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泰伯篇·第六章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君子人与?

君子人也。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曾子说:“可以把年幼的君主托付给他,可以把国家的政权托付给他,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而不动摇屈服。这样的人是君子吗?是君子啊!” 【另一译法】 曾子说:“可以把幼小的孤儿和国家的命脉都交付给他,他面临安危存亡的紧急关头,却意志坚定不动摇屈服,这样的人可以称为君子吗?当然可以称为君子了!”


注释

托六尺之孤:孤:死去父亲的小孩叫孤,六尺指15岁以下,古人以七尺指成年。托孤,受君主临终前的嘱托辅佐幼君。 寄百里之命:寄,寄托、委托。百里之命,指掌握国家政权和命运。 临大节而不可夺:大节,国家安危,个人死生之大关节处。夺,强之放弃义。受人之托,守人之寄,一心以之,不可摇夺也。 君子人也:此处君子有两说:一,受托孤之责,己虽无欺之之心,却被人欺。膺百里之寄,己虽无窃之之心,却被人窃。亦是不胜任。君子必才德兼全,有德无才,不能为君子。此说固是。但后世如文天祥史可法,心尽力竭,继之以死,而终于君亡国破。此乃时命,非不德,亦非无才,宁得不谓之君子?故知上句不可夺,在其志,而君子所重,亦更在其德。盖才有穷时,惟德可以完整无缺。此非重德行而薄事功,实因德行在我,事功不尽在我。品评人物,不当以不尽在彼者归罪于彼。



论语·泰伯篇·第七章

〔孔子〕 〔周〕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篇·第八章

〔孔子〕 〔周〕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论语·泰伯篇·第九章

〔孔子〕 〔周〕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论语·泰伯篇·第十章

〔孔子〕 〔周〕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

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论语·泰伯篇·第十一章

〔孔子〕 〔周〕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论语·泰伯篇·第五章

〔孔子〕 〔周〕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

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论语·泰伯篇·第四章

〔孔子〕 〔周〕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

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

正颜色,斯近信矣。

出辞气,斯远鄙倍矣。

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论语·泰伯篇·第三章

〔孔子〕 〔周〕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

启予手!

《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而今而后,吾知免夫!

小子!

论语·泰伯篇·第二章

〔孔子〕 〔周〕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

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论语·泰伯篇·第一章

〔孔子〕 〔周〕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