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积贮疏

筦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

”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

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

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

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

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

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

残贼公行,莫之或止。

大命将泛,莫之振救。

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蹷!

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

失时不雨,民且狼顾。

岁恶不入,请卖爵、子。

既闻耳矣,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

卒然边境有急,数十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

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羸老易子而齩其骨。

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乃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

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

苟粟多而财有馀,何为而不成?

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

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

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畮,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窃为陛下惜之!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筦子说:“粮仓充足,百姓就懂得礼节。”百姓缺吃少穿而可以治理得好的,从古到今,没有听说过这事。古代的人说:“一个男子不耕地,有人就要因此挨饿;一个女子不织布,有人就要因此受冻。”生产东西有时节的限制,而消费它却没有限度,那么社会财富一定会缺乏。古代的人治理国家,考虑得极为细致和周密,所以他们的积贮足以依靠。现在人们弃农经商(不生产而)吃粮的人很多,这是国家的大祸患。过度奢侈的风气一天天地滋长,这也是国家的大祸害。这两种大祸害公然盛行,没有人去稍加制止;国家的命运将要覆灭,没有人去挽救;生产的人极少,而消费的人很多,国家的财富怎能不枯竭呢?汉朝从建国以来,快四十年了,公家和个人的积贮还少得令人痛心。错过季节不下雨,百姓就将忧虑不安,年景不好,百姓纳不了税,朝廷就要出卖爵位,百姓就要出卖儿女。这样的事情皇上已经耳有所闻了,哪有治理国家已经危险到这种地步而皇上不震惊的呢? 世上有灾荒,这是自然界常有的现象,夏禹、商汤都曾遭受过。假如不幸有纵横二三千里地方的大旱灾,国家用什么去救济灾区?如果突然边境上有紧急情况,成千上万的军队,国家拿什么去发放粮饷?假若兵灾旱灾交互侵袭,国家财富极其缺乏,胆大力壮的人就聚集歹徒横行抢劫,年老体弱的人就互换子女来吃;政治的力量还没有完全达到各地,边远地方敢于同皇上对抗的人,就一同举兵起来造反了。于是皇上才惊慌不安地谋划对付他们,难道还来得及吗? 积贮,是国家的命脉。如果粮食多财力充裕,干什么事情会做不成?凭借它去进攻就能攻取,凭借它去防守就能巩固,凭借它去作战就能战胜。使敌对的人归降,使远方的人顺附,招谁而不来呢?现在如果驱使百姓,让他们归向农业,都附着于本业,使天下的人靠自己的劳动而生活,工商业者和不劳而食的游民,都转向田间从事农活,那么积贮就会充足,百姓就能安居乐业了。本来可以做到使国家富足安定,却竟造成了这种令人危惧的局面!我真替陛下痛惜啊!


注释

筦子:即筦仲。后人把他的学说和依托他的著作,编辑成《筦子》一书,共二十四卷。 仓:贮藏谷物的建筑物。《吕氏春秋·仲秋》:“修囷(qūn)仓。”高诱注:“圆曰囷,方曰仓。” 廪:米仓。 实:充实、满。 而:同“则”,就。 礼节:礼仪法度。 不足:指衣食不足,缺吃少穿。 治:治理,管理。 及:到。 未之尝闻:即“未尝闻之”,没有听说过这回事。未尝,不曾;之,指“民不足而可治”,代词在否定句中作宾语,一般要前置。 古之人:亦指管子,以下四句引自《管子·轻重甲》,与原文略有出入。 夫:古代对成年男子的通称。 或:有的人。 生之有时:生产有时间的限制。之,指物资财富。 亡:同“无”。 度:限制,节制。 则:那么。 物力:指财物,财富。 屈:竭、穷尽。 至:极。 孅(xiān):通“纤”,细致。 悉:详尽,周密。 畜:同“蓄”,积聚,储藏。 恃:依赖,依靠。 背本趋末:放弃根本的事,去做不重要的事,此处是指放弃农业而从事工商业。古代以农桑为本业,工商为末业。背,背离、背弃。 是:这,作主语。 残:害,危害,祸害。 淫侈(chǐ)之俗:奢侈的风气。淫,过分。 长(zhǎng):增长。 贼:害,危害,祸害。 公行:公然盛行。   莫之或止:即“莫或止之”,没有人去稍微制止它一下。莫,没有人;之,指“残贼公行”之事,是“止”的宾语,前置。或,稍微、稍稍。 大命:国家的命运。 将:将要。 泛:通“覂”,翻覆,覆灭。 振救,拯救,挽救。 生之者:生产粮食、财物的人。 靡:耗费。 蹷: 同“蹶”,竭尽、枯竭。 汉之为汉:这是个主谓短语,意谓汉朝自从建立政权以来。之,用于主谓短语之间的助词;为,成为。 几:将近。 公私:国家和个人。 犹:还、仍然。 可哀痛:指积蓄少得使人痛心。 失时:错过季节。 雨:下雨。 且:将。 狼顾:狼性多疑,行走时常回头看,以防袭击,比喻人有后顾之忧。此处形容人们看到天不下雨的忧虑不安。 岁恶:年景不好。恶,坏。 不入:指纳不了税。“入”是“纳”的意思。 请卖爵(jué)子:即请爵卖子。指富者向国家缴粮买爵位,贫者卖儿女为生。汉朝有公家出卖爵位以收取钱财的制度。 既:已经。 闻耳:闻于耳,指上述严重情况传到了皇帝的耳中。 安:哪里。 为:治理。 阽(diàn)危:危险。阽,临近。 若是:如此,象这个样子。 上:皇上,皇帝。 饥穰:荒年和丰年。此处为偏义复词,只指荒年。饥,灾荒,《墨子·七患》:“五谷不收谓之饥。”穰,庄稼丰熟。 天之行也:是自然界的固有现象。天,大自然;行,常道、规律。 禹、汤被之:传说禹时有九年的水灾,汤时有七年的旱灾。禹,传说中古代部落联盟领袖。原为夏后氏部落领袖,奉舜命治水有功,舜死后继其位;汤,商朝的开国君主;被,遭、受;之,指“饥穰”。 即:如果、假如。 方二三千里:纵横各二三千里。 胡以:何以,用什么。 相:兼有指代接受动作一方的作用,此处指“方二三千里”的灾区。 恤:赒济,救济。 卒然:突然。卒,通“猝”。 急:紧急情况,指突然爆发的战争。 馈:进食于人,此处指发放粮饷,供养军队。 兵:兵灾、战祸、战争。 乘:因、趁。 大:非常、十分。 屈:缺乏。 徒:同伙。 衡击:横行劫掠攻击。衡,通“横”。 罢(pí):通“疲”。 羸(léi):瘦弱。 易:交换。 齩:同“咬”。 毕:完全。 通:达。 能:是衍文。 疑者:指对朝廷反抗的人。 疑:同“拟”,指与皇帝相比拟,较量。 并:一同。 举:举兵。 争起:争先起来闹事。 乃:才。 骇:受惊、害怕。 图:谋划、想办法对付。 岂:难道。 夫:用在全句之前,表示一种要阐发议论的语气。 大命:大命脉,犹言“头等大事”。 苟:如果、假如。 粟:此处泛指粮食。 何为:做什么事。何,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为,动词。 以:凭,靠,后面省略宾语“之”。 则:就。 怀敌:使敌对者来归顺。 怀,归向,使动用法。 附远:使远方的人顺附。附,使动用法。 招:招抚。 何: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驱:通“驱”,驱使。 归之农:使动双宾语,使之归农。 著:“着”的本字,附着。 食其力:靠自己的劳力吃饭。 末技:不值得重视的技能,此处指与“本业”相对的“末业”,即工商业。 游食之民:游手好闲,不劳而食的人。游食,坐食,不劳而食。《荀子·成相》:“臣下职,莫游食。”杨倞注:“游食谓不勤于事,素餐游手也。”  缘南畮:走向田间,从事农业。缘,因、循,此处有趋向之意;南畮,泛指农田。畮,同“亩”,六尺为步,步百为畮。 乐其所:以其所为乐,即乐于从事自己的本业(农业)。乐,以……为乐。 为:做到。 富安天下:使天下富足安定。富,指食用充足;安,指政治安定。 而:但,却。 直:竟然。 为:造成。 廪廪:同“懔懔”,危惧的样子。指令人害怕的局面。 窃:私下,表示自谦。 为:替。 陛下:对帝王的尊称。


