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师唱谁家曲

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

借君拍板与门槌,我也逢场作戏、莫相疑。

溪女方偷眼,山僧莫皱眉。

却愁弥勒下生迟,不见老婆三五、少年时。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注释

南歌子:唐教坊曲名。隋唐以来曲多以「子」名,「子」有小的含义,大体属小曲。调名本自汉张平子《南都赋》:「坐南歌兮起郑舞」句,取淳于棼事。《金奁集》入「仙吕宫」。此词有单调、双调二体。单调者始自温飞卿词,因词有「恨春宵」句,名《春宵曲》。张子澄词本此添字,因词有「高捲水晶簾额」句,名《水晶簾》,又有「惊破碧窗残梦」句,名《碧窗梦》。郑子聃有《我爱沂阳好》词十首,更名《十爱词》。以温飞卿《南歌子·手里金鹦鹉》为正体,单调二十三字,五句三平韵。另有单调二十六字,五句三平韵。双调者有平韵、仄韵两体。平韵者始自毛熙震词,周美成、杨无咎、仲殊五十四字体,无名氏五十三字体,俱本此添字。仄韵者始自《乐府雅词》,惟石次仲词最为谐婉。周美成词名《南柯子》,程正伯词名《望秦川》,田不伐词有「簾风不动蝶交飞」句,名《风蝶令》。双调五十二字,前後阕各四句三平韵;双调五十四字,前後阕各四句三平韵等变体。 题注:傅子立注:「《冷斋夜话》:『东坡镇钱塘,无日不在西湖。尝携妓谒大通禅师,大通愠形于色。东坡作长短句,令妓歌之。』」刘尚荣按:「此条题注原在调名下,今按本书体例移词末。事见《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七·戏词》转引,别见宋皇都风月主人《绿窗新话·卷下》。又『镇』字,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作『守』;『形』,元延祐本、毛本缺。」 「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句:傅子立注:「《传灯录》:『关南道吾和尚,因见巫师乐神,打鼓作舞,云:「还识神也!」师于此大悟。後往德山申其悟旨。德山乃印可,师往後每至升座时,著绯衣,执木简作礼。僧问:「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师云:「打动关南鼓,唱起德山歌。」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云:「禅床作女人。」拜云:「谢子远来,无可相待。」』」刘尚荣按:「《景德传灯录·卷十一·关南道吾禅师》及《五灯会元·卷四·关南道吾和尚》记载此事,与傅注大同小异。」 拍板与门槌:傅子立注:「梁武帝请志公和尚讲经,志公对曰:『自有大士,见在渔行,善能讲唱。』帝乃召大士入内,问曰:『用何高座?』大士对曰:『不用高座,只用拍板一具。』大士得板,遂乃唱经,并四十九颂,唱毕而去。大士乃傅大士也。又,武帝尝一夕焚章而召诸法师斋,人莫有知之者。大士诘朝即手持一铁槌,径往以叩梁之端门,而先赴召。时若娄约法师这犹或後至,若云先法师等,终不知所召矣。」刘尚荣按:「《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七·善慧大师》。」 逢场作戏:傅子立注:「《传灯录》:『僧邓隐峰云:「竿木随身,逢场作戏。」』」刘尚荣按:「详见《景德传灯录·卷六·江西道一禅师》。」 莫相疑:《冷斋夜话》引此词作「不须疑」。 莫皱眉: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作「莫眨眉」。 弥勒下生:傅子立注:「释氏有当来下生弥勒佛,言百千万亿劫後,阎浮世界复散为虚空,则弥勒佛乃当下生时也。」刘尚荣按:「见《弥勒下生经》。」 却愁:《冷斋夜话》引此词作「却嫌」。 老婆三五:傅子立注:「《摭言集》:『唐薛逢尝策羸以赴朝,值新进士榜下,缀行。导曰:「回避新郎君!」逢冁然,即遣一介语之曰:「报道莫贫相!阿婆三五少年时,也会东涂西抹来。」』」刘尚荣按:「事详《唐摭言·卷三·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文句小异。」老婆,《冷斋夜话》引此词作「阿婆」。



资治通鉴·卷一·周纪一

〔司马光〕 〔宋〕

起著雍摄提格,尽玄黓困敦,凡三十五年。

威烈王二十三年(戊寅,公元前四零三年) 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

臣光曰: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

何谓礼?

纪纲是也。

何谓分?

君臣是也。

何谓名?

公、侯、卿、大夫是也。

夫以四海之广,兆民之众,受制于一人,虽有绝伦之力,高世之智,莫敢不奔走而服役者,岂非以礼为之纲纪哉!

是故天子统三公,三公率诸侯,诸侯制卿大夫,卿大夫治士庶人。

贵以临贱,贱以承贵。

上之使下,犹心腹之运手足,根本之制支叶。

下之事上,犹手足之卫心腹,支叶之庇本根。

然后能上下相保而国家治安。

故曰:天子之职莫大于礼也。

文王序《易》,以乾坤为首。

孔子系之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言君臣之位,犹天地之不可易也。

《春秋》抑诸侯,尊周室,王人虽微,序于诸侯之上,以是见圣人于君臣之际,未尝不惓惓也。

非有桀、纣之暴,汤、武之仁,人归之,天命之,君臣之分,当守节伏死而已矣。

是故以微子而代纣,则成汤配天矣。

以季札而君吴,则太伯血食矣。

然二子宁亡国而不为者,诚以礼之大节不可乱也。

故曰:礼莫大于分也。

夫礼,辨贵贱,序亲疏,裁群物,制庶事。

非名不著,非器不形。

名以命之,器以别之,然后上下粲然有伦,此礼之大经也。

名器既亡,则礼安得独在哉?

昔仲叔于奚有功于卫,辞邑而请繁缨,孔子以为不如多与之邑。

惟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

政亡,则国家从之。

卫君待孔子而为政,孔子欲先正名,以为名不正则民无所措手足。

夫繁缨,小物也,而孔子惜之。

正名,细务也,而孔子先之。

诚以名器既乱,则上下无以相有故也。

夫事未有不生于微而成于著。

圣人之虑远,故能谨其微而治之。

众人之识近,故必待其著而后救之。

治其微,则用力寡而功多。

救其著,则竭力而不能及也。

《易》曰:“履霜,坚冰至”,《书》曰:“一日二日万几”,谓此类也。

故曰:分莫大于名也。

呜呼!

幽、厉失德,周道日衰,纲纪散坏,下陵上替,诸侯专征,大夫擅政。

礼之大体,什丧七八矣。

然文、武之祀犹绵绵相属者,盖以周之子孙尚能守其名分故也。

何以言之?

昔晋文公有大功于王室,请隧于襄王,襄王不许,曰:“王章也。

未有代德而有二王,亦叔父之所恶也。

不然,叔父有地而隧,又何请焉!

”文公于是乎惧而不敢违。

是故以周之地则不大于曹、滕,以周之民则不众于邾、莒,然历数百年,宗主天下,虽以晋、楚、齐、秦之强,不敢加者,何哉?

徒以名分尚存故也。

至于季氏之于鲁,田常之于齐,白公之于楚,智伯之于晋,其势皆足以逐君而自为,然而卒不敢者,岂其力不足而心不忍哉?

乃畏奸名犯分而天下共诛之也。

今晋大夫暴蔑其君,剖分晋国,天子既不能讨,又宠秩之,使列于诸侯,是区区之名分复不能守而并弃之也。

先王之礼于斯尽矣。

或者以为当是之时,周室微弱,三晋强盛,虽欲勿许,其可得乎?

是大不然。

夫三晋虽强,苟不顾天下之诛而犯义侵礼,则不请于天子而自立矣。

不请于天子而自立,则为悖逆之臣。

天下苟有桓、文之君,必奉礼义而征之。

今请于天子而天子许之,是受天子之命而为诸侯也,谁得而讨之!

故三晋之列于诸侯,非三晋之坏礼,乃天子自坏之也。

呜呼!

君臣之礼既坏矣,则天下以智力相雄长,遂使圣贤之后为诸侯者,社稷无不泯绝,生民之害糜灭几尽,岂不哀哉!

初,智宣子将以瑶为后。

智果曰:“不如宵也。

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

美鬓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慧则贤,强毅果敢则贤,如是而甚不仁。

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

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

”弗听,智果别族于太史为辅氏。

赵简子之子,长曰伯鲁,幼曰无恤。

将置后,不知所立。

乃书训戒之辞于二简,以授二子曰:“谨识之。

”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辞,求其简,已失之矣。

问无恤,诵其辞甚习,求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

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

简子使尹鐸为晋阳。

请曰:“以为茧丝乎?

抑为保障乎?

”简子曰:“保障哉!

”尹鐸损其户数。

简子谓无恤曰:“晋国有难,而无以尹鐸为少,无以晋阳为远,必以为归。

”及智宣子卒,智襄子为政,与韩康子、魏桓子宴于蓝台。

智伯戏康子而侮段规,智国闻之,谏曰:“主不备,难必至矣!

”智伯曰:“难将由我。

我不为难,谁敢兴之?

”对曰:“不然。

《夏书》有之曰:‘一人三失,怨岂在明,不见是图。

’夫君子能勤小物,故无大患。

今主一宴而耻人之君相,又弗备,曰不敢兴难,无乃不可乎!

蜹、蚁、蜂、虿,皆能害人,况君相乎!

”弗听。

智伯请地于韩康子,康子欲弗与。

段规曰:“智伯好利而愎,不与,将伐我。

不如与之。

彼狃于得地,必请于他人。

他人不与,必向之以兵。

然则我得免于患而待事之变矣。

”康子曰:“善。

”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于智伯,智伯悦。

又求地于魏桓子,桓子欲弗与。

任章曰:“何故弗与?

”桓子曰:“无故索地,故弗与。

”任章曰:“无故索地,诸大夫必惧。

吾与之地,智伯必骄。

彼骄而轻敌,此惧而相亲。

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人,智氏之命必不长矣。

《周书》曰:‘将欲败之,必姑辅之。

将欲取之,必姑与之。

’主不如与之以骄智伯,然后可以择交而图智氏矣。

奈何独以吾为智氏质乎!

”桓子曰:“善。

”复与之万家之邑一。

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赵襄子,襄子弗与。

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

襄子将出,曰:“吾何走乎?

”从者曰:“长子近,且城厚完。

”襄子曰:“民罢力以完之,又毙死以守之,其谁与我!

”从者曰:“邯郸之仓库实。

”襄子曰:“浚民之膏泽以实之,又因而杀之,其谁与我!

其晋阳乎,先主之所属也,尹鐸之所宽也,民必和矣。

”乃走晋阳。

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

沈灶产蛙,民无叛意。

智伯行水,魏桓子御,韩康子骖乘。

智伯曰:“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

”桓子肘康子,康子履桓子之跗,以汾水可以灌安邑,绛水可以灌平阳也。

絺疵谓智伯曰:“韩、魏必反矣。

”智伯曰:“子何以知之?

”絺疵曰:“以人事知之。

夫从韩、魏之兵以攻赵,赵亡,难必及韩、魏矣。

今约胜赵而三分其地,城不没者三版,人马相食,城降有日,而二子无喜志,有忧色,是非反而何?

”明日,智伯以絺疵之言告二子,二子曰:“此夫谗臣欲为赵氏游说,使主疑于二家而懈于攻赵氏也。

不然,夫二家岂不利朝夕分赵氏之田,而欲为危难不可成之事乎?

”二子出,絺疵入曰:“主何以臣之言告二子也?

”智伯曰:“子何以知之?

”对曰:“臣见其视臣端而趋疾,知臣得其情故也。

”智伯不悛。

絺疵请使于齐。

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曰:“臣闻唇亡则齿寒。

今智伯帅韩、魏而攻赵,赵亡则韩、魏为之次矣。

”二子曰:“我心知其然也,恐事末遂而谋泄,则祸立至矣”。

张孟谈曰:“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也?

”二子乃阴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

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

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

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

唯辅果在。

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

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

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

才者,德之资也。

德者,才之帅也。

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则不能以入坚。

棠溪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砺,则不能以击强。

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

何则?

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

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

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

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之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

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

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

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

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馀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

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

三家分智氏之田。

赵襄子漆智伯之头,以为饮器。

智伯之臣豫让欲为之报仇,乃诈为刑人,挟匕首,入襄子宫中涂厕。

襄子如厕心动,索之,获豫让。

左右欲杀之,襄子曰:“智伯死无后,而此人欲为报仇,真义士也!

吾谨避之耳。

”乃舍之。

豫让又漆身为癞,吞炭为哑,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

行见其友,其友识之,为之泣曰:“以子之才,臣事赵孟,必得近幸。

子乃为所欲为,顾不易邪?

何乃自苦如此!

求以报仇,不亦难乎?

”豫让曰:“不可!

既已委质为臣,而又求杀之,是二心也。

凡吾所为者,极难耳。

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者也。

”襄子出,豫让伏于桥下。

襄子至桥,马惊,索之,得豫让,遂杀之。

襄子为伯鲁之不立也,有子五人,不肯置后。

封伯鲁之子于代,曰代成君,早卒,立其子浣为赵氏后。

襄子卒,弟桓子逐浣而自立,一年卒。

赵氏之人曰:“桓子立,非襄主意。

”乃共杀其子,复迎浣而立之,是为献子。

献子生籍,是为烈侯。

魏斯者,桓子之孙也,是为文侯。

韩康子生武子,武子生虔,是为景侯。

魏文侯以卜子夏、田子方为师,每过段干木之庐必式。

四方贤士多归之。

文侯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

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

”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期哉!

”乃往,身自罢之。

韩借师于魏以伐赵。

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

”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

二国皆怒而去。

已而知文侯以讲于己也,皆朝于魏。

魏由是始大于三晋,诸侯莫能与之争。

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

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

”皆曰:“仁君。

”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

”文侯怒,任座趋出。

次问翟璜,对曰:“仁君也。

”文侯曰:“何以知之?

”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

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文侯与田子方饮,文侯曰:“钟声不比乎?

左高。

”田子方笑。

文侯曰:“何笑?

”子方曰:“臣闻之,君明乐官,不明乐音。

今君审于音,臣恐其聋于官也。

”文侯曰:“善。

”子击出,遭田子方于道,下车伏谒。

子方不为礼。

子击怒,谓子方曰:“富贵者骄人乎?

贫贱者骄人乎?

”子方曰:“亦贫贱者骄人耳,富贵者安敢骄人?

国君而骄人则失其国,大夫而骄人则失其家。

失其国者未闻有以国待之者也,失其家者未闻有以家待之者也。

夫士贫贱者,言不用,行不合,则纳履而去耳,安往而不得贫贱哉!

”子击乃谢之。

文侯谓李克曰:“先生尝有言曰:‘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

’今所置非成则璜,二子何如?

”对曰:“卑不谋尊,疏不谋戚。

臣在阙门之外,不敢当命。

”文侯曰:“先生临事勿让。

”克曰:“君弗察故也。

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

”文侯曰:“先生就舍,吾之相定矣。

”李克出,见翟璜。

翟璜曰:“今者闻君召先生而卜相,果谁为之?

”克曰:“魏成。

”翟璜忿然作色曰:“西河守吴起,臣所进也。

君内以鄴为忧,臣进西门豹。

君欲伐中山,臣进乐羊。

中山已拔,无使守之,臣进先生。

君之子无傅,臣进屈侯鲋。

以耳目之所睹记,臣何负于魏成?

”李克曰:“子之言克于子之君者,岂将比周以求大官哉?

君问相于克,克之对如是。

所以知君之必相魏成者,魏成食禄千钟,什九在外,什一在内,是以东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

此三人者,君皆师之。

子所进五人者,君皆臣之。

子恶得与魏成比也!

”翟璜逡巡再拜曰:“璜,鄙人也,失对,愿卒为弟子。

” 吴起者,卫人,仕于鲁。

齐人伐鲁,鲁人欲以为将,起取齐女为妻,鲁人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大破齐师。

或谮之鲁侯曰:“起始事曾参,母死不奔丧,曾参绝之。

今又杀妻以求为君将。

起,残忍薄行人也。

且以鲁国区区而有胜敌之名,则诸侯图鲁矣。

”起恐得罪。

闻魏文侯贤,乃往归之。

文侯问诸李克,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弗能过也。

”于是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

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卒母闻而哭之。

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

”母曰:“非然也。

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还踵,遂死于敌。

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 燕湣公薨,子僖公立。

威烈王二十四年(己卯,公元前四零二年) 王崩,子安王骄立。

盗杀楚声王,国人立其子悼王。

安王 威烈王元年(庚辰,公元前四零一年) 秦伐魏,至阳狐。

威烈王二年(辛巳,公元前四零零年) 魏、韩、赵伐楚,至桑丘。

郑围韩阳翟。

韩景侯薨,子烈侯取立。

赵烈侯薨,国人立其弟武侯。

秦简公薨,子惠公立。

威烈王三年(壬午,公元前三九九年) 王子定奔晋。

虢山崩,壅河。

威烈王四年(癸未,公元前三九八年) 楚围郑。

郑人杀其相驷子阳。

威烈王五年(甲申,公元前三九七年) 日有食之。

三月,盗杀韩相侠累。

侠累与濮阳严仲子有恶。

仲子闻轵人聂政之勇,以黄金百镒为政母寿,欲因以报仇。

政不受,曰:“老母在,政身未敢以许人也!

