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居二首·其二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
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春秋两季有很多好日子,我经常同友人一起登高吟诵新诗篇。 经过门前互相招呼,聚在一起,有美酒,大家同饮共欢。 要干农活便各自归去,闲暇时则又互相思念。 思念的时候,大家就披衣相访,谈谈笑笑永不厌烦。 这种饮酒言笑的生活的确很美好,抛弃它实在无道理可言。 穿的吃的需要自己亲自去经营,躬耕的生活永不会将我欺骗。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两句:大意是说春秋多晴朗天气,恰好登高赋诗。 斟酌:倒酒而饮,劝人饮酒的意思。斟,盛酒于勺;酌,盛酒于觞。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句:说邻人间互相招呼饮酒。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zhé)相思”句:有农活儿时各自回去耕作,有馀暇时便彼此想念。农务:农活儿;辄,就;相思,互相怀念。 披衣:披上衣服,指去找人谈心。 厌:满足。 此理:指与邻里过从畅谈欢饮之乐。理,义蕴。 将不胜:岂不美。将,岂。 兹:这些,指上句“此理”。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句:这种邻里之间过从之乐岂不比什么都美?不要忽然抛弃这种做法。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句:语意一转,认为与友人谈心固然好,但应当自食其力,努力耕作必有收获。纪,经营。
《移居二首》是晋代大诗人陶渊明从园田居迁居至南村不久后创作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均写与南村邻人交往过从之乐,又各有侧重。 这是第二首,写移居之后,与邻人融洽相处,忙时各纪衣食,勤力耕作,闲时随意来往、言笑无厌的兴味。整个作品充溢着温暖与欢欣的气氛。 前人评陶,统归于平淡,又谓“凡作清淡古诗,须有沉至之语,朴实之理,以为文骨,乃可不朽”(施补华《岘佣说诗》)。陶渊明生于玄言诗盛行百年之久的东晋时代,“理过其辞,淡乎寡味”乃诗坛风尚,故以理为骨,臻于平淡皆不为难,其可贵处倒在淡而不枯,质而实绮,能在真率旷达的情意中化入渊深朴茂的哲理,从田园耕凿的忧勤里讨出人生天然的乐趣。读陶诗《移居二首·其二》,即可知此意。 全诗以自在之笔写自得之乐,将日常生活中邻里过从的琐碎情事串成一片行云流水。首二句“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暗承第一首结尾“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而来,篇断意连,接得巧妙自然。此处以“春秋”二字发端,概括全篇,说明诗中所叙并非“发真趣于偶尔”(谢榛《四溟诗话》),而是一年四季生活中常有的乐趣。每遇风和日丽的春天或天高云淡的秋日,登高赋诗,一快胸襟,历来为文人引为风雅胜事。对陶渊明来说,在柴桑火灾之後,新迁南村,有此登临胜地,更觉欣慰自得。登高不仅是在春秋佳日,还必须是在农务暇日,春种秋获,正是大忙季节,忙里偷闲,登高赋诗,个中趣味决非整天悠哉游哉的士大夫所能领略,何况还有同村的“素心人”可与共赏新诗。所以士大夫常有的雅兴,在此诗中便有不同寻常的意义。这两句用意颇深却如不经意道出,虽无一字刻划景物,而风光之清靡高爽,足堪玩赏,诗人之神情超旷,也如在眼前。 移居南村除有登高赋诗之乐以外,更有与邻人过从招饮之乐:“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这两句与前事并不连属,但若作斟酒品诗理解,四句之间又似可承接。过门辄呼,无须士大夫之间拜会邀请的虚礼,态度村野,更觉来往的随便。大呼小叫,毫不顾忌言谈举止的风度,语气粗朴,反见情意的真率。“相呼”之意可能是指邻人有酒,特意过门招饮诗人;也可能是诗人有酒招饮邻人,或邻人时来串门,恰遇诗人有酒便一起斟酌,共赏新诗。杜甫说:“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客至》)“叫妇开大瓶,盆中为吾取。……指挥过无礼,未觉村野丑。”(《遭田父泥饮》)诸般境界,在陶诗这两句中皆可体味,所以愈觉含蓄不尽。 当然,人们也不是终日饮酒游乐,平时各自忙于农务,有闲时聚在一起才觉得兴味无穷:“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辄披衣,言笑无厌时。”有酒便互相招饮,有事则各自归去,在这个小小的南村,人与人的关系非常实在,非常真诚。“各自归”本来指农忙时各自在家耕作,但又与上句饮酒之事字面相连,句意相属,给人以酒后散去、自忙农务的印象。这就像前四句一样,利用句子之间若有若无的连贯,从时间的先后承续以及诗意的内在联系两方面,轻巧自如地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琐事融成了整体。这句既顶住上句招饮之事,又引出下句相思之情。忙时归去,闲时相思,相思复又聚首,似与过门相呼意义重复,造成一个回环,“相思则披衣”又有意用民歌常见的顶针格,强调了这一重复,使笔意由于音节的复沓而更加流畅自如。这种往复不已的章法在汉诗中较常见,如《苏武诗》、《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等,多因重叠回环、曲尽其情而具有一唱三叹的韵味。