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十之图

以绢素或四幅或六幅,分布写之,陈诸座隅,则茶之源、之具、之造、之器、之煮、之饮、之事、之出、之略,目击而存,于是《茶经》之始终备焉。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用白绢四幅或六幅,把上述内容分别写出来,张挂在座位旁边。这样,茶的起源、采制工具、制茶方法、制茶用具、煮茶方法、饮茶方法、有关茶事的记载、产地以及茶具的省略方式等,看到了便随时都记载下来,于是茶经也就从此完备了。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柳宗元〕 〔唐〕

得杨八书,知足下遇火灾,家无馀储。

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

盖将吊而更以贺也?

道远言略,犹未能究知其状,若果荡焉泯焉而悉无有,乃吾所以尤贺者也。

足下勤奉养,宁朝夕,惟恬安无事是望。

乃今有焚炀赫烈之虞,以震骇左右,而脂膏滫瀡之具,或以不给。

吾是以始而骇也。

凡人之言,皆曰盈虚倚伏,去来之不可常。

或将大有为也,乃始厄困震悸,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愠,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古之人皆然。

斯道辽阔诞漫,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是故中而疑也。

以足下读古人书,为文章,善小学,其为多能若是,而进不能出群士之上,以取显贵者,无他故焉,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积货,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独自得之,心蓄之,衔忍而不出诸口。

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

一出口,则嗤嗤者以为得重赂。

仆自贞元十五年见足下之文章,蓄之者盖六七年未尝言。

是仆私一身而负公道久矣,非特负足下也。

及为御史、尚书郎,自以幸为天子近臣,得奋其舌,思以发明足下之郁塞。

然时称道于行列,犹有顾视而窃笑者。

仆良恨修己之不亮,素誉之不立,而为世嫌之所加,常与孟几道言而痛之。

乃今幸为天火之所涤荡,凡众之疑虑,举为灰埃。

黔其庐,赭其垣,以示其无有。

而足下之才能乃可显白而不污。

其实出矣,是祝融、回禄之相吾子也。

则仆与几道十年之相知,不若兹火一夕之为足下誉也。

宥而彰之,使夫蓄于心者,咸得开其喙,发策决科者,授子而不栗,虽欲如向之蓄缩受侮,其可得乎?

于兹吾有望乎尔,是以终乃大喜也。

古者列国有灾,同位者皆相吊。

许不吊灾,君子恶之。

今吾之所陈若是,有以异乎古,故将吊而更以贺也。

颜、曾之养,其为乐也大矣,又何阙焉?

足下前要仆文章古书,极不忘,候得数十篇乃并往耳。

吴二十一武陵来,言足下为《醉赋》及《对问》,大善,可寄一本。

仆近亦好作文,与在京城时颇异。

思与足下辈言之,桎梏甚固,未可得也。

因人南来,致书访死生。

不悉。

宗元白。

酹江月·仙风道骨

〔吕岩〕 〔唐〕

仙风道骨,颠倒运乾坤,平分时节。

金木相交坎离位,一粒刀圭凝结。

水虎潜形,火龙伏体,万丈毫光烈。

仙花朵秀,圣男灵女扳折。

霄汉此夜中秋,银蟾离海,浪卷千层雪。

此是天关地轴,谁解推穷圆缺。

片晌功夫,霎时丹聚,到此凭何诀。

倚天长啸,洞中无限风月。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李白〕 〔唐〕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