简介

《论积贮疏》选自《汉书·食货志》,是贾谊二十三岁时(公元前178年)给汉文帝刘恒的一篇奏章。本文是贾谊的名文之一,文题为后人所加。 西汉建立初年,社会经济一片凋敝。据《汉书·食货志》记载,那时米价昂贵,饥馑遍地,人与人相食,物资匮乏,连天子出行都弄不到四匹同色的马驾车,将相只能乘牛车。汉高祖刘邦采取了一系列予民休养生息和“重农抑商”的政策,到汉文帝时,社会经济逐渐恢复,但商贾、地主侵夺农民,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广大农民因破产而纷纷流入城市,成为工商业的佣工或无业的游民,官僚、商贾的淫侈之风也日益增长,这些都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和粮食的积貯,很不利于西汉封建政权的巩固,同时北方匈奴的威胁也越来越严重,面对这种日益严重的内忧外患的实际情况,贾谊就向文帝上了这份奏疏,建议重视农业生产,以增加积貯。题目《论积貯疏》的意思是:论述有关积貯的重大意义的奏疏。疏,指分条陈述;作为一种文体,它是古代臣下向皇帝条陈自己对某事的意见的一种文件,也称“奏疏”或“奏议”。 贾谊是一个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从缓和阶级矛盾、巩固封建统治的立场出发,不像世俗之士一样,一味地粉饰太平;而是敢于正视现实,揭露时弊。他从太平盛世的背后看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这在他向文帝上的《论积贮疏》中做了大胆的揭露,并提出了他的改革政治的主张。



枭逢鸠

〔刘向〕 〔汉〕

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

”枭曰:“我将东徙。

”鸠曰:“何故?

” 枭曰:“乡人皆恶我鸣。

以故东徙。

”鸠曰:“子能更鸣,可矣。

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订鬼

〔王充〕 〔汉〕

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

致之何由?

由于疾病。

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凡人不病则不畏惧。

故得病寝衽,畏惧鬼至。

畏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虚见。

何以效之?

传曰:“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

宋之庖丁学解牛,三年不见生牛,所见皆死牛也。

”二者用精至矣!

思念存想,自见异物也。

人病见鬼,犹伯乐之见马,庖丁之见牛也。

伯乐、庖丁所见非马与牛,则亦知夫病者所见非鬼也。

病者困剧,身体痛,则谓鬼持棰、杖殴击之,若见鬼把椎锁绳纆,立守其旁。

病痛恐惧,妄见之也。

初疾畏惊,见鬼之来。

疾困恐死,见鬼之怒。

身自疾痛,见鬼之击。

皆存想虚致,未必有其实也。

夫精念存想,或泄于目,或泄于口,或泄于耳。

泄于目,目见其形。

泄于耳,耳闻其声。

泄于口,口言其事。

昼日则鬼见,暮卧则梦闻。

独卧空室之中,若有所畏惧,则梦见夫人据案其身哭矣。

觉见卧闻,俱用精神。

畏惧存想,同一实也。

周公诫子

〔韩婴〕 〔汉〕

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

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

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

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

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

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可不慎欤?

洞箫赋

〔王褒〕 〔汉〕

原夫箫幹之所生兮,于江南之丘墟。

洞条畅而罕节兮,标敷纷以扶疏。

徒观其旁山侧兮,则岖嵚岿崎,倚巇迤㠧,诚可悲乎其不安也!

