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元十四年旱甚见权门移芍药花

绿原青垄渐成尘,汲井开园日日新。

四月带花移芍药,不知忧国是何人。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青翠的原野和绿色的田垄逐渐变成了尘土,每天都会挖井、创建园林,不断更新。四月带着花朵时,搬移牡丹花,却不知道忧国的人是谁。


注释

汲井:一作「汲水」。


赏析

《唐诗快》:此权门必相府也。何以知之?曰芍药为花相,故相君以同类而亟亟移之。然花相以花为身,权相当以花为面矣。 《唐人绝句精华》:此诗亦写农民与权贵遇旱之心情不同,末句直是谴责之词。按唐制每年二月一日,以农务方兴,令百寮具则天大圣皇后所删定《兆人本业记》进呈。吕温有《代文武百寮进农书表》,有曰:「经始岁功,导扬生德。征有司之旧典,奉先後之遗文。深居穆淸,亲览奥妙。匪崇朝而尽更田亩,不出户而遍洽人情。见捽草杯土之艰,知寒耕热耘之苦。宸心感念,宸亩昭苏。一叹而时雨先飞,三复而春雷自起。」观此文知古之贤者无不重视农民之辛勤,所以告戒深宮之帝王,当知稼穑之艰难,因此事乃国政之本也。今天下大旱,绿原青陇皆将成焦土,农民之忧勤可知,而权门则日日汲水开园,移种芍药,以为娱赏之用,宜诗人严谴之也。



送元结

〔张籍〕 〔唐〕

昔日同游漳水边,如今重说恨绵绵。

天涯相见还离别,客路秋风又几年。

和乐天刘家花

〔元稹〕 〔唐〕

闲坊静曲同消日,泪草伤花不为春。

遍问旧交零落尽,十人才有两三人。

苦笋帖

〔怀素〕 〔唐〕

苦笋及茗异常佳,乃可径来。

怀素上。

论书

〔徐浩〕 〔唐〕

《周官》内文教国子六书,书之源流,其来尚矣。

程邈变隶体,邯郸传楷法,事则朴略,未有功能。

厥后钟善真书,张称草圣。

右军行法,小令破体,皆一时之妙。

近世萧、永、欧、虞颇传笔势,褚、薛已降,自《郐》不讥矣。

然人谓虞得其筋,褚得其肉,欧得其骨,当矣。

夫鹰隼乏彩,而翰飞戾天,骨劲而气猛也。

翬翟备色,而翱翔百步,肉丰而刀沈也。

若藻耀而高翔,书之凤凰矣。

欧、虞为鹰隼,褚、薛为翚翟焉。

欧阳率更云:“萧书出于章草”,颇为知言。

然欧阳飞白,旷古元比。

初学之际,宜先筋骨。

筋骨不立,肉何所附?

用笔之势,特须藏锋。

锋若不藏,字则有病。

病且未去,能何有焉?

字不欲疏,亦不欲密。

亦不欲大,亦不欲小。

小促令大,大蹙令小。

疏肥令密,密瘦令疏。

斯其大经矣。

笔不欲捷,亦不欲徐。

亦不欲平,亦不欲侧。

侧竖令平,平峻使侧。

捷则须安,徐则须利。

如此则其大较矣。

张伯英临池学书,池水尽墨。

永师登楼不下,四十馀年。

张公精熟,号为草圣。

永师拘滞,终著能名。

以此而言,非一朝一夕所能尽美。

俗云“书无百日工。

”盖悠悠之谈也。

宜白首次之,岂可百日乎!

