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得杨八书,知足下遇火灾,家无馀储。

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

盖将吊而更以贺也?

道远言略,犹未能究知其状,若果荡焉泯焉而悉无有,乃吾所以尤贺者也。

足下勤奉养,宁朝夕,惟恬安无事是望。

乃今有焚炀赫烈之虞,以震骇左右,而脂膏滫瀡之具,或以不给。

吾是以始而骇也。

凡人之言,皆曰盈虚倚伏,去来之不可常。

或将大有为也,乃始厄困震悸,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愠,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古之人皆然。

斯道辽阔诞漫,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是故中而疑也。

以足下读古人书,为文章,善小学,其为多能若是,而进不能出群士之上,以取显贵者,无他故焉,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积货,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独自得之,心蓄之,衔忍而不出诸口。

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

一出口,则嗤嗤者以为得重赂。

仆自贞元十五年见足下之文章,蓄之者盖六七年未尝言。

是仆私一身而负公道久矣,非特负足下也。

及为御史、尚书郎,自以幸为天子近臣,得奋其舌,思以发明足下之郁塞。

然时称道于行列,犹有顾视而窃笑者。

仆良恨修己之不亮,素誉之不立,而为世嫌之所加,常与孟几道言而痛之。

乃今幸为天火之所涤荡,凡众之疑虑,举为灰埃。

黔其庐,赭其垣,以示其无有。

而足下之才能乃可显白而不污。

其实出矣,是祝融、回禄之相吾子也。

则仆与几道十年之相知,不若兹火一夕之为足下誉也。

宥而彰之,使夫蓄于心者,咸得开其喙,发策决科者,授子而不栗,虽欲如向之蓄缩受侮,其可得乎?

于兹吾有望乎尔,是以终乃大喜也。

古者列国有灾,同位者皆相吊。

许不吊灾,君子恶之。

今吾之所陈若是,有以异乎古,故将吊而更以贺也。

颜、曾之养,其为乐也大矣,又何阙焉?

足下前要仆文章古书,极不忘,候得数十篇乃并往耳。

吴二十一武陵来,言足下为《醉赋》及《对问》,大善,可寄一本。

仆近亦好作文,与在京城时颇异。

思与足下辈言之,桎梏甚固,未可得也。

因人南来,致书访死生。

不悉。

宗元白。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得到杨八的信,知道您遭遇火灾,家里没有一点积蓄了。我开始听到很吃惊,接着感到怀疑,最后竟然非常高兴,于是我准备慰问您,现在却改变了,要向您道喜。由于相隔很远,信里的话又很简单,我仍然不能彻底了解您家的情形,假如果真是像大水冲过一样毁灭丢失,都没有了,我就更要因此向您道喜。 您一向小心地奉养双亲,使父母早晚享受天伦之乐,只希望全家平安无事。现在竟然有一场大火肆虐的灾祸,使您震惊不安,并且调和饮食的工具,或许因此不能供应:我因此刚一听到这消息就大吃一惊。 一般人都说,盛衰祸福相互依存,得和失不会一尘不变,也许一个人将要大有作为,那么开始受到种种困苦惊吓,因此有火的灾害,有小人们的怨恨,身心经受各种劳苦颠沛的磨炼,然后能有光明坦荡的前途。古代的仁人志士都是这样。我认为这条道理太迂远,大而无当,即使古代的圣人也不认为事情确实那样发展:这是我后来疑惑的原因。 像您这样遍读古人的书,能写文章,对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三者很有研究,具备如此众多的才学,而在仕进上却不能高出于一般的士人,达到显赫的地位,这实在是没有别的原因。京城中有不少人说您府上广积财富,那些爱好廉洁名声的士大夫,都害怕、忌讳,不敢称赞您的优点,只是一个人自己知道,放在心里,长期含忍,不能把它说出口。因为公理难以伸张,世情又多猜忌。一旦有人说出称赞您的话,那班以讽刺攻击为能事的小人就以为那人必定得到您的厚礼了。 我从贞元十五年(799年),看见您写的文章,放在心里有六七年,从来没说过,这是我只顾自己而对不起公道很久了,不单对不起您呀。等到我做了御史尚书郎,自已认为有幸而做了皇上身边的臣子,可以放胆说话,想趁此彰明您受阻滞的情况。但是,我有时在同行面前称赞您时,仍然有相视而暗笑我的。我实在是痛恨自己的品德修养还不足以使人亮察,素来清白的名声还未能确立,因而遭到世人的猜忌。我经常与友人盂几道谈起这件事,并对此痛心不已。于是现在正好您的家财被天火烧得精光,众人的疑虑也一起化为灰尘。烧黑了您的屋宇,烧红了您的断垣残壁,从而表示您一无所有;而您的才能,才可以表白清楚,再不被谣言所污染。您的真相显露了。这真是祝融、回禄在帮助您啊!这样看来,我和几道十年来对您的了解,还比不上这次火灾一个晚上给您造成的好名誉。都会原谅并表扬你,可以公开宣扬你的才能了,使得那些有话藏在心里的人,都能毫无顾忌地为您说话了;主持考试的,可以大胆录取您,不再怕别人说闲话。现在,我就是想要像过去那样避免嫌疑,被人嘲笑,可能吗?从此,我对您寄予了很大希望,因此,最后我非常高兴。 在古代,哪一个诸侯国有灾祸,其他诸侯国都来慰问。有一次许国不慰问宋,卫,陈,郑的灾祸,君子都憎恶之。现在,我说明的事理是这样的,和古代的有不同,本来准备慰问您,却变得要向您道喜。 颜渊和曾参供养父母,使父母感到愉快的方面远远超过一般人,物质上的一点欠缺又有什么值得不满意的呢?您先前要我的文章古书,我始终没有忘记,只是想等到有几十篇后再一起带给您而已。吴二十一来我这里,说您写有《醉赋》及《对问》,非常好,可要寄给我一本。我近来也喜欢写文章,与在京都时很不一样,想与您这样的人说说话,可受到很严的限制,无法实现,趁着有人南来,给您一封信打探一下您的生活情况,不能详尽。宗元向您问好。