”及母卒,仲子乃使政刺侠累。

侠累方坐府上,兵卫甚众,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因自皮面抉眼,自屠出肠。

韩人暴其尸于市,购问,莫能识。

其姊嫈闻而往哭之,曰:“是轵深井里聂政也。

以妾尚在之故,重自刑以绝从。

妾奈何畏殁身之诛,终灭贤弟之名!

”遂死于政尸之旁。

威烈王六年(乙酉,公元前三九六年) 郑驷子阳之党弑繻公,而立其弟乙,是为康公。

宋悼公薨,子休公田立。

威烈王八年(丁亥,公元前三九四年) 齐伐鲁,取最。

韩救鲁。

郑负黍叛,复归韩。

威烈王九年(戊子,公元前三九三年) 魏伐郑。

晋烈公薨,子孝公倾立。

威烈王十一年(庚寅,公元前三九一年) 秦伐韩宜阳,取六邑。

初,田常生襄子盘,盘生庄子白,白生太公和。

是岁,田和迁齐康公于海上,使食一城,以奉其先祀。

威烈王十二年(辛卯,公元前三九零年) 秦、晋战于武城。

齐伐魏,取襄阳。

鲁败齐师于平陆。

威烈王十三年(壬辰,公元前三八九年) 秦侵晋。

齐田和会魏文侯、楚人、卫人于浊泽,求为诸侯。

魏文侯为之请于王及诸侯,王许之。

威烈王十五年(甲午,前三八七年)年 秦伐蜀,取南郑。

魏文侯薨,太子击立,是为武侯。

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谓吴起曰:“美哉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

”对曰:“在德不在险。

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义不修,禹灭之。

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汤放之。

商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

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

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皆敌国也。

”武侯曰:“善。

”魏置相,相田文。

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

”田文曰:“可。

”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

”文曰:“不如子。

”起曰:“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

”文曰:“不如子。

”起曰:“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乡,韩、赵宾从,子孰与起?

”文曰:“不如子。

”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何也?

”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子乎,属之我乎?

”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

”久之,魏相公叔尚魏公主而害吴起。

公叔之仆曰:“起易去也。

起为人刚劲自喜,子先言于君曰:‘吴起,贤人也,而君之国小,臣恐起之无留心也,君盍试延以女?

起无留心,则必辞矣。

’子因与起归而使公主辱子,起见公主之贱子也,必辞,则子之计中矣。

”公叔从之,吴起果辞公主。

魏武侯疑之而未信,起惧诛,遂奔楚。

楚悼王素闻其贤,至则任之为相。

起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要在强兵,破游说之言从横者。

于是南平百越,北却三晋,西伐秦,诸侯皆患楚之强,而楚之贵戚大臣多怨吴起者。

秦惠公薨,子出公立。

赵武侯薨,国人复立烈侯之太子章,是为敬侯。

韩烈侯薨,子文侯立。

威烈王十六年(乙未,公元前三八六年) 初命齐大夫田和为诸侯。

赵公子朝作乱,出奔魏,与魏袭邯郸,不克。

威烈王十七年(丙申,公元前三八五年) 秦庶长改逆献公于河西而立之。

杀出子及其母,沉之渊旁。

齐伐鲁。

韩伐郑,取阳城。

伐宋,执宋公。

齐太公薨,子桓公午立。

威烈王十九年(戊戌,公元前三八三年) 魏败赵师于兔台。

威烈王二十年(己亥,公元前三八二年) 日有食之,既。

威烈王二十一年(庚子,公元前三八一年) 楚悼王薨,贵戚大臣作乱,攻吴起,起走之王尸而伏之。

击起之徒因射刺起,并中王尸。

既葬,肃王即位。

使令尹尽诛为乱者,坐起夷宗者七十馀家。

威烈王二十二年(辛丑,公元前三八零年) 齐伐燕,取桑丘。

魏、韩、赵伐齐,至桑丘。

威烈王二十三年(壬寅,公元前三七九年) 赵袭卫,不克。

齐康公薨,无子,田氏遂并齐而有之。

是岁,齐桓公亦薨,子威王因齐立。

威烈王二十四年(癸卯,公元前三七八年) 狄败魏师于浍。

魏、韩、赵伐齐,至灵丘。

晋孝公薨,子靖公俱酒立。

威烈王二十五年(甲辰,公元前三七七年) 蜀伐楚,取兹方。

子思言苟变于卫侯曰:“其材可将五百乘。

”公曰:“吾知其可将。

然变也尝为吏,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故弗用也。

”子思曰:“夫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

故杞梓连抱而有数尺之朽,良工不弃。

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弃干城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也。

”公再拜曰:“谨受教矣。

”卫侯言计非是,而群臣和者如出一口。

子思曰:“以吾观卫,所谓‘君不君,臣不臣’者也。

”公丘懿子曰:“何乃若是?

”子思曰:“人主自臧,则众谋不进。

事是而臧之,犹却众谋,况和非以长恶乎!

夫不察事之是非而悦人赞己,暗莫甚焉。

不度理之所在而阿谀求容,谄莫甚焉。

君暗臣谄,以居百姓之上,民不与也。

若引不已,国无类矣!

”子思言于卫侯曰:“君之国事将日非矣!

”公曰:“何故?

”对曰:“有由然焉。

君出言自以为是,而卿大夫莫敢矫其非。

卿大夫出言亦自以为是,而士庶人莫敢矫其非。

君臣既自贤矣,而群下同声贤之,贤之则顺而有福,矫之则逆而有祸,如此则善安从生!

《诗》曰:‘具曰予圣,谁知乌之雌雄?

’抑亦似君之君臣乎?

” 鲁穆公薨,子共公奋立。

韩文侯薨,子哀侯立。

威烈王二十六年(乙巳,公元前三七六年) 王崩,子烈王喜立。

魏、韩、赵共废晋靖公为家人而分其地。

烈王 威烈王元年(丙午,公元前三七五年) 日有食之。

韩灭郑,因徒都之。

赵敬侯薨,子成侯种立。

威烈王三年(戊申,公元前三七三年) 燕败齐师于林狐。

鲁伐齐,入阳关。

魏伐齐,至博陵。

燕僖公薨,子辟公立。

宋休公薨,子桓公立。

卫慎公薨,子声公训立。

威烈王四年(己酉,公元前三七二年) 赵伐卫,取都鄙七十三。

魏败赵师于北蔺。

威烈王五年(庚戌,公元前三七一年) 魏伐楚,取鲁阳。

韩严遂弑哀侯,国人立其子懿侯。

初,哀侯以韩廆为相而爱严遂,二人甚相害也。

严遂令人刺韩廆于朝,廆走哀侯,哀侯抱之。

人刺韩廆,兼及哀侯。

魏武侯薨,不立太子,子罃与公中缓争立,国内乱。

威烈王六年(辛亥,公元前三七零年) 齐威王来朝。

是时周室微弱,诸侯莫朝,而齐独朝之,天下以此益贤威王。

赵伐齐,至鄄。

魏败赵师于怀。

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

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

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

”封之万家。

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

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

昔日赵攻鄄,子不救。

卫取薛陵,子不知。

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

”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

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楚肃王薨,无子,立其弟良夫,是为宣王。

宋辟公薨,子剔成立。

威烈王七年(壬子,公元前三六九年) 日有食之。

王崩,弟扁立,是为显王。

魏大夫王错出奔韩。

公孙颀谓韩懿侯曰:“魏乱,可取也。

”懿侯乃与赵成侯合兵伐魏,战于浊泽,大破之,遂围魏。

成侯曰:“殺罃,立公中缓,割地而退,我二国之利也。

”懿侯曰:“不可。

杀魏君,暴也。

割地而退,贪也。

不如两分之。

魏分为两,不强于宋、卫,则我终无魏患矣。

”赵人不听。

懿侯不悦,以其兵夜去。

赵成侯亦去。

遂杀公中缓而立,是为惠王。

太史公曰:魏惠王之所以身不死,国不分者,二国之谋不和也。

若从一家之谋,魏必分矣。

故曰:“君终,无适子,其国可破也。

资治通鉴·卷二·周纪二

〔司马光〕 〔宋〕

起昭阳赤奋若,尽上章困敦,凡四十八年。

显王元年(癸丑,公元前三六八年) 齐伐魏,取观津。

赵侵齐,取长城。

显王三年(乙卯,公元前三六六年) 魏、韩会于宅阳。

秦败魏师、韩师于洛阳。

显王四年(丙辰,公元前三六五年) 魏伐宋。

显王五年(丁巳,公元前三六四年) 秦献公败三晋之师于石门,斩首六万。

王赐以黼黻之服。

显王七年(己未,前三六二年) 魏败韩师、赵师于浍。

秦、魏战于少梁,魏师败绩。

获魏公孙痤。

卫声公薨,子成侯速立。

燕桓公薨,子文公立。

秦献公薨,子孝公立。

孝公生二十一年矣。

是时河、山以东强国六,淮、泗之间小国十馀,楚、魏与秦接界。

魏筑长城,自郑滨洛以北有上郡。

楚自汉中,南有巴、黔中。

皆以夷翟遇秦,摈斥之,不得与中国之会盟。

于是孝公发愤,布德修政,欲以强秦。

显王八年(庚申,公元前三六一年) 孝公令国中曰:“昔我穆公,自岐、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

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

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丑莫大焉。

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徙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穆公之故地,修穆公之政令。

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

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于是卫公孙鞅闻是令下,乃西入秦。

公孙鞅者,卫之庶孙也,好刑名之学。

事魏相公叔痤,痤知其贤,未及进。

会病,魏惠王往问之曰:“公叔病如有不可讳,将奈社稷何?

”公叔曰:“痤之中庶子卫鞅,年虽少,有奇才,愿君举国而听之!

”王嘿然。

公叔曰:“君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王许诺而去。

公叔召鞅谢曰:“吾先君而后臣,故先为君谋,后以告子。

子必速行矣!

”鞅曰:“君不能用子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子之言杀臣乎?

”卒不去。

王出,谓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

欲令寡人以国听卫鞅也,既又劝寡人杀之,岂不悖哉!

”卫鞅既至秦,因嬖臣景监以求见孝公,说以富国强兵之术。

公大悦,与议国事。

显王十年(壬戌,公元前三五九年) 卫鞅欲变法,秦人不悦。

卫鞅言于秦孝公曰:“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

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

”甘龙曰:“不然。

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

”卫鞅曰:“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

智者作法,愚者制焉。

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

”公曰:“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令民为什伍而相收司、连坐,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不告奸者与降敌同罚。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

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

乃下令。

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于是太子犯法。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

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

行之十年,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

卫鞅曰:“此皆乱法之民也!

”尽迁之于边。

其后民莫敢议令。

臣光曰: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

国保于民,民保于信。

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

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

不善者反之:欺其邻国,欺其百姓,甚者欺其兄弟,欺其父子。

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离心,以至于败。

所利不能药其所伤,所获不能补其所亡,岂不哀哉!

昔齐桓公不背曹沫之盟,晋文公不贪伐原之利,魏文侯不弃虞人之期,秦孝公不废徙木之赏。

此四君者,道非粹白,而商君尤称刻薄,又处战攻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畜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

韩懿侯薨,子昭侯立。

显王十一年(癸亥,公元前三五八年) 秦败韩师于西山。

显王十二年(甲子,公元前三五七年) 魏、韩会于鄗。

显王十三年(乙丑,公元前三五六年) 赵、燕会于阿。

赵、齐、宋会于平陆。

显王十四年(丙寅,公元前三五五年) 齐威王、魏惠王会田于郊。

惠王曰:“齐亦有宝乎?

”威王曰:“无有。

”惠王曰:“寡人国虽小,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

岂以齐大国而无宝乎?

”威王曰:“寡人之所以为宝者与王异。

吾臣有檀子者,使守南城,则楚人不敢为寇,泗上十二诸侯皆来朝。

吾臣有盼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

吾吏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徙而从者七千馀家。

吾臣有种首者,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

此四臣者,将照千里,岂特十二乘哉!

”惠王有惭色。

秦孝公、魏惠王会于杜平。

鲁共公薨,子康公毛立。

显王十五年(丁卯,公元前三五四年) 秦败魏师于元里,斩首七千级,取少梁。

魏惠王伐赵,围邯郸。

楚王使景舍救赵。

显王十六年(戊辰,公元前三五三年) 齐威王使田忌救赵。

初,孙膑与庞涓俱学兵法。

庞涓仕魏为将军,自以能不及孙膑,乃召之。

至,则以法断其两足而黥之,欲使终身废弃。

齐使者至魏,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者。

齐使者窃载与之齐。

田忌善而客待之,进于威王。

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于是威王谋救赵,以孙膑为将,辞以刑馀之人不可。

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

田忌欲引兵之赵。

孙子曰:“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撠。

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

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疲于内。

子不若引兵疾走魏都,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以自救。

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

”田忌从之。

十月,邯郸降魏。

魏师还,与齐战于桂陵,魏师大败。

韩伐东周,取陵观、廪丘。

楚昭奚恤为相。

江乙言于楚王曰:“人有爱其狗者,狗尝溺井,其邻人见,欲入言之,狗当门而噬之。

今昭奚恤常恶臣之见,亦犹是也。

且人有好扬人之善者,王曰:‘此君子也,’近之。

好扬人之恶者,王曰:‘此小人也,’远之。

然则且有子弑其父、臣弑其主者,而王终己不知也。

何者?

以王好闻人之美而恶闻人之恶也。

”王曰:“善!

寡人愿两闻之。

” 显王十七年(己巳,公元前三五二年) 秦大良造卫鞅伐魏。

诸侯围魏襄陵。

显王十八年(庚午,公元前三五一年) 秦卫鞅围魏固阳,降之。

魏人归赵邯郸,与赵盟漳水上。

韩昭侯以申不害为相。

申不害者,郑之贱臣也,学黄、老、刑名,以干昭侯。

昭侯用为相,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十五年,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

申子尝请仕其从兄,昭侯不许,申子有怨色。

昭侯曰:“所为学于子者,欲以治国也。

今将听子之谒而废子之术乎,已其行子之术而废子之请乎?

子尝教寡人修功劳,视次第。

今有所私求,我将奚听乎?

”申子乃辟舍请罪曰:“君真其人也。

”昭侯有弊袴,命藏之。

侍者曰:“君亦不仁者矣。

不赐左右而藏之!

”昭侯曰:“吾闻明主爱一颦一笑,颦有为颦,笑有为笑。

今袴岂特颦笑哉!

吾必待有功者。

” 显王十九年(辛未,公元前三五零年) 秦商鞅筑冀阙宫庭于咸阳,徙都之。

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

并诸小乡聚集为一县,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废井田,开阡陌,平斗、桶、权、衡、丈、尺。

秦、魏遇于彤。

赵成侯薨,公子緤与太子争立。

緤败,奔韩。

显王二十一年(癸酉,公元前三四八年) 秦商鞅更为赋税法,行之。

显王二十二年(甲戌,公元前三四七年) 赵公子范袭邯郸,不胜而死。

显王二十三年(乙亥,公元前三四六年) 齐杀其大夫牟。

鲁康公薨,子景公偃立。

卫更贬号曰侯,服属三晋。

显王二十五年(丁丑,公元前三四四年) 诸侯会于京师。

显王二十六年(戊寅,公元前三四三年) 王致伯于秦,诸侯皆贺秦。

秦孝公使公子少官帅师会诸侯于逢泽以朝王。

显王二十八年(庚辰,公元前三四一年) 魏庞涓伐韩。

韩请救于齐。

齐威王召大臣而谋曰:“蚤救孰与晚救?

”成侯曰:“不如勿救。

”田忌曰:“弗救则韩且折而入于魏,不如蚤救之。

”孙膑曰:“夫韩、魏之兵未弊而救之,是吾代韩受魏之兵,顾反听命于韩也。

且魏有破国之志,韩见亡,必东面而愬于齐矣。

吾因深结韩之亲而晚承魏之弊,则可受重利而得尊名也。

”王曰:“善!

”乃阴许韩使而遣之。

韩因恃齐,五战不胜,而东委国于齐。

齐因起兵,使田忌、田婴、田盼将之,孙子为师,以救韩,直走魏都。

庞涓闻之,去韩而归。

魏人大发兵,以太子申为将,以御齐师。

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

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

’”乃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二万灶。

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

”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

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

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此树下!

”于是令齐师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日暮见火举而俱发。

庞涓果夜到斫木下,见白书,以火烛之。

读未毕,万弩俱发,魏师大乱相失。

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

”齐因乘胜大破魏师,虏太子申。

成侯邹忌恶田忌,使人操十金,卜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

我为将三战三胜,欲行大事,可乎?

”卜者出,因使人执之。

田忌不能自明,率其徒攻临淄,求成侯。

不克,出奔楚。

显王二十九年(辛巳,公元前三四零年) 卫鞅言于秦孝公曰:“秦之与魏,譬若人之有腹心之疾,非魏并秦,秦即并魏。

何者?