弥望傥莽,联延旷荡,又足乐乎其敞闲也。

托身躯于后土兮,经万载而不迁。

吸至精之滋熙兮,禀苍色之润坚。

感阴阳之变化兮,附性命乎皇天。

翔风萧萧而径其末兮,回江流川而溉其山。

扬素波而挥连珠兮,声磕磕而澍渊。

朝露清泠而陨其侧兮,玉液浸润而承其根。

孤雌寡鹤,娱优乎其下兮,春禽群嬉,翱翔乎其颠。

秋蜩不食,抱朴而长吟兮,玄猿悲啸,搜索乎其间。

处幽隐而奥庰兮,密漠泊以猭。

惟详察其素体兮,宜清静而弗喧。

幸得谥为洞箫兮,蒙圣主之渥恩。

可谓惠而不费兮,因天性之自然。

于是般匠施巧,夔妃准法。

带以象牙,掍其会合。

锼镂离洒,绛唇错杂。

邻菌缭纠,罗鳞捷猎。

胶致理比,挹抐㩎㩶。

于是乃使夫性昧之宕冥,生不睹天地之体势,暗于白黑之貌形。

愤伊郁而酷,愍眸子之丧精。

寡所舒其思虑兮,专发愤乎音声。

故吻吮值夫宫商兮,和纷离其匹溢。

形旖旎以顺吹兮,瞋㖤㗅以纡郁。

气旁迕以飞射兮,驰散涣以辍律。

趣从容其勿述兮,骛合遝以诡谲。

或浑沌而潺湲兮。

猎若枚折。

或漫衍而骆驿兮,沛焉竞溢。

惏栗密率,掩以绝灭。

㘊霵晔踕,跳然复出。

若乃徐听其曲度兮,廉察其赋歌。

啾咇㘉而将吟兮,行鍖銋以和罗。

风鸿洞而不绝兮,优娆娆以婆娑。

翩绵连以牢落兮,漂乍弃而为他。

要复遮其蹊径兮,与讴谣乎相和。

故听其巨音,则周流汜滥,并包吐含,若慈父之畜子也。

其妙声,则清静厌㥷,顺叙卑迖,若孝子之事父也。

科条譬类,诚应义理,澎濞慷慨,一何壮士!

优柔温润,又似君子。

故其武声,则若雷霆輘轰,佚豫以沸㥜。

其仁声,则若颽风纷披,容与而施惠。

或杂遝以聚敛兮,或拔摋以奋弃。

悲怆恍以恻惐兮,时恬淡以绥肆。

被淋洒其靡靡兮,时横溃以阳遂。

哀悁悁之可怀兮,良醰醰而有味。

故贪饕者听之而廉隅兮,狼戾者闻之而不怼。

刚毅强反仁恩兮,嘽唌逸豫戒其失。

锺期牙旷怅然而愕兮,杞梁之妻不能为其气。

师襄严春不敢窜其巧兮,浸淫叔子远其类。

嚚顽朱均惕复惠兮,桀跖鬻博儡以顿顇。

吹参差而入道德兮,故永御而可贵。

时奏狡弄,则彷徨翱翔,或留而不行,或行而不留。

愺恅澜漫,亡耦失畴。

薄索合沓,罔象相求。

故知音者乐而悲之,不知音者怪而伟之,故闻其悲声,则莫不怆然累欷,撆涕抆泪。

其奏欢娱,则莫不惮漫衍凯,阿那腲腇者已。

是以蟋蟀蚸蠖,蚑行喘息。

蝼蚁蝘蜒,蝇蝇翊翊。

迁延徙迤,鱼瞰鸡睨。

垂喙䖤转,瞪瞢忘食。

况感阴阳之和,而化风俗之伦哉!

乱曰:状若捷武,超腾逾曳,迅漂巧兮。

又似流波,泡溲泛,趋巇道兮。

哮呷呟唤,跻踬连绝,淈殄沌兮。

搅搜㶅捎,逍遥踊跃,若坏颓兮。

优游流离,踌躇稽诣,亦足耽兮。

颓唐遂往,长辞远逝,漂不还兮。

赖蒙圣化,从容中道,乐不淫兮。

条畅洞达,中节操兮。

终诗卒曲,尚馀音兮。

吟气遗响,联绵漂撇,生微风兮。

连延骆驿,变无穷兮。

美人赋

〔司马相如〕 〔汉〕

司马相如,美丽闲都,游于梁王,梁王悦之。

邹阳谮之于王曰:“相如美则美矣,然服色容冶,妖丽不忠,将欲媚辞取悦,游王后宫,王不察之乎?

” 王问相如曰:“子好色乎?

”相如曰:“臣不好色也。

”王曰:“子不好色,何若孔墨乎?

”相如曰:“古之避色,孔墨之徒,闻齐馈女而遐逝,望朝歌而回车,譬犹防火水中,避溺山隅,此乃未见其可欲,何以明不好色乎?

若臣者,少长西土,鳏处独居,室宇辽廓,莫与为娱。

臣之东邻,有一女子,云发丰艳,蛾眉皓齿,颜盛色茂,景曜光起。

恒翘翘而西顾,欲留臣而共止。

登垣而望臣,三年于兹矣,臣弃而不许。

” “窃慕大王之高义,命驾东来,途出郑卫,道由桑中。

朝发溱洧,暮宿上宫。

上宫闲馆,寂寞云虚,门阁昼掩,暧若神居。

臣排其户而造其室,芳香芬烈,黼帐高张。

有女独处,婉然在床。

奇葩逸丽,淑质艳光。

睹臣迁延,微笑而言曰:‘上客何国之公子!

所从来无乃远乎?

’遂设旨酒,进鸣琴。

臣遂抚琴,为幽兰白雪之曲。

女乃歌曰:‘独处室兮廓无依,思佳人兮情伤悲!

有美人兮来何迟,日既暮兮华色衰,敢托身兮长自思。

’玉钗挂臣冠,罗袖拂臣衣。

时日西夕,玄阴晦冥,流风惨冽,素雪飘零,闲房寂谧,不闻人声。

于是寝具既陈,服玩珍奇,金鉔薰香,黼帐低垂,裀褥重陈,角枕横施。

女乃驰其上服,表其亵衣。

皓体呈露,弱骨丰肌。

时来亲臣,柔滑如脂。

臣乃脉定于内,心正于怀,信誓旦旦,秉志不回。

翻然高举,与彼长辞。

饮马长城窟行

〔两汉乐府〕 〔汉〕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治安策

〔贾谊〕 〔汉〕

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

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

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

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

本末舛逆,首尾衡决,国制抢攘,非甚有纪,胡可谓治!

