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外篇·秋水

河伯与北海若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 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

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

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lěi)空之在大泽乎?

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tài)仓乎?

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

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

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

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

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

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 河伯曰:“然则吾大天地而小豪末,可乎?

” 北海若曰“否。

夫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

是故大知观于远近,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知量无穷。

证向今故,故遥而不闷,掇而不跂:知时无止。

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

明乎坦涂,故生而不说,死而不祸:知终始之不可故也。

计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

其生之时,不若未生之时。

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乱而不能自得也。

由此观之,又何以知毫末之足以定至细之倪,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穷至大之域!

” 河伯曰:“世之议者皆曰:‘至精无形,至大不可围。

’是信情乎?

” 北海若曰:“夫自细视大者不尽,自大视细者不明。

夫精,小之微也。

郛,大之殷也:故异便。

此势之有也。

夫精粗者,期于有形者也。

无形者,数之所不能分也。

不可围者,数之所不能穷也。

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

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

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

是故大人之行:不出乎害人,不多仁恩。

动不为利,不贱门隶。

货财弗争,不多辞让。

事焉不借人,不多食乎力,不贱贪污。

行殊乎俗,不多辟异。

为在从众,不贱佞谄。

世之爵禄不足以为劝,戮耻不足以为辱。

知是非之不可为分,细大之不可为倪。

闻曰:‘道人不闻,至德不得,大人无己。

’约分之至也。

” 河伯曰:“若物之外,若物之内,恶至而倪贵贱?

恶至而倪(

í)小大?

” 北海若曰:“以道观之,物无贵贱。

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

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

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

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

知天地之为稊米也,知毫末之为丘山也,则差数睹矣。

以功观之,因其所有而有之,则万物莫不有。

因其所无而无之,则万物莫无。

知东西之相反而不可以相无,则功分定矣。

以趣观之,因其所然而然之,则万物莫不然。

因其所非而非之,则万物莫不非。

知尧、桀之自然而相非,则趣操睹矣。

昔者尧、舜让而帝,之、哙让而绝。

汤、武争而王,白公争而灭。

由此观之,争让之礼,尧、桀之行,贵贱有时,未可以为常也。

梁丽可以冲城而不可以窒穴,言殊器也。

骐骥骅骝一日而驰千里,捕鼠不如狸狌,言殊技也。

鸱鸺夜撮蚤,察毫末,昼出瞋目而不见丘山,言殊性也。

故曰:盖师是而无非,师治而无乱乎?

是未明天地之理,万物之情也。

是犹师天而无地,师阴而无阳,其不可行明矣!

然且语而不舍,非愚则诬也!

帝王殊禅,三代殊继。

差其时,逆其俗者,谓之篡夫。

当其时,顺其俗者,谓之义之徒。

默默乎河伯,女恶知贵贱之门,小大之家!

” 河伯曰:“然则我何为乎?

何不为乎?

吾辞受趣舍,吾终奈何?

” 北海若曰:“以道观之,何贵何贱,是谓反衍。

无拘而志,与道大蹇。

何少何多,是谓谢施。

无一而行,与道参差。

严乎若国之有君,其无私德。

繇繇乎若祭之有社,其无私福。

泛泛乎其若四方之无穷,其无所畛域。

兼怀万物,其孰承翼?

是谓无方。

万物一齐,孰短孰长?

道无终始,物有死生,不恃其成。

一虚一满,不位乎其形。

年不可举,时不可止。

消息盈虚,终则有始。

是所以语大义之方,论万物之理也。

物之生也,若骤若驰。

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

何为乎,何不为乎?

夫固将自化。

” 河伯曰:“然则何贵于道邪?

” 北海若曰:“知道者必达于理,达于理者必明于权,明于权者不以物害己。

至德者,火弗能热,水弗能溺,寒暑弗能害,禽兽弗能贼。

非谓其薄也,言察乎安危,宁于祸福,谨于去就,莫之能害也。

故曰:‘天在内,人在外,德在乎天。

’知天人之行,本乎天,位乎得,踯躅而屈伸,反要而语极。

”曰:“何谓天?

何谓人?

”北海若曰:“牛马四足,是谓天。

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

故曰:‘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

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

’” 蛇与风 夔怜蚿,蚿怜蛇,蛇怜风,风怜目,目怜心。

夔谓蚿曰:“吾以一足趻踔而行,予无如矣。

今子之使万足,独奈何?

“ 蚿曰:“不然。

子不见夫唾者乎?

喷则大者如珠,小者如雾,杂而下者不可胜数也。

今予动吾天机,而不知其所以然。

” 蚿谓蛇曰:“吾以众足行,而不及子之无足,何也?

” 蛇曰:“夫天机之所动,何可易邪?

吾安用足哉!

” 蛇谓风曰:“予动吾脊胁而行,则有似也。

今子蓬蓬然起于北海,蓬蓬然入于南海,而似无有,何也?

” 风曰:“然,予蓬蓬然起于北海而入于南海也,然而指我则胜我,鰌我亦胜我。

虽然,夫折大木,蜚大屋者,唯我能也。

”故以众小不胜为大胜也。

为大胜者,唯圣人能之。

孔子与子路 孔子游于匡,宋人围之数匝,而弦歌不辍。

子路入见,曰:“何夫子之娱也?

” 孔子曰:“来,吾语女。

我讳穷久矣,而不免,命也。

求通久矣,而不得,时也。

当尧、舜而天下无穷人,非知得也。

当桀、纣而天下无通人,非知失也:时势适然。

夫水行不避蛟龙者,渔父之勇也。

陆行不避兕虎者,猎夫之勇也。

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

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

由,处矣!

吾命有所制矣!

”无几何,将甲者进,辞曰:“以为阳虎也,故围之。

今非也,请辞而退。

” 公孙龙与魏牟 公孙龙问于魏牟曰:“ 龙少学先王之道,长而明仁义之行。

合同异,离坚白。

然不然,可不可。

困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吾自以为至达已。

今吾闻庄子之言,茫然异之。

不知论之不及与?

知之弗若与?

今吾无所开吾喙,敢问其方。

” 公子牟隐机大息,仰天而笑曰:“子独不闻夫埳井之蛙乎?

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

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

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

还虷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

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埳井之乐,此亦至矣。

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

’东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矣。

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

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

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

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

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

’于是埳井之蛙闻之,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

且夫知不知是非之竟,而犹欲观于庄子之言,是犹使蚊负山,商蚷驰河也,必不胜任矣。

且夫知不知论极妙之言,而自适一时之利者,是非埳井之蛙与?

且彼方跐黄泉而登大皇,无南无北,爽然四解,沦于不测。

无东无西,始于玄冥,反于大通。

子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辩,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

子往矣!

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于邯郸与?

