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县自明本志令

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

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迕诸常侍。

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

去官之后,年纪尚少,顾视同岁中,年有五十,未名为老,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

故以四时归乡里,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

后征为都尉,迁典军校尉,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

而遭值董卓之难,兴举义兵。

是时合兵能多得耳,然常自损,不欲多之。

所以然者,多兵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

故汴水之战数千,后还到扬州更募,亦复不过三千人,此其本志有限也。

后领兖州,破降黄巾三十万为。

又袁术僭号于九江,下皆称臣,名门曰建号门,衣被皆为天子之制,两妇预争为皇后。

志计已定,人有劝术使遂即帝位,露布天下,答言「曹公尚在,未可也」。

后孤讨擒其四将,获其人为,遂使术穷亡解沮,发病而死。

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

幸而破绍,枭其二子。

又刘表自以为宗室,包藏奸心,乍前乍却,以观世事,据有当州,孤复定之,遂平天下。

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

   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

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

齐桓、晋文所以垂称至今日者,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也。

论语云「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矣」,夫能以大事小也。

昔乐毅走赵,赵王欲与之图燕,乐毅伏而垂泣,对曰:「臣事昭王,犹事天王。

臣若获戾,放在他国,没世然后已,不忍谋赵之徒隶,况燕后嗣乎!

」胡亥之杀蒙恬也,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信于秦三世矣。

今臣将兵三十馀万,其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

」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

孤祖父以至孤身,皆当亲重之任,可谓见信者矣,以及子桓兄弟,过于三世矣。

孤非徒对诸君说此也,常以语妻妾,皆令深知此意。

孤谓之言:「顾我万年之后,汝曹皆当出嫁,欲令传道我心,使他人皆知之。

」孤此言皆肝鬲之要也。

所以勤勤恳恳叙心腹者,见周公有《金縢》之书以自明,恐人不信之故。

然欲孤便尔委捐所典兵为以还执事,归就武平侯国,实不可也。

何者?

诚恐己离兵为人所祸也。

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

前朝恩封三子为侯,固辞不受,今更欲受之,非欲复以为荣,欲以为外援,为万安计。

孤闻介推之避晋封。

申胥之逃楚赏,未尝不舍书而叹,有以自省也。

奉国威灵,仗钺征伐,推弱以克强,处小而擒大,意之所图,动无违事,心之所虑,何向不济,遂荡平天下,不辱主命,可谓天助汉室,非人力也。

然封兼四县,食户三万,何德堪之!

