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第七卷·离娄上·第十节

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

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

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

仁,人之安宅也。

义,人之正路也。

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孟子说:“戕害自己的人,不可能同他有所谈论;自己抛弃自己的人,不可能同他有所作为。说出话来破坏礼义,这便叫做自己残害自己。自以为不能安居于仁,由义而行,这便叫做自己抛弃自己。仁,是人最安稳的住宅;义,是人最中正的道路。空着安稳的住宅而不住,舍弃正确的道路而不走,可悲啊!”


注释

暴:残害,糟蹋。 非:诋毁,破坏。



孟子·第七卷·离娄上·第十一节

〔孟子〕 〔周〕

孟子曰:“道在尔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之难。

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孟子·第七卷·离娄上·第十二节

〔孟子〕 〔周〕

孟子曰:“居下位而不获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

获于上有道:不信于友,弗获于上矣。

信于友有道:事亲弗悦,弗信于友矣。

悦亲有道:反身不诚,不悦于亲矣。

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其身矣。

是故诚者,天之道也。

思诚者,人之道也。

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

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孟子·第七卷·离娄上·第十三节

〔孟子〕 〔周〕

孟子曰:“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

吾闻西伯善养老者。

’太公辟纣,居东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

吾闻西伯善养老者。

’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而归之,是天下之父归之也。

天下之父归之,其子焉往?

诸侯有行文王之政者,七年之内,必为政于天下矣。

孟子·第七卷·离娄上·第十四节

〔孟子〕 〔周〕

孟子曰:“求也为季氏宰,无能改于其德,而赋粟倍他日。

孔子曰:‘求非我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由此观之,君不行仁政而富之,皆弃于孔子者也。

况于为之强战?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

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故善战者服上刑,连诸侯者次之,辟草莱、任土地者次之。

孟子·第七卷·离娄上·第十五节

〔孟子〕 〔周〕

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

眸子不能掩其恶。

胸中正,则眸子了焉。

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

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

孟子·第七卷·离娄上·第九节

〔孟子〕 〔周〕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

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故为渊驱鱼者,獭也。

为丛驱爵者,鹯也。

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

虽欲无王,不可得已。

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苟为不畜,终身不得。

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

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此之谓也。

孟子·第七卷·离娄上·第八节

〔孟子〕 〔周〕

孟子曰:“不仁者可与言哉?

安其危而利其菑,乐其所以亡者。

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

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孔子曰:‘小子听之!

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

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

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

自作孽,不可活。

’此之谓也。

孟子·第七卷·离娄上·第七节

〔孟子〕 〔周〕

孟子曰:“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

天下无道,小役大,弱役强。

斯二者天也。

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齐景公曰:‘既不能令,又不受命,是绝物也。

’涕出而女于吴。

今也小国师大国而耻受命焉,是犹弟子而耻受命于先师也。

如耻之,莫若师文王。

师文王,大国五年,小国七年,必为政于天下矣。

诗云:‘商之孙子,其丽不亿。

上帝既命,侯于周服。

侯服于周,天命靡常。

殷士肤敏,祼将于京。

’孔子曰:‘仁不可为众也。

夫国君好仁,天下无敌。

’今也欲无敌于天下而不以仁,是犹执热而不以濯也。

诗云:‘谁能执热,逝不以濯?

’”

孟子·第七卷·离娄上·第六节

〔孟子〕 〔周〕

孟子曰:“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

巨室之所慕,一国慕之。

一国之所慕,天下慕之。

故沛然德教溢乎四海。

孟子·第七卷·离娄上·第五节

〔孟子〕 〔周〕

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