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花三首·其一

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

遗民几度垂垂老,游女长歌缓缓归。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我在游览九仙山时,听到了当地儿歌《陌上花》。乡亲们说:吴越王钱假的妻子每年春天一定回到临安,钱王派人送信给王妃说:“田间小路上鲜花盛开,你可迟些回来。”吴人将这些话编成歌儿,所含情思婉转动人,使人听了心神凄然,然而它的歌词比较粗俗、浅陋,因此给它换掉,而成以下三首诗。 田间小路上的花儿开了,蝴蝶在花丛中飞呀飞,江山还没有更改呀,往昔的主人早已更替。 经过了几度春秋,遗民已逐渐老了,出游的女子长歌着缓缓返归。


注释

陌上花:又名《清平调引》,是北宋熙宁年间,苏东坡任杭州通判上所做,共三首。英雄相惜,对钱镠敬佩有加,曾书《表忠观记》碑文,高度评价钱镠之功绩。苏公喜欢走动,也常来临安,听到里人之歌后,颇有感触,便写下了三首《陌上花》诗。 九仙山:苏轼《宿九仙山》诗题下自注:“九仙谓左元放、许迈、王、谢之流。”九仙山在杭州西,山上无量院相传为葛洪、许迈炼丹处。 陌:田间小路。 吴越王妃:指五代吴越王钱俶之妃。吴越王,《新五代史·吴越世家》载,宋兴,吴越王钱俶“始倾其国以事贡献。太祖皇帝时,俶尝来朝,厚礼遣还国。……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诏俶来朝,俶举族归于京师,国除”。 鄙野:粗鄙俚俗。 易之:谓变换其词(保留其调)易,更改。 昔人非:作者作此诗时,距离太平兴国三年,已近一百年当时之人自无在者。 遗民:亡国之民。 垂垂:一作“年年”,渐渐。 游女:出游陌上的女子。


简介

这是《陌上花》七绝组诗的第一首,对吴人歌《陌上花》事作了概括的叙述。 首句由眼前景物写起:春天时节,陌上鲜花盛开,蝴蝶在翩翩飞舞。这迷人的春色,跟“吴越王妃每岁春必归临安”时的景象并无不同。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吴越王朝早已灭亡,吴越王妃也已不复存在,只留下了令人凄然的故事传说。故次句紧承首句,转出“江山犹是昔人非”,由眼前的景物联想到已成过往的人事,两相对照,发出了“江山依旧,人事已非”的感概。三四两句着眼于吴人歌《陌上花》事。尽管吴越王朝!的遗民已渐渐地衰老,但游女们仍在长声歌唱《陌上花》,以寄托对王妃的追忆与悼念。这说明《陌上花》流传颇广,在吴人中有很强的生命力。 这三首诗中都贯穿了“江山犹是昔人非”的历史哀思,而宛转凄然则成为作者的抒情基调。全诗虽以“吴越王妃每岁必归临安”的轶事为题材,却委宛曲折地咏叹了吴越王朝的兴亡,带有怀古咏史的性质。诗中感慨人世荣华富贵,虚名浮利的过眼云烟,皆如那草头露,陌上花,转眼即消逝凋谢不见;人们生前的一切荣华富贵,全如那清晨草头上的露水,不多久就散發消失;死后所留下的美好名声,也全如那路上的花朵,很快就会凋枯谢落。民歌原来就“含思宛转,听之凄然”,经苏轼润色创作的《陌上花》,既保留了民歌的基本内容,形式及其朴素自然的风格特质,又显得语言典雅,意味深长,诗情凄宛。诗中多用叠字,如“垂垂”,“缓缓”,“堂堂”,“迟迟”等,不仅恰切地描摹了人物的情态,且能增加节奏感和音乐美。



题偃溪闻长老尧民击壤图

〔郑清之〕 〔宋〕

炊烟万井着僧居,人在康衢画不如。

寄语偃溪崖淡墨,图中添我一柴车。

乙巳三月出湖口占其一

〔郑清之〕 〔宋〕

几朝花片落书奁,未信春光已属厌。

猛省清明今日是,家家青柳压朱檐。

旌德观其三

〔郑清之〕 〔宋〕

半生东甬数间屋,一日西湖十首诗。

回首风光少年客,春山拥翠作蛾眉。

赐第登楼其二

〔郑清之〕 〔宋〕

桃李漫山不是春,纷纷蜂蝶趁游人。

梅花已带春归了,分付垂杨浥露尘。

赐第登楼其二

〔郑清之〕 〔宋〕

病思归心走兔迒,自嗤幻境未渠忘。

并州便作咸阳看,设若桑干亦故乡。

和赵从道赋菜畦春富贵

〔郑清之〕 〔宋〕

芝田不减商山乐,蔬食谁言孔色矜。

蒲笋只应维蔌美,镂钖何必羡韩膺。

和赵从道赋菜畦春富贵

〔郑清之〕 〔宋〕

多生菜气粥鱼僧,味菜还如好色登。

戏学挑根和露煮,正堪摘稻配香蒸。

雪窗董寺丞将指平谳安晚来访因举似偃溪为下一则语

〔郑清之〕 〔宋〕

佛法方当恶剧时,偃溪笑里袖钳锤。

不教管领千云衲,打彻头关更问谁。

督觉际植花

〔郑清之〕 〔宋〕

兄弟梅矾是水仙,曝根向暖种宜先。

银台金盏惟须酒,不可无渠对雪天。

督觉际植花

〔郑清之〕 〔宋〕

桂后秋兰解出奇,幽香元不许春知。

移根好向它山觅,承受风光到菊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