江湖未静,不可让位。

至于邑土,可得而辞。

今上还阳夏、柘、苦三县户二万,但食武平万户,且以分损谤议,少减孤之责也。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我被举为孝廉时,年纪很轻,自以为不是那种隐居深山而有名望的人士,恐怕被天下人看作是平庸无能之辈,所以想当一个郡的太守,把政治和教化搞好,来建立自己的名誉,让世上的人都清楚地了解我。所以我在济南任国相时,开始革除弊政,公正地选拔、推荐官吏,这就触犯了那些朝廷的权贵。因而被豪强权贵所恨,我恐怕给家族招来灾祸,所以托病还乡了。辞官之后,年纪还轻,回头看看与我同年被荐举的人当中,有的年纪已五十多岁了,还没有被人称作年老。自己内心盘算,从现在起,往后再过二十年,等到天下安定太平了,我才跟同岁中那些刚被举为孝廉的人相等罢了。所以返回家乡,整年不出,在谯县东面五十里的地方建了一学社,打算在秋夏读书,冬春打猎,只希望得到一点瘠薄的土地,想老于荒野、不被人知,断绝和宾客交往的念头。但是这个愿望没有能实现。后来我被征召做了都尉,又调任典军校尉,心里就又想为国家讨贼立功了。希望得到封侯,当个征西将军,死后在墓碑上题字说:“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这就是我当时的志向。 然而遇上董卓犯上叛乱,各地纷纷起兵讨伐。这时我完全可以招集更多的兵马,然而我却常常裁减,不愿扩充;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兵多了意气骄盛,要与强敌抗争,就可能重新引起祸端。所以汴水之战时,我部下只有几千人,后到扬州再去招募,也仍不过三千人,这是因为我本来的志向就很有限。后来我担任兖州刺史,击败了黄巾农民军,收编了三十多万人。再有袁术在九江盗用皇帝称号,部下都向他称臣,改称城门为建号门。衣冠服饰都按照皇帝的制度,两个老婆预先抢着当皇后。计划已定,有人劝说袁术立即登基,向天下人公开宣布。袁术回答说:“曹公尚在,还不能这样做。”此后我出兵讨伐,擒拿了他的四员大将,抓获了大量部属,致使袁术势穷力尽,瓦解崩溃,最后得病而死。待到袁绍占据黄河以北,兵势强盛,我估计自己的力量,实在不能和他匹敌;但想到我这是为国献身,为正义而牺牲,这样也足以留名后世。幸而打败了袁绍,还斩了他的两个儿子。还有刘表自以为是皇室的同族,包藏奸心,忽进忽退,观察形势,占据荆州,我又平息了他,才使天下太平。自己当上了宰相,作为一个臣子已经显贵到极点,已经超过我原来的愿望了。 今天我说这些,好像很自大,实是想消除人们的非议,所以才无所隐讳罢了。