?

就是明初与燕王为难的那个铁铉。

后人敬他的忠义,所以至今春秋时节,土人尚不断的来此进香。

到了铁公祠前,朝南一望,只见对面千佛山上,梵字僧楼,与那苍松翠柏,高下相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更有那一株半株的丹枫夹在里面,仿佛宋人赵千里的一幅大画,做了一架数十里长的屏风。

正在叹赏不绝,忽听一声渔唱,低头看去,谁知那明湖业已澄净的同镜子一般。

那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里,显得明明白白,那楼台树木,格外光彩,觉得比上头的一个千佛山还要好看,还要清楚。

这湖的南岸,上去便是街市,却有一层芦苇,密密遮住。

现在正是开花的时候,一片白花映着带水气的斜阳,好似一条粉红绒毯,做了上下两个山的垫子,实在奇绝。

老残心里想道:“如此佳景,为何没有甚么游人?

”看了一会儿,回转身来,看那大门里面楹柱上有副对联,写的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暗暗点头道:“真正不错!

”进了大门,正面便是铁公享堂,朝东便是一个荷池。

绕着曲折的回廊,到了荷池东面,就是个圆门。

圆门东边有三间旧房,有个破匾,上题“古水仙祠”四个字。

祠前一副破旧对联,写的是“一盏寒泉荐秋菊,三更画船穿藕花”。

过了水仙祠,仍旧上了船,荡到历下亭的后面。

两边荷叶荷花将船夹住,那荷叶初枯,擦的船嗤嗤价响。

那水鸟被人惊起,格格价飞。

那已老的莲蓬,不断的绷到船窗里面来。

老残随手摘了几个莲蓬,一面吃着,一面船已到了鹊华桥畔了。

到了鹊华桥,才觉得人烟稠密,也有挑担子的,也有推小车子的,也有坐二人抬小蓝呢轿子的。

轿子后面,一个跟班的戴个红缨帽子,膀子底下夹个护书,拼命价奔,一面用手中擦汗,一面低着头跑。

街上五六岁的孩子不知避人,被那轿夫无意踢倒一个,他便哇哇的哭起。

他的母亲赶忙跑来问:“谁碰倒你的?

谁碰倒你的?

”那个孩子只是哇哇的哭,并不说话。

问了半天,才带哭说了一句道:“抬矫子的!

”他母亲抬头看时,轿子早已跑的有二里多远了。

那妇人牵了孩子,嘴里不住咭咭咕咕的骂着,就回去了。

老残从鹊华桥往南,缓缓向小布政司街走去。

一抬头,见那墙上贴了一张黄纸,有一尺长,七八寸宽的光景。

居中写着“说鼓书”三个大字。

旁边一行小字是“二十四日明湖居”。

那纸还未十分干,心知是方才贴的,只不知道这是甚么事情,别处也没有见过这样招子。

一路走着,一路盘算,只听得耳边有两个挑担子的说道:“明儿白妞说书,我们可以不必做生意,来听书罢。

”又走到街上、听铺子里柜台上有人说道:“前次白妞说书是你告假的,明儿的书,应该我告假了。

”一路行未,街谈巷议,大半都是这话,心里诧异道:“白妞是何许人?

说的是何等样书,为甚一纸招贴,侵举国若狂如此?

”信步走来,不知不觉已到高升店口。

进得店去,茶房便来回道:“客人,用什么夜膳?

”老残一一说过,就顺便问道:“你们此他说鼓书是个甚么顽意儿,何以惊动这么许多的人?

”茶房说:“客人,你不知道。

这说鼓书本是山东乡下的土调,同一面鼓,两片梨花简,名叫‘梨花大鼓’,演说些前人的故事,本也没甚稀奇。

自从王家出了这个白妞、黑妞妹妹两个,这白妞名字叫做王小玉,此人是天生的怪物!

他十二三岁时就学会了这说书的本事。

他却嫌这乡下的调儿没甚么出奇,他就常到戏园里看戏,所有甚么西皮、二簧、梆子腔等唱,一听就会。

甚么余三胜、程长庚、张二奎等人的调子,他一听也就会唱。

仗着他的喉咙,要多高有多高。

他的中气,要多长有多长。

他又把那南方的甚么昆腔、小曲,种种的腔调,他都拿来装在这大鼓书的调儿里面。

不过二三年工夫,创出这个调儿,竟至无论南北高下的人,听了他唱书,无不神魂颠倒。

现在已有招子,明儿就唱。

你不信,去听一听就知道了。

只是要听还要早去,他虽是一点钟开唱,若到十点钟去,便没有坐位的。

”老残听了,也不甚相信。

次日六点钟起,先到南门内看了舜井。

又出南门,到历山脚下,看看相传大舜昔日耕田的地方。

及至回店,已有九点钟的光景,赶忙吃了饭,走到明湖居,才不过十点钟时候。

那明湖居本是个大戏园子,戏台前有一百多张桌子。

那知进了园门,园子里面已经坐的满满的了,只有中间七八张桌子还无人坐,桌子却都贴着“抚院定”‘学院定”等类红纸条儿。

老残看了半天,无处落脚,只好袖子里送了看坐儿的二百个钱,才弄了一张短板凳,在人缝里坐下。

看那戏台上,只摆了一张半桌,桌子上放了一面板鼓,鼓上放了两个铁片儿,心里知道这就是所谓梨花简了,旁边放了一个三弦子,半桌后面放了两张椅子,并无一个人在台上。

偌大的个戏台,空空洞洞,别无他物,看了不觉有些好笑。

园子里面,顶着篮子卖烧饼油条的有一二十个,都是为那不吃饭来的人买了充饥的。

到了十一点钟,只见门口轿子渐渐拥挤,许多官员都着了便衣,带着家人,陆续进来。

不到十二点钟,前面几张空桌俱已满了,不断还有人来,看坐儿的也只是搬张短凳,在夹缝中安插。

这一群人来了,彼此招呼,有打千儿的,有作揖的,大半打千儿的多。

寓谈阔论,说笑自如。

这十几张桌子外,看来都是做生意的人。

又有些像是本地读书人的样子:大家都嘁嘁喳喳的在那里说闲话。

因为人大多了,所以说的甚么话都听不清楚,也不去管他。

到了十二点半钟,看那台上,从后台帘子里面,出来一个男人:穿了一件蓝布长衫,长长的脸儿,一脸疙瘩,仿佛风干福橘皮似的,甚为丑陋,但觉得那人气味到还沉静。

出得台来,并无一语,就往半桌后面左手一张椅子上坐下。

慢慢的将三弦子取来,随便和了和弦,弹了一两个小调,人也不甚留神去听。

后来弹了一枝大调,也不知道叫什么牌子。

只是到后来,全用轮指,那抑扬顿挫,入耳动心,恍若有几十根弦,几百个指头,在那里弹似的。

这时台下叫好的声音不绝于耳,却也压不下那弦子去,这曲弹罢,就歇了手,旁边有人送上茶来。

停了数分钟时,帘子里面出来一个姑娘,约有十六七岁,长长鸭蛋脸儿,梳了一个抓髻,戴了一副银耳环,穿了一件蓝布外褂儿,一条蓝布裤子,都是黑布镶滚的。

虽是粗布衣裳,到十分洁净。

来到半桌后面右手椅子上坐下。

那弹弦子的便取了弦子,铮铮钅从钅从弹起。

这姑娘便立起身来,左手取了梨花简,夹在指头缝里,便丁了当当的敲,与那弦子声音相应。

右手持了鼓捶子,凝神听那弦子的节奏。

忽羯鼓一声,歌喉遽发,字字清脆,声声宛转,如新莺出谷,乳燕归巢,每句七字,每段数十句,或缓或急,忽高忽低。

其中转腔换调之处,百变不穷,觉一切歌曲腔调俱出其下,以为观止矣。

旁坐有两人,其一人低声问那人道:“此想必是白妞了罢?

”其一人道:“不是。

这人叫黑妞,是白妞的妹子。

他的调门儿都是白妞教的,若比白妞,还不晓得差多远呢!

他的好处人说得出,白妞的好处人说不出。

他的好处人学的到,白妞的好处人学不到。

你想,这几年来,好顽耍的谁不学他们的调儿呢?

就是窑子里的姑娘,也人人都学,只是顶多有一两句到黑妞的地步。

若白妞的好处,从没有一个人能及他十分里的一分的。

”说着的时候,黑妞早唱完,后面去了。

这时满园子里的人,谈心的谈心,说笑的说笑。

卖瓜子、落花生、山里红、核桃仁的,高声喊叫着卖,满园子里听来都是人声。

正在热闹哄哄的时节,只见那后台里,又出来了一位姑娘,年纪约十八九岁,装束与前一个毫无分别,瓜子脸儿,白净面皮,相貌不过中人以上之姿,只觉得秀而不媚,清而不寒,半低着头出来,立在半桌后面,把梨花简了当了几声,煞是奇怪:只是两片顽铁,到他手里,便有了五音十二律以的。

又将鼓捶子轻轻的点了两下,方抬起头来,向台下一盼。

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左右一顾一看,连那坐在远远墙角子里的人,都觉得王小玉看见我了。

那坐得近的,更不必说。

就这一眼,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跌在地下都听得见响!

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

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

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

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

那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

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

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干仞,以为上与大通。

及至翻到做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做来峰上。

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

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析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

顷刻之间,周匝数遍。

从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

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

约有两三分钟之久,仿佛有一点声音从地底下发出。

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

这一声飞起,即有无限声音俱来并发。

那弹弦子的亦全用轮指,忽大忽小,同他那声音相和相合,有如花坞春晓,好鸟乱鸣。

耳朵忙不过来,不晓得听那一声的为是。

正在撩乱之际,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

这时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

停了一会,闹声稍定,只听那台下正座上,有一个少年人,不到三十岁光景,是湖南口音,说道:“当年读书,见古人形容歌声的好处,有那‘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话,我总不懂。

空中设想,余音怎样会得绕梁呢?

又怎会三日不绝呢?

及至听了小玉先生说书,才知古人措辞之妙。

每次听他说书之后,总有好几天耳朵里无非都是他的书,无论做什么事,总不入神,反觉得‘三日不绝’,这‘三日’二字下得太少,还是孔子‘三月不知肉味’,‘三月’二字形容得透彻些!

”旁边人都说道:“梦湘先生论得透辟极了!

‘于我心有戚戚焉’!

” 说着,那黑妞又上来说了一段,底下便又是白妞上场。

这一段,闻旁边人说,叫做“黑驴段”。

听了去,不过是一个士子见一惊人,骑了一个黑驴走过去的故事。

将形容那美人,先形容那黑驴怎样怎样好法,待铺叙到美人的好处,不过数语,这段书也就完了。

其音节全是快板,越说越快。

白香山诗云:“大珠小珠落王盘。

”可以尽之。

其妙处,在说得极快的时候,听的人仿佛都赶不上听,他却字字清楚,无一字不送到人耳轮深处。

这是他的独到,然比着前一段却未免逊了一筹了。

这时不过五点钟光景,算计王小玉应该还有一段。

不知那一段又是怎样好法,究竟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老残游记·第三回·金线东来寻黑虎 布帆西去访苍鹰

〔刘鹗〕 〔清〕

话说众人以为天时尚早,王小玉必还要唱一段,不知只是他妹子出来敷衍几句就收场了,当时一哄而散。

老残到了次日,想起一千两银子放在寓中,总不放心。

即到院前大街上找了一家汇票庄,叫个日升昌字号,汇了八百两寄回江南涂州老家里去,自己却留了一百多两银子。

本日在大街上买了一匹茧绸,又买了一件大呢马褂面子,拿回寓去,叫个成衣做一身棉袍子马褂。

因为已是九月底,天气虽十分和暖,倘然西北风一起,立刻便要穿棉了。

分付成衣已毕,吃了午饭,步出西门,先到趵突泉上吃了一碗茶。

这趵突泉乃济南府七十二泉中的第一个泉,在大池之中,有四五亩地宽阔,两头均通溪河。

池中流水,氵日妇有声。

池子正中间有三股大泉,从池底冒出,翻上水面有二三尺高。

据土人云:当年冒起有五六尺高,后来修池,不知怎样就矮下去了。

这三股水,均比吊桶还粗。

池子北面是个吕祖殿,殿前搭着凉棚,摆设着四五张桌子、十几条板凳卖茶,以便游人歇息。

老残吃完茶,出了趵突泉后门,向东转了几个弯,寻着了金泉书院。

进了二门,便是投辖井,相传即是陈遵留客之处。

再望西去,过一重门,即是一个蝴蝶厅,厅前厅后均是泉水围绕。

厅后许多芭蕉,虽有几批残叶,尚是一碧无际,西北角上,芭蕉丛里,有个方池,不过二丈见方,就是金线泉了。

全线乃四大名泉之二。

你道四大名泉是那四个?

就刚才说的趵突泉,此刻的金线泉,南门外的黑虎泉,抚台衙门里的珍珠泉:叫做“四大名泉”。

这金线泉相传水中有条金线。

老残左右看了半天,不要说金线,连铁线也没有。

后来幸而走过一个士子来,老残便作揖请教这“金线”二字有无着落。

那士子便拉着老残踅到池子西面,弯了身体,侧着头,向水面上看,说道:“你看,那水面上有一条线,仿佛游丝一样,在水面上摇动。

看见了没有?

”老残也侧了头,照样看去,看了些时,说道:“看见了,看见了!

”这是什么缘故呢?