陶渊明不用章法的复叠,而仅凭意思的回环形成往复不已的情韵,正是其取法汉人而又富有独创之处。何况此处还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诗意的深化。过门招饮,仅见其情意的真率,闲时相思,才见其友情的深挚。披衣而起,可见即使已经睡下,也无碍于随时相招,相见之后,谈笑起来没完没了,又使诗意更进一层。如果说过门辄呼是从地邻关系表明诗人与村人的来往无须受虚礼的限制,那么披衣而起、言笑无厌则表明他们的相聚在时间上也不受俗态的拘束。所以,将诗人与邻人之间纯朴的情谊写到极至,也就将摒绝虚伪和矫饰的自然之乐倾泻无馀。此际诗情已达高潮,再引出“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的感叹,便极其自然了。这两句扣住移居的题目,写出在此久居的愿望,也是对上文所述过从之乐的总结。不言“此乐”,而说“此理”,是因为乐中有理,由任情适意的乐趣中悟出了任自然的生活哲理比一切都高。从表面上看,这种快然自足的乐趣所体现的自然之理与东晋一般贵族士大夫的玄学自然观没有什么两样。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说:“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怏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似乎也可以用来解释陶渊明《移居二首·其二》中的真趣所在。但同是“人之相与”、“欣于所遇”之乐,其实质内容和表现方式大不相同。东晋士族自恃阀阅高贵,社会地位优越,每日服食养生,清谈玄理,宴集聚会所相与之人,都是贵族世家,一时名流;游山玩水所暂得之乐,亦不过是无所事事,自命风雅;他们所寄托的玄理,虽似高深莫测,其实只是空虚放浪的寄生哲学而已。陶渊明的自然观虽然仍以玄学为外壳,但他的自然之趣是脱离虚伪污浊的尘网,将田园当作返朴归真的乐土;他所相与之人是淳朴勤劳的农夫和志趣相投的邻里;他所寄托的玄理,朴实明快,是他在亲自参加农业劳动之后悟出的人生真谛。所以,此诗末二句“忽跟农务,以衣食当勤力耕收住,盖第耽相乐,本易务荒,乐何能久,以此自警,意始周匝无弊,而用笔则矫变异常”(张玉谷《古诗赏析》)。结尾点明自然之乐的根源在于勤力躬耕,这是陶渊明自然观的核心。“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诗人认为人生只有以生产劳动、自营衣食为根本,才能欣赏恬静的自然风光,享受纯真的人间情谊,并从中领悟最高的玄理——自然之道。这种主张力耕的“自然有为论”与东晋士族好逸恶劳的“自然无为论”是针锋相对的,它是陶渊明用小生产者朴素唯物的世界观批判改造士族玄学的产物。此诗以乐发端,以勤收尾,中间又穿插以农务,虽是以写乐为主,而终以勘为根本,章法与诗意相得益彰,但见笔力矫变而不见运斧之迹。全篇罗列日常交往的散漫情事,以任情适意的自然之乐贯串一气,言情切事,若离若合,起落无迹,断续无端,文气畅达自如而用意宛转深厚,所以看似平淡散缓而实极天然浑成。 由此可见,作诗以理为骨固佳,其尤贵者当善于在情中化理。晋宋之交,玄风大炽,一般诗人都能谈理。山水诗中的谈玄说理成份多为后人所訾议,而产生于同时的陶渊明田园诗中亦有不少谈理之作,却博得了盛誉。原因就在刚刚脱离玄言诗的山水诗多以自然证理,理赘于辞;而陶诗则能以情化理,理入于情,不言理亦自有理趣在笔墨之外,明言理而又有真情融于意象之中。这种从容自然的境界,为后人树立了很高的艺术标准。
【其一】 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
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
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
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
忽与一觞酒,日夕欢相持。
【其二】 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
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
九十行带索,饥寒况当年。
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
【其三】 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
有酒不肯饮,但顾世间名。
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
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
【其四】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其六】 行止千万端,谁知非与是。
是非苟相形,雷同共誉毁。
三季多此事,达士似不尔。
咄咄俗中愚,且当从黄绮。
【其七】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其八】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其九】 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
问子为谁欤?