假使国家没有我,还不知道会有多少人称帝,多少人称霸呢!可能有的人看到我的势力强大,又生性不相信天命之事,恐怕会私下议论,说我有夺取帝位的野心,这种胡乱猜测,常使我心中不得安宁。齐桓公、晋文公所以名声被传颂至今日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的兵势强大,仍能够尊重周朝天子啊。《论语》说:“周文王虽已取得了三分之二的天下,但仍能尊奉殷王朝,他的道德可说是最崇高的了。”因为他能以强大的诸侯来侍奉弱小的天子啊。从前燕国的乐毅投奔赵国,赵王想与他图谋攻打燕国。乐毅跪伏在地上哭泣,回答说:“我侍奉燕昭王,就像侍奉大王您,我如果获罪,被放逐到别国,直到死了为止,也不会忍心谋害赵国的普通百姓,何况是燕国的后代呢?”秦二世胡亥要杀蒙恬的时候,蒙恬说:“从我的祖父、父亲到我,长期受到秦国的信用,已经三代了。现在我领兵三十多万,按势力足够可以背叛朝廷,但是我自知就是死也要恪守君臣之义的原因,是不敢辱没先辈的教诲,而忘记先王的恩德啊。”我每次阅读有关这两个人的书,没有不感动得悲伤流泪的。从我的祖父、父亲直到我,都是担任皇帝的亲信和重臣,可以说是被信任的,到了曹丕兄弟,已经超过三代了。 我不仅是对诸位来诉说这些,还常常将这些告诉妻妾,让他们都深知我的心意。我告诉他们说:“待到我死去之后,你们都应当改嫁,希望要传述我的心愿,使人们都知道。”我这些话都是出自肺腑的至要之言。我所以这样勤勤恳恳地叙说这些心腹话,是看到周公有《金縢》之书可以表明自己的心迹,恐怕别人不相信的缘故。但要我就此放弃所统率的军队,把军权交还朝庭,回到武平侯的封地去,这实在是不行的啊。为什么呢?实在是怕放弃了兵权会遭到别人的谋害。这既是为子孙打算,也是考虑到自己垮台,国家将有颠覆的危险。因此不得不贪图虚名而使自己遭受实际的祸害。这是迫不得已的啊。先前,朝庭恩封我的三个儿子为侯,我坚决推辞不接受,现在我改变主意打算接受它。这不是想再以此为荣,而是想以他们作为外援,从确保朝廷和自己的绝对安全着想。 每当我读到介子推逃避晋文公的封爵,申包胥逃避楚昭王的赏赐,没有不是放下书本而感叹,以此用来反省自己的。我仰仗着国家的威望,代表天子出征,以弱胜强,以小胜大。想要办到的事,做起来无不如意,心里有所考虑的事,实行时无不成功。就这样扫平了天下,没有辜负君主的使命。这可说是上天在扶助汉家皇室,不是人力所能企及的啊。然而我的封地占有四个县,享受三万户的赋税,我有什么功德配得上它呢!现在天下还未安定,我不能让位。至于封地,可以辞退一些。现在我把阳夏、柘、苦三县的二万户赋税交还给朝庭,只享受武平县的一万户。姑且以此来平息诽谤和议论,稍稍减少别人对我的指责吧!