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

” 公孙龙口呿而不合,舌举而不下,乃逸而走。

庄子与楚臣 庄子钓于濮水。

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

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

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

吾将曳尾于涂中。

” 庄子与惠子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

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 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河伯与北海 秋天里洪水按时到来,千百条江河注入黄河,直流的水畅通无阻,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在这个情况下河伯高兴地自得其乐,认为天下一切美景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河伯顺着水流向东而去,来到北海边,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在这个时候河伯转变了原来欣然自得的表情,面对海神若仰首慨叹道:“有句俗话说,‘听到了许多道理,就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况且我曾听说有人认为孔子的见闻浅陋,伯夷的道义微不足道,开始我还不相信;如今我看见您的广阔无边,我如果不是来到您的家门前,那就危险了,我将永远的被懂得大道理的人耻笑。” 北海神若说:“对井里的青蛙不能够与它谈论关于大海的事情,是因为井口局限了它的眼界;夏天的虫子不能够与它谈论关于冰雪的事情,是因为它被生存的时令所限制;对见识浅陋的人不可与他谈论道理的问题,是因为他的眼界受着教养的束缚。如今你从河岸流出来,看到大海后,才知道你的不足,这就可以与你谈论道理了。天下的水,没有比海更大的了。万千条江河归向大海,不知什么时候停止,可大海却不会满溢出来;海底的尾闾泄漏海水,不知什么时候才会停止,但海水却不曾减少;海水不因季节的变化而有所增减,也不因水灾旱灾而受影响。这说明了它的容量超过长江、黄河的容量,不可计数。但是我未曾藉此自我夸耀,因为自从天地之间生成形态,从那里汲取阴阳之气,我在天地里面,犹如小石小木在大山上一样,正感觉自己见到的太少,又哪里还能自傲呢?计算一下四海在天地间,不像小小的蚁穴在巨大的水泽里吗?计算一下中原在天下,不像细小的米粒在大粮仓中吗?人们用“万”这个数字来称呼物类,人不过占其中之一;人类遍布天下,谷物所生长的地方,车船所通达的地方都有人,每人只是占其中的一个;这表明人与万物相比,不像毫毛的末梢在马体上吗?五帝所连续统治的,三王所争夺的,仁人所担忧的,以天下为己任的贤人所劳碌的,全不过如此而已。伯夷以辞让君王位置而博得名声,孔子以谈论天下而显示渊博,他们这样自我夸耀,不正像你先前看到河水上涨而自满一样吗?” 河伯说:“那么我把天地看作是最大,把毫末之末看作是最小,可以吗?” 海神回答:“不可以。万物的量是无穷无尽的,时间是没有终点的,得与失的禀分没有不变的常规,事物的终结和起始也没有固定。所以具有大智的人观察事物从不局限于一隅,因而体积小却不看作就是少,体积大却不看作就是多,这是因为知道事物的量是不可穷尽的;证验并明察古往今来的各种情况,因而寿命久远却不感到厌倦,生命只在近前却不会企求寿延,这是因为知道时间的推移是没有止境的;洞悉事物有盈有虚的规律,因而有所得却不欢欣喜悦,有所失也不悔恨忧愁,这是因为知道得与失的禀分是没有定规的;明了生与死之间犹如一条没有阻隔的平坦大道,因而生于世间不会倍加欢喜,死离人世不觉祸患加身,这是因为知道终了和起始是不会一成不变的。算算人所懂得的知识,远远不如他所不知道的东西多,他生存的时间,也远远不如他不在人世的时间长;用极为有限的智慧去探究没有穷尽的境域,所以内心迷乱而必然不能有所得!由此看来,又怎么知道毫毛的末端就可以判定是最为细小的限度呢?又怎么知道天与地就可以看作是最大的境域呢?” 河神说:“世间议论的人们总是说:‘最细小的东西没有形体可寻,最巨大的东西不可限定范围’。这样的话是真实可信的吗?” 海神回答:“从细小的角度看庞大的东西不可能全面,从巨大的角度看细小的东西不可能真切。精细,是小中之小;庞大,是大中之大;不过大小虽有不同却各有各的合宜之处。这就是事物固有的态势。所谓精细与粗大,仅限于有形的东西,至于没有形体的事物,是不能用计算数量的办法来加以剖解的;而不可限定范围的东西,更不是用数量能够精确计算的。可以用言语来谈论的东西,是事物粗浅的外在表象;可以用心意来传告的东西,则是事物精细的内在实质。言语所不能谈论的,心意所不能传告的,也就不限于精细和粗浅的范围了。所以修养高尚者的行动,不会出于对人的伤害,也不会赞赏给人以仁慈和恩惠;无论干什么都不是为了私利,也不会轻视从事守门差役之类的人。无论什么财物都不去争夺,也不推重谦和与辞让;凡事从不借助他人的力气,但也不提倡自食其力,同时也不鄙夷贪婪与污秽;行动与世俗不同,但不主张邪僻乖异;行为追随一般的人,也不以奉承和谄媚为卑贱;人世间的所谓高官厚禄不足以作为劝勉,刑戮和侮辱不足以看作是羞耻;知道是与非的界线不能清楚地划分,也懂得细小和巨大不可能确定清晰的界限。听人说:‘能体察大道的人不求闻达于世,修养高尚的人不会计较得失,清虚宁寂的人能够忘却自己’。这就是约束自己而达到适得其分的境界。” 河神说:“如此事物的外表,如此事物的内在,从何处来区分它们的贵贱?又怎么来区别它们的大小?” 海神回答:“用自然的常理来看,万物本没有贵贱的区别。从万物自身来看,各自为贵而又以他物为贱。拿世俗的观点来看,贵贱不在于事物自身。按照物与物之间的差别来看,顺着各种物体大的一面去观察便会认为物体是大的,那么万物就没有什么不是大的;顺着各种物体小的一面去观察便会认为物体是小的,那么万物没有什么不是小的;知晓天地虽大比起更大的东西来也如小小的米粒,知晓毫毛之末虽小比起更小的东西来也如高大的山丘,而万物的差别和数量也就看得很清楚了。依照事物的功用来看,顺着物体所具有的一面去观察便会认为具有了这样的功能,那么万物就没有什么不具有这样的功能;顺着物体所不具有的一面去观察便会认为不具有这样的功能,那么万物就没有什么具有了这样的功能;可知东与西的方向对立相反却又不可以相互缺少,而事物的功用与本分便得以确定。从人们对事物的趋向来看,顺着各种事物肯定的一面去观察便会认为是对的,那么万物没有什么不是对的;顺着各种事物否定的一面去观察便会认为是不对的,那么万物没有什么不是错的;知晓唐尧和夏桀都自以为正确又相互否定对方,而人们的趋向与持守也就看得很清楚了。当年唐尧、虞舜禅让而称帝,宰相子之与燕王哙禅让而燕国几乎灭亡;商汤、周武王都争夺天下而成为帝王,白公胜争夺王位却遭致杀身。由此看来,争斗与禅让的礼制,唐尧与夏桀的作法,让可还是鄙夷都会因时而异,不可以把它们看作是不变的规律。栋梁之材可以用来冲击敌城,却不可以用来堵塞洞穴,说的是器物的用处不一样。骏马良驹一天奔驰上千里,捕捉老鼠却不如野猫与黄鼠狼,说的是技能不一样。猫头鹰夜里能抓取小小的跳蚤,细察毫毛之末,可是大白天睁大眼睛也看不见高大的山丘,说的是禀性不一样。所以说:怎么只看重对的一面而忽略不对的一面、看重治而忽略乱呢?这是因为不明了自然存在的道理和万物自身的实情。这就像是重视天而轻视地、重视阴而轻视阳,那不可行是十分明白的了。然而还是要谈论不休,不是愚昧便是欺骗!远古帝王的禅让各不相同,夏、商、周三代的继承也各不一样。不合时代、背逆世俗的人,称他叫篡逆之徒;合于时代、顺应世俗的人,称他叫高义之士。沉默下来吧,河神!你怎么会懂得万物间贵贱的门庭和大小的流别!” 河神说:“既然这样,那么我应该做些什么呢?又应该不做什么呢?我将怎样推辞或接纳、趋就或舍弃,我终究将怎么办?” 海神回答:“用道的观点来观察,什么是贵什么是贱,这可称之为循环往复;不必束缚你的心志,而跟大道相违碍。什么是少什么是多,这可称之为更替续延;不要偏执于事物的某一方面行事,而跟大道不相一致。端庄、威严的样子像是一国的国君,确实没有一点儿偏私的恩惠;优游自得的样子像是祭祀中的土地神,确实没有任何偏私的赐福;浩瀚周遍的样子像是通达四方而又旷远无穷,确实没有什么区分界限;兼蓄并且包藏万物,难道谁专门有所承受或者有所庇护?这就称作不偏执于事物的任何一个方面。宇宙万物本是浑同齐一的,谁优谁劣呢?大道没有终结和起始,万物却都有死有生,因而不可能依仗一时的成功。时而空虚时而充实,万物从不固守于某一不变的形态。岁月不可以挽留,时间从不会停息,消退、生长、充实、空虚,宇宙万物终结便又有了开始。这样也就可以谈论大道的准则,评说万物的道理了。万物的生长,像是马儿飞奔像是马车疾行,没有什么举动不在变化,没有什么时刻不在迁移。应该做些什么呢?又应该不做什么呢?一切必定都将自然地变化!” 河神说:“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还要那么看重大道呢? 海神回答:“懂得大道的人必定通达事理,通达事理的人必定明白应变,明白应变的人定然不会因为外物而损伤自己。道德修养高尚的人烈焰不能烧灼他们,洪水不能沉溺他们,严寒酷暑不能侵扰他们,飞禽走兽不能伤害他们。不是说他们逼近水火、寒暑的侵扰和禽兽的伤害而能幸免,而是说他们明察安危,安于祸福,慎处离弃与追求,因而没有什么东西能够伤害他们。所以说:“天然蕴含于内里,人为显露于外在,高尚的修养则顺应自然。懂得人的行止,立足于自然的规律,居处于自得的环境,徘徊不定,屈伸无常,也就返归大道的要冲而可谈论至极的道理。” 河神说:“什么是天然?什么又是人为?” 海神回答:“牛马生就四只脚,这就叫天然;用马络套住马头,用牛鼻绾穿过牛鼻,这就叫人为。所以说,不要用人为去毁灭天然,不要用有意的作为去毁灭自然的禀性,不要为获取虚名而不遗余力。谨慎地持守自然的禀性而不丧失,这就叫返归本真。” 蛇与风 夔怜蚿,蚿怜蛇,蛇怜风,风怜目,目怜心。 夔谓蚿曰:“吾以一足趻踔而行,予无如矣。今子之使万足,独奈何?“ 蚿曰:“不然。子不见夫唾者乎?喷则大者如珠,小者如雾,杂而下者不可胜数也。今予动吾天机,而不知其所以然。” 蚿谓蛇曰:“吾以众足行,而不及子之无足,何也?” 蛇曰:“夫天机之所动,何可易邪?吾安用足哉!” 蛇谓风曰:“予动吾脊胁而行,则有似也。今子蓬蓬然起于北海,蓬蓬然入于南海,而似无有,何也?” 风曰:“然,予蓬蓬然起于北海而入于南海也,然而指我则胜我,鰌我亦胜我。虽然,夫折大木,蜚大屋者,唯我能也。”故以众小不胜为大胜也。为大胜者,唯圣人能之。


注释

时:按时令。 灌:奔注。河:黄河。 泾:jīng通“径”直流的水波,此指水流。 不辩:分不清。 旋:转,改变。 望洋:仰视的样子。 伯夷:商孤竹君之子,与弟叔齐争让王位,被认为节义高尚之士。 子:原指海神若,此指海水。 长:永远。大方之家:有学问的人。 鼃:同蛙。 虚:同“墟”,居住的地方。 笃(dú毒):固。引申为束缚、限制。 曲士:孤陋寡闻的人。 丑:鄙陋,缺乏知识。 大理:大道。 尾闾(lǘ驴):海的底部,排泄海水的地方。 虚:流空。 过:超过。 自多:自夸。 大:同“太”。 方:正。存:察,看到。见(xiàn现):显得。 奚:何,怎么。 礨(lěi磊):石块。礨空:蚁穴,小孔穴。大泽:大湖泊。 稊米:泛指细小的米粒。 号:称。 连:继续。 “仁人”二句:仁人:指专门讲仁义的儒家者流。任士:指身体力行的墨家者流。墨家以任劳以成人之所急为己任,故称。 分(fèn愤):分性、秉赋。无常:不固定。 故:同“固”。 大知(zhì智):大智大慧的人。 知量:知道物量。 曏:明。故:古。 “故遥”二句:闷:昧,暗。不闷:不昏暗,即“明白”。掇(dūo多):伸手可拾,表示近。跂:通“企”,求。不跂:不可企求。 分(fèn愤):界限,盈虚得失的界限。 坦涂:大道。涂,同“途”。 说:通“悦”。 至大之域:无穷大的境界。 倪(ní泥):头绪,引申为标准、界限。 不可围:不可限制,没有范围。 信:真实。 垺(fú俘):同“郛”郭,城墙。殷:盛大。 便:通“辨”。异便:不同的区别。 期:凭借。 数:数字。 不期:不可能。 “是故”三句:大人:得道的大人先生。多:赞美、歌颂。 辟异:傲慢怪辟。 倪:标准。 “道人”三句:道人:得道的人。不闻:不求名声。至德:品德极高的人。不得:不自显其德。大人:伟大的人。无己:忘我。 恶(wū乌)至:什么标准。 差:差别。 差数:差别的概念。等:相同。 功分(fèn愤):功利的性分。 趣:通“趋”,思想倾向。 操:主观标准。睹:可见。 之:燕国相名子之。哙:燕王名哙。燕王哙于周慎靓王五年(前316年),用苏代之说,让王位给国相子之,燕人不服,大乱。齐乘机伐燕,杀哙与子之,燕国也几乎灭亡。 白公:白公胜,楚平王孙,他父亲太子建,因受陷害而流亡国外,生白公胜。后来白公胜回国,为了争夺政权发动武装政变,事败身亡。 常:不变的规律。 丽:通“欐”,屋栋。 性:才性。 师:推崇。 “女恶”两句:女:汝。家、门:范围、界限。 趣:求取。 衍(yǎn演):通“延”,发展。反衍:反方向发展。 无:勿。而:你。 道:大道。蹇(jiǎn剪):阻塞,引申为抵触。 谢:代谢,衰落。施:移,转。 严:通“俨”。有:语助词。 繇(yóu由)繇乎:坦然自得的样子。社:土地神。 畛(zhěn枕)域:疆界。 翼:庇爱,偏护。 成:万物之成形。 位:守住、固定。不位:不固定。 举:提取。 消:消亡。息:生长。 大义:大道。方:方向、原则。 权:权衡轻重而应变。 薄:迫近,引申为触犯。 蹢躅(zhízhú直逐):或作“踯躅”:进退的样子。 反:通“返”。极:尽。 落:络,笼住。


简介

选自《庄子·外篇》,《秋水》篇。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人。他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庄子·外篇·秋水

〔庄子〕 〔周〕

河伯与北海若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 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

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

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lěi)空之在大泽乎?

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tài)仓乎?

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

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

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

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

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

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 河伯曰:“然则吾大天地而小豪末,可乎?

” 北海若曰“否。

夫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

是故大知观于远近,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知量无穷。

证向今故,故遥而不闷,掇而不跂:知时无止。

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

明乎坦涂,故生而不说,死而不祸:知终始之不可故也。

计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

其生之时,不若未生之时。

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乱而不能自得也。

由此观之,又何以知毫末之足以定至细之倪,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穷至大之域!

” 河伯曰:“世之议者皆曰:‘至精无形,至大不可围。

’是信情乎?

