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荔支二首(其二)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支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黄梅天天都有新鲜的。 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支,我愿意永远都作岭南的人。


注释

荔支:即“荔枝”,兹从《东坡全集·卷二十三·荔支二首》。 罗浮山:在广东博罗、增城、龙门三县交界处,长达百馀公里,峰峦四百多,风景秀丽,为岭南名山。 卢橘:橘的一种,因其色黑,故名(卢,黑色)。但在东坡诗中指枇杷。《冷斋夜话·卷一》载:“东坡诗:‘客来茶罢无所有,卢橘杨梅尚带酸。’张嘉甫曰:‘卢橘何种果类?’答曰:‘枇杷是也。’” 岭南:古代被称为南蛮之地,中原人士闻之生畏,不愿到广东来。 “不妨长作岭南人”句:苏轼被贬到惠州却处之泰然。他爱荔支,也爱南方山水,所以愿意“长作岭南人。”历代咏荔之作甚多,然而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首推这一首诗。不妨,一作“不辞”。


简介

本诗选自《东坡全集·卷二十三·荔支二首(並引)》。 绍圣三年作于惠州,此题下有两首,这里选第二首。岭南两广一带在宋时为蛮荒之地,罪臣多被流放至此。迁客逐臣到这里,往往颇多哀怨嗟叹之辞,而东坡则不然,他在这首七绝中表现出他素有的乐观旷达、随遇而安的精神风貌。



墨池记

〔曾巩〕 〔宋〕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

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

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

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

则学固岂可以少哉!

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

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

」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

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

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馀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秦楼月·芳菲歇

〔向子諲〕 〔宋〕

芳菲歇,故园目断伤心切。

伤心切。

无边烟水,无穷山色。

可堪更近乾龙节,眼中泪尽空啼血。

空啼血。

子规声外,晓风残月。

冬日二首

〔陆游〕 〔宋〕

故里躬耕后,颓龄耄及前。

开门无客至,得句有僧传。

忽忽身如梦,迢迢日似年。

会当乘小雪,夜上剡溪船。

冬日二首

〔陆游〕 〔宋〕

客至惟清坐,真贫不是悭。

援琴排遣闷,合药破除闲。

引鹤时穿屐,逢梅一破颜。

怪来寒彻骨,夜雪冒南山。

临平道中

〔道潜〕 〔宋〕

风蒲猎猎弄轻柔,欲立蜻蜓不自由。

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洲。

食荔支二首(其一)

〔苏轼〕 〔宋〕

丞相祠堂下,将军大树旁。

炎云骈火实,瑞露酌天浆。

烂紫垂先熟,高红挂远扬。

分甘遍铃下,也到黑衣郎。

棋声

〔黄庚〕 〔宋〕

何处仙翁爱手谈,时闻剥啄竹林间。

一枰子玉敲云碎,几度午窗惊梦残。

缓著应知心路远,急围不放耳根闲。

烂柯人去收残局,寂寂空亭石几寒。

酒泉子·长忆观潮

〔潘阆〕 〔宋〕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

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

〔李清照〕 〔宋〕

芳草池塘,绿阴庭院,晚晴寒透窗纱。

玉钩金锁,管是客来唦。

寂寞尊前席上,唯愁海角天涯。

能留否?

酴釄落尽,犹赖有梨花。

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

极目犹龙骄马,流水轻车。

不怕风狂雨骤,恰才称,煮酒笺花。

如今也,不成怀抱,得似旧时那?

长相思

〔欧阳修〕 〔宋〕

花似伊,柳似伊。

花柳青春人别离,低头双泪垂。

长江东,长江西。

两岸鸳鸯两处飞,相逢知几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