魏居岭厄之西,都安邑,与秦界河,而独擅山东之利。

利则西侵秦,病则东收地。

今以君之贤圣,国赖以盛。

而魏往年大破于齐,诸侯畔之,可因此时伐魏。

魏不支秦,必东徙。

然后秦据河山之固,东乡以制诸侯,此帝王之业也。

”公从之,使卫鞅将兵伐魏。

魏使公子卬将而御之。

军既相距,卫鞅遗公子卬书曰:“吾始与公子欢,今俱为两国将,不忍相攻,可与公子面相见盟,乐饮而罢兵,以安秦、魏之民。

”公子卬以为然,乃相与会。

盟已,饮。

而卫鞅伏甲士,袭虏公子卬,因攻魏师,大破之。

魏惠王恐,使使献河西之地于秦以和。

因去安邑,徙都大梁。

乃叹曰:“吾恨不用公叔之言!

” 秦封卫鞅商于十五邑,号曰商君。

齐、赵伐魏。

楚宣王薨,子威王商立。

显王三十一年(癸未,公元前三三八年) 秦孝公薨,子惠文王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之。

商君亡之魏。

魏人不受,复内之秦。

商君乃与其徒之商于,发兵北击郑。

秦人攻商君,杀之,车裂以徇,尽灭其家。

初,商君相秦,用法严酷,尝临渭沦囚,渭水尽赤,为相十年,人多怨之。

赵良见商君,商君问曰:“子观我治秦,孰与五羖大夫贤?

”赵良曰:“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仆请终烧正言而无诛,可乎?

”商君曰“诺。

”赵良曰:“五羖大夫,荆之鄙人也,穆公举之牛口之下,而加之百姓之上,秦国莫敢望焉。

相秦六七年而东伐郑,三置晋君,一救荆祸。

其为相也,劳不坐乘,暑不张盖。

行于国中,不从车乘,不操干戈。

五羖大夫死,秦国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谣,舂者不相杵。

今君之见也,因嬖人景监以为主。

其从政也,凌轹公族,残伤百姓。

公子虔杜门不出已八年矣。

君又杀祝欢而黥公孙贾。

《诗》曰:‘得人者兴,失人者崩。

’此数者,非所以得人也。

君之出也,后车载甲,多力而骈胁者为骖乘,持矛而操闟戟者旁车而趋。

此一物不具,君固不出。

《书》曰:‘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此数者,非恃德也。

君之危若朝露,而尚贪商于之富,宠秦国之政,畜百姓之怨。

秦王一旦捐宾客而不立朝,秦国之所以收君者岂其微哉!

”商君弗从。

居五月而难作。

显王三十二年(甲申,公元前三三七年) 韩申不害卒。

显王三十三年(乙酉,公元前三三六年) 宋太丘社亡。

邹人孟轲见魏惠王。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曰:“君何必曰利,仁义而已矣!

君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王曰:“善。

” 初,孟子师子思,尝问牧民之道何先。

子思曰:“先利之。

”孟子曰:“君子所以教民,亦仁义而已矣,何必利?

”子思曰:“仁义固所以利之也。

上不仁则下不得其所,上不义则下乐为诈也。

此为不利大矣。

故《易》曰:‘利者,义之和也。

’又曰:‘利用安身,以崇德也。

’此皆利之大者也。

” 臣光曰:子思、孟子之言,一也。

夫唯仁者为知仁义之利,不仁者不知也。

故孟子对梁王直以仁义而不及利者,所与言之人异故也。

显王三十四年(丙戌,公元前三三五年) 秦伐韩,拔宜阳。

显王三十五年(丁亥,公元前三三四年) 齐王、魏王会于徐州以相王。

韩昭侯作高门,屈宜臼曰:“君必不出此门。

何也?

不时。

吾所谓时者,非时日也。

夫人固有利、不利时。

往者君尝利矣,不作高门。

前年秦拔宜阳,今年旱,君不以此时恤民之急而顾益奢,此所谓时诎举赢者也。

故曰不时。

” 越王无疆伐齐。

齐王使人说之以伐齐不如伐楚之利,越王遂伐楚。

楚人大败之,乘胜尽取吴故地,东至于浙江。

越以此散,诸公族争立,或为王,或为君,滨于海上,朝服于楚。

显王三十六年(戊子,公元前三三三年) 楚王伐齐,围徐州。

韩高门成,昭侯薨,子宣惠王立。

初,洛阳人苏秦说秦王以兼天下之术,秦王不用其言。

苏秦乃去,说燕文公曰:“燕之所以不犯寇被甲兵者,以赵之为蔽其南也。

且秦之攻燕也,战于千里之外。

赵之攻燕也,战于百里之内。

夫不忧百里之患而重千里之外,计无过于此者。

愿大王与赵从亲,天下为一,则燕国必无患矣。

”文公从之,资苏秦车马,以说赵肃侯曰:“当今之时,山东之建国莫强于赵,秦之所害亦莫如赵。

然而秦不敢举兵伐赵者,畏韩、魏之议其后也。

秦之攻韩、魏也,无有名山大川之限,稍蚕食之,傅国都而止。

韩、魏不能支秦,必入臣于秦。

秦无韩、魏之规则祸中于赵矣。

臣以天下地图案之,诸侯之地五倍于秦,料度诸侯之卒十倍于秦。

六国为一,并力西乡而攻秦,秦必破矣。

夫衡人者皆欲割诸侯之地以与秦,秦成则其身富荣,国被秦患而不与其忧,是以衡人日夜务以秦权恐愒诸侯,以求割地。

故愿大王熟计之也!

窃为大王计,莫如一韩、魏、齐、楚、燕、赵为从亲以畔秦,令天下之将相会于洹水上,通质结盟,约曰:‘秦攻一国,五国各出锐师,或桡秦,或救之。

有不如约者,五国共伐之!

’诸侯从亲以摈秦,秦甲必不敢出于函谷以害山东矣。

”肃侯大说,厚待苏秦,尊宠赐赉之,以约于诸侯。

会秦使犀首伐魏,大败其师四万馀人,禽将龙贾,取雕阴,且欲东兵。

苏秦恐秦兵至赵而败从约,念莫可使用于秦者,乃激怒张仪,入之于秦。

张仪者,魏人,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纵横之术,苏秦自以为不及也。

仪游诸侯无所遇,困于楚,苏秦故召而辱之。

仪怒,念诸侯独秦能苦越,遂入秦。

苏秦阴遣其舍人赍金币资仪,仪得见秦王。

秦王说之,以为客卿。

舍人辞去,曰:“苏君忧秦伐赵败从约,以为非君莫能得秦柄,故激怒君,使臣阴奉给君资,尽苏君之计谋也。

”张仪曰:“嗟乎!

此在吾术中而不悟,吾不及苏君明矣。

为吾谢苏君,苏君之时,仪何敢言!

” 于是苏秦说韩宣惠王曰:“韩地方九百馀里,带甲数十万,天下之强弓、劲弩、利剑皆从韩出。

韩卒超足而射,百发不暇止。

以韩卒之勇,被坚甲,跖劲弩,带利剑,一人当百,不足言也。

大王事秦,秦必求宜阳、成皋。

今兹效之,明年又复求割地。

与则无地以给之,不与则弃前功,受后祸。

且大王之地有尽而秦之求无已,以有尽之地逆无已之求,此所谓市怨结祸者也。

不战而地已削矣!

鄙谚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夫以大王之贤,挟强韩之兵,而有牛后之名,臣窃为大王羞之。

”韩王从其言。

苏秦说魏王曰:“大王之地方千里,地名虽小,然而田舍、庐庑之数,曾无所刍牧。

人民之众,车马之多,日夜行不绝,輷訇殷殷,若有三军之众。

臣窃量大王之国不下楚。

今窃闻大王之卒,武士二十万,苍头二十万,奋击二十万,厮徒十万。

车六百乘,骑五千匹,乃听于群臣之说,而欲臣事秦。

愿大王熟察之。

故敝邑赵王使臣效愚计,奉明约,以大王之诏诏之。

”魏王听之。

苏秦说齐王曰:“齐四塞之国,地方二千馀里,带甲数十万,粟如丘山。

三军之良,五家之兵,进如锋矢,战如雷霆,解如风雨。

即有军役,未尝倍泰山,绝清河,涉渤海也。

临菑之中七万户,臣窃度之,不下户三男子,不待发于远县,而临菑之卒固已二十一万矣。

临菑甚富而实,其民无不斗鸡、走狗、六博、阘鞠。

临菑之涂,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挥汗成雨。

夫韩、魏之所以重畏秦者,为与秦接境壤也。

兵出而相当,不十日而战胜存亡之机决矣。

韩、魏战而胜秦,则兵半折,四境不守。

战而不胜,则国已危亡随其后。

是故韩、魏之所以重与秦战而轻为之臣也。

今秦之攻齐则不然。

倍韩、魏之地,过卫阳晋之道,经乎亢父之险,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比行。

百人守险,千人不敢过也。

秦虽欲深入则狼顾,恐韩、魏之议其后也。

是故恫疑、虚喝、骄矜而不敢进,则秦之不能害齐亦明矣。

夫不深料秦之无奈齐何,而欲西面而事之,是群臣之计过也。

今无臣事秦之名而有强国之宝,臣是故愿大王少留意计之。

”齐王许之。

乃西南说楚威王曰:“楚,天下之强国也,地方六千馀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资也。

秦之所害莫如楚,楚强则秦弱,秦强则楚弱,其势不两立。

故为大王计,莫如从亲以孤秦。

臣请令山东之国奉四时之献,以承大王之明诏。

委社稷,奉宗庙,练士厉兵,在大王之所用之。

故从亲则诸侯割地以事楚,衡合则楚割地以事秦。

此两策者相去远矣,大王何居焉?

”楚王亦许之。

于是苏秦为从约长,并相六国,北报赵,车骑辎重拟于王者。

齐威王薨,子宣王辟疆立。

知成侯卖田忌,乃召而复之。

燕文公薨,子易王立。

卫成侯薨,子平侯立。

显王三十七年(己丑,公元前三三二年) 秦惠王使犀首欺齐、魏,与共伐赵,以败从约。

赵肃侯让苏秦,苏秦恐,请使燕,必报齐。

苏秦去赵而从约皆解。

赵人决河水以灌齐、魏之师,齐、魏之师乃去。

魏以阴晋为和于秦,实华阴。

齐王伐燕,取十城,已而复归之。

显王三十九年(辛卯,公元前三三零年) 秦伐魏,围焦、曲沃。

魏入少梁、河西地于秦。

显王四十年(壬辰,公元前三二九年) 秦伐魏,渡河,取汾阴、皮氏,拔焦。

楚威王薨,子怀王槐立。

宋公剔成之弟偃袭攻剔成。

剔成奔齐,偃自立为君。

显王四十一年(癸巳,公元前三二八年) 秦公子华、张仪帅师围魏蒲阳,取之。

张仪言于秦王,请以蒲阳复与魏,而使公子繇质于魏。

仪因说魏王曰:“秦之遇魏甚厚,魏不可以无礼于秦。

”魏因尽入上郡十五县以谢焉。

张仪归而相秦。

显王四十二年(甲午,公元前三二七年) 秦县义渠,以其君为臣。

秦归焦、曲沃于魏。

显王四十三年(乙未,公元前三二六年) 赵肃侯薨,子武灵王立。

置博闻师三人,左、右司过三人,先问先君贵臣肥义,加其秩。

显王四十四年(丙申,公元前三二五年) 夏,四月,戊午,秦初称王。

卫平侯薨,子嗣君立。

卫有胥靡亡之魏,因为魏王之后治病。

嗣君闻之,使人请以五十金买之。

五反,魏不与,乃以左氏易之。

左右谏曰:“夫以一都买一胥靡,可乎?

”嗣君曰:“非子所知也。

夫治无小,乱无大。

法不立,诛不必,虽有十左氏,无益也。

法立,诛必,失十左氏,无害也。

”魏王闻之曰:“人主之欲,不听之不祥。

”因载而往,徒献之。

显王四十五年(丁酉,公元前三二四年) 秦张仪帅师伐魏,取陕。

苏秦通于燕文公之夫人,易王知之。

苏秦恐,乃说易王曰:“臣居燕不能使燕重,而在齐则燕重。

”易王许之。

乃伪得罪于燕而奔齐,齐宣王以为客卿。

苏秦说齐王高宫室,大苑囿,以明得意,欲以敝齐而为燕。

显王四十六年(戊戌,公元前三二三年) 秦张仪及齐、楚之相会啮桑。

韩、燕皆称王,赵武灵王独不肯,曰:“无其实,敢处其名乎?

”令国人谓己曰君。

显王四十七年(己亥,公元前三二二年) 秦张仪自啮桑还而免相,相魏。

欲令魏先事秦而诸侯效之,魏王不听。

秦王伐魏,取曲沃、平周。

复阴厚张仪益甚。

显王四十八年(庚子,公元前三二一年) 王崩,子慎靓王定立。

燕易王薨,子哙立。

齐王封田婴于薛,号曰靖郭君。

靖郭君言于齐王曰:“五官之计,不可不日听而数览也。

”王从之。

已而厌之,悉以委靖郭君。

靖郭君由是得专齐之权。

靖郭君欲城薛,客谓靖郭君曰:“君不闻海大鱼乎?

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制焉。

今夫齐,亦君之水也。

君长有齐,奚以薛为!

苟为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庸足恃乎?

”乃不果城。

靖郭君有子四十馀人,其贱妾之子曰文。

文通傥饶智略,说靖郭君以散财养士。

靖郭君使文主家待宾客,宾客争誉其美,皆请靖郭君以文为嗣。

靖郭君卒,文嗣为薛公,号曰孟尝君。

孟尝君招致诸侯游士及有罪亡人,皆舍业厚遇之,存救其亲戚。

食客常数千人,各自以为孟尝君亲己。

由是孟尝君之名重天下。

臣光曰:君子之养士,以为民也。

《易》曰:“圣人养贤,以及万民。

”夫贤者,其德足以敦化正俗,其才足以顿纲振纪,其明足以烛微虑远,其强足以结仁固义。

大则利天下,小则利一国。

是以君子丰禄以富之,隆爵以尊之。

养一人而及万人者,养贤之道也。

今孟尝君之养士也,不恤智愚,不择臧否,盗其君之禄,以立私党,张虚誉,上以侮其君,下以蠹其民,是奸人之雄也,乌足尚哉!

《书》曰:“受为天下逋逃主、萃渊薮。

”此之谓也。

孟尝君聘于楚,楚王遗之象床。

登徒直送之,不欲行,谓孟尝君门人公孙戌曰:“象床之直千金,苟伤之毫发,则卖妻子不足偿也。

足下能使仆无行者,有先人之宝剑,愿献之。

”公孙戌许诺,入见孟尝君曰:“小国所以皆致相印于君者,以君能振达贫穷,存亡继绝,故莫不悦君之义,慕君之廉也。

今始至楚而受象床,则未至之国将何以待君哉!

”孟尝君曰:“善。

”遂不受。

公孙戌趋去,未至中闺,孟尝君召而反之,曰:“子何足之高,志之扬也?

”公孙戌以实对。

孟尝君乃书门版曰:“有能扬文之名,止文之过,私得宝于外者,疾入谏!

” 臣光曰:孟尝君可谓能用谏矣。

苟其言之善也,虽怀诈谖之心,犹将用之,况尽忠无私以事其上乎!

《诗》云:“采葑采菲,无以下体。

”孟尝君有焉。

韩宣惠王俗两用公仲、公叔为政,问于缪留。

对曰:“不可。

晋用六卿而国分,齐简公用陈成子及阚止而见杀,魏用犀首、张仪而西河之外亡。

今君两用之,其多力者内树党,其寡力者藉外权。

群臣有内树党以骄主,有外为交以削地,君之国危矣!

资治通鉴·卷三·周纪三

〔司马光〕 〔宋〕

起重光赤奋若,尽昭阳大渊献,凡二十三年。

慎靓王元年(辛丑,公元前三二零年) 卫更贬号曰君。

慎靓王二年(壬寅,公元前三一九年) 秦伐魏,取鄢。

魏惠王薨,子襄王立。

孟子入见而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吾对曰:‘定于一。

’‘孰能一之?

’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孰能与之?

’对曰:‘天下莫不与也。

王知夫苗乎?

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

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

其如是,孰能御之?