想了一想,道:“莫非底下是两股泉水,力量相敌,所以中间挤出这一线来?

”那士子道:“这泉见于著录好几百年,难道这两股泉的力量,经历这久就没有个强弱吗?

”老残道:“你看这线,常常左右摆动,这就是两边泉力不匀的道理了。

”那士子到也点头会意。

说完,彼此各散。

老残出了金泉书院,顺着西城南行。

过了城角,仍是一条街市,一直向东。

这南门城外好大一条城河,河里泉水湛清,看得河底明明白白。

河里的水草都有一丈多长,被那河水流得摇摇摆摆,煞是好看。

走着看着,见河岸南面,有几个大长方池子,许多妇女坐在池边石上捣衣。

再过去,有一个大池,池南几间草房,走到面前,知是一个茶馆。

进了茶馆,靠北窗坐下,就有一个茶房泡了一壶茶来。

茶壶都是宜兴壶的样子,却是本地仿照烧的。

老残坐定,问茶房道:“听说你们这里有个黑虎泉,可知道在什么地方?

”那茶房笑道:“先生,你伏到这窗台上朝外看,不就是黑虎泉吗?

”老残果然望外一看,原来就在自己脚底下,有一个石头雕的老虎头,约有二尺余长,倒有尺五六的宽径。

从那老虎口中喷出一股泉来,力量很大,从池子这边直冲到池子那面,然后转到两边,流入城河去了。

坐了片刻,看那夕阳有渐渐下山的意思,遂付了茶钱,缓步进南门回寓。

到了次日,觉得游兴已足,就拿了串铃,到街上去混混。

踅过抚台衙门,望西一条胡同口上,有所中等房子,朝南的大门,门旁贴了“高公馆”三个字。

只见那公馆门口站了一个瘦长脸的人,穿了件棕紫熟罗棉大袄,手里捧了一支洋白铜二马车水烟袋,面带愁容。

看见老残,唤道:“先生,先生!

你会看喉咙吗?

”老残答道:“懂得一点半点几的。

”那人便说:“请里面坐。

”进了大门,望西一拐,便是三间客厅,铺设也还妥当。

两边字画,多半是时下名人的笔墨。

只有中间挂着一幅中堂,只画了一个人,仿佛列子御风的形状,衣服冠带均被风吹起,笔力甚为道劲,上题“大风张风刀四字,也写得极好。

坐定,彼此问过名姓。

原来这人系江苏人,号绍殷,充当抚院内文案差使。

他说道:“有个小妾害了喉蛾,已经五天今日滴水不能进了。

请先生诊视,尚有救没有?

”老残道:“须看了病,方好说话。

”当时高公即叫家人:“到上房关照一声,说有先生来看病。

”随后就同着进了二门,即是三间上房。

进得堂屋,有老妈子打起西房的门帘,说声:“请里面坐。

”走进房门,贴西墙靠北一张大床,床上悬着印花夏布帐子,床面前靠西放了一张半桌,床前两张机凳。

高公让老残西面杌凳上坐下。

帐子里伸出一只手来,老妈子拿了几木书垫在手下,诊了一只手,又换一只。

老残道:“两手脉沉数而弦,是火被寒逼住,不得出来,所以越过越重。

请看一看喉咙。

”高公使将帐子打起。

看那妇人,约有二十岁光景,面上通红,人却甚为委顿的样子。

高公将他轻轻扶起,对着窗户的亮光。

老残低头一看,两边肿的已将要合缝了,颜色淡红。

看过,对高公道:“这病本不甚重,原起只是一点火气,被医家用苦寒药一逼,火不得发,兼之平常肝气易动,抑郁而成。

目下只须吃两剂辛凉发散药就好了。

”又在自己药囊内取出一个药瓶、一支喉枪,替他吹了些药上去。

出到厅房,开了个药方,名叫“加味甘桔汤”。

用的是生甘草、苦桔梗、牛蒡子、荆芥、防风、薄荷、辛夷、飞滑石八味药,鲜荷梗做的引子。

方子开毕,送了过去。

高公道:“高明得极。

不知吃几帖?

”老残道:“今日吃两帖,明日再来复诊。

”高公又问:“药金请教几何?

”老残道:“鄙人行道,没有一定的药金。

果然医好了姨太大病,等我肚子饥时,赏碗饭吃。

走不动时,给几个盘川,尽够的了。

”高公道:“既如此说,病好一总酬谢。

尊寓在何处,以便倘有变动,着人来请。

”老残道:“在布政司街高升店。

”说毕分手。

从此,天天来请。

不过三四夭,病势渐退,已经同常人一样。

高公喜欢得无可如何,送了八两银子谢仪,还在北柱楼办了一席酒,邀请文案上同事作陪,也是个揄扬的意思。

谁知一个传十,十个传百,官幕两途,拿轿子来接的,渐渐有日不暇给之势。

那日,又在北柱楼吃饭,是个候补道请的。

席上右边上首一个人说道:“玉佐臣要补曹州府了。

”左边下首,紧靠老残的一个人道:“他的班次很远,怎样会补缺呢?

”右边人道:“因为他办强盗办的好,不到一年竟有路不拾遗的景象,宫保赏识非凡。

前日有人对宫保说:‘曾走曹州府某乡庄过,亲眼见有个蓝布包袱弃在路旁,无人敢拾。

某就问土人:“这包袱是谁的?

为何没人收起?

”土人道:“昨儿夜里,不知何人放在这里的。

”某问:“你们为甚么不拾了回去?

”都笑着摇摇头道:“俺还要一家子性命吗!

”如此,可见路不拾遗,古人竟不是欺人,今日也竟做得到的!

’宫保听着很是喜欢,所以打算专折明保他。

”左边的人道:“佐臣人是能干的,只嫌太残忍些。

来到一年,站笼站死两千多人,难道没有冤枉吗?

”旁边一人道:“冤枉一定是有的,自无庸议,但不知有几成不冤枉的?

”右边人道:“大凡酷吏的政治,外面都是好看的。

诸君记得当年常剥皮做兖州府的时候,何尝不是这样?

总做的人人侧目而视就完了。

”又一人道:“佐臣酷虐,是诚然酷虐,然曹州府的民情也实在可恨。

那年,兄弟署曹州的时候,几乎无一天无盗案。

养了二百名小队子,像那不捕鼠的猫一样,毫无用处。

及至各县捕快捉来的强盗,不是老实乡民,就是被强盗胁了去看守骡马的人。

至于真强盗,一百个里也没有几个。

现在被这玉佐臣雷厉风行的一办,盗案竟自没有了。

相形之下,兄弟实在惭愧的很。

”左边人道:“依兄弟愚见,还是不多杀人的为是。

此人名震一时,恐将来果报也在不可思议之列。

”说完,大家都道:“酒也够了,赐饭罢。

”饭后各散。

过了一日,老残下午无事,正在寓中闲坐,忽见门口一乘蓝呢轿落下,进来一个人,口中喊道:“铁先生在家吗?

”老残一看,原来就是高绍殷,赶忙迎出,说:“在家,在家。

请房里坐“只是地方卑污,屈驾的很。

”绍殷一面道:“说那里的话!

”一面就往里走。

进得二门,是个朝东的两间厢房。

房里靠南一张砖炕,炕上铺着被褥。

北面一张方桌,两张椅子。

西面两个小小竹箱。

桌上放了几本书,一方小砚台,几枝笔,一个印色盒子。

老残让他上首坐了。

他就随手揭过书来,细细一看,惊讶道:“这是部宋版张君房刻木的《庄子》,从那里得来的?

此书世上久不见了,季沧苇、黄丕烈诸人俱来见过,要算希世之宝呢!

”老残道:“不过先人遗留下来的几本破书,卖又不值钱,随便带在行箧,解解闷儿,当小说书看罢了,何足挂齿。

”再望下翻,是一本苏东坡手写的陶诗,就是毛子晋所仿刻的祖本。

绍殷再三赞叹不绝,随又问道:“先生本是科第世家,为甚不在功名上讲求,却操此冷业?

虽说富贵浮云,未免太高尚了罢。

”老残叹道:“阁下以‘高尚’二字许我,实过奖了。

鄙人并非无志功名:一则,性情过于疏放,不合时宜。

二则,俗说‘攀得高,跌得重’,不想攀高是想跌轻些的意思。

”绍殷道:“昨晚在里头吃便饭,宫保谈起:‘幕府人才济济,凡有所闻的,无不罗致于此了。

’同坐姚云翁便道:‘目下就有一个人在此,宫保并来罗致。

”宫保急问:‘是谁?

’姚云翁就将阁下学问怎样,品行怎样,而又通达人情、熟谙世务,怎样怎样,说得官保抓耳挠腮,十分欢喜。

宫保就叫兄弟立刻写个内文案札子送亲。

那是兄弟答道:‘这样恐不多当,此人既非侯补,又非投放,且还不知他有什么功名,札子不甚好下。

’宫保说:‘那么就下个关书去请。

’兄弟说:‘若要请他看病,那是一请就到的。

若要招致幕府,不知他愿意不愿意,须先问他一声才好。

’宫保说:‘很好。

你明天就去探探口气,你就同了他来见我一见。

’为此,兄弟今日特来与阁下商议,可否今日同到里面见宫保一见?

”老残道:“那也没有甚么不可,只是见宫保须要冠带,我却穿不惯,能便衣相见就好。

”绍殷道:“自然便衣。

稍停一刻,我们同去。

你到我书房里坐等。

宫保午后从里边下来,我们就在签押房里见了。

”说着,又喊了一乘轿子。

老残穿着随身衣服,同高绍殷进了抚署。

原来这山东抚署是明朝的齐王府,故许多地方仍用旧名。

进了三堂,就叫“宫门口”。

旁边就是高绍殷的书房,对面便是宫保的签押房。

方到绍殷书房坐下,不到半时,只见宫保已从里面出来,身体甚是魁梧,相貌却还仁厚。

高绍殷看见,立刻迎上前去,低低说了几句。

只听庄宫保连声叫道:“请过来,请过来。

”便有个差官跑来喊道:“宫保请铁老爷!

”老残连忙走来,向庄宫保对面一站。

庄云:“久慕得很!

”用手一伸,腰一呵,说:“请里面坐。

”差官早将软帘打起。

老残进了房门,深深作了一个揖。

宫保让在红木炕上首坐下。

绍殷对面相陪。

另外搬了一张方杌凳在两人中间,宫保坐了,便问道:“听说补残先生学问经济都出众的很。

兄弟以不学之资,圣恩叫我做这封疆大吏,别省不过尽心吏治就完了,本省更有这个河工,实在难办,所以兄弟没有别的法子。

但凡闻有奇才异能之士,都想请来,也是集思广益的意思。

倘有见到的所在,能指教一二,那就受赐得多了。

”老残道:“宫保的政声,有口皆碑,那是没有得说的了。

只是河工一事,听得外边议论,皆是本贾让三策,主不与河争地的?

”宫保道:“原是呢。

你看,河南的河面多宽,此地的河面多窄呢。

”老残道:“不是这么说。

河面窄,容不下,只是伏汛几十天。

其余的时候,水力甚软,沙所以易淤。

要知贾让只是文章做得好,他也没有办过河工。

贾让之后,不到一百年,就有个王景出来了。

他治河的法子乃是从大禹一脉下来的,专主‘禹抑洪水’的‘抑’字,与贾让之说正相反背。

自他治过之后,一千多年没河患。

明朝潘季驯,本朝靳文襄,皆略仿其意,遂享盛名。

宫保想必也是知道的。

”宫保道:“王景是用何法子呢?

”老残道:“他是从‘播为九河,同为逆河’,‘播’‘同’两个字上悟出来的。

《后汉书》上也只有‘十里立一水门,令更相回注’两句话。

至于其中曲折,亦非倾盖之间所能尽的,容慢慢的做个说帖呈览,何如?

” 庄宫保听了,甚为喜欢,向高绍殷道:“你叫他们赶紧把那南书房三间收拾,即请铁先生就搬到衙门里来住罢,以便随时领教。

”老残道:“宫保雅爱,甚为感激,只是目下有个亲戚在曹州府住,打算去探望一道。

并且风闻玉守的政声,也要去参考参考,究竟是个何等样人。

等鄙人从曹州回来,再领宫保的教罢。

”宫保神色甚为怏怏。

说完,老残即告辞,同绍殷出了衙门,各自回去,未知老残究竟是到曹州与否,且听下回分解。

老残游记·第四回·宫保爱才求贤若渴 太尊治盗疾恶如仇

〔刘鹗〕 〔清〕

话说老残从抚署出来,即将轿子辞去,步行在街上游玩了一会儿,又在古玩店里盘桓些时。

傍晚回到店里,店里掌柜的连忙跑进屋来说声“恭喜”,老残茫然不知道是何事。

掌柜的道:“我适才听说院上高大老爷亲自来请你老,说是抚台要想见你老,因此一路进衙门的。

你老真好造化!

上房一个李老爷,一个张老爷,都拿着京城里的信去见抚台,三次五次的见不着。

偶然见着回把,这就要闹脾气、骂人,动不动就要拿片子送人到县里去打。

像你老这样抚台央出文案老爷来请进去谈谈,这面子有多大!

那怕不是立刻就有差使的吗?

怎么样不给你老道喜呢!

”老残道:“没有的事,你听他们胡说呢。

高大老爷是我替他家医洽好了病,我说,抚台衙门里有个珍珠泉,可能引我们去见识见识,所以昨日高大老爷偶然得空,来约我看泉水的。

那里有抚台来请我的话!

