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归引

思归引。

归河阳。

假余翼鸿鹤高飞翔。

经芒阜。

济河梁。

望我旧馆心悦康。

清渠激。

鱼彷徨。

雁惊溯波群相将。

终日周览乐无方。

登云阁。

列姬姜。

拊丝竹。

叩宫商。

宴华池。

酌玉觞。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忆故园,我要回到河阳。 仿佛是借着鹤的翅膀高飞。 经过芒阜,渡过河梁, 望着我旧居,心里感到非常愉快。 清澈的沟渠激起涟漪, 鱼儿游弋不定,雁群惊起互相引导。 整个一天都游览得乐不可支。 登上云阁,列着各位美女, 拂动丝竹,敲打宫商。 在华池边举行宴会,举起玉觞共饮美酒。



列子·说符篇·多歧亡羊

〔张湛〕 〔晋〕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杨子曰:「嘻!

亡一羊何追者之众?

」邻人曰:「多歧路。

」既反,问:「获羊乎?

」曰:「亡之矣。

」曰:「奚亡之?

」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

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

门人怪之,请曰:「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

」杨子不答。

心都子曰:「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

学非本不同,非本不一,而末异若是。

唯归同反一,为亡得丧。

子长先生之门,习先生之道,而不达先生之况也,哀哉!

