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

花似伊,柳似伊。

花柳青春人别离,低头双泪垂。

长江东,长江西。

两岸鸳鸯两处飞,相逢知几时。


山水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看着花儿像你一样,柳枝像你一样;花儿柳枝已青的春天,人却要别离,低下头不禁流下两行清泪。 长江的东边,还有那长江的西边,两岸的鸳鸯在东西两处飞舞着,(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再次相逢呢?


注释

长相思:词牌名。唐教坊曲。《古诗十九首》有“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作者未知)得名。又名《双红豆》、《忆多娇》。 花柳:花和柳。《楚辞·九歌·少司命》:“悲奠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唐,杜甫《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步展随春风,村村白花柳。唐·聂夷中《劝酒》诗之二:“人间荣乐少,四海别离多。” 鸳鸯:本鸟名,此比喻恩爱夫妻。汉·司马相如《琴歌》之一:“室迩人遐独我肠,何缘交颈为鸳鸯。”唐·温庭筠《南歌子》:“不如从嫁与,作鸳鸯。” 几时:什么时候。唐·杜甫《天末怀李白》:“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宋·苏轼《儋州》诗之二:“荔枝几时熟,花头今已繁。”


简介

这首送别词上阕描写送别情境,下阕则转写别後情境。全词以景语结情,熔情入景。


赏析

武汉大学副教授、中国词学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谭新红《欧阳修词全集》:词风清新明畅,具有民歌风味。 当代宋词研究学者俞朝刚、周航《全宋词精华》:此词抒写青年男女的离别相思之情。两阕一二句均用複沓语,言短意长,委婉缠绵,读来颇有民歌风味。 中南民族大学教授罗漫《宋词新选》:语言浅近如民歌,但境界宽广,清淡,有不绝如缕的餘音餘味。 南开大学教授、鲁迅学生李霁野《李霁野文集》:伊人如花似柳,但在青春美好时期,两人离别了,不免令人伤心垂泪。这是人生常有的事,也是常人之情,写得平易自然。下阕具体写到身居两地,後会难期,也写得平易自然。但语浅情深,同前一首词对读,似乎可以说:“淡妆浓抹两相宜”吧!



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

〔李清照〕 〔宋〕

芳草池塘,绿阴庭院,晚晴寒透窗纱。

玉钩金锁,管是客来唦。

寂寞尊前席上,唯愁海角天涯。

能留否?

酴釄落尽,犹赖有梨花。

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

极目犹龙骄马,流水轻车。

不怕风狂雨骤,恰才称,煮酒笺花。

如今也,不成怀抱,得似旧时那?

酒泉子·长忆观潮

〔潘阆〕 〔宋〕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

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棋声

〔黄庚〕 〔宋〕

何处仙翁爱手谈,时闻剥啄竹林间。

一枰子玉敲云碎,几度午窗惊梦残。

缓著应知心路远,急围不放耳根闲。

烂柯人去收残局,寂寂空亭石几寒。

食荔支二首(其一)

〔苏轼〕 〔宋〕

丞相祠堂下,将军大树旁。

炎云骈火实,瑞露酌天浆。

烂紫垂先熟,高红挂远扬。

分甘遍铃下,也到黑衣郎。

食荔支二首(其二)

〔苏轼〕 〔宋〕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支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嘉泰普灯录卷十八

〔雷庵正受〕 〔宋〕

千山同一月,万户尽皆春。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送别湖南部曲

〔辛弃疾〕 〔宋〕

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

愧我明珠成薏苡,负君赤手缚於菟。

观书到老眼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

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

长相思·游西湖

〔康与之〕 〔宋〕

南高峰,北高峰,一片湖光烟霭中。

春来愁杀侬。

郎意浓,妾意浓。

油壁车轻郎马骢,相逢九里松。

泷冈阡表

〔欧阳修〕 〔宋〕

呜呼!

惟我皇考崇公,卜吉于泷冈之六十年,其子修始克表于其阡。

非敢缓也,盖有待也。

修不幸,生四岁而孤。

太夫人守节自誓。

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

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

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馀。

曰:『毋以是为我累。

』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

吾何恃而能自守邪?

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

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

然知汝父之能养也。

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

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

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

』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馀,其何及也!

』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

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

吾虽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

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

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

』吾曰:『生可求乎?

』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

矧求而有得邪?

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

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

』回顾乳者剑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

』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

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

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

呜呼!

其心厚于仁者邪!

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

汝其勉之!

夫养不必丰,要于孝。

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

」修泣而志之,不敢忘。

先公少孤力学,咸平三年进士及第,为道州判官,泗、绵二州推官。

又为泰州判官。

享年五十有九,葬沙溪之泷冈。

太夫人姓郑氏,考讳德仪,世为江南名族。

太夫人恭俭仁爱而有礼。

初封福昌县太君,进封乐安、安康、彭城三郡太君。

自其家少微时,治其家以俭约。

其后常不使过之,曰:「吾儿不能苟合于世,俭薄所以居患难也。

」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汝家故贫贱也,吾处之有素矣。

汝能安之,吾亦安矣。

」 自先公之亡二十年,修始得禄而养。

又十有二年,列官于朝,始得赠封其亲。

又十年,修为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吏部郎中、留守南京,太夫人以疾终于官舍,享年七十有二。

又八年,修以非才入副枢密,遂参政事,又七年而罢。

自登二府,天子推恩,其三世,盖自嘉祐以来,逢国大庆,必加宠锡。

皇曾祖府君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

曾祖妣累封楚国太夫人。

皇祖府君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祖妣累封吴国太夫人。

皇考崇公,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

皇妣累封越国太夫人。

今上初郊,皇考赐爵为崇国公,太夫人进号魏国。

于是小子修泣而言曰:「呜呼!

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

此理之常也。

惟我祖考,积善成德,宜享其隆,虽不克有于其躬,而赐爵受封,显荣褒大,实有三朝之锡命,是足以表见于后世,而庇赖其子孙矣。

」乃列其世谱,具刻于碑,既又载我皇考崇公之遗训,太夫人之所以教,而有待于修者,并揭于阡。

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鲜,遭时窃位,而幸全大节,不辱其先者,其来有自。

熙宁三年,岁次庚戌、四月辛酉朔十有五日乙亥,男推诚保德崇仁翊戴功臣、观文殿学士、特进行兵部尚书、知青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使、充京东东路安抚使、上柱国、乐安郡开国公、食邑四千三百户、食实封一千二百户修表。

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

〔苏轼〕 〔宋〕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樽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

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撚轻拢,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