”掌柜的道:“我知道的,你老别骗我。

先前高大老爷在这里说话的时候,我听他管家说,抚台进去吃饭,走从高大老爷房门口过,还嚷说:‘你赶紧吃过饭,就去约那个铁公来哪!

去迟,恐怕他出门,今儿就见不着了。

,”老残笑道:“你别信他们胡诌,没有的事。

”掌柜的道:“你老放心,我不问你借钱。

” 只听外边大嚷:“掌柜的在那儿呢?

”掌柜的慌忙跑出去。

只见一个人,戴了亮蓝顶子,拖着花翎,穿了一双抓地虎靴子,紫呢夹袍,天青哈喇马褂,一手提着灯笼,一手拿了个双红名帖,嘴里喊:“掌柜的呢?

”掌柜的说:“在这儿,在这儿!

你老啥事?

”那人道:“你这儿有位铁爷吗?

”掌柜的道:“不错,不错,在这东厢房里住着呢,我引你去。

” 两人走进来,掌柜指着老残道:“这就是铁爷。

”那人赶了一步,进前请了一个安,举起手中帖子,口中说道:“宫保说,请铁老爷的安!

今晚因学台请吃饭,没有能留铁老爷在衙门里吃饭,所以叫厨房里赶紧办了一桌酒席,叫立刻送过来。

宫保说,不中吃,请铁老爷格外包涵些。

”那人回头道:“把酒席抬上来。

”那后边的两个人抬着一个三展的长方抬盒,揭了盖子,头展是碟子小碗,第二展是燕窝鱼翅等类大碗,第三展是一个烧小猪、一只鸭子,还有两碟点心。

打开看过,那人就叫:“掌柜的呢?

”这时,掌柜同茶房等人站在旁边,久已看呆了,听叫,忙应道:“啥事?

”那人道:“你招呼着送到厨房里去。

”老残忙道:“宫保这样费心,是不敢当的。

”一面让那人房里去坐坐吃茶,那人再三不肯。

老残固让,那人才进房,在下首一个杌子上坐下。

让他上炕,死也不肯。

老残拿茶壶,替他倒了碗茶。

那人连忙立起,请了个安道谢,因说道:“听官保分付,赶紧打扫南书房院子,请铁老爷明后天进去住呢。

将来有甚么差遣,只管到武巡捕房呼唤一声,就过去伺候。

”老残道:“岂敢,岂敢!

”那人便站起来,又请了个安,说:“告辞,要回衙消差,请赏个名片。

”老残一面叫茶房来,给了挑盒子的四百钱。

一面写了个领谢帖子,送那人出去,那人再三固让,老残仍送出大门,看那人上马去了。

老残从门口回来,掌柜的笑迷迷的迎着说道:“你老还要骗我!

这不是抚台大人送了酒席来了吗?

刚才来的,我听说是武巡捕赫大老爷,他是个参将呢。

这二年里,住在俺店里的客,抚台也常有送酒席来的,都不过是寻常酒席,差个戈什来就算了。

像这样尊重,俺这里是头一回呢!

”老残道:“那也不必管他,寻常也好,异常也好,只是这桌菜怎样销法呢?

”掌柜的道:“或者分送几个至好朋友,或者今晚赶写一个帖子,请几位体面客,明儿带到大明湖上去吃。

抚台送的,比金子买的还荣耀得多呢。

”老残笑道:“既是比金子买的还要荣耀,可有人要买?

我就卖他两把金子来,抵还你的房饭钱罢。

”掌柜的道:“别忙,你老房饭钱,我很不怕,自有人来替你开发。

你老不信,试试我的话,看灵不灵!

”老残道:“管他怎么呢,只是今晚这桌菜,依我看,倒是转送了你去请客罢。

我很不愿意吃他,怪烦的慌。

” 二人讲了些时,仍是老残请客,就将这本店的住客都请到上房明间里去。

这上房住的,一个姓李,一个姓张,本是极倨傲的。

今日见抚台如此契重,正在想法联络联络,以为托情谋保举地步。

却遇老残借他的外间请本店的人,自然是他二人上坐,喜欢的无可如何。

所以这一席间,将个老残恭维得浑身难受。

十分没法,也只好敷衍几句。

好容易一席酒完,各自散去。

那知这张李二公,又亲自到厢房里来道谢,一替一句,又奉承了半日。

姓李的道:“老兄可以捐个同知,今年随捐一个过班,明年春间大案,又是一个过班,秋天引见,就可得济东泰武临道。

失署后补,是意中事。

”姓张的道:“李兄是天津的首富,如老兄可以照应他得两个保举,这捐宫之费,李兄可以拿出奉借。

等老兄得了优差,再还不迟。

”老残道:“承两位过爱,兄弟总算有造化的了。

只是目下尚无出山之志,将来如要出山,再为奉恳。

”两人又力劝了一回,各自回房安寝。

老残心里想道:“本想再为盘桓两夭,看这光景,恐无谓的纠缠,要越逼越紧了。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当夜遂写了一封书,托高绍殷代谢庄宫保的厚谊。

天夫明,即将店帐算清楚,雇了一辆二把手的小车,就出城去了。

出济南府西门,北行十八里,有个镇市,名叫雒口。

当初黄河未并大清河的时候,凡城里的七十二泉泉水,皆从此地入河,本是个极繁盛的所在。

自从黄河并了,虽仍有货船来往,究竟不过十分之一二,差得远了。

老残到了雒口,雇了一只小船,讲明逆流送到曹州府属董家口下船,先付了两吊钱,船家买点柴米。

却好本日是东南风,挂起帆来,“呼呼”的去了。

走到太阳将要落山,已到了齐河县城,抛锚住下。

第二日住在平阴,第三日住在寿张,第四日便到了董家口,仍在船上住了一夜。

天明开发船钱,将行李搬在董家口一个店里住下。

这董家口,本是曹州府到大名府的一条大道,故很有几家车店。

这家店就叫个董二房老店。

掌柜的姓董,有六十多岁,人都叫他老董。

只有一个伙计,名叫王三。

老残住在店内,本该雇车就往曹州府去,因想沿路打听那玉贤的政绩,故缓缓起行,以便察访。

这日有辰牌时候,店里住客,连那起身极退的,也都走了。

店伙打扫房屋,掌柜的帐已写完,在门口闲坐。

老残也在门口长凳上坐下,向老董说道:“听说你们这府里的大人,办盗案好的很,究竟是个甚么情形?

”那老董叹口气道:“玉大人官却是个清官,办案也实在尽力,只是手太辣些,初起还办着几个强盗,后来强盗摸着他的脾气,这玉大人倒反做了强盗的兵器了。

” 老残道:“这话怎么讲呢?

”老董道:“在我们此地西南角上,有个村庄,叫于家屯。

这于家屯也有二百多户人家。

那庄上有个财主,叫于朝栋,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

二子都娶了媳妇,养了两个孙子。

女儿也出了阁。

这家人家,过的日子很为安逸。

不料祸事临门,去年秋间,被强盗抢了一次。

其实也不过抢去些衣服首饰,所值不过几百吊钱。

这家就报了案,经这三大人极力的严拿,居然也拿住了两个为从的强盗伙计,追出来的赃物不过几件布衣服。

那强盗头脑早已不知跑到那里去了。

“谁知因这一拿,强盗结了冤仇。

到了今年春天,那强盗竟在府城里面抢了一家子。

玉大人雷厉风行的,几天也没有拿着一个人。

过了几天,又抢了一家子。

抢过之后,大明大白的放火。

你想,玉大人可能依呢?

自然调起马队,追下来了。

“那强盗抢过之后,打着火把出城,手里拿着洋枪,谁敢上前拦阻。

出了东门,望北走了十几里地,火把就灭了。

玉大人调了马队,走到街上,地保、更夫就将这情形详细禀报。

当时放马追出了城,远远还看见强盗的火把。

追了二三十里,看见前面又有火光,带着两三声枪响。

玉大人听了,怎能不气呢?

仗着胆子本来大,他手下又有二三十匹马,都带着洋枪,还怕什么呢。

一直的追去,不是火光,便是枪声。

到了天快明时,眼看离追上不远了,那时也到了这于家屯了。

过了于家屯再往前追,枪也没有,火也没有。

“玉大人心里一想,说道:‘不必往前追,这强盗一定在这村庄上了。

’当时勒回了马头,到了庄上,在大街当中有个关帝庙下了马。

分付手下的马队,派了八个人,东南西北,一面两匹马把住,不许一个人出去。

将地保、乡约等人叫起。

这时天已大明了。

这玉大人自己带着马队上的人,步行从南头到北头,挨家去搜。

搜了半天,一些形迹没有。

又从东望西搜去,刚刚搜到这于朝栋家,搜出三枝土枪,又有几把刀,十几根竿子。

“玉大人大怒,说强盗一定在他家了。

坐在厅上,叫地保来问:‘这是甚么人家?

’地保回道:‘这家姓于。

老头子叫于朝栋,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于学诗,二儿子叫于学礼,都是捐的监生。

’玉大人立刻叫把这于家父子三个带上来。

你想,一个乡下人,见了府里大人来了,又是盛怒之下,那有不怕的道理呢?

上得厅房里,父子三个跪下,已经是飒飒的抖,那里还能说话。

“玉大人说道:‘你好大胆!

你把强盗藏到那里去了?

’那老头子早已吓的说不出话来。

还是他二儿子,在府城里读过两年书,见过点世面,胆子稍为壮些,跪着伸直了腰,朝上回道。

‘监生家里向来是良民,从没有同强盗往来的,如何敢藏着强盗?

”玉大人道:‘既没有勾通强盗,这军器从那里来的?

’于学礼道:‘因去年被盗之后,庄上不断常有强盗来,所以买了几根竿子,叫田户、长工轮班来几个保家。

因强盗都有洋枪,乡下洋枪没有买处,也不敢买,所以从他们打鸟儿的回了两三枝土枪,夜里放两声,惊吓惊吓强盗的意思。

”“王大人喝道:‘胡说!

那有良民敢置军火的道理!

你家一定是强盗!

,回头叫了一声:‘来!

’那手下人便齐声像打雷一样答应了一声:‘嗏!

’玉大人说:‘你们把前后门都派人守了,替我切实的搜!

’这些马兵遂到他家,从上房里搜起,衣箱橱柜,全行抖擞一个尽,稍为轻便值钱一点的首饰,就掖在腰里去了。

搜了半天,倒也没有搜出甚么犯法的东西。

那知搜到后来,在西北角上,有两间堆破烂农器的一间屋子里,搜出了一个包袱,里头有七八件衣裳,有三四件还是旧绸子的。

马兵拿到厅上,回说:‘在堆东西的里房授出这个包袱,不像是自己的衣服,请大人验看。

” “那玉大人看了,眉毛一皱,眼睛一凝,说道:‘这几件衣服,我记得仿佛是前天城里失盗那一家子的。

姑且带回衙门去,照失单查对。

’就指着衣服向于家父子道:‘你说这衣服那里来的?

’于家父子面面相窥,都回不出。

还是于学礼说:‘这衣服实在不晓得那里来的。

’玉大人就立起身来,分付:‘留下十二个马兵,同地保将于家父子带回城去听审!

’说着就出去。

跟从的人,拉过马来,骑上了马,带着余下的人先进城去。

“这里于家父子同他家里人抱头痛哭。

这十二个马兵说:‘我们跑了一夜,肚子里很饿,你们赶紧给我们弄点吃的,赶紧走罢!

大人的脾气谁不知道,越迟去越不得了。

’地保也慌张的回去交代一声,收拾行李,叫于家预备了几辆车子,大家坐了进去。

赶到二更多天,才进了城。

“这里于学礼的媳妇,是城里吴举人的姑娘,想着他丈夫同他公公、大伯子都被捉去的,断不能松散,当时同他大嫂子商议,说:‘他们爷儿三个都被拘了去,城里不能没个人照料。

我想,家里的事,大嫂子,你老照管着。

这里我也赶忙追进城去,找俺爸爸想法子去。

你看好不好?

’他大嫂子说:‘良好,很好。

我正想着城里不能没人照应。

这些管庄子的都是乡下老儿,就差几个去,到得城里,也跟傻子一样,没有用处的。

’说着,吴氏就收拾收拾,选了一挂双套飞车,赶进城去。

到了他父亲面前,嚎陶大哭。

这时候不过一更多天,比他们父子三个,还早十几里地呢。

“吴氏一头哭着,一头把飞灾大祸告诉了他父亲。

他父亲吴举人一听,浑身发抖,抖着说道:‘犯着这位丧门星,事情可就大大的不妥了,我先去走一趟看罢!

’连忙穿了衣服,到府衙门求见。

号房上去回过,说:‘大人说的,现在要办盗案,无论甚么人,一应不见。

’吴举人同里头刑名师爷素来相好,连忙进去见了师爷,把这种种冤枉说了一遍。

师爷说:‘这案在别人手里,断然无事。

但这位东家向来不照律例办事的。

如能交到兄弟书房里来,包你无事。

恐怕不交下来,那就没法了。

” “吴举人接连作了几个揖,重托了出去。

赶到东门口,等他亲家、女婿进来。

不过一钟茶的时候,那马兵押着车子已到。

吴举人抢到面前,见他三人,面无人色。

于朝栋看了看,只说了一句‘亲家救我’,那眼泪就同潮水一样的直流下来。

“吴举人方要开口,旁边的马兵嚷道:‘大人久已坐在堂上等着呢!

