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韦司马别

送别临曲渚,征人慕前侣。

离言虽欲繁,离思终无绪。

悯悯分手毕,萧萧行帆举。

举帆越中流,望别上高楼。

予起南枝怨,子结北风愁。

逦逦山蔽日,汹汹浪隐舟。

隐舟邈已远,徘徊落日晚。

归衢并驾奔,别馆空筵卷。

想子敛眉去,知予衔泪返。

衔泪心依依,薄暮行人稀。

暧暧入塘港,蓬门已掩扉。

帘中看月影,竹里见萤飞。

萤飞飞不息,独愁空转侧。

北窗倒长簟,南邻夜闻织。

弃置勿复陈,重陈长叹息。


思念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送别在曲渚的时候,征人憧憬前辈的风采。 离别的话虽然想说很多,但离别的思念却始终没有结论。 唏嘘着分手结束,寂寥地举起行船的帆。 帆举起后越过了中流,望着离别的身影上了高楼。 我站起来怨恨南方的树枝,你抱着北风而感到忧愁。 崇山峻岭遮住了阳光,汹涌的浪潮将船隐匿。 隐匿的船已经远去,徘徊在夕阳西下的时候。 回到大街上飞奔,别馆里的筵席空空荡荡。 想着你皱起了眉头离去,我知道自己带着泪水返回。 带着泪水,心里如此依依不舍,黄昏时行人稀少。 微光映入港口,蓬门已经关紧。 在窗帘的夜色中看见月亮的影子,竹林里有萤火虫飞舞。 萤火虫不知疲倦地飞舞,而我只能空着愁思翻来覆去。 北窗边倒着睡着的床褥,邻居家的女子夜间传来织布声。 抛弃的东西不再陈列,翻转的思绪只能长吁短叹。


简介

《送韦司马别》,南朝梁时期何逊所做的五言诗。这首诗最突出的艺术特色之一,就是成功地运用了“顶真格”。所谓“顶真格”,就是以上句的末几字(词语或句子)做下句的开头,使语句递接紧凑而生动畅达,读来抑扬顿挫,缠绵不绝。亦称“联珠格”。 韦司马,即韦爱。齐东昏侯永元三年(公元501年)春正月,萧衍为征东将军,从襄阳兴师讨伐东昏侯,留弟冠军将军萧伟行雍州(治所在今湖北襄阳)州府事,以壮武将军韦爱为其司马,带襄阳令。时齐兴太守颜僧都等据郡反,爱沉敏有谋,率众千馀人,与僧都等战于始平郡南,大破之。梁天监元年(公元502年),进号辅国将军,寻除宁蜀太守,与益州刺史邓元起西上袭刘季连,行至公安,道病卒(见《梁书·韦爱传》)。此诗当作于齐东昏侯永元三年(公元501年)韦爱为雍州司马时。 张玉谷说:“此送别后还家写意之诗,非送别时作也。”(《古诗赏析》)全诗三十句,可分为五个段落,每段六句。第一段写江边话别时难舍难分的情景。第二段写韦爱乘舟离去,作者登楼远望时的心情。第三段写送归路上的感受。第四段写到家所见情景。第五段写辗转思念、夜不成寐的苦况。可谓层次分明,结构谨严。 顶真格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几乎句句“联珠”的,如李白的《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宋元时更流行为一种带游戏性的文体,如《中原音韵》载《越调·小桃红》:“断肠人寄断肠词,词写心间事,事到头来不由自,自寻思,思量往日真诚志,志诚是有,有情谁似,似俺那人儿。”一种是段与段之间“联珠”的,这首诗就是这样。全诗五段,每段最后几字与下段最前几字相同或稍有变化,如第二段结尾“汹汹浪隐舟”与第三段开头“隐舟邈已远”,第四段结尾“竹里见萤飞”与第五段“萤飞飞不息”,首尾两字完全相同;而第一段结尾“萧萧行帆举”与第二段开头“举帆越中流”,第三段结尾“知予衔泪返”与第四段开头“衔泪心依依”,首尾两三字则错综变化。运用“顶真格”,将全诗很自然地分为五个段落,每段都是六句,而且一段一换韵,平仄韵相间,又每段首句入韵。这样,从形式上看,非常整齐谨严,从声律上讲,读来反复顿挫,蝉联不断,大有缠绵悱恻,馀音绕梁三日不绝之妙,恰切地反映了主人公依恋难舍、思念不已的感情。所以沈德潜说:“每于顿挫处,蝉联而下,一往情深。”(《古诗源·卷十三》) 另一个艺术特色,就是叠字的运用。全诗共用了六组叠字,都恰到好处。如“悯悯分手毕,萧萧行帆举”,将风催舟发主客不忍离别的情景维妙维肖地表现了出来。这或许是化用了梁简文帝萧纲《伤离新体诗》的“凄凄隐去棹,悯悯怆还途”诗意。“逦逦山蔽日,汹汹浪隐舟”,连绵起伏的山峦隐没了落日的光辉,也挡住了送行者的视线,友人乘坐的小船在惊涛骇浪中忽隐忽现,这既写出了旅途的艰险,又细微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担心和关切。离情别景,宛然在目。“依依”,思恋之貌,“暧暧”,昏昧之貌,而这“暧暧”的薄暮景象,与那“依依”的离情别绪交织在一起,更加增强了艺术的感染力量。