凉风至赋

〔王棨〕 〔唐〕

龙火西流,凉风报秋。

届肃杀而金方气劲,夺赫曦而朱夏威收。

五夜潜生,闻桂枝而骚屑。

千门溥至,觉玉宇以飕飗。

于时北斗杓移,西郊礼毕。

蓐收行少昊之令,夷则代林钟之律。

飒尔斯风,生乎是日。

俄而彻郁蒸,扬憀栗。

减庭草以芳靡,掠林梢而声疾。

繇是淅沥晴景,浸淫暮天。

起蘋叶而有准,应葭灰而罔愆。

无近无远,凄然凛然。

倏摇曳于红梁,潜催归燕。

乍离披于碧树,渐息鸣蝉。

然后扫荡千山,萧条万里。

飘爽气以极目,厉秋声而盈耳。

恨添壮士,朝晴而易水寒生。

愁杀骚人,落日而洞庭波起。

但远戍烟薄,遥村杵频。

磨玉蟾而月色初莹,泛瑶瑟而商弦乍新。

虚槛清泠,颇惬开襟之子。

衡门凄紧,偏惊无褐之人。

北牖闲眠,西园夜宴。

红蕖将碧蕙香减,珍簟与纤絺色变。

张翰庭前暗度,正忆鲈鱼。

班姬帐下爰来,已悲纨扇。

故得苦雾晨卷,蒸云昼销。

望里而林端袅袅,梦馀而窗外萧萧。

悄丝管于上宫,陈娥翠敛。

飐檐楹于华省,潘鬓霜凋。

既而冷遍中原,阴生兑位。

几人离避暑之所,何处轸悲秋之思。

虽令蛩响东壁,鸿辞边地。

又安得吹赋客而促征车,自是功名之未遂。

鲜于氏离堆记

〔颜真卿〕 〔唐〕

阆州之东百馀里,有县曰新政。

新政之南数千步,有山曰离堆。

斗入嘉陵江,直上数百尺,形胜缩矗,欹壁峻肃,上峥嵘而下回,不与众山相连属,是之谓离堆。

东面有石堂焉,即故京兆尹鲜于君之所开凿也。

堂有室,广轮袤丈,萧豁洞敞。

闻江声,彻见群象,人村川坝,若指诸掌。

堂北磐石之上,有九曲流杯池焉。

悬源螭首,蹙喷鹤朱,酾渠股引,□坐环溜。

若有良朋,以倾醇酎。

堂南有茅斋焉,游于斯,息于斯,聚宾友于斯,虚而来者实而归。

其斋壁间有诗焉,皆君舅著作郎严从、君甥殿中侍御史严铣之等美君考之所作也。

其右有小石廅焉,亦可荫而□据矣。

其松竹桂□,冬青离树,皆徙他山而栽莳焉。

其上方有男宫观焉,署之曰景福,君弟京兆尹叔明至德一年十月尝任尚书司勋员外郎之所奉置也。

君讳向,字仲通,以字行。

渔阳人,卓尔坚忮,毅然抗直。

《易》有之曰,“笃实辉光”。

《书》不云乎?

“沈潜刚克。

”君自高曾以降,世以财雄,招来贤豪,施舍不倦。

至君继绪,其流益光。

弱冠以任侠自喜,尚未知名。

乃慷慨发愤,于焉卜筑,养蒙学文,忘寝与食。

不四三载,展也大成。

著作奇之,勖以宾荐。

无何,以进士高第,骤登台省。

天宝九载,以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兼御史中丞、持节充剑南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剑南山南西道采访处置使,入为司农少卿,遂作京兆尹,以忤杨国忠贬邵阳郡司马。

十有二载秋八月,除汉阳郡太守。

冬十有一月,终于所任官舍。

悲夫!

雄图未伸,志业已空。

葬于县北表,附先茔,礼也。

君之薨也,冢子光禄寺丞昱,匍匐迎丧,星言泣血。

自沔溯峡,湍险万重,肩槁足□。

扳□引舳,凡今几年,皲瘃在目,因心则至,岂无僮仆?

昱之季,曰尚书都官员外郎炅,克笃前烈,永言孝思。

恳□□志,反葬于兹,行道之人,孰不□而?

真卿犹子曰□,从父兄故偃师丞春卿之子也。

尝尉阆中,君故旧不遗,与之有忘年之契。

叔明、昱、炅亦笃世亲之欢,真卿因之又忝宪司之寮,亟与济南蹇昂,奉以周旋,益著通家之好。

兄允南以司膳、司封二郎中,弟允臧以三院御史,皆与叔明首末联事,我是用饱君之故。

乾元改号上元之岁,秋八月,哉生魄,猬自刑部侍郎以言事忤旨,圣恩全宥,贬贰于蓬州。

沿嘉陵而路出新政,适会昱以成都兵曹取急归觐,遭我乎贵州之朝。

留游缔欢,信宿陉岘,感今怀昔,遂援翰而志之。

叔明时刺商州,炅又申掾京兆,不同跻陟,有恨如何?

