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第十二卷·告子下·第七节

孟子曰:“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

今之诸侯,五霸之罪人也。

今之大夫,今之诸侯之罪人也。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

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

入其疆,土地辟,田野治,养老尊贤,俊杰在位,则有庆,庆以地。

入其疆,土地荒芜,遗老失贤,掊克在位,则有让。

一不朝,则贬其爵。

再不朝,则削其地。

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是故天子讨而不伐,诸侯伐而不讨。

五霸者,搂诸侯以伐诸侯者也,故曰: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

五霸,桓公为盛。

葵丘之会诸侯,束牲、载书而不歃血。

初命曰:‘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

’再命曰:‘尊贤育才,以彰有德。

’三命曰:‘敬老慈幼,无忘宾旅。

’四命曰:‘士无世官,官事无摄,取士必得,无专杀大夫。

’五命曰:‘无曲防,无遏籴,无有封而不告。

’曰:‘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

’今之诸侯,皆犯此五禁,故曰:今之诸侯,五霸之罪人也。

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

今之大夫,皆逢君之恶,故曰:今之大夫,今之诸侯之罪人也。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孟子说:“五霸,是三王的罪人;如今的诸侯,是五霸的罪人;如今的大夫,是诸侯的罪人。天子到诸侯那里巡视叫巡狩,诸侯到天子那里朝拜叫述职。天子巡狩,春天视察耕种的情况,弥补财力不足的百姓;秋天视察收藏的情况,赈济粮食短缺的百姓。进入诸侯的疆土,如果土地得到开辟,田野得到治理,老人得到供养,贤人得到尊敬,杰出的人得以做官,那么就有封赏;拿土地来封赏。如果进入诸侯的疆土,发现土地得不到开垦,老人得不到供养,贤人得不到任用,聚敛之人得以做官,就有贵罚。一次不朝拜,就要降低他的爵位;两次不朝拜,就要削减他的封地;三次不朝拜,就要把军队开过去。因此,天子出兵是讨而不是伐,诸侯出兵是伐而不是讨。五霸,是聚合一部分诸侯去攻打另一部分诸侯的人,因此说,五霸是三王的罪人。五霸当中,齐桓公影响最大。在葵丘盟会诸侯,捆绑好牺牲,把盟书放在牺牲身上,而没有饮血。第一条盟约说,声讨不孝之人,不要废立太子,不要立妾为妻。第二条盟约说,尊重贤人,培养人才,用来表彰有德之人。第三条盟约说,尊重老人,爱护幼小,不要慢待宾客、旅客。第四条盟约说,士人的官职不可世代相传,公家职务不可兼任,选用士人一定要得当,不可擅自杀戮大夫。第五条盟约说,不可到处构筑堤防,不可阻止邻国来采购粮食,不可实行封赏而不告诉盟主。说,所有参与这次同盟的人,在订立盟约以后,恢复从前的友好关系。如今的诸侯都触犯了这五条禁令,因此说,如今的诸侯是五霸的罪人。助长君主的恶行,是小罪;逢迎君主的恶行,罪过就大了。如今的大夫都逢迎君主的恶行,因此说,如今的大夫,是诸侯的罪人。”


注释

五霸:一般指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三王:夏禹、商汤、周文王、武王。 省:视察。敛:收聚。给:丰足。 庆:封赏。 掊(póu)克:又作“掊克”,以苛税搜刮民财。这里指搜刮民财的人。让:责难。 搂:聚合。 葵丘:今河南考城县东三十里。载书:把盟书放在牺牲上。歃(shà)血:盟誓时杀牲而饮其血以示诚信。 摄:代理。专:专擅,独断独行。 曲:无不,遍。籴(dí):买进粮食。 逢君:迎合君王。



孟子·第十二卷·告子下·第八节

〔孟子〕 〔周〕

鲁欲使慎子为将军。

孟子曰:“不教民而用之,谓之殃民。

殃民者,不容于尧舜之世。

一战胜齐,遂有南阳,然且不可。

” 慎子勃然不悦曰:“此则滑厘所不识也。

” 曰:“吾明告子。

天子之地方千里。

不千里,不足以待诸侯。

诸侯之地方百里。

不百里,不足以守宗庙之典籍。

周公之封于鲁,为方百里也。

地非不足,而俭于百里。

太公之封于齐也,亦为方百里也。

地非不足也,而俭于百里。

今鲁方百里者五,子以为有王者作,则鲁在所损乎?

在所益乎?

徒取诸彼以与此,然且仁者不为,况于杀人以求之乎?

君子之事君也,务引其君以当道,志于仁而已。

孟子·第十二卷·告子下·第九节

〔孟子〕 〔周〕

孟子曰:“今之事君者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

’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

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

‘我能为君约与国,战必克。

’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

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为之强战,是辅桀也。

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

孟子·第十二卷·告子下·第十节

〔孟子〕 〔周〕

白圭曰:“吾欲二十而取一,何如?

” 孟子曰:“子之道,貉道也。

万室之国,一人陶,则可乎?