注释

孤:古代王侯自谦之称。曹操当时任丞相,封武平侯,故此自称。 孝廉:汉代从汉武帝开始,规定地方长官按期向中央推举各科人才,分孝廉、贤良、方正等科目,听候使用,东汉时每年由各郡、国从二十万人中荐举一人,曹操被举为孝廉时才二十岁。孝指善事父母,廉指清廉方正。 岩穴知名之士:指隐居而有名望的人。汉朝风尚,儒生常故意隐居深山,抬高声价,以待举荐。岩穴,山洞石室。 海内人:这里主要指世家豪族。曹操出身宦官家庭,故被轻视。 郡守: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即太守。 政教:行政和教化。 世士:世人。 在济南:曹操于中平元年(公元184年)为济南国相,职位相当于太守。济南国辖境在今山东济南一带。 除残去秽:曹操任济南国相时,下属官吏多趋附权贵,贪赃枉法。曹操奏请撤免八个县官,下令捣毁六百多所祠庙,严禁祭祀鬼神,因此得罪了当时的权贵近臣。 违迕(wǔ):违背、触犯。 诸:之于。 常侍:也称中常侍,皇帝的侍从近臣,掌管宫廷文书和传达皇帝命令。东汉末年,中常侍改用宦官,权势很大,地方官多逢迎他们。 年纪尚少(shào):曹操任济南相期满,朝廷调他为东郡太守。他托病辞官还乡,年方三十来岁。 同岁:同一年被举为孝廉的人。 谯(qiáo):今安徽亳县。曹操的故乡。 精舍:古人认为心是精神所居之处,精舍最初是指儒家讲学的学社,后来也指出家人修炼的场所为精舍,现在精舍多指此意。 底下之地:低洼之地,指瘠薄的土地。 泥水自蔽:意谓老于荒野,不求闻达。 都尉:官名,管军事,官阶相当于太守。 典军校尉:武官名,掌管近卫兵,多由皇帝亲信担任。中平五年(公元188年),汉灵帝刘宏建立西园军,设置八校尉,以小黄门蹇硕为上军校尉,袁绍为中军校尉,曹操为典军校尉。 讨贼:指讨伐地方军阀和镇压农民起义军。 征西将军:东汉时授征西将军的有四人,他们对东汉王朝都立过功劳。曹操借此述志,表示愿做东汉王朝的功臣。 董卓之难:董卓原是凉州(今甘肃、宁夏一带)豪强,灵帝时任并州(今山西太原)牧。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汉灵帝死,少帝刘辩即位,外戚何进为了消灭宦官,召董卓领兵入洛阳,废少帝,立献帝刘协。董卓自封都尉和相国,操纵朝政。各州郡起兵反对,成立讨卓联军。 兴举义兵:指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关东各州郡纷纷起兵讨伐董卓,都自称“义兵”。曹操也在陈留郡己吾县(今河南省陈留县)招募五千人起兵讨董。董卓挟持献帝和数十万居民从洛阳迁都长安,沿路死人无数,洛阳被焚。初平三年(公元192年),董卓被王允、吕布所杀。 汴水之战:初平元年(公元190年),以袁绍为盟主的关东各州郡声称讨董,实各怀私利,又怕董卓兵强,不敢先进。曹操独率军西进,与董卓部将徐荣在荥阳的汴水(今名索河,在河南省荥阳县西南)一带交战,因兵少无援失败。曹操本人被流矢所中,连夜逃走。 扬州更募:曹操汴水战败后,与夏侯惇等到扬州重新召募兵丁。东汉末年,扬州的州治在今安徽省合肥,辖今江苏、安徽一带。 兖(yǎn)州:东汉十三州之一,辖今山东西南部和河南东部。 破降黄巾:初平三年(公元192年),青州黄巾农民军起义攻入兖州,杀刺史刘岱。济北鲍信与兖州官吏迎曹操为兖州牧。曹操领兵攻黄巾军于寿张(今山东省东平县西南),追至济北,黄巾军三十万被迫投降。曹操从中挑选精壮,组成自己的强大军事力量,号为“青州兵”。 袁术:字公路,袁绍的异母弟,九江郡太守,东汉末年江淮一带世族豪强大军阀。 僭(jiàn)号:盗用皇帝称号。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袁术以九江太守称帝于寿春(今安徽省寿县)。 九江:郡名,辖今江苏、安徽省南部和江西省。 露布:布告、宣示。 禽:同“擒”。建安二年(公元197年)九月,袁术攻陈(今河南省淮阳县),曹操引兵出击,大胜,擒斩袁术的四个部将桥蕤(ruí)、李丰、梁纲、乐就。 解沮(jǔ):瓦解崩溃。 袁绍:字本初,袁术之兄。建安四年(公元199年)三月,消灭了公孙瓒,占有黄河以北的冀、青、幽、并四州,成为北方最强大的割据势力。 枭(xiāo):即枭首,斩首而悬之示众。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在官渡(今河南省中年县东北)之战中,以少胜多,消灭袁绍军的主力。两年后,袁绍病死。后来,其子袁谭、袁尚因争夺冀州互相攻杀,袁谭求援曹操后,袁尚退军。