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太师帖

李太师收晋贤十四帖。

武帝、王戎书若篆籀,谢安格在子敬上。

真宜批帖尾也。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注释

籀(zhòu):汉字的一种字体,因著录于《史籀篇》而得名,又叫大篆(或金文)。原帖中“籀”字写作“榴”形。


简介

宋米芾《李太师帖》。纸本,行书,纵25.8厘米,横31.3厘米。现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该帖约书于元祐二年(1087年)。与《叔晦帖》、《张季明帖》合装为《三帖》一卷,为米芾行书中的精品。项元汴认为米芾此帖书风与王羲之相近。米芾的书法的确得力二王最多。但与二王父子书法又有不同,王羲之法度紧敛古质蕴藉内含;而王献之的笔致则是散朗妍妙,俊逸姿媚。米芾的天资个性于王献之较为相近,所以,米芾的结体,用笔中多可以见王献之的风骨。如本帖即娴熟运用了动静、粗细结合的布置,使其整体得到了完善的对比和呼应。



青玉案·有怀轩车山旧隐

〔王之道〕 〔宋〕

半年不踏轩车路。

仿佛过、长桥去。

贴水行云风送度。

两行高柳,一坡修竹,是我尝游处。

黄鹂休叹青春暮。

出谷迁乔旧家句。

天意从人还许诉。

凝寒和气,沈阴霁色,大旱滂沱雨。

河南张应之东斋

〔梅尧臣〕 〔宋〕

昔我居此时,凿池通竹圃。

池清少游鱼,林浅无栖羽。

至今寒窗风,静送枯荷雨。

雨歇吏人稀,知君独吟苦。

何氏初修族谱序

〔文天祥〕 〔宋〕

予尝旅居江城时,有丰城耆逸何君诞孚。

因予同年,乐安公时,谒于公馆。

时曰:“此吾宗居丰城之叔,月湖先哲同叔之五世孙。

敬持家谱,敢与一言,以示后人。

”余于尚书公忝居,后时系同年。

况其来,乃仁人孝子之意,可无一言以应之?

夫何之姓,韩之讹,皆所封唐。

叔虞之后,支分派别,一而二,二而十、百、千,及其间分徙、继赘、商旅、游宦之不一,时异地殊,不相去属,遂为异宗。

各族之别,然其一本之未所有不同也。

按谱:丰城之何,分于崇仁之月湖,始出于唐令之易于。

盖易于仕唐,为益昌令时,诏下病民莫甚,于曰:“吾敢爱一身,以病万氏哉!

”遂自焚其诏,何之善庆根本于此。

我朝同叔,登名进士,历官刑部尚书,持赠银青光禄大夫。

其善庆发于月湖者,盛矣。

迨理顺赘于石塘,徐遂徙于荣塘,至诞孚继承儒风,卓然乡邑之长者,其善庆迁延于丰城者,远矣。

然世族不可以无谱,世谱不可以诬妄。

是谱之修,真切实确。

自易于至同叔凡十世,远者谨书其相承之次。

自同叔至诞孚凡五世,近者也备书其昭穆之伦。

三世之旁之伯颜分居清江,五世之旁之季良分居乐安,斯时之昭穆不能悉述,惟掇其节要,彼此各书,使互有所考,若然则亲疏不失,恩义自生,仁人孝子之意,流通于其间矣。

呜呼!

世之名门右族,有失祖宗于三五世之后者,反视内顾,岂不痛哉?

今诞孚是举,则上而祖宗之远有所传,下而子孙之方来有所本,谓仁人孝子,庶乎近矣!

是为序。

赐进士弟翰林院修撰吉水文天祥书。

山行

〔叶茵〕 〔宋〕

青山不识我姓字,我亦不识青山名。

飞来白鸟似相识,对我对山三两声。

和通判弟随亨《书感》韵

〔柴望〕 〔宋〕

风沙万里梦