注释

杨八:名敬之,在杨族中排行第八。柳宗元的亲戚,王参元的好朋友。 仆:自谦之词,柳宗元自指。 骇:惊怕。 盖将吊而更以贺也:意谓何不把慰问更改为祝贺呢?盖,通“盍”,“何不”的意思。 荡焉泯焉:荡然无存。 炀(yàng):焚烧。 赫烈:火势猛烈的样子。 虞:忧虑。 滫(xiǔ):淘米水。 瀡(suǐ):古时把使菜肴柔滑的作料叫“滑”,齐国人称之为“瀡”。 倚伏:出自《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意为祸是福依托之所,福又是祸隐藏之所,祸福可以互相转化。 小学:旧时对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的总称。 蓄:藏。 衔忍:含在口里忍住不说。 嫌:怀疑,猜忌。 奋其舌:这里指对皇帝劝谏、上疏等。 孟几道:孟简,字几道,擅长写诗,尚节好义,是柳宗元的好朋友。 涤荡:洗涤,清除。这里是焚烧殆尽的意思。 黔其庐:烧焦了房屋。黔,黑色。 赭(zhě)其垣:烧红了墙壁。赭,红色,这里做动词用。 其实出矣:您的真实情况显露出来了。 祝融、回禄:都是传说中的火神名。 宥(yòu):宽恕。 彰:明白。 喙:鸟兽的嘴,这里借指人的嘴。 于兹:从此。 尔:您。 许不吊灾,君子恶之:据《左传》记载,鲁昭公十八年(前524年),宋、卫、陈、郑四国发生火灾,许国没有去慰问,当时的有识之士据此推测许国将要灭亡。 异乎古:与古代有些不同。 古书:具有古人风格的书法。 吴二十一武陵:即吴武陵,排行二十一,柳宗元的学生、朋友。 桎(zhì)梏(gù)甚固,未可得也:意谓束缚思想的东西甚为牢固,文章未必有可取之处。桎梏,本指刑具,这里是束缚的意思。这两句是作者的自谦词。 不悉:意谓不再一一具说了。古时书信中的套语。


简介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是唐代散文家柳宗元写给好朋友王参元的一封信。这封信第一段写自己从杨八那里得知了王参元家里失火的消息。中间五段分别说明“始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三层意思,着意阐述自己所以致书祝贺朋友家失火这个违反常理的奇论的原因,层层递进。最后一段写自己想念王参元,传递了对友人的深切关爱之情,更包含着对友人前程的无限关怀之意。这封信纵横转换,曲折抑扬,淋漓酣畅,入情入理。


