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溪记

道州城西百馀步,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曲,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之上,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

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

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

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

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抒情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从道州城向西走一百多步,有一条小溪。这条小溪向南流几十步远,汇入营溪。两岸全是一些奇石,(这些石头)有的倾斜嵌叠,有的盘曲回旋,不能够用言语形容(它们的美妙)。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水回旋而流,激水触石溅起高高的浪花,激荡倾注;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投下的阴影互相掩映。 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间田野,就是很适合避世隐居的人和隐士居住的;如果它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都会城镇(市民游览)的胜地,仁者休憩的园林。但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它);我在溪水边走来走去,为它(景色秀丽但无人知晓)而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起了亭阁,栽上了松树、桂树,又种植了鲜花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右面,便命名为“右溪”。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明白地告诉后来人。


注释

右溪:唐代道州城西的一条小溪,元结任道州刺史时曾对它进行修葺,并刻石铭文,取名“右溪”。道州唐代时属江南西道,治所在今湖南道县。右,古以东为左,西为右,此溪在城西,所以作者取名“右溪”。 南:向南。 合:汇合。 营溪:谓营水,源出今湖南宁远,西北流经道县,北至零陵入湘水,湘江上游的较大支流。 抵:击拍。 悉皆:都是。悉,全。 敧嵌(qī qiàn):石块错斜嵌插溪岸的样子;攲,倾斜。 盘屈:怪石随着溪岸弯曲曲折的样子。 不可名状:无法形容它们的状态。名,形容;状,(它们的)状态。 洄(huí):水回旋而流。 悬:激水触石溅起高高的浪花。 激:形容被石遏制而造石成的急流。 注:形容水急如灌注一般。 佳木:美丽的树木。佳,美好。 垂阴:投下阴影。 相荫:彼此遮蔽荫护。荫,遮蔽。 逸民退士:指不仕的隐者和归隐的官宦。 人间:与前文“山野”对称,谓世俗社会,主要相对隐逸而言,指仕宦于朝。嵇康《答山巨源绝交书》:“又每非汤、武而薄周、孔,在人间不止,此事会显,世教所不容。”其义同此。 都邑:都会城镇。邑,县城。 胜境:风景优美的境地。 静者:喜欢清静的人,谓仁人。《论语·雍也》载:“孔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 置州:谓唐朝设置道州。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12年)设置南营州,唐太宗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改为道州,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设江华郡,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复称道州。 已来:同“以来”。 为之怅然:为它景色优美却无人知晓而惋惜。之,指右溪“无人赏爱”;怅然,惆怅抱憾的样子。 乃:于是。 疏凿芜秽:疏通水道,开挖乱石,去除荒草杂树。芜秽,杂草积土。 俾(bǐ):使。 为:修筑。 亭宇:亭子房屋。 兼之:并且在这里种植。 裨(bì):补助,增添。 形胜:优美的风景。 命:命名。 铭:铭文,指作者为右溪所作的铭文。作者的《阳华志铭》、《五如石铭》、《浯溪铭》等其它同类作品,大多以铭文为主,前有小序。则本篇当同其例,应有铭文,此记属序。但铭文已佚,后人为拟题作“记”。 彰示来者:告诉后来的游人。来者,后来的游者。


简介

这篇散文可分为两层:第一层描写小溪的环境清幽秀美;第二层感叹小溪不为人所赏识,作者修葺之后将其命名为“右溪”。本文着重描写了右溪的自然风光,记叙了对它整修的过程。行文流畅简洁,文笔隽永淡雅,风格纯真自然,状物记事,层次分明,仅用一百馀字,便把右溪的自然情趣描绘得历历在目。文章感慨于道州(今湖南道县)城边一条无名小溪,这里石奇泉清、草木葱郁,环境优美异常,但长期不为人所知。因无人赏爱而芜秽冷落,作者借此寄托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身世愤忿,以及因坎坷遭遇而爱惜才用的情怀。



越妇言

〔罗隐〕 〔唐〕

买臣之贵也,不忍其去妻,筑室以居之,分衣食以活之,亦仁者之心也。

一旦,去妻言于买臣之近侍曰:“吾秉箕帚于翁子左右者,有年矣。

每念饥寒勤苦时节,见翁子之志,何尝不言通达后以匡国致君为己任,以安民济物为心期。

而吾不幸离翁子左右者,亦有年矣,翁子果通达矣。

天子疏爵以命之,衣锦以昼之,斯亦极矣。

而向所言者,蔑然无闻。

岂四方无事使之然耶?