已经四五拨子马来催过了,赶快走罢!

’车子也并不敢停留。

吴举人便跟着车子走着,说道:‘亲家宽心!

汤里火里,我但有法子,必去就是了。

’说着,已到衙门口。

只见衙里许多公人出来催道:‘赶紧带上堂去罢!

’当时来了几个差人,用铁链子将于家父子锁好,带上去。

方跪下,玉大人拿了失单交下来,说:‘你们还有得说的吗?

”于家父子方说得一声‘冤枉’,只听堂上惊堂一拍,大嚷道:‘人赃现获,还喊冤枉!

把他站起来!

去!

’左右差人连拖带拽,拉下去了。

”未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老残游记·第五回·烈妇有心殉节 乡人无意逢殃

〔刘鹗〕 〔清〕

话说老董说到此处,老残问道:“那不成就把这人家爷儿三个都站死了吗?

”老董道:“可不是呢!

那吴举人到府衙门请见的时候,他女儿——于学礼的媳妇——也跟到衙门口,借了延生堂的药铺里坐下,打听消息。

听说府里大人不见他父亲,已到衙门里头求师爷去了,吴氏便知事体不好,立刻叫人把三班头儿请来。

“那头儿姓陈,名仁美,是曹州府著名的能吏。

吴氏将他请来,把被屈的情形告诉了一遍,央他从中设法。

陈仁美听了,把头连摇几摇,说:‘这是强盗报仇,做的圈套。

你们家又有上夜的,又有保家的,怎么就让强盗把赃物送到家中屋子里还不知道?

也算得个特等马糊了!

’吴氏就从手上抹下一副金蜀子,递给陈头,说:‘无论怎样,总要头儿费心!

但能救得三人性命,无论花多少钱都愿意。

不怕将田地房产卖尽,咱一家子要饭吃去都使得。

’陈头儿道:‘我去替少奶奶设法,做得成也别欢喜,做不成也别埋怨,俺有多少力量用多少力量就是了。

这早晚,他爷儿三个恐怕要到了,大人已是坐在堂上等着呢。

我赶快替少奶奶打点去。

’ “说罢告辞。

回到班房,把金镯子望堂中桌上一搁,开口道:‘诸位兄弟叔伯们,今儿于家这案明是冤枉,诸位有甚么法子,大家帮凑想想。

如能救得他们三人性命,一则是件好事,二则大家也可沾润几两银子。

谁能想出妙计,这副镯就是谁的。

’大家答道:‘那有一准的法子呢!

只好相机行亭,做到那里说那里话罢。

’说过,各人先去通知已站在堂上的伙计们留神方便。

“这时于家父子三个已到堂上。

玉大人叫把他们站起来。

就有几个差人横拖倒拽,将他三人拉下堂去。

这边值日头儿就走到公案面前,跪了一条腿,回道:‘禀大人的话:今日站笼没有空子,请大人示下。

’那玉大人一听,怒道:‘胡说!

我这两天记得没有站甚么人,怎会没有空子呢?

”值日差回道:‘只有十二架站笼,三天已满。

请大人查簿子看。

’大人一查簿子,用手在簿子上点着说:‘一,二,三:昨儿是三个。

一,二,三,四,五:前儿是五个。

一,二,三,四:大前儿是四个。

没有空,倒也不错的。

’差人又回道:‘今儿可否将他们先行收监,明天定有几个死的,等站笼出了缺,将他们补上好不好?

请大人示下!

’ “玉大人凝了一凝神,说道:‘我最恨这些东西!

着要将他们收监,岂不是又被他多活了一天去了吗?

断乎不行!

你们去把大前天站的四个放下,拉来我看。

’差人去将那四人放下,拉上堂去。

大人亲自下案,用手摸着四人鼻子,说道:‘是还有点游气。

’复行坐上堂去,说:‘每人打二千板子,看他死不死!

’那知每人不消得几十板子,那四个人就都死了。

众人没法,只好将于家父子站起,却在脚下选了三块厚砖,让他可以三四天不死,赶忙想法。

谁知什么法子都想到,仍是不济。

“这吴氏真是好个贤惠妇人!

他天天到站笼前来灌点参汤,灌了回去就哭,哭了就去求人,响头不知磕了几千,总没有人挽回得动这玉大人的牛性。

于朝栋究竟上了几岁年纪,第三天就死了。

于学诗到第四天也就差不多了。

吴氏将于朝栋尸首领回,亲视含殓,换了孝服,将他大伯、丈夫后事嘱托了他父亲,自己跪到府衙门口,对着于学礼哭了个死去活来。

末后向他丈夫说道:‘你慢慢的走,我替你先到地下收拾房子去!

’说罢,袖中掏出一把飞利的小刀,向脖子上只一抹,就没有了气了。

“这里三班头脑陈仁美看见,说:‘诸位,这吴少奶奶的节烈,可以请得旌表的。

我看,倘若这时把于学礼放下来,还可以活。

我们不如借这个题目上去替他求一求罢。

’众人都说:‘有理。

’陈头立刻进去找了稿案门上,把那吴氏怎样节烈说了一遍,又说:‘民间的意思说:这节妇为夫自尽,情实可悯,可否求大人将他丈夫放下,以慰烈妇幽魂?

’稿案说:‘这话很有理,我就替你回去。

’抓了一顶大帽子戴上,走到签押房,见了大人,把吴氏怎样节烈,众人怎样乞恩,说了一遍。

玉大人笑道:‘你们倒好,忽然的慈悲起来了!

你会慈悲于学礼,你就不会慈悲你主人吗,这人无论冤枉不冤枉,若放下他,一定不能甘心,将来连我前程都保不住。

俗语说的好,“斩草要除根”,就是这个道理。

况这吴氏尤其可恨,他一肚子觉得我冤枉了他一家子。

若不是个女人,他虽死了,我还要打他二千板子出出气呢!

你传话出去:谁要再来替子家求情,就是得贿的凭据,不用上来回,就把这求情的人也用站笼站起来就完了!

’稿案下来,一五一十将话告知了陈仁美。

大家叹口气就散了。

“那里吴家业已备了棺木前来收殓。

到晚,于学诗。

于学礼先后死了。

一家四口棺木,都停在西门外观音寺里,我春间进城还去看了看呢!

” 老残道:“于家后来怎么样呢,就不想报仇吗?

”老董说道:“那有甚么法子呢!

民家被官家害了,除却忍受,更有什么法子?

倘若是上控,照例仍旧发回来审问,再落在他手里,还不是又饶上一个吗?

“那于朝栋的女婿倒是一个秀才。

四个人死后,于学诗的媳妇也到城里去了一趟,商议着要上控。

就有那老年见过世面的人说:‘不妥,不妥!

你想叫谁去呢?

外人去,叫做事不干己,先有个多事的罪名。

若说叫于大奶奶去罢,两个孙子还小,家里借大的事业,全靠他一人支撑呢,他再有个长短,这家业怕不是众亲族一分,这两个小孩子谁来抚养?

反把于家香烟绝了。

’又有人说:‘大奶奶是去不得的,倘若是姑老爷去走一趟,到没有什么不可。

’他姑老爷说:‘我去是很可以去,只是与正事无济,反叫站笼里多添个屈死鬼。

你想,抚台一定发回原官审问,纵然派个委员前来会审,官官相护,他又拿着人家失单衣服来顶我们。

我们不过说:那是强盗的移赃。

他们问:你瞧见强盗移的吗?

你有什么凭据?

那时自然说不出来。

他是官,我们是民。

他是有失单为凭的,我们是凭空里没有证据的。

你说,这官事打得赢打不赢呢?

’众人想想也是真没有法子,只好罢了。

“后来听得他们说:那移赃的强盗,听见这样,都后悔的了不得,说:‘我当初恨他报案,毁了我两个弟兄,所以用个借刀杀人的法子,让他家吃几个月官事,不怕不毁他一两千吊钱。

谁知道就闹的这么利害,连伤了他四条人命!

委实我同他家也没有这大的仇隙。

’” 老董说罢,复道:“你老想想,这不是给强盗做兵器吗?

”老残道:“这强盗所说的话又是谁听见的呢?

”老董道:“那是陈仁美他们碰了顶子下来,看这于家死的实在可惨,又平白的受了人家一副金镯子,心里也有点过不去,所以大家动了公愤,齐心齐意要破这一案。

又加着那邻近地方,有些江湖上的英雄,也恨这伙强盗做的太毒,所以不到一个月,就捉住了五六个人。

有三四个牵连着别的案情的,都站死了。

有两三个专只犯于家移赃这一案的,被玉大人都放了。

” 老残说:“玉贤这个酷吏,实在令人可恨!

他除了这一案不算,别的案子办的怎么样呢?

”老董说:“多着呢,等我慢慢的说给你老听。

就咱这个本庄,就有一案,也是冤枉,不过条把人命就不算事了,我说给你老听……” 正要往下说时,只听他伙计王三喊道:“掌柜的,你怎么着了?

大家等你挖面做饭吃呢!

你老的话布口袋破了口儿,说不完了!

”老董听着就站起,走往后边挖面做饭。

接连又来了几辆小车,渐渐的打尖的客陆续都到店里,老董前后招呼,不暇来说闲话。

过了一刻,吃过了饭,老董在各处算饭钱,招呼生意,正忙得有劲。

老残无事,便向街头闲逛。

出门望东走了二三十步,有家小店,卖油盐杂货。

老残进去买了两包兰花潮烟。

顺便坐下,看柜台里边的人,约有五十多岁光景,就问他:“贵姓?

”那人道:“姓王,就是本地人氏。

你老贵姓?

”老残道:“姓铁,江南人氏。

”那人道:“江南真好地方!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不像我们这地狱世界。

”老残道:“此地有山有水,也种稻,也种麦,与江南何异?

”那人叹口气道:“一言难尽!

”就不往下说了。

老残道:“你们这玉大人好吗?

”那人道:“是个清官!

是个好官!

衙门口有十二架站笼,天天不得空,难得有天把空得一个两个的。

”说话的时候,后面走出一个中年妇人,在山架上检寻物件,手里拿着一个粗碗,看柜台外边有人,他看了一眼,仍找物件。

老残道:“那有这么些强盗呢?

”那人道:“谁知道呢!

”老残道:“恐怕总是冤枉得多罢?

”那人道:“不冤枉,不冤枉!

”老残道:“听说他随便见看甚么人,只要不顺他的眼,他就把他用站笼站死。

或者说话说的不得法,犯到他手里,也是一个死。

有这话吗?

”那人说:“没有!

没有!

”只是觉得那人一面答话,那脸就渐渐发青,眼眶子就渐渐发红。

听到“或者说话说的不得法”这两句的时候,那人眼里已经阁了许多泪,未曾坠下。

那找寻物件的妇人,朝外一看,却止不住泪珠直滚下来,也不找寻物件,一手拿着碗,一手用袖子掩了眼睛,跑住后面去,才走到院子里,就嗷嗷的哭起来了。

老残颇想再望下问,因那人颜色过于凄惨,知道必有一番负屈含冤的苦,不敢说出来的光景,也只好搭汕着去了。

走回店去就到本房坐了一刻,看了两页书,见老董事也忙完,就缓缓的走出,找着老董闲话,便将刚才小杂货店里所见光景告诉老董,问他是甚么缘故。

老董说:“这人姓王,只有夫妻两个,三十岁上成家。

他女人小他头十岁呢。

成家后,只生了一个儿子,今年已经二十一岁了。

这家店里的货,粗笨的,本庄有集的时候买进。

那细巧一点子的,都是他这儿子到府城里去贩买。

春间,他儿子在府城里,不知怎样,多吃了两杯酒,在人家店门口,就把这玉大人怎样糊涂,怎样好冤枉人,随口瞎说。

被玉大人心腹私访的人听见,就把他抓进衙门。

大人坐堂,只骂了一句说:‘你这东西谣言惑众,还了得吗!

’站起站笼,不到两天就站死了。

你老才见的那中年妇人就是这王姓的妻子,他也四十岁外了。

夫妻两个只有此子,另外更无别人。

你提起玉大人,叫他怎样不伤心呢?

” 老残说:“这个玉贤真正是死有余辜的人,怎样省城官声好到那步田地?

煞是怪事!

我若有权,此人在必杀之例。

”老董说:“你老小点嗓子!

你老在此地,随便说说还不要紧。

若到城里,可别这么说了,要送性命的呢!

”老残道:“承关照,我留心就是了。

”当日吃过晚饭,安歇。

第二天,辞了老董,上车动身。

到晚,住了马村集。

这集比董家口略小些,离曹州府城只有四五十里远近。

老残在街上看了,只有三家车店,两家已经住满,只有一家未有人住。

大门却是掩着。

老残推门进去,找不着人。

半天,才有一个人出来说:“我家这两天不住客人。

”问他甚么缘故,却也不说。

欲往别家,已无隙地,不得已,同他再三商议。

那人才没精打采的开了一间房间,嘴里还说:“茶水饭食都没有的,客人没地方睡,在这里将就点罢。

我们掌柜的进城收尸去了,店里没人,你老吃饭喝茶,门口南边有个饭店带茶馆,可以去的。

”老残连声说:“劳驾,劳驾!

