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笙歌放散人归去

笙歌放散人归去,独宿江楼,月上云收,一半珠帘挂玉钩。

起来检点经游地,处处新愁,凭仗东流,将取离心过橘州。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刚刚还是笙歌曼舞,转瞬间,笙歌消歇,众人散去,只剩我独宿江楼。将珠帘半卷,挂在玉钩,此时云儿收起,昇起一轮朗月。索性起来,细细地看那些和他共同游玩过的地方,每一处都引起我的新愁。那东流的河水哟,请将我的一颗充满离恨的心,捎带到那心上人所在的桔子洲。


注释

点检:回顾、反思。唐·钱考功《初至京口示诸弟》诗:「点检平生事,焉能出荜门。」 离心:离愁。 橘洲:橘子洲。在今湖南长沙西湘江中,多美橘,故名。郦道元《水经注·湘水》:「湘水又北迳南津城西,西对橘洲。」唐·杜易简《湘洲新曲》之一:「昭潭深无底,橘洲浅而浮。」


简介

《采桑子·笙歌放散人归去》是五代南唐词人冯正中描述伤感落寞的一首词。这首词于月夜独处的伤感,抒写盛宴过后曲终人散的落寞。整首词意境凄远,情辞感伤,愁思如涌,凄凉之至。 这首词上半阕以「笙歌放散人归去」开篇,可见其着重点不在描写晚上宴会歌舞之盛况,而在抒发乐器放下,宴会解散,人归去之后,词人「独宿江楼」的反思。这里的「江楼」当为南唐宫中的舞榭歌台。鉴于冯延巳当时的官位,故在宴会散后,参加宴会的人各自归去,而他却能「独宿江楼」,享受「天子非常赐颜色」(髙達夫《燕歌行》)的特殊恩遇。但是,这并没有使冯延巳产生「紫殿红楼赏春好」(李太白《侍从宜春苑》)的愉悦之情,相反,在「周师南侵,国事岌岌」之际,「忧生念乱,意内而言外」(冯煦《阳春集序》)。「月上云收,一半珠帘挂玉钩」(将珠帘半卷,挂在玉钩,此时云儿收起,升起一轮朗月,此情此景,令人心寒,令人孤愁,正是「意内而言外」的最佳选择。 下半阕首两句「起来点检经由地,处处新愁」,紧承上半阕,写出时间的推移,由夜里「独宿江楼」,到次日早晨起来,泛舟离开江楼。其中「点检」二字尤足以表现作者「辞学」造诣之深。钱考功《初至京口示诸弟》诗中有「点检平生事,焉能出筚门」之句,这些都说明「点检」为认真考核之意。冯延巳于此时此地着以「点检」二字,表明这离去不是毫不经意,而是一棹一回头,认真考查经由之地的特殊景物,然而感受的却是每经一处地方,就在心灵深处荡起一波新愁。最后二句,「凭仗东流,将取离心过橘洲。」写词人想从这愁苦中摆脱出来。然而,词旨微幽,必得细细体味,才能领悟。「凭仗东流」,照应首句,点明「起来点检经由地」是乘舟而行,引出新愁,但是,还要依仗它来抛下这不断增添的苦愁。「将取」句,则两处用典,意更深邃。一为「离心」,当取屈原《离骚》:「可离心之可同分,吾将远逝以自疏」之意。一为「橘洲」,当为东流之水中确有长满橘树的小洲树的小洲,因而触发联想,借用杜少陵诗句:「桃源人家易制度,橘洲田土仍膏腴」(《岳麓山道林二寺行》)。抒发南唐将会在歌舞声中失去江山,自己不如及早离去的感慨,可谓「极凄婉之致也」。


赏析

唐·钱考功《初至京口示诸弟》:点检平生事,焉能出筚门。 清·陈亦峰《白雨斋词话》:极凄婉之致。



采桑子

〔冯延巳〕 〔五代十国〕

昭阳记得神仙侣,独自承恩,水殿灯昏,罗幕轻寒夜正春。

如今别馆添萧索,满面啼痕,旧约犹存,忍把金环别与人。

采桑子

〔冯延巳〕 〔五代十国〕

微风帘幕清明近,花落春残,尊酒留欢,添尽罗衣怯夜寒。

愁颜恰似烧残烛,珠泪阑干,也欲高拌,争奈相逢情万般。

采桑子

〔冯延巳〕 〔五代十国〕

画堂昨夜愁无睡,风雨凄凄,林鹊争栖,落尽灯花鸡未啼。

年光往事如流水,休说情迷,玉箸双垂,只是金笼鹦鹉知。

采桑子

〔冯延巳〕 〔五代十国〕

寒蝉欲报三秋候,寂静幽居,叶落闲阶,月透帘栊远梦回。

昭阳旧恨依前在,休说当时,玉笛才吹,满袖猩猩血又垂。

采桑子

〔冯延巳〕 〔五代十国〕

洞房深夜笙歌散,帘幕重重,斜月朦胧,雨过残花落地红。

昔年无限伤心事,依旧东风,独倚梧桐,闲想闲思到晓钟。

采桑子

〔冯延巳〕 〔五代十国〕

画堂灯暖帘栊卷,禁漏丁丁,雨罢寒生,一夜西窗梦不成。

玉娥重起添香印,回倚孤屏,不语含情,水调何人吹笛声。

采桑子

〔冯延巳〕 〔五代十国〕

小堂深静无人到,满院春风,惆怅墙东,一树樱桃带雨红。

愁心似醉兼如病,欲语还慵,日暮疏钟,双燕归栖画阁中。

采桑子

〔冯延巳〕 〔五代十国〕

酒阑睡觉天香暖,绣户慵开,香印成灰,独背寒屏理旧眉。

朦胧却向灯前卧,窗月徘徊,晓梦初回,一夜东风绽早梅。

采桑子

〔冯延巳〕 〔五代十国〕

西风半夜帘栊冷,远梦初归,梦过金扉,花谢窗前夜合枝。

昭阳殿里新翻曲,未有人知,偷取笙吹,惊觉寒蛩到晓啼。

采桑子

〔冯延巳〕 〔五代十国〕

马嘶人语春风岸,芳草绵绵,杨柳桥边,落日高楼酒旆悬。

旧愁新恨知多少,目断遥天,独立花前,更听笙歌满画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