陛下何不壹令臣得孰数之于前,因陈治安之策,试详择焉!

夫射猎之娱,与安危之机孰急?

使为治,劳智虑,苦身体,乏锺鼓之乐,勿为可也。

乐与今同,而加之诸侯轨道,兵革不动,民保首领,匈奴宾服,四荒乡风,百姓素朴,狱讼衰息,大数既得,则天下顺治,海内之气,清和咸理,生为明帝,没为明神,名誉之美,垂于无穷。

《礼》祖有功而宗有德,使顾成之庙称为太宗,上配太祖,与汉亡极。

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以承祖庙,以奉六亲,至孝也。

以幸天下,以育群生,至仁也。

立经陈纪,轻重同得,后可以为万世法程,虽有愚幼不肖之嗣,犹得蒙业而安,至明也。

以陛下之明达,因使少知治体者得佐下风,致此非难也。

其具可素陈于前,愿幸无忽。

臣谨稽之天地,验之往古,按之当今之务,日夜念此至孰也,虽使禹舜复生,为陛下计,亡以易此。

夫树国固,必相疑之势,下数被其殃,上数爽其忧,甚非所以安上而全下也。

今或亲弟谋为东帝,亲兄之子西乡而击,今吴又见告矣。

天子春秋鼎盛,行义未过,德泽有加焉,犹尚如是,况莫大诸侯,权力且十此者乎!

然而天下少安,何也?

大国之王幼弱未壮,汉之所置傅相方握其事。

数年之后,诸侯之王大抵皆冠,血气方刚,汉之傅相称病而赐罢,彼自丞尉以上偏置私人,如此,有异淮南、济北之为邪!

此时而欲为治安,虽尧舜不治。

黄帝曰:“日中必熭,操刀必割。

”今令此道顺,而全安,甚易,不肯早为,已乃堕骨肉之属而抗刭之,岂有异秦之季世乎!

夫以天子之位,乘今之时,因天之助,尚惮以危为安,以乱为治,假设陛下居齐桓之处,将不合诸侯而匡天下乎?

臣又以知陛下有所必不能矣。

假设天下如曩时,淮阴侯尚王楚,黥布王淮南,彭越王梁,韩信王韩,张敖王赵,贯高为相,卢绾王燕,陈豨在代,令此六七公者皆亡恙,当是时而陛下即天子位,能自安乎?

臣有以知陛下之不能也。

天下殽乱,高皇帝与诸公并起,非有仄室之势以豫席之也。

诸公幸者,乃为中涓,其次廑得舍人,材之不逮至远也。

高皇帝以明圣威武即天子位,割膏腴之地以王诸公,多者百馀城,少者乃三四十县,德至渥也,然其后十年之间,反者九起。

陛下之与诸公,非亲角材而臣之也,又非身封王之也,自高皇帝不能以是一岁为安,故臣知陛下之不能也。

然尚有可诿者,曰疏,臣请试言其亲者。

假令悼惠王王齐,元王王楚,中子王赵,幽王王淮阳,共王王梁,灵王王燕,厉王王淮南,六七贵人皆亡恙,当是时陛下即位,能为治乎?

臣又知陛下之不能也。

若此诸王,虽名为臣,实皆有布衣昆弟之心,虑亡不帝制而天子自为者。

擅爵人,赦死罪,甚者或戴黄屋,汉法令非行也。

虽行不轨如厉王者,令之不肯听,召之安可致乎!

幸而来至,法安可得加!

动一亲戚,天下圜视而起,陛下之臣虽有悍如冯敬者,适启其口,匕首已陷其匈矣。

陛下虽贤,谁与领此?

故疏者必危,亲者必乱,已然之效也。

其异姓负强而动者,汉已幸胜之矣,又不易其所以然。

同姓袭是迹而动,既有征矣,其势尽又复然。

殃祸之变,未知所移,明帝处之尚不能以安,后世将如之何!

屠牛坦一朝解十二牛,而芒刃不顿者,所排击剥割,皆众理解也。

至于髋髀之所,非斤则斧。

夫仁义恩厚,人主之芒刃也。

权势法制,人主之斤斧也。

今诸侯王皆众髋髀也,释斤斧之用,而欲婴以芒刃,臣以为不缺则折。

胡不用之淮南、济北?

势不可也。

臣窃迹前事,大抵强者先反。

淮阴王楚最强,则最先反。

韩信倚胡,则又反。

贯高因赵资,则又反。

陈豨兵精,则又反。

彭越用梁,则又反。

黥布用淮南,则又反。

卢绾最弱,最后反。

长沙乃在二万五千户耳,功少而最完,势疏而最忠,非独性异人也,亦形势然也。

曩令樊、郦、绛、灌据数十城而王,今虽以残亡可也。

令信、越之伦列为彻侯而居,虽至今存可也。

然则天下之大计可知已。

欲诸王之皆忠附,则莫若令如长沙王。

欲臣子之勿菹醢,则莫若令如樊、郦等。

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

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诸侯之君不敢有异心,辐凑并进而归命天子,虽在细民,且知其安,故天下咸知陛下之明。

割地定制,令齐、赵、楚各为若干国,使悼惠王、幽王、元王之子孙毕以次各受祖之分地,地尽而止,及燕、梁它国皆然。

其分地众而子孙少者,建以为国,空而置之,须其子孙生者,举使君之。

诸侯之地其削颇入汉者,为徙其侯国,及封其子孙也,所以数偿之。

一寸之地,一人之众,天子亡所利焉,诚以定治而已,故天下咸知陛下之廉。

地制壹定,宗室子孙莫虑不王,下无倍畔之心,上无诛伐之志,故天下咸知陛下之仁。

法立而不犯,令行而不逆,贯高、利几之谋不生,柴奇、开章之计不萌,细民乡善,大臣致顺,故天下咸知陛下之义。

卧赤子天下之上而安,植遗腹,朝委裘,而天下不乱,当时大治,后世诵圣。

壹动而五业附,陛下谁惮而久不为此?

