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第三十章

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上律天时,下袭水土。

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小德川流,大德敦化。

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孔子继承尧舜的传统,以文王、武王为典范,上遵循天时,下符合地理。就像天地那样没有什么不承载,没有什么不覆盖。又好像四季的交错运行,日月的交替光明。万物一起生长而互不妨害,道路同时并行而互不衝突。小的德行如河水一样川流不息,大的德行敦厚纯朴、化育万物。这就是天地的伟大之处啊!



中庸·第三十一章

〔子思〕 〔周〕

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

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

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

齐庄中正,足以有敬也。

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

溥博渊泉,而时出之。

溥博如天,渊泉如渊。

见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说。

是以声名洋溢乎中国,施及蛮貊,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队,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

故曰配天。

中庸·第三十二章

〔子思〕 〔周〕

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

夫焉有所倚?

肫肫其仁!

渊渊其渊!

浩浩其天!

苟不固聪明圣知达天德者,其孰能知之?

中庸·第三十三章

〔子思〕 〔周〕

《诗》曰「衣锦尚絅」,恶其文之著也。

故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

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

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诗》云:「潜虽伏矣,亦孔之昭!

」故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

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

《诗》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

」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

《诗》曰:「奏假无言,时靡有争。

」是故君子不赏而民劝,不怒而民威于鈇钺。

《诗》曰:「不显惟德!

百辟其刑之。

」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

《诗》云:「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

」子曰:「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

」《诗》曰:「德輶如毛」,毛犹有伦。

「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

齐桓下拜受胙

〔左丘明〕 〔周〕

夏,会于葵丘,寻盟,且修好,礼也。

王使宰孔赐齐侯胙,曰:“天子有事于文武,使孔赐伯舅胙。

”齐侯将下拜。

孔曰:“且有后命。

天子使孔曰:‘以伯舅耋老,加劳,赐一级,无下拜!

”’对曰:“天威不违颜咫尺,小白余敢贪天子之命‘无下拜’!

恐陨越于下,以遗天子羞,敢不下拜?

”下,拜,登,受。

管子·牧民

〔无名氏〕 〔周〕

国颂 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

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

仓廪实,则知礼节。

衣食足,则知荣辱。

上服度,则六亲固。

四维张,则君令行。

故省刑之要,在禁文巧,守国之度,在饰四维,顺民之经,在明鬼神,只山川,敬宗庙,恭祖旧。

不务天时,则财不生。

不务地利,则仓廪不盈。

野芜旷,则民乃菅,上无量,则民乃妄。

文巧不禁,则民乃淫,不璋两原,则刑乃繁。

不明鬼神,则陋民不悟。

不只山川,则威令不闻。

不敬宗庙,则民乃上校。

不恭祖旧,则孝悌不备。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四维 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

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

何谓四维?

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

礼不逾节,义不自进。

廉不蔽恶,耻不从枉。

故不逾节,则上位安。

不自进,则民无巧轴。

不蔽恶,则行自全。

不从枉,则邪事不生。

四顺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

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民恶忧劳,我佚乐之。

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

民恶灭绝,我生育之。

能佚乐之,则民为之忧劳。

能富贵之,则民为之贫贱。

能存安之,则民为之危坠。

能生育之,则民为之灭绝。

故刑罚不足以畏其意,杀戮不足以服其心。

故刑罚繁而意不恐,则令不行矣。

杀戮众而心不服,则上位危矣。

故从其四欲,则远者自亲。

行其四恶,则近者叛之,故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

十一经 错国于不倾之地,积于不涸之仓,藏于不竭之府,下令于流水之原,使民于不争之官,明必死之路,开必得之门。

不为不可成,不求不可得,不处不可久,不行不可复。

错国于不倾之地者,授有德也。

积于不涸之仓者,务五谷也。

藏于不竭之府者,养桑麻育六畜也。

下令于流水之原者,令顺民心也。

使民于不争之官者,使各为其所长也。

明必死之路者,严刑罚也。

开必得之门者,信庆赏也。

不为不可成者,量民力也。

不求不可得者,不彊民以其所恶也。

不处不可久者,不偷取一世也。

不行不可复者,不欺其民也。

故授有德,则国安。

务五谷,则食足。

养桑麻,育六畜,则民富。

令顺民心,则威令行。

使民各为其所长,则用备。

严刑罚,则民远邪。

信庆赏,则民轻难。

量民力,则事无不成。

不彊民以其所恶,则轴伪不生。

不偷取一世,则民无怨心。

不欺其民,则下亲其上。

六亲五法 以家为乡,乡不可为也。

以乡为国,国不可为也。

以国为天下,天下不可为也。

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毋曰不同生,远者不听。

毋曰不同乡,远者不行。

毋曰不同国,远者不从。

如地如天,何私何亲?

如月如日,唯君之节。

御民之辔,在上之所贵。

道民之门,在上之所先。

召民之路,在上之所好恶。

故君求之,则臣得之。

君嗜之,则臣食之。

君好之,则臣服之。

君恶之,则臣匿之。

毋蔽汝恶,毋异汝度,贤者将不汝助。

言室满室,言堂满堂,是谓圣王。

城郭沟渠,不足以固守。

兵甲彊力,不足以应敌。

博地多财,不足以有众。

惟有道者,能备患于未形也,故祸不萌。

天下不患无臣,患无君以使之。

天下不患无财,患无人以分之。

故知时者,可立以为长。

无私者,可置以为政。

审于时而察于用,而能备官者,可奉以为君也。

缓者后于事。

吝于财者失所亲,信小人者失士。

中庸·第二十九章

〔子思〕 〔周〕

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

上焉者,虽善无征,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

下焉者,虽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从。

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征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缪,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

质诸鬼神而无疑,知天也。

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人也。

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

远之则有望,近之则不厌。

《诗》曰:“在彼无恶,在此无射。

庶几夙夜,以永终誉。

”君子未有不如此,而蚤有誉于天下者也。

中庸·第二十八章

〔子思〕 〔周〕

子曰:“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

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

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

” 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

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做礼乐焉。

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

子曰:“吾说夏礼,杞不足征也。

吾学殷礼,有宋存焉。

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

中庸·第二十七章

〔子思〕 〔周〕

大哉圣人之道!

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

优优大哉!

礼仪三百,威仪三千。

待其人而后行。

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

”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

国有道,其言足以兴。

国无道,其默足以容。

《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其此之谓与!

中庸·第二十六章

〔子思〕 〔周〕

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

博厚,所以载物也。

高明,所以覆物也。

悠久,所以成物也。

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

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

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

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焉。

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万物载焉。

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

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鼋鼍鲛龙鱼鳖生焉,货财殖焉。

《诗》云:“惟天之命,于穆不已!

”盖曰天之所以为天也。

“于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

”盖曰文王之所以为文也,纯亦不已。

中庸·第二十五章

〔子思〕 〔周〕

诚者自成也。

而道自道也。

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

是故君子诚之为贵。

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

成己,仁也。

成物,知也。

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