帝唐龙集後壬寅仲夏已卯朔十五日甲午,刻于门序之左右。

荡子从军赋

〔骆宾王〕 〔唐〕

胡兵十万起妖氛,汉骑三千扫阵云。

隐隐地中鸣战鼓,迢迢天上出将军。

边沙远离风尘气,塞草长萎霜露文。

荡子辛苦十年行,回首关山万里情。

远天横剑气,边地聚笳声。

铁骑朝常警,铜焦夜不鸣。

抗左贤而列阵,比右校以疏营。

沧波积冻连蒲海,雨雪凝寒遍柳城。

若乃地分元徼,路指青波。

边城暖气从来少,关塞元云本自多。

严风凛凛将军树,苦雾苍苍太史河。

既拔距而从军,且扬麾而挑战。

征旆淩沙漠,戎衣犯霜霰。

楼般一举争沸腾,烽火四连相隐见。

戈文耿耿悬落星,马足骎骎拥飞电。

终取俊而先鸣,岂论功而后殿?

征夫行乐践榆溪,倡妇衔怨坐空闺。

蘼芜旧曲终难赠,芍药新诗岂易题?

池前怯对鸳鸯伴,庭际羞看桃李蹊。

花有情而独笑,鸟无事而恒啼。

荡子别来年月久,贱妾空闺更难守。

凤凰楼上罢吹箫,鹦鹉杯中休劝酒。

同道书来一雁飞,此时缄怨下鸣机。

裁鸳帖夜被,薰麝染春衣。

屏风宛转莲花帐,夜月玲珑悲翠帷。

个日新妆始复罢,只应含笑待君归。

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简称《多宝塔碑》)

〔岑勋〕 〔唐〕

南阳岑勋撰,朝议郎、判尚书、武部员外郎、琅琊颜真卿书。

朝散大夫、检校尚书都官郎中、东海徐浩题额。

粤。

妙法莲华,诸佛之秘藏也。

多宝佛塔,证经之踊现也。

发明资乎十力,弘建在于四依。

有禅师法号楚金,姓程,广平人也。

祖,父并信着释门,庆归法胤。

母高氏,久而无妊,夜梦诸佛,觉而有娠,是生龙象之徵,无取熊罴之兆。

诞弥厥月,炳然殊相,歧嶷绝于荤茹,髫龀不为童游。

道树萌牙,耸豫章之桢干。

禅池畎浍,涵巨海之波涛。

年甫七岁,居然厌俗,自誓出家,礼藏探经,法华在手。

宿命潜悟,如识金环。

总持不遗,若注瓶水。

九岁落发,住西京龙兴寺,从僧籙也。

进具之年,升座讲法。

顿收珍藏,异穷子之疾走。

直诣宝山,无化城而可息。

尔后,因静夜持诵至《多宝塔品》,身心泊然,如入禅定。

忽见宝塔,宛在目前,释迦分身,遍满空界。

行勤圣现,业净感深,悲生悟中,泪下如雨。

遂布衣一食,不出户庭,期满六年,誓建兹塔。

既而许王瓘及居士赵崇、信女普意善来稽首,咸舍珍财。

禅师以为辑庄严之因,资爽垲之地,利见千福,默议于心。

时千福有怀忍禅师,忽于中夜,见有一水发源龙兴,流注千福。

清澄泛滟,中有方舟。

又见宝塔自空而下,久之乃灭,即今建塔处也。

寺内净人,名法相,先于其地复见灯光,远望则明,近寻即灭。

窃以水流开于法性,舟泛表于慈航,塔现兆于有成,灯明示于无尽,非至德精感,其孰能与于此?