’” 慎靓王三年(癸卯,公元前三一八年) 楚、赵、魏、韩、燕同伐秦,攻函谷关。

秦人出兵逆之,五国之师皆败走。

宋初称王。

慎靓王四年(甲辰,公元前三一七年) 秦败韩师于修鱼,斩首八万级,虏其将叟、申差于浊泽。

诸侯振恐。

齐大夫与苏秦争宠,使人刺秦,杀之。

张仪说魏襄王曰:“梁地方不至千里,卒不过三十万,地四平,无名山大川之限,卒戍楚、韩、齐、赵之境,宁亭、障者不下十万,梁之地势固战场也。

夫诸侯之约从,盟洹水之上,结为兄弟以相坚也。

今亲兄弟同父母,尚有争钱财相杀伤,而欲恃反覆苏秦之馀谋,其不可成亦明矣。

大王不事秦,秦下兵攻河外,据卷衍、酸枣,劫卫,取阳晋,则赵不南,赵不南而梁不北,梁不北则从道绝,从道绝则大王之国欲毋危,不可得也。

故愿大王审定计议,且赐骸骨。

”魏王乃倍从约,而因仪以请成于秦。

张仪归,复相秦。

鲁景公薨,子平公旅立。

慎靓王五年(乙巳,公元前三一六年) 巴、蜀相攻击,俱告急于秦。

秦惠王欲伐蜀。

以为道险狭难至,而韩又来侵,犹豫未能决。

司马错请伐蜀。

张仪曰:“不如伐韩。

”王曰:“请闻其说。

”仪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于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

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

今三川、周室,天下之朝、市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翟,去王业远矣!

”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

今王地小民贫,故臣愿先从事于易。

夫蜀,西僻之国而戎翟之长也,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

得其地足以广国,取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焉。

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而天下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附也,而又有禁暴止乱之名。

今攻韩,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所不欲,危矣!

臣请论其故。

周,天下之宗室也。

齐,韩之与国也。

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

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弗能止也。

此臣之所谓危也。

不如伐蜀完。

”王从错计,起兵伐蜀。

十月取之。

贬蜀王,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

蜀既属秦,秦以益强,富厚,轻诸侯。

苏秦既死,秦弟代、厉亦以游说显于诸侯。

燕相子之与苏代婚,欲得燕权。

苏代使于齐而还,燕王哙问曰:“齐王其霸乎?

”对曰:“不能。

”王曰:“何故?

”对曰:“不信其臣。

”于是燕王专任子之。

鹿毛寿谓燕王曰:“人之谓尧贤者,以其能让天下也。

今王以国让子之,是王与尧同名也。

”燕王因属国于子之,子之大重。

或曰:“禹荐益而以启人为吏,及老而以启为不足任天下,传之于益。

启与交党攻益,夺之,天下谓禹名传天下于益而实令启自取之。

今王言属国于子之而吏无非太子人者,是名属子之而实太子用事也。

”王因收印绶,自三百石吏已上而效之子之。

子之南面行王事,而哙老,不听政,顾为臣,国事皆决于子之。

慎靓王六年(丙午,公元前三一五年) 王崩,子赧王延立。

赧王上 慎靓王元年(丁未,公元前三一四年) 秦人侵义渠,得二十五城。

魏人叛秦。

秦人伐魏,取曲沃而归其人。

又败韩于岸门,韩太子仓入质于秦以和。

燕子之为王三年,国内大乱。

将军市被与太子平谋攻子之。

齐王令人谓燕太子曰:“寡人闻太子将饬君臣之义,明父子之位,寡人之国虽小,唯太子所以令之。

”太子因要党聚众,使市被攻子之,不克。

市被反攻太子。

构难数月,死者数万人,百姓恫恐。

齐王令章子将五都之兵,因北地之众以伐燕。

燕士卒不战,城门不闭。

齐人取子之,醢之,遂杀燕王哙。

齐王问孟子曰:“或谓寡人勿取燕,或谓寡人取之。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

不取,必有天殃。

取之何如?

”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由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

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

避水火也。

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诸侯将谋救燕。

齐王谓孟子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

”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

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

《书》曰:‘徯我后,后来其苏。

’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

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

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齐王不听。

已而燕人叛。

齐王曰:“吾甚惭于孟子。

”陈贾曰:“王无患焉。

”乃见孟子,问曰:“周公何人也?

”曰:“古圣人也。

”陈贾曰:“周公使管叔监商,管叔以商畔也。

周公知其将畔而使之与?

”曰:“不知也。

”陈贾曰:“然则圣人亦有过与?

”曰:“周公,弟也。

管叔,兄也,周公之过不亦宜乎!

且古之君子,过则改之。

今之君子,过则顺之。

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

及其更也,民皆仰之。

今之君子,岂徒顺之,又从为之辞!

” 是岁,齐宣王薨,子湣王地立。

慎靓王二年(戊申,公元前三一三年) 秦右更疾伐赵。

拔蔺,虏其将庄豹。

秦王欲伐齐,患齐、楚之从亲,乃使张仪至楚,说楚王曰:“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臣请献商于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娶妇嫁女,长为兄弟之国。

”楚王说而许之。

君臣皆贺,陈轸独吊。

王怒曰:“寡人不兴师而得六百里地,何吊也?

”对曰:“不然。

以臣观之,商于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

齐、秦合则患必至矣!

”王曰:“有说乎?

”对曰:“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

今闭关绝约于齐,则楚孤,秦奚贪夫孤国,而与之商于之地六百里?

张仪至秦,必负王。

是王北绝齐交,西生患于秦也。

两国之兵必俱至。

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

苟与吾地,绝齐未晚也。

”王曰“愿陈子闭口,毋复言,以待寡人得地!

”乃以相印授张仪,厚赐之。

遂闭关绝约于齐,使一将军随张仪至秦。

张仪佯堕车,不朝三月。

楚王闻之,曰:“仪以寡人绝齐未甚邪?

”乃使勇士宋遗借宋之符,北骂齐王。

齐王大怒,折节而事秦,齐、秦之交合。

张仪乃朝,见楚使者曰:“子何不受地?

从某至某,广袤六里。

”使者怒,还报楚王。

楚王大怒,欲发兵而攻秦。

陈轸曰:“轸可发口言乎?

攻之不如因赂以一名都,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亡地于秦,取偿于齐也。

今王已绝于齐而责欺于秦,是吾合秦、齐之交而来天下之兵也,国必大伤矣!

”楚王不听,使屈丐帅师伐秦。

秦亦发兵使庶长章击之。

慎靓王三年(己酉,公元前三一二年) 春,秦师及楚战于丹杨,楚师大败,斩甲士八万,虏屈丐及列侯、执珪七十馀人,遂取汉中郡。

楚王悉发国内兵以复袭秦,战于蓝田,楚师大败。

韩、魏闻楚之困,南袭楚,至邓。

楚人闻之,乃引兵归,割两城以请平于秦。

燕人共立太子平,是为昭王,昭王于破燕之后即位,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卑身厚币以招贤者。

谓郭隗曰:“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

然诚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

先生视可者,得身事之!

”郭隗曰:“古之人君有以千金使涓人求千里马者,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而返。

君大怒,涓人曰:‘死马且买之,况生者乎?

马今至矣。

’不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今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

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

”于是昭王为隗改筑宫而师事之。

于是士争趣燕。

乐毅自魏往,剧辛自赵往。

昭王以乐毅为亚卿,任以国政。

韩宣惠王薨,子襄王仓立。

慎靓王四年(庚戌,公元前三一一年) 蜀相杀蜀侯。

秦惠王使人告楚怀王,请以武关之外易黔中地。

楚王曰:“不愿易地,愿得张仪而献黔中地。

”张仪闻之,请行。

王曰:“楚将甘心于子,奈何行?

”张仪曰:“秦强楚弱,大王在,楚不宜敢取臣。

且臣善其嬖臣靳尚,靳尚得事幸姬郑袖,袖之言,王无不听者。

”遂往。

楚王囚,将杀之。

靳尚谓郑袖曰:“秦王甚爱张仪,将以上庸六县及美女赎之。

王重地尊秦,秦女必贵而夫人斥矣。

”于是郑袖日夜泣于楚王曰:“臣各为其主耳。

今杀张仪,秦必大怒。

妾请子母俱迁江南,毋为秦所鱼肉也!

”王乃赦张仪而厚礼之。

张仪因说楚王曰:“夫为从者无以异于驱群羊而攻猛虎,不格明矣。

今王不事秦,秦劫韩驱梁而攻楚,则楚危矣。

秦西有巴、蜀,治船积粟,浮岷江而下,一日行五百馀里,不至十日而拒扞关,扞关惊则从境以东尽城守矣,黔中、巫郡非王之有。

秦举甲出武关,则北地绝。

秦兵之攻楚也,危难在三月之内,而楚待诸侯之救在半岁之外。

夫待弱国之救,忘强秦之祸,此臣所为大王患也。

大王诚能听臣,请令秦、楚长为兄弟之国,无相攻伐。

”楚王已得张仪而重出黔中地,乃许之。

张仪遂之韩,说韩王曰:“韩地险恶山居,五谷所生,非菽而麦,国无二岁之食,见卒不过二十万。

秦被甲百馀万。

山东之士被甲蒙胄而会战,秦人捐甲徒裼以趋敌,左挈人头,右挟生虏。

夫战孟贲、乌获之士以攻不服之弱国,无异垂千钧之重于鸟卵之上,必无幸矣。

大王不事秦,秦下甲据宜阳,塞成皋,则王之国分矣。

鸿台之宫,桑林之宛,非王之有也。

为大王计,莫如事秦而攻楚,以转祸而悦秦。

计无便于此者。

”韩王许之。

张仪归报,秦王封以六邑,号武信君。

复使东说齐王曰:“从人说大王者必曰:‘齐蔽于三晋,地广民众,兵强士勇,虽有百秦,将无奈齐何。

’大王贤其说而不计其实。

今秦、楚嫁女娶妇,为昆弟之国。

韩献宜阳。

梁效河外。

赵王入朝,割河间以事秦。

大王不事秦,秦驱韩、梁攻齐之南地,悉赵兵,渡清河,指博关,临菑、即墨非王之有也!

国一日见攻,虽欲事秦,不可得也!

”齐王许张仪。

张仪去,西说赵王曰:“大王收率天下以摈秦,秦兵不敢出函谷关十五年。

大王之威行于山东,敝邑恐惧,缮甲厉兵,力田积粟,愁居慑处,不敢动摇,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

今以大王之力,举巴、蜀,并汉中,包两周,守白马之津。

秦虽僻远,然而心忿含怒之日久矣。

今秦有敝甲凋兵军于渑池,愿渡河,逾漳,据番吾,会邯郸之下,愿以甲子合战,正殷纣之事。

谨使使臣先闻左右。

今楚与秦为昆弟之国,而韩、梁称东籓之臣,齐献鱼盐之地,此断赵之右肩也。

夫断右肩而与人斗,失其党而孤居,求欲毋危,得乎?

今秦发三将军,其一军塞午道,告齐使渡清河,军于邯郸之东。

一军军成皋,驱韩、梁军于河外。

一军军于渑池,约四国为一以攻赵,赵服必四分其地。

臣窃为大王计,莫如与秦王面相约而口相结,常为兄弟之国也。

”赵王许之。

张仪乃北之燕,说燕王曰:“今赵王已入朝,效河间以事秦。

大王不事秦,秦下甲云中、九原,驱赵而攻燕,则易水、长城非大王之有也。

且今时齐、赵之于秦,犹郡县也,不敢妄举师以攻伐。

今王事秦,长无齐、赵之患矣。

”燕王请献常山之尾五城以和。

张仪归报,未至咸阳,秦惠王薨,子武王立。

武王自为太子时,不说张仪,及即位,群臣多毁短之。

诸侯闻仪与秦王有隙,皆畔衡,复合从。

慎靓王五年(辛亥,公元前三一零年) 张仪说秦武王曰:“为王计者,东方有变,然后王可以多割得地也。

臣闻齐王甚憎臣,臣之所在,齐必伐之。

臣愿乞其不肖之身以之梁,齐必伐梁,齐、梁交兵而不能相去,王以其间伐韩,入三川,挟天子,案图籍,此王业也。

”王许之。

齐王果伐梁,梁王恐。

张仪曰:“王勿患也。

请令齐罢兵。

”乃使其舍人之楚,借使谓齐王曰:“甚矣,王之托仪于秦也!

”齐王曰:“何故?

”楚使者曰:“张仪之去秦也,固与秦王谋矣,欲齐、梁相攻而令秦取三川也。

今王果伐梁,是王内罢国而外伐与国,以信仪于秦王也。

”齐王乃解兵还。

张仪相魏一岁,卒。

仪与苏秦皆以纵横之术游诸侯,致位富贵,天下争慕效之。

又有魏人公孙衍者,号曰犀首,亦以谈说显名。

其馀苏代、苏厉、周最、楼缓之徒,纷纭遍于天下,务以辩诈相高,不可胜纪。

而仪、秦、衍最著。

《孟子》论之曰:或谓:“张仪、公孙衍,岂不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恶足以为大丈夫哉?

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则与民由之,不得志则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诎,是之谓大丈夫。

” 扬子《法言》曰:或问:“仪、秦学乎鬼谷术而习乎纵横言,安中国者各十馀年,是夫?

”曰:“诈人也。

圣人恶诸。

”曰:“孔子读而仪、秦行,何如也?

”曰:“甚矣凤鸣而鸷翰也!

”“然则子贡不为欤?

”曰:“乱而不解,子贡耻诸。

说而不富贵,仪、秦耻诸。

”或曰:“仪、秦其才矣乎,迹不蹈已?

”曰:“昔在任人,帝而难之,不以才矣。

才乎才,非吾徒之才也。

” 秦王使甘茂诛蜀相庄。

秦王、魏王会于临晋。

赵武灵王纳吴广之女孟姚,有宠,是为惠后。

生子何。

慎靓王六年(壬子,公元前三零九年) 秦初置丞相,以樗里疾为右丞相。

慎靓王七年(癸丑,公元前三零八年) 秦、魏会于应。

秦王使甘茂约魏以伐韩,而令向寿辅行。

甘茂至魏,令向寿还,谓王曰:“魏听臣矣,然愿王勿伐!

”王迎甘茂于息壤而问其故。

对曰:“宜阳大县,其实郡也。

今王倍数险,行千里,攻之难。

鲁人有与曾参同姓名者杀人,人告其母,其母织自若也。

及三人告之,其母投杼下机,逾墙而走。

臣之贤不若曾参,王之信臣又不如其母,疑臣者非特三人,臣恐大王之投杼也。

魏文侯令乐羊将而攻中山,三年而拔之。

反而论功,文侯示之谤书一箧。

乐羊再拜稽首曰:‘此非臣之功,君之力也。

’今臣,羁旅之臣也,樗里子、公孙奭挟韩而议之,王必听之,是王欺魏王而臣受公仲侈之怨也。

”王曰:“寡人弗听也,请与子盟。

”乃盟于息壤。

秋,甘茂、长封帅师伐宜阳。

慎靓王八年(甲寅,公元前三零七年) 甘茂攻宜阳,五月而不拔。

樗里子、公孙奭果争之。

秦王召甘茂,欲罢兵。

甘茂曰:“息壤在彼。

”王曰:“有之。

”因大悉起兵以佐甘茂。

斩首六万,遂拔宜阳。

韩公仲侈入谢于秦以请平。

秦武王好以力戏,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

八月,王与孟说举鼎,绝脉而薨。

族孟说。

武王无子,异母弟稷为质于燕。

国人逆而立之,是为昭襄王。

昭襄王母芈八子,楚女也,实宣太后。

赵武灵王北略中山之地,至房子,遂之代,北至无穷,西至河,登黄华之上。

与肥义谋胡服骑射以教百姓,曰:“愚者所笑,贤者察焉。

虽驱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

”遂胡服。

国人皆不欲,公子成称疾不朝。

王使人请之曰:“家听于亲,国听于君。

今寡人作教易服而公叔不服,吾恐天下议之也。

制国有常,利民为本。

从政有经,令行为上。

明德先论于贱,而从政先信于贵,故愿慕公叔之义以成胡服之功也。

”公子成再拜稽首曰:“臣闻中国者,圣贤之所教也,礼乐之所用也,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则效也。

今王舍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道,逆人之心,臣愿王熟图之也!

”使者以报。

王自往请之,曰:“吾国东有齐、中山,北有燕、东胡,西有楼烦、秦、韩之边。

今无骑射之备,则何以守之哉?