田父有好怀。
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
褴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
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
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
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
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其十】 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
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涂。
此行谁使然?
似为饥所驱。
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馀。
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
【其十一】 颜生称为仁,荣公言有道。
屡空不获年,长饥至于老。
虽留身后名,一生亦枯槁。
死去何所知,称心固为好。
客养千金躯,临化消其宝。
裸葬何必恶,人当解意表。
【其十二】 长公曾一仕,壮节忽失时。
杜门不复出,终身与世辞。
仲理归大泽,高风始在兹。
一往便当已,何为复狐疑!
去去当奚道,世俗久相欺。
摆落悠悠谈,请从余所之。
【其十三】 有客常同止,取舍邈异境。
一士常独醉,一夫终年醒。
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领。
规规一何愚,兀傲差若颖。
寄言酣中客,日没烛当秉。
【其十四】 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
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
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
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其十五】 贫居乏人工,灌木荒余宅。
班班有翔鸟,寂寂无行迹。
宇宙一何悠,人生少至百。
岁月相催逼,鬓边早已白。
若不委穷达,素抱深可惜。
【其十六】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
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
敝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
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
孟公不在兹,终以翳吾情。
【其十七】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觉悟当念迁,鸟尽废良弓。
【其十八】 子云性嗜酒,家贫无由得。
时赖好事人,载醪祛所惑。
觞来为之尽,是谘无不塞。
有时不肯言,岂不在伐国。
仁者用其心,何尝失显默。
【其十九】 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
将养不得节,冻馁固缠己。
是时向立年,志意多所耻。
遂尽介然分,拂衣归田里。
冉冉星气流,亭亭复一纪。
世路廓悠悠,杨朱所以止。
虽无挥金事,浊酒聊可恃。
【其二十】 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
汲汲鲁中叟,弥缝使其淳。
凤鸟虽不至,礼乐暂得新。
洙泗辍微响,漂流逮狂秦。
诗书复何罪?
一朝成灰尘。
区区诸老翁,为事诚殷勤。
如何绝世下,六籍无一亲。
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