及禅师建言,杂然欢惬,负畚荷插,于橐于囊,登登凭凭,是板是筑。

洒以香水,隐以金锤,我能竭诚,工乃用壮。

禅师每夜于筑阶所,恳志诵经,励精行道,众闻天乐,咸嗅异香,喜叹之音,圣凡相半。

至天宝元载,创构材木,肇安相轮。

禅师理会佛心,感通帝梦。

七月十三日,敕内侍赵思侃求诸宝坊,验以所梦。

入寺见塔,礼问禅师,圣梦有孚,法名惟肖。

其日赐钱五十万、绢千匹,助建修也。

则知精一之行,虽先天而不违,纯如之心,当后佛之授记。

替汉明永平之日,大化初流。

我皇天宝之年,宝塔斯建。

同符千古,昭有烈光。

于时道俗景附,檀施山积,庀徒度财,功百其倍矣。

至二载,敕中使杨顺景宣旨,令禅师于花萼楼下迎多宝塔额。

遂总僧事,备法仪,宸眷俯临,额书下降,又赐绢百匹。

圣札飞毫,动云龙之气象。

天文挂塔,驻日月之光辉。

至四载,塔事将就,表请庆斋,归功帝力。

时僧道四部,会逾万人。

有五色云团辅塔顶,众尽瞻睹,莫不崩悦。

大哉观佛之光,利用宾于法王。

禅师谓同学曰:“鹏运沧溟,非云罗之可顿。

心游寂灭,岂爱纲之能加?

精进法门,菩萨以自强不息。

本期同行,复遂宿心。

凿井见泥,去水不远。

钻木未热,得火何阶?

”凡我七僧,聿怀一志,昼夜塔下,诵持法华。

香烟不断,经声递续,炯以为常,没身不替。

自三载,每春秋二时,集同行大德四十九人,行法华三昧。

寻奉恩旨,许为恒式。

前后道场,所感舍利凡三千七十粒。

至六载,欲葬舍利。

预严道场,又降一百八粒。

画普贤变,于笔锋上,联得一十九粒。

莫不圆体自动,浮光莹然。

禅师无我观身,了空求法,先刺血写《法华经》一部、《菩萨戒》一卷、《观普贤行经》一卷,乃取舍利三千粒,盛以石函,兼造自身石影,跪而戴之,同置塔下,表至敬也。

使夫舟迁夜壑,无变度门,劫算墨尘,永垂贞范。

又奉为主上及苍生写《妙法莲华经》一千部、金字三十六部,用镇宝塔。

又写一千部,散施受持。

灵应既多,具如本传。

其载,敕内侍吴怀实,赐金铜香炉,高一丈五尺,奉表陈谢。

手诏批云:“师弘济之愿,感达人天。

庄严之心,义成因果。

则法施财施,信所宜先也。

”主上握至道之灵符,受如来之法印,非禅师大惠超悟,无以感于宸衷。

非主上至圣文明,无以鉴于诚愿。

倬彼宝塔,为章梵宫。

经始之功,真僧是葺。

克成之业,圣主斯崇。

尔其为状也,则岳耸莲披,云垂盖偃。

下欻崛以踊地,上亭盈而媚空,中晻晻其静深,旁赫赫以弘敞。

礝磩承陛,琅玕綷槛。

玉瑱居楹,银黄拂户。

重檐叠于画栱,反宇环其璧珰。

坤灵赑屃以负砌,天祇俨雅而翊户。

或复肩㧝挚鸟,肘擐修蛇,冠盘巨龙,帽抱猛兽。

勃如战色,有奭其容,穷绘事之笔精,选朝英之偈賛。

若乃开扃鐍,窥奥秘,二尊分座,疑对鹫山。

千帙发题,若观龙藏。

金碧炅晃,环佩葳蕤。

至於列三乘,分八部,圣徒翕习,佛事森罗。

方寸千名,盈尺万象。

大身现小,广座能卑。

须弥之容,欻入芥子。

宝盖之状,顿覆三千。

昔衡岳思大禅师,以法华三昧,传悟天台智者,尔来寂寥,罕契真要。

法不可以久废,生我禅师,克嗣其业,继明二祖,相望百年。

夫其法华之教也,开玄关于一念,照圆镜于十方,指阴界为妙门,驱尘劳于法侣。

聚沙能成佛道,合掌已入圣流。

三乘教门,总而归一。

八万法藏,我为最雄。

譬犹满月丽天,萤光列宿。

山王映海,蚁垤群峰。

嗟呼!