荣光休气纷五彩,千年一清圣人在。

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箭射东海。

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开。

白帝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

云台阁道连窈冥,中有不死丹丘生。

明星玉女备洒扫,麻姑搔背指爪轻。

我皇手把天地户,丹丘谈天与天语。

九重出入生光辉,东来蓬莱复西归。

玉浆傥惠故人饮,骑二茅龙上天飞。

玉壶吟

〔李白〕 〔唐〕

烈士击玉壶,壮心惜暮年。

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

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

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

朝天数换飞龙马,敕赐珊瑚白玉鞭。

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

西施宜笑复宜颦,丑女效之徒累身。

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

过函谷关

〔宋之问〕 〔唐〕

二百四十载,海内何纷纷。

六国兵同合,七雄势未分。

从成拒秦帝,策决问苏君。

鸡鸣将狗盗,论德不论勋。

茶经·九之略

〔陆羽〕 〔唐〕

其造具,若方春禁火之时,于野寺山园丛手而掇,乃蒸,乃舂,乃以火干之,则又棨、朴、焙、贯、相、穿、育等七事皆废。

其煮器,若松间石上可坐,则具列,废用槁薪鼎枥之属,则风炉、灰承、炭挝、火策、交床等废。

若瞰泉临涧,则水方、涤方、漉水囊废。

若五人已下,茶可末而精者,则罗废。

若援藟跻岩,引縆入洞,于山口灸而末之,或纸包合贮,则碾、拂末等废。

既瓢碗、䇲、札、熟盂、醝簋悉以一筥盛之,则都篮废。

但城邑之中,王公之门,二十四器阙一则茶废矣!

茶经·八之出

〔陆羽〕 〔唐〕

山南以峡州上,襄州、荆州次,衡州下,金州、梁州又下。

淮南以光州上,义阳郡、舒州次,寿州下,蕲州、黄州又下。

浙西以湖州上,常州次,宣州、杭州、睦州、歙州下,润州、苏州又下。

剑南以彭州上,绵州、蜀州次,邛州次,雅州、泸州下,眉州、汉州又下。

浙东以越州上,明州、婺州次,台州下。

黔中生恩州、播州、费州、夷州,江南生鄂州、袁州、吉州,岭南生福州、建州、韶州、象州。

其恩、播、费、夷、鄂、袁、吉、福、建、泉、韶、象十一州未详。

往往得之,其味极佳。

茶经·七之事

〔陆羽〕 〔唐〕

三皇炎帝。

神农氏。

周鲁周公旦。

齐相晏婴。

汉仙人丹丘子。

黄山君司马文。

园令相如。

杨执戟雄。

吴归命侯。

韦太傅弘嗣。

晋惠帝。

刘司空琨。

琨兄子兖州刺史演。

张黄门孟阳。

傅司隶咸。

江洗马充。

孙参军楚。

左记室太冲。

陆吴兴纳。

纳兄子会稽内史俶。

谢冠军安石。

郭弘农璞。

桓扬州温。

杜舍人毓。

武康小山寺释法瑶。

沛国夏侯恺。

馀姚虞洪。

北地傅巽。

丹阳弘君举。

安任育。

宣城秦精。

敦煌单道开。

剡县陈务妻。

广陵老姥。

河内山谦之。

后魏琅琊王肃。

宋新安王子鸾。

鸾弟豫章王子尚。

鲍昭妹令晖。

八公山沙门谭济。

齐世祖武帝。

梁·刘廷尉。

陶先生弘景。

皇朝徐英公绩。

《神农·食经》:“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

周公《尔雅》:“槚,苦茶。

”《广雅》云:“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先灸,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橘子芼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

” 《晏子春秋》:“婴相齐景公时,食脱粟之饭,灸三戈五卯茗莱而已。

” 司马相如《凡将篇》:“乌啄桔梗芫华,款冬贝母木蘖蒌,芩草芍药桂漏芦,蜚廉雚菌荈诧,白敛白芷菖蒲,芒消莞椒茱萸。

” 《方言》:“蜀西南人谓茶曰葭。

” 《吴志·韦曜传》:“孙皓每飨宴坐席,无不率以七胜为限。

虽不尽入口,皆浇灌取尽,曜饮酒不过二升,皓初礼异,密赐茶荈以代酒。

” 《晋中兴书》:“陆纳为吴兴太守,时卫将军谢安常欲诣纳,纳兄子俶怪纳,无所备,不敢问之,乃私蓄十数人馔。

安既至,所设唯茶果而已。

俶遂陈盛馔珍羞必具,及安去,纳杖俶四十,云:‘汝既不能光益叔父,柰何秽吾素业?

