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卷下·门人黄以方录·二十二

先生起行征思、田,德洪与汝中追送严滩,汝中举佛家实相、幻相之说。

先生曰:“有心俱是实,无心俱是幻。

无心俱是实,有心俱是幻。

” 汝中曰:“有心俱是实,无心俱是幻,是本体上说工夫。

无心俱是实,有心俱是幻,是工夫上说本体。

” 先生然其言。

洪于是时尚未了达,数年用功,始信本体工夫合一。

但先生是时因问偶谈,若吾儒指点人处,不必借此立言耳。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先生启程去平定广西叛乱,钱宽与王畿一直追到严滩送别,王畿举佛家实相幻相的说法询问于先生。 先生说:“有心就是实,无心就是幻;无心就是实,有心就是幻。” 汝中说:“有心就是实,无心就是幻,是就本体上说功夫;无心就是实,有心就是幻,是就功夫上说本体。” 先生赞同。 钱德洪当时没明白,此后数年用功下来,才知道本体、功夫其实是合一的。只是先生当时因被人问起偶尔说的,如果我们再去指点别人,不必借老师的这个典故来证明自己的言论。



传习录·卷下·门人黄以方录·二十三

〔王守仁〕 〔明〕

尝见先生送二三耆宿出门,退坐于中轩,若有忧色。

德洪趋进请问。

先生曰:“顷与诸老论及此学,真员凿方枘。

此道坦如道路,世儒往往自加荒塞,终身陷荆棘之场而不悔,吾不知其何说也!

” 德洪退,谓朋友曰:“先生诲人,不择衰朽,仁人悯物之心也。

传习录·卷下·门人黄以方录·二十四

〔王守仁〕 〔明〕

先生曰:“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为子而傲必不孝,为臣而傲必不忠,为父而傲必不慈,为友而傲必不信。

故象与丹朱俱不肖,亦只一傲字,便结果了此生,诸君常要体此。

人心本是天然之理,精精明明,无织介染着,只是一无我而已。

胸中切不可有,有即傲也。

古先圣人许多好处,也只是无我而已,无我自能谦。

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

传习录·卷下·门人黄以方录·二十五

〔王守仁〕 〔明〕

又曰:“此道至简至易的,亦至精至微的。

孔子曰:‘其如示诸掌乎。

’且人于掌何日不见?

及至问他掌中多少文理,却便不知。

即如我‘良知’二字,一讲便明,谁不知得?

若欲的见良知,却谁能见得?

” 问曰:“此知恐是无方体的,最离捉摸。

” 先生曰:“良知知即是‘易’。

‘其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此知如何捉摸得?

见得透时,便是圣人。

传习录·卷下·门人黄以方录·二十六

〔王守仁〕 〔明〕

问:“孔子曰: ‘回也,非助我者也。

’是圣人果以相助望门弟子否?

” 先生曰:“亦是实话。

此道本无穷尽,问难愈多,则精微愈显。

圣人之言本自周遍,但有问难的人胸中窒碍,圣人被他一难,发挥得愈加精神。

若颜子闻一知十,胸中了然,如何得问难?

故圣人亦寂然不动,无所发挥,故曰‘非助’。

传习录·卷下·门人黄以方录·二十七

〔王守仁〕 〔明〕

邹谦之尝语德洪曰:“舒国裳曾持一张纸,请先生写‘拱把之桐梓’一章。

先生悬笔为书,到‘至于身而不知所以养之者’,顾而笑曰:‘国裳读书,中过状元,岂诚不知身之所以当养,还须诵此以求警?

’一时在侍诸友皆惕然。

传习录·卷下·门人黄以方录·二十一

〔王守仁〕 〔明〕

问:“人心与物同体,如吾身原是血气流通的,所以谓之同体。

若于人便异体了,禽、兽、草、木益远矣!

而何谓之同体?

” 先生曰:“你只在感应之机上看。

岂但禽、兽、草、木,虽天地也与我同体的,鬼神也与我同体的。

” 请问。

先生曰:“你看这个天地中间,什么是天地的心?

” 对曰:“尝闻人是天地的心。

” 曰:“人又什么教做心?

” 对曰:“只是一个灵明。

” “可知充天塞地中间,只有这个灵明。

人只为形体自间隔了。

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

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

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

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辨他吉、凶、灾、祥?

天地、鬼神、万物,离却我的灵明,便没有天地、鬼神、万物了。

我的灵明,离却天地、鬼神、万物,亦没有我的灵明。

如此,便是一气流通的,如何与他间隔得?

” 又问:“天地、鬼神、万物,千古见在,何没了我的灵明,便俱无了?

” 曰:“今看死的人,他这些精灵游散了,他的天地、鬼神、万物尚在何处?

传习录·卷下·门人黄以方录·二十

〔王守仁〕 〔明〕

先生尝语学者曰:“心礼上着不得一念留滞,就如眼着不得些子尘沙,些子能得几多?

满眼便昏天黑地了。

” 又曰:“这一念不但是私念,便好的念头亦着不得些子,如眼中放些金玉屑,眼亦开不得了。

传习录·卷下·门人黄以方录·十九

〔王守仁〕 〔明〕

“夫子说‘性相近’,即孟子说‘性善’,不可专在气质上说。

若说气质,如刚与柔对,如何相近得?

惟性善则同耳。

人生初时善,原是同的,但刚的习于善则为刚善,习于恶则为刚恶。

柔的习于善则为柔善,习于恶则为柔恶,便日相远了。

传习录·卷下·门人黄以方录·十八

〔王守仁〕 〔明〕

一友自叹:“私意萌时,分明自心知得,只是不能使他即去。

” 先生曰:“你萌时,这一知处便是你的命根,当下即去消磨,便是立命功夫。

传习录·卷下·门人黄以方录·十七

〔王守仁〕 〔明〕

问:“近来妄念也觉少,亦觉不曾着想定要如何用功,不知此是工夫否?

” 先生曰:“汝且去着实用功,便多这些着想也不妨,久久自会妥帖。

若才下得些功,便说效验,何足为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