行路的人怎样将就都行得的。

”那人说:“我困在大门旁边南屋里,你老有事,来招呼我罢。

” 老残听了“收尸”二字,心里着实放心不下。

晚间吃完了饭,回到店里,买了几块茶乾,四五包长生果,又沽了两瓶酒,连那沙瓶携了回来。

那个店伙早已把灯掌上。

老残对店伙道:“此地有酒,你闩了大门,可以来喝一怀吧。

”店伙欣然应诺,跑去把大门上了大闩,一直进来,立着说:“你老请用罢,俺是不敢当的。

”老残拉他坐下,倒了一杯给他。

他欢喜的支着牙,连说“不敢”,其实酒杯子早已送到嘴边去了。

初起说些闲话,几杯之后,老残便问:“你方才说掌柜的进城收尸去了,这话怎讲?

难道又是甚人害在玉大人手里了吗?

”那店伙说道:“仗着此地一个人也没有,我可以放肆说两句:俺们这个玉大人真是了不得!

赛过活阎王,碰着了,就是个死!

“俺掌柜的进城,为的是他妹夫。

他这妹夫也是个极老实的人。

因为掌柜的哥妹两个极好,所以都住在这店里后面。

他妹夫常常在乡下机上买几匹布,到城里去卖,赚几个钱贴补着零用。

那天背着四匹白布迸城,在庙门口摆在地下卖,早晨卖去两匹,后来又卖去了五尺。

末后又来一个人,撕八尺五寸布,一定要在那整匹上撕,说情愿每尺多给两个大钱,就是不要撕过那匹上的布,乡下人见多卖十几个钱,有个不愿意的吗?

自然就给他撕了。

谁知没有两顿饭工夫,玉大人骑着马,走庙门口过,旁边有个人上去不知说了两句甚么话,只见玉大人朝他望了望,就说。

‘把这个人连布带到衙门里去。

” “到了衙门,大人就坐堂,叫把布呈上去,看了一看,就拍着惊堂问道:‘你这布那里来的?

’他说:‘我乡下买来的,’又问:‘每个有多少尺寸?

’他说:‘一个卖过五尺,一个卖过八尺五寸。

’大人说:‘你既是零卖,两个是一样的布,为甚么这个上撕撕,那个上扯扯呢?

还剩多少尺寸,怎么说不出来呢?

’叫差人:‘替我把这布量一量!

’当时量过,报上去说:‘一个是二丈五尺,一个是二丈一尺五寸。

’ “大人听了,当时大怒,发下一个单子来,说:‘你认识字吗?

’他说。

“不认识。

’大人说:‘念给他听!

’旁边一个书办先生拿过单子念道:‘十六日早,金四报:昨日太阳落山时候,在西门外十五里地方被劫。

是一个人从树林子里出来,用大刀在我肩膀上砍了一刀,抢去大钱一吊四百,白布两个:一个长二丈五尺,一个长二丈一尺五寸。

’念到此,玉大人说:‘布匹尺寸颜色都与失单相行,这案不是你抢的吗?

你还想狡强吗?

拉下去站起来!

把布匹交还金四完案。

’”未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老残游记·第六回·万家流血顶染猩红 一席谈心辩生狐白

〔刘鹗〕 〔清〕

话说店伙说到将他妹夫扯去站了站笼,布匹交金四完案。

老残便道:“这事我已明白,自然是捕快做的圈套,你们掌柜的自然应该替他收尸去的。

但是,他一个老实人,为什么人要这么害他呢,你掌柜的就没有打听打听吗?

” 店伙道:“这事,一被拿,我们就知道了,都是为他嘴快惹下来的乱子。

我也是听人家说的:府里南门大街西边小胡同里,有一家子,只有父子两个:他爸爸四十来岁,他女儿十七八岁,长的有十分人材,还没有婆家。

他爸爸做些小生意,住了三间草房,一个土墙院子。

这闺女有一天在门口站着,碰见了府里马队上什长花胳膊王三,因此王三看他长的体面,不知怎么,胡二巴越的就把他弄上手了。

过了些时,活该有事,被他爸爸回来一头碰见,气了个半死,把他闺女着实打了一顿,就把大门锁上,不许女儿出去。

不到半个月,那花胳膊王三就编了法子,把他爸爸也算了个强盗,用站笼站死。

后来不但他闺女算了王三的媳妇,就连那点小房子也算了王三的产业。

“俺掌柜的妹夫,曾在他家卖过两回布,认得他家,知道这件事情。

有一天,在饭店里多吃了两钟酒,就发起疯来,同这北街上的张二秃子,一面吃酒,一面说话,说怎么样缘故,这些人怎么样没个天理。

那张二秃子也是个不知利害的人,听得高兴,尽往下问,说:‘他还是义和团里的小师兄呢。

那二郎、关爷多少正神常附在他身上,难道就不管管他吗?

”他妹夫说:‘可不是呢。

听说前些时,他请孙大圣,孙大圣没有到,还是猪八戒老爷下来的。

倘若不是因为他昧良心,为什么孙大圣不下来,倒叫猪八戒下来呢?

我恐怕他这样坏良心,总有一天碰着大圣不高兴的时候,举起金箍棒来给他一棒。

那他就受不住了。

’二人谈得高兴,不知早被他们团里朋友,报给王三,把他们两人面貌记得烂熟。

没有数个月的工夫,把他妹夫就毁了。

张二秃子知道势头不好,仗着他没有家眷,‘天明四十五’,逃往河南归德府去找朋友去了。

“酒也完了,你老睡罢。

明天倘若进城,千万说话小心!

俺们这里人人都耽着三分惊险,大意一点儿,站笼就会飞到脖儿梗上来的。

”于是站起来,桌上摸了个半截线香,把灯拨了拨,说:“我去拿油壶来添添这灯。

”老残说:“不用了,各自睡罢。

”两人分手。

到了次日早晨,老残收检行李,叫车夫来搬上车子。

店伙送出,再三叮咛:“进了城去,切勿多话。

要紧,要紧!

”老残笑着答道:“多谢关照。

”一面车夫将车子推动,向南大路进发,不过午牌时候,早已到了曹州府城。

进了北门,就在府前大街寻了一家客店,找了个厢房住下。

跑堂的来问了饭菜。

就照样办来吃过了,便到府衙门前来观望观望。

看那大门上悬着通红的彩绸,两旁果真有十二个站笼,却都是空的,一个人也没有,心里诧异道:“难道一路传闻都是谎话吗?

”踅了一会儿,仍自回到店里。

只见上房里有许多戴大帽子的人出入,院子里放了一肩蓝呢大轿,许多轿夫穿了棉祆裤,也戴着大帽子,在那里吃饼。

又有几个人穿着号衣,上写着“城武县民壮”字样,心里知道这上房住的必是城武县了。

过了许久,见上房里家人喊了一声“伺候”那轿夫便将轿子搭到阶下。

前头打红伞的拿了红伞,马棚里牵出了两匹马,登时上房里红呢帘子打起,出来了一个人,水晶顶,补褂朝珠,年纪约在五十岁上下,从台阶上下来,进了轿子,呼的一声,抬起出门去了。

老残见了这人,心里想到:“何以十分面善?

我也未到曹属来过,此人是在那里见过的呢?

……”想了些时,想不出来,也就罢了。

因天时尚早,复到街上访问本府政绩,竟是一口同声说好,不过都带有惨淡颜色,不觉暗暗点头,深服古人“苛政猛于虎”一语真是不错。

回到店中,在门口略为小坐。

却好那城武县已经回来,进了店门,从玻璃窗里朝外一看,与老残正属四目相对。

一恍的时候,轿子已到上房阶下,那城武县从轿子里出来,家人放下轿帘,跟上台阶。

远远看见他向家人说了两句话,只见那家人即向门口跑来,那城武县仍站在台阶上等着。

家人跑到门口,向老残道:“这位是铁老爷么?

”老残道:“正是。

你何以知道?

你贵上姓甚么?

”家人道:“小的主人姓申,新从省里出来,抚台委署城武县的,说请铁老爷上房里去坐呢。

”老残恍然想起,这人就是文案上委员申东造。

因虽会过两三次,未曾多余接谈,故记不得了。

老残当时上去,见了东造,彼此作了个揖。

东造让到里间屋内坐下,嘴里连称:“放肆,我换衣服。

”当时将官服脱去,换了便服,分宾主坐下,问道:“补翁是几时来的?

到这里多少天了?

可是就住在这店里吗?

”老残道:“今日到的,出省不过六七天,就到此地了。

东翁是几时出省?

到过任再来的吗?

”东造道:“兄弟也是今天到,大前天出省。

这夫马人役是接到省城去的。

我出省的前一天,还听姚云翁说:宫保看补翁去了,心里着实难过,说自己一生契童名士,以为无不可招致主人,今日竟遇着一个铁君,真是浮云富贵。

反心内照,愈觉得龌龊不堪了!

” 老残道:“宫保爱才若渴,兄弟实在钦佩的。

至于出来的原故,并不是肥遯鸣高的意思:一则深知自己才疏学浅,不称揄扬。

二则因这玉太尊声望过大,到底看看是个何等人物。

至‘高尚’二字,兄弟不但不敢当,且亦不屑为。

天地生才有数,若下愚蠢陋的人,高尚点也好借此藏拙。

若真有点济世之才,竟自遯世,岂不辜负天地生才之心吗?

”东造道:“屡闻至论,本极佩服。

今日之说,则更五体投地。

可见长沮、桀溺等人为孔子所不取的了。

只是目下在补翁看来,我们这玉太尊究竟是何等样人?

”老残道:“不过是下流的酷吏,又比郅都、甯成等人次一等了。

”东造连连点头,又问道:“弟等耳目有所隔阂,先生布衣游历,必可得其实在情形。

我想太尊残忍如此,必多冤枉,何以竟无上控的案件呢?

”老残便将一路所闻细说一遍。

说得一半的时候,家人来请吃饭。

东造遂留老残同吃,老残亦不辞让。

吃过主后,又接着说去。

说完了,便道:“我只有一事疑惑:今日在府门前瞻望,见十二个站笼都空着,恐怕乡人之言,必有靠不住处。

”东造道:“这却不然。

我适在菏泽县署中,听说太尊是因为晚日得了院上行知,除已补授实缺外,在大案里又特保了他个以道员在任候补,并俟归道员班后,赏加二品衔的保举。

所以停刑三日,让大家贺喜。

你不见衙门口挂着红彩绸吗?

听说停刑的头一日,即是昨日,站笼上还有几个半死不活的人,都收了监了。

”彼此叹息了一回。

老残道:“旱路劳顿,天时不早了,安息罢。

”东造道:“明日晚间,还请枉驾谈谈,弟有极难处置之事,要得领教,还望不弃才好。

”说罢,各自归寝。

到了次日,老残起来,见那天色阴的很重,西北风虽不甚大,觉得棉袍子在身上有飘飘欲仙之致。

洗过脸,买了几根油条当了点心,没精打采的到街上徘徊些时。

正想上城墙上去眺望远景,见那空中一片一片的飘下许多雪花来,顷刻之间,那雪便纷纷乱下,回旋穿插,越下越紧。

赶急走回店中,叫店家笼了一盆火来。

那窗户上的纸,只有一张大些的,悬空了半截,经了雪的潮气,迎着风“霍铎霍铎”价响。

旁边零碎小纸,虽没有声音,却不住的乱摇。

房里便觉得阴风森森,异常惨淡。

老残坐着无事,书又在箱子里不便取,只是闷闷的坐,不禁有所感触,遂从枕头匣内取出笔砚来,在墙上题诗一首,专咏王贤之事。

诗曰: 得失沦肌髓,因之急事功。

冤埋城阙暗,血染顶珠红。

处处鸺鶹雨,山山虎豹风。

杀民如杀贼,太守是元戎!

下题“江南徐州铁英题”七个字。

写完之后,便吃午饭。

饭后,那雪越发下得大了。

站在房门口朝外一看,只见大小树枝,仿佛都用簇新的棉花裹着似的,树上有几个老鸦,缩着颈项避寒,不住的抖擞翎毛,怕雪堆在身上。

又见许多麻雀儿,躲在屋檐底下,也把头缩着怕冷,其饥寒之状殊觉可悯。

因想:“这些鸟雀,无非靠着草木上结的实,并些小虫蚁儿充饥度命。

现在各样虫蚁自然是都入蛰,见不着的了。

就是那草木之实,经这雪一盖,那里还有呢,倘若明天晴了,雪略为化一化,西北风一吹,雪又变做了冰,仍然是找不着,岂不要饿到明春吗?

”想到这里,觉得替这些鸟雀愁苦的受不得。

转念又想:“这些鸟雀虽然冻饿,却没有人放枪伤害他,又没有什么网罗来捉他,不过暂时饥寒,撑到明年开春,便快活不尽了。

若像这曹州府的百姓呢,近几年的年岁,也就很不好。

又有这么一个酷虐的父母官,动不动就捉了去当强盗待,用站笼站杀,吓的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于饥寒之外,又多一层惧怕,岂不比这鸟雀还要苦吗!

”想到这里,不觉落下泪来。

又见那老鸦有一阵“刮刮”的叫了几声,仿佛他不是号寒啼饥,却是为有言论自由的乐趣,来骄这曹州府百姓似的。

想到此处,不觉怒发冲冠,恨不得立刻将玉贤杀掉,方出心头之恨。

正在胡思乱想,见门外来了一乘蓝呢轿,并执事人等,知是申东造拜客回店了。

因想:“我为甚么不将这所见所闻的,写封信告诉庄宫保呢?