’” 《晋书》:“桓温为扬州牧,性俭,每燕饮,唯下七奠,拌茶果而已。

” 《搜神记》:“夏侯恺因疾死,宗人字苟奴,察见鬼神,见恺来收马,并病其妻,着平上帻单衣入,坐生时西壁大床,就人觅茶饮。

” 刘琨《与兄子南兖州刺史演书》云:“前得安州干姜一斤、桂一斤、黄芩一斤,皆所须也,吾体中溃闷,常仰真茶,汝可置之。

” 傅咸《司隶教》曰:“闻南方有以困蜀妪作茶粥卖,为帘事打破其器具。

又卖饼于市,而禁茶粥以蜀姥何哉!

” 《神异记》:“馀姚人虞洪入山采茗,遇一道士牵三青牛,引洪至瀑布山曰:‘予丹丘子也。

闻子善具饮,常思见惠。

山中有大茗可以相给,祈子他日有瓯牺之余,乞相遗也。

’因立奠祀。

后常令家人入山,获大茗焉。

” 左思《娇女诗》:“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皙。

小字为纨素,口齿自清历。

有姊字惠芳,眉目粲如画。

驰骛翔园林,果下皆生摘。

贪华风雨中,倏忽数百适。

心为茶荈剧,吹嘘对鼎䥶。

” 张孟阳《登成都楼诗》云:“借问杨子舍,想见长卿庐。

程卓累千金,骄侈拟五侯。

门有连骑客,翠带腰吴钩。

鼎食随时进,百和妙且殊。

披林采秋橘,临江钓春鱼。

黑子过龙醢,果馔逾蟹蝑。

芳茶冠六情,溢味播九区。

人生苟安乐,兹土聊可娱。

” 傅巽《七诲》:“蒲桃、宛柰、齐柿、燕栗、峘阳黄梨、巫山朱橘、南中茶子、西极石蜜。

” 弘君举食檄:寒温既毕,应下霜华之茗,三爵而终,应下诸蔗、木瓜、元李、杨梅、五味橄榄、悬豹、葵羹各一杯。

孙楚歌:‘茱萸出芳树颠,鲤鱼出洛水泉,白盐出河东,美豉出鲁渊。

姜桂茶荈出巴蜀,椒橘、木兰出高山,蓼苏出沟渠,精稗出中田。

’” 华佗《食论》:“苦茶久食益意思。

” 壶居士《食忌》:“苦茶久食羽化。

与韭同食,令人体重。

”郭璞《尔雅注》云:“树小似栀子,冬生叶,可煮羹饮,今呼早取为茶,晚取为茗,或一曰荈,蜀人名之苦茶。

” 《世说》:“任瞻字育长,少时有令名。

自过江失志,既下饮,问人云:‘此为茶为茗?

’觉人有怪色,乃自分明云:‘向问饮为热为冷?

’” 《续搜神记·晋武帝》:“宣城人秦精,常入武昌山采茗,遇一毛人长丈余,引精至山下,示以丛茗而去。

俄而复还,乃探怀中橘以遗精,精怖,负茗而归。

” 晋四王起事,惠帝蒙尘,还洛阳,黄门以瓦盂盛茶上至尊。

《异苑》:“剡县陈务妻少,与二子寡居,好饮茶茗。

以宅中有古冢,每饮,辄先祀之。

二子患之曰:‘古冢何知?