酬范记室云

〔何逊〕 〔南北朝〕

林密户稍阴,草滋阶欲暗。

风光蕊上轻,日色花中乱。

相思不独欢,伫立空为叹。

清谈莫共理,繁文徒可玩。

高唱子自轻,继音予可惮。

和徐都曹出新亭渚

〔谢脁〕 〔南北朝〕

宛洛佳遨游,春色满皇州。

结轸青郊路,回瞰苍江流。

日华川上动,风光草际浮。

桃李成蹊径,桑榆荫道周。

东都已俶载,言归望绿畴。

秋晨羁怨望海思归

〔沈约〕 〔南北朝〕

分空临澥雾,披远望沧流。

八桂暧如画,三桑眇若浮。

烟极希丹水,月远望青丘。

游沈道士馆

〔沈约〕 〔南北朝〕

秦皇御宇宙,汉帝恢武功。

欢娱人事尽,情性犹未充。

锐意三山上,托慕九霄中。

既表祈年观,复立望仙宫。

宁为心好道?

直由意无穷!

曰余知止足,是愿不须丰。

遇可淹留处,便欲息微躬。

山嶂远重叠,竹树近蒙笼。

开衿濯寒水,解带临清风。

所累非外物,为念在玄空。

朋来握石髓,宾至驾轻鸿。

都令人径绝,唯使云路通。

一举凌倒景,无事适华嵩。

寄言赏心客,岁暮尔来同。

雪赋

〔谢惠连〕 〔南北朝〕

岁将暮,时既昏。

寒风积,愁云繁。

梁王不悦,游于兔园。

乃置旨酒,命宾友。

召邹生,延枚叟。

相如末至,居客之右。

俄而微霰零,密雪下。

王乃歌北风于卫诗,咏南山于周雅。

授简于司马大夫,曰:「抽子秘思,骋子妍辞,侔色揣称,为寡人赋之。

」 相如于是避席而起,逡巡而揖。

曰:臣闻雪宫建于东国,雪山峙于西域。

岐昌发咏于来思,姬满申歌于《黄竹》。

《曹风》以麻衣比色,楚谣以幽兰俪曲。

盈尺则呈瑞于丰年,袤丈则表沴于阴德。

雪之时义远矣哉!