但是袁谭背叛了曹操,建安十年(公元205年)正月,曹操又出兵击杀袁谭,袁尚和他的次兄袁熙逃奔辽西乌桓。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五月,曹操北征乌桓。袁熙、袁尚又逃往辽东,九月为曹操部属公孙康所杀。曹操于是将他们悬头示众。 刘表:字景升,汉皇族鲁恭王刘馀的后代,东汉末豪强军阀。献帝初平年间(公元190年—公元193年)任荆州刺吏。 乍前乍却:忽前忽后。意喻投机。据史载:官渡之战,袁绍向刘表求援,刘表暗地里与曹操勾结,未敢出兵。有人劝他归附曹操,他也持观望态度。 当州:当地,即荆州,辖今湖北、湖南等地。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七月,曹操南征刘表,八月刘表病死,九月其幼子刘琮即以荆州降曹操。 “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句: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汉献帝为了表彰曹操平定三郡乌桓的功绩,废太尉、司徒、司空三公,恢复西汉的丞相和御史大夫制度,任曹操为丞相。 不逊之志:不忠顺的想法。指别人认为曹操有代汉自立为皇帝的野心。 垂称:垂名、称颂。 “《论语》云‘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矣’”句:见《论语·泰伯篇》。 以大事小:以强大的诸侯来侍奉弱小的天子。曹操借用《论语》中的话,表示自己拥护东汉王朝,并无夺取帝位之心。 乐毅:战国燕昭王时名将,曾率赵、楚、韩、魏、燕五国军队破齐国,攻下齐国七十余城,后封为昌国君。燕昭王死,燕惠王立,中了齐将田单的反间计,让骑劫代乐毅为将,乐毅担心留在燕国被害,于是投奔赵国。 赵王:赵惠文王。 徒隶:犯人和奴隶,此泛指地位低贱的人。 后嗣:后代,指燕惠王。以上“昔乐毅”以下一段,据《太平御览·卷四二○》可知,系转引《史记》。但现在流传下来的《史记》不载。 胡亥:秦始皇嬴政的小儿子,继始皇立,称二世。 蒙恬(tián):秦始皇时名将,秦统一六国后,他率兵三十万,北击匈奴,修筑长城。秦始皇死后,赵高伪造始皇遗诏,逼使蒙恬自杀。 三世:蒙恬祖父蒙骜、父亲蒙武、连他自己共三代。均为秦国名将。 祖、父:指曹操的祖父曹腾和父亲曹嵩。曹腾在汉桓帝时任中常侍、大长秋(管理皇宫事宜的官),封费亭侯;养夏侯氏的孩子为子,即是曹嵩,汉灵帝时官至太尉。曹嵩生曹操。 子桓:曹操次子曹丕的字。 万年:死的代称。 肝鬲(gé)之要:出自内心的至要之言。鬲,同“膈”,胸膈。 周公:姓姬名旦,周武王弟,周成王叔。 金縢(téng):《尚书·周书》篇名。其中记述武王病时,周公曾作祷辞祭告于神,请求代武王死,祭毕将祷词封藏在金縢柜中。武王死,成王年幼,周公摄政。成王的另两个叔父管叔、蔡叔等诽谤周公篡位,引起成王怀疑。于是周公避居东都(现河南洛阳市)。后来成王启柜发现祷词,知其忠贞,大为感动,亲自迎回了周公。縢,封缄。金縢密封的金属柜。 便尔:就此。 委捐:放弃、交出。 执事:指朝廷统率军队的主管权。 武平侯国:建安元年(公元196年),献帝任曹操为大将军,封武平侯。武平,在今河南鹿邑县西。 为万安计:曹操此令公布后,据《魏书》记载:汉献帝在第二年,即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封曹操之子曹植为平原侯,曹据为范阳侯,曹豹为饶阳侯。 介推(tuī):即介子推,春秋时晋国人,曾随晋公子重耳出亡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即位,大封从亡诸臣。介子推不挂念自己的功劳,与他的母亲隐于绵山而死。后世又传说重耳曾烧山要他出来做官,他坚不出山,抱木被烧而死。 申胥:即申包胥,春秋时楚国大夫。伍子胥率吴军伐楚,攻下郢都。申包胥求救于秦,痛哭七日,终于感动了秦哀公,求得救兵,击退吴军。楚昭王回到郢都,赏赐功臣。他避而逃走,不肯受赏。 威灵:指汉皇室祖宗的威武神灵。 钺(yuè):古兵器,形似大斧,也是天子出征时的一种仪仗。皇帝授钺给主将,即象征代表天子出征。 推:指挥。 天助汉室:这是曹操表示不自居功的客气话。 四县:指武平、阳夏(jiǎ,今河南太康县)、柘(今河南柘城县北)、苦(hù,今河南鹿邑县东)。 食户三万:受三万户人家所纳赋税的供养。 分损:减少、平息。