” 曰:“不可,器不足用也。

” 曰:“夫貉,五谷不生,惟黍生之。

无城郭、宫室、宗庙、祭祀之礼,无诸侯币帛饔飧,无百官有司,故二十取一而足也。

今居中国,去人伦,无君子,如之何其可也?

陶以寡,且不可以为国,况无君子乎?

欲轻之于尧舜之道者,大貉小貉也。

欲重之于尧舜之道者,大桀小桀也。

孟子·第十二卷·告子下·第十一节

〔孟子〕 〔周〕

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于禹。

”孟子曰:“子过矣。

禹之治水,水之道也。

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

水逆行,谓之洚水。

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恶也。

吾子过矣。

孟子·第十二卷·告子下·第十二节

〔孟子〕 〔周〕

孟子曰:“君子不亮,恶乎执?

孟子·第十二卷·告子下·第六节

〔孟子〕 〔周〕

淳于髡曰:“先名实者,为人也。

后名实者,自为也。

夫子在三卿之中,名实未加于上下而去之,仁者固如此乎?

” 孟子曰:“居下位,不以贤事不肖者,伯夷也。

五就汤,五就桀者,伊尹也。

不恶污君,不辞小官者,柳下惠也。

三子者不同道,其趋一也。

一者何也?

曰:仁也。

君子亦仁而已矣,何必同?

” 曰:“鲁缪公之时,公仪子为政,子柳、子思为臣,鲁之削也滋甚。

若是乎贤者之无益于国也!

” 曰:“虞不用百里奚而亡,秦穆公用之而霸。

不用贤则亡,削何可得与?

” 曰:“昔者王豹处于淇,而河西善讴。

绵驹处于高唐,而齐右善歌。

华周、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

有诸内必形诸外。

为其事而无其功者,髡未尝睹之也。

是故无贤者也,有则髡必识之。

” 曰:“孔子为鲁司寇,不用,从而祭,燔肉不至,不税冕而行。

不知者以为为肉也。

其知者以为为无礼也。

乃孔子则欲以微罪行,不欲为苟去。

君子之所为,众人固不识也。

孟子·第十二卷·告子下·第五节

〔孟子〕 〔周〕

孟子居邹,季任为任处守,以币交,受之而不报。

处于平陆,储子为相,以币交,受之而不报。

他日由邹之任,见季子。

由平陆之齐,不见储子。

屋庐子喜曰:“连得间矣。

” 问曰:“夫子之任见季子,之齐不见储子,为其为相与?

” 曰:“非也。

书曰:‘享多仪,仪不及物曰不享,惟不役志于享。

’为其不成享也。

” 屋庐子悦。

或问之。

屋庐子曰:“季子不得之邹,储子得之平陆。

孟子·第十二卷·告子下·第四节

〔孟子〕 〔周〕

宋牼将之楚,孟子遇于石丘。

曰:“先生将何之?

” 曰:“吾闻秦楚构兵,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

楚王不悦,我将见秦王说而罢之,二王我将有所遇焉。

” 曰:“轲也请无问其详,愿闻其指。

说之将何如?

” 曰:“我将言其不利也。

” 曰:“先生之志则大矣,先生之号则不可。

先生以利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利,以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利也。

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利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利以事其兄。

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

先生以仁义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仁义,而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仁义也。

为人臣者怀仁义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何必曰利?

孟子·第十二卷·告子下·第三节

〔孟子〕 〔周〕

公孙丑问曰:“高子曰:‘小弁,小人之诗也。

’” 孟子曰:“何以言之?

”曰:“怨。

” 曰:“固哉,高叟之为诗也!

有人于此,越人关弓而射之,则己谈笑而道之。

无他,疏之也。

其兄关弓而射之,则己垂涕泣而道之。

无他,戚之也。

小弁之怨,亲亲也。

亲亲,仁也。

固矣夫,高叟之为诗也!

”曰:“凯风何以不怨?

” 曰:“凯风,亲之过小者也。

小弁,亲之过大者也。

亲之过大而不怨,是愈疏也。

亲之过小而怨,是不可矶也。

愈疏,不孝也。

不可矶,亦不孝也。

孔子曰:‘舜其至孝矣,五十而慕。

’”

孟子·第十二卷·告子下·第二节

〔孟子〕 〔周〕

曹交问曰:“人皆可以为尧舜,有诸?

”孟子曰:“然。

”“交闻文王十尺,汤九尺,今交九尺四寸以长,食粟而已,如何则可?

” 曰:“奚有于是?

亦为之而已矣。

有人于此,力不能胜一匹雏,则为无力人矣。

今曰举百钧,则为有力人矣。

然则举乌获之任,是亦为乌获而已矣。

夫人岂以不胜为患哉?

弗为耳。

徐行后长者谓之弟,疾行先长者谓之不弟。

夫徐行者,岂人所不能哉?

所不为也。

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

子服尧之服,诵尧之言,行尧之行,是尧而已矣。

子服桀之服,诵桀之言,行桀之行,是桀而已矣。

” 曰:“交得见于邹君,可以假馆,愿留而受业于门。

” 曰:“夫道,若大路然,岂难知哉?

人病不求耳。

子归而求之,有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