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归阻雪

我行滞宛许,日夕望京豫。

旷野莽茫茫,乡山在何处。

孤烟村际起,归雁天边去。

积雪复平皋,饥鹰捉寒兔。

少年弄文墨,属意在章句。

十上耻还家,裴回守归路。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我的旅行被大雪阻止于宛许之间,日暮时回眺着京城。 放眼望去四周是一片苍茫的旷野,故乡的山河不知在何处。 一缕孤单的炊烟在村子的边上冉冉升起,迟归的大雁也早已飞到遥远的天边去了。 积雪覆盖了近处的田野和远处的山岗,只有饥饿的老鹰还在寻觅捕捉雪中的野兔。 我从少年时起就摆弄文墨,专注于诗词歌赋。 可惜十次上京城都没有考中,我现在已羞于回家了,只好彷徨而无奈地呆在这回家的路上。


注释

南归:指诗人自长安归故乡。 滞(zhì):不流通,引申为滞留。 宛许:即宛地,泛指南阳以北。 京豫(yù):指洛阳。唐时将洛阳设为东都。因其地属豫州,故称为京豫。 莽(mǎng)茫茫:郊野广漠无际。 乡山:故乡的山脉。 村际:中间。 平皋(gāo):平原。 文墨:写文章。 属意:倾心。 章句:章节与句子。 十上:多次上书。此借此科考落第。 裴(péi)回:徘徊。


简介

这首诗前四句交代时地,表现出归途怅惘的情怀;中间四句写黄昏时茫茫雪原所见的荒凉景象,喻示出诗人的处境;后四句写自己怀才不遇,仕途坎坷,落第还乡的羞愧心理。全诗表达了诗人忧郁和冷漠的心情。 前四句交代时间地点,对京豫的回顾和对乡山的渴望,表现出归途怅惘的情怀。一个“望”字,让诗人哑口无言,痴呆傻愣。一个“莽”字,透露了诗人的心凉。 中间四句写黄昏时茫茫雪原所见,“孤烟”、“归雁”、“饥鹰捉寒兔”等,一片荒凉景象,喻示出诗人此时的处境。“孤烟”可以看成“孤”,此时看出诗人的内心的孤独。一个“覆”可以看出当时下雪之大。 后四句写自己怀才不遇,仕途坎坷,落第还乡的羞愧心理。“十上”一词借远古的苏秦两手空空,失败而归,耻于回家的经历,抒发自己想家,而又不敢回家的感慨。 全篇写景抒情真实自然,曲折凄楚。“守”字写他在旷野上徘徊不已等待雪过之后重登归途,更表现出一种茫然呆滞、六神无主的心理与神态;如从深层的兴寄的角度看,则可看做是诗人在人生的出仕与归隐之间傍徨矛盾、最终不得不归隐的象征性描写。


赏析

《王孟诗评》宋朝词人刘辰翁评:像此时景,曲折凄楚。 《唐诗归》明朝文学家钟惺评:幽事历历,随口成诗。



听郑五愔弹琴

〔孟浩然〕 〔唐〕

阮籍推名饮,清风满竹林。

半酣下衫袖,拂拭龙唇琴。

一杯弹一曲,不觉夕阳沈。

予意在山水,闻之谐夙心。

同张明府清镜叹

〔孟浩然〕 〔唐〕

妾有盘龙镜,清光常昼发。

自从生尘埃,有若雾中月。

愁来试取照,坐叹生白发。

寄语边塞人,如何久离别。

庭橘

〔孟浩然〕 〔唐〕

明发览群物,万木何阴森。

凝霜渐渐水,庭橘似悬金。

女伴争攀摘,摘窥碍叶深。

并生怜共蒂,相示感同心。

骨刺红罗被,香黏翠羽簪。

擎来玉盘里,全胜在幽林。

早梅

〔孟浩然〕 〔唐〕

园中有早梅,年例犯寒开。

少妇曾攀折,将归插镜台。

犹言看不足,更欲剪刀裁。

清明即事

〔孟浩然〕 〔唐〕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岁暮海上作

〔孟浩然〕 〔唐〕

仲尼既云殁,余亦浮于海。

昏见斗柄回,方知岁星改。

虚舟任所适,垂钓非有待。

为问乘槎人,沧洲复谁在。

经七里滩

〔孟浩然〕 〔唐〕

予奉垂堂诫,千金非所轻。

为多山水乐,频作泛舟行。

五岳追向子,三湘吊屈平。

湖经洞庭阔,江入新安清。

复闻严陵濑,乃在兹湍路。

叠障数百里,沿洄非一趣。

彩翠相氛氲,别流乱奔注。

钓矶平可坐,苔磴滑难步。

猿饮石下潭,鸟还日边树。

观奇恨来晚,倚棹惜将暮。

挥手弄潺湲,从兹洗尘虑。

早发渔浦潭

〔孟浩然〕 〔唐〕

东旭早光芒,渚禽已惊聒。

卧闻渔浦口,桡声暗相拨。

日出气象分,始知江湖阔。

美人常晏起,照影弄流沫。

饮水畏惊猿,祭鱼时见獭。

舟行自无闷,况值晴景豁。

自浔阳泛舟经明

〔孟浩然〕 〔唐〕

大江分九流,淼淼成水乡。

舟子乘利涉,往来至浔阳。

因之泛五湖,流浪经三湘。

观涛壮枚发,吊屈痛沈湘。

魏阙心恒在,金门诏不忘。

遥怜上林雁,冰泮也回翔。

宴包二融宅

〔孟浩然〕 〔唐〕

闲居枕清洛,左右接大野。

门庭无杂宾,车辙多长者。

是时方盛夏,风物自潇洒。

五日休沐归,相携竹林下。

开襟成欢趣,对酒不能罢。

烟暝栖鸟迷,余将归白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