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得书帖

廿二日羲之报:近得书,即日又得永兴书,甚慰。

想在道可耳。

吾疾故尔沉滞。

忧悴解日。

面近,不具。

羲之报。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最近得到您的来信。今天又收到您在永兴写的信,十分欣慰。我想您在路途上一切尚好。我的病痛还是那样,血气积滞而不通畅。忧虑不安地度日。


注释

即日又得永兴书:“永兴”为地名,浙江萧山。三国吴时,称永兴,属会稽郡。“吾疾故尔沉滞”,沉滞:积滞,郁积。“忧悴解日”中的解日:消磨时日。宋秦观《〈法帖通解〉序》:“投荒索居,无以解日。” 沉滞:是指血气积滞而不通畅。这一疾病是王羲之服食带来的症状。晋人对生命的问题特别关注,为了延长生命,他们企仰服食。服食却常常带来负面的效应,“沉滞”就是其中一症。王羲之在无法解脱的痛苦矛盾的状况下,只有“忧悴解日”了。


简介

《近得书帖》为行草作品,徐利明在《中国书法风格史》“王羲之行书”一节叙及:“忽简为草,忽繁为行(甚至为行楷),或连成一片,或字字独立,兴之所致,变化无穷。这样写,既不受草法制约,又不拘于行法,自由变化,十分顺其心志,行草就这样产生了”。“这是由于古人将书法用之于日常生活时,总以‘便’字为要旨,在求便的同时又有兴致的起伏、涨落在其书写过程中起着调节作用。”《近得书帖》时草时行,自由变化,带来章法行气的丰富性。



里人帖

〔王羲之〕 〔晋〕

近因得里人书,想至。

知故面肿,耿耿,今差不?

吾比日食意如差,而髀中故不差,以此为至患。

至不可劳,力数字,令弟知闻耳。

书论

〔王羲之〕 〔晋〕

夫书者,玄妙之伎也,若非通人志士,学无及之。

大抵书须存思,余览李斯等论笔势,及钟繇书,骨甚是不轻,恐子孙不记,故叙而论之。

夫书字贵平正安稳。

先须用笔,有偃有仰,有攲有侧有斜,或小或大,或长或短。

凡作一字,或类篆籀,或似鹄头,或如散隶,或八分。

或如虫食木叶,或如水中蝌蚪。

或如壮士佩剑,或似妇女纤丽。

欲书先构筋力,然后装束,必注意详雅起发,绵密疏阔相间。

每作一点,必须悬手作之,或作一波,抑而后曳。

每作一字,须用数种意,或横画似八分,而发如篆籀,或竖牵如深林之乔木,而屈折如钢钩。

或上尖如枯秆,或下细若针芒。

或转侧之势似飞鸟空坠,或棱侧之形如流水激来。

作一字,横竖相向。

作一行,明媚相成。

第一须存筋藏锋,灭迹隐端。

用尖笔须落锋混成,无使毫露浮怯,举新笔爽爽若神,即不求于点画瑕玷也。

为一字,数体俱入。

若作一纸之书,须字字意别,勿使相同。

若书虚纸,用强笔。

若书强纸,用弱笔。

强弱不等,则蹉跌不入。

凡书贵乎沉静,令意在笔前,字居心后,未作之始,结思成矣。

仍下笔不用急,故须迟,何也?

笔是将军,故须迟重。

心欲急不宜迟,可也?

心是箭锋,箭不欲迟,迟则中物不入。

夫字有缓急,一字之中,何者有缓者?

至如“乌”字,下手一点,点须急,横直即须迟,欲“乌”三脚急,斯乃取形势也。

每书欲十迟五急,十曲五直,十藏五出,十起五伏,方可谓书。

若直笔急牵裹,此暂视似书,久味无力。

仍须用笔著墨,不过三分,不得深浸,毛弱无力。

墨用松节同研,久久不动弥佳矣。

散势帖

〔王羲之〕 〔晋〕

知足下散势小差,此慰无以为喻,云气力故尔,复以灼怛,想散患得差,余当以渐消息耳。

廿九日帖

〔王献之〕 〔晋〕

廿九日献之白:昨遂不奉别,怅恨深。

体中复何如。

弟甚顿,勿勿不具。

献之再拜。

愿余帖

〔王献之〕 〔晋〕

愿余上下安和。

知婢日夕疏,慰意。

育故羸,悬心。

倪比健也。

适奉永嘉去月十一日动静,故常患不宁。

诸女无复消息。

献之。

适太常帖

〔王羲之〕 〔晋〕

适太常、司州、镇军诸人廿五六书,皆佳。

司州以为平复,此庆庆可言。

余亲亲皆佳。

大奴以还吴也,冀或见之。

知宾帖

〔王羲之〕 〔晋〕

想大小皆佳,知宾犹尔,耿耿。

想得夏节佳也,念君劳心。

贤姐大都转差,然以扶故有时呕食不已,至足言是老年衰,疾久,亦非可仓卒。

大都转差,为慰。

以大近不复服散,当将陟厘也。

此药为益,如君告。

月半帖

〔王羲之〕 〔晋〕

月半,念足下穷思深至,不可居忍。

雨湿,体气各何如?

参军得针灸力不?

甚悬情。

当深宽割,晴通省苦,遣不具。

王羲之白。

忧悬帖

〔王羲之〕 〔晋〕

忧悬不能须臾忘心,故旨遣取消息。

羲之报。

清和帖

〔王羲之〕 〔晋〕

适都十五日问,清和为慰。

复得南后问不?

想二庾速至之始兴奴长就,令人邑邑。

想无所至耳。

还具示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