徒以劳。

’意欲掘去之,母苦禁而止。

其夜梦一人云:吾止此冢三百余年,卿二子恒欲见毁,赖相保护,又享吾佳茗,虽潜壤朽骨,岂忘翳桑之报。

及晓,于庭中获钱十万,似久埋者,但贯新耳。

母告,二子惭之,从是祷馈愈甚。

” 《广陵耆老传》:“晋元帝时有老姥,每旦独提一器茗,往市鬻之,市人竞买,自旦至夕,其器不减,所得钱散路傍孤贫乞人。

人或异之,州法曹絷之狱中,至夜,老姥执所鬻茗器,从狱牖中飞出。

” 《艺术传》:“敦煌人单道开不畏寒暑,常服小石子。

所服药有松桂蜜之气,所余茶苏而已。

”释道该说《续名僧传》:“宋释法瑶姓杨氏,河东人,永嘉中过江遇沈台真,请真君武康小山寺,年垂悬车,饭所饮茶,永明中敕吴兴礼致上京,年七十九。

” 《宋江氏家传》:“江统字应迁,愍怀太子洗马,常上疏谏云:‘今西园卖酰面蓝子菜茶之属,亏败国体。

’” 《宋录》:“新安王子鸾、豫章王子尚,诣昙济道人于八公山,道人设茶茗,子尚味之曰:此甘露也,何言茶茗。

” 王微《杂诗》:“寂寂掩高阁,寥寥空广厦。

待君竟不归,收领今就槚。

鲍昭妹令晖着《香茗赋》。

南齐世祖武皇帝遗诏:“我灵座上,慎勿以牲为祭,但设饼果、茶饮、干饭、酒脯而已。

” 梁刘孝绰、谢晋安王饷米等,启传诏:李孟孙宣教旨,垂赐米、酒、瓜、笋、菹、脯、酢、茗八种,气苾新城,味芳云松。

江潭抽节,迈昌荇之珍。

疆场擢翘,越葺精之美。

羞非纯束野麇,裛似雪之驴。

鲊异陶瓶河鲤,操如琼之粲。

茗同食粲酢,颜望楫免,千里宿舂,省三月种聚。

小人怀惠,大懿难忘。

陶弘景《杂录》:“苦茶轻换膏,昔丹丘子青山君服之。

” 《后魏录》:“琅琊王肃仕南朝,好茗饮莼羹。

及还北地,又好羊肉酪浆,人或问之:茗何如酪?

肃曰:茗不堪与酪为奴。

” 《桐君录》:“西阳武昌庐江昔陵好茗,皆东人作清茗。

茗有饽,饮之宜人。

凡可饮之物,皆多取其叶,天门冬、拔揳取根,皆益人。

又巴东别有真茗茶,煎饮令人不眠。

俗中多煮檀叶,并大皂李作茶,并冷。

又南方有瓜芦木,亦似茗,至苦涩,取为屑茶,饮亦可通夜不眠。

煮盐人但资此饮,而交广最重,客来先设,乃加以香芼辈。

《坤元录》:“辰州溆浦县西北三百五十里无射山,云蛮俗当吉庆之时,亲族集会,歌舞于山上,山多茶树。

” 《括地图》:“临遂县东一百四十里有茶溪。

” 山谦之《吴兴记》:“乌程县西二十里有温山,出御荈。

《夷陵图经》:“黄牛、荆门、女观望州等山,茶茗出焉。

” 《永嘉图经》:“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

” 《淮阴图经》:“山阳县南二十里有茶坡。

” 《茶陵图经》云:“茶陵者,所谓陵谷,生茶茗焉。

”《本草·木部》:“茗,苦茶,味甘苦,微寒,无毒,主瘘疮,利小便,去痰渴热,令人少睡。

秋采之苦,主下气消食。

注云:春采之。

” 《本草·菜部》:“苦茶,一名荼,一名选,一名游冬。

生益州川谷山陵道傍,凌冬不死。

三月三日采干。

注云:疑此即是今茶,一名荼,令人不眠。

本草注。

”按《诗》云“谁谓荼苦”,又云“堇荼如饴”,皆苦菜也。

陶谓之苦茶,木类,非菜流。

茗,春采谓之苦?