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侵暴吾地,系累吾民,引水围鄗。

微社稷之神灵,则鄗几于不守也,先君丑之。

故寡人变服骑射,欲以备四境之难,报中山之怨。

而叔顺中国之俗,恶变服之名,以忘鄗事之丑,非寡人之所望也。

”公子成听命,乃赐胡服,明日服而朝。

于是始出胡服令,而招骑射焉。

慎靓王九年(乙卯,公元前三零六年) 秦昭王使向寿平宜阳,而使樗里子、甘茂伐魏。

甘茂言于王,以武遂复归之韩。

向寿、公孙奭争之,不能得,由此怨谗甘茂。

茂惧,辍伐魏蒲阪,亡去。

樗里子与魏讲而罢兵。

甘茂奔齐。

赵王略中山地,至宁葭。

西略胡地,至榆中。

林胡王献马。

归,使楼缓之秦,仇液之韩,王贲之楚,富丁之魏,赵爵之齐。

代相赵固主胡,致其兵。

楚王与齐、韩合从。

慎靓王十年(丙辰,公元前三零五年) 彗星见。

赵王伐中山,取丹丘、爽阳、鸿之塞,又取鄗、石邑、封龙、东垣。

中山献四邑以和。

秦宣太后异父弟曰穰侯魏冉,同父弟曰华阳君芈戎。

王之同母弟曰高陵君、泾阳君。

魏冉最贤,自惠王、武王时,任职用事。

武王薨,诸弟争立,唯魏冉力能立昭王。

昭王即位,以冉为将军,卫咸阳。

是岁,庶长壮及大臣、诸公子谋作乱,魏冉诛之。

及惠文后皆不得良死,悼武王后出归于魏,王兄弟不善者,魏冉皆灭之。

王少,宣太后自治事,任魏冉为政,威震秦国。

慎靓王十一年(丁巳,公元前三零四年) 秦王、楚王盟于黄棘。

秦复与楚上庸。

慎靓王十二年(戊午,公元前三零三年) 彗星见。

秦取魏蒲阪、晋阳、封陵,又取韩武遂。

齐、韩、魏以楚负其从亲,合兵伐楚。

楚王使太子横为质于秦而请救。

秦客卿通将兵救楚,三国引兵去。

慎靓王十三年(己未,公元前三零二年) 秦王、魏王、韩太子婴会于临晋,韩太子至咸阳而归。

秦复与魏蒲阪。

秦大夫有私与楚太子斗者,太子杀之,亡归。

慎靓王十四年(庚申,公元前三零一年) 日有食之,既。

秦人取韩穰。

蜀宁辉叛秦,秦司马错往诛之。

秦庶长奂会韩、魏、齐兵伐楚,败其师于重丘,杀其将唐昧。

遂取重丘。

赵王伐中山,中山君奔齐。

慎靓王十五年(辛酉,公元前三零零年) 秦泾阳君为质于齐。

秦华阳君伐楚,大破楚师,斩首三万,杀其将景缺,取楚襄城。

楚王恐,使太子为质于齐以请平。

秦樗里疾卒,以赵人楼缓为丞相。

赵武灵王爱少子何,欲及其生而立之。

慎靓王十六年(壬戌,公元前二九九年) 五月戊申,大朝东宫,传国于何。

王庙见礼毕,出临朝,大夫悉为臣。

肥义为相国,并傅王。

武灵王自号“主父”。

主父欲使子治国,身胡服,将士大夫西北略胡地。

将自云中、九原南袭咸阳,于是诈自为使者,入秦,欲以观秦地形及秦王之为人。

秦王不知,已而怪其状甚伟,非人臣之度,使人逐之,主父行已脱关矣。

审问之,乃主父也。

秦人大惊。

齐王、魏王会于韩。

秦人伐楚,取八城。

秦王遗楚王书曰:“始寡人与王约为兄弟,盟于黄棘,太子入质,至欢也。

太子陵杀寡人之重臣,不谢而亡去。

寡人诚不胜怒,使兵侵君王之边。

今闻君王乃令太子质于齐以求平。

寡人与楚接境,婚姻相亲。

而今秦、楚不欢,则无以令诸侯。

寡人愿与君王会武关,面相约,结盟而去,寡人之愿也!

”楚王患之,欲往,恐见欺,欲不往,恐秦益怒。

昭睢曰:“毋行而发兵自守耳!

秦,虎狼也,有并诸侯之心,不可信也!

”怀王之子子兰劝王行,王乃入秦。

秦王令一将军诈为王,伏兵武关,楚王至则闭关劫之,与俱西,至咸阳,朝章台,如籓臣礼,要以割巫、黔中郡。

楚王欲盟,秦王欲先得地。

楚王怒曰:“秦诈我,而又强要我以地!

”因不复许,秦人留之。

楚大臣患之,乃相与谋曰:“吾王在秦不得还,要以割地,而太子为质于齐。

齐、秦合谋,则楚无国矣。

”欲立王子之在国者。

昭睢曰:“王与太子俱困于诸侯,而今又倍王命而立其庶子,不宜!

”乃诈赴于齐。

齐湣王召群臣谋之,或曰:“不若留太子以求楚之淮北。

”齐相曰:“不可。

郢中立王,是吾抱空质而行不义于天下也。

”其人曰:“不然。

郢中立王,因与其新王市曰:‘予我下东国,吾为王杀太子。

不然,将与三国共立之。

’”齐王卒用其相计而归楚太子。

楚人立之。

秦王闻孟尝君之贤,使泾阳君为质于齐以请。

孟尝君来入秦,秦王以为丞相。

慎靓王十七年(癸亥,公元前二九八年) 或谓秦王曰:“孟尝君相秦,必先齐而后秦。

秦其危哉!

”秦王乃以楼缓为相,囚孟尝君,欲杀之。

孟尝君使人求解于秦王幸姬,姬曰:“愿得君狐白裘。

”孟尝君有狐白裘,已献之秦王,无以应姬求。

客有善为狗盗者,入秦藏中,盗狐白裘以献姬。

姬乃为之言于王而遣之。

王后悔,使追之。

孟尝君至关。

关法:鸡鸣而出客。

时尚蚤,追者将至,客有善为鸡鸣者,野鸡闻之皆鸣。

孟尝君乃得脱归。

楚人告于秦曰:“赖社稷神灵,国有王矣!

”秦王怒,发兵出武关击楚,斩首五万,取十六城。

赵王封其弟胜为平原君。

平原君好士,食客常数千人。

有公孙龙者,善为坚白同异之辩,平原君客之。

孔穿自鲁适赵,与公孙龙论臧三耳,龙甚辩析。

子高弗应,俄而辞出,明日复见平原君。

平原君曰:“畴昔公孙之言信辩也,先生以为何如?

”对曰:“然。

几能令臧三耳矣。

虽然,实难!

仆愿得又问于君:今谓三耳甚难而实非也,谓两耳甚易而实是也,不知君将从易而是者乎,其亦从难而非者乎?

”平原君无以应。

明日,谓公孙龙曰:“公无复与孔子高辩事也!

其人理胜于辞,公辞胜于理。

辞胜于理,终必受诎。

”齐邹衍过赵,平原君使与公孙龙论白马非马之说。

邹子曰:“不可。

夫辩者,别殊类使不相害,序异端使不相乱。

抒意通指,明其所谓,使人与知焉,不务相迷也。

故胜者不失其所守,不胜者得其所求。

若是,故辩可为也。

及至烦文以相假,饰辞以相惇,巧譬以相移,引人使不得及其意,如此害大道。

夫缴纷争言而竞后息,不能无害君子,衍不为也。

”座皆称善。

公孙龙由是遂绌。

资治通鉴·卷四·周纪四

〔司马光〕 〔宋〕

起阏逢困敦,尽著雍困敦,凡二十五年。

赧王中十八年(甲子,公元前二九七年) 楚怀王亡归。

秦人觉之,遮楚道。

怀王从间道走赵。

赵主父在代,赵人不敢受。

怀王将走魏,秦人追及之,以归。

鲁平公薨,子缗王贾立。

赧王中十九年(乙丑,公元前二九六年) 楚怀王发病,薨于秦,秦人归其丧。

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

诸侯由是不直秦。

齐、韩、魏、赵、宋同击秦,至盐氏而还。

秦与韩武遂、与魏封陵以和。

赵主父行新地,遂出代。

西遇楼烦王于西河而致其兵。

魏襄王薨,子昭王立。

韩襄王薨,子釐王咎立。

赧王中二十年(丙寅,公元前二九五年) 秦尉错伐魏襄城。

赵主父与齐、燕共灭中山,迁其王于肤施。

归,行赏,大赦,置酒,酺五日。

赵主父封其长子章于代,号曰安阳君。

安阳君素侈,心不服其弟。

主父使田不礼相之。

李兑谓肥义曰:“公子章强壮而志骄,党众而欲大,田不礼忍杀而骄,二人相得,必有阴谋。

夫小人有欲,轻虑浅谋,徒见其利,不顾其害,难必不久矣。

子任重而势大,乱之所始而祸之所集也。

子奚不称疾毋出而传政于公子成,毋为祸梯,不亦可乎!

”肥义曰:“昔者主父以王属义也,曰:‘毋变而度,毋易而虑,坚守一心,以殁而世。

’义再拜受命而籍之。

今畏不礼之难而忘吾籍,变孰大焉!

谚曰:‘死者复生,生者不愧。

’吾欲全吾言,安得全吾身乎!

子则有赐而忠我矣。

虽然,吾言已在前矣,终不敢失!

”李兑曰:“诺。

子勉之矣!

吾见子已今年耳。

”涕泣而出。

李兑数见公子成以备田不礼。

肥义谓信期曰:“公子章与田不礼声善而实恶,内得主而外为暴,矫令以擅一旦之命,不难为也。

今吾忧之,夜而忘寐,饥而忘食,盗出入不可不备。

自今以来,有召王者必见吾面,我将以身先之。

无故而后王可入也。

”信期曰:“善。

” 主父使惠文王朝群臣而自从旁窥之,见其长子傫然也,反北面为臣。

诎于其弟,心怜之,于是乃欲分赵而王公子章于代,计未决而辍。

主父及王游沙丘,异宫,公子章、田不礼以其徒作乱,诈以主父令召王。

肥义先入,杀之。

高信即与王战。

公子成与李兑自国至,乃起四邑之兵入距难,杀公子章及田不礼,灭其党。

公子成为相,号安平君。

李兑为司寇。

是时惠文王少,成、兑专政。

公子章之败也,往走主父,主父开之。

成、兑因围主父宫。

公子章死,成、兑谋曰:“以章故,围主父。

即解兵,吾属夷矣!

”乃遂围之,令:“宫中人后出者夷!

”宫中人悉出。

主父欲出不得,又不得食,探雀鷇而食之。

三月馀,饿死沙丘宫。

主父定死,乃发丧赴诸侯。

主父初以长子章为太子,后得吴娃,爱之,为不出者数岁。

生子何,乃废太子章而立之。

吴娃死,爱驰。

怜故太子,欲两王之,犹豫未决,故乱起。

秦楼缓免相,魏冉代之。

赧王中二十一年(丁卯,公元前二九四年) 秦败魏师于解。

赧王中二十二年(戊辰,公元前二九三年) 韩公孙喜、魏人伐秦。

穰侯荐左更白起于秦王以代向寿将兵,败魏师、韩师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级,虏公孙喜,拔五城。

秦王以白起为国尉。

秦王遗楚王书曰:“楚倍秦,秦且率诸侯伐楚,愿王之饬士卒,得一乐战!

”楚王患之,乃复与秦和亲。

赧王中二十三年(己巳,公元前二九二年) 楚襄王迎妇于秦。

臣光曰:甚哉秦之无道也,杀其父而劫其子。

楚之不竞也,忍其父而婚其仇!

呜呼!

楚之君诚得其道,臣诚得其人,秦虽强,乌得陵之哉!

善乎荀卿论之曰:“夫道,善用之则百里之地可以独立,不善用之则楚六千里而为仇人役。

”故人主不务得道而广有其势,是其所以危也。

秦魏冉谢病免,以客卿烛寿为丞相。

赧王中二十四年(庚午,公元前二九一年) 秦伐韩,拔宛。

秦烛寿免。

魏冉复为丞相,封于穰与陶,谓之穰侯。

又封公子市于宛,公子悝于邓。

赧王中二十五年(辛未,公元前二九零年) 魏入河东地四百里、韩入武遂地二百里于秦。

魏芒卯始以诈见重。

赧王中二十六年(壬申,公元前二八九年) 秦大良造白起、客卿错伐魏,至轵,取城大小六十一。

赧王中二十七年(癸酉,公元前二八八年) 冬,十月,秦王称西帝,遣使立齐王为东帝,欲约与共伐赵。

苏代自燕来,齐王曰:“秦使魏冉致帝,子以为何如?

”对曰:“愿王受之而勿称也。

秦称之,天下安之,王乃称之,无后也。

秦称之,天下恶之,王因勿称,以收天下,此大资也。

且伐赵孰与伐桀宋利?

今王不如释帝以收天下之望,发兵以伐桀宋,宋举则楚、赵、梁、卫皆惧矣。

是我以名尊秦而令天下憎之,所谓以卑为尊也。

”齐王从之,称帝二日而复归之。

十二月,吕礼自齐入秦,秦王亦去帝复称王。

秦攻赵,拔杜阳。

赧王中二十八年(甲戌,公元前二八七年) 秦攻魏,拔新垣、曲阳。

赧王中二十九年(乙亥,公元前二八六年) 秦司马错击魏河内。

魏献安邑以和,秦出其人归之魏。

秦败韩师于夏山。

宋有雀生湣于城之陬。

史占之,曰:“吉。

小而生巨,必霸天下。

”宋康王喜,起兵灭滕。

伐薛。

东败齐,取五城。

南败楚,取地三百里,西败魏军。

与齐、魏为敌国,乃愈自信其霸。

欲霸之亟成,故射天笞地,斩社稷而焚灭之,以示威服鬼神。

为长夜之饮于室中,室中人呼万岁,则堂上之人应之,堂下之人又应之,门外之人又应之,以至于国中,无敢不呼万岁者。

天下之人谓之“桀宋”。

齐湣王起兵伐之,民散,城不守。

宋王奔魏,死于温。

赧王中三十年(丙子,公元前二八五年) 秦王会楚王于宛,会赵王于中阳。

秦蒙武击齐,拔九城。

齐湣王既灭宋而骄,乃南侵楚,西侵三晋,欲并二周,为天子。

狐咺正议,斫之檀衢,陈举直言,杀之东闾。

燕昭王日夜抚循其人,益为富实,乃与乐毅谋伐齐。

乐毅曰:“齐,霸国之馀业也。

地大人众,未易独攻也。

王必欲伐之。

莫如约赵及楚、魏。

”于是使乐毅约赵,别使使者连楚、魏,且令赵啖秦以伐齐之利。

诸侯害齐王之骄暴,皆争合谋与燕伐齐。

赧王中三十一年(丁丑,公元前二八四年) 燕王悉起兵,以乐毅为上将军。

秦尉斯离帅师与三晋之师会之。

赵王以相国印授乐毅,乐毅并将秦、魏、韩、赵之兵以伐齐。

齐湣王悉国中之众以拒之,战于济西,齐师大败。

乐毅还秦、韩之师,分魏师以略宋地,部赵师以收河间,身率燕师,长驱逐北。

剧辛曰:“齐大而燕小,赖诸侯之助以破其军,宜及时攻取其边城以自益,此长久之利也。

今过而不攻,以深入为名,无损于齐,无益于燕,而结深怨,后必悔之。

”乐毅曰:“齐王伐功矜能,谋不逮下,废黜贤良,信任谄谀,政令戾虐,百姓怨怼。

今军皆破亡,若因而乘之,其民必叛,祸乱内作,则齐可图也。

若不遂乘之,待彼悔前之非,改过恤下而抚其民,则难虑也。

”遂进军深入。

齐人果大乱失度,湣王出走。

乐毅入临淄,取宝物、祭器,输之于燕。

燕王亲至济上劳军,行赏飨士,封乐毅为昌国君,遂使留徇齐城之未下者。

齐王出亡之卫,卫君辟宫舍之,称臣而共具。

齐王不逊,卫人侵之。

齐王去奔邹、鲁,有骄色,邹、鲁弗内,遂走莒。

楚使淖齿将兵救齐,因为齐相。

淖齿欲与燕分齐地,乃执湣王而数之曰:“千乘、博昌之间,方数百里,雨血沾衣,王知之乎?

”曰:“知之。

”“赢、博之间,地坼及泉,王知之乎?

”曰:“知之。

”“有人当阙而哭者,求之不得,去则闻其声,王知之乎?

”曰:“知之。

”淖齿曰:“天雨血沾衣者,天以告也。

地坼及泉者,地以告也。

有人当阙而哭者,人以告也。

天、地、人皆告矣,而王不知诫焉,何得无诛!

”遂弑王于鼓里。

荀子论之曰:国者,天下之利势也。

得道以持之,则大安也,大荣也,积美之源也。

不得道以持之,则大危也,大累也,有之不如无之。

及其綦也,索为匹夫,不可得也。

齐湣、宋献是也。

故用国者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

挈国以呼礼义也,而无以害之。

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

擽然扶持心国,且若是其固也。

之所与为之者之人,则举义士也。

之所以为布陈于国家刑法者,则举义法也。

主之所极然,帅群臣而首向之者,则举义志也。

如是,则下仰上以义矣,是綦定也。

綦定而国定,国定而天下定。

故曰:以国济义,一日而白,汤、武是也。

是所谓义立而王也。

德虽未至也,义虽未济也,然而天下之理略奏矣,刑赏已诺信乎天下矣,臣下晓然皆知其可要也。

政令已陈,虽睹利败,不欺其民。

约结已定,虽睹利败,不欺其与。

如是,则兵劲城固,敌国畏之。

国一綦明,与国信之。

虽在僻陋之国,威动天下,五伯是也。

是所谓信立而而霸也。

挈国以呼功利,不务张其义,齐其信,唯利之求。

内则不惮诈其民而求小利焉,外则不惮诈其与而求大利焉。

内不修正其所以有,然常欲人之有,如是,则臣下百姓莫不以诈心待其上矣。

上诈其下,下诈其上,则是上下析也。

如是,则敌国轻之,与国疑之,权谋日行而国不免危削,綦之而亡,齐湣、薛公是也。

故用强齐,非以修礼义也,非以本政教也,非以一天下也,绵绵常以结引驰外为务。

故强,南足以破楚,西足以诎秦,北足以败燕,中足以举宋。

及以燕、赵起而攻之,若振槁然,而身死国亡,为天下大戮,后世言恶则必稽焉。

是无他故焉,唯其不由礼义而由权谋也。

三者,明主之所谨择也,仁人之所务白也。

善择者制人,不善择者人制之。

乐毅闻昼邑人王蠋贤,令军中环画邑三十里无入。

使人请蠋,蠋谢不往。

燕人曰:“不来,吾且屠画邑!