”于是从枕箱里取出信纸信封来,提笔便写。

那知刚才题壁,在砚台上的墨早已冻成坚冰了,于是呵一点写一点。

写了不过两张纸,天已很不早了。

砚台上呵开来,笔又冻了,笔呵开来,砚台上又冻了,呵一回,不过写四五个字,所以耽搁工夫。

正在两头忙着,天色又暗起来,更看不见。

因为阴天,所以比平常更黑得早,于是喊店家拿盏灯来。

喊了许久,店家方拿了一盏灯,缩手缩脚的进来,嘴里还喊道:“好冷呀!

”把灯放下,手指缝里夹了个纸煤子,吹了好几吹,才吹着。

那灯里是新倒上的冻油,堆的像大螺丝壳似的,点着了还是不亮。

店家道:“等一会,油化开就亮了。

”拨了拨灯,把手还缩到袖子里去,站着看那灯灭不灭。

起初灯光不过有大黄豆大,渐渐的得了油,就有小蚕豆大了。

忽然抬头看见墙上题的字,惊惶道:“这是你老写的吗?

写的是啥?

可别惹出乱子呀!

这可不是顽儿的!

”赶紧又回过头,朝外看看,没有人,又说道:“弄的不好,要坏命的!

我们还要受连累呢!

”老残笑道:“底下写着我的名字呢,不要紧的。

” 说着,外面进来了一个人,戴着红缨帽子,叫了一声“铁老爷”,那店家就趔趔趄趄的去了。

那进来的人道:“敝上请钱老爷去吃饭呢。

”原来就是申东造的家人。

老残道:“请你们老爷自用罢,我这里已经叫他们去做饭,一会儿就来了。

说我谢谢罢。

”那人道:“敝上说:店里饭不中吃。

我们那里有人送的两只山鸡,已经都片出来了,又片了些羊肉片子,说请铁老爷务必上去吃火锅子呢。

敝上说:如铁老爷一定不肯去,敝上就叫把饭开到这屋里来吃,我看,还是请老爷上去罢:那屋子里有大火盆,有这屋里火盆四五个大,暖和得多呢。

家人们又得伺候,请你老成全家人罢!

” 老残无法,只好上去。

申东造见了,说:“补翁,在那屋里做什么,恁大雪天,我们来喝两杯酒罢!

今儿有人送来极新鲜的山鸡,烫了吃,很好的,我就借花献佛了。

”说着,便入了座。

家人端上山鸡片,果然有红有白,煞是好看。

烫着吃,味更香美。

东造道:“先生吃得出有点异味吗?

”老残道:“果然有点清香,是什么道理?

”东造道:“这鸡出在肥城县桃花山里头的。

这山里松树极多,这山鸡专好吃松花松实,所以有点清香,俗名叫做‘松花鸡,。

虽在此地,亦很不容易得的。

”老残赞叹了两句,厨房里饭菜也就端上桌子。

两人吃过了饭。

东造约到里间房里吃茶、向火。

忽然看见老残穿着一件棉袍子,说道:“这种冷天,怎么还穿棉袍子呢?

”老残道:“毫不觉冷。

我们从小儿不穿皮袍子的人,这棉袍子的力量恐怕比你们的狐皮还要暖和些呢。

”东造道:“那究竟不妥。

”喊:“来个人!

你们把我扁皮箱里,还有一件白狐一裹圆的袍子取出来,送到铁老爷屋子里去。

” 老残道:“千万不必,我决非客气!

你想,天下有个穿狐皮袍子摇串铃的吗?

”东造道:“你那串铃,本可以不摇,何必矫俗到这个田地呢!

承蒙不弃,拿我兄弟还当个人,我有两句放肆的话要说,不管你先生恼我不恼我。

昨儿听先生鄙薄那肥遯鸣高的人,说道:‘天地生才有限,不宜妄自菲薄。

’这话,我兄弟五体投地的佩服。

然而先生所做的事情,却与至论有点违背。

宫保一定要先生出来做宫,先生却半夜里跑了,一定要出来摇串铃。

试问,与那凿坏而遁,洗耳不听的,有何分别呢?

兄弟话未免卤莽,有点冒犯,请先生想一想,是不是呢?

” 老残道:“摇串铃,诚然无济于世道,难道做官就有济于世道吗?

请问:先生此刻已经是城武县一百里万民的父母了,其可以有济于民处何在呢?

先生必有成竹在胸,何妨赐教一二呢?

我知先生在前已做过两三任官的,请教已过的善政,可有出类拔萃的事迹呢?

”东造道:“不是这么说。

像我们这些庸材,只好混混罢了。

阁下如此宏材大略,不出来做点事情,实在可惜。

无才者抵死要做宫,有才者抵死不做官,此正是天地间第一憾事!

老残道:“不然。

我说无才的要做官很不要紧,正坏在有才的要做官,你想,这个玉大尊,不是个有才的吗?

只为过于要做官,且急于做大官,所以伤天害理的做到这样。

而且政声又如此其好,怕不数年之间就要方面兼圻的吗。

官愈大,害愈甚:守一府则一府伤,抚一省则一省残,宰天下则天下死!

由此看来,请教还是有才的做官害大,还是无才的做官害大呢?

倘若他也像我,摇个串铃子混混,正经病,人家不要他治。

些小病痛,也死不了人。

即使他一年医死一个,历一万年,还抵不上他一任曹州府害的人数呢!

”未知申东造又有何说,且听下回分解。

老残游记·第七回·借箸代筹一县策 纳楹闲访百城书

〔刘鹗〕 〔清〕

话说老残与申东造议论玉贤正为有才,亟于做官,所以丧天害理,至于如此,彼此叹息一会。

东造道:“正是。

我昨日说有要事与先生密商,就是为此。

先生想,此公残忍至于此极,兄弟不幸,偏又在他属下。

依他做,实在不忍。

不依他做,又实无良法。

先生阅历最多,所谓‘险阻艰难,备尝之矣。

民之情伪,尽知之矣,。

必有良策,其何以教我?

”老残道:“知难则易者至矣。

阁下既不耻下问,弟先须请教宗旨何如。

若求在上官面上讨好,做得烈烈轰轰,有声有色,则只有依玉公办法,所谓逼民为盗也。

若要顾念‘父母官’三字,求为民除害,亦有化盗为民之法。

若官阶稍大,辖境稍宽,略为易办。

若止一县之事,缺分又苦,未免稍形棘手,然亦非不能也。

” 东造道:“自然以为民除害为主。

果能使地方安静,虽无不次之迁,要亦不至于冻馁。

‘子孙饭,吃他做什么呢!

但是缺分太苦,前任养小队五十名,盗案仍是叠出。

加以亏空官款,因此罣误去官。

弟思如赔累而地方安静,尚可设法弥补。

若俱不可得,算是为何事呢!

”老残道:“五十名小队,所费诚然太多。

以此缺论,能筹款若干,便不致赔累呢?

”东造道:“不过千金,尚不吃重。

” 老残道:“此事却有个办法。

阁下一年筹一千二百金,却不用管我如何办法,我可以代画一策,包你境内没有一个盗案。

倘有盗案,且可以包你顷刻便获。

阁下以为何如?

”东造道:“能得先生去为我帮忙,我就百拜的感激了。

”老残道:“我无庸去,只是教阁下个至良极美的法则。

”东造道:“阁下不去,这法则谁能行呢?

”老残道:“正为荐一个行此法则的人。

惟此人千万不可怠慢。

若怠慢此人,彼必立刻便去,去后祸必更烈。

“此人姓刘,号仁甫,即是此地平阴县人,家在平阴县西南桃花山里面。

其人少时,十四五岁在嵩山少林寺学拳棒。

学了些时,觉得徒有虚名,无甚出奇致胜处,于是奔走江湖,将近十年。

在四川峨眉山上遇见了一个和尚,武功绝伦。

他就拜他力师,学了一套‘太祖神拳”一套‘少祖神拳’。

因请教这和尚,拳法从那里得来的,和尚说系少林寺。

他就大为惊讶,说:‘徒弟在少林寺四五年,见没有一个出色拳法,师父从那一个学的呢?

’那和尚道:‘这是少林寺的拳法,却不从少林寺学来。

现在少林寺里的拳法,久已失传了。

你所学者太祖拳,就是达摩传下来的。

那少祖拳,就是神光传下来的。

当初传下这个拳法来的时候,专为和尚们练习了这拳,身体可以结壮,精神可以悠久。

若当朝山访道的时候,单身走路,或遇虎豹,或遇强人,和尚家又不作带兵器,所以这拳法专为保护身命的。

筋骨强壮,肌肉坚固,便可以忍耐冻饿。

你想,行脚僧在荒山野壑里,访求高人古德,于“宿食”两字,一定难以周全的,此太祖、少祖传下拳法来的美意了。

那知后来少林寺拳法出了名,外边来学的日多,学出去的人,也有做强盗的,也有奸淫人家妇女的,屡有所闻。

因此,在现在这老和尚以前四五代上的个老和尚,就将这正经拳法收起不传,只用些“外面光”“不管事”的拳法敷衍门面而已。

我这拳法系从汉中府里一个古德学来的,若能认真修练,将来可以到得甘凤池的位分。

” “刘仁甫在四川住了三年,尽得其传。

当时正是粤匪扰乱的时候,他从四川出来,就在湘军、淮军营盘里混过些时。

因上两军,湘军必须湖南人,淮军必须安徽人,方有照应。

若别省人,不过敷衍故事,得个把小保举而已,大权万不会有的。

此公已保举到个都司,军务渐平。

他也无心恋栈,遂回家乡,种了几亩田,聊以度日,闲暇无事,在这齐、豫两省随便游行。

这两省练武功的人,无不知他的名气。

他却不肯传授徒弟,若是深知这人一定安分的,他就教他几手拳棒,也十分慎重的。

所以这两省有武艺的,全敌他不过,都俱怕他。

若将此人延为上宾,将这每月一百两交付此人,听其如何应用。

大约他只要招十名小队,供奔走之役,每人月饷六两,其余四十两,供应往来豪杰酒水之资,也就够了。

“大概这河南、山东、直隶三省,及江苏、安徽的两个北半省,共为一局。

此局内的强盗计分大小两种:大盗系有头领,有号令,有法律的,大概其中有本领的甚多。

小盗则随时随地无赖之徒,及失业的顽民,胡乱抢劫,既无人帮助,又无枪火兵器,抢过之后,不是酗酒,便是赌博,最容易犯案的。

譬如玉大尊所办的人,大约十分中九分半是良民,半分是这些小盗。

若论那些大盗,无论头目人物,就是他们的羽翼,也不作兴有一个被玉大尊捉着的呢。

但是大盗却容易相与,如京中保镖的呢,无论十万二十万银子,只须一两个人,便可保得一路无事。

试问如此巨款,就聚了一二百强盗抢去,也很够享用的,难道这一两个镖司务就敌得过他们吗?

只因为大盗相传有这个规矩,不作兴害镖局的。

所以凡保镶的车上,有他的字号,出门要叫个口号。

这口号喊出,那大盗就觌面碰着,彼此打个招呼,也决不动手的。

镖局几家字号,大盗都知道的。

大盗有几处窝巢,镖局也是知道的。

倘若他的羽翼,到了有镖局的所在,进门打过暗号,他们就知道是那一路的朋友,当时必须留着喝酒吃饭,临行还要送他三二百个钱的盘川。

若是大头目,就须尽力应酬。

这就叫做江湖上的规矩。

“我方才说这个刘仁甫,江湖都是大有名的。

京城里镖局上请过他几次,他都不肯去,情愿埋名隐姓,做个农夫。

若是此人来时,待以上宾之礼,仿佛贵县开了一个保护木县的镖局。

他无事时,在街上茶馆饭店里坐坐,这过往的人,凡是江湖上朋友,他到眼便知,随便会几个茶饭东道,不消十天半个月,各处大盗头目就全晓得了,立刻便要传出号令:某人立足之地,不许打搅的。

每月所余的那四十金就是给他做这个用处的。

至于小盗,他本无门径,随意乱做,就近处,自有人来暗中报信,失主尚未来县报案,他的手下人倒已先将盗犯获住。

若是稍远的地方做了案子,沿路也有他们的朋友,替他暗中捕下去,无论走到何处,俱捉得到的。

所以要十名小队子,其实,只要四五个应手的人已经足用了。

那多余的五六个人,为的是本县轿子前头摆摆威风,或者按差送差,跑信等事用的。

” 东造道:“如阁下所说,自然是极妙的法则。

但是此人既不肯应镖局之聘,若是兄弟衙署里请他,恐怕也不肯来,如之何呢?

”老残道:“只是你去请他,自然他不肯来的,所以我须详详细细写封信去,并拿救一县无辜良民的话打动他,自然他就肯来了。

况他与我交情甚厚,我若劝他,一定肯的。

因为我二十几岁的时候,看天下将来一定有大乱,所以极力留心将才,谈兵的朋友颇多。

此人当年在河南时,我们是莫逆之交,相约倘若国家有用我辈的日子,凡我同人,俱要出来相助为理的。

其时讲舆地,讲阵图,讲制造,讲武功的,各样朋友都有。

此公便是讲武功的巨擘。

后来大家都明白了:治天下的,又是一种人才,着是我辈所讲所学,全是无用的。

故尔各人都弄个谋生之道,混饭吃去,把这雄心便抛入东洋大海去了。

虽如此说,然当时的交情义气,断不会败坏的。

所以我写封信去,一定肯来的。

” 东造听了,连连作揖道谢,说:“我自从挂牌委署斯缺,未尝一夜安眠。

今日得闻这番议论,如梦初醒,如病初愈,真是万千之幸!