简介

《让县自明本志令》(又名《述志令》)是曹操对外表达自己思想和经历的一篇带有自传性质的重要文章。写于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曹操五十六岁的时候。当时,他完成统一北方大业后,政权逐渐巩固,继而图谋统一全国;但是孙权、刘备两大军事势力仍然是他的巨大威胁。他们除在军事上联盟抗曹外,在政治上则抨击曹操“托名汉相,实为汉贼”,“欲废汉自立”(《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在这种政治形势下,曹操发布了这篇令文,借退还皇帝加封三县之名,表明他的本志,反击了朝野谤议。



尔雅·释天

〔无名氏〕 〔汉〕

【四时】 穹苍苍,天也。

春为苍天,夏为昊天,秋为旻天,冬为上天。

【祥】 春为青阳,夏为朱明,秋为白藏,冬为玄英。

四气和谓之玉烛。

春为发生,夏为长嬴,秋为收成,冬为安宁。

四时和为通正,谓之景风。

甘雨时降,万物以嘉,谓之醴泉。

【灾】 谷不熟为饥,蔬不熟为馑,果不熟为荒,仍饥为荐。

【岁阳】 大岁在甲曰阏逢,在乙曰旃蒙,在丙曰柔兆,在丁曰强圉,在戊曰著雍,在己曰屠维,在庚曰上章,在辛曰重光,在壬曰玄黓,在癸曰昭阳。

大岁在寅曰摄提格,在卯曰单阏,在辰曰执徐,在巳曰大荒落,在午曰敦牂,在未曰协洽,在申曰涒滩,在酉曰作噩,在戌曰阉茂,在亥曰大渊献,在子曰困敦,在丑曰赤奋若。

【岁名】 载,岁也。

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

【月阳】 月在甲曰毕,在乙曰橘,在丙曰修,在丁曰圉,在戊曰厉,在己曰则,在庚曰窒,在辛曰塞,在壬曰终,在癸曰极。

【月名】 正月为陬,二月为如,三月为寎,四月为余,五月为皋,六月为且,七月为相,八月为壮,九月为玄,十月为阳,十一月为辜,十二月为涂。

【风雨】 南风谓之凯风,东风谓之谷风,北风谓之凉风,西风谓之泰风。

焚轮谓之颓,扶摇谓之猋。

风与火为庉,回风为飘,日出而风为暴,风而雨土为霾,阴而风为曀。

天气下,地不应曰雺。

地气发,天不应曰雾。

雾谓之晦。

螮蝀谓之雩。

螮蝀,虹也。

蜺为挈贰。

弇日为蔽云,疾雷为霆霓,雨霰为霄雪。

暴雨谓之涷,小雨谓之霢霂,久雨谓之淫。

淫谓之霖,济谓之霁。

【星名】 寿星,角亢也。

天根,氐也。

天驷,房也。

大辰,房心尾也。

大火谓之大辰,析木谓之津。

箕斗之间,汉津也。

星纪,斗牵牛也。

玄枵,虚也。

颛顼之虚,虚也。

北陆,虚也。

营室谓之定。

娵觜之口,营室东壁也。

降娄,奎娄也。

大梁,昴也。

西陆,昴也。

浊谓之毕,咮谓之柳。

柳,鹑火也。

北极谓之北辰,何鼓谓之牵牛,明星谓之启明。

彗星为欃枪,奔星为彴约。

【祭名】 春祭曰祠,夏祭曰礿,秋祭曰尝,冬祭曰蒸。

祭天曰燔柴,祭地曰瘗薶,祭山曰庪县,祭川曰浮沉,祭星曰布,祭风曰磔。

是禷、是祃,师祭也。

既伯、既祷,马祭也。

禘,大祭也。

绎,又祭也。

周曰绎,商曰肜,夏曰复胙。

【讲武】 春猎为蒐,夏猎为苗,秋猎为狝,冬猎为狩。

宵田为獠,火田为狩。

乃立冢土,戎丑攸行。

起大事、动大众,必先有事乎社而后出,谓之宜。

振振阗阗,出为治兵,尚威武也。

入为振旅,反尊卑也。

【旌旗】 素锦绸杠,纁帛縿。

素升齌于縿,练旒九。

饰以组,维以缕,缁广充幅。

长寻曰旐,继旐曰旆,注旄首曰旌。

有铃曰旗,错革鸟曰旟,因章曰旃。

步出夏门行·序曲·艳

〔曹操〕 〔汉〕

云行雨步,超越九江之皋。

临观异同,心意怀游豫,不知当复何从?

经过至我碣石,心惆怅我东海。

步出夏门行·其三·土不同

〔曹操〕 〔汉〕

乡土不同,河朔隆冬。

流澌浮漂,舟船行难。

锥不入地,蘴藾深奥。

水竭不流,冰坚可蹈。

士隐者贫,勇侠轻非。

心常叹怨,戚戚多悲。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谣俗词

〔曹操〕 〔汉〕

瓮中无斗储,发箧无尺缯。

友来从我贷,不知所以应。

精列

〔曹操〕 〔汉〕

厥初生,造化之陶物, 莫不有终期,莫不有终期。

圣贤不能免,何为怀此忧?

愿螭龙之驾,思想昆仑居。

思想昆仑居,见期于迂怪。

志意在蓬莱,志意在蓬莱。

周孔圣徂落,会稽以坟丘。

会稽以坟丘,陶陶谁能度?

君子以弗忧,年之暮奈何,时过时来微。

短歌行二首(其二)