天下之势方病大瘇。

一胫之大几如要,一指之大几如股,平居不可屈信,一二指搐,身虑亡聊。

失今不治,必为锢疾,后虽有扁鹊,不能为已。

病非徒瘇也,又苦?盭。

元王之子,帝之从弟也。

今之王者,从弟之子也。

惠王之子,亲兄子也。

今之王者,兄子之子也。

亲者或亡分地以安天下,疏者或制大权以偪天子,臣故曰非徒病瘇也,又苦?盭。

可痛哭者,此病是也。

天下之势方倒县。

凡天子者,天下之首,何也?

上也。

蛮夷者,天下之足,何也?

下也。

今匈奴嫚娒侵掠,至不敬也,为天下患,至亡已也,而汉岁致金絮采缯以奉之。

夷狄征令,是主上之操也。

天子共贡,是臣下之礼也。

足反居上,首顾居下,倒县如此,莫之能解,犹为国有人乎?

非亶倒县而已,又类辟,且病痱。

夫辟者一面病,痱者一方痛。

今西边北边之郡,虽有长爵不轻得复,五尺以上不轻得息,斥候望烽燧不得卧,将吏被介胄而睡,臣故曰一方病矣。

医能治之,而上不使,可为流涕者此也。

陛下何忍以帝皇之号为戎人诸侯,势既卑辱,而祸不息,长此安穷!

进谋者率以为是,固不可解也,亡具甚矣。

臣窃料匈奴之众不过汉一大县,以天下之大困于一县之众,甚为执事者羞之。

陛下何不试以臣为属国之官以主匈奴?

行臣之计,请必系单于之颈而制其命,伏中行说而笞其背,举匈奴之众唯上之令。

今不猎猛敌而猎田彘,不搏反寇而搏畜菟,玩细娱而不图大患,非所以为安也。

德可远施,威可远加,而直数百里外威令不信,可为流涕者此也。

今民卖僮者,为之绣衣丝履偏诸缘,内之闲中,是古天子后服,所以庙而不晏者也,而庶人得以衣婢妾。

白縠之表,薄纨之里,緁以偏诸,美者黼绣,是古天子之服,今富人大贾嘉会召客者以被墙。

古者以奉一帝一后而节适,今庶人屋壁得为帝服,倡优下贱得为后饰,然而天下不屈者,殆未有也。

且帝之身自衣皂绨,而富民墙屋被文绣。

天子之后以缘其领,庶人㜸妾缘其履:此臣所谓舛也。

夫百人作之不能衣一人,欲天下亡寒,胡可得也?

一人耕之,十人聚而食之,欲天下亡饥,不可得也。

饥寒切于民之肌肤,欲其亡为奸邪,不可得也。

国已屈矣,盗贼直须时耳,然而献计者曰“毋动”,为大耳。

夫俗至大不敬也,至亡等也,至冒上也,进计者犹曰“毋为”,可为长太息者此也。

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

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

借父耰锄,虑有德色。

母取箕帚,立而谇语。

抱哺其子,与公并倨。

妇姑不相说,则反唇而相稽。

其慈子耆利,不同禽兽者亡几耳。

然并心而赴时,犹曰蹷六国,兼天下。

功成求得矣,终不知反廉愧之节,仁义之厚。

信并兼之法,遂进取之业,天下大败。

众掩寡,智欺愚,勇威怯,壮陵衰,其乱至矣。

是以大贤起之,威震海内,德从天下。

曩之为秦者,今转而为汉矣。

然其遗风馀俗,犹尚未改。

今世以侈靡相竞,而上亡制度,弃礼谊,捐廉耻,日甚,可谓月异而岁不同矣。

逐利不耳,虑非顾行也,今其甚者杀父兄矣。

盗者剟寝户之帘,搴两庙之器,白昼大都之中剽吏而夺之金。

矫伪者出几十万石粟,赋六百馀万钱,乘传而行郡国,此其亡行义之尤至者也。

而大臣特以簿书不报,期会之间,以为大故。

至于俗流失,世坏败,因恬而不知怪,虑不动于耳目,以为是适然耳。

夫移风易俗,使天下回心而乡道,类非俗吏之所能为也。

俗吏之所务,在于刀笔筐箧,而不知大体。

陛下又不自忧,窃为陛下惜之。

夫立君臣,等上下,使父子有礼,六亲有纪,此非天之所为,人之所设也。

夫人之所设,不为不立,不植则僵,不修则坏。

《筦子》曰:“礼义廉耻,是谓四维。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使筦子愚人也则可,筦子而少知治体,则是岂可不为寒心哉!

秦灭四维而不张,故君臣乖乱,六亲殃戮,奸人并起,万民离叛,凡十三岁,而社稷为虚。

今四维犹未备也,故奸人几幸,而众心疑惑。

岂如今定经制,令君君臣臣,上下有差,父子六亲各得其宜,奸人亡所几幸,而群臣众信,上不疑惑!

此业壹定,世世常安,而后有所持循矣。

若夫经制不定,是犹度江河亡维楫,中流而遇风波,船必覆矣。

可为长太息者此也。

夏为天子,十有馀世,而殷受之。

殷为天子,二十馀世,而周受之。

周为天子,三十馀世,而秦受之。

秦为天子,二世而亡。

人性不甚相远也,何三代之君有道之长,而秦无道之暴也?