但是这封信是派个何等样人送去方妥呢?

”老残道:“必须有个亲信朋友吃这一趟辛苦才好。

若随便叫个差人送去,便有轻慢他的意思,他一定不肯出来,那就连我都要遭怪了。

”东造连连说:“是的,是的。

我这里有个族弟,明天就到的,可以让他去一趟。

先生信几时写呢?

就费心写起来最好。

”老残道:“明日一天不出门。

我此刻正写一长函致庄宫保,托姚云翁转呈,为细述玉太尊政绩的,大约也要明天写完。

并此信一总写起,我后天就要动身了。

”东造问:“后天往那里去?

”老残答说:“先往东昌府访柳小惠家的收藏,想看看他的宋、元板书,随后即回济南省城过年。

再后的行踪,连我自己也不知道了。

今日夜已深了,可以睡罢。

”立起身来。

东造叫家人:“打个手照,送铁老爷回去。

” 揭起门帘来,只见天地一色,那雪已下的混混沌沌价白,觉得照的眼睛发胀似的。

那下的阶雪已有了七八寸深,走不过去了。

只有这上房到大门口的一条路,常有人来往,所以不住的扫。

那到厢房里的一条路已看不出路影,同别处一样的高了。

东造叫人赶忙铲出一条路来,让老残回房。

推开门来,灯已灭了。

上房送下一个烛台,两支红烛,取火点起,再想写信,那笔砚竟违抗万分,不遵调度,只好睡了。

到了次日,雪虽已止,寒气却更甚于前。

起来喊店家秤了五斤木炭,生了一个大火盆,又叫买了几张桑皮纸,把那破窗户糊了。

顷刻之间,房屋里暖气阳回,非昨日的气象了。

遂把砚池烘化,将昨日未曾写完的信,详细写完封好,又将致刘仁甫的信亦写毕,一总送到上房,交东造收了, 东造一面将致姚云翁的一函,加个马封,送往驿站。

一面将刘仁甫的一函,送人枕头箱内。

厨房也开了饭来。

二人一同吃过,又复清谈片时,只见家人来报:“二老爷同师爷们都到了,住在西边店里呢。

洗完脸,就过来的。

” 停了一会,只见门外来了一个不到四十岁模样的人,尚未留须,穿了件旧宁绸二蓝的大毛皮袍子,玄色长袖皮马褂,蹬了一双绒靴,已经被雪泥浸了帮子了,慌忙走进堂屋,先替乃兄作了个揖。

东造就说:“这就是舍弟,号子平。

”回过脸来说:“这是铁补残先生。

”甲子平走近一步,作了个揖,说声:“久仰的很!

”东造便问:“吃过饭了没有?

”子平说:“才到,洗了脸就过来的,吃饭不忙呢。

”东造说:“分付厨房里做二老爷的饭,”子平道:“可以不必。

停一刻,还是同他们老夫子一块吃罢。

”家人上来回说:“厨房里已经分付,叫他们送一桌饭去,让二老爷同师爷们吃呢。

”那时又有一个家人揭了门帘,拿了好几个大红全帖进来,老残知道是师爷们来见东家的,就趁势走了。

到了晚饭之后,申东造又将老残请到上房里,将那如何往桃花山访刘仁甫的话对着子平详细问了一遍。

子平又问:“从那里去最近?

”老残道:“从此地去怎样走法,我却不知道。

昔年是从省城顺黄河到平阴县,出平阴县向西南三十里地,就到了山脚下了。

进山就不能坐车,最好带个小驴子:到那平坦的地方,就骑驴。

稍微危险些,就下来走两步。

进山去有两条大路。

西峪里走进有十几里的光景,有座关帝庙。

那庙里的道士与刘仁甫常相往来的。

你到庙里打听,就知道详细了。

那山里夫帝庙有两处:集东一个,集西一个。

这是集西的一个关帝庙。

”申子平问得明白,遂各自归房安歇去了。

次日早起,老残出去雇了一辆骡车,将行李装好,候申东造上衙门去禀辞,他就将前晚送来的那件狐裘,加了一封信,交给店家,说:“等申大老爷回店的时候,送上去。

此刻不必送去,恐有舛错。

”店里掌柜的慌忙开了柜房里的木头箱子,装了进去,然后送老残动身上车,径往东昌府去了。

无非是风餐露宿,两三日工夫已到了东昌城内,找了一家干净车店住下。

当晚安置停妥,次日早饭后便往街上寻觅书店。

寻了许久,始觅着一家小小书店,三间门面,半边卖纸张笔墨,半边卖书。

遂走到卖书这边柜台外坐下,问问此地行销是些什么书籍。

那掌柜的道:“我们这东昌府,文风最著名的。

所管十县地方,俗名叫做‘十美图’,无一县不是家家富足,户户弦歌。

所有这十县用的书,皆是向小号来贩。

小号店在这里,后边还有栈房,还有作坊。

许多书都是本店里自雕板,不用到外路去贩买的。

你老贵姓,来此有何贵干?

”老残道:“我姓铁,来此访个朋友的。

你这里可有旧书吗?

”掌柜的道:“有,有,有。

你老要什么罢?

我们这儿多着呢!

”一面回过头来指着书架子上白纸条儿数道:“你老瞧!

这里《崇辨堂墨选》、《目耕斋初二三集》。

再古的还有那《八铭塾钞》呢。

这都是讲正经学问的。

要是讲杂学的,还有《古唐诗合解》、《唐诗三百首》。

再要高古点,还有《古文释义》。

还有一部宝贝书呢,叫做《性理精义》,这书看得懂的,可就了不得了!

” 老残笑道:“这些书我都不要。

”那掌柜的道:“还有,还有。

那边是《阳宅三要》、《鬼撮脚》、《渊悔子平》,诸子百家,我们小号都是全的。

济南省城,那是大地方,不用说,若要说黄河以北,就要算我们小号是第一家大书店了。

别的城池里都没有专门的书店,大半在杂货铺里带卖书。

所有方圆二三百里,学堂里用的《三》、《百》、《千》、《千》、都是在小号里贩得去的,一年要销上万本呢。

”老残道:“贵处行销这‘三百千千’,我到没有见过。

是部什么书?

怎样销得这们多呢?

”掌柜的道:“暖!

别哄我罢!

我看你老很文雅,不能连这个也不知道。

这不是一部书,‘三’是《三字经》,‘百’是《百家姓》,‘千’是《千字文》。

那一个‘千’字呢,是《千家诗》。

这《千家诗》还算一半是冷货,一年不过销百把部。

其余《三》、《百》、《千》,就销的广了。

” 老残说:“难道《四书》《五经》都没有人买吗?

”他说:“怎么没有人买呢,《四书》小号就有。

《诗》、《书》、《易》三经也有。

若是要《礼记》、《左传》呢,我们也可以写信到省城里捎去。

你老来访朋友,是那一家呢?

” 老残道:“是个柳小惠家。

当年他老大爷做过我们的漕台,听说他家收藏的书极多。

他刻了一部书,名叫《纳书楹》,都是宋、元板书。

我想开一开眼界,不知道有法可以看得见吗?

”掌柜的道:“柳家是俺们这儿第一个大人家,怎么不知道呢!

只是这柳小惠柳大人早已去世,他们少爷叫柳凤仪,是个两榜,那一部的主事。

听说他家书多的很,都是用大板箱装着,只怕有好几百箱子呢,堆在个大楼上,永远没有人去问他。

有近房柳三爷,是个秀才,常到我们这里来坐坐。

我问过他:‘你们家里那些书是些甚么宝贝?

可叫我们听听罢咧。

’他说:‘我也没有看见过是甚么样子。

’我说:‘难道就那么收着不怕蛀虫吗?

’” 掌柜的说到此处,只见外面走进一个人来,拉了拉老残,说:“赶紧回去罢,曹州府里来的差人,急等着你老说话呢,快点走罢。

”老残听了,说道:“你告诉他等着罢,我略停一刻就回去了。

”那人道:“我在街上找了好半天了。

俺掌柜的着急的了不得,你老就早点回店罢。

”老残道:“不要紧的。

你既找着了我,你就没有错儿了,你去罢。

” 店小二去后,书店掌柜的看了看他去的远了,慌忙低声向老残说道:“你老店里行李值多少钱?

此地有靠得住的朋友吗?

”老残道:“我店里行李也不值多钱,我此地亦无靠得住的朋友。

你问这话是什么意思呢?

”掌柜的道:“曹州府现是个玉大人。

这人很惹不起的:无论你有理没理,只要他心里觉得不错,就上了站笼了。

现在既是曹州府里来的差人,恐怕不知是谁扳上你老了,我看是凶多吉少,不如趁此逃去罢。

行李既不值多钱,就舍去了的好,还是性命要紧!

”老残道:“不怕的。

他能拿我当强盗吗?

这事我很放心。

”说着,点点头,出了店门。

街上迎面来了一辆小车,半边装行李,半边坐人。

老残眼快,看见喊道:“那车上不是金二哥吗?

”即忙走上前去。

那车上人也就跳下车来,定了定神,说道:“嗳呀!

这不是铁二哥吗?

你怎样到此地,来做什么的?

”老残告诉了原委,就说:“你应该打尖了,就到我住的店里去坐坐谈谈罢。

你从那里来?

往那里去?

”那人道:“这是甚么时候,我已打过尖了,今天还要赶路程呢。

我是从直隶回南,因家下有点事情,急于回家,不能耽搁了。

”老残道:“既是这样说,也不留你。

只是请你略坐一坐,我要寄封信给刘大哥,托你带去罢。

”说过,就向书店柜台对面,那卖纸张笔墨的柜台上,买了一枝笔,几张纸,一个信封,借了店里的砚台,草草的写了一封,交给金二。

大家作了个揖,说:“恕不远送了。

山里朋友见着都替我问好。

”那金二接了信,便上了车。

老残也就回店去了。

不知那曹州府未的差人究竟是否捉拿老残,且听下回分解。

老残游记·第一回·土不制水历年成患 风能鼓浪到处可危

〔刘鹗〕 〔清〕

话说山东登州府东门外有一座大山,名叫蓬莱山。

山上有个阁子,名叫蓬莱阁。

这阁造得画栋飞云,珠帘卷雨,十分壮丽。

西面看城中人户,烟雨万家。

东面看海上波涛,峥嵘千里。

所以城中人士往往于下午携尊挈酒,在阁中住宿,准备次日天来明时,看海中出日。

习以为常,这且不表。

却说那年有个游客,名叫老残。

此人原姓铁,单名一个英字,号补残。

因慕懒残和尚煨芋的故事,遂取这“残”字做号。

大家因他为人颇不讨厌,契重他的意思,都叫他老残。

不知不觉,这“老残”二字便成了个别号了。

他年纪不过三十多岁,原是江南人氏。

当年也曾读过几句诗书,因八股文章做得不通,所以学也来曾进得一个,教书没人要他,学生意又嫌岁数大,不中用了。

其先,他的父亲原也是个三四品的官,因性情迂拙,不会要钱,所以做了二十年实缺,回家仍是卖了袍褂做的盘川。

你想,可有余资给他儿子应用呢?

这老残既无祖业可守,又无行当可做,自然“饥寒”二字渐渐的相逼来了。

正在无可如何,可巧天不绝人,来了一个摇串铃的道士,说是曾受异人传授,能治百病,街上人找他治病,百治百效。

所以这老残就拜他为师,学了几个口诀。

从此也就摇个串铃,替人治病糊口去了,奔走江湖近二十年。

这年刚刚走到山东古千乘地方,有个大户,姓黄,名叫瑞和,害了一个奇病:浑身渍烂,每年总要溃几个窟窿。

今年治好这个,明年别处又溃几个窟窿。

经历多年,没有人能治得这病。

每发都在夏天,一过秋分,就不要紧了。

那年春天,刚刚老残走到此地,黄大户家管事的,问他可有法子治这个病,他说:“法子尽有,只是你们未必依我去做,今年权且略施小技,试试我的手段。

若要此病永远不发,也没有什么难处,只须依着古人方法,那是百发百中的。

别的病是神农、黄帝传下来的方法,只有此病是大禹传下来的方法。

后来唐朝有个王景得了这个传授,以后就没有人知道此方法了。

今日奇缘,在下到也懂得些个。

”于是黄大户家遂留老残住下,替他治病。

说也奇怪,这年虽然小有溃烂,却是一个窟窿也没有出过。

为此,黄大户家甚为喜欢。

看看秋分己过,病势今年是不要紧的了。

大家因为黄大户不出窟窿。

是十多年来没有的事,异常快活,就叫了个戏班子,唱了三天谢神的戏。

又在西花厅上,搭了一座菊花假山:今日开筵,明朝设席,闹的十分畅快。

这日,老残吃过午饭,因多喝了两怀酒,觉得身子有些困倦,就跑到自己房里一张睡榻上躺下,歇息歇息,才闭了眼睛,看外边就走进两个人来:一个叫文章伯,一个叫德慧生。

这两人本是老残的至友:一齐说道:“这么长天大日的,老残,你蹲家里做甚?