〔曹操〕 〔汉〕

周西伯昌,怀此圣德。

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修奉贡献,臣节不坠。

崇侯谗之,是以拘系。

后见赦原,赐之斧钺,得使征伐。

为仲尼所称,达及德行,犹奉事殷,论叙其美。

齐桓之功,为霸之道。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一匡天下,不以兵车。

正而不谲,其德传称。

孔子所叹,并称夷吾,民受其恩。

赐与庙胙,命无下拜。

小白不敢尔,天威在颜咫尺。

晋文亦霸,躬奉天王。

受赐圭瓒,秬鬯彤弓。

卢弓矢千,虎贲三百人。

威服诸侯,师之所尊。

八方闻之,名亚齐桓。

河阳之会,诈称周王,是其名纷葩。

咏史

〔王粲〕 〔汉〕

自古无殉死,达人所共知。

秦穆杀三良,惜哉空尔为。

结发事明君,受恩良不訾。

临没要之死,焉得不相随。

妻子当门泣,兄弟哭路垂。

临穴呼苍天,涕下如绠縻。

人生各有志,终不为此移。

同知埋身剧,心亦有所施。

生为百夫雄,死为壮士规。

黄鸟作悲诗,至今声不亏。

从军诗五首

〔王粲〕 〔汉〕

【其一】 从军有苦乐,但问所从谁。

所从神且武,焉得久劳师。

相公征关右,赫怒震天威。

一举灭獯虏,再举服羌夷。

西边收地贼,忽若俯拾遗。

陈赏越秋山,酒肉逾川坻。

军中多饫饶,人马皆溢肥。

徒行兼乘还,空出有馀资。

拓地三千里,往返速若飞。

歌舞入邺城,所愿获无违。

昼日处大朝,日暮薄言归。

外参时明政,内不废家私。

禽兽惮为牺,良苗实已挥。

窃慕负鼎翁,愿厉朽钝姿。

不能效沮溺,相随把锄犁。

熟览夫子诗,信知所言非。

【其二】 凉风厉秋节,司典告详刑。

我君顺时发,桓桓东南征。

泛舟盖长川,陈卒被隰垌。

征夫怀亲戚,谁能无恋情。

拊衿倚舟樯,眷眷思邺城。

哀彼东山人,喟然感鹤鸣。

日月不安处,人谁获恒宁。

昔人从公旦,一徂辄三龄。

今我神武师,暂往必速平。

弃馀亲睦恩,输力竭忠贞。

惧无一夫用,报我素餐诚。

夙夜自恲性,思逝若抽萦。

将秉先登羽,岂敢听金声。

【其三】 从军征遐路,讨彼东南夷。

方舟顺广川,薄暮未安坻。

白日半西山,桑梓有馀晖。

蟋蟀夹岸鸣,孤鸟翩翩飞。

征夫心多怀,凄凄令吾悲。

下船登高防,草露沾我衣。

回身赴床寝,此愁当告谁。

身服干戈事,岂得念所私。

即戎有授命,兹理不可违。

【其四】 朝发邺都桥,暮济白马津。

逍遥河堤上,左右望我军。

连舫逾万艘,带甲千万人。

率彼东南路,将定一举勋。

筹策运帷幄,一由我圣君。

恨我无时谋,譬诸具官臣。

鞠躬中坚内,微画无所陈。

许历为完士,一言犹败秦。

我有素餐责,诚愧伐檀人。

虽无铅刀用,庶几奋薄身。

【其五】 悠悠涉荒路,靡靡我心愁。

四望无烟火,但见林与丘。

城郭生榛棘,蹊径无所由。

雚蒲竟广泽,葭苇夹长流。

日夕凉风发,翩翩漂吾舟。

寒蝉在树鸣,鹳鹄摩天游。

客子多悲伤,泪下不可收。

朝入谯郡界,旷然消人忧。

鸡鸣达四境,黍稷盈原畴。

馆宅充廛里,士女满庄馗。

自非贤圣国,谁能享斯休。

诗人美乐土,虽客犹愿留。

赠士孙文始

〔王粲〕 〔汉〕

天降丧乱,靡国不夷。

我暨我友,自彼京师。

宗守荡失,越用遁违。

迁于荆楚,在漳之湄。

在漳之湄,亦克宴处。

和通篪埙,比德车辅。

既度礼义,卒获笑语。

庶兹永日,无愆厥绪。

虽曰无愆,时不我已。

同心离事,乃有逝止。

横此大江,淹彼南汜。

我思弗及,载坐载起。

惟彼南汜,君子居之。

悠悠我心,薄言慕之。

人亦有言,靡日不思。

矧伊嬿婉,胡不凄而?

晨风夕逝,托与之期。

瞻仰王室,慨其永叹。

良人在外,谁佐天官?

四国方阻,俾尔归蕃。

尔之归蕃,作式下国。

无曰蛮裔,不虔汝德。

慎尔所主,率由嘉则。

龙虽勿用,志亦靡忒。

悠悠澹澧,郁彼唐林。

虽则同域,邈其迥深。

白驹远志,古人所箴。

允矣君子,不遐厥心。

既往既来,无密尔音。

赠蔡子笃

〔王粲〕 〔汉〕

翼翼飞鸾,载飞载东。

我友云徂,言戾旧邦。

舫舟翩翩,以溯大江。

蔚矣荒涂,时行靡通。

慨我怀慕,君子所同。

悠悠世路,乱离多阻。

济岱江行,邈焉异处。

风流云散,一别如雨。

人生实难,愿其弗与。

瞻望遐路,允企伊伫。

烈烈冬日,肃肃凄风。

潜鳞在渊,归雁载轩。

苟非鸿雕,孰能飞翻?

虽则追慕,予思罔宣。

瞻望东路,惨怆增叹。

率彼江流,爰逝靡期。

君子信誓,不迁于时。

及子同寮,生死固之。

何以赠行?

言授斯诗。

中心孔悼,涕泪涟洏。

嗟尔君子,如何勿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