赏析

清·林云铭《古文析义》:“是书以闻失火,改吊为贺,立论固奇。纵横转换,抑扬尽致,令罹祸者破涕为笑,则其奇处耳。” 清·张伯行《唐宋八大家文钞》:“奇思隽语,出于意外。” 清·过珙《古文评注》:“失火而贺,最是奇情恣笔。”



酹江月·仙风道骨

〔吕岩〕 〔唐〕

仙风道骨,颠倒运乾坤,平分时节。

金木相交坎离位,一粒刀圭凝结。

水虎潜形,火龙伏体,万丈毫光烈。

仙花朵秀,圣男灵女扳折。

霄汉此夜中秋,银蟾离海,浪卷千层雪。

此是天关地轴,谁解推穷圆缺。

片晌功夫,霎时丹聚,到此凭何诀。

倚天长啸,洞中无限风月。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李白〕 〔唐〕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

荣光休气纷五彩,千年一清圣人在。

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箭射东海。

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开。

白帝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

云台阁道连窈冥,中有不死丹丘生。

明星玉女备洒扫,麻姑搔背指爪轻。

我皇手把天地户,丹丘谈天与天语。

九重出入生光辉,东来蓬莱复西归。

玉浆傥惠故人饮,骑二茅龙上天飞。

玉壶吟

〔李白〕 〔唐〕

烈士击玉壶,壮心惜暮年。

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

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

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

朝天数换飞龙马,敕赐珊瑚白玉鞭。

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

西施宜笑复宜颦,丑女效之徒累身。

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

过函谷关

〔宋之问〕 〔唐〕

二百四十载,海内何纷纷。

六国兵同合,七雄势未分。

从成拒秦帝,策决问苏君。

鸡鸣将狗盗,论德不论勋。

秋霖赋

〔卢照邻〕 〔唐〕

览万物兮,窃独悲此秋霖。

风横天而瑟瑟,云覆海而沈沈。

居人对之忧不解,行客见之思已深。

若乃千井埋烟,百廛涵潦。

青苔被壁,绿萍生道。

于是巷无马迹,林无鸟声。

野阴霾而自晦,山幽暖而不明。

长涂未半,茫茫漫漫。

莫不埋轮据鞍,衔凄茹叹。

借如尼父去鲁,围陈畏匡,将饥不爨,欲济无梁。

问长沮与桀溺,逢汉阴与楚狂。

长栉风而沐雨,永栖栖以遑遑。

及夫屈平既放,登高一望,湛湛江水,悠悠千里。

泣故国之长楸,见元云之四起。

嗟乎!

子卿北海,伏波南川。

金河别雁,铜柱辞鸢。

关山夭骨,霜露凋年。

眺穷阴兮断地,看积水兮连天。

别有东国儒生,西都才客,屋满铅椠,家虚儋石,茅楝淋淋,蓬门寂寂。

芜碧草于园径,聚绿尘于庖甓。

玉为粒兮桂为薪,堂有琴兮室无人。

抗高情以出俗,驰精义以入神。

论有能鸣之雁,书成已泣之麟。

睹皇天之淫溢,孰不隅坐而含颦?

已矣哉!

若夫绣毂银鞍,金杯玉盘,坐卧珠璧,左右罗纨,流酒为海,积肉为峦。

视襄陵与昏垫,曾不辍乎此欢。

岂知乎尧舜之臞瘠,而孔墨之艰难?

茶经·十之图

〔陆羽〕 〔唐〕

以绢素或四幅或六幅,分布写之,陈诸座隅,则茶之源、之具、之造、之器、之煮、之饮、之事、之出、之略,目击而存,于是《茶经》之始终备焉。

茶经·九之略

〔陆羽〕 〔唐〕

其造具,若方春禁火之时,于野寺山园丛手而掇,乃蒸,乃舂,乃以火干之,则又棨、朴、焙、贯、相、穿、育等七事皆废。

其煮器,若松间石上可坐,则具列,废用槁薪鼎枥之属,则风炉、灰承、炭挝、火策、交床等废。

若瞰泉临涧,则水方、涤方、漉水囊废。

若五人已下,茶可末而精者,则罗废。

若援藟跻岩,引縆入洞,于山口灸而末之,或纸包合贮,则碾、拂末等废。

既瓢碗、䇲、札、熟盂、醝簋悉以一筥盛之,则都篮废。

但城邑之中,王公之门,二十四器阙一则茶废矣!

