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凤髻抛残秋草生。

高梧湿月冷无声。

当时七夕记深盟。

信得羽衣传钿合,悔教罗袜葬倾城。

人间空唱雨淋铃。


山水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凤髻散乱,枯黄的秋草到处生长。天上的月亮给人湿润的感觉,好像哭过一般,冰冷没有声息。当年每逢七夕之夜,我们都在月下互诉着山盟海誓。而今,只剩我一个人伴着寒月哭泣。 原来相信仙人可以传递亡妻的信物,但后悔的是她的遗物都与她一同埋葬了。亡妻已逝,如今唯有自己空自怅痛了,凭吊美好的曾经。


注释

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时期人西施浣纱于若耶溪而得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此调有平仄两体。全词分上下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派与豪放派多数词人所常用。 凤髻(jì)抛残:谓凤髻散乱。比喻为爱妻逝去,掩埋了。凤髻:古代女子的一种发型。唐宇文氏《妆台记》载:“周文王于髻上加珠翠翘花,傅之铅粉,其髻高名曰凤髻。”此处借指亡妻。 湿月:湿润之月。形容月亮给人以湿润的感觉。 羽衣:原指鸟羽毛所织之衣,后代指道士或神仙所著之衣,此处借指神仙。钿(diàn)合:镶有金、银、玉、贝等之首饰合。古代常以之作为表示爱情的信物。白居易《长恨歌》:“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罗袜:丝罗织成之袜。此处代指亡妻的遗物。倾城,美女之代称,语出《汉书·外戚传上·李夫人》。这里代指亡妻。 雨淋铃:即雨霖铃。唐教坊曲名。据唐郑处诲《唐明皇杂录补遗》云:“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入斜谷,属霖雨涉旬,于栈道雨中闻铃,音与山相应。上既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这里是说亡妻已逝,如今唯有自己空自怅痛了。


简介

《浣溪沙·凤髻抛残秋草生》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词作。这是一首低徊缠绵,哀惋凄切的悼亡之作。上片写妻子已经去世,只留词人凭吊回忆曾经的美好,下片写悼亡之痛。词中借唐明皇与杨贵妃之典故,深情地表达了对亡妻绵绵无尽的怀念与哀思。


赏析

当代学者、纳兰词研究员田萍:“从这些词句中,可以看出纳兰对妻子的一往情深。即便阴阳相隔,但此情不变,只是独留纳兰公子一人空自怅痛了。”



浣溪沙

〔纳兰性德〕 〔清〕

十二红帘窣地深,才移刬袜又沉吟。

晚晴天气惜轻阴。

珠衱佩囊三合字,宝钗拢髻两分心。

定缘何事湿兰襟。

浣溪沙

〔纳兰性德〕 〔清〕

容易浓香近画屏,繁枝影著半窗横。

风波狭路倍怜卿。

未接语言犹怅望,才通商略已懵腾。

只嫌今夜月偏明。

沁园春

〔纳兰性德〕 〔清〕

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

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

”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觉后感赋。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

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

雕阑曲处,同倚斜阳。

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

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

重寻碧落茫茫。

料短发、朝来定有霜。

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

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

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

菩萨蛮

〔纳兰性德〕 〔清〕

乌丝画作回纹纸,香煤暗蚀藏头字。

筝雁十三双,输他作一行。

相看仍似客,但道休相忆。

索性不还家,落残红杏花。

采桑子

〔纳兰性德〕 〔清〕

白衣裳凭朱阑立,凉月趖西。

点鬓霜微,岁晏知君归不归?

残更目断传书雁,尺素还稀。

一味相思,准拟相看似旧时。

浣溪沙

〔纳兰性德〕 〔清〕

肠断班骓去未还,绣屏深锁凤箫寒。

一春幽梦有无间。

逗雨疏花浓淡改,关心芳草浅深难。

不成风月转摧残。

浣溪沙·庚申除夜

〔纳兰性德〕 〔清〕

收取闲心冷处浓,舞裙犹忆柘枝红。

谁家刻烛待春风。

竹叶樽空翻采燕,九枝灯灺颤金虫。

风流端合倚天公。

河渎神

〔纳兰性德〕 〔清〕

凉月转雕阑,萧萧木叶声乾。

银灯飘落琐窗闲,枕屏几叠秋山。

朔风吹透青缣被,药炉火暖初沸。

清漏沉沉无寐,为伊判得憔悴。

木兰花慢·立秋夜雨送梁汾南行

〔纳兰性德〕 〔清〕

盼银河迢递,惊入夜,转清商。

乍西园蝴蝶,轻翻麝粉,暗惹蜂黄。

炎凉。

等闲瞥眼,甚丝丝、点点搅柔肠。

应是登临送客,别离滋味重尝。

疑将。

水墨画疏窗,孤影淡潇湘。

倩一叶高梧,半条残烛、做尽商量。

荷裳。

被风暗剪,问今宵、谁与盖鸳鸯。

从此羁愁万叠,梦回分付啼螀。

秋水·听雨

〔纳兰性德〕 〔清〕

谁道破愁须仗酒,酒醒后,心翻醉。

正香销翠被,隔帘惊听,那又是、点点丝丝和泪。

忆剪烛幽窗小憩,娇梦垂成,频唤觉一眶秋水。

依旧乱蛩声里,短檠明灭,怎教人睡。

想几年踪迹,过头风浪,只消受、一段横波花底。

向拥髻灯前提起。

甚日还来,同领略、夜雨空阶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