岁暮赋

〔陆云〕 〔晋〕

夫何乾行之变通兮,昏明迭而载路。

羡飞辔之远兮,腾六龙于天步。

时赴节而渐流兮,气移数而改度。

挥促节于短日兮,振修策于长夜。

运悠忽其既周兮,冉冉而告暮。

变棘心之柔风兮,丰草之湛路。

玄晖邈以峻服兮,黄裳皓而振素。

于是颛顼御时,玄冥统官,天庙既底,日月贞观。

沦重阳於潜户兮,严积阴于司寒。

日回天以灭景兮,飙冲渊而无澜。

坚冰河于川底兮,白雪陨于云端。

普区宇之瘁景兮,频万物之衰颜。

时凛戾其可悲兮,气萧索而伤心。

凄风怆其鸣倏兮,落叶翻而洒林。

兽藏丘而绝迹兮,鸟攀木而栖音。

山振枯于曾岭兮,民怀惨于重襟。

寒与暑其代谢兮,年冉冉其将老。

丰颜晔而朝荣兮,玄发粲其夕皓。

感芳华之志学兮,悲时木而难考。

远图逝而辞怀兮,密思集而盈抱。

羡厚德之溥载兮,嘉丰化之大造。

恨盛来之苦晏兮,悲哀至之常蚤。

指晞露而怵心兮,死生于靡草。

蒙时之嘉运兮,游上京凯入。

委乘辂于紫宫兮,剖金虎而底邑。

凭台光之发挥兮,荷宠灵而来集。

望故畴之迥辽兮,沂南风而颓泣。

长叹息而永怀兮,感逝物而伤悲。

哀年岁之攸往兮,伊行人之思归。

结隆思于朝日兮,缀永念于汜晖。

表寸阴而贞吝兮,盻盈尺其若遗嗟。

我行之久永兮,何归途之芒芒。

遵渚兮盻川,攸逝江湘,处孝敬于神丘兮,结祇慕于惟桑。

瞻山川而物存兮,思六亲而人亡。

问仁姑而背世兮,及伯姊而沦丧。

寻馀踪于空宇兮,想绝景于遗堂。

悲山林之杳蔼兮,痛华构之丘荒。

靖深情以遐慕兮,思缠绵而怀楚。

涕垂颐以交颓兮,哀凌心而洞骇。

神寻路而窘逝兮,形颦蹙乎其所。

心悠悠其若悬兮,音季既而复举。

悲人身之有终兮,何天造而罔极。

仰悲谷之方中兮,顾悬车而日昃。

百年迅于分嘘兮,千岁疾于一息。

咏大椿之万祀兮,同蟪蛄于未识。

岁难停而易逝兮,情艰多而泰寡。

年有来而弃子兮,时无算而非我。

祇生心于日顺兮,虽呼翕其难假。

摄□生于逆旅兮,欲淹留其焉可。

彼鉴寐之有时兮,亦始卒之固然。

舒远怀于千载兮,怆同感呼中山。

鉴通人之烱戒兮,惧晏平之达言。

启贞心以自责兮,览遗籍而问道。

亮爽鸠之既徂兮,故营丘之有绍。

在吾侪之陋心兮,岂取乐于东表。

苟长生而自得兮,将奚待而有夭。

考大德于天地兮,知斯言之益矫。

君子行

〔陆机〕 〔晋〕

天道夷且简,人道险而难。

休咎相乘蹑,翻覆若波澜。

去疾苦不远,疑似实生患。

近火固宜热,履冰岂恶寒。

掇蜂灭天道,拾尘惑孔颜。

逐臣尚何有,弃友焉足叹。

福钟恒有兆,祸集非无端。

天损未易辞,人益犹可欢。

朗鉴岂远假,取之在倾冠。

近情苦自信,君子防未然。

宛转歌

〔刘妙容〕 〔晋〕

月既明,西轩琴复清。

寸心斗酒争芳夜,千秋万岁同此情。

歌宛转,宛转声已哀。

愿为星与汉,光景共徘徊。

悲且伤,参差泪成行。

底红掩翠方无色,金徽玉轸为谁锵?

歌宛转,宛转结复悲。

愿为烟与雾,氤氲共容姿。

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卷上

〔鸠摩罗什〕 〔晋〕

尔时,释迦牟尼佛,在第四禅地中,摩醯首罗天王宫,与无量大梵天王、不可说不可说菩萨众,说莲花台藏世界卢舍那佛所说心地法门品。

是时,释迦身放慧光。

所照从此天王宫,乃至莲花台藏世界。

其中一切世界、一切众生,各各相视,欢喜快乐,而未能知此光光,何因何缘,皆生疑念。

无量天人亦生疑念。

尔时众中,玄通华光王菩萨,从大庄严花光明三昧起,以佛神力,放金刚白云色光,光照一切世界,是中一切菩萨皆来集会,与共同心异口,问此光光为何等相。

是时释迦,即擎接此世界大众,还至莲花台藏世界,百万亿紫金刚光明宫中。

见卢舍那佛,坐百万莲花赫赫光明座上。

时释迦佛及诸大众,一时礼敬卢舍那佛足下已,释迦佛言:“此世界中地及虚空一切众生,为何因何缘,得成菩萨十地道?

当成佛果,为何等相?