” 北海若曰:“夫自细视大者不尽,自大视细者不明。

夫精,小之微也。

郛,大之殷也:故异便。

此势之有也。

夫精粗者,期于有形者也。

无形者,数之所不能分也。

不可围者,数之所不能穷也。

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

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

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

是故大人之行:不出乎害人,不多仁恩。

动不为利,不贱门隶。

货财弗争,不多辞让。

事焉不借人,不多食乎力,不贱贪污。

行殊乎俗,不多辟异。

为在从众,不贱佞谄。

世之爵禄不足以为劝,戮耻不足以为辱。

知是非之不可为分,细大之不可为倪。

闻曰:‘道人不闻,至德不得,大人无己。

’约分之至也。

” 河伯曰:“若物之外,若物之内,恶至而倪贵贱?

恶至而倪(

í)小大?

” 北海若曰:“以道观之,物无贵贱。

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

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

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

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

知天地之为稊米也,知毫末之为丘山也,则差数睹矣。

以功观之,因其所有而有之,则万物莫不有。

因其所无而无之,则万物莫无。

知东西之相反而不可以相无,则功分定矣。

以趣观之,因其所然而然之,则万物莫不然。

因其所非而非之,则万物莫不非。

知尧、桀之自然而相非,则趣操睹矣。

昔者尧、舜让而帝,之、哙让而绝。

汤、武争而王,白公争而灭。

由此观之,争让之礼,尧、桀之行,贵贱有时,未可以为常也。

梁丽可以冲城而不可以窒穴,言殊器也。

骐骥骅骝一日而驰千里,捕鼠不如狸狌,言殊技也。

鸱鸺夜撮蚤,察毫末,昼出瞋目而不见丘山,言殊性也。

故曰:盖师是而无非,师治而无乱乎?

是未明天地之理,万物之情也。

是犹师天而无地,师阴而无阳,其不可行明矣!

然且语而不舍,非愚则诬也!

帝王殊禅,三代殊继。

差其时,逆其俗者,谓之篡夫。

当其时,顺其俗者,谓之义之徒。

默默乎河伯,女恶知贵贱之门,小大之家!

” 河伯曰:“然则我何为乎?

何不为乎?

吾辞受趣舍,吾终奈何?

” 北海若曰:“以道观之,何贵何贱,是谓反衍。

无拘而志,与道大蹇。

何少何多,是谓谢施。

无一而行,与道参差。

严乎若国之有君,其无私德。

繇繇乎若祭之有社,其无私福。

泛泛乎其若四方之无穷,其无所畛域。

兼怀万物,其孰承翼?

是谓无方。

万物一齐,孰短孰长?

道无终始,物有死生,不恃其成。

一虚一满,不位乎其形。

年不可举,时不可止。

消息盈虚,终则有始。

是所以语大义之方,论万物之理也。

物之生也,若骤若驰。

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

何为乎,何不为乎?

夫固将自化。

” 河伯曰:“然则何贵于道邪?

” 北海若曰:“知道者必达于理,达于理者必明于权,明于权者不以物害己。

至德者,火弗能热,水弗能溺,寒暑弗能害,禽兽弗能贼。

非谓其薄也,言察乎安危,宁于祸福,谨于去就,莫之能害也。

故曰:‘天在内,人在外,德在乎天。

’知天人之行,本乎天,位乎得,踯躅而屈伸,反要而语极。

”曰:“何谓天?

何谓人?

”北海若曰:“牛马四足,是谓天。

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

故曰:‘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

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

’” 蛇与风 夔怜蚿,蚿怜蛇,蛇怜风,风怜目,目怜心。

夔谓蚿曰:“吾以一足趻踔而行,予无如矣。

今子之使万足,独奈何?

“ 蚿曰:“不然。

子不见夫唾者乎?

喷则大者如珠,小者如雾,杂而下者不可胜数也。

今予动吾天机,而不知其所以然。

” 蚿谓蛇曰:“吾以众足行,而不及子之无足,何也?

” 蛇曰:“夫天机之所动,何可易邪?

吾安用足哉!

” 蛇谓风曰:“予动吾脊胁而行,则有似也。

今子蓬蓬然起于北海,蓬蓬然入于南海,而似无有,何也?

” 风曰:“然,予蓬蓬然起于北海而入于南海也,然而指我则胜我,鰌我亦胜我。

虽然,夫折大木,蜚大屋者,唯我能也。

”故以众小不胜为大胜也。

为大胜者,唯圣人能之。

孔子与子路 孔子游于匡,宋人围之数匝,而弦歌不辍。

子路入见,曰:“何夫子之娱也?

” 孔子曰:“来,吾语女。

我讳穷久矣,而不免,命也。

求通久矣,而不得,时也。

当尧、舜而天下无穷人,非知得也。

当桀、纣而天下无通人,非知失也:时势适然。

夫水行不避蛟龙者,渔父之勇也。

陆行不避兕虎者,猎夫之勇也。

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

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

由,处矣!

吾命有所制矣!

”无几何,将甲者进,辞曰:“以为阳虎也,故围之。

今非也,请辞而退。

” 公孙龙与魏牟 公孙龙问于魏牟曰:“ 龙少学先王之道,长而明仁义之行。

合同异,离坚白。

然不然,可不可。

困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吾自以为至达已。

今吾闻庄子之言,茫然异之。

不知论之不及与?

知之弗若与?

今吾无所开吾喙,敢问其方。

” 公子牟隐机大息,仰天而笑曰:“子独不闻夫埳井之蛙乎?

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

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

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

还虷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

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埳井之乐,此亦至矣。

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

’东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矣。

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

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

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

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

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

’于是埳井之蛙闻之,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

且夫知不知是非之竟,而犹欲观于庄子之言,是犹使蚊负山,商蚷驰河也,必不胜任矣。

且夫知不知论极妙之言,而自适一时之利者,是非埳井之蛙与?

且彼方跐黄泉而登大皇,无南无北,爽然四解,沦于不测。

无东无西,始于玄冥,反于大通。

子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辩,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

子往矣!

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于邯郸与?

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

” 公孙龙口呿而不合,舌举而不下,乃逸而走。

庄子与楚臣 庄子钓于濮水。

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

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

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

吾将曳尾于涂中。

” 庄子与惠子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

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 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外篇·至乐

〔无名氏〕 〔周〕

天下有至乐无有哉?

有可以活身者无有哉?

今奚为奚据?

奚避奚处?

奚就奚去?

奚乐奚恶?

夫天下之所尊者,富贵寿善也。

所乐者,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声也。

所下者,贫贱夭恶也。

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声。

若不得者,则大忧以惧。

其为形也亦愚哉。

夫富者,苦身疾作,多积财而不得尽用,其为形也亦外矣。

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其为形也亦疏矣。

人之生也,与忧俱生,寿者惽惽,久忧不死,何苦也!

其为形也亦远矣。

烈士为天下见善矣,未足以活身。

吾未知善之诚善邪,诚不善邪?

若以为善矣,不足活身。

以为不善矣,足以活人。

故曰:“忠谏不听,蹲循勿争。

”故夫子胥争之以残其形,不争,名亦不成。

诚有善无有哉?

今俗之所为与其所乐,吾又未知乐之果乐邪,果不乐邪?

吾观夫俗之所乐,举群趣者,誙誙然如将不得已,而皆曰乐者,吾未之乐也,亦未之不乐也。

果有乐无有哉?

吾以无为诚乐矣,又俗之所大苦也。

故曰:“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 天下是非果未可定也。

虽然,无为可以定是非。

至乐活身,唯无为几存。

请尝试言之。

天无为以之清,地无为以之宁,故两无为相合,万物皆化。

芒乎芴乎,而无从出乎!

芴乎芒乎,而无有象乎!

万物职职,皆从无为殖。

故曰天地无为也而无不为也,人也孰能得无为哉!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

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

” 庄子曰:“不然。

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

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

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

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 支离叔与滑介叔观于冥伯之丘、昆仑之虚,黄帝之所休。

俄而柳生其左肘,其意蹶蹶然恶之。

支离叔曰:“子恶之乎?

”滑介叔曰:“亡,子何恶!

生者,假借也。

假之而生生者,尘垢也。

死生为昼夜。

且吾与子观化而化及我,我又何恶焉!

” 庄子之楚,见空髑髅,髐然有形,撽以马捶因而问之,曰:“夫子贪生失理,而为此乎?

将子有亡国之事,斧钺之诛,而为此乎?

将子有不善之行,愧遗父母妻子之丑,而为此乎?

将子有冻馁之患,而为此乎?

将子之春秋故及此乎?

”于是语卒,援髑髅,枕而卧。

夜半,髑髅见梦曰:“子之谈者似辩士。

视子所言,皆生人之累也,死则无此矣。

子欲闻死之说乎?

”庄子曰:“然。

”髑髅曰:“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

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

”庄子不信,曰:“吾使司命复生子形,为子骨肉肌肤,反子父母妻子闾里知识,子欲之乎?

”髑髅深矉蹙额曰:“吾安能弃南面王乐而复为人间之劳乎!

” 颜渊东之齐,孔子有忧色。

子贡下席而问曰:“小子敢问:回东之齐,夫子有忧色,何邪?

”孔子曰:“善哉汝问。

昔者管子有言,丘甚善之,曰‘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

’夫若是者,  以为命有所成而形有所适也,夫不可损益。

吾恐回与齐侯言尧、舜、黄帝之道,而重以燧人、神农之言。

彼将内求于己而不得,不得则惑,人惑则死。

且女独不闻邪?

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

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

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夫以鸟养养鸟者,宜栖之深林,游之坛陆,浮之江湖,食之鳅鲦,随行列而止,逶迤而处。

彼唯人言之恶闻,奚以夫譊为乎!

咸池九韶之乐,张之洞庭之野,鸟闻之而飞,兽闻之而走,鱼闻之而下入,人卒闻之,相与还而观之。

鱼处水而生,人处水而死。

彼必相与异,其好恶故异也。

故先圣不一其能,不同其事。

名止于实,义设于适,是之谓条达而福持。

” 列子行,食于道从,见百岁髑髅,攓蓬而指之曰:“唯予与汝知而未尝死、未尝生也。

若果养乎?

予果欢乎?

” 种有几,得水则为,得水土之际则为鼃蠙之衣,生於陵屯则为陵舄,陵舄得郁栖则为乌足。

乌足之根为蛴螬,其叶为胡蝶。

胡蝶胥也化而为虫,生于灶下,其状若脱,其名为鸲掇。

鸲掇千日为鸟,其名为干余骨。

干余骨之沫为斯弥,斯弥为食醯。

颐辂生乎食醯,黄軦生乎九猷,瞀芮生乎腐蠸。

羊奚比乎不箰,久竹生青宁。

青宁生程,程生马,马生人,人又反入于机。

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

庄子·外篇·达生

〔无名氏〕 〔周〕

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

达命之情者,不务知之所无奈何。

养形必先之以物,物有余而形不养者有之矣。

有生必先无离形,形不离而生亡者有之矣。

生之来不能却,其去不能止。

悲夫!

世之人以为养形足以存生。

而养形果不足以存生,则世奚足为哉!

虽不足为而不可不为者,其为不免矣。

夫欲免为形者,莫如弃世。

弃世则无累,无累则正平,正平则与彼更生,更生则几矣。

事奚足弃则生奚足遗?

弃世则形不劳,遗生则精不亏。

夫形全精复,与天为一。

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合则成体,散则成始。

形精不亏,是谓能移。

精而又精,反以相天。

子列子问关尹曰:“至人潜行不窒,蹈火不热,行乎万物之上而不栗。

请问何以至于此?