”蠋曰:“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

齐王不用吾谏,故退而耕于野。

国破君亡,吾不能存,而又欲劫之以兵,吾与其不义而生,不若死!

”遂经其颈于树枝,自奋绝脰而死。

燕师乘胜长驱,齐城皆望风奔溃。

乐毅修整燕军,禁止侵掠,求齐之逸民,显而礼之。

宽其赋敛,除其暴令,修其旧政,齐民喜悦。

乃遣左军渡胶东、东莱。

前军循太山以东至海,略琅邪。

右军循河、济,屯阿、鄄以连魏师。

后军旁北海以抚千乘。

中军据临淄而镇齐都。

祀桓公、管仲于郊,表贤者之闾,封王蠋之墓。

齐人食邑于燕者二十馀君,有爵位于蓟者百有馀人。

六月之间,下齐七十馀城,皆为郡县。

秦王、魏王、韩王会于京师。

赧王中三十二年(戊寅,公元前二八三年) 秦、赵会于穰。

秦拔魏安城,兵至大梁而还。

齐淖齿之乱,湣王子法章变名姓为莒太史敫家佣。

太史敫女奇法章状貌,以为非常人,怜而常窃衣食之,因与私通。

王孙贾从湣王,失王之处,其母曰:“汝朝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

汝暮出而不还,则吾倚闾而望。

汝今事王,王走,汝不知其处,汝尚何归焉!

”王孙贾乃入市中呼曰:“淖齿乱齐国,杀湣王。

欲与我诛之者袒右!

”市人从者四百人,与攻淖齿,杀之。

于是齐亡臣相与求湣王子,欲立之。

法章惧其诛己,久之乃敢自言,遂立以为齐王,保莒城以拒燕,布告国中曰:“王已立在莒矣!

” 赵王得楚和氏璧,秦昭王欲之,请易以十五城。

赵王欲勿与,畏秦强,欲与之,恐见欺。

以问蔺相如,对曰:“秦以城求璧而王不许,曲在我矣。

我与之璧而秦不与我城,则曲在秦。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

臣愿奉璧而往。

使秦城不入,臣请完璧而归之。

”赵王遣之。

相如至秦,秦王无意偿赵城。

相如乃以诈绐秦王,复取璧,遣从者怀之,间行归赵,而以身待命于秦。

秦王以为贤而弗诛,礼而归之。

赵王以相如为上大夫。

卫嗣君薨,子怀君立。

嗣君好察微隐,县令有发褥而席敝者,嗣君闻之,乃赐之席。

令大惊,以君为神。

又使人过关市,赂之以金,既而召关市,问有客过与汝金,汝回遣之,关市大恐。

又爱泄姬,重如耳,而恐其因爱重以壅己也,乃贵薄疑以敌如耳,尊魏妃以偶泄姬,曰:“以是相参也。

” 荀子论之曰:成侯、嗣君,聚敛计数之君也,未及取民也。

子产,取民者也,未及为政也。

管仲,为政者也,未及修礼也。

故修礼者王,为政者强,取民者安,聚敛者亡。

赧王中三十三年(己卯,公元前二八二年) 秦伐赵,拔两城。

赧王中三十四年(庚辰,公元前二八一年) 秦伐赵,拔石城。

秦穰侯复为丞相。

楚欲与齐、韩共伐秦,因欲图周。

王使东周武公谓楚令尹昭子曰:“周不可图也。

”昭子曰:“乃图周,则无之。

虽然,何不可图?

”武公曰:“西周之地,绝长补短,不过百里。

名为天下共主,裂其地不足以肥国,得其众不足以劲兵。

虽然,攻之者名为弑君。

然而犹有欲攻之者,见祭器在焉故也。

夫虎肉臊而兵利身,人犹攻之。

若使泽中之麋蒙虎之皮,人之攻之也必万倍矣。

裂楚之地,足以肥国。

诎楚之名,足以尊主。

今子欲诛残天下之共主,居三代之传器,器南,则兵至矣。

”于是楚计辍不行。

赧王中三十五年(辛巳,公元前二八零年) 秦白起败赵军,斩首二万,取代光狼城。

又使司马错发陇西兵,因蜀攻楚黔中,拔之。

楚献汉北及上庸地。

赧王中三十六年(壬午,公元前二七九年) 秦白起伐楚,取鄢、邓、西陵。

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愿为好会于河外渑池。

赵王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赵王遂行,相如从。

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

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以绝秦望。

”王许之。

会于渑池。

王与赵王饮,酒酣,秦王请赵王鼓瑟,赵王鼓之。

蔺相如复请秦王击缶,秦王不肯。

相如曰:“五步之内,臣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王不怿,为一击缶。

罢酒,秦终不能有加于赵。

赵人亦盛为之备,秦不敢动。

赵王归国,以蔺相如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功。

蔺相如素贱人,徒以口舌而位居我上。

吾羞,不忍为之下!

”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相如闻之,不肯与会。

每朝,常称病,不欲争列。

出而望见,辄引车避匿。

其舍人皆以为耻。

相如曰:“子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曰:“不若。

”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至门射罪,遂为刎颈之交。

初,燕人攻安平,临淄市掾田单在安平,使其宗人皆以铁笼傅车轊。

及城溃,人争门而出,皆以轊折车败,为燕所禽。

独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免,遂奔即墨。

是时齐地皆属燕,独莒、即墨未下,乐毅及并右军、前军以围莒,左军、后军围即墨。

即墨大夫出战而死。

即墨人曰:“安平之战,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是多智习兵。

”因共立以为将以拒燕。

乐毅围二邑,期年不克,及令解围,各去城九里而为垒,令曰:“城中民出者勿获,困者赈之,使即旧业,以镇新民。

”三年而犹未下。

或谗之于燕昭王曰:“乐毅智谋过人,伐齐,呼吸之间克七十馀城。

今不下者两城耳,非其力不能拔,所以三年不攻者,欲久仗兵威以服齐人,南面而王耳。

今齐人已服,所以未发者,以其妻子在燕故也。

且齐多美女,又将忘其妻子。

愿王图之!

”昭王于是置酒大会,引言者而让之曰:“先王举国以礼贤者,非贪土地以遗子孙也。

遭所传德薄,不能堪命,国人不顺。

齐为无道,乘孤国之乱以害先王。

寡人统位,痛之入骨,故广延群臣,外招宾客,以求报仇。

其有成功者,尚欲与之同共燕国。

今乐君亲为寡人破齐,夷其宗庙,报塞先仇,齐国固乐君所有,非燕之所得也。

乐君若能有齐,与燕并为列国,结欢同好,以抗诸侯之难,燕国之福,寡人之愿也。

汝何敢言若此!

”乃斩之。

赐乐毅妻以后服,赐其子以公子之服。

辂车乘马,后属百两,遣国相奉而致之乐毅,立乐毅为齐王。

乐毅惶恐不受,拜书,以死自誓。

由是齐人服其义,诸侯畏其信,莫敢复有谋者。

顷之,昭王薨,惠王立。

惠王自为太子时,尝不快于乐毅。

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

乐毅与燕新王有隙,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王齐。

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

齐人所惧,唯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

”燕王固已疑乐毅,得齐反间,乃使骑劫代将而召乐毅。

乐毅知王不善代之,遂奔赵。

燕将士由是愤惋不和。

田单令城中人,食必祭其先祖于庭,飞鸟皆翔舞而下城中。

燕人怪之,田单因宣言曰:“当有神师下教我。

”有一卒曰:“臣可以为师乎?

”因反走。

田单起引还,坐东乡,师事之。

卒曰:“臣欺君。

”田单曰:“子勿言也。

”因师之,每出约束,必称神师。

乃宣言曰:“吾唯惧燕军之劓所得齐卒,置之前行,即墨败矣!

”燕人闻之,如其言。

城中见降者尽劓,皆怒,坚守,唯恐见得。

单又纵反间,言:“吾惧燕人掘吾城外冢墓,可为寒心!

”燕军尽掘冢墓,烧死人。

齐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共欲出战,怒自十倍。

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身操版、锸,与士卒分功。

妻妾编于行伍之间。

尽散饮食飨士。

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

田单又收民金得千镒,令即墨富豪遗燕将,曰:“即降,愿无虏掠吾族家。

”燕将大喜,许之。

燕军益懈。

田单乃收城中,得牛千馀,为绛缯衣,画以五采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其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

牛尾热,怒而奔燕军。

燕军大惊,视牛皆龙文,所触尽死伤。

而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

燕军大骇,败走。

齐人杀骑劫,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叛燕,复为齐。

田单兵日益多,乘胜,燕日败亡,走至河上,而齐七十馀城皆复焉。

乃迎襄王于莒。

入临淄,封田单为安平君。

齐王以太史敫之女为后,生太子建。

太史敫曰:“女不取媒,因自嫁,非吾种也,污吾世!

”终身不见君王后,君王后亦不以不见故失人子之礼。

赵王封乐毅于观津,尊宠之,以警动于燕、齐。

燕惠王乃使人让乐毅,且谢之曰:“将军过听,以与寡人有隙,遂捐燕归赵。

将军自为计则可矣,而亦何以报先王这所以遇将军之意乎?

”乐毅报书曰:“昔伍子胥说听于阖闾而吴远迹至郢。

夫差弗是也,赐之鸱夷而浮之江。

吴王不寤先论之可以立功,故沈子胥而不悔。

子胥不蚤见主之不同量,是以至于入江而不化。

夫免自立功以明先王之迹,臣之上计也。

离毁辱之诽谤,堕先王之名,臣之所大恐也。

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义之所不敢出也。

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洁其名。

臣虽不佞,数奉教于君子矣。

唯君王之留意焉!

”于是燕王复以乐毅子闲为昌国君,而乐毅往来复通燕,卒于赵,号曰望诸君。

田单相齐,过淄水,有老人涉淄而寒,出水不能行。

田单解其裘而衣之。

襄王恶之,曰:“田单之施于人,将欲以取我国乎?

不早图,恐后之变也。

”左右顾无人,岩下有贯珠者,襄王呼而问之曰:“汝闻吾言乎?

”对曰:“闻之。

”王曰:“汝以为何如?

”对曰:“王不如因以为己善。

王嘉单之善,下令曰:‘寡人忧民之饥也,单收而食之。

寡人忧民之寒也,单解裘而衣之。

寡人忧劳百姓,而单亦忧之,称寡人之意。

’单有是善而王嘉之,单之善亦王之善也。

”王曰:“善。

”乃赐单牛酒。

后数日,贯珠者复见王曰:“王朝日宜召田单而揖之于庭,口劳之。

乃布令求百姓之饥寒者,收穀之。

”乃使人听于闾里,闻大夫之相与语者曰:“田单之爱人,嗟,乃王之教也!

” 田单任貂勃于王。

王有所幸臣九人,欲伤安平君,相与语于王曰:“燕之伐齐之时,楚王使将军将万人而佐齐。

今国已定而社稷已安矣,何不使使者谢于楚王?

”王曰:“左右孰可?

”九人之属曰:“貂勃可。

”貂勃使楚,楚王受而觞之,数月不反。

九人之属相与语于王曰:“夫一人之身而牵留万乘者,岂不以据势也哉!

且安平君之与王也,君臣无异而上下无别。

且其志欲为不善,内抚百姓,外怀戎翟,礼天下之贤士,其志欲有为也,愿王之察之!

”异日,王曰:“召相单而来!

”田单免冠、徒跣、肉袒而进,退而请死罪,五日而王曰:“子无罪于寡人。

子为子之臣礼,吾为吾之王礼而已矣。

”貂勃从楚来,王赐之酒。

酒酣,王曰:“召相单而来!

”貂勃避席稽首曰:“王上者孰与周文王?

”王曰:“吾不若也。

”貂勃曰:“然,臣固知王不若也。

下者孰与齐桓公?

”王曰:“吾不若也。

”貂勃曰:“然,臣固知王不若也。

然则周文王得吕尚以为太公,齐桓公得管夷吾以为仲父,今王得安平君而独曰‘单’,安得此亡国之言乎!

且自天地之辟,民人之始,为人臣之功者,谁有厚于安平君者哉?

王不能守王之社稷,燕人兴师而袭齐,王走而之城阳之山中,安平君以惴惴即墨三里之城,五里之郭,敝卒七千人,禽其司马而反千里之齐,安平君之功也。

当是之时,舍城阳而自王,天下莫之能止。

然而计之于道,归之于义,以为不可,故栈道木阁而迎王与后于城阳山中,王乃得反,子临百姓。

今国已定,民已安矣,王乃曰‘单’,婴儿之计不为此也。

王亟杀此九子者以谢安平君,不然,国其危矣!

”乃杀九子而逐其家,益封安平君以夜邑万户。

田单将攻狄,往见鲁仲连。

鲁仲连曰:“将军攻狄,不能下也。

”田单曰:“臣以即墨破亡馀卒破万乘之燕,复齐之墟,今攻狄而不下,何也?

”上车弗谢而去,遂攻狄,三月不克。

齐小儿谣曰:“大冠若箕,修剑拄颐。

攻狄不能下,垒枯骨成丘。

”田单乃惧,问鲁仲连曰:“先生谓单不能下狄,请问其说。

”鲁仲连曰:“将军之在即墨,坐则织蒉,立则仗锸,为士卒倡曰:‘无可往矣!

宗庙亡矣!

今日尚矣!

归于何党矣!

’当此之时,将军有死之心,士卒先无之气,闻君言莫不挥泣奋臂而欲战,此所以破燕也。

当今将军东有夜邑之奉,西有淄上之娱,黄金横带而骋乎淄、渑之间,有生之乐,无死之心,所以不胜也。

”田单曰:“单之有心,先生志之矣。

”明日,乃厉气循城,立于矢石之所,援袍鼓之。

狄人乃下。

初,齐湣王既灭宋,欲去孟尝君。

孟尝君奔魏,魏昭王以为相,与诸侯共伐破齐。

湣王死,襄王复国,而孟尝君中立为诸侯,无所属。

襄王新立,畏孟尝君,与之连和。

孟尝君卒,诸子争立,而齐、魏共灭薛,孟尝君绝嗣。

赧王中三十七年(癸未,公元前二七八年) 秦大良造白起伐楚,拔郢,烧夷陵。

楚襄王兵散,遂不复战,东北徙都于陈。

秦以郢为南郡,封白起为武安君。

赧王中三十八年(甲申,公元前二七七年) 秦武安君定巫、黔中,初置黔中郡。

魏昭王薨,子安釐王立。

赧王中三十九年(乙酉,公元前二七六年) 秦武安君伐魏,拔两城。

楚王收东地兵,得十馀万,复西取江南十五邑。

魏安釐王封其弟无忌为信陵君。

赧王中四十年(丙戌,公元前二七五年) 秦相国穰侯伐魏。

韩暴鸢救魏,穰侯大破之,斩首四万。

暴鸢走开封。

魏纳八城以和。

穰侯复伐魏,走芒卯,入北宅。

遂围大梁,魏人割温以和。

赧王中四十一年(丁亥,公元前二七四年) 魏复与齐合从。

秦穰侯伐魏,拔四城,斩首四万。

鲁缗公薨,子顷公雠立。

赧王中四十二年(戊子,公元前二七三年) 赵人、魏人伐韩华阳。

韩人告急于秦,秦王弗救。

韩相国谓陈筮曰:“事急矣!

愿公虽病,为一宿之行。

”陈筮如秦,见穰侯。

穰侯曰:“事急乎?

故使公来。

”陈筮曰:“未急也。

”穰侯怒曰:“何也?

”陈筮曰:“彼韩急则将变而他从。

以未急,故复来耳。

”穰侯曰:“请发兵矣。

”乃与武安君及客卿胡阳救韩,八日而至,败魏军于华阳之下,走芒卯,虏三将,斩首十三万。

武安君又与赵将贾偃战,沈其卒二万人于河。

魏段干子请割南阳予秦以和。

苏代谓魏王曰:“欲玺者,段干子也。

欲地者,秦也。

今王使欲地者制玺,欲玺者制地,魏地尽矣!

夫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王曰:“是则然也。

虽然,事始已行,不可更矣!

”对曰:“夫博之所以贵枭者,便则食,不便则止。

今何王之用智不如用枭也?

”魏王不听,卒以南阳为和,实修武。

韩釐王薨,子桓惠王立。

韩、魏既服于秦,秦王将使武安君与韩、魏伐楚,未行,而楚使者黄歇至,闻之,畏秦乘胜一举而灭楚也,乃上书曰:“臣闻物至则反,冬、夏是也。

致至则危,累棋是也。

今大国之地,遍天下有其二垂,此从生民已来,万乘之地未尝有也。

先王三世不忘接地于齐,以绝从亲之要。

今王使盛桥守事于韩,盛桥以其地入秦,是王不用甲,不信威,而得百里之地,王可谓能矣!