”如如佛性本原品中,广问一切菩萨种子。

尔时,卢舍那佛即大欢喜,现虚空光体性,本原成佛常住法身三昧,示诸大众。

“是诸佛子,谛听、善思、修行。

我已百阿僧祇劫修行心地。

以之为因,初舍凡夫,成等正觉,号为卢舍那,住莲花台藏世界海。

其台周遍有千叶,一叶一世界,为千世界。

我化为千释迦,据千世界后,就一叶世界,复有百亿须弥山、百亿日月、百亿四天下、百亿南阎浮提。

百亿菩萨释迦,坐百亿菩提树下,各说汝所问菩提萨埵心地。

其余九百九十九释迦,各各现千百亿释迦,亦复如是。

千花上佛是吾化身,千百亿释迦是千释迦化身。

吾已为本原,名为卢舍那佛。

” 尔时,莲花台藏座上卢舍那佛,广答告千释迦、千百亿释迦所问心地法品。

“诸佛当知,坚信忍中,十发趣心向果:一舍心。

二戒心。

三忍心。

四进心。

五定心‘。

六慧心。

七愿心。

八护心。

九喜心。

十顶心。

诸佛当知,从是十发趣心,入坚法忍中。

十长养心向果:一慈心。

二悲心。

三喜心。

四舍心。

五施心。

六好语心。

七益心。

八同心。

九定心。

十慧心。

诸佛当知。

从是十长养心,入坚修忍中。

十金刚心向果。

一信心。

二念心。

三回向心。

四达心。

五直心。

六不退心。

七大乘心。

八无相心。

九慧心。

十不坏心。

诸佛当知。

从是十金刚心,入坚圣忍中。

十地向果:一体性平等地。

二体性善慧地。

三体性光明地。

四体性尔焰地。

五体性慧照地。

六体性华光地。

七体性满足地。

八体性佛吼地。

九体性华严地。

十体性入佛界地。

是四十法门品,我先为菩萨时,修入佛果之根原。

如是一切众生,入发趣、长养、金刚、十地,证当成果,无为无相,大满常住,十力,十八不共行,法身、智身满足。

” 尔时,莲花台藏世界卢舍那佛,赫赫大光明座上,千花上佛、千百亿佛、一切世界佛。

是座中有一菩萨,名华光王大智明菩萨,从坐而立,白卢舍那佛言:“世尊佛,上略开十发趣、十长养、十金刚、十地名相。

其一一义中,未可解了,唯愿说之,唯愿说之,妙极金刚宝藏,一切智门。

”如来百观品中已明问。

尔时,卢舍那佛言:“千佛谛听。

汝先言云何义者,十发趣中: 若佛子,舍心者,一切舍。

国土城邑田宅金银明珠,男女己身有为诸物,一切舍。

无为无相,我人知见,假会合成。

主者造作我见。

十二因缘,无合无散无受者。

十二入十八界五阴,一切一合相,无我我所相。

假成诸法,若内一切法外一切法,不舍不受。

菩萨尔时,名如假会观现前。

故舍心入空三昧。

若佛子,戒心者,非非戒,无受者,十善戒。

无师说法,欺盗乃至邪见无集者。

慈良清直正实正见舍喜等,是十戒体性。

制止八倒,一切性离一道清净。

若佛子,忍心者,有无相慧体性。

一切空空忍一切处忍名无生行忍,一切处得名如苦忍,无量行一一名忍。

无受无打无刀杖嗔心,皆如如无一一谛一相,无无相有无有相,非非心相,缘无缘相。

立住动止,我人缚解,一切法如,忍相不可得。

若佛子,进心者,若四威仪,一切时行。

正文 正文 伏空假会法性,登无生山,而见一切有无,如有如无,大地青黄赤白一切入。

乃至三宝智性,一切信进道,空无生无作无慧。

起空入世谛法亦无二相,续空心通达进分善根。

若佛子,定心者,寂灭无相。

无相人尔时入内空,值道心众生不道缘不见无相、无量行无量心三昧,凡夫圣人无不入三昧,体性相应一切。

以定力故,我人作者受者,一切缚见性是障因缘,散风动心不寂而灭,空空八倒无缘假静慧观,一切假会念念灭,受一切三界果罪性,皆由定灭而生一切善。

若佛子,慧心者,空慧非无缘。

知体名心,分别一切法,假名主者,与道通同。

取果行因入圣舍凡灭罪起福,缚解尽是体性功用。

一切见常乐我净烦恼,慧性不明故。

以慧为首,修不可说观慧,入中道一谛,其无明障慧,非相非来、非缘非罪非八倒。

无生灭慧光明焰,为照乐虚,方便转变神通,以智体性所为慧用故。

若佛子,愿心者,愿大求一切求,以果行因,故愿心连愿心连相续,百劫得佛灭罪。

求求至心无生空一愿观观入定,照无量见缚,以求心故解脱,无量妙行以求心成,菩提无量功德,以求为本。

初发求心中间修道,行满愿故佛果便成。

观一谛中道,非照非界、非没生见,见非解慧,是愿体性,一切行本原。

若佛子,护心者,护三宝,护一切行功德,使外道八倒、恶邪见不扰正信,灭我缚见缚无生,照达二谛观心现前,以护根本无相护,护空无作无相。

以心慧连入无生,空道智道皆明,光明光护观入空假,分分幻化,幻化所起,如无如无,法体集散不可护,观法亦尔。

若佛子,喜心者,见他人得乐,常生喜悦,及一切物假空照寂,而不入有为,不无寂然,大乐无合,有受而化,有法而见,玄假法性,平等一观心心行,多闻一切佛行功德,无相喜智,心心生念而静照,乐心缘一切法。

若佛子,顶心者,是人最上智。

灭无我轮见疑身一切嗔等如顶,观连观连如顶,法界中因果,如如一道,最胜上如顶,如人顶,非非身见、六十二见,五众生灭,神我主人,动转屈伸,无作无受无行、不可捉缚者,是人尔时入内空,值道心众生不见缘,不见非缘,住顶三昧寂灭定,发行趣道性,实我人常见八倒,生缘不二法门,不受八难,幻化果毕竟不受,唯一众生,去来坐立,修行灭罪,除十恶、生十善入道,正人正智正行菩萨,达观现前,不受六道果,必不退佛种性中,生生入佛家,不离正信。