” 关尹曰:“是纯气之守也,非知巧果敢之列。

居,予语女。

凡有貌象声色者,皆物也,物与物何以相远?

夫奚足以至乎先?

是色而已。

则物之造乎不形而止乎无所化,夫得是而穷之者,物焉得而止焉!

彼将处乎不淫之度,而藏乎无端之纪,游乎万物之所终始,一其性,养其气,合其德,以通乎物之所造。

夫若是者,其天守全,其神无郤,物奚自入焉!

“夫醉者之坠车,虽疾不死。

骨节与人同而犯害与人异,其神全也,乘亦不知也,坠亦不知也,死生惊惧不入乎其胸中,是故迕物而不慴。

彼得全于酒而犹若是,而况得全于天乎?

圣人藏于天,故莫之能伤也。

复仇者不折镆干,虽有忮心者不怨飘瓦,是以天下平均。

故无攻战之乱,无杀戮之刑者,由此道也。

“不开人之天,而开天之天,开天者德生,开人者贼生。

不厌其天,不忽于人,民几乎以其真!

”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偻者承蜩,犹掇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

有道邪?

”曰:“我有道也。

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

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

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

吾处身也,若厥株拘。

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

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

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

” 颜渊问仲尼曰:“吾尝济乎觞深之渊,津人操舟若神。

吾问焉,曰:‘操舟可学邪?

’曰:‘可。

善游者数能。

若乃夫没人,则未尝见舟而便操之也’。

吾问焉而不吾告,敢问何谓也?

” 仲尼曰:“善游者数能,忘水也。

若乃夫没人之未尝见舟而便操之也,彼视渊若陵,视舟之覆犹其车却也。

覆却万方陈乎前而不得入其舍,恶往而不暇!

以瓦注者巧,以钩注者惮,以黄金注者湣。

其巧一也,而有所矜,则重外也。

凡外重者内拙。

” 田开之见周威公。

威公曰:“吾闻祝肾学生,吾子与祝肾游,亦何闻焉?

”田开之曰:“开之操拔彗以侍门庭,亦何闻于夫子!

”威公曰:“田子无让,寡人愿闻之。

”开之曰:“闻之夫子曰:‘善养生者,若牧羊然,视其后者而鞭之。

’”威公曰:“何谓也?

” 田开之曰:“鲁有单豹者,岩居而水饮,不与民共利,行年七十而犹有婴儿之色。

不幸遇饿虎,饿虎杀而食之。

有张毅者,高门县薄,无不走也,行年四十而有内热之病以死。

豹养其内而虎食其外,毅养其外而病攻其内,此二子者,皆不鞭其后者也。

” 仲尼曰:“无入而藏,无出而阳,柴立其中央。

三者若得,其名必极。

夫畏涂者,十杀一人,则父子兄弟相戒也,必盛卒徒而后敢出焉,不亦知乎!

人之所取畏者,袵席之上,饮食之间。

而不知为之戒者,过也。

” 祝宗人玄端以临牢?

,说彘曰:“汝奚恶死?

吾将三月豢汝,十曰戒,三日齐,藉白茅,加汝肩尻乎雕俎之上,则汝为之乎?

”为彘谋,曰不如食以糠糟而错之牢?

之中,自为谋,则苛生有轩冕之尊,死得于腞楯之上,聚偻之中则为之。

为彘谋则去之,自为谋则取之,所异彘者何也。

桓公田于泽,管仲御,见鬼焉。

公抚管仲之手曰:“仲父何见?

”对曰:“臣无所见。

”公反,诶诒为病,数日不出。

齐士有皇子告敖者曰:“公则自伤,鬼恶能伤公!

夫忿滀之气,散而不反,则为不足。

上而不下,则使人善怒。

下而不上,则使人善忘。

不上不下,中身当心,则为病。

”桓公曰:“然则有鬼乎?

”曰:“有。

沈有履,灶有髻。

户内之烦壤,雷霆处之,东北方之下者,倍阿鲑蠪跃之。

西北方之下者,则泆阳处之。

水有罔象,丘有峷,山有夔(,野有彷徨,泽有委蛇。

”公曰:“请问委蛇之状何如?

”皇子曰:“委蛇,其大如毂,其长如辕,紫衣而朱冠。

其为物也,恶闻雷车之声,则捧其首而立。

见之者殆乎霸。

” 桓公辴然而笑曰。

“此寡人之所见者也。

”于是正衣冠与之坐,不终日而不知病之去也。

纪渻子为王养斗鸡。

十日而问:“鸡已乎?

”曰:“未也,方虚憍而恃气。

”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向景。

”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

”十日又问,曰:“几矣。

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 孔子观于吕梁,县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鼋鼍鱼鳖之所不能游也。

见一丈夫游之,以为有苦而欲死也,使弟子并流而拯之。

数百步而出,被发行歌而游于塘下。

孔子从而问焉,曰:“吾以子为鬼,察子则人也。

请问,‘蹈水有道乎’”曰:“亡,吾无道。

吾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

与齐俱入,与汩偕出,从水之道而不为私焉。

此吾所以蹈之也。

”孔子曰:“何谓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

”曰:“吾生於陵而安於陵,故也。

长于水而安于水,性也。

不知吾所以然而然,命也。

” 梓庆削木为鐻,鐻成,见者惊犹鬼神。

鲁侯见而问焉,曰:“子何术以为焉?

”对曰:“臣工人,何术之有?

虽然,有一焉。

臣将为鐻,未尝敢以耗气也,必齐以静心。

齐三曰,而不敢怀庆赏爵禄。

齐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

齐七日,辄然忘吾有四枝形体也。

当是时也,无公朝,其巧专而外骨消。

然后入山林,观天性,形躯至矣,然后成见鐻,然后加手焉。

不然则已,则以天合天,器之所以疑神者,其是与!

” 东野稷以御见庄公,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

庄子以为文弗过也,使之钩百而反。

颜阖遇之,入见曰:“稷之马将败。

”公密而不应。

少焉,果败而反。

公曰:“子何以知之?

”曰“其马力竭矣,而犹求焉,故曰败。

” 工倕旋而盖规矩,指与物化而不以心稽,故其灵台一而不桎。

忘足,屦之适也。

忘要,带之适也。

知忘是非,心之适也。

不内变,不外从,事会之适也。

始乎适而未尝不适者,忘适之适也。

有孙休者,踵门而诧子扁庆子曰。

“休居乡不见谓不修,临难不见谓不勇。

然而田原不遇岁,事君不遇世,宾于乡里,逐于州部,则胡罪乎天哉?

休恶遇此命也?

” 扁子曰:“子独不闻夫至人之自行邪?

忘其肝胆,遗其耳目,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是谓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今汝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汝得全而形躯,具而九窍,无中道夭于聋盲跛蹇而比于人数。

亦幸矣,又何暇乎天之怨哉!

子往矣!

” 孙子出,扁子入,坐有间,仰天而叹。

弟子问曰:“先生何为叹乎?

”扁子曰:“向者休来,吾告之以至人之德,吾恐其惊而遂至于惑也。

”弟子曰:“不然。

孙子之所言是邪?

先王之所言非邪?

非固不能惑是。

孙子所言非邪?

先生所言是邪?

彼固惑而来矣,又奚罪焉!

” 扁子曰:“不然。

昔者有鸟止于鲁郊,鲁君说之,为具太牢以飨之,奏九韶以乐之,鸟乃始忧悲眩视,不敢饮食。

此之谓以己养养鸟也。

若夫以鸟养养鸟者,宜栖之深林,浮之江湖,食之以委蛇,则平陆而已矣。

今休,款启寡闻之民也,吾告以至人之德,譬之若载鼷以车马,乐鴳以钟鼓也。

彼又恶能无惊乎哉!

庄子·外篇·山木

〔无名氏〕 〔周〕

庄子行于山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

问其故,曰:“无所可用。

” 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

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

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

” 主人曰:“杀不能鸣者。

” 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

先生将何处?

” 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

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

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

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

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

若夫万物之情,人伦之传,则不然。

合则离,成则毁。

廉则挫,尊则议,有为则亏,贤则谋,不肖则欺,胡可得而必乎哉!

悲夫!

弟子志之,其唯道德之乡乎!

” 市南宜僚见鲁侯 市南宜僚见鲁侯,鲁侯有忧色。

市南子曰:“君有忧色,何也?

” 鲁侯曰:“吾学先王之道,修先君之业。

吾敬鬼尊贤,亲而行之,无须臾离居。

然不免于患,吾是以忧。

” 市南子曰:“君之除患之术浅矣!

夫丰狐文豹,栖于山林,伏于岩穴,静也。

夜行昼居,戒也。

虽饥渴隐约,犹旦胥疏于江湖之上而求食焉,定也。

然且不免于罔罗机辟之患。

是何罪之有哉?

其皮为之灾也。

今鲁国独非君之皮邪?

吾愿君刳形去皮,洒心去欲,而游于无人之野。

南越有邑焉,名为建德之国。

其民愚而朴,少私而寡欲。

知作而不知藏,与而不求其报。

不知义之所适,不知礼之所将。

猖狂妄行,乃蹈乎大方。

其生可乐,其死可葬。

吾愿君去国捐俗,与道相辅而行。

” 君曰:“彼其道远而险,又有江山,我无舟车,奈何?

”市南子曰:“君无形倨,无留居,以为君车。

”君曰:“彼其道幽远而无人,吾谁与为邻?

吾无粮,我无食,安得而至焉?

” 市南子曰:“少君之费,寡君之欲,虽无粮而乃足。

君其涉于江而浮于海,望之而不见其崖,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送君者皆自崖而反,君自此远矣!

故有人者累,见有于人者忧。

故尧非有人,非见有于人也。

吾愿去君之累,除君之忧,而独与道游于大莫之国。

方舟而济于河,有虚船来触舟,虽有惼心之人不怒,有一人在其上,则呼张歙之,一呼而不闻,再呼而不闻,于是三呼邪,则必以恶声随之。

向也不怒而今也怒,向也虚而今也实。

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

” 北宫奢 北宫奢为卫灵公赋敛以为钟,为坛乎郭门之外,三月而成上下之县。

王子庆忌见而问焉,曰:“子何术之设?

” 奢曰:“一之间,无敢设也。

奢闻之,‘既雕既琢,复归于朴’,侗乎其无识,傥乎其怠疑。

萃乎芒乎,其送往而迎来。

来者勿禁,往者勿止。

从其强梁。

随其曲傅,因其自穷,故朝夕赋敛而毫毛不挫,而况有大涂者乎!

孔子围于陈蔡之间 孔子围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

大公任往吊之曰:“子几死乎?

” 曰:“然”。

“子恶死乎?

”曰:“然。

” 任曰:“子尝言不死之道。

东海有鸟焉,其名曰意怠。

其为鸟也,翂翂翐翐,而似无能。

引援而飞,迫胁而栖,进不敢为前,退不敢为后。

食不敢先尝,必取其绪。

是故其行列不斥,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于患。

直木先伐,甘井先竭。

子其意者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故不免也。

昔吾闻之大成之人曰:‘自伐者无功。

功成者堕,名成者亏。

’孰能去功与名而还与众人!

道流而不明居,得行而不名处。

纯纯常常,乃比于狂。

削迹捐势,不为功名。

是故无责于人,人亦无责焉。

至人不闻,子何喜哉?

” 孔子曰:“善哉!

