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游览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

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

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

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

谪仙何处?

无人伴我白螺杯。

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

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瑶草多么碧绿,春天来到了武陵溪。溪水上有无数桃花,花的上面有黄鹂。我想要穿过花丛寻找出路,却走到了白云的深处,彩虹之巅展现浩气。只怕花深处,露水湿了衣服。 坐着玉石,靠着玉枕,拿着金徽。被贬谪的仙人在哪里,没有人陪我用田螺杯喝酒。我为了寻找灵芝仙草,不为表面繁华,长叹为了什么。喝醉了手舞足蹈地下山,明月仿佛在驱逐我回家。


注释

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臺城游》、《凯歌》、《江南好》、《花犯念奴》等。双调九十五字,平韵(宋代也有用仄声韵和平仄混用的)。相传隋炀帝开汴河自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歌头」就是大曲中的开头部分。 瑶草:仙草。汉·东方太中《东方大中集·与友人书》云:「不可使尘网名鞍拘锁,怡然长笑,脱去十洲三岛,相期拾瑶草,吞日月之光华,共轻举耳。」 武陵溪:陶渊明《桃花源记》称晋太元中武陵郡渔人入桃花源,所见洞中居民,生活恬静而安逸,俨然另一世界。故常以「武陵溪」或「武陵源」指代幽美清净、远离尘嚣的地方。 武陵:郡名,大致相当于今湖南常德。桃源的典故在后代诗词中又常和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遇仙女的传说混杂在一起。 枝:一作「花」。 「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句:元·李敬斋《敬斋古今红·卷八》:「东坡《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时词手,多用此格。如鲁直云:『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盖效坡语也。」 「红露湿人衣」句:化用唐·王右丞《山中》「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诗句。 倚:一作「欹」,依。 金徽:金饰的琴徽,用来定琴声高下之节。这里指琴。 谪仙:谪居人间的仙人。唐·李太白《对酒忆贺监》诗序:「太子宾客贺公(知章)于长安紫极宫一见余,呼余为谪仙人。」 螺杯:用白色螺壳雕制而成的酒杯。 灵芝:菌类植物。古人以为灵芝有驻颜不老及起死回生之功,故称仙草。 「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句:唐·李太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简介

这首词通过抒发一次春游的感受,表现了鄙弃世俗的清高。上片描绘溪山美丽的春景;下片描述主人公高蹈遗世之情态,大有放浪形骸之外的飘逸和潇洒。全词情景交融,缓缓道来,静穆平和,俯仰自得,反映了词人孤芳自赏、不肯媚世以求荣的品格,体现了词人超轶绝尘、游于物外的审美理想,虽然也流露了词人徘徊在入世与出世之间的矛盾心情,但仍不失豪纵之气。


赏析

明·沈震峰《草堂诗馀·正集·卷三》:起句古,「红露」句媚,「明月」句闲。其馀当耐之。 明·杨升菴《批点草堂诗馀》:首二句直是古诗。 清·黄苏《蓼园词选》:一往深秀,吐属隽雅绝伦。



望仙门·紫薇枝上露华浓

〔晏殊〕 〔宋〕

紫薇枝上露华浓,起秋风。

管弦弦细出帘栊,象筵中。

仙酒斟云液,仙歌转绕梁虹。

此时佳会庆相逢,庆相逢,欢醉且从容。

书李世南所画秋景二首

〔苏轼〕 〔宋〕

【其一】 野水参差落涨痕,疏林欹倒出霜根。

扁舟一棹归何处?

家在江南黄叶村。

【其二】 人间斤斧日创夷,谁见龙蛇百尺姿。

不是溪山成独往,何人解作挂猿枝。

一落索·眉共春山争秀

〔周邦彦〕 〔宋〕

眉共春山争秀,可怜长皱,莫将清泪湿花枝,恐花也、如人瘦。

清润玉箫闲久,知音稀有。

欲知日日倚栏愁,但问取、亭前柳。

蝶恋花·黄菊开时伤聚散

〔晏几道〕 〔宋〕

黄菊开时伤聚散。

曾记花前,共说深深愿。

重见金英人未见。

相思一夜天涯远。

罗带同心闲结遍。

带易成双,人恨成双晚。

欲写彩笺书别怨。

泪痕早已先书满。

三登乐·方帽冲寒

〔范成大〕 〔宋〕

方帽冲寒,重检校、旧时农圃。

荒三径、不知何许。

但姑苏台下,有苍然平楚。

人笑此翁,又来访古。

况五湖、元自有,扁舟祖武。

记沧洲、白鸥伴侣。

叹年来、孤负了,一蓑烟雨。

寂寞暮潮,唤回棹去。

於潜僧绿筠轩

〔苏轼〕 〔宋〕

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满庭芳·有王长官者,弃官黄州三十三年,黄人谓之王先生。因送陈慥来过余,因为赋此

〔苏轼〕 〔宋〕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

算只君与长江。

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

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

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

樅樅,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

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

居士先生老矣,真梦里、相对残釭。

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

满庭芳·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自黄移汝,留别雪堂邻曲二三君子,会李仲览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之

〔苏轼〕 〔宋〕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

万里家在岷峨。

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

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

山中友,鸡豚社飲,相劝老东坡。

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

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

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

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夜书所见

〔叶绍翁〕 〔宋〕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减字木兰花

〔吕本中〕 〔宋〕

去年今夜,同醉月明花树下。

此夜江边,月暗长堤柳暗船。

故人何处?

带我离愁江外去。

来岁花前,又是今年忆去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