岂急于富贵未假度者耶?

以吾观之,矜于一妇人,则可矣,其他未之见也。

又安可食其食!

”乃闭气而死。

慈竹赋

〔王勃〕 〔唐〕

有竹猗猗,生于高陂。

左连瑶带,右杂琼枝。

恨幽客之方赏,嗟君侯之不知。

徙蔚丹谷,迁荣绿池。

气凛凛而犹在,色苍苍而未离。

屈岩壑之容貌,充阶庭之羽仪。

尔其画疆分域,骈阴抗趾。

叠干龙回,攒根凤峙。

防碧露于霄末,翳红光于晕始。

崇柯振而云霭生,繁叶动而风飙起。

拥凉砌之晨肃,屏炎扃之昼滓。

至若白藏载谢,元英肇切。

塞北河坚,关南地裂。

观众茂之咸悴,验贞辉之独洁。

抽劲绿以垂霜,总严青而负雪。

盖同类之常禀,非殊方之异节。

若乃宗生族茂,天长地久。

万柢争盘,千株竞纠。

如母子之钩带,似闺门之悌友。

恐孤秀而成危,每群居而自守。

何美名之天属,而和气之冥受?

嗟乎!

道之存矣,物亦有之。

不背仁以贪地,不藏节以遁时。

故其贞不自炫,用不见疑。

保夷阴之无易,哂荣枯之有期。

俄蓬转于岷徼,遂萍流于江汜。

分兄弟于两乡,隔晨昏于万里。

抚贞容而骨愧,伏嘉号而心死。

庶因感而长怀,将策情而励已。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唐〕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送崔子还京

〔岑参〕 〔唐〕

匹马西从天外归,扬鞭只共鸟争飞。

送君九月交河北,雪里题诗泪满衣。

春梦

〔岑参〕 〔唐〕

洞房昨夜春风起,故人尚隔湘江水。

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送豆卢膺秀才南游序

〔柳宗元〕 〔唐〕

君子病无乎内而饰乎外,有乎内而不饰乎外者。

无乎内而饰乎外,则是设覆为阱也,祸孰大焉。

有乎内而不饰乎外,则是焚梓毁璞也,诟孰甚焉!

于是有切磋琢磨、镞砺栝羽之道,圣人以为重。

豆卢生,内之有者也,余是以好之,而欲其遂焉。

而恒以幼孤羸馁为惧,恤恤焉游诸侯求给乎是,是固所以有乎内者也。

然而不克专志于学,饰乎外者未大,吾愿子以《诗》、《礼》为冠屦,以《春秋》为襟带,以图史为佩服,琅乎璆璜冲牙之响发焉,煌乎山龙华虫之采列焉,则揖让周旋乎宗庙朝廷斯可也。

惜乎余无禄食于世,不克称其欲,成其志,而姑欲其速反也,故诗而序云。

东京府县诸公与綦毋潜李颀相送至白马寺宿

〔王昌龄〕 〔唐〕

鞍马上东门,裴回入孤舟。

贤豪相追送,即棹千里流。

赤岸落日在,空波微烟收。

薄宦忘机括,醉来即淹留。

月明见古寺,林外登高楼。

南风开长廊,夏夜如凉秋。

江月照吴县,西归梦中游。

代扶风主人答

〔王昌龄〕 〔唐〕

杀气凝不流,风悲日彩寒。

浮埃起四远,游子弥不欢。

依然宿扶风,沽酒聊自宽。

寸心亦未理,长铗谁能弹。

主人就我饮,对我还慨叹。

便泣数行泪,因歌行路难。

十五役边地,三四讨楼兰。

连年不解甲,积日无所餐。

将军降匈奴,国使没桑干。

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

不信沙场苦,君看刀箭瘢。

乡亲悉零落,冢墓亦摧残。

仰攀青松枝,恸绝伤心肝。

禽兽悲不去,路旁谁忍看。

幸逢休明代,寰宇静波澜。

老马思伏枥,长鸣力已殚。

少年兴运会,何事发悲端。

天子初封禅,贤良刷羽翰。

三边悉如此,否泰亦须观。

寄穆侍御出幽州

〔王昌龄〕 〔唐〕

一从恩谴度潇湘,塞北江南万里长。

莫道蓟门书信少,雁飞犹得到衡阳。

送任五之桂林

〔王昌龄〕 〔唐〕

楚客醉孤舟,越水将引棹。

山为两乡别,月带千里貌。

羁谴同缯纶,僻幽闻虎豹。

桂林寒色在,苦节知所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