”辞其交游,去其弟子,逃于大泽。

衣裘褐,食杼栗。

入兽不乱群,入鸟不乱行。

鸟兽不恶,而况人乎!

孔子问子桑雽 孔子问子桑雽曰:“吾再逐于鲁,伐树于宋,削迹于卫,穷于商周,围于陈蔡之间。

吾犯此数患,亲交益疏,徒友益散,何与?

” 子桑雽曰:“子独不闻假人之亡与?

林回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

或曰:‘为其布与?

赤子之布寡矣。

为其累与?

赤子之累多矣。

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何也?

’林回曰:‘彼以利合,此以天属也。

’夫以利合者,迫穷祸患害相弃也。

以天属者,迫穷祸患害相收也。

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

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

” 孔子曰:“敬闻命矣!

” 徐行翔佯而归,绝学捐书,弟子无挹于前,其爱益加进。

异日,桑雽又曰:“舜之将死,真泠禹曰:‘汝戒之哉!

形莫若缘,情莫若率。

缘则不离,率则不劳。

不离不劳,则不求文以待形,不求文以待形,固不待物。

’” 庄子衣大布而补之 庄子衣大布而补之,正緳系履而过魏王。

魏王曰:“何先生之惫邪?

” 庄子曰:“贫也,非惫也。

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

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

此所谓非遭时也。

王独不见夫腾猿乎?

其得枏梓豫章也,揽蔓其枝而王长其间,虽羿、蓬蒙不能眄睨也。

及其得柘棘枳枸之间也,危行侧视,振动悼栗。

此筋骨非有加急而不柔也,处势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

今处昏上乱相之间,而欲无惫,奚可得邪?

此比干之见剖心征也夫!

” 孔子穷于陈蔡之间 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左据槁木,右击槁枝,而歌猋氏之风,有其具而无其数,有其声而无宫角,木声与人声,犁然有当于人之心。

颜回端拱还目而窥之。

仲尼恐其广己而造大也,爱己而造哀也,曰:“回,无受天损易,无受人益难。

无始而非卒也,人与天一也。

夫今之歌者其谁乎?

” 回曰:“敢问无受天损易。

” 仲尼曰:“饥渴寒暑,穷桎不行,天地之行也,运物之泄也,言与之偕逝之谓也。

为人臣者,不敢去之。

执臣之道犹若是,而况乎所以待天乎!

” “何谓无受人益难?

” 仲尼曰:“始用四达,爵禄并至而不穷,物之所利,乃非己也,吾命其在外者也。

君子不为盗,贤人不为窃。

吾若取之,何哉!

故曰,鸟莫知于鷾鸸,目之所不宜处,不给视,虽落其实,弃之而走。

其畏人也,而袭诸人间,社稷存焉尔。

” “何谓无始而非卒?

” 仲尼曰:“化其万物而不知其禅之者,焉知其所终?

焉知其所始?

正而待之而已耳。

” “何谓人与天一邪?

” 仲尼曰:“有人,天也。

有天,亦天也。

人之不能有天,性也,圣人晏然体逝而终矣!

” 庄周游于雕陵之樊 庄周游于雕陵之樊,一异鹊自南方来者,翼广七尺,目大运寸,感周之颡而集于栗林。

庄周曰:“此何鸟哉,翼殷不逝,目大不?

” 蹇裳躩步,执弹而留之。

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蜋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

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

庄周怵然曰:“噫!

物固相累,二类相召也!

”捐弹而反走,虞人逐而谇之。

庄周反入,三月不庭,蔺且从而问之:“夫子何为顷间甚不庭乎?

” 庄周曰:“吾守形而忘身,观于浊水而迷于清渊。

且吾闻诸夫子曰:‘入其俗,从其令’。

今吾游于雕陵而忘吾身,异鹊感吾颡,游于栗林而忘真,栗林虞人以吾为戮,吾所以不庭也。

” 阳子之宋 阳子之宋,宿于逆旅。

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恶者贵而美者贱。

阳子问其故,逆旅小子对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

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

” 阳子曰:“弟子记之!

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

庄子·外篇·田子方

〔无名氏〕 〔周〕

田子方侍坐于魏文侯,数称溪工。

文侯曰:“溪工,子之师邪?

”子方曰:“非也,无择之里人也。

称道数当故无择称之。

”文侯曰:“然则子无师邪?

”子方曰:“有。

”曰:“子之师谁邪?

”子方曰:“东郭顺子。

”文侯曰:“然则夫子何故未尝称之?

”子方曰:“其为人也真。

人貌而天虚,缘而葆真,清而容物。

物无道,正容以悟之,使人之意也消。

无择何足以称之!

”子方出,文侯傥然,终日不言。

召前立臣而语之曰:“远矣,全德之君子!

始吾以圣知之言、仁义之行为至矣。

吾闻子方之师,吾形解而不欲动,口钳而不欲言。

吾所学者,直土埂耳!

夫魏真为我累耳!

” 温伯雪子适齐,舍于鲁。

鲁人有请见之者,温伯雪子曰:“不可。

吾闻中国之君子,明乎礼义而陋于知人心。

吾不欲见也。

”至于齐,反舍于鲁,是人也又请见。

温伯雪子曰:“往也蕲见我,今也又蕲见我,是必有以振我也。

”出而见客,入而叹。

明日见客,又入而叹。

其仆曰:“每见之客也,必入而叹,何耶?

”曰:“吾固告子矣:中国之民,明乎礼义而陋乎知人心。

昔之见我者,进退一成规、一成矩,从容一若龙、一若虎。

其谏我也似子,其道我也似父,是以叹也。

”仲尼见之而不言。

子路曰:“吾子欲见温伯雪子久矣。

见之而不言,何邪?

”仲尼曰:“若夫人者,目击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声矣!

” 颜渊问于仲尼曰:“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

”夫子曰:“回,何谓邪?

”曰:“夫子步亦步也,夫子言亦言也。

夫子趋亦趋也,夫子辩亦辩也。

夫子驰亦驰也,夫子言道,回亦言道也。

及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者,夫子不言而信,不比而周,无器而民滔乎前,而不知所以然而已矣。

”仲尼曰:“恶!

可不察与!

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日出东方而入于西极,万物莫不比方,有目有趾者,待是而后成功。

是出则存,是入则亡。

万物亦然,有待也而死,有待也而生。

吾一受其成形,而不化以待尽。

效物而动,日夜无隙,而不知其所终。

薰然其成形,知命不能规乎其前。

丘以是日徂。

吾终身与汝交一臂而失之,可不哀与?

女殆著乎吾所以著也。

彼已尽矣,而女求之以为有,是求马于唐肆也。

吾服,女也甚忘。

女服,吾也甚忘。

虽然,女奚患焉!

虽忘乎故吾,吾有不忘者存。

” 孔子见老聃,老聃新沐,方将被发而干,蛰然似非人。

孔子便而待之。

少焉见,曰:“丘也眩与?

其信然与?

向者先生形体掘若槁木,似遗物离人而立于独也。

”老聃曰:“吾游心于物之初。

”孔子曰:“何谓邪?

”曰:“心困焉而不能知,口辟焉而不能言。

尝为汝议乎其将:至阴肃肃,至阳赫赫。

肃肃出乎天,赫赫发乎地。

两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或为之纪而莫见其形。

消息满虚,一晦一明,日改月化,日有所为而莫见其功。

生有所乎萌,死有所乎归,始终相反乎无端,而莫知乎其所穷。

非是也,且孰为之宗!

”孔子曰:“请问游是。

”老聃曰:“夫得是至美至乐也。

得至美而游乎至乐,谓之至人。

”孔子曰:“愿闻其方。

”曰:“草食之兽,不疾易薮。

水生之虫,不疾易水。

行小变而不失其大常也,喜怒哀乐不入于胸次。

夫天下也者,万物之所一也。

得其所一而同焉,则四支百体将为尘垢,而死生终始将为昼夜,而莫之能滑,而况得丧祸福之所介乎!

弃隶者若弃泥涂,知身贵于隶也。

贵在于我而不失于变。

且万化而未始有极也,夫孰足以患心!

已为道者解乎此。

”孔子曰:“夫子德配天地,而犹假至言以修心。

古之君子,孰能脱焉!

”老聃曰:“不然。

夫水之于汋也,无为而才自然矣。

至人之于德也,不修而物不能离焉。

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夫何修焉!

”孔子出,以告颜回曰:“丘之于道也,其犹醯鸡与!

微夫子之发吾覆也,吾不知天地之大全也。

” 庄子见鲁哀公,哀公曰:“鲁多儒士,少为先生方者。

”庄子曰:“鲁少儒。

”哀公曰:“举鲁国而儒服,何谓少乎?

”庄子曰:“周闻之:儒者冠圜冠者知天时,履句履者知地形,缓佩玦者事至而断。

君子有其道者,未必为其服也。

为其服者,未必知其道也。

公固以为不然,何不号于国中曰:‘无此道而为此服者,其罪死!

’”于是哀公号之五日,而鲁国无敢儒服者。

独有一丈夫,儒服而立乎公门。

公即召而问以国事,千转万变而不穷。

庄子曰:“以鲁国而儒者一人耳,可谓多乎?

” 百里奚爵禄不入于心,故饭牛而牛肥,使秦穆公忘其贱,与之政也。

有虞氏死生不入于心,故足以动人。

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笔和墨,在外者半。

有一史后至者,儃儃然不趋,受揖不立,因之舍。

公使人视之,则解衣般礴臝。

君曰:“可矣,是真画者也。

” 文王观于臧,见一丈夫钓,而其钓莫钓。

非持其钓有钓者也,常钓也。

文王欲举而授之政,而恐大臣父兄之弗安也。

欲终而释之,而不忍百姓之无天也。

于是旦而属之大夫曰:“昔者寡人梦见良人,黑色而髯,乘驳马而偏朱蹄,号曰:‘寓而政于臧丈人,庶几乎民有瘳乎!

’”诸大夫蹴然曰:“先君王也。

”文王曰:“然则卜之。

”诸大夫曰:“先君之命,王其无它,又何卜焉。

”遂迎臧丈人而授之政。

典法无更,偏令无出。

三年,文王观于国,则列士坏植散群,长官者不成德,斔斛不敢入于四竟。

列士坏植散群,则尚同也。

长官者不成德,则同务也,斔斛不敢入于四竟,则诸侯无二心也。

文王于是焉以为大师,北面而问曰:“政可以及天下乎?

”臧丈人昧然而不应,泛然而辞,朝令而夜循,终身无闻。

颜渊问于仲尼曰:“文王其犹未邪?

又何以梦为乎?

"仲尼曰:"默,汝无言!

夫文王尽之也,而又何论剌焉!

彼直以循斯须也。

” 列御寇为伯昏无人射,引之盈贯,措杯水其肘上,发之,适矢复沓,方矢复寓。

当是时,犹象人也。

伯昏无人曰:“是射之射,非不射之射也。

尝与汝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若能射乎?

”于是无人遂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背逡巡,足二分垂在外,揖御寇而进之。

御寇伏地,汗流至踵。

伯昏无人曰:“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

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尔于中也殆矣夫!

” 肩吾问于孙叔敖曰:“子三为令尹而不荣华,三去之而无忧色。

吾始也疑子,今视子之鼻间栩栩然,子之用心独奈何?

”孙叔敖曰:“吾何以过人哉!