其故可知也。

古之王者,太子乃生,固举以礼,使士负之,有司齐肃端冕,见之南郊,见于天也。

过阙则下,过庙则趋,孝子之道也。

故自为赤子而教固已行矣。

昔者成王幼在襁抱之中,召公为太保,周公为太傅,太公为太师。

保,保其身体。

傅,傅之德义。

师,道之教训:此三公之职也。

于是为置三少,皆上大夫也,曰少保、少傅、少师,是与太子宴者也。

故乃孩提有识,三公、三少固明孝仁礼义以道习之,逐去邪人,不使见恶行。

于是皆选天下之端士孝悌博闻有道术者以卫翼之,使与太子居处出入。

故太子乃生而见正事,闻正言,行正道,左右前后皆正人也。

夫习与正人居之,不能毋正,犹生长于齐不能不齐言也。

习与不正人居之,不能毋不正,犹生长于楚之地不能不楚言也。

故择其所耆,必先受业,乃得尝之。

择其所乐,必先有习,乃得为之。

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贯如自然。

”及太子少长,知妃色,则入于学。

学者,所学之官也。

《学礼》曰:“帝入东学,上亲而贵仁,则亲疏有序而恩相及矣。

帝入南学,上齿而贵信,则长幼有差而民不诬矣。

帝入西学,上贤而贵德,则圣智在位而功不遗矣。

帝入北学,上贵而尊爵,则贵贱有等而下不隃矣。

帝入太学,承师问道,退习而考于太傅,太傅罚其不则而匡其不及,则德智长而治道得矣。

此五学者既成于上,则百姓黎民化辑于下矣。

”及太子既冠成人,免于保傅之严,则有记过之史,彻膳之宰,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敢谏之鼓。

瞽史诵诗,工诵箴谏,大夫进谋,士传民语。

习与智长,故切而不愧。

化与心成,故中道若性。

三代之礼:春朝朝日,秋暮夕月,所以明有敬也。

春秋入学,坐国老,执酱而亲馈之,所以明有孝也。

行以鸾和,步中《采齐》,趣中《肆夏》,所以明有度也。

其于禽兽,见其生不食其死,闻其声不食其肉,故远庖厨,所以长恩,且明有仁也。

夫三代之所以长久者,以其辅翼太子有此具也。

及秦而不然。

其俗固非贵辞让也,所上者告讦也。

固非贵礼义也,所上者刑罚也。

使赵高傅胡亥而教之狱,所习者非斩劓人,则夷人之三族也。

故胡亥今日即位而明日射人,忠谏者谓之诽谤,深计者谓之妖言,其视杀人若艾草菅然。

岂惟胡亥之性恶哉?

彼其所以道之者非其理故也。

鄙谚曰:“不习为吏,视已成事。

”又曰:“前车覆,后车诫。

”夫三代之所以长久者,其已事可知也。

然而不能从者,是不法圣智也。

秦世之所以亟绝者,其辙迹可见也。

然而不避,是后车又将覆也。

夫存亡之变,治乱之机,其要在是矣。

天下之命,县于太子。

太子之善,在于早谕教与选左右。

夫心未滥而先谕教,则化易成也。

开于道术智谊之指,则教之力也。

若其服习积贯,则左右而已。

夫胡、粤之人,生而同声,耆欲不异,及其长而成俗,累数译而不能相通,行者有虽死而不相为者,则教习然也。

臣故曰选左右早谕教最急。

夫教得而左右正,则太子正矣,太子正而天下定矣。

《书》曰:“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此时务也。

凡人之智,能见已然,不能见将然。

夫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是故法之所用易见,而礼之所为生难知也。

若夫庆赏以劝善,刑罚以惩恶,先王执此之政,坚如金石,行此之令,信如四时,据此之公,无私如天地耳,岂顾不用哉?

然而曰礼云礼云者,贵绝恶于未萌,而起教于微眇,使民日迁善远罪而不自知也。

孔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毋讼乎!

”为人主计者,莫如先审取舍。

取舍之极定于内,而安危之萌应于外矣。

安者非一日而安也,危者非一日而危也,皆以积渐然,不可不察也。

人主之所积,在其取舍。

以礼义治之者,积礼义。

以刑罚治之者,积刑罚。

刑罚积而民怨背,礼义积而民和亲。

故世主欲民之善同,而所以使民善者或异。

或道之以德教,或?之以法令。

道之以德教者,德教洽而民气乐。

?之以法令者,法令极而民风哀。

哀乐之感,祸福之应也。

秦王之欲尊宗庙而安子孙,与汤武同,然而汤武广大其德行,六七百岁而弗失,秦王治天下,十馀岁则大败。

此亡它故矣,汤武之定取舍审而秦王之定取舍不审矣。

夫天下,大器也。

今人之置器,置诸安处则安,置诸危处则危。

天下之情与器亡以异,在天子之所置之。

汤武置天下于仁义礼乐,而德泽洽,禽兽草木广裕,德被蛮貊四夷,累子孙数十世,此天下所共闻也。

秦王置天下于法令刑罚,德泽亡一有,而怨毒盈于世,下憎恶之如仇雠,祸几及身,子孙诛绝,此天下之所共见也。

是非其明效大验邪!

人之言曰:“听言之道,必以其事观之,则言者莫敢妄言。

”今或言礼谊之不如法令,教化之不如刑罚,人主胡不引殷、周、秦事以观之也?

人主之尊譬如堂,群臣如陛,众庶如地。

故陛九级上,廉远地,则堂高。

陛亡级,廉近地,则堂卑。

高者难攀,卑者易陵,理势然也。

故古者圣王制为等列,内有公卿大夫士,外有公侯伯子男,然后有官师小吏,延及庶人,等级分明,而天子加焉,故其尊不可及也。

里谚曰:“欲投鼠而忌器。

”此善谕也。

鼠近于器,尚惮不投,恐伤其器,况于贵臣之近主乎!

廉耻节礼以治君子,故有赐死而亡戮辱。

是以黥劓之罪不及大夫,以其离主上不远也。

礼不敢齿君之路马,蹴其刍者有罚。

见君之几杖则起,遭君之乘车则下,入正门则趋。

君之宠臣虽或有过,刑戮之罪不加其身者,尊君之故也。

此所以为主上豫远不敬也,所以体貌大臣而厉其节也。

今自王侯三公之贵,皆天子之所改容而礼之也,古天子之所谓伯父、伯舅也,而令与众庶同黥劓髡刖笞㐷弃巿之法,然则堂不亡陛乎?

被戮辱者不泰迫乎?

廉耻不行,大臣无乃握重权,大官而有徒隶亡耻之心乎?