” 上十天光品广说。

卢舍那佛言。

千佛汝先问。

长养十心者。

若佛子。

慈心者。

常行慈心生乐因已。

于无我智中乐相应观入法。

受想行识色等大法中。

无生无住无灭如幻化。

如如无二。

故一切修行成法轮。

化被一切。

能生正信不由魔教。

亦能使一切众生得慈乐果。

非实非善恶果。

解空体性三昧 若佛子。

悲心者。

以悲空空无相。

悲缘行道自灭一切苦。

于一切众生无量苦中生智。

不杀生缘不杀法缘不着我缘。

故常行不杀不盗不淫。

而一众生不恼。

发菩提心者。

于空见一切法如实相。

种性行中生道智心。

于六亲六恶亲恶三品中。

与上乐智。

上恶缘中九品得乐。

果空现时自身他一切众生平等。

一乐起大悲 若佛子。

喜心者。

悦喜无生心时。

种性体相道智空空。

喜心不着我所。

出没三世因果无集。

一切有入空观行成等喜一切众生。

起空入道舍恶知识。

求善知识示我好道使诸众生入佛法家。

法中常起欢喜入法位中。

复令是诸众生入正信。

舍邪见背六道苦故喜 若佛子。

舍心者。

常生舍心。

无造无相空法中如虚空。

于善恶有见无见罪福二中。

平等一照。

非人非我所心。

而自他体性不可得为大舍。

及自身肉手足男女国城。

如幻化水流灯焰一切舍。

而无生心常修其舍 若佛子。

施心者。

能以施心被一切众生。

身施口施意施财施法施。

教导一切众生内身外身国城男女田宅。

皆如如相。

乃至无念财物。

受者施者亦内亦外无合无散。

无心行化达理达施。

一切相现在前行 若佛子。

好语心者。

入体性爱语三昧第一义谛法语义语。

一切实语者皆顺一语。

调和一切众生心无嗔无诤。

一切法空智无缘常生爱。

心行顺佛意。

亦顺一切他人。

以圣法语教诸众生。

常行如心发起善根 若佛子。

利益心者。

利益心时。

以实智体性广行智道。

集一切明焰法门。

集观行七财。

前人得利益故受身命。

而入利益三昧。

现一切身一切口一切意。

而震动大世界。

一切所为所作。

他人入法种空种道种中。

得益得乐。

现形六道。

无量苦恼之事不以为患。

但益人为利 若佛子。

同心者。

以道性智同空无生法中。

以无我智同生无二。

空同原境诸法如相。

常生常住常灭。

世法相续流转无量。

而能现无量形身色心等业。

入诸六道一切事同。

空同无生。

我同无物。

而分身散形故。

入同法三昧 若佛子。

空心者。

复从定心。

观慧证空心心静缘。

于我所法识界色界中。

而不动转。

逆顺出没故。

常入百三昧十禅支。

以一念智作是见。

一切我人若内若外众住种子。

皆无合散。

集成起作而不可得 若佛子。

慧心者。

作慧见心。

观诸邪见结患等缚。

无决定体性。

顺忍空同故。

非阴非界非入非众生。

非一我非因果非三世法。

慧性起光光。

一焰明明见虚无受。

其慧方便生长养心。

是心入起空空道。

发无生心。

上千海明王品。

已说心百法明门 卢舍那佛言。

千佛汝先言金刚种子有十心若佛子。

信心者。

一切行以信为首众德根本不起外道邪见心。

诸见名著。

结有造业必不受。

入空无为法中。

三相无。

无无生。

无生无住。

住无灭灭无。

有一切法空。

世谛第一义谛智。

尽灭异空。

色空细心心空。

细心心心空故。

信信寂灭。

无体性和合亦无依。

然主者我人名用。

三界假我我。

无得集相。

故名无相信 若佛子。

念心者。

作念。

六念常觉乃至常施第一义谛。

空无着无解。

生住灭相不动不到去来。

而于诸业受者。

一合相回向入法界智。

慧慧相乘。

乘乘寂灭。

焰焰无常。

光光无生。

无生不起。

转易空道变前转后。

变变转化。

化化转转。

变同时同住焰焰一相生灭一时。

已变未变。

变变化。

亦得一受亦如是 若佛子。

回向心者。

第一义空。

于实法空智照有实谛。

业道相续因缘中道。

名为实谛。

假名诸法我人主者。

名为世谛。

于此二有谛深深入空而无去来。

幻化受果而无受。

故深深心解脱 若佛子。

达照心者。

忍顺一切实性。

性性无缚无解无碍。

法达义达。

辞达教化达。

三世因果众生根行。