吾以其来不可却也,其去不可止也。

吾以为得失之非我也,而无忧色而已矣。

我何以过人哉!

且不知其在彼乎?

其在我乎?

其在彼邪亡乎我,在我邪亡乎彼。

方将踌躇,方将四顾,何暇至乎人贵人贱哉!

”仲尼闻之曰:“古之真人,知者不得说,美人不得滥,盗人不得劫,伏戏、黄帝不得友。

死生亦大矣,而无变乎己,况爵禄乎!

若然者,其神经乎大山而无介,入乎渊泉而不濡,处卑细而不惫,充满天地,既以与人己愈有。

” 楚王与凡君坐,少焉,楚王左右曰“凡亡”者三。

凡君曰:“凡之亡也,不足以丧吾存。

夫凡之亡不足以丧吾存,则楚之存不足以存存。

由是观之,则凡未始亡而楚未始存也。

庄子·外篇·缮性

〔无名氏〕 〔周〕

缮性于俗学,以求复其初。

滑欲于俗思,以求致其明:谓之蔽蒙之民。

古之治道者,以恬养知。

生而无以知为也,谓之以知养恬。

知与恬交相养,而和理出其性。

夫德,和也。

道,理也。

德无不容,仁也。

道无不理,义也。

义明而物亲,忠也。

中纯实而反乎情,乐也。

信行容体而顺乎文,礼也。

礼乐遍行,则天下乱矣。

彼正而蒙己德,德则不冒。

冒则物必失其性也。

古之人,在混芒之中,与一世而得淡漠焉。

当是时也,阴阳和静,鬼神不扰,四时得节,万物不伤,群生不夭,人虽有知,无所用之,此之谓至一。

当是时也,莫之为而常自然。

逮德下衰,及燧人、伏羲始为天下,是故顺而不一。

德又下衰,及神农、黄帝始为天下,是故安而不顺。

德又下衰,及唐、虞始为天下,兴治化之流,枭淳散朴,离道以善,险德以行,然后去性而从于心。

心与心识知,而不足以定天下,然后附之以文,益之以博。

文灭质,博溺心,然后民始惑乱,无以反其性情而复其初。

由是观之,世丧道矣,道丧世矣,世与道交相丧也。

道之人何由兴乎世,世亦何由兴乎道哉!

道无以兴乎世,世无以兴乎道,虽圣人不在山林之中,其德隐矣。

隐故不自隐。

古之所谓隐士者,非伏其身而弗见也,非闭其言而不出也,非藏其知而不发也,时命大谬也。

当时命而大行乎天下,则反一无迹。

不当时命而大穷乎天下,则深根宁极而待:此存身之道也。

古之存身者,不以辩饰知,不以知穷天下,不以知穷德,危然处其所而反其性,己又何为哉!

道固不小行,德固不小识。

小识伤德,小行伤道。

故曰:正己而已矣。

乐全之谓得志。

古之所谓得志者,非轩冕之谓也,谓其无以益其乐而已矣。

今之所谓得志者,轩冕之谓也。

轩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傥来,寄也。

寄之,其来不可圉,其去不可止。

故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其乐彼与此同,故无忧而已矣!

今寄去则不乐。

由是观之,虽乐,未尝不荒也。

故曰: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

庄子·外篇·刻意

〔无名氏〕 〔周〕

刻意尚行,离世异俗,高论怨诽,为亢而已矣。

此山谷之士,非世之人,枯槁赴渊者之好也。

语仁义忠信,恭俭推让,为修而已矣。

此平世之士,教诲之人,游居学者之所好也。

语大功,立大名,礼君臣,正上下,为治而已矣。

此朝廷之士,尊主强国之人,致功并者之所好也。

就薮泽,处闲旷,钓鱼闲处,无为而已矣。

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闲暇者之所好也。

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

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

若夫不刻意而高,无仁义而修,无功名而治,无江海而闲,不道引而寿,无不忘也,无不有也,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

此天地之道,圣人之德也。

故曰:夫恬淡寂漠,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

故曰:圣人休休焉则平易矣。

平易则恬淡矣。

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

故曰:圣人之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

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

不为福先,不为祸始。

感而后应,迫而后动,不得已而后起。

去知与故,遁天之理。

故无天灾,无物累,无人非,无鬼责。

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不思虑,不豫谋。

光矣而不耀,信矣而不期。

其寝不梦,其觉无忧。

其神纯粹,其魂不罢。

虚无恬淡,乃合天德。

故曰:悲乐者,德之邪也。

喜怒者,道之过也。

好恶者,德之失也。

故心不忧乐,德之至也。

一而不变,静之至也。

无所于忤,虚之至也。

不与物交,淡之至也。

无所于逆,粹之至也。

故曰:形劳而不休则弊,精用而不已则竭。

水之性,不杂则清,莫动则平。

郁闭而不流,亦不能清。

天德之象也。

故曰:纯粹而不杂,静一而不变,淡而无为,动而以天行,此养神之道也。

夫有干越之剑者,柙而藏之,不敢用也,宝之至也。

精神四达并流,无所不极,上际于天,下蟠于地,化育万物,不可为象,其名为同帝。

纯素之道,唯神是守。

守而勿失,与神为一。

一之精通,合于天伦。

野语有之曰:“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士尚志,圣人贵精。

”故素也者,谓其无所与杂也。

纯也者,谓其不亏其神也。

能体纯素,谓之真人。

庄子·外篇·天运

〔无名氏〕 〔周〕

“天其运乎?

地其处乎?

日月其争于所乎?

孰主张是?

孰维纲是?

孰居无事推而行是?

意者其有机缄而不得已乎?

意者其运转而不能自止邪?

云者为雨乎?

雨者为云乎?

孰隆施是?

孰居无事淫乐而劝是?

风起北方,一西一东,有上仿徨。

孰嘘吸是?

孰居无事而披拂是?

敢问何故?

”巫咸袑曰:“来,吾语女。

天有六极五常,帝王顺之则治,逆之则凶。

九洛之事,治成德备,临照下土,天下戴之,此谓上皇。

” 商大宰荡问仁于庄子。

庄子曰:“虎狼,仁也。

”曰:“何谓也?

”庄子曰:“父子相亲,何为不仁!

”曰:“请问至仁。

”庄子曰:“至仁无亲。

”大宰曰:“荡闻之,无亲则不爱,不爱则不孝。

谓至仁不孝,可乎?

”庄子曰:“不然,夫至仁尚矣,孝固不足以言之。

此非过孝之言也,不及孝之言也。

夫南行者至于郢,北面而不见冥山,是何也?

则去之远也。

故曰:以敬孝易,以爱孝难。

以爱孝易,而忘亲难。

忘亲易,使亲忘我难。

使亲忘我易,兼忘天下难。

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兼忘我难。

夫德遗尧、舜而不为也,利泽施于万世,天下莫知也,岂直大息而言仁孝乎哉!

夫孝悌仁义,忠信贞廉,此皆自勉以役其德者也,不足多也。

故曰:至贵,国爵并焉。

至富,国财并焉。

至愿,名誉并焉。

是以道不渝。

” 北门成问于黄帝曰:“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吾始闻之惧,复闻之怠,卒闻之而惑,荡荡默默,乃不自得。

”帝曰:“汝殆其然哉!

吾奏之以人,徵之以天,行之以礼义,建之以大清。

夫至乐者,先应之以人事,顺之以天理,行之以五德,应之以自然。

然后调理四时,太和万物。

四时迭起,万物循生。

一盛一衰,文武伦经。

一清一浊,阴阳调和,流光其声。

蛰虫始作,吾惊之以雷霆。

其卒无尾,其始无首。

一死一生,一偾一起,所常无穷,而一不可待。

汝故惧也。

吾又奏之以阴阳之和,烛之以日月之明。

其声能短能长,能柔能刚,变化齐一,不主故常。

在谷满谷,在坑满坑。

涂却守神,以物为量。

其声挥绰,其名高明。

是故鬼神守其幽,日月星辰行其纪。

吾止之于有穷,流之于无止。

子欲虑之而不能知也,望之而不能见也,逐之而不能及也。

傥然立于四虚之道,倚于槁梧而吟:‘目知穷乎所欲见,力屈乎所欲逐,吾既不及,已夫!

’形充空虚,乃至委蛇。

汝委蛇,故怠。

吾又奏之以无怠之声,调之以自然之命。

故若混逐丛生,林乐而无形,布挥而不曳,幽昏而无声。

动于无方,居于窈冥,或谓之死,或谓之生。

或谓之实,或谓之荣。

行流散徙,不主常声。

世疑之,稽于圣人。

圣也者,达于情而遂于命也。

天机不张而五官皆备。

此之谓天乐,无言而心说。

故有焱氏为之颂曰:‘听之不闻其声,视之不见其形,充满天地,苞裹六极。

’汝欲听之而无接焉,而故惑也。

乐也者,始于惧,惧故祟。

吾又次之以怠,怠故遁。

卒之于惑,惑故愚。

愚故道,道可载而与之俱也。

” 孔子西游于卫,颜渊问师金曰:“以夫子之行为奚如?

”师金曰:“惜乎!

而夫子其穷哉!

”颜渊曰:“何也?

”师金曰:“夫刍狗之未陈也,盛以箧衍,巾以文绣,尸祝齐戒以将之。

及其已陈也,行者践其首脊,苏者取而爨之而已。

将复取而盛以箧衍,巾以文绣,游居寝卧其下,彼不得梦,必且数眯焉。

今而夫子亦取先王已陈刍狗,聚弟子游居寝卧其下。

故伐树于宋,削迹于卫,穷于商周,是非其梦邪?

围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死生相与邻,是非其眯邪?

夫水行莫如用舟,而陆行莫如用车。

以舟之可行于水也,而求推之于陆,则没世不行寻常。

古今非水陆与?

周鲁非舟车与?

今蕲行周于鲁,是犹推舟于陆也!

劳而无功,身必有殃。

彼未知夫无方之传,应物而不穷者也。

且子独不见夫桔槔者乎?

引之则俯,舍之则仰。

彼,人之所引,非引人者也。

故俯仰而不得罪于人。

故夫三皇五帝之礼义法度,不矜于同而矜于治。

故譬三皇五帝之礼义法度,其犹蒩梨橘柚邪!

其味相反而皆可于口。

故礼义法度者,应时而变者也。

今取猨狙而衣以周公之服,彼必龄啮挽裂,尽去而后慊。

观古今之异,犹猨狙之异乎周公也。

故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

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惜乎,而夫子其穷哉!

” 孔子行年五十有一而不闻道,乃南之沛见老聃。

老聃曰:“子来乎?

吾闻子,北方之贤者也!

子亦得道乎?

”孔子曰:“未得也。

”老子曰:“子恶乎求之哉?

”曰:“吾求之于度数,五年而未得也。

”老子曰:“子又恶乎求之哉?