夫望夷之事,二世见当以重法者,投鼠而不忌器之习也。

臣闻之,履虽鲜不加于枕,冠虽敝不以苴履。

夫尝已在贵宠之位,天子改容而体貌之矣,吏民尝俯伏以敬畏之矣,今而有过,帝令废之可也,退之可也,赐之死可也,灭之可也。

若夫束缚之,系緤之,输之司寇,编之徒官,司寇小吏詈骂而榜笞之,殆非所以令众庶见也。

夫卑贱者习知尊贵者之一旦,吾亦乃可以加此也,非所以习天下也,非尊尊贵贵之化也。

夫天子之所尝敬,众庶之所尝宠,死而死耳,贱人安宜得如此而顿辱之哉!

豫让事中行之君,智伯伐而灭之,移事智伯。

及赵灭智伯,豫让衅面吞炭,必报襄子,五起而不中。

人问豫子,豫子曰:“中行众人畜我,我故众人事之。

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故此一豫让也,反君事雠,行若狗彘,已而抗节致忠,行出乎列士,人主使然也。

故主上遇其大臣如遇犬马,彼将犬马自为也。

如遇官徒,彼将官徒自为也。

顽顿亡耻奊诟亡节,廉耻不立,且不自好,苟若而可,故见利则逝,见便则夺。

主上有败,则因而挻之矣。

主上有患,则吾苟免而已,立而观之耳。

有便吾身者,则欺卖而利之耳。

人主将何便于此?

群下至众,而主上至少也,所托财器职业者粹于群下也。

俱亡耻,俱苟妄,则主上最病。

故古者礼不及庶人,刑不至大夫,所以厉宠臣之节也。

古者大臣有坐不廉而废者,不谓不廉,曰“簠簋不饰”。

坐污秽淫乱男女亡别者,不曰污秽,曰“帷薄不修”。

坐罢软不胜任者,不谓罢软,曰“下官不职”。

故贵大臣定有其罪矣,犹未斥然正以謼之也,尚迁就而为之讳也。

故其在大谴大何之域者,闻谴何则白冠牦缨,盘水加剑,造请室而请罪耳,上不执缚系引而行也。

其有中罪者,闻命而自弛,上不使人颈盭而加也。

其有大罪者,闻命则北面再拜,跪而自裁,上不使捽抑而刑之也,曰:“子大夫自有过耳!

吾遇子有礼矣。

”遇之有礼,故群臣自憙。

婴以廉耻,故人矜节行。

上设廉耻礼义以遇其臣,而臣不以节行报其上者,则非人类也。

故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

上之化也,故父兄之臣诚死宗庙,法度之臣诚死社稷,辅翼之臣诚死君上,守圄捍敌之臣诚死城郭封疆。

故曰圣人有金城者,比物此志也。

彼且为我死,故吾得与之俱生。

彼且为我亡,故吾得与之俱存。

夫将为我危,故吾得与之皆安。

顾行而忘利,守节而仗义,故可以托不御之权,可以寄六尺之孤。

此厉廉耻行礼谊之所致也,主上何丧焉!

此之不为,而顾彼之久行,故曰可为长太息者此也。

饮马长城窟行

〔陈琳〕 〔汉〕

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

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

官作自有程,举筑谐汝声!

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

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

边城多健少,内舍多寡妇。

作书与内舍,便嫁莫留住。

善侍新姑嫜,时时念我故夫子!

报书往边地,君今出语一何鄙?

身在祸难中,何为稽留他家子?

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

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

结发行事君,慊慊心意关。

明知边地苦,贱妾何能久自全?

为袁绍檄豫州文

〔陈琳〕 〔汉〕

左将军领豫州刺史郡国相守:盖闻明主图危以制变,忠臣虑难以立权。

是以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

有非常之事,然后立非常之功。

夫非常者,故非常人所拟也。

曩者,强秦弱主,赵高执柄,专制朝权,威福由己。

时人迫胁,莫敢正言。

终有望夷之败,祖宗焚灭,污辱至今,永为世鉴。

及臻吕后季年,产禄专政,内兼二军,外统梁、赵。

擅断万机,决事省禁。

下凌上替,海内寒心。

于是绛侯朱虚兴兵奋怒,诛夷逆暴,尊立太宗,故能王道兴隆,光明显融。

此则大臣立权之明表也。

司空曹操祖父中常侍腾,与左悺、徐璜并作妖孽,饕餮放横,伤化虐民。

父嵩,乞丐携养,因赃假位,舆金辇璧,输货权门,窃盗鼎司,倾覆重器。

操赘阉遗丑,本无懿德,犭票狡锋协,好乱乐祸。

幕府董统鹰扬,扫除凶逆。

续遇董卓,侵官暴国。

于是提剑挥鼓,发命东夏,收罗英雄,弃瑕取用,故遂与操同咨合谋,授以裨师,谓其鹰犬之才,爪牙可任。

至乃愚佻短略,轻进易退,伤夷折衄,数丧师徒。

幕府辄复分兵命锐,修完补辑,表行东郡,领兖州刺史,被以虎文,奖蹙威柄,冀获秦师一克之报。

而操遂承资跋扈,肆行凶忒,割剥元元,残贤害善。

故九江太守边让,英才俊伟,天下知名,直言正色,论不阿谄,身首被枭悬之诛,妻孥受灰灭之咎。

自是士林愤痛,民怨弥重,一夫奋臂,举州同声,故躬破于徐方,地夺于吕布,彷徨东裔,蹈据无所。

幕府惟强干弱枝之义,且不登叛人之党,故复援旌擐甲,席卷起征,金鼓响振,布众奔沮。

拯其死亡之患,复其方伯之位。

则幕府无德于兖土之民,而有大造于操也。

后会鸾贺反旆,群虏寇攻。

时冀州方有北鄙之警,匪遑离局,故使从事中郎徐勋,就发遣操,使缮修郊庙,翊卫幼主。

操便放志专行,胁迁当御省禁,卑侮王室,败法乱纪,坐领三台,专制朝政。

爵赏由心,刑戮在口。

所爱光五宗,所恶灭三族。

群谈者受显诛,腹议者蒙隐戮。

百寮钳口,道路以目。

尚书记朝会,公卿充员品而已。

故太尉杨彪,典历二司,享国极位。

操因缘眦睚,被以非罪。

榜楚参并,五毒备至。

触情任忒,不顾宪网。

又议郎赵彦,忠谏直言,义有可纳,是以圣朝含听,改容加饰。

操欲迷夺时明,杜绝言路,擅收立杀,不俟报闻。

又梁孝王先帝母昆,坟陵尊显。

桑梓松柏,犹宜肃恭。

而操帅将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掠取金宝。

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

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

身处三公之位,而行桀虏之态,污国虐民,毒施人鬼!