如如不合不散。

无实用无用无名用。

用用一切空空空照达空。

名为通达一切法空。

空空如如相不可得 若佛子。

直心者。

直照取缘神我入无生智。

无明神我空空中空。

空空理心在有在无。

而不坏道种子。

无漏中道一观。

而教化一切十方众生。

转一切众生皆入萨婆若空真性真性真行于空。

三界主者结缚而不受 若佛子。

不退心者。

不入一切凡夫地不起杂长养诸见。

亦复不起习因相似我人。

入三界业亦行空而不住退。

解脱于第一中道。

一合行故不行退。

本际无二故而不念退。

空生观智如如相续。

乘乘心入不二。

常空生心一道一净。

为不退一道一照 若佛子。

独大乘心者。

解解一空故。

一切行心名一乘。

乘一空智。

智乘行乘。

乘智。

心心任运任用任载任一切众生。

度三界河结缚河生灭河。

行者坐乘任用载用。

智心趣入佛海。

故一切众生未得空智任用。

不名为大乘。

但名乘得度苦海 若佛子。

无相心者。

忘想解脱。

照般若波罗蜜无二。

一切结业三世法如如一谛。

而行于无生空。

自知得成佛。

一切佛是我等者。

一切贤圣是我同学。

皆同无生空。

故名无相心 若佛子。

如如慧心者。

无量法界无集无受生。

生生烦恼而不缚。

一切法门。

一切贤所行道。

一切圣所观法。

所有亦如是。

一切佛教化方便法。

我皆集在心中。

外道一切论邪定功用。

幻化魔说佛说皆分别。

入二谛处非一非二。

非有阴界入。

是慧光明。

光明照性入一切法 若佛子。

不坏心者。

入圣地智近解脱位。

得道正门。

明菩提心。

伏忍顺空八魔不坏。

众圣摩顶诸佛劝发。

入摩顶三昧。

放身光光照十方佛土。

入佛仪神。

出没自在动大千界。

与平等地心无二无别。

而非中观知道。

以三昧力故。

光中见佛无量国土。

现为说法。

尔时即得顶三昧。

登虚空平等地。

总持法门圣行满足。

心心行空。

空空慧中道无相照故。

一切相灭得金刚三昧门。

入一切行门。

入虚空平等地。

如佛华经中广说 卢舍那佛言。

千佛汝先问。

十地者有何义。

若佛子。

菩提萨埵入平等慧体性地。

真实法化一切行华光满足。

四天果乘用任化。

无方理化。

神通十力十号十八不共法。

住佛净土。

无量大愿。

辩才无畏。

一切论一切行我皆得入。

生出佛家坐佛性地。

一切障碍凡夫因果毕竟不受。

大乐欢喜。

从一佛土入无量佛土。

从一劫入无量劫。

不可说法为可说法。

及照见一切法。

逆顺见一切法。

常入二谛而在第一义中。

以一智知十地次第。

一一事示众生。

而常心心中道。

以一智知一切佛土殊品及佛所说法。

而身心不变。

以一智知十二因缘十恶种性。

而常住善道。

以一智见有无二相。

以一智知入十禅支行三十七道。

而现一切色身六道。

以一智知十方色色。

分分了起。

入受色报。

而心心无缚。

光光照一切。

是故无生信忍空慧常现在前。

从一地二地乃至佛界。

其中间一切法门一时而行故。

略出平等地功德海藏行愿。

如海一渧毛头许事 若佛子。

菩提萨埵善慧体性地。

清净明达一切善根。

所谓慈悲喜舍慧。

一切功德本从初观入大空慧方便道智中。

见诸众生无非苦谛皆有识心。

三恶道刀杖一切苦恼缘中生识。

名为苦谛三苦相者。

如身初觉。

从刀杖身色阴二缘中生觉。

为行苦缘。

次意地觉缘身觉所缘得刀杖及身创肿等法故。

觉苦苦缘。

重故苦苦。

次受行觉二心。

缘向身色阴坏创中。

生苦觉故。

名为坏苦缘。

是以三觉次第生三心。

故为苦苦。

一切有心众生。

见是三苦起无量苦恼因缘故。

我于是中入教化道三昧。

现一切色身于六道中。

十种辩才说诸法门。

谓苦识苦缘刀杖缘具。

苦识行身创肿发坏。

内外触中或具不具。

具二缘中生识识作识受触识。

名为苦识。

行二缘故心心缘色。

心触触恼受烦毒时。

为苦苦。

心缘识初在根觉缘。

名为苦觉。

心作心受触识觉触。

未受烦毒时。

是名行苦。

逼迮生觉如斫石火。

于身心念念生灭。

身散坏转变化。

识入坏缘缘集散心苦心恼。

受念后缘染着心心不舍。

是为坏苦。

三界一切苦谛。