茶。

《枕中方》:“疗积年瘘,苦茶、蜈蚣并灸,令香熟,等分捣筛,煮甘草汤洗,以末傅之。

” 《孺子方》:“疗小儿无故惊蹶,以葱须煮服之。

茶经·六之饮

〔陆羽〕 〔唐〕

翼而飞,毛而走,去而言,此三者俱生于天地间。

饮啄以活,饮之时,义远矣哉。

至若救渴,饮之以浆。

蠲忧忿,饮之以酒。

荡昏寐,饮之以茶。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间于鲁周公,齐有晏婴,汉有扬雄、司马相如,吴有韦曜,晋有刘琨、张载、远祖纳、谢安、左思之徒,皆饮焉。

滂时浸俗,盛于国朝,两都并荆俞间,以为比屋之饮。

饮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者,乃斫,乃熬,乃炀,乃舂,贮于瓶缶之中,以汤沃焉,谓之茶。

或用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斯沟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已。

于戏!

天育万物皆有至妙,人之所工,但猎浅易。

所庇者屋屋精极,所着者衣衣精极,所饱者饮食,食与酒皆精极之。

茶有九难:一曰造,二曰别,三曰器,四曰火,五曰水,六曰炙,七曰末,八曰煮,九曰饮。

阴采夜焙非造也,嚼味嗅香非别也,膻鼎腥瓯非器也,膏薪庖炭非火也,飞湍壅潦非水也,外熟内生非炙也,碧粉缥尘非末也,操艰搅遽非煮也,夏兴冬废非饮也。

夫珍鲜馥烈者,其碗数三。

次之者,碗数五。

若坐客数至,五行三碗,至七行五碗。

若六人已下,不约碗数,但阙一人而已,其隽永补所阙人。

茶经·五之煮

〔陆羽〕 〔唐〕

凡灸茶,慎勿于风烬间灸,熛焰如钻,使炎凉不均。

持以逼火,屡其翻正,候炮出培塿状,虾蟆背,然后去火五寸,卷而舒则本其始,又灸之。

若火干者,以气熟止。

日干者,以柔止。

其始若茶之至嫩者,茶罢热捣叶烂而牙笋存焉。

假以力者,持千钧杵亦不之烂,如漆科珠,壮士接之不能驻其指,及就则似无禳骨也。

灸之,则其节若倪,倪如婴儿之臂耳。

既而承热用纸囊贮之,精华之气无所散越。

候寒末之其火用炭,次用劲薪。

其炭曾经燔灸,为膻腻所及,及膏木败器不用之。

古人有劳薪之味,信哉!

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瀑涌湍漱勿食之,久食令人有颈疾。

又多别流于山谷者,澄浸不泄,自火天至霜郊以前,或潜龙畜毒于其间,饮者可决之以流其恶,使新泉涓涓然酌之。

其江水,取去人远者。

井取汲多者。

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也。

初沸则水合量,调之以盐味,谓弃其啜余,无乃而钟其一味乎?

第二沸出水一瓢,以竹策环激汤心,则量末当中心,而下有顷势若奔涛,溅沫以所出水止之,而育其华也。

凡酌置诸碗,令沫饽均。

沫饽,汤之华也。

华之薄者曰沫,厚者曰饽,细轻者曰花,如枣花漂漂然于环池之上。

又如回潭曲渚,青萍之始生。

又如晴天爽朗,有浮云鳞然。

其沫者,若绿钱浮于水渭,又如菊英堕于鐏俎之中。

饽者以滓煮之。

及沸则重华累沫,皤皤然若积雪耳。

《荈赋》所谓“焕如积雪,烨若春艹敷”,有之。

第一煮水沸,而弃其沫之上,有水膜如黑云母,饮之则其味不正。

其第一者为隽永,或留熟以贮之,以备育华救沸之用。

诸第一与第二第三碗,次之第四第五碗,外非渴甚莫之饮。

凡煮水一升,酌分五碗,乘热连饮之,以重浊凝其下,精英浮其上。

如冷则精英随气而竭,饮啜不消亦然矣。

茶性俭,不宜广,则其味黯澹,且如一满碗,啜半而味寡,况其广乎!

其色缃也,其馨也。

其味甘樌也。

不甘而苦,荈也。

啜苦咽甘,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