请言其始。

若乃玄律穷,严气升。

焦溪涸,汤谷凝。

火井灭,温泉冰。

沸潭无涌,炎风不兴。

北户墐扉,裸壤垂缯。

于是河海生云,朔漠飞沙。

连氛累霭,揜日韬霞。

霰淅沥而先集,雪纷糅而遂多。

其为状也,散漫交错,氛氲萧索。

蔼蔼浮浮,瀌瀌弈弈。

联翩飞洒,徘徊委积。

始缘甍而冒栋,终开帘而入隙。

初便娟于墀庑,末萦盈于帷席。

既因方而为圭,亦遇圆而成璧。

眄隰则万顷同缟,瞻山则千岩俱白。

于是台如重璧,逵似连璐。

庭列瑶阶,林挺琼树,皓鹤夺鲜,白鹇失素,纨袖惭冶,玉颜掩姱。

若乃积素未亏,白日朝鲜,烂兮若烛龙,衔耀照昆山。

尔其流滴垂冰,缘溜承隅,粲兮若冯夷,剖蚌列明珠。

至夫缤纷繁骛之貌,皓皔曒洁之仪。

回散萦积之势,飞聚凝曜之奇,固展转而无穷,嗟难得而备知。

若乃申娱玩之无已,夜幽静而多怀。

风触楹而转响,月承幌而通晖。

酌湘吴之醇酎,御狐貉之兼衣。

对庭鹍之双舞,瞻云雁之孤飞。

践霜雪之交积,怜枝叶之相违。

驰遥思于千里,愿接手而同归。

邹阳闻之,懑然心服。

有怀妍唱,敬接末曲。

于是乃作而赋积雪之歌,歌曰: 携佳人兮披重幄,援绮衾兮坐芳褥。

燎熏炉兮炳明烛,酌桂酒兮扬清曲。

又续写而为白雪之歌,歌曰: 曲既扬兮酒既陈,朱颜酡兮思自亲。

愿低帷以昵枕,念解佩而褫绅。

怨年岁之易暮,伤后会之无因。

君宁见阶上之白雪,岂鲜耀于阳春。

歌卒。

王乃寻绎吟玩,抚览扼腕。

顾谓枚叔,起而为乱,乱曰: 白羽虽白,质以轻兮,白玉虽白,空守贞兮。

未若兹雪,因时兴灭。

玄阴凝不昧其洁,太阳不固其节。

节岂我名,洁岂我贞。

凭云升降,从风飘零。

值物赋象,任地班形。

素因遇立,污随染成。

纵心皓然,何虑何营?

边城思

〔何逊〕 〔南北朝〕

柳黄未吐叶,水绿半含苔。

春色边城动,客思故乡来。

日夕富阳浦口和朗公

〔何逊〕 〔南北朝〕

客心愁日暮,徙倚空望归。

山烟涵树色,江水映霞晖。

独鹤凌空逝,双凫出浪飞。

故乡千馀里,兹夕寒无衣。

赠诸游旧

〔何逊〕 〔南北朝〕

弱操不能植,薄伎竞无依。

浅智终已矣,令名安可希。

扰扰从役倦,屑屑身事微。

少壮轻年月,迟暮惜光辉。

一涂今未是,万绪昨如非。

新知虽已乐,旧爱尽暌违。

望乡空引领,极目泪沾衣。

旅客长憔悴,春物自芳菲。

岸花临水发,江燕绕樯飞。

无由下征帆,独与暮潮归。

夕望江桥示萧谘议杨建康江主簿

〔何逊〕 〔南北朝〕

夕鸟已西度,残霞亦半消。

风声动密竹,水影漾长桥。

旅人多忧思,寒江复寂寥。

尔情深巩洛,予念返渔樵。

何因适归愿,分路一扬镳。

下方山

〔何逊〕 〔南北朝〕

寒鸟树间响,落星川际浮。

繁霜白晓岸,苦雾黑晨流。

鳞鳞逆去水,弥弥急还舟。

望乡行复立,瞻途近更修。

谁能百里地,萦绕千端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