”曰:“吾求之于阴阳,十有二年而未得也。

”老子曰:“然,使道而可献,则人莫不献之于其君。

使道而可进,则人莫不进之于其亲。

使道而可以告人,则人莫不告其兄弟。

使道而可以与人,则人莫不与其子孙。

然而不可者,无它也,中无主而不止,外无正而不行。

由中出者,不受于外,圣人不出。

由外入者,无主于中,圣人不隐。

名,公器也,不可多取。

仁义,先王之蘧庐也,止可以一宿而不 可久处。

觏而多责。

古之至人,假道于仁,托宿于义,以游逍遥之虚,食于苟简之田,立于不贷之圃。

逍遥,无为也。

苟简,易养也。

不贷,无出也。

古者谓是采真之游。

以富为是者,不能让禄。

以显为是者,不能让名。

亲权者,不能与人柄,操之则栗,舍之则悲,而一无所鉴,以窥其所不休者,是天之戮民也。

怨、恩、取、与、谏、教、生杀八者,正之器也,唯循大变无所湮者为能用之。

故曰:正者,正也。

其心以为不然者,天门弗开矣。

” 孔子见老聃而语仁义。

老聃曰:“夫播糠眯目,则天地四方易位矣。

蚊虻囋肤,则通昔不寐矣。

夫仁义憯然,乃愤吾心,乱莫大焉。

吾子使天下无失其朴,吾子亦放风而动,总德而立矣!

又奚杰然若负建鼓而求亡子者邪!

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

黑白之朴,不足以为辩。

名誉之观,不足以为广。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

” 孔子见老聃归,三日不谈。

弟子问曰:“夫子见老聃,亦将何规哉?

”孔子曰:“吾乃今于是乎见龙。

龙,合而成体,散而成章,乘乎云气而养乎阴阳。

予口张而不能脋。

予又何规老聃哉?

”子贡曰:“然则人固有尸居而龙见,雷声而渊默,发动如天地者乎?

赐亦可得而观乎?

”遂以孔子声见老聃。

老聃方将倨堂而应,微曰:“予年运而往矣,子将何以戒我乎?

”子贡曰:“夫三皇五帝之治天下不同,其系声名一也。

而先生独以为非圣人,如何哉?

”老聃曰:“小子少进!

子何以谓不同?

”对曰:“尧授舜,舜授禹。

禹用力而汤用兵,文王顺纣而不敢逆,武王逆纣而不肯顺,故曰不同。

”老聃曰:“小子少进,余语汝三皇五帝之治天下:黄帝之治天下,使民心一。

民有其亲死不哭而民不非也。

尧之治天下,使民心亲。

民有为其亲杀其杀而民不非也。

舜之治天下,使民心竞。

民孕妇十月生子,子生五月而能言,不至乎孩而始谁,则人始有夭矣。

禹之治天下,使民心变,人有心而兵有顺,杀盗非杀人。

自为种而‘天下’耳。

是以天下大骇,儒墨皆起。

其作始有伦,而今乎妇女,何言哉!

余语汝:三皇五帝之治天下,名曰治之,而乱莫甚焉。

三皇之知,上悖日月之明,下睽山川之精,中堕四时之施。

其知惨于蛎虿之尾,鲜规之兽,莫得安其性命之情者,而犹自以为圣人,不可耻乎?

其无耻也!

”子贡蹴蹴然立不安。

孔子谓老聃曰:“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自以为久矣,孰知其故矣,以奸者七十二君,论先王之道而明周、召之迹,一君无所钩用。

甚矣!

夫人之难说也?

道之难明邪?

”老子曰:“幸矣,子之不遇治世之君!

夫六经,先王之陈迹也,岂其所以迹哉!

今子之所言,犹迹也。

夫迹,履之所出,而迹岂履哉!

夫白鶂之相视,眸子不运而风化。

虫,雄鸣于上风,雌应于下风而风化。

类自为雌雄,故风化。

性不可易,命不可变,时不可止,道不可壅。

苟得于道,无自而不可。

失焉者,无自而可。

”孔子不出三月,复见,曰:“丘得之矣。

乌鹊孺, 鱼傅沫,细要者化,有弟而兄啼。

久矣,夫丘不与化为人!

不与化为人,安能化人。

”老子曰:“可,丘得之矣!

庄子·外篇·天道

〔无名氏〕 〔周〕

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成。

帝道运而无所积,故天下归。

圣道运而无所积,故海内服。

明于天,通于圣,六通四辟于帝王之德者,其自为也,昧然无不静者矣。

圣人之静也,非曰静也善,故静也。

万物无足以铙心者,故静也。

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

水静犹明,而况精神!

圣人之心静乎!

天地之鉴也。

万物之镜也。

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故帝王圣人休焉。

休则虚,虚则实,实则伦矣。

虚则静,静则动,动则得矣。

静则无为,无为也则任事者责矣。

无为则俞俞,俞俞者忧患不能处,年寿长矣。

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万物之本也。

明此以南乡,尧之为君也。

明此以北面,舜之为臣也。

以此处上,帝王天子之德也。

以此处下,玄圣素王之道也。

以此退居而闲游江海,山林之士服。

以此进为而抚世,则功大名显而天下一也。

静而圣,动而王,无为也而尊,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夫明白于天地之德者,此之谓大本大宗,与天和者也。

所以均调天下,与人和者也。

与人和者,谓之人乐。

与天和者,谓之天乐。

庄子曰:“吾师乎!

吾师乎!

赍万物而不为戾,泽及万世而不为仁,长于上古而不为寿,覆载天地刻雕众形而不为巧,此之谓天乐。

故曰:‘知天乐者,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

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

’故知天乐者,无天怨,无人非,无物累,无鬼责。

故曰:‘其动也天,其静也地,一心定而王天下。

其鬼不祟,其魂不疲,一心定而万物服。

’言以虚静推于天地,通于万物,此之谓天乐。

天乐者,圣人之心,以畜天下也。

” 夫帝王之德,以天地为宗,以道德为主,以无为为常。

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

有为也,则为天下用而不足。

故古之人贵夫无为也。

上无为也,下亦无为也,是下与上同德,下与上同德则不臣。

下有为也,上亦有为也,是上与下同道,上与下同道则不主。

上必无为而用天下,下必有为为天下用,此不易之道也。

故古之王天下者,知虽落天地,不自虑也。

辩虽雕万物,不自说也。

能虽穷海内,不自为也。

天不产而万物化,地不长而万物育,帝王无为而天下功。

故曰莫神于天,莫富于地,莫大于帝王。

故曰帝王之德配天地。

此乘天地驰万物,而用人群之道也。

本在于上,末在于下,要在于主,详在于臣。

三军五兵之运,德之末也。

赏罚利害,五刑之辟,教之末也。

礼法度数,形名比详,治之末也。

钟鼓之音,羽旄之容,乐之末也。

哭泣衰绖,隆杀之服,哀之末也。

此五末者,须精神之运,心术之动,然后从之者也。

末学者,古人有之,而非所以先也。

君先而臣从,父先而子从,兄先而弟从,长先而少从,男先而女从,夫先而妇从。

夫尊卑先后,天地之行也,故圣人取象焉。

天尊地卑,神明之位也。

春夏先,秋冬后,四时之序也。

万物化作,萌区有状,盛衰之杀,变化之流也。

夫天地至神,而有尊卑先后之序,而况人道乎!

宗庙尚亲,朝廷尚尊,乡党尚齿,行事尚贤,大道之序也。

语道而非其序者,非其道也。

语道而非其道者,安取道!

是故古之明大道者,先明天而道德次之,道德已明而仁义次之,仁义已明而分守次之,分守已明而形名次之,形名已明而因任次之,因任已明而原省次之,原省已明而是非次之,是非已明而赏罚次之。

赏罚已明而愚知处宜,贵贱履位,仁贤不肖袭情。

必分其能,必由其名。

以此事上,以此畜下,以此治物,以此修身。

知谋不用,必归其天,此之谓太平,治之至也。

故书曰:“有形有名。

”形名者,古人有之,而非所以先也。

古之语大道者,五变而形名可举,九变而赏罚可言也。

骤而语形名,不知其本也。

骤而语赏罚,不知其始也。

倒道而言,迕道而说者,人之所治也,安能治人!

骤而语形名赏罚,此有知治之具,非知治之道。

可用于天下,不足以用天下,此之谓辩士,一曲之人也。

礼法数度,形名比详,古人有之,此下之所以事上,非上之所以畜下也。

昔者舜问于尧曰:“天王之用心何如?

”尧曰:“吾不敖无告,不废穷民,苦死者,嘉孺子而哀妇人。

此吾所以用心已。

”舜曰:“美则美矣,而未大也。

”尧曰:“然则何如?

”舜曰:“天德而出宁,日月照而四时行,若昼夜之有经,云行而雨施矣。

”尧曰:“胶胶扰扰乎!

子,天之合也。

我,人之合也。

”夫天地者,古之所大也,而黄帝尧舜之所共美也。

故古之王天下者,奚为哉?

天地而已矣。

孔子西藏书于周室。

子路谋曰:“由闻周之徵藏史有老聃者,免而归居,夫子欲藏书,则试往因焉。

”孔子 往见老聃,而老聃不许,于是繙十二经以说。

老聃中其说,曰:“大谩,愿闻其要。

”孔子曰:“要在仁义。

”老聃曰:“请问,仁义,人之性邪?

”孔子曰:“然。

君子不仁则不成,不义则不生。

仁义,真人之性也,又将奚为矣?

”老聃曰:“请问,何谓仁义?

”孔子曰:“中心物恺,兼爱无私,此仁义之情也。

”老聃曰:“意,几乎后言!

夫兼爱,不亦迂乎!

无私焉,乃私也。

夫子若欲使天下无失其牧乎?

则天地固有常矣,日月固有明矣,星辰固有列矣,禽兽固有群矣,树木固有立矣。

夫子亦放德而行,循道而趋,已至矣。

又何偈偈乎揭仁义意,夫子乱人之性也!

” 士成绮见老子而问曰:“吾闻夫子圣人也,吾固不辞远道而来愿见,百舍重趼而不敢息。

今吾观子,非圣人也。

鼠壤而余蔬,而弃妹之者,不仁也,生熟不尽于前,而积敛无崖。

”老子漠然不应。

士成绮明日复见,曰:“昔者吾有刺于子,今吾心正却矣,何故也?

”老子曰:“夫巧知神圣之人,吾自以为脱焉。

昔者子呼我牛也而谓之牛,呼我马也而谓之马。

苟有其实,人与之名而弗受,再受其殃。

吾服也恒服,吾非以服有服。

”士成绮雁行避影,履行遂进而问,“修身若何?

”老子曰:“而容崖然,而目冲然,而颡頯然,而口阚然,而状义然,似系马而止也。

动而持,发也机,察而审,知巧而?

于泰,凡以为不信。

边竟有人焉,其名为窃。

” 夫子曰:“夫道,于大不终,于小不遗,故万物备。

广广乎其无不容也,渊乎其不可测也。

形德仁义,神之末也,非至人孰能定之!

夫至人有世,不亦大乎!

而不足以为之累。

天下奋棅而不与之偕,审乎无假而不与利迁,极物之真,能守其本,故外天地,遗万物,而神未尝有所困也。

通乎道,合乎德,退仁义,宾礼乐,至人之心有所定矣。

” 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

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

意之所随者,不可言传也,而世因贵言传书。

世虽贵之,我犹不足贵也,为其贵非其贵也。

故视而可见者,形与色也。

听而可闻者,名与声也。

悲夫,世人以形色名声为足以得彼之情!

夫形色名声果不足以得彼之情,则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而世岂识之哉?

桓公读书于堂上。

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

”公曰:“圣人之言也。

”曰:“圣人在乎?