王又举甲而攻魏,杜大梁之门,举河内,拔燕、酸枣、虚、桃,入邢,魏之兵云翔而不敢救,王之功亦多矣!

王休甲息众,二年而后复之,又并蒲、衍、首、垣以临仁、平丘,黄、济阳婴城而魏氏服。

王又割濮磨之北,注齐、秦之要,绝楚、赵之脊,天下五合六聚而不敢救,王之威亦单矣!

王若能保功守威,绌攻取之心,而肥仁义之地,使无后患,三王不足四,五伯不足六也!

王若负人徒之众,仗兵革之强,乘毁魏之威,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臣恐其有后患也。

《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易》曰:‘狐涉水,濡其尾。

’此言始之易,终之难也。

昔吴之信越也,从而伐齐,既胜齐人于艾陵,还为越禽于三江之浦。

智氏之信韩、魏也,从而伐赵,攻晋阳城,胜有日矣,韩、魏叛之,杀智伯瑶于凿台之下。

今王妒楚之不毁,而忘毁楚之强韩、魏也,臣为王虑而不取也。

夫楚国,援也。

邻国,敌也。

今王信韩、魏之善王,此正吴之信越也,臣恐韩、魏卑辞除患而实欲欺大国也。

何则?

王无重世之德于韩、魏而有累世之怨焉。

夫韩、魏父子兄弟接踵而死于秦者将十世矣,故韩、魏之不亡,秦社稷之忧也。

今王资之与攻楚,不亦过乎!

且攻楚将恶出兵?

王将借路于仇雠之韩、魏乎?

兵出之日而王忧其不反也。

王若不借路于仇雠之韩、魏,必攻随水右壤,此皆广川、大水、山林、溪谷,不食之地。

是王有毁楚之名而无得地之实也。

且王攻楚之日,四国必悉起兵以应王。

秦、楚之兵构而不离。

魏氏将出而攻留、方舆、铚、湖陵、砀、萧、相,故宋必尽。

齐人南面攻楚,泗上必举。

此皆平原四达膏腴之地。

如此,则天下之国莫强于齐、魏矣。

臣为王虑,莫若善楚。

秦、楚合而为一以临韩,韩必敛手而朝。

王施以东山之险,带以曲河之利,韩必为关内之侯。

若是而王以十万戍郑,梁氏寒心,许、鄢陵婴城而上蔡、召陵不往来也。

如此,魏亦关内侯矣。

王壹善楚而关内两万乘之主注地于齐,齐右壤可拱手而取也。

王之地一经两海,要约天下,是燕、赵无齐、楚,齐、楚无燕、赵也。

然后危动燕、赵,直摇齐、楚,此四国者不待痛而服矣。

” 王从之,止武安君而谢韩、魏,使黄歇归,约亲于楚。

资治通鉴·卷五·周纪五

〔司马光〕 〔宋〕

起屠维赤奋若,尽旃蒙大荒落,凡十七年。

赧王下四十三年(己丑,公元前二七二年) 楚以左徒黄歇侍太子完为质于秦。

秦置南阳郡。

秦、魏、楚共伐燕。

燕惠王薨,子武成王立。

赧王下四十四年(庚寅,公元前二七一年) 赵蔺相如伐齐,至平邑。

赵田部吏赵奢收租税,平原君家不肯出。

赵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

平原君怒,将杀之。

赵奢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

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

”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

王使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赧王下四十五年(辛卯,公元前二七零年) 秦伐赵,围阏与。

赵王召廉颇、乐乘而问之曰:“可救否?

”皆曰:“道远险狭,难救。

”问赵奢,赵奢对曰:“道远险狭,譬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

”王乃令赵奢将兵救之。

去邯郸三十里而止,令军中曰:“有以军事谏者死!

”秦师军武安西,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振。

赵军中候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

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

秦间入赵军,赵奢善食而遣之。

间以报秦将,秦将大喜曰:“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乃增垒,阏与非赵地也!

”赵奢既已遣间,卷甲而趋,二日一夜而至,去阏与五十里而军,军垒成。

秦师闻之,悉甲而往。

赵军士许历请以军事谏,赵奢进之。

许历曰:“秦人不意赵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厚集其陈以待之。

不然,必败。

”赵奢曰:“请受教!

”许历请刑,赵奢曰:“胥,后令邯郸。

”许历复请谏曰:“先据北山上者胜,后至者败。

”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

秦师后至,争山不得上。

赵奢纵兵击秦师,秦师大败,解阏与而还。

赵王封奢为马服君,与廉、蔺同位。

以许历为国尉。

穰侯言客卿灶于秦王,使伐齐,取刚、寿以广其陶邑。

初,魏人范雎从中大夫须贾使于齐,齐襄王闻其辩口,私赐之金及牛、酒。

须贾以为雎以国阴事告齐也,归而告其相魏齐。

魏齐怒,笞击范雎,折胁,摺齿。

雎佯死,卷以贵,置厕中,使客醉者更溺之,以惩后,令无妄言者。

范雎谓守者曰:“能出我,我必有厚谢。

”守者乃请弃箦中死人。

魏齐醉,曰:“可矣。

”范雎得出。

魏齐悔,复召求之。

魏人郑安平遂操范雎亡匿,更名姓曰张禄。

秦谒者王稽使于魏,范雎夜见王稽。

稽潜载与俱归,荐之于王,王见之于离宫。

雎佯为不知永巷而入其中,王来而宦者怒逐之,曰:“王至。

”范雎谬曰:“秦安得王!

秦独有太后、穰侯耳!

”王微闻其言,乃屏左右,跽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

”对曰:“唯唯。

”如是者三。

王曰:“先生卒不幸教寡人邪?

”范雎曰:“非敢然也!

臣,羁旅之臣也,交疏于王。

而所愿陈者皆匡君之事。

处人骨肉之间,愿效愚忠而未知王之心也,此所以王三问而不敢对者也。

臣知今日言之于前,明日伏诛于后,然臣不敢避也。

且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苟可以少有补于秦而死,此臣之所大愿也。

独恐臣死之后,天下杜口裹足,莫肯乡秦耳!

”王跽曰:“先生,是何言也!

今者寡人得见先生,是天以寡人溷先生,而存先王之宗庙也。

事无大小,上及太后,下至大臣,愿先生悉以教寡人,无疑寡人也!

”范雎拜,王亦拜。

范雎曰:“以秦国之大,士卒之勇,以治诸侯,譬若走韩卢而博蹇兔也。

而闭关十五年,不敢窥兵于山东者,是穰侯为秦谋不忠,而大王之计亦有所失也。

”王跽曰:“寡人愿闻失计!

”然左右多窃听者,范雎未敢言内,先言外事,以观王之府仰。

因进曰:“夫穰侯越韩、魏而攻齐刚、寿,非计也。

齐湣王南攻楚,破军杀将,再辟地千里,而齐尺寸之地无得焉者,岂不欲得地哉?

形势不能有也。

诸侯见齐之罢敝,起兵而伐齐,大破之,齐几于亡,以其伐楚而肥韩、魏也。

今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也,得尺亦王之尺也。

今夫韩、魏,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也。

王若欲霸,必亲中国以为天下枢,以威楚、赵,楚强则附赵,赵强则附楚,楚、赵皆附,齐必惧矣,齐附则韩、魏因可虏也。

”王曰:“善。

”乃以范雎为客卿,与谋兵事。

赧王下四十六年(壬辰,公元前二六九年) 秦中更胡伤攻赵阏与,不拔。

赧王下四十七年(癸巳,公元前二六八年) 秦王用范雎之谋,使五大夫绾伐魏,拔怀。

赧王下四十八年(甲午,公元前二六七年) 秦悼太子质于魏而卒。

赧王下四十九年(乙未,公元前二六六年) 秦拔魏邢丘。

范雎日益亲,用事,因承间说王曰:“臣居山东时,闻齐之有孟尝君,不闻有王。

闻秦有太后、穰侯,不闻有王。

夫擅国之谓王,能利害之谓王,制杀生之谓王。

今太后擅行不顾,穰侯出使不报,华阳、泾阳等击断无讳,高陵进退不请,四贵备而国不危者,未之有也。

为此四贵者下,乃所谓无王也。

穰侯使者操王之重,决制于诸侯,剖符于天下,征敌伐国,莫敢不听。

战胜攻取则利归于陶,战败则结怨于百姓而祸归于社稷。

臣又闻之,木实繁者披其枝,披其枝者伤其心。

大其都者危其国,尊其臣者卑其主。

淖齿管齐,射王股,擢王筋,悬之于庙梁,宿昔而死。

李兑管赵,囚主父于沙丘,百日而饿死。

今臣观四贵之用事,此亦淖齿、李兑之类也。

夫三代之所以亡国者,君专授政于臣,纵酒弋猎。

其所授者妒贤疾能,御下蔽上以成其私,不为主计,而主不觉悟,故失其国,今自有秩以上至诸大吏,下及王左右,无非相国之人者,见王独立于朝,臣窃为王恐,万世之后有秦国者,非王子孙也!

”王以为然。

于是废太后,逐穰侯、高陵、华阳、泾阳君于关外,以范雎为丞相,封为应侯。

魏王使须贾聘于秦,应侯敝衣间步而往见之。

须贾惊曰:“范叔固无恙乎!

”留坐饮食,取一绨袍赠之。

遂为须贾御而至相府,曰:“我为君先入通于相君。

”须贾怪其久不出,问于门下,门下曰:“无范叔。

乡者吾相张君也。

”须贾知见欺,乃膝行入谢罪。

应侯坐,责让之,且曰:“尔所以得不死者,以绨袍恋恋尚有故人之意耳!

”乃大供具,请诸侯宾客。

坐须贾于堂下,置莝、豆其前而马食之,使归告魏王曰:“速斩魏齐头来!

不然,且屠大梁!

”须贾还,以告魏齐。

魏齐奔赵,匿于平原君家。

赵惠文王薨,子孝成王丹立。

以平原君为相。

赧王下五十年(丙申,公元前二六五年) 秦宣太后薨。

九月,穰侯出之陶。

臣光曰:穰侯援立昭王,除其灾害,荐白起为将,南取鄢、郢,东属地于齐,使天下诸侯稽首而事秦。

秦益强大者,穰侯之功也。

虽其专恣骄贪足以贾祸,亦未至尽如范雎之言。

若雎者,亦非能为秦忠谋,直欲得穰侯之处,故搤其吭而夺之耳。

遂使秦王绝母子之义,失舅甥之恩。

要之,雎真倾危之士哉!

秦王以子安国君为太子。

秦伐赵,取三城。

赵王新立,太后用事,求救于齐。

齐人曰:“必以长安君为质。

”太后不可。

齐师不出,大臣强谏。

太后明谓左右曰:“复言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胥之入。

左师公徐趋而坐。

自谢曰:“老臣病足,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体之有所苦也,故愿望见太后。

”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

”曰:“食得毋衰乎?

”曰:“恃粥耳。

”太后不和之色稍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怜爱之。

愿得补黑衣之缺,以卫王宫,昧死以闻!

”太后曰:“诺。

年几何矣?

”对曰:“十五岁矣。

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太后曰:“丈夫亦爱少子乎?

”对曰:“甚于妇人。

”太后笑曰:“妇人异甚。

”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太后曰:“君过矣!

不若长安君之甚。

”左师公曰:“父母爱其子则为之计深远。

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而泣,念其远也,亦哀之矣。

已行,非不思也,祭祀则祝之曰:‘必勿使反!

’岂非为之计长久,为子孙相继为王也哉?

”太后曰:“然。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王之子孙为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曰:“无有。

”曰:“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

岂人主之子侯则不善哉?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与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哉?

”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

齐师乃出,秦师退。

齐安平君田单将赵师以伐燕,取中阳。

又伐韩,取注人。

齐襄王薨,子建立。

建年少,国事皆决于君王后。

赧王下五十一年(丁酉,公元前二六四年)秦武安君伐韩,拔九城,斩首五万。

田单为赵相。

赧王下五十二年(戊戌,公元前二六三年)秦武安君伐韩,取南阳。

攻太行道,绝之。

楚顷襄王疾病。

黄歇言于应侯曰:“今楚王疾恐不起,秦不如归其太子。

太子得立,其事秦必重而德相国无穷,是亲与国而得储万乘也。

不归,则咸阳布衣耳。

楚更立君,必不事秦,是失与国而绝万乘之和,非计也。

”应侯以告王。

王曰:“令太子之傅先往问疾,反而后图之。

”黄歇与太子谋曰:“秦之留太子,欲以求利也。

今太子力未能有以利秦也,而阳文君子二人在中。

王若卒大命,太子不在,阳文君子必立为后,太子不得奉宗庙矣。

不如亡秦,与使者俱出。

臣请止,以死当之!

”太子因变服为楚使者御以出关。

而黄歇守舍,常为太子谢病。

度太子已远,乃自言于王曰:“楚太子已归,出远矣。

歇愿赐死!

”王怒,欲听之。

应侯曰:“歇为人臣,出身以徇其主,太子立,必用歇。

不如无罪而归之,以亲楚。

”王从之。

黄歇至楚三月,秋,顷襄王薨,考烈王即位。

以黄歇为相,封以淮北地,号曰春申君。

赧王下五十三年(己亥,公元前二六二年)楚人纳州于秦以平。

武安君伐韩,拔野王。

上党路绝,上党守冯亭与其民谋曰:“郑道已绝,秦兵日进,韩不能应,不如以上党归赵。

赵受我,秦必攻之。

赵被秦兵,必亲韩。

韩、赵为一,则可以当秦矣。

”乃遣使者告于赵曰:“韩不能守上党,入之秦,其吏民皆安为赵,不乐为秦。

有城市邑十七,愿再拜献之大王。

”赵王以告平阳君豹,对曰:“圣人甚祸无故之利。

”王曰:“人乐吾德,何谓无故?

”对曰:“秦蚕食韩地,中绝,不令相通,固自以为坐而受上党也。

韩氏所以不入于秦者,欲嫁其祸于赵也。

秦服其劳而赵受其利,虽强大不能得之于弱小,弱小固能得之于强大乎!

岂得谓之非无故哉?

不如勿受。

”王以告平原君,平原君请受之。

王乃使平原君往受地,以万户都三封其太守为华阳君,以千户都三封其县令为侯,吏民皆益爵三级。

冯亭垂涕不见使者,曰:“吾不忍卖主地而食之也!

”赧王下五十五年(辛丑,公元前二六零年)秦左庶长王龁攻上党,拔之。

上党民走赵。

赵廉颇军于长平,以按据上党民。

王龁因伐赵。

赵军战数不胜,亡一裨将、四尉。

赵王与楼昌、虞卿谋,楼昌请发重使为媾。

虞卿曰:“今制媾者在秦,秦必欲破王之军矣,虽往请媾,秦将不听。

不如发使以重宝附楚、魏,楚、魏受之,则秦疑天下之合从,媾乃可成也。

”王不听,使郑朱媾于秦,秦受之。

王谓虞卿曰:“秦内郑朱矣。

”对曰:“王必不得媾而军破矣。

何则?

天下之贺战胜者皆在秦矣。

夫郑朱,贵人也,秦王、应侯必显重之以示天下。

天下见王之媾于秦,必不救王。

秦知天下之不救王,则媾不可得成矣。

”既而秦果显郑朱而不与赵媾。

秦数败赵兵,廉颇坚壁不出。

赵王以颇失亡多而更怯不战,怒,数让之。

应侯又使人行千金于赵为反间,曰:“秦之所畏,独畏马服君之子赵括为将耳!

廉颇易与,且降矣!

”赵王遂以赵括代颇将。

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鼓瑟耳。

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王不听。

初,赵括自少时学兵法,以天下莫能当。

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

使赵不将括则已。

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括不可使。

王曰:“何以?

”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与军吏士大夫。

受命之日,不问家事。

今括一旦为将,东乡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

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

王以为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

”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

”母因曰:“即如有不称,妾请无随坐。

”赵王许之。

秦王闻括已为赵将,乃阴使武安君为上将军,而王龁为裨将,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

”赵括至军,悉更约束,易置军吏,出兵击秦师。

武安君佯败而走,张二奇兵以劫之。

赵括乘胜追造秦壁,壁坚拒不得入。

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之后,又五千骑绝赵壁间。

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

武安君出轻兵击之,赵战不利,因筑壁坚守以待救至。

秦王闻赵食道绝,自如河内发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兵及粮食。

齐人、楚人救赵。

赵人乏食,请粟于齐,齐王弗许。

周子曰:“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

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

救赵之务,宜若奉漏甕沃焦釜然。

且救赵,高义也。

却秦师,显名也。

义救亡国,威却强秦。

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

”齐王弗听。

九月,赵军食绝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

急来攻秦垒,欲出为四队,四,五复之,不能出。

赵括自出锐卒搏战,秦人射杀之。

赵师大败,卒四十万人皆降。

武安君曰:“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

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

”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

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

赧王下五十六年(壬寅,公元前二五九年)十月,武安君分军为三,王龁攻赵武安、皮牢,拔之。

司马梗北定太原,尽有上党地。

韩、魏恐,使苏代厚币说应侯曰:“武安君即围邯郸乎?