”老残连忙起身让坐,说:“我因为这两天困于酒食,觉得怪腻的。

”二人道:“我们现在要往登州府去,访蓬菜阁的胜景,因此特来约你。

车子已替你雇了,你赶紧收拾行李,就此动身罢。

”老残行李本不甚多,不过古书数卷,仪器几件,收检也极容易,顷刻上间便上了车。

无非风餐露宿,不久便到了登州,就在蓬莱阁下觅了两间客房,大家住下,也就玩赏玩赏海市的虚情,蜃楼的幻相。

次日,老残向文、德二公说道:“人人都说日出好看,我们今夜何妨不睡,看一看日出何如?

”二人说道:“老兄有此清兴,弟等一定奉陪。

”秋天虽是昼夜停匀时候,究竟日出日入,有蒙气传光,还觉得夜是短的。

三人开了两瓶酒,取出携来的肴撰,一面吃酒,一面谈心,不知不觉,那东方已渐渐发大光明了。

其实离日出尚远,这就是蒙气传光的道理。

三人又略谈片刻,德慧生道:“此刻也差不多是时候了,我们何妨先到阁子上头去等呢?

”文章伯说:“耳边风声甚急,上头窗子太敞,恐怕寒冷,比不得这屋子里暖和,须多穿两件衣服上去。

”各人照样办了,又都带了千里镜,携了毯子,由后面扶梯曲折上去。

到了阁子中间,靠窗一张桌子旁边坐下,朝东观看,只见海中白浪如山,一望无际。

东北青烟数点,最近的是长山岛,再远便是大竹、大黑等岛了。

那阁子旁边,风声“呼呼”价响,仿佛阁子都要摇动似的。

天上云气一片一片价叠起,只见北边有一片大云,飞到中间,将原有的云压将下去。

并将东边一片云挤的越过越紧:越紧越不能相让,情状甚为谲诡。

过了些时,也就变成一片红光了。

慧生道:“残兄,看此光景,今儿日出是看不着的了。

”老残道:“天风海水,能移我情,即是看不着日出,此行亦不为辜负。

”章伯正在用远镜凝视。

说道:“你们看!

东边有一丝黑影,随波出没,定是一只轮船由此经过。

”于是大家皆拿出远镜,对着观看。

看了一刻,说道:“是的,是的。

你看,有极细一丝黑线,在那天水交界的地方,那不就是船身吗?

”大家看了一会,那轮船也就过去,看不见了。

慧生还拿远镜左右观视。

正在凝神,忽然大叫:“嗳呀,嗳呀!

你瞧,那边一只帆船在那洪波巨浪之中,好不危险!

”两人道:“在什么地方?

”慧生道:“你望正东北瞧,那一片雪白浪花,不是长山岛吗,在长山岛的这边,渐渐来得近了。

”两人用远镜一看,都道:“嗳呀,嗳呀!

实在危险得极!

幸而是向这边来,不过二三十里就可泊岸了。

” 相悯不过一点钟之久,那船来得业已甚近。

三人用远镜凝神细看,原来船身长有二十二四丈,原是只很大的船。

船主坐在舵楼之上,楼下四人专管转舵的事。

前后六枝桅杆,挂若六扇旧帆,又有两枝新桅,挂着一扇簇新的帆,一扇半新不旧的帆,算来这船便有八枝桅了。

船身吃载很重,想那舱里一定装的各项货物。

船面上坐的人口,男男女女,不计其数,却无篷窗等件遮盖风日,同那天津到北京火车的三等客位一样,面上有北风吹着,身上有浪花溅着,又湿又寒,又饥又怕。

看这船上的人都有民不聊生的气象。

那八扇帆下,备有两人专营绳脚的事。

船头及船帮上有许多的人,仿佛水手的打扮。

这船虽有二十三四丈长,却是破坏的地方不少:东边有一块,约有三丈长短,已经破坏,浪花直灌进去。

那旁,仍在东边,又有一块,约长一丈,水波亦渐渐侵入。

其余的地方,无一处没有伤痕。

那八个管帆的却是认真的在那里管,只是各人管各人的帆,仿佛在八只船上似的,彼此不相关照。

那水手只管在那坐船的男男女女队里乱窜,不知所做何事。

用远镜仔细看去,方知道他在那里搜他们男男女女所带的干粮,并剥那些人身上穿的衣服。

章伯看得亲切,不禁狂叫道:“这些该死的奴才!

你看,这船眼睁睁就要沉覆,他们不知想法敷衍着早点泊岸,反在那里蹂躏好人,气死我了!

”慧生道:“章哥,不用着急,此船目下相距不过七八里路,等他泊岸的时候,我们上去劝劝他们便是。

” 正在说话之间,忽见那船上杀了几个人,抛下海去,捩过舵来,又向东边丢了。

章伯气的两脚直跳,骂道:“好好的一船人,无穷性命,无缘无故断送在这几个驾驶的人手里,岂不冤枉!

”沉思了一下,又说道:“好在我们山脚下有的是渔船,何不驾一只去,将那几个驾驶的人打死,换上几个?

岂不救了一船人的性命?

何等功德!

何等痛快!

”慧生道:“这个办法虽然痛诀,究竟未免卤莽,恐有来妥。

请教残哥以为何如?

” 老残笑向章伯道:“章哥此计甚妙,只是不知你带几营人去?

”章伯愤道:“残哥怎么也这么糊涂!

此时人家正在性命交关,不过一时救急,自然是我们三个人去。

那里有几营人来给你带去!

”老残道:“既然如此,他们船上驾驶的不下头二百人,我们三个人要去杀他,恐怕只会送死,不会成事罢。

高明以为何如?

”章伯一想,理路却也不错,便道:“依你该怎么样,难道白白地看他们死吗?

”老残道:“依我看来,驾驶的人并来曾错,只因两个缘故,所以把这船就弄的狼狈不堪了。

怎么两个缘故呢?

一则他们是走太平洋的,只会过太平日子,若遇风平浪静的时候,他驾驶的情状亦有操纵自如之妙,不意今日遇见这大的风浪,所以都毛了手脚。

二则他们来曾预备方针。

平常晴天的时候,照着老法子去走,又有日月星辰可看,所以南北东西尚还不大很错。

这就叫做‘靠天吃饭’。

那知逼了这阴天,日月星辰都被云气遮了,所以他们就没了依傍。

心里不是不想望好处去做,只是不知东南西北,所以越走越错。

为今之计,依章兄法子,驾只渔艇,追将上去,他的船重,我们的船轻,一定追得上的。

到了之后,送他一个罗盘,他有了方向,便会走了。

再将这有风浪与无风浪时驾驶不同之处,告知船主,他们依了我们的话,岂不立刻就登彼岸了吗?

”慧生道:“老残所说极是,我们就赶紧照样办去。

不然,这一船人,实在可危的极!

” 说着,三人就下了阁子,分付从人看守行李物件,那三人却俱是空身,带了一个最准的向盘,一个纪限仪,并几件行船要用的物件,下了山。

山脚下有个船坞,都是渔船停泊之处。

选了一只轻快渔船,挂起帆来,一直追向前去。

幸喜本日括的是北风,所以向东向西都是旁风,使帆很便当的。

一霎时,离大船已经不远了,三人仍拿远镜不住细看。

及至离大船十余丈时,连船上人说话都听得见了。

谁知道除那管船的人搜括众人外,又有一种人在那里高谈阔论的演说,只听他说道:“你们各人均是出了船钱坐船的,况且这船也就是你们祖遗的公司产业,现在已被这几个驾驶人弄的破坏不堪,你们全家老幼性命都在船上,难道都在这里等死不成?

就不想个法儿挽回挽回吗?

真真该死奴才!

” 众人被他骂的顿口无言。

内中便有数人出来说道:“你这先生所说的都是我们肺腑中欲说说不出的话,今日被先生唤醒,我们实在惭愧,感激的很!

只是请教有甚么法子呢?

”那人便道:“你们知道现在是非钱不行的世界了,你们大家敛几个钱来,我们舍出自己的精神,拼着几个人流血,替你们挣个万世安稳自由的基业,你们看好不好呢?

”众人一齐拍掌称快。

章伯远远听见,对二人说道:“不想那船上竟有这等的英雄豪杰!

早知如此,我们可以不必来了。

”慧生道:“姑且将我们的帆落几叶下来,不必追上那船,看他是如何的举动。

倘真有点道理,我们便可回去了。

”老残道:“慧哥所说甚是。

依愚见看来,这等人恐怕不是办事的人,只是用几句文明的话头骗几个钱用用罢了!

” 当时三人便将帆叶落小,缓缓的尾大船之后。

只见那船上人敛了许多钱,交给演说的人,看他如何动手。

谁知那演说的人,敛了许多钱去,找了一块众人伤害不着的地方,立住了脚,便高声叫道:“你们这些没血性的人,凉血种类的畜生,还不赶紧去打那个掌舵的吗?

”又叫道:“你们还不去把这些管船的一个一个杀了吗?

”那知就有那不懂事的少年,依着他去打掌舵的,也有去骂船主的,俱被那旁边人杀的杀了,抛弃下海的抛下海了。

那个演说的人,又在高处大叫道:“你们为甚么没有团体?

若是全船人一齐动手,还怕打不过他们么?

”那船上人,就有老年晓事的人,也高声叫道:“诸位切不可乱动!

倘若这样做去,胜负未分,船先覆了!

万万没有这个办法!

” 慧生听得此语,向章伯道:“原来这里的英雄只管自己敛钱,叫别人流血的。

”老残道:“幸而尚有几个老成持重的人,不然,这船覆的更快了。

”说着,三人便将帆叶抽满,顷刻便与大船相近。

篙工用篙子钩住大船,三人便跳将上去,走至舵楼底下,深深的唱了一个喏,便将自己的向盘及纪限仪等项取出呈上。

舵工看见,倒也和气,便问:“此物怎样用法?

有何益处?

” 正在议论,那知那下等水手里面,忽然起了咆哮,说道:“船主!

船主!

千万不可为这人所惑!

他们用的是外国向盘,一定是洋鬼子差遣来的汉歼!

他们是天主教!

他们将这只大船已经卖与洋鬼子了,所以才有这个向盘。

请船主赶紧将这三人绑去杀了,以除后患。

倘与他们多说几句话,再用了他的向盘,就算收了洋鬼子的定钱,他就要来拿我们的船了!

”谁知这一阵嘈嚷,满船的人俱为之震动。

就是那演说的英雄豪杰,也在那里喊道:“这是卖船的汉奸!

快杀,快杀!

” 船主舵工听了,俱犹疑不定,内中有一个舵工,是船主的叔叔,说道:“你们来意甚善,只是众怒难犯,赶快去罢!

”三人垂泪,赶忙回了小船。

那知大船上人,余怒未息,看三人上了小船,忙用被浪打碎了的断桩破板打下船去。

你想,一只小小渔船,怎禁得几百个人用力乱砸,顷刻之间,将那渔船打得粉碎,看着沉下海中去了。

未知三人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老残游记·自序

〔刘鹗〕 〔清〕

婴儿堕地,其泣也呱呱。

及其老死,家人环绕,其哭也号陶。

然则哭泣也者,固人之所以成始成终也。

其间人品之高下,以其哭泣之多寡为衡。

盖哭泣者,灵性之现象也,有一分灵性即有一分哭泣,而际遇之顺逆不与焉。

马与牛,终岁勤苦,食不过刍秣,与鞭策相终始,可谓辛苦矣,然不知哭泣,灵性缺也。

猿猴之为物,跳掷于深林,厌饱乎梨栗,至逸乐也,而善啼。

啼者,猿猴之哭泣也。

故博物家云:猿猴,动物中性最近人者,以其有灵性也。

古诗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断人肠。

”其感情为何如矣!

灵性生感情,感情生哭泣。

哭泣计有两类:一为有力类,一为无力类。

痴儿騃女,失果则啼,遗簪亦泣,此为无力类之哭泣。

城崩杞妇之哭,竹染湘妃之泪,此有力类之哭泣也。

有力类之哭泣又分两种:以哭泣为哭泣者,其力尚弱。

不以哭泣为哭泣者,其力甚劲,其行乃弥远也。

《离骚》为屈大夫之哭泣,《庄子》为蒙叟之哭泣,《史记》为太史公之哭泣,《草堂诗集》为杜工部之哭泣。

李后主以词哭,八大山人以画哭。

王实甫寄哭泣于《西厢》,曹雪芹寄哭泣于《红楼梦》。

王之言曰:“别恨离愁,满肺腑难陶泄。

除纸笔代喉舌,我千种想思向谁说?

”曹之言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意?

”名其茶曰“千芳一窟”,名其酒曰“万艳同杯”者:千芳一哭,万艳同悲也。

吾人生今之时,有身世之感情,有家国之感情,有社会之感情,有种教之感情。

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此鸿都百炼生所以有《老残游记》之作也。

棋局已残,吾人将老,欲不哭泣也得乎?

吾知海内千芳,人间万艳,必有与吾同哭同悲者焉!

眼儿媚·重见星娥碧海槎

〔纳兰性德〕 〔清〕

重见星娥碧海槎,忍笑却盘鸦。

寻常多少,月明风细,今夜偏佳。

休笼彩笔闲书字,街鼓已三挝。

烟丝欲袅,露光微泫,春在桃花。

菩萨蛮·送外之作

〔濮文绮〕 〔清〕

小桃泪冷东风倦,《阳关》薄酒殷勤荐。

此去不言归,知君思已灰。

云山千万叠,都是伤心色。

红豆不胜情,何堪赠远人。

晓至湖上

〔厉鹗〕 〔清〕

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

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