加其细政苛惨,科防互设。

罾缴充蹊,坑阱塞路。

举手挂网罗,动足触机陷:是以兖、豫有无聊之民,帝都有吁嗟之怨。

历观载籍,无道之臣,贪残酷烈,于操为甚!

幕府方诘外奸,未及整训。

加绪含容,冀可弥缝。

而操豺狼野心,潜包祸谋,乃欲摧桡栋梁,孤弱汉室,除灭忠正,专为枭雄。

往者伐鼓北征公孙瓒,强寇桀逆,拒围一年。

操因其未破,阴交书命,外助王师,内相掩袭。

故引兵造河,方舟北济。

会其行人发露,瓒亦枭夷,故使锋芒挫缩,厥图不果。

尔乃大军过荡西山,屠各、左校,皆束手奉质,争为前登,犬羊残丑,消沦山谷。

于是操师震慑,晨夜逋遁,屯据敖仓,阻河为固,欲以螗蜋之斧,御隆车之隧。

幕府奉汉威灵,折冲宇宙。

长戟百万,胡骑千群。

奋中黄育获之士,骋良弓劲弩之势。

并州越太行,青州涉济漯。

大军泛黄河而角其前,荆州下宛叶而掎其后。

雷霆虎步,并集虏庭,若举炎火以概飞蓬,覆沧海以沃熛炭,有何不灭者哉!

又操军吏士,其可战者,皆出自幽冀,或故营部曲,咸怨旷思归,流涕北顾。

其余兖豫之民,及吕布张扬之遗众,覆亡迫胁,权时苟从。

各被创夷,人为雠敌。

若回旆方徂,登高冈而击鼓吹,扬素挥以启降路,必土崩瓦解,不俟血刃。

方今汉室陵迟,纲维弛绝。

圣朝无一介之辅,股肱无折冲之势,方畿之内,简练之臣,皆垂头搨翼,莫所凭恃。

虽有忠义之佐,胁于暴虐之臣,焉能展其节?

又操持部曲精兵七百,围守宫阙,外托宿卫,内实拘执。

惧其篡逆之萌,因斯而作。

此乃忠臣肝脑涂地之秋,烈士立功之会,可不勖哉!

操又矫命称制,遣使发兵。

恐边远州郡,过听而给与,强寇弱主,违众旅叛,举以丧名,为天下笑,则明哲不取也。

即日幽并青冀四州并进,书到荆州,便勒见兵,与建忠将军协同声势。

州郡各整戎马,罗落境界,举师扬威,并匡社稷,则非常之功于是乎着。

其得操首者,封五千户侯,赏钱五千万。

部曲偏裨将校诸吏降者,勿有所问。

广宣恩信,班扬符赏,布告天下,咸使知圣朝有拘逼之难。

如律令!

战国策·齐宣王见颜斶

〔刘向〕 〔汉〕

齐宣王见颜斶,曰:“斶前!

”斶亦曰:“王前!

”宣王不说。

左右曰:“王,人君也。

斶,人臣也。

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

”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

与使斶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

”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

士贵乎?

”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

”王曰:“有说乎?

”斶曰:“有。

昔者秦攻齐,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

’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

’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

”宣王默然不悦。

左右皆曰:“斶来,斶来!

大王据千乘之地,而建千石钟,万石虡。

天下之士,仁义皆来役处。

辩士并进,莫不来语。

东西南北,莫敢不服。

求万物无不备具,而百姓无不亲附。

今夫士之高者,乃称匹夫。

徒步而处农亩,下则鄙野、监门、闾里,士之贱也,亦甚矣!

” 斶对曰:“不然。

斶闻古大禹之时,诸侯万国。

何则?

德厚之道,得贵士之力也。

故舜起农亩,出于野鄙,而为天子。

及汤之时,诸侯三千。

当今之世,南面称寡者,乃二十四。

由此观之,非得失之策与?

稍稍诛灭,灭亡无族之时,欲为监门、闾里,安可得而有乎哉?

是故《易传》不云乎。

‘居上位,未得其实,以喜其为名者,必以骄奢为行。

据慢骄奢,则凶中之。

是故无其实而喜其名者削,无德而望其福者约,无功而受其禄者辱,祸必握。

’故曰:‘矜功不立,虚愿不至。

’此皆幸乐其名,华而无其实德者也。

是以尧有九佐,舜有七友,禹有五丞,汤有三辅,自古及今而能虚成名于天下者,无有。

是以君王无羞亟问,不媿下学。

是故成其道德而扬功名于后世者,尧、舜、禹、汤、周文王是也。

故曰:‘无形者,形之君也。

无端者,事之本也。

’夫上见其原,下通其流,至圣人明学,何不吉之有哉!

老子曰:‘虽贵,必以贱为本。

虽高,必以下为基。

是以侯王称孤寡不穀,是其贱必本与?

’非夫孤寡者,人之困贱下位也,而侯王以自谓,岂非下人而尊贵士与?

夫尧传舜,舜传傅禹,周成王任周公旦,而世世称曰明主,是以明乎士之贵也。

” 宣王曰:“嗟乎!

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

及今闻君子之言,乃今闻细人之行,愿请受为弟子。

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

”颜斶辞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夫璞不完。

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

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

制言者王也,尽忠直言者斶也。

言要道已备矣,愿得赐归,安行而反臣之邑屋。

”则再拜而辞去也。

斶知足矣,归反扑,则终身不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