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俗念
春游浩荡,是年年寒食,梨花时节。
白锦无纹香烂漫,玉树琼苞堆雪。
静夜沉沉,浮光霭霭,冷浸溶溶月。
人间天上,烂银霞照通彻。
浑似姑射真人,天姿灵秀,意气殊高洁。
万蕊参差谁信道,不与群芳同列。
浩气清英,仙才卓荦,下土难分别。
瑶台归去,洞天方看清绝。
春游浩荡,是年年寒食,梨花时节。
白锦无纹香烂漫,玉树琼苞堆雪。
静夜沉沉,浮光霭霭,冷浸溶溶月。
人间天上,烂银霞照通彻。
浑似姑射真人,天姿灵秀,意气殊高洁。
万蕊参差谁信道,不与群芳同列。
浩气清英,仙才卓荦,下土难分别。
瑶台归去,洞天方看清绝。
无俗念:词牌名。原词牌名为《念卢娇》,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壶中天》、《湘月》。该词名唤《无俗念》是出自长春子丘处机之手,只因于百花之中最爱梨花,并认为梨花之美,令人见而忘俗。金庸留《无俗念》三字是因觉笔下小龙女一人之美,令人见而忘俗。 琼苞:花苞的美称。宋李清照《玉楼春》词云,“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 烂银:灿烂如银,此处形容梨花与前文所提到的月皆是雪白闪亮。 浑似:完全像。宋孙光宪《更漏子》词之六有言,“求君心、风韵别,浑似一团烟月。”宋范成大《泊湘江鱼口滩》诗云,“潇湘浑似日南落,岳麓已从天外看。” 姑射真人:《庄子·逍遥游》有言,“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后诗文中以“姑射”为神仙或美人代称。五代王周《大石岭驿梅花》诗云,“仙中姑射接瑶姬,成阵清香拥路岐。”宋苏轼《杨康功有石状如醉道士为赋此诗》有言,“海边逢姑射,一笑微俯首。” 灵秀:秀美。 谁信道:谁料到。宋葛立方《雨中花·睢阳途中小雨见桃李盛开作》词云,“谁信道,佳声著处,肌润香匀。”宋罗椿《酹江月·贺杨诚斋》词云,“前日登高谁信道,寿酒重浮茱萸。” 群芳:各种花草。清李渔《闲情偶寄·种植·木本》有言,“是桃李二物,领袖羣芳者也;其所以领袖羣芳者,以色之大都不出红白二种。” 同列:同一班列、同等地位,亦指地位相同者。《商君书·错法》有言,“同列而相臣妾者,贫富之谓也。” 仙才:道教谓成仙者的资质。晋郭璞《游仙诗》,“燕昭无灵气,汉武非仙才。” 卓荦:超绝出众。《后汉书·班固传》有言,“卓荦乎方州,羡溢乎要荒。”李贤注有“卓荦,殊绝也。”晋左思《咏史》诗之一有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瑶台:指传说中的神仙居处。晋王嘉《拾遗记·昆仑山》有言,“傍有瑶台十二,各广千步,皆五色玉为台基。” 洞天:道教称神仙的居处,意谓洞中别有天地。后常泛指风景胜地。唐陈子昂《送中岳二三真人序》有言,“杨仙翁玄默洞天,贾上士幽栖牝谷。” 清绝:清雅至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十四·茉莉》有言,“又有似末利而瓣大,其香清绝者,谓之狗牙,亦名雪瓣,海南有之。”
该词原作作者乃南宋末年的一位道学名家丘处机,道号长春子。其《无俗念》咏梨花,此词表面上虽是咏物——梨花,实则是作者借不食人间烟火的梨花,以寄托自身的超尘拔世之志。 而金庸这首《无俗念》词,所咏非是梨花,而为自己笔下一名女子——小龙女。金庸将原词副标题“灵虚宫梨花词”数字删去,此外对原词所改仅有四处,但所传达之情,却已与原词大相径庭。
于《总论金庸》一书中曾有讨论,主拿之较金庸小说与梁羽生小说中诗词之意境。所评金庸抄此词抄得“浑然天成,毫无斧凿之痕”,所得结论乃是金庸之“抄”,远胜于梁羽生之“作”。
【其一】 槁木寒岩万念灰,春回浑似不曾回。
陈人何与芳菲事,犹赚花前远忆来。
【其二】 兔毫钝退才都尽,马齿加行鬓已苍。
端赖故人相慰藉,不增不减是疏狂。
【其三】 桃情柳思为谁春,诗老遨头迹已陈。
尾绝一抔花下土,去年犹是赏花人。
【其四】 映河面皱看成翁,参到楞严法相空。
输汝风流还自赏,临波照影学惊鸿。
海宁王先生自沉后二年,清华研究院同人咸怀思不能自已。
其弟子受先生之陶冶煦育者有年,尤思有以永其念。
佥曰,宜铭之贞珉,以昭示于无竟。
因以刻石之词命寅恪,数辞不获已,谨举先生之志事,以普告天下后世。
其词曰: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
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
斯古今仁圣所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
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
呜呼 !
树兹石于讲舍,系哀思而不忘。
表哲人之奇节,诉真宰之茫茫。
来世不可知者也,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
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