茶经·八之出

〔陆羽〕 〔唐〕

山南以峡州上,襄州、荆州次,衡州下,金州、梁州又下。

淮南以光州上,义阳郡、舒州次,寿州下,蕲州、黄州又下。

浙西以湖州上,常州次,宣州、杭州、睦州、歙州下,润州、苏州又下。

剑南以彭州上,绵州、蜀州次,邛州次,雅州、泸州下,眉州、汉州又下。

浙东以越州上,明州、婺州次,台州下。

黔中生恩州、播州、费州、夷州,江南生鄂州、袁州、吉州,岭南生福州、建州、韶州、象州。

其恩、播、费、夷、鄂、袁、吉、福、建、泉、韶、象十一州未详。

往往得之,其味极佳。

茶经·七之事

〔陆羽〕 〔唐〕

三皇炎帝。

神农氏。

周鲁周公旦。

齐相晏婴。

汉仙人丹丘子。

黄山君司马文。

园令相如。

杨执戟雄。

吴归命侯。

韦太傅弘嗣。

晋惠帝。

刘司空琨。

琨兄子兖州刺史演。

张黄门孟阳。

傅司隶咸。

江洗马充。

孙参军楚。

左记室太冲。

陆吴兴纳。

纳兄子会稽内史俶。

谢冠军安石。

郭弘农璞。

桓扬州温。

杜舍人毓。

武康小山寺释法瑶。

沛国夏侯恺。

馀姚虞洪。

北地傅巽。

丹阳弘君举。

安任育。

宣城秦精。

敦煌单道开。

剡县陈务妻。

广陵老姥。

河内山谦之。

后魏琅琊王肃。

宋新安王子鸾。

鸾弟豫章王子尚。

鲍昭妹令晖。

八公山沙门谭济。

齐世祖武帝。

梁·刘廷尉。

陶先生弘景。

皇朝徐英公绩。

《神农·食经》:“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

周公《尔雅》:“槚,苦茶。

”《广雅》云:“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先灸,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橘子芼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

” 《晏子春秋》:“婴相齐景公时,食脱粟之饭,灸三戈五卯茗莱而已。

” 司马相如《凡将篇》:“乌啄桔梗芫华,款冬贝母木蘖蒌,芩草芍药桂漏芦,蜚廉雚菌荈诧,白敛白芷菖蒲,芒消莞椒茱萸。

” 《方言》:“蜀西南人谓茶曰葭。

” 《吴志·韦曜传》:“孙皓每飨宴坐席,无不率以七胜为限。

虽不尽入口,皆浇灌取尽,曜饮酒不过二升,皓初礼异,密赐茶荈以代酒。

” 《晋中兴书》:“陆纳为吴兴太守,时卫将军谢安常欲诣纳,纳兄子俶怪纳,无所备,不敢问之,乃私蓄十数人馔。

安既至,所设唯茶果而已。

俶遂陈盛馔珍羞必具,及安去,纳杖俶四十,云:‘汝既不能光益叔父,柰何秽吾素业?

’” 《晋书》:“桓温为扬州牧,性俭,每燕饮,唯下七奠,拌茶果而已。

” 《搜神记》:“夏侯恺因疾死,宗人字苟奴,察见鬼神,见恺来收马,并病其妻,着平上帻单衣入,坐生时西壁大床,就人觅茶饮。

” 刘琨《与兄子南兖州刺史演书》云:“前得安州干姜一斤、桂一斤、黄芩一斤,皆所须也,吾体中溃闷,常仰真茶,汝可置之。

” 傅咸《司隶教》曰:“闻南方有以困蜀妪作茶粥卖,为帘事打破其器具。

又卖饼于市,而禁茶粥以蜀姥何哉!

