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第十四卷·尽心下·第二十三节
齐饥。
陈臻曰:“国人皆以夫子将复为发棠,殆不可复。
” 孟子曰:“是为冯妇也。
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
则之野,有众逐虎。
虎负嵎,莫之敢撄。
望见冯妇,趋而迎之。
冯妇攘臂下车。
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
”
齐饥。
陈臻曰:“国人皆以夫子将复为发棠,殆不可复。
” 孟子曰:“是为冯妇也。
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
则之野,有众逐虎。
虎负嵎,莫之敢撄。
望见冯妇,趋而迎之。
冯妇攘臂下车。
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
”
齐国发生饥荒。陈臻说:“国中的百姓都以为您会再次劝说齐王打开棠邑的粮仓来赈济灾民,恐怕不能再这样做了吧。” 孟子说:“再这样做就成了冯妇了。晋国有个叫冯妇的人,擅长和老虎搏斗,后来成了一个善人。有一次他到野外去,有很多人在追赶一只老虎。老虎背依山险,没有人敢迫近它。他们望见冯妇来了,就赶紧快步上前迎接他。冯妇捋袖伸臂跳下车来,大家见了都很高兴,可是那些士人却在讥笑他。”
发:打开。文中指打开粮仓赈济百姓。棠:地名,在今山东即墨。 冯妇:人名。姓冯,名妇。后以冯妇喻重操旧业的人。 嵎(yú):山势曲折险峻的地方。撄(yīng):迫近,触犯。
孟子曰:“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谓性也。
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礼之于宾主也,知之于贤者也,圣人之于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
”
浩生不害问曰:“乐正子何人也?
” 孟子曰:“善人也,信人也。
” “何谓善?
何谓信?
” 曰:“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乐正子,二之中,四之下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