三界之沉寐久矣。

佛以法华为木铎,惟我禅师,超然深悟。

其皃也,岳渎之秀,冰雪之姿,果唇贝齿,莲目月面。

望之厉,即之温,睹相未言,而降伏之心,已过半矣。

同行禅师抱玉、飞锡,袭衡台之秘躅,传止观之精义。

或名高帝选,或行密众师,共弘开示之宗,尽契圆常之理。

门人苾萏、如岩、灵悟、净真、真空、法济等,以定慧为文质,以戒忍为刚柔,含朴玉之光辉,等旃檀之围绕。

夫发行者因因,圆则福广。

起因者相相,遣则慧深。

求无为于有为,通解脱于文字。

举事徵理,含毫强名。

偈曰: 佛有妙法,比象莲华,圆顿深入,真净无暇。

慧通法界,福利恒沙。

直至宝所,俱乘大车。

(其一) 于戏上士,发行正勤。

缅想宝塔,思弘胜因。

圆阶已就,层覆初陈。

乃昭帝梦,福应天人。

(其二) 轮奂斯崇,为章净域。

真僧草创,圣主增饰。

中座耽耽,飞檐翼翼。

荐臻灵感,归我帝力。

(其三) 念彼后学,心滞迷封。

昏衢未晓,中道难逢。

常惊夜杌,还惧真龙。

不有禅伯,谁明大宗?

(其四) 大海吞流,崇山纳壤。

教门称顿,慈力能广。

功起聚沙,德成合掌。

开佛知见,法为无上。

(其五) 情尘虽杂,性海无漏。

定养圣胎,染生迷鷇。

断常起缚,空色同谬。

薝蔔现前,馀香何嗅?

(其六) 彤彤法宇,繄我四依。

事该理畅,玉粹金辉。

慧镜无垢,慈灯照微。

空王可托,本愿同归。

(其七) 天宝十一载岁次壬辰。

四月乙丑朔廿二日戊戌建。

敕捡校塔使、正议大夫、行内侍赵思侃,判官、内府丞车冲。

捡校僧义方。

河南史华刻。

大唐中兴颂(含序)

〔元结〕 〔唐〕

天宝十四年,安禄山陷洛阳,明年陷长安。

天子幸蜀,太子即位于灵武。

明年,皇帝移军凤翔,其年复两京。

上皇还京师。

于戏!

前代帝王有盛德大业者,必见于歌颂。

若令歌颂大业,刻之金石,非老于文学,其谁宜为?

颂曰:“噫嘻前朝!

孽臣奸骄,为昏为妖。

边将骋兵,毒乱国经,群生失宁。

大驾南巡,百僚窜身,奉贼称臣。

天将昌唐,繄睨我皇,匹马北方。

独立一呼,千麾万旟,戎卒前驱。

我师其东,储皇抚戎,荡攘群凶。

复服指期,曾不逾时,有国无之。

事有至难,宗庙再安,二圣重欢。

地辟天开,蠲除妖灾,瑞庆大来。

凶徒逆俦,涵濡天休,死生堪羞。

功劳位尊,忠烈名存,泽流子孙。

盛德之兴,山高日升,万福是膺。

能令大君,声容沄沄,不在斯文。

湘江东西,中直浯溪,石崖天齐。

可磨可镌,刋此颂焉,于千万年。

赠樊著作

〔白居易〕 〔唐〕

阳城为谏议,以正事其君。

其手如屈轶,举必指佞臣。

卒使不仁者,不得秉国钧。

元稹为御史,以直立其身。

其心如肺石,动必达穷民。

东川八十家,冤愤一言伸。

刘辟肆乱心,杀人正纷纷。

其嫂曰庾氏,弃绝不为亲。

从史萌逆节,隐心潜负恩。

其佐曰孔戡,舍去不为宾。

凡此士与女,其道天下闻。

常恐国史上,但记凤与麟。

贤者不为名,名彰教乃敦。

每惜若人辈,身死名亦沦。

君为著作郎,职废志空存。

虽有良史才,直笔无所申。

何不自著书,实录彼善人。

编为一家言,以备史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