” 《神异记》:“馀姚人虞洪入山采茗,遇一道士牵三青牛,引洪至瀑布山曰:‘予丹丘子也。

闻子善具饮,常思见惠。

山中有大茗可以相给,祈子他日有瓯牺之余,乞相遗也。

’因立奠祀。

后常令家人入山,获大茗焉。

” 左思《娇女诗》:“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皙。

小字为纨素,口齿自清历。

有姊字惠芳,眉目粲如画。

驰骛翔园林,果下皆生摘。

贪华风雨中,倏忽数百适。

心为茶荈剧,吹嘘对鼎䥶。

” 张孟阳《登成都楼诗》云:“借问杨子舍,想见长卿庐。

程卓累千金,骄侈拟五侯。

门有连骑客,翠带腰吴钩。

鼎食随时进,百和妙且殊。

披林采秋橘,临江钓春鱼。

黑子过龙醢,果馔逾蟹蝑。

芳茶冠六情,溢味播九区。

人生苟安乐,兹土聊可娱。

” 傅巽《七诲》:“蒲桃、宛柰、齐柿、燕栗、峘阳黄梨、巫山朱橘、南中茶子、西极石蜜。

” 弘君举食檄:寒温既毕,应下霜华之茗,三爵而终,应下诸蔗、木瓜、元李、杨梅、五味橄榄、悬豹、葵羹各一杯。

孙楚歌:‘茱萸出芳树颠,鲤鱼出洛水泉,白盐出河东,美豉出鲁渊。

姜桂茶荈出巴蜀,椒橘、木兰出高山,蓼苏出沟渠,精稗出中田。

’” 华佗《食论》:“苦茶久食益意思。

” 壶居士《食忌》:“苦茶久食羽化。

与韭同食,令人体重。

”郭璞《尔雅注》云:“树小似栀子,冬生叶,可煮羹饮,今呼早取为茶,晚取为茗,或一曰荈,蜀人名之苦茶。

” 《世说》:“任瞻字育长,少时有令名。

自过江失志,既下饮,问人云:‘此为茶为茗?

’觉人有怪色,乃自分明云:‘向问饮为热为冷?

’” 《续搜神记·晋武帝》:“宣城人秦精,常入武昌山采茗,遇一毛人长丈余,引精至山下,示以丛茗而去。

俄而复还,乃探怀中橘以遗精,精怖,负茗而归。

” 晋四王起事,惠帝蒙尘,还洛阳,黄门以瓦盂盛茶上至尊。

《异苑》:“剡县陈务妻少,与二子寡居,好饮茶茗。

以宅中有古冢,每饮,辄先祀之。

二子患之曰:‘古冢何知?