复观无明集无量心作一切业。

相续相连习因集因。

名为集谛。

正见解脱空空智道心心。

名以智道道谛。

尽有果报尽有因。

清净一照体性。

妙智寂灭一谛。

慧品具足名根。

一切慧性起空入观。

是初善根。

第二观舍一切贪着。

行一切平等空舍。

无缘而观诸法空际一想。

我观一切十方地土。

皆吾昔身所用故土。

四大海水是吾故水一切劫火是吾昔身故所用火一切风轮是吾故所用气。

我今入此地中。

法身满足舍吾故身。

毕竟不受四大分段不净故身。

是为舍品具足。

第三次观于所化一切众生。

与人天乐.十地乐.离十恶畏乐得妙华三昧乐。

乃至佛乐。

如是观者慈品具足。

菩萨尔时住是地中无痴无贪无嗔。

入平等一谛智。

一切行本。

游佛一切世界。

现化无量法身。

如一切众生天华品说 若佛子。

菩提萨埵光明体性地。

以三昧解了智。

知三世一切佛法门。

十二法品名味句。

重诵。

记别。

直语。

偈。

不请说。

律戒。

譬喻。

佛界。

昔事。

方正。

未曾有。

谈说。

是法体性名第一义别。

是名味句中说一切有为法。

分分受生。

初入识胎。

四大增长色心名六住。

于根中起实觉。

未别苦乐名触识。

又觉苦乐识名三受。

连连觉着受无穷。

已欲我见戒取善恶有。

识初名生。

识终名死。

是十品现在苦因缘果观。

是行相中道。

我久已离故。

无自体性。

入光明神通。

总持辩才。

心心行空。

而十方佛土中现劫化转化百劫千劫。

国土中养神通。

礼敬佛前咨受法言。

复现六道身。

一音中说无量法品。

而众生各自分分得闻心所欲之法。

苦空无常无我一谛之音。

国土不同身心别化。

是妙华光明地中略开一毛头许。

如法品解观法门千三昧品说 若佛子。

菩提萨埵体性地中。

尔真焰俗。

不断不常。

即生即住即灭。

一世一时一有。

种异异现异故。

因缘中道非一非二。

非善非恶非凡非佛故。

佛界凡界一一。

是名为世谛。

其智道观。

无一无二。

玄道定品。

所谓说佛心行初觉定因。

信觉思觉静觉上觉念觉慧觉观觉猗觉乐觉舍觉。

是品品方便道。

心心入定果。

是人住定中。

焰焰见法行空。

若起念定。

入生心定生爱。

顺道道法化生。

名法乐忍住忍证忍寂灭忍。

故诸佛于入光光华三昧中。

现无量佛以手摩顶一音说法。

百千起发而不出定。

住定味乐定。

着定贪定。

一劫千劫中住定。

见佛莲花座说百法门。

是人供养听法。

一劫住定。

时诸佛光中摩顶。

发起定品出相进相去向相故。

不没不退不堕不住。

顶三昧法上乐忍。

永尽无余。

即入一切佛土修行无量功德品。

行行皆光明。

入善权方便。

化教一切众生能使得见佛体性常乐我净。

是人生住是地中行化法门渐渐深妙华观智入体性中道。

一切法门品满足。

犹如金刚。

上日月道品已明斯义 若佛子。

菩提萨埵慧照体性地。

法有十种力生品。

起一切功德行。

以一慧方便知善恶二业别行。

处力品。

善作恶作业智力品。

一切欲求愿六道生生果欲力品。

六道性分别不同性力品。

一切善恶根一一不同根力品。

邪定正定不定是名定力品。

一切因果乘是因乘是果至果处乘因道是道力品。

五眼知一切法见一切受生故天眼力品。

百劫事一一知宿世力品。

于一切生烦恼灭一切受无明灭解脱力品。

是十力品智。

知自修因果。

亦知一切众生因果分别。

而身心口别用。

以净国土为恶国土。

以恶国土为妙乐土。

能转善作恶转恶作善。

色为非色非色为色。

以男为女以女为男。

以六道为非六道。

非六道为六道。

乃至地水火风。

非地水火风。

是人尔时以大方便力。

从一切众生而见不可思议。

下地所不能知觉举足下足事。

是人大明智。

渐渐进分分智。

光光无量无量。

不可说不可说法门。

现在前行 若佛子。

菩提萨埵体性华光地。

能于一切世界中。

十神通明智品。

以示一切众生种种变化。

以天眼明智知三世国土中微尘等一切色。

分分成六道众生身。

一一身微尘细色成大色分分知。

以天耳智知十方三世六道众生苦乐音声。

非非音。

非非声。

一切法声。

以天身智知一切色。

色非色。

非男非女形。