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
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
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善哉!
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
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
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
」
相知何必旧,倾盖定前言。
有客赏我趣,每每顾林园。
谈谐无俗调,所说圣人篇。
或有数斗酒,闲饮自欢然。
我实幽居士,无复东西缘。
物新人惟旧,弱毫多所宣。
情通万里外,形迹滞江山。
君其爱体素,来会在何年!
【其一】 京华游侠窟,山林隐遁栖。
朱门何足荣?
未若托蓬莱。
临源挹清波,陵冈掇丹荑。
灵溪可潜盘,安事登云梯。
漆园有傲吏,莱氏有逸妻。
进则保龙见,退为触蕃羝。
高蹈风尘外,长揖谢夷齐。
【其二】 青溪千馀仞,中有一道士。
云生梁栋间,风出窗户里。
借问此何谁,云是鬼谷子。
翘迹企颖阳,临河思洗耳。
阊阖西南来,潜波涣鳞起。
灵妃顾我笑,粲然启玉齿。
蹇修时不存,要之将谁使。
【其三】 翡翠戏兰苕,容色更相鲜。
绿萝结高林,蒙笼盖一山。
中有冥寂士,静啸抚清弦。
放情凌霄外,嚼蕊挹飞泉。
赤松临上游,驾鸿乘紫烟。
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
借问蜉蝣辈,宁知龟鹤年。
【其四】 六龙安可顿,运流有代谢。
时变感人思,已秋复愿夏。
淮海变微禽,吾生独不化。
虽欲腾丹溪,云螭非我驾。
愧无鲁阳德,回日向三舍。
临川哀年迈,抚心独悲咤。
【其五】 逸翮思拂霄,迅足羡远游。
清源无增澜,安得运吞舟。
珪璋虽特达,明月难闇投。
潜颖怨清阳,陵苕哀素秋。
悲来恻丹心,零泪缘缨流。
【其六】 杂县寓鲁门,风暖将为灾。
吞舟涌海底,高浪驾蓬莱。
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
陵阳挹丹溜,容成挥玉杯。
姮娥扬妙音,洪崖颔其颐。
升降随长烟,飘飖戏九垓。
奇齢迈五龙,千岁方婴孩。
燕昭无灵气,汉武非仙才。
【其七】 晦朔如循环,月盈已复魄。
蓐收清西陆,朱羲将由白。
寒露拂陵苕,女萝辞松柏。
蕣荣不终朝,蜉蝣岂见夕。
圆丘有奇章,钟山出灵液。
王孙列八珍,安期炼五石。
长揖当途人,去来山林客。
【其八】 旸谷吐灵曜,扶桑森千丈。
朱霞升东山,朝日何晃朗。
回风流曲棂,幽室发逸响。
悠然心永怀,眇尔自遐想。
仰思举云翼,延首矫玉掌。
啸傲遗世罗,纵情在独往。
明道虽若昧,其中有妙象。
希贤宜励德,羡鱼当结网。
【其九】 采药游名山,将以救年颓。
呼吸玉滋液,妙气盈胸怀。
登仙抚龙驷,迅驾乘奔雷。
鳞裳逐电曜,云盖随风回。
手顿羲和辔,足蹈阊阖开。
东海犹蹄涔,昆仑蝼蚁堆。
遐邈冥茫中,俯视令人哀。
【其十】 璇台冠昆岭,西海滨招摇。
琼林笼藻映,碧树疏英翘。
丹泉溧朱沫,黑水鼓玄涛。
寻仙万余日,今乃见子乔。
振发睎翠霞,解褐礼绛霄。
总辔临少广,盘虬舞云轺。
永偕帝乡侣,千齢共逍遥。
【其十一】 吐纳致真和,一朝忽灵蜕。
飘然凌太清,眇尔景长灭。
【其十二】 纵酒蒙汜滨,结驾寻木末。
翘手攀金梯,飞步登玉阙。
左顾拥方目,右眷极朱发。
【其十三】 四渎流如泪,五岳罗若垤。
寻我青云友,永与时人绝。
【其十四】 静叹亦何念,悲此妙齢逝。
在世无千月,命如秋叶蔕。
兰生蓬芭间,荣曜常幽翳。
【其十五】 登岳采五芝,涉涧将六草。
散发荡玄溜,终年不华皓。
【其十六】 放浪林泽外,被发师岩穴。
仿佛若士姿,梦想游列?。
【其十七】 翘首望太清,朝云无增景。
虽欲思灵化,龙津未易上。
【其十八】 安见山林士,拥膝对岩蹲。
【其十九】 啸嗷遗俗罗,得此生。
殷、齐,中也。
斯、誃,离也。
谡、兴,起也。
还、复,返也。
宣、徇,遍也。
驲、遽,传也。
蒙、荒,奄也。
告、谒,请也。
肃、噰,声也。
格、怀,来也。
畛、厎,致也。
恀、怙,恃也。
律、遹,述也。
俞、畣,然也。
豫、胪,叙也。
庶几,尚也。
观、指,示也。
若、惠,顺也。
敖、幠,傲也。