”公曰:“已死矣。

”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

有说则可,无说则死。

”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

斫轮,徐则甘而不可,疾则苦而不入。

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

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

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庄子·外篇·天地

〔无名氏〕 〔周〕

天地虽大,其化均也。

万物虽多,其治一也。

人卒虽众,其主君也。

君原于德而成于天。

故曰: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

以道观言而天下之君正。

以道观分而君臣之义明。

以道观能而天下之官治。

以道泛观而万物之应备。

故通于天地者,德也。

行于万物者,道也。

上治人者,事也。

能有所艺者,技也。

技兼于事,事兼于义,义兼于德,德兼于道,道兼于天。

故曰:古之畜天下者,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渊静而百姓定。

《记》曰:「通于一而万事毕,无心得而鬼神服。

」 夫子曰:「夫道,覆载万物者也,洋洋乎大哉!

君子不可以不刳心焉。

无为为之之谓天,无为言之之谓德,爱人利物之谓仁,不同同之之谓大,行不崖异之谓宽,有万不同之谓富。

故执德之谓纪,德成之谓立,循于道之谓备,不以物挫志之谓完。

君子明于此十者,则韬乎其事心之大也,沛乎其为万物逝也。

若然者,藏金于山,藏珠于渊。

不利货财,不近贵富。

不乐寿,不哀夭。

不荣通,不丑穷。

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为己处显。

显则明。

万物一府,死生同状。

」 夫子曰:「夫道,渊乎其居也,漻乎其清也。

金石不得无以鸣。

故金石有声,不考不鸣。

万物孰能定之!

夫王德之人,素逝而耻通于事,立之本原而知通于神,故其德广。

其心之出,有物采之。

故形非道不生,生非德不明。

存形穷生,立德明道,非王德者邪!

荡荡乎!

忽然出,勃然动,而万物从之乎!

此谓王德之人。

视乎冥冥,听乎无声。

冥冥之中,独见晓焉。

无声之中,独闻和焉。

故深之又深而能物焉。

神之又神而能精焉。

故其与万物接也,至无而供其求,时骋而要其宿,大小、长短、修远。

」 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而南望。

还归,遗其玄珠。

使知索之而不得,使离朱索之而不得,使吃诟索之而不得也。

乃使象罔,象罔得之。

黄帝曰:「异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

」 尧之师曰许由,许由之师曰啮缺,啮缺之师曰王倪,王倪之师曰被衣。

尧问于许由曰:「啮缺可以配天乎?

吾藉王倪以要之。

」许由曰:「殆哉,圾乎天下!

啮缺之为人也,聪明睿知,给数以敏,其性过人,而又乃以人受天。

彼审乎禁过,而不知过之所由生。

与之配天乎?

彼且乘人而无天。

方且本身而异形,方且尊知而火驰,方且为绪使,方且为物絯,方且四顾而物应,方且应众宜,方且与物化而未始有恒。

夫何足以配天乎!

虽然,有族有祖,可以为众父而不可以为众父父。

治,乱之率也,北面之祸也,南面之贼也。

」 尧观乎华,华封人曰:「嘻,圣人!

请祝圣人,使圣人寿。

」尧曰:「辞。

」「使圣人富。

」尧曰:「辞。

」「使圣人多男子。

」尧曰:「辞。

」封人曰:「寿,富,多男子,人之所欲也。

女独不欲,何邪?

」尧曰:「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

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故辞。

」封人曰:「始也我以女为圣人邪,今然君子也。

天生万民,必授之职。

多男子而授之职,则何惧之有?

富而使人分之,则何事之有?

夫圣人,鹑居而彀食,鸟行而无彰。

天下有道,则与物皆昌。

天下无道,则修德就闲。

千岁厌世,去而上仙,乘彼白云,至于帝乡。

三患莫至,身常无殃,则何辱之有?

」封人去之,尧随之曰:「请问。

」封人曰:「退已!

」 尧治天下,伯成子高立为诸侯。

尧授舜,舜授禹,伯成子高辞为诸侯而耕。

禹往见之,则耕在野。

禹趋就下风,立而问焉,曰:「昔尧治天下,吾子立为诸侯。

尧授舜,舜授予,而吾子辞为诸侯而耕。

敢问其故何也?

」子高曰:「昔者尧治天下,不赏而民劝,不罚而民畏。

今子赏罚而民且不仁,德自此衰,刑自此立,后世之乱自此始矣!

夫子阖行邪?

无落吾事!

」俋乎耕而不顾。

泰初有无,无有无名。

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

物得以生谓之德。

未形者有分,且然无间谓之命。

留动而生物,物成生理谓之形。

形体保神,各有仪则谓之性。

性修反德,德至同于初。

同乃虚,虚乃大。

合喙鸣。

喙鸣合,与天地为合。

其合缗缗,若愚若昏,是谓玄德,同乎大顺。

夫子问于老聃曰:「有人治道若相放,可不可,然不然。

辩者有言曰:‘离坚白,若县寓。

’若是则可谓圣人乎?

」老聃曰:「是胥易技系,劳形怵心者也。

执留之狗成思,猿狙之便自山林来。

丘,予告若,而所不能闻与而所不能言:凡有首有趾、无心无耳者众。

有形者与无形无状而皆存者尽无。

其动止也,其死生也,其废起也,此又非其所以也。

有治在人。

忘乎物,忘乎天,其名为忘己。

忘己之人,是之谓入于天。

」 将闾葂见季彻曰:「鲁君谓葂也曰:‘请受教。

’辞不获命。

既已告矣,未知中否。

请尝荐之。

吾谓鲁君曰:‘必服恭俭,拔出公忠之属而无阿私,民孰敢不辑!

’」季彻局局然笑曰:「若夫子之言,于帝王之德,犹螳螂之怒臂以当车轶,则必不胜任矣!

且若是,则其自为处危,其观台多物,将往投迹者众。

」将闾葂覤覤然惊曰:「葂也汒若于夫子之所言矣!

虽然,愿先生之言其风也。

」季彻曰:「大圣之治天下也,摇荡民心,使之成教易俗,举灭其贼心而皆进其独志。

若性之自为,而民不知其所由然。

若然者,岂兄尧、舜之教民溟涬然弟之哉?

欲同乎德而心居矣!

」 子贡南游于楚,反于晋,过汉阴,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傦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

子贡曰:「有械于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见功多,夫子不欲乎?

」为圃者仰而视之曰:「奈何?

」曰:「凿木为机,后重前轻,挈水若抽,数如佚汤,其名为槔。

」为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

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

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

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

」子贡瞒然惭,俯而不对。

有间,为圃者曰:「子奚为者邪?

曰:「孔丘之徒也。

」为圃者曰:「子非夫博学以拟圣,于于以盖众,独弦哀歌以卖名声于天下者乎?

汝方将忘汝神气,堕汝形骸,而庶几乎!

而身之不能治,而何暇治天下乎!

子往矣,无乏吾事。

」 子贡卑陬失色,顼顼然不自得,行三十里而后愈。

其弟子曰:「向之人何为者邪?

夫子何故见之变容失色,终日不自反邪?

」曰:「始吾以为天下一人耳,不知复有夫人也。

吾闻之夫子:事求可,功求成,用力少,见功多者,圣人之道。

今徒不然。

执道者德全,德全者形全,形全者神全。

神全者,圣人之道也。

托生与民并行而不知其所之,汒乎淳备哉!

功利机巧必忘夫人之心。

若夫人者,非其志不之,非其心不为。

虽以天下誉之,得其所谓,謷然不顾。

以天下非之,失其所谓,傥然不受。

天下之非誉无益损焉,是谓全德之人哉!

我之谓风波之民。

」反于鲁,以告孔子。

孔子曰:「彼假修浑沌氏之术者也。

识其一,不识其二。

治其内而不治其外。

夫明白入素,无为复朴,体性抱神,以游世俗之间者,汝将固惊邪?

且浑沌氏之术,予与汝何足以识之哉!

」 谆芒将东之大壑,适遇苑风于东海之滨。

苑风曰:「子将奚之?

」曰:「将之大壑。

」曰:「奚为焉?

」曰:「夫大壑之为物也,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

吾将游焉!

」苑风曰:「夫子无意于横目之民乎?

愿闻圣治。

」谆芒曰:「圣治乎?

官施而不失其宜,拔举而不失其能,毕见其情事而行其所为,行言自为而天下化。

手挠顾指,四方之民莫不俱至,此之谓圣治。

」「愿闻德人。

」曰:「德人者,居无思,行无虑,不藏是非美恶。

四海之内共利之之谓悦,共给之之谓安。

怊乎若婴儿之失其母也,傥乎若行而失其道也。

财用有余而不知其所自来,饮食取足而不知其所从,此谓德人之容。

」「愿闻神人。

」曰:「上神乘光,与形灭亡,是谓照旷。

致命尽情,天地乐而万事销亡,万物复情,此之谓混溟。

」 门无鬼与赤张满稽观于武王之师,赤张满稽曰:「不及有虞氏乎!

故离此患也。

」门无鬼曰:「天下均治而有虞氏治之邪?

其乱而后治之与?

」赤张满稽曰:「天下均治之为愿,而何计以有虞氏为!

有虞氏之药疡也,秃而施髢,病而求医。

孝子操药以修慈父,其色燋然,圣人羞之。

至德之世,不尚贤,不使能,上如标枝,民如野鹿。

端正而不知以为义,相爱而不知以为仁,实而不知以为忠,当而不知以为信,蠢动而相使不以为赐。

是故行而无迹,事而无传。

」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

亲之所言而然,所行而善,则世俗谓之不肖子。

君之所言而然,所行而善,则世俗谓之不肖臣。

而未知此其必然邪?

世俗之所谓然而然之,所谓善而善之,则不谓之道谀之人也!

然则俗故严于亲而尊于君邪?

谓己道人,则勃然作色。

谓己谀人,则怫然作色。

而终身道人也,终身谀人也,合譬饰辞聚众也,是终始本末不相坐。

垂衣裳,设采色,动容貌,以媚一世,而不自谓道谀。

与夫人之为徒,通是非,而不自谓众人也,愚之至也。

知其愚者,非大愚也。

知其惑者,非不惑也。

大惑者,终身不解。

大愚者,终身不灵。

三人行而一人惑,所适者,犹可致也,惑者少也。

二人惑则劳而不至,惑者胜也。

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向,不可得也。

不亦悲乎!

大声不入于里耳,折杨、皇侉,则嗑然而笑。

是故高言不止于众人之心。

至言不出,俗言胜也。

以二缶钟惑,而所适不得矣。

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向,其庸可得邪!

知其不可得也而强之,又一惑也!

故莫若释之而不推。

不推,谁其比忧!

厉之人,夜半生其子,遽取火而视之,汲汲然唯恐其似己也。

百年之木,破为牺尊,青黄而文之,其断在沟中。

比牺尊于沟中之断,则美恶有间矣,其于失性一也。

跖与曾、史,行义有间矣,然其失性均也。

且夫失性有五:一曰五色乱目,使目不明。

二曰五声乱耳,使耳不聪。

三曰五臭熏鼻,困惾中颡。

四曰五味浊口,使口厉爽。

五曰趣舍滑心,使性飞扬。

此五者,皆生之害也。

而杨、墨乃始离跂自以为得,非吾所谓得也。

夫得者困,可以为得乎?

则鸠鸮之在于笼也,亦可以为得矣。

且夫趣舍声色以柴其内,皮弁鹬冠搢笏绅修以约其外。

内支盈于柴栅,外重纆缴睆然在纆缴之中,而自以为得,则是罪人交臂历指而虎豹在于囊槛,亦可以为得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