于一念中遍十方三世国土劫量。

大小国土中微尘身。

以天他心智知三世众生心中所行。

十方六道中一切众生心心所念苦乐善恶等事。

以天人智知十方三世国土中一切众生宿世苦乐受命。

一一知命续百劫。

以天解脱智知十方三世众生解脱断除一切烦恼。

若多若少从一地乃至十地灭灭皆尽。

以天定心智知十方三世国土中众生心。

定不定非定非不定。

起定方法有所摄受三昧百三昧。

以天觉智知一切众生已成佛未成佛。

乃至一切六道人心心。

亦知十方佛心中所说法。

以天念智知百劫千劫大小劫中。

一切众生受命命久近。

以天愿智知一切众生贤圣十地。

三十心中一一行愿。

若求苦乐若法非法。

一切求十愿。

百千大愿品具足。

是人住地中。

十神通明中。

现无量身心口分别用。

说地功德。

百千万劫不可穷尽。

而尔所释迦略开神通明品。

如观十二因缘品中说 若佛子。

菩提萨埵满足体性地。

入是法中十八圣人智品。

下地所不共。

所谓身无漏过。

口无语罪。

念无失念。

离八法。

一切法中舍。

常在三昧。

是入地六品具足。

复从是智生六足智。

三界结习毕竟不受故欲具足。

一切功德一切法门。

所求满故进心足。

一切法事一切劫事一切众生事。

以一心中一时知故念心足。

是二谛相。

六道众生一切法故智慧足。

知十发趣人中至一切佛无结无习故解脱足。

是一切众生知他人自我弟子无漏无诸烦习故。

以智知他身解脱足。

是人入六满足明智中便起智。

身随六道众生心行口辩说无量法门品。

示一切众生故。

随一切众生心行。

常入三昧。

而十方大地动虚空化华故。

能令众生心行。

以大明具足。

见过去一切劫中佛出世。

亦是示一切众生心。

以无着智。

见现十方一切国土中一切佛。

一切众生心心所行。

以神通智。

见未来中一切劫一切佛出世。

一切众生从是佛受道听法故。

住是十八圣人中心心三昧。

观三界微尘等色是我故身。

一切众生是我父母。

而今入是地中。

一切功德一切神光。

一切佛所行法。

乃至八地九地中一切法门品。

我皆已入故。

于一切佛国土中。

示现作佛成道转法轮。

示入灭度。

转化他方过去来今一切国土中 若佛子。

菩提萨埵佛吼体性地。

入法王位三昧。

其智如佛。

佛吼三昧故。

十品大明定门常现在前。

华光音入心三昧。

其空慧者。

谓内空慧门。

外空慧门。

有为空慧门。

无为空慧门。

性空慧门。

无始空慧门。

第一义空慧门。

空空慧门。

空空复空慧门。

空空复空空慧门。

如是十空门下地所不知。

虚空平等地。

不可说不可说。

神通道智。

以一念智。

知一切法分分别异。

而入无量佛国土中。

一一佛前咨受法。

转法度与一切众生。

而以法药施一切众生。

为大法师为大导师。

破坏四魔。

法身化化入佛界。

是诸佛数。

是诸九地十地数中。

长养法身。

百千陀罗尼门。

百千三昧门。

百千金刚门。

百千神通门。

百千解脱门。

如是百千虚空平等门中。

而大自在一念一时行。

劫说非劫非劫说劫。

非道说道道说非道。

非六道众生说六道众生。

六道众生说非六道众生。

非佛说佛佛说非佛。

而入出诸佛体性三昧中。

反照顺照逆照。

前照后照。

因照果照。

空照有照。

第一中道义谛照。

是智唯八地所证。

下地所不及。

不动不到不出不入不生不灭。

是地法门品。

无量无量不可说不可说。

今以略开地中百千分一毛头许事。

罗汉品中已明 若佛子。

菩提萨埵佛花严体性地。

以佛威仪如来三昧自在王王定。

出入无时。

于十方三千世界中百亿日月百亿四天下。

一时成佛转法轮乃至灭度。

一切佛事以一心中一时示现一切众生。

一切色身。

八十种好三十二相。

自在乐虚空同。

无量大悲光明相好庄严。

非天非人非六道。

一切法外而常行六道。

现无量身无量口无量意。

说无量法门。

而能转魔界入佛界。

佛界入魔界。

复转一切见入佛见。

佛见入一切见。

佛性入众生性。

众生性入佛性。

其地光光光照。

慧慧照。

明焰明焰。

无畏无量十力十八不共法。

解脱涅槃无为一道清净。

而以一切众生作父母兄弟。

为其说法尽一切劫得道果。