幼、鞠,稚也。
逸、愆,过也。
疑、休,戾也。
疾、齐,壮也。
悈、褊,急也。
贸、贾,市也。
厞、陋,隐也。
遏、遾,逮也。
征、迈,行也。
圮、败,覆也。
荐,原,再也。
抚、敉,抚也。
臞、脙,瘠也。
桄、颎,充也。
屡、暱,亟也。
靡、罔,无也。
爽,差也。
爽,忒也。
佴,贰也。
剂、剪,齐也。
饙、馏,稔也。
媵、将,送也。
作、造,为也。
餥、餱,食也。
鞫、究,穷也。
滷、矜、咸,苦也。
干、流,求也。
流,覃也。
覃,延也。
佻,偷也。
潜,深也。
潜、深,测也。
穀、鞠,生也。
啜,茹也。
茹、虞,度也。
试、式,用也。
诰、誓,谨也。
竞、逐,彊也。
御、圉,禁也。
窒、薶,塞也。
黼、黻,彰也。
膺、身,亲也。
恺悌,发也。
髦士,官也。
畯,农夫也。
盖、割,裂也。
邕、支,载也。
諈、诿,累也。
漠、察,清也。
庇、庥,廕也。
穀、履,禄也。
履,礼也。
隐,占也。
逆,迎也。
憯,曾也。
增,益也。
窭,贫也。
薆,隐也。
僾,唈也。
基,经也。
基,设也。
祺,祥也。
祺,吉也。
兆,域也。
肇,敏也。
挟,藏也。
浃,彻也。
替,废也。
替,灭也。
速,征也。
征,召也。
琛,宝也。
探,试也。
髦,选也。
髦,俊也。
俾,职也。
纰,饰也。
氵夌,栗也。
栗,慼也。
蠲,明也。
茅,明也。
明,郎也。
猷,图也。
猷,若也。
偁,举也。
称,好也。
坎、律,铨也。
矢,誓也。
舫,舟也。
泳,游也。
迨,及也。
冥,幼也。
降,下也。
佣,均也。
强,暴也。
宨,肆也。
肆,力也。
俅,戴也。
瘗,幽也。
氂,罽也。
烘,燎也。
煁,烓也。
陪,朝也。
康,苛也。
樊,籓也。
赋,量也。
粻,粮也。
庶,侈也。
庶,幸也。
筑,拾也。
奘,驵也。
集,会也。
舫,泭也。
洵,均也。
洵,龛也。
逮,遝也。
是,则也。
画,形也。
赈,富也。
局,分也。
懠,怒也。
僁,声也。
葵,揆也。
揆,度也。
逮,及也。
惄,饥也。
眕,重也。
猎,虐也。
土,田也。
戍,遏也。
师,人也。
硈,巩也。
弃,忘也。
嚣,闲也。
谋,心也。
献,圣也。
里,邑也。
襄,除也。
振,古也。
怼,怨也。
缡,介也。
号,呼也。
凶,咎也。
苞,稹也。
逜。
寤也。
顁,题也。
猷、肯,可也。
务,侮也。
贻,遗也。
贸,买也。
贿,财也。
甲,狎也。
菼,骓也。
菼,薍也。
粲,餐也。
渝,变也。
宜,肴也。
夷,悦也。
颠,顶也。
耋,老也。
輶,轻也。
俴,浅也。
绹,绞也。
讹,化也。
跋,躐也。
疐,跲也。
烝,尘也。
戎,相也。
饫,私也。
孺,属也。
幕,暮也。
煽,炽也。
炽,盛也。
柢,本也。
窕,闲也。
沦,率也。
罹,毒也。
检,同也。
邮,过也。
逊,遯也。
毙,踣也。
偾,僵也。
畛,殄也。
曷,盍也。
虹,溃也。
隌,闇也。
黏,胶也。
孔,甚也。
厥,其也。
戛,礼也。
阇,台也。
囚,拘也。
攸,所也。
展,适也。
郁,气也。
宅,居也。
休,庆也。
祈,叫也。
濬、幽,深也。
哲,智也。
弄,玩也。
尹,正也。
皇、匡,正也。
服,整也。
聘,问也。
愧,惭也。
殛,诛也。
克,能也。
翌,明也。
讻,讼也。
晦,冥也。
奔,走也。
逡,退也。
疐,仆也。
亚,次也。
谂,念也。
届,极也。
弇,同也。
弇,盖也。
恫,痛也。
握,具也。
振,讯也。
阋,恨也。
越,扬也。
对,遂也。
燬,火也。
懈,怠也。
宣,缓也。
遇,偶也。
曩,向也。
偟,暇也。
宵,夜也。
懊,忨也。
愒,贪也。
榰,柱也。
裁,节也。
竝,并也。
卒,既也。
慒,虑也。
将,资也。
黹,紩也。
递,迭也。
矧,况也。
廪,廯也。
逭,逃也。
讯,言也。
间,伣也。
沄,沆也。
干,扞也。
趾,足也。
剕,刖也。
襄,驾也。
忝,辱也。
燠,暖也。
塊,堛也。
将,齐也。
糊,饘也。
启,跪也。
矏,密也。
开,辟也。
袍,襺也。
障,畛也。
靦,姡也。
鬻,糜也。
舒,缓也。
翢,纛也。
纛,翳也。
隍,壑也。
芼,搴也。
典,经也。
威,则也。
苛,妎也。
芾,小也。
迷,惑也。
狃,复也。
逼,迫也。
般,还也。
班,赋也。
济,渡也。
济,成也。
济,益也。
缗,纶也。
辟,历也。
漦,盝也。
宽,绰也。
衮,黻也。
华,皇也。
昆,后也。
弥,终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