”曰:“然。

”苏代曰:“赵亡则秦王王矣。

武安君为三公,君能为之下乎?

虽无欲为之下,固不得已矣。

秦尝攻韩,围邢丘,困上党,上党之民皆反为赵,天下乐为秦民之日久矣。

今亡赵,北地入燕,东地入齐,南地入韩、魏,则君之所得民无几何人矣。

不如因而割之,无以为武安君功也。

”应侯言于秦王曰:“秦兵劳,请许韩、赵之割地以和,且休士卒。

”王听之,割韩垣雍、赵六城以和。

正月,皆罢兵。

武安君由是与应侯有隙。

赵王将使赵郝约事于秦,割六县。

虞卿谓赵王曰:“秦之攻王也,倦而归乎?

王以其力尚能进,爱王而弗攻乎?

”王曰:“秦不遗馀力矣,必以倦而归也。

”虞卿曰:“秦以其力攻其所不能取,倦而归,王又以其力之所不能取以送之,是助秦自攻也。

来年秦攻王,王无救矣。

”赵王计未定,楼缓至赵,赵王与之计之。

楼缓曰:“虞卿得其一,不得其二。

秦、赵构难而天下皆说,何也?

曰:‘吾且因强而乘弱矣。

’今赵不如亟割地为和以疑天下,慰秦之心。

不然,天下将因秦之怒,乘赵之敝,瓜分之,赵且亡,何秦之图乎!

”虞卿闻之,复见曰:“危哉楼子之计,是愈疑天下,而何慰秦之心哉?

独不言其示天下弱乎?

且臣言勿与者,非固忽与而已也。

秦索六城于王,而王以六城赂齐。

齐,秦之深仇也,其听王不待辞之毕也。

则是王失之于齐而取偿于秦,而示天下有能为也。

王以此发声,兵未窥于境,臣见秦之重赂至赵而反媾于王也。

从秦为媾,韩、魏闻之,必尽重王。

是王一举而结三国之亲而与秦易道也。

”赵王曰:“善。

”使虞卿东见齐王,与之谋秦。

虞卿未返,秦使者已在赵矣。

楼缓闻之,亡去。

赵王封虞卿以一城。

秦之始伐赵也,魏王问于诸大夫,皆以为秦伐赵,于魏便。

孔斌曰:“何谓也?

”曰:“胜赵,则吾因而服焉。

不胜赵,则可承敝而击之。

”子顺曰:“不然。

秦自孝公以来,战未尝屈,今又属其良将,何敝之承?

”大夫曰:“纵其胜赵,于我何损?

邻之羞,国之福也。

”子顺曰:“秦,贪暴之国也,胜赵,必复他求,吾恐于时魏受其师也。

先人有言:燕雀处屋,子母相哺,呴呴焉相乐也,自以为安矣。

灶突炎上,栋宇将焚,燕雀颜不变,不知祸之将及己也。

今子不悟赵破患将及己,可以人而同于燕雀乎!

”子顺者,孔子六世孙也。

初,魏王闻子顺贤,遣使者奉黄金束帛,聘以为相。

子顺谓使者曰:“若王能信用吾道,吾道固为治世也,虽蔬食饮水,吾犹为之。

若徒欲制服吾身,委以重禄,吾犹一夫耳,魏王奚少于一夫?

”使者固请,子顺乃之魏。

魏王郊迎以为相。

子顺改嬖宠之官以事贤才,夺无任之禄以赐有功。

诸丧职秩者咸不悦,乃造谤言。

文咨以告子顺。

子顺曰:“民之不可与虑始久矣!

古之善为政者,其初不能无谤。

子产相郑,三年而后谤止。

吾先君之相鲁,三月而后谤止。

今吾为政日新,虽不能及贤,庸知谤乎!

”文咨曰:“未识先君之谤何也?

”子顺曰:“先君相鲁,人诵之曰:‘麛裘而芾,投之无戾。

芾而麛裘,投之无邮。

’及三月,政化既成,民又诵曰:‘裘衣章甫,实获我所。

章甫裘衣,惠我无私。

’”文咨喜曰:“乃今知先生不异乎圣贤矣。

”子顺相魏凡九月,陈大计辄不用,乃喟然曰:“言不见用,是吾言之不当也。

言不当于主,居人之官,食人之禄,是尸利素餐,吾罪深矣!

”退而以病致仕。

人谓子顺曰:“王不用子,子其行乎?

”答曰:“行将何之?

山东之国,将并于秦。

秦为不义,义所不入。

”遂寝于家。

新垣固请子顺曰:“贤者所在,必兴化致治。

今子相魏,未闻异政而即自退,意者志不得乎,何去之速也?

”子顺曰。

“以无异政,所以自退也。

且死病无良医。

今秦有吞食天下之心,以义事之,固不获安。

救亡不暇,何化之兴!

昔伊挚在夏,吕望在商,而二国不治,岂伊、吕之不欲哉?

势不可也。

当今山东之国敝而不振,三晋割地以求安,二周折而入秦,燕、齐、楚已屈服矣。

以此观之,不出二十年,天下其尽为秦乎!

”秦王欲为应侯必报其仇,闻魏齐在平原君所,乃为好言诱平原君至秦而执之。

遣使谓赵王曰:“不得齐首,吾不出王弟于关!

”魏齐穷,抵虞卿,虞卿弃相印,与魏齐偕亡。

至魏,欲因信陵君以走楚。

信陵君意难见之,魏齐怒,自杀。

赵王卒取其首以与秦,秦乃归平原君。

九月,五大夫王陵将兵复伐赵,武安君病,不任行。

赧王下五十七年(癸卯,公元前二五八年)正月,王陵攻邯郸,少利,益发卒佐陵。

陵亡五校。

武安君病愈,王欲使代之。

武安君曰:“邯郸实未易攻也。

且诸侯之救日至。

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秦虽胜于长平,士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

”王自命不行,乃使应侯请之。

武安君终辞疾,不肯行。

乃以王龁代王陵。

赵王使平原君求救于楚,平原君约其门下食客文武备具者二十人与之俱,得十九人,馀无可取者。

毛遂自荐于平原君。

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

先生不能,先生留!

”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

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平原君乃与之俱,十九人相与目笑之。

平原君至楚,与楚王言合从之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决。

毛遂按剑历阶而上,谓平原君曰:“从之利害,两言而决耳!

今日出而言,日中不决,何也?

”楚王怒叱曰:“胡不下!

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

”毛遂按剑而前曰:“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

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

王之命悬于遂手。

吾君在前。

叱者何也?

且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岂其士卒多哉?

诚能据其势而奋其威也。

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

以楚之强,天下弗能当。

白起,小竖子耳,率数万之众,兴师以与楚战,一战而举鄢、郢,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

合从者为楚,非为赵也。

吾君在前,叱者何也?

”楚王曰:“唯唯,诚若先生之言,谨奉社稷以从。

”毛遂曰:“从定乎?

”楚王曰:“定矣。

”毛遂谓楚王之左右曰:“取鸡、狗、马之血来!

”毛遂奉铜盘而跪进之楚王曰:“王当歃血以定从,次者吾君,次者遂。

”遂定从于殿上。

毛遂左手持盘血则右手招十九人曰:“公相与歃此血于堂下!

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平原君已定从而归,至于赵,曰:“胜不敢复相天下士矣!

遂以毛遂为上客。

于是楚王使春申君将兵救赵,魏王亦使将军晋鄙将兵十万救赵。

秦王使谓魏王曰:“吾攻赵,旦暮且下,诸侯敢救之者,吾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

”魏王恐,遣人止晋鄙,留兵壁鄴,名为救赵,实挟两端。

又使将军新垣衍间入邯郸,因平原君说赵王,欲共尊秦为帝,以却其兵。

齐人鲁仲连在邯郸,闻之,往见新垣衍曰:“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

彼即肆然而为帝于天下,则连有蹈东海而死耳,不愿为之民也!

且梁未睹秦称帝之害故耳,吾将使秦王烹醢梁王!

”新垣衍怏然不悦,曰:“先生恶能使秦王烹醢梁王?

”鲁仲连曰:“固也,吾将言之。

昔者九侯、鄂侯、文王,纣之三公也。

九侯有子而好,献之于纣,纣以为恶,醢九侯。

鄂侯争之强,辩之疾,故脯鄂侯。

文王闻之,喟然而叹,故拘之牖里之库百日,欲令之死。

今秦,万乘之国也。

梁,亦万乘之国也。

俱据万乘之国,各有称王之名,奈何睹其一战而胜,欲从而帝之,卒就脯醢之地乎!

且秦无已而帝,则将行其天子之礼以号令于天下,则且变易诸侯之大臣,彼将夺其所不肖而与其所贤,夺其所憎而与其所爱,彼又将使其子女谗妾为诸侯妃姬,处梁之宫,梁王安得晏然而已乎!

而将军又何以得故宠乎!

”新垣衍起,再拜曰:“吾乃今知先生天下之士也!

吾请出,不敢复言帝秦矣!

”燕武成王薨,子孝王立。

初魏公子无忌仁而下士,致食客三千人。

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

公子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侯生。

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公子执辔愈恭。

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

”公子引车入市,侯生下见其客朱亥,睥睨,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色愈和。

乃谢客就车,至公子家。

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

及秦围赵,赵平原君之夫人,公子无忌之姊也,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公子曰:“胜所以自附于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能急人之困也。

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纵公子轻胜弃之,独不怜公子姊邪?

”公子患之,数请魏王敕晋鄙令救赵,及宾客辩士游说万端,王终不听。

公子乃属宾客,约车骑百馀乘,欲赴斗以死于赵。

过夷门,见侯生。

侯生曰:“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

”公子去,行数里,心不快,复还见侯生。

侯生笑曰:“臣固知公子之还也!

今公子无佗端而欲赴秦军,譬如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

”公子再拜问计。

侯嬴屏人曰:“吾闻晋鄙兵符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力能窃之。

尝闻公子为如姬报其父仇,如姬欲为公子死无所辞,公子诚一开口,则得虎符,夺晋鄙之兵,北救赵,西却秦,此五伯之功也。

”公子如其言,果得兵符。

公子行,侯生曰:“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

有如晋鄙合符而不授兵,复请之,则事危矣。

臣客朱亥,其人力士,可与俱。

晋鄙若听,大善。

不听,可使击之!

”于是公子请朱亥与俱。

至鄴,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

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

”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公子遂勒兵下令军中曰:“父子俱在军中者,父归。

兄弟俱在军中者,兄归。

独子无兄弟者,归养。

”得选兵八万人,将之而进。

王龁久围邯郸不拔,诸侯来救,战数不利。

武安君闻之曰:“王不听吾计,今何如矣?

”王闻之,怒,强起武安君。

武安君称病笃,不肯起。

赧王下五十八年(甲辰,公元前二五七年)十月,免武安君为士伍,迁之阴密。

十二月,益发卒军汾城旁。

武安君病,未行,诸侯攻王龁,龁数却,使者日至,王乃使人遣武安君,不得留咸阳中。

武安君出咸阳西门十里,至杜邮。

王与应侯群臣谋曰:“白起之迁,意尚怏怏有馀言。

”王乃使使者赐之剑,武安君遂自杀。

秦人怜之,乡邑皆祭祀焉。

魏公子无忌大破秦师于邯郸下,王龁解邯郸围走。

郑安平为赵所困,将二万人降赵,应侯由是得罪。

公子无忌既存赵,遂不敢归魏,与宾客留居赵,使将将其军还魏。

赵王与平原君计,以五城封公子。

赵王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

公子侧行辞让,从东阶上,自言罪过,以负于魏,无功于赵。

赵王与公子饮至暮,口不忍献五城,以公子退让也。

赵王以鄗为公子汤沐邑。

魏亦复以信陵奉公子。

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隐于博徒,薛公隐于卖浆家,欲见之。

两人不肯见,公子乃间步从之游。

平原君闻而非之。

公子曰。

“吾闻平原君之贤,故背魏而救赵。

今平原君所与游,徒豪举耳,不求士也。

以无忌从此两人游,尚恐其不我欲也,平原君乃以为羞乎?

”为装欲去。

平原君免冠谢,乃止。

平原君欲封鲁连,使者三返,终不肯受。

又以千金为鲁连寿,鲁连笑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

即有取者,是商贾之事也,而连不忍为也!

”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

秦太子之妃曰华阳夫人,无子。

夏姬生子异人。

异人质于赵。

秦数伐赵,赵人不礼之。

异人以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

阳翟大贾吕不韦适邯郸,见之,曰:“此奇货可居!

”乃往见异人,说曰:“吾能大子之门。

”异人笑曰:“且自大君之门!

”不韦曰:“子不知也,吾门待子门而大。

”异人心知所谓,乃引与坐,深语。

不韦曰:“秦王老矣。

太子爱华阳夫人,夫人无子。

子之兄弟二十馀人,子傒有承国之业,士仓又辅之。

子居中,不甚见幸,久质诸侯。

太子即位,子不得争为嗣矣。

”异人曰:“然则奈何?

”不韦曰:“能立适嗣者,独华阳夫人耳。

不韦虽贫,请以千金为子西游,立子为嗣,”异人曰:“必如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

”不韦乃以五百金与异人,令结宾客。

复以五百金买奇物玩好,自奉而西,见华阳夫人之姊,而以奇物献于夫人,因誉子异人之贤,宾客遍天下,常日夜泣思太子及夫人,曰:“异人也以夫人为天!

”夫人大喜。

不韦因使其姊说夫人曰:“夫以色事人者,色衰则爱驰。

今夫人爱而无子,不以繁华时蚤自结于诸子中贤孝者,举以为适,即色衰爱驰,虽欲开一言,尚可得乎!

今子异人贤,而自知中子不得为适,夫人诚以此时拔之,是子异人无国而有国,夫人无子而有子也,则终身有宠于秦矣。

”夫人以为然,承间言于太子曰:“子异人绝贤,来往者皆称誉之。

”因泣曰:“妾不幸无子,愿得子异人立以为嗣,以托妾身!

”太子许之,与夫人刻玉符,约以为嗣,因厚馈遗异人,而请吕不韦傅之。

异人名誉盛于诸侯。

吕不韦娶邯郸姬绝美者与居,知其有娠,异人从不韦饮,见而请之,不韦佯怒,既而献之,孕期年而生子政,异人遂以为夫人。

邯郸之围,赵人欲杀之,异人与不韦行金六百斤予守者,脱亡赴秦军,遂得归。

异人楚服而见华阳夫人,夫人曰:“吾楚人也,当自子之。

”因更其名曰楚。

赧王下五十九年(乙巳,公元前二五六年)秦将军摎伐韩,取阳城、负黍,斩首四万。

伐赵,取二十馀县,斩首虏九万。

赧王恐,倍秦,与诸侯约从,将天下锐师出伊阙攻秦,令无得通阳城。

秦王使将军摎攻西周,赧王入秦,顿首受罪,尽献其邑三十六,口三万。

秦受其献,归赧王于周。

是岁,赧王崩。

爱秋

〔释文珦〕 〔宋〕

宋玉悲秋我爱秋,清秋行乐胜春游。

林疏尽见山中石,更有寒泉带石流。

惜奴娇·合下相逢

〔石孝友〕 〔宋〕

合下相逢,算鬼病、须沾惹。

闲深里、做场话霸。

负我看承,枉驼我、许多时價。

冤家。

你教我、如何割舍。

苦苦孜孜,独自个、空嗟呀。

使心肠、捉他不下。

你试思量,亮从前、说风话。

冤家。

休直待,教人咒骂。

惜奴娇·我已多情

〔石孝友〕 〔宋〕

我已多情,更撞著、多情底你。

把一心、十分向你。

尽他们,劣心肠、偏有你。

共你。

风了人,只为个你。

宿世冤家,百忙里、方知你。

没前程、阿谁似你。

坏却才名,到如今、都因你。

是你。

我也没星儿恨你。

元夜三首

〔朱淑真〕 〔宋〕

【其一】 阑月笼春霁色澄,深沉帘幕管弦清。

争豪竞侈连仙馆,坠翠遗珠满帝城。

一片笑声连鼓吹,六街灯火丽升平。

归来禁漏逾三四,窗上梅花瘦影横。

【其二】 厌尘小雨润生寒,云影澄鲜月正圆。

十里绮罗春富贵,千门灯火夜婵娟。

香街宝马嘶琼辔,辇路轻舆乡翠軿。

高挂危帘凝望处,分明星斗下晴天。

【其三】 火独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春风。

欣欢入手愁忙里,旧事惊心忆梦中。

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

赏灯那得工夫醉,未必明年此会同。

雨后赠斯远

〔赵蕃(昌父)〕 〔宋〕

已是霜凝更雨湿,春其渐起但无痕。

莫嗟草色有垂死,定有梅花当返魂。

小驻要须穷日日,细寻无惜遍村村。

揩摩病目从兹始,并待君诗洗睡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