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呜呼!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

燕王,吾所立。

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作《伶官传》。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啊!国家的兴盛与衰败的道理,虽说是天意,难道不是人为的缘故吗?探究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世人传言晋王李克用临死时,曾把三支箭交给庄宗,并对他说:「梁是我的仇人,燕王是我扶持的,契丹与我结为兄弟,但都背叛了我而归附于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给你三支箭,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心愿。」庄宗收下箭藏在宗庙里,此后打仗时,就派官员以少牢之礼祭祀于宗庙,恭敬地取出箭,放入锦锻织的袋子里,背着它冲杀在前,等打了胜仗,又把箭放回宗庙。 当庄宗用绳子捆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放着梁王君臣的头颅,进宗庙,把箭交还先王,禀告报仇成功的消息的时候,他意气之盛,可以说是豪壮啊!等仇敌已灭,天下平定,一个人在夜间呼喊,叛乱的人四方响应,庄宗慌张东逃,还没等见到敌人,官兵们就离散了,只剩下君臣互相瞧着,不知投奔哪里是好,以至于剪断头发,对天发誓,眼泪沾湿了衣裳,这又是多么衰败啊!难道真是得天下难而失天下易吗!还是推究他成功或失败的原因,都在于人为的缘故呢? 《尚书》说:「自满招致损失,谦虚得到好处。」忧患与勤劳可以使国家兴盛,贪图安逸享乐可丧失性命,这是很自然的道理。所以当庄宗气势旺盛时,天下所有豪杰无人能同他对抗,等到衰败时,几十个伶人就可使他命丧国亡,为天下人所耻笑。可见祸患常常是由微小的事情积累而成的,聪明勇敢的人反而常被所溺爱的人或事困扰,难道仅仅是伶人的事吗?于是作《伶官传》。


注释

伶(líng)官:宫廷中的乐官和授有官职的演戏艺人。 原:推究,考查。 庄宗:即后唐庄宗李存勖,李克用长子,继父为晋王,又于后梁龙德三年称帝,国号唐。同年灭后梁。同光四年,在兵变中被杀,在位仅三年。 晋王:西域突厥族沙陀部酋长李克用。因受唐王朝之召镇压黄巢起义有功,后封晋王。 矢:箭。 梁:后梁太祖朱温,原是黄巢部将,叛变归唐,后封为梁王。 燕王:指卢龙节度使刘仁恭。其子刘守光,后被朱温封为燕王。此处称刘仁恭为燕王,是笼统说法 契丹:宋时北方的一个部族。 与:赐给。 其:语气副词,表示命令或祈求。 乃:你的。 庙:指宗庙,古代帝王祭祀祖先之所。此处专指李克用的祠,同下文的「太庙」。 从事:原指州郡长官的僚属,这里泛指一般幕僚随从。少牢:用一猪一羊祭祀。 纳之:把箭放好。 系:捆绑。 组:绳索。 函:木匣。此处用作动词,盛以木匣。 先王:指晋王李克用。 仇雠(chóu):仇敌。 一夫:指庄宗同光四年发动贝州兵变的军士皇甫晖。 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一作“未见贼而士卒离散”。 誓天断发:截发置地,向天发誓。 岂:难道。 欤(yú):表疑问的语气助词。 抑:表转折的连词,相当于「或者」、「还是」。 本:考究。 迹:事迹,道理。 《书》:《尚书》。 逸(yì)豫:安逸舒适。 忘:亡的通假。 举:全、所有。 忽微:形容细小之事。忽是寸的十万分之一,微是寸的百万分之一。 溺:溺爱,对人或事物爱好过分。 也哉:语气词连用,表示反诘语气。


简介

《五代史伶官传序》选自欧阳修所作《新五代史·伶官传》,是一篇史论。此文通过对五代时期的后唐盛衰过程的具体分析,推论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和「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结论,说明国家兴衰败亡不由天命而取决于「人事」,借以告诫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力戒骄侈纵欲。文章开门见山,提出全文主旨:盛衰之理,决定于人事。然后便从「人事」下笔,叙述庄宗由盛转衰、骤兴骤亡的过程,以史实具体论证主旨。具体写法上,采用先扬后抑和对比论证的方法,先极赞庄宗成功时意气之盛,再叹其失败时形势之衰,兴与亡、盛与衰前后对照,强烈感人,最后再辅以《尚书》古训,更增强了文章说服力。全文紧扣「盛衰」二字,夹叙夹议,史论结合,笔带感慨,语调顿挫多姿,感染力很强,成为历来传诵的佳作。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欧阳修〕 〔宋〕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故攲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贺新郎·把酒长亭说

〔辛弃疾〕 〔宋〕

把酒长亭说。

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

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微雪。

要破帽多添华发。

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

两三雁,也萧瑟。

佳人重约还轻别。

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

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

问谁使、君来愁绝?

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

长夜笛,莫吹裂。

眉妩·新月

〔王沂孙〕 〔宋〕

渐新痕悬柳,淡彩穿花,依约破初暝。

便有团圆意,深深拜,相逢谁在香径?

画眉未稳,料素娥、犹带离恨。

最堪爱、一曲银钩小,宝奁挂秋冷。

千古盈亏休问,叹慢磨玉斧,难补金镜。

太液池犹在,凄凉处、何人重赋清景?

故山夜永,试待他窥户端正。

看云外山河,还老尽、桂花影。

贺新郎

〔辛弃疾〕 〔宋〕

甚矣吾衰矣。

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

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

问何物、能令公喜?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

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

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

回首叫、云飞风起。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知我者,二三子。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时在巽亭

〔苏轼〕 〔宋〕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

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

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

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

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

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

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断句

〔苏麟〕 〔宋〕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

沈园(其一)

〔陆游〕 〔宋〕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忆少年·别历下

〔晁补之〕 〔宋〕

无穷官柳,无情画舸,无根行客。

南山尚相送,只高城人隔。

罨画园林溪绀碧,算重来、尽成陈迹。

刘郎鬓如此,况桃花颜色。

青玉案

〔贺铸〕 〔宋〕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

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