徒以劳。

’意欲掘去之,母苦禁而止。

其夜梦一人云:吾止此冢三百余年,卿二子恒欲见毁,赖相保护,又享吾佳茗,虽潜壤朽骨,岂忘翳桑之报。

及晓,于庭中获钱十万,似久埋者,但贯新耳。

母告,二子惭之,从是祷馈愈甚。

” 《广陵耆老传》:“晋元帝时有老姥,每旦独提一器茗,往市鬻之,市人竞买,自旦至夕,其器不减,所得钱散路傍孤贫乞人。

人或异之,州法曹絷之狱中,至夜,老姥执所鬻茗器,从狱牖中飞出。

” 《艺术传》:“敦煌人单道开不畏寒暑,常服小石子。

所服药有松桂蜜之气,所余茶苏而已。

”释道该说《续名僧传》:“宋释法瑶姓杨氏,河东人,永嘉中过江遇沈台真,请真君武康小山寺,年垂悬车,饭所饮茶,永明中敕吴兴礼致上京,年七十九。

” 《宋江氏家传》:“江统字应迁,愍怀太子洗马,常上疏谏云:‘今西园卖酰面蓝子菜茶之属,亏败国体。

’” 《宋录》:“新安王子鸾、豫章王子尚,诣昙济道人于八公山,道人设茶茗,子尚味之曰:此甘露也,何言茶茗。

” 王微《杂诗》:“寂寂掩高阁,寥寥空广厦。

待君竟不归,收领今就槚。

鲍昭妹令晖着《香茗赋》。

南齐世祖武皇帝遗诏:“我灵座上,慎勿以牲为祭,但设饼果、茶饮、干饭、酒脯而已。

” 梁刘孝绰、谢晋安王饷米等,启传诏:李孟孙宣教旨,垂赐米、酒、瓜、笋、菹、脯、酢、茗八种,气苾新城,味芳云松。

江潭抽节,迈昌荇之珍。

疆场擢翘,越葺精之美。

羞非纯束野麇,裛似雪之驴。

鲊异陶瓶河鲤,操如琼之粲。

茗同食粲酢,颜望楫免,千里宿舂,省三月种聚。

小人怀惠,大懿难忘。

陶弘景《杂录》:“苦茶轻换膏,昔丹丘子青山君服之。

” 《后魏录》:“琅琊王肃仕南朝,好茗饮莼羹。

及还北地,又好羊肉酪浆,人或问之:茗何如酪?

肃曰:茗不堪与酪为奴。

” 《桐君录》:“西阳武昌庐江昔陵好茗,皆东人作清茗。

茗有饽,饮之宜人。

凡可饮之物,皆多取其叶,天门冬、拔揳取根,皆益人。

又巴东别有真茗茶,煎饮令人不眠。

俗中多煮檀叶,并大皂李作茶,并冷。

又南方有瓜芦木,亦似茗,至苦涩,取为屑茶,饮亦可通夜不眠。

煮盐人但资此饮,而交广最重,客来先设,乃加以香芼辈。

《坤元录》:“辰州溆浦县西北三百五十里无射山,云蛮俗当吉庆之时,亲族集会,歌舞于山上,山多茶树。

” 《括地图》:“临遂县东一百四十里有茶溪。

” 山谦之《吴兴记》:“乌程县西二十里有温山,出御荈。

《夷陵图经》:“黄牛、荆门、女观望州等山,茶茗出焉。

” 《永嘉图经》:“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

” 《淮阴图经》:“山阳县南二十里有茶坡。

” 《茶陵图经》云:“茶陵者,所谓陵谷,生茶茗焉。

”《本草·木部》:“茗,苦茶,味甘苦,微寒,无毒,主瘘疮,利小便,去痰渴热,令人少睡。

秋采之苦,主下气消食。

注云:春采之。

” 《本草·菜部》:“苦茶,一名荼,一名选,一名游冬。

生益州川谷山陵道傍,凌冬不死。

三月三日采干。

注云:疑此即是今茶,一名荼,令人不眠。

本草注。

”按《诗》云“谁谓荼苦”,又云“堇荼如饴”,皆苦菜也。

陶谓之苦茶,木类,非菜流。

茗,春采谓之苦?

茶。

《枕中方》:“疗积年瘘,苦茶、蜈蚣并灸,令香熟,等分捣筛,煮甘草汤洗,以末傅之。

” 《孺子方》:“疗小儿无故惊蹶,以葱须煮服之。

茶经·六之饮

〔陆羽〕 〔唐〕

翼而飞,毛而走,去而言,此三者俱生于天地间。

饮啄以活,饮之时,义远矣哉。

至若救渴,饮之以浆。

蠲忧忿,饮之以酒。

荡昏寐,饮之以茶。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间于鲁周公,齐有晏婴,汉有扬雄、司马相如,吴有韦曜,晋有刘琨、张载、远祖纳、谢安、左思之徒,皆饮焉。

滂时浸俗,盛于国朝,两都并荆俞间,以为比屋之饮。

饮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者,乃斫,乃熬,乃炀,乃舂,贮于瓶缶之中,以汤沃焉,谓之茶。

或用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斯沟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已。

于戏!

天育万物皆有至妙,人之所工,但猎浅易。

所庇者屋屋精极,所着者衣衣精极,所饱者饮食,食与酒皆精极之。

茶有九难:一曰造,二曰别,三曰器,四曰火,五曰水,六曰炙,七曰末,八曰煮,九曰饮。

阴采夜焙非造也,嚼味嗅香非别也,膻鼎腥瓯非器也,膏薪庖炭非火也,飞湍壅潦非水也,外熟内生非炙也,碧粉缥尘非末也,操艰搅遽非煮也,夏兴冬废非饮也。

夫珍鲜馥烈者,其碗数三。

次之者,碗数五。

若坐客数至,五行三碗,至七行五碗。

若六人已下,不约碗数,但阙一人而已,其隽永补所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