又现一切国土。

为一切众生相视如父如母。

天魔外道相视如父母。

住是地中从生死际起至金刚际。

以一念心中现如是事。

而能转入无量众生界。

如是无量。

略说如海一渧 若佛子。

菩提萨埵入佛界体性地。

其大慧空。

空复空空复空。

如虚空性。

平等智有如来性。

十功德品具足。

空同一相体性无为。

神虚体一法同法性。

故名如来。

应顺四谛二谛尽生死轮际。

法养法身无二。

是名应供。

遍覆一切世界中一切事。

正智圣解脱智。

知一切法有无一切众生根故。

是正遍知。

明明修行佛果时足故。

是明行足。

善逝三世佛法。

法同先佛。

去佛去时善善来时善善。

是名善逝。

是人行是上德。

入世间中教化众生。

使众生解脱一切结缚。

故名世间解脱。

是人一切法上入佛威神。

仪形如佛大士行处。

为世间解脱。

名无上士。

调顺一切众生。

名为丈夫。

于天人中教化一切众生。

咨受法言故。

是天人师。

妙本无二佛性玄觉常常大满。

一切众生礼拜故尊敬故。

是佛世尊。

一切人咨受奉教故。

是佛地。

是地中一切圣人之所入处故。

名佛界地。

尔时坐宝莲花上。

一切与授记欢喜。

法身手摩其顶。

同见同学菩萨异口同音赞叹无二。

又有百千亿世界中一切佛一切菩萨。

一时云集。

请转不可说法轮。

虚空藏化导法门。

是地有不可说奇妙法门品。

奇妙三明三昧门陀罗尼门。

非下地凡夫心识所知。

唯佛佛无量身口心意可尽其原。

如光音天品中说十无畏与佛道同 梵网经卷上 梵网经菩萨戒序 诸佛子等。

合掌至心听。

我今欲说诸佛大戒序。

众集默然听。

自知有罪当忏悔。

忏悔即安乐。

不忏悔罪益深。

无罪者默然。

默然故当知众清净。

诸大德优婆塞优婆夷等谛听。

佛灭度后于像法中。

应当尊敬波罗提木叉。

波罗提木叉者即是此戒。

持此戒时如暗遇明如贫得宝如病得差如囚系出狱如远行者得归。

当知此则是众等大师。

若佛住世无异此也。

怖心难生善心难发。

故经云。

勿轻小罪以为无殃。

水滴虽微渐盈大器。

刹那造罪殃堕无间。

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壮色不停犹如奔马。

人命无常过于山水。

今日虽存明亦难保。

众等各各一心勤修精进。

慎勿懈怠懒惰睡眠纵意。

夜即摄心存念三宝。

莫以空过徒设疲劳后代深悔。

众等各各一心谨依此戒。

如法修行应当学

芣苢赞

〔郭璞〕 〔晋〕

车前之草,别名芣苢。

王会之云:其实如李。

名之相乱,在乎疑似。

短歌行

〔陆机〕 〔晋〕

置酒高堂,悲歌临觞。

人寿几何,逝如朝霜。

时无重至,华不再阳。

蘋以春晖,兰以秋芳。

来日苦短,去日苦长。

今我不乐,蟋蟀在房。

乐以会兴,悲以别章。

岂曰无感,忧为子忘。

我酒既旨,我肴既臧。

短歌有咏,长夜无荒。

赠张弋阳诗

〔张翰〕 〔晋〕

时道玄旷,阶轨难寻。

散缨放冕,负剑长吟。

昆弟等志,托兹幽林。

玄墨澄气,虚静和心。

惟我友爱,缠绵往昔。

易尚去俗,携手林薄。

轻露给朝,遗英饱夕。

逍遥永日,何求何索。

潜光重阴,抱悴如荣。

绝路既续,舍我遐征。

朿带皇域,升降都城。

爰赖爰慕,忡予中情。

负薪弗克,耕者妨力。

仲仪弹弦,顾瞻先职。

遗其绵绵,忧心惨恻。

乃抗乃拔,释我绕邑。

将逝命驾,陟彼郊圻。

和鸾摇响,载驱载驰。

言告分别,言告言归。

心怨辞苦,张高弦哀。

杨柳可卷,去在斯时。

流液可年,岂云旋归。

行役必偕,伤我长离。

借喻孤禽,矜翼翩栖。

昔我惟乐,群居多跱。

今我斯怀,缠绵万里。

人亦有分,或通或否。

行矣免致,我诚永已。

周小史诗

〔张翰〕 〔晋〕

翩翩周生,婉娈幼童。

年十有五,如日在东。

香肤柔泽,素质参红。

团辅圆颐,菡萏芙蓉。

尔刑既淑,尔服亦鲜。

轻车随风,飞雾流烟。

转侧猗靡,顾盻便妍。

和颜善笑,美口善言。

思吴江歌

〔张翰〕 〔晋〕

秋风起兮佳景时,吴江水兮鲈鱼肥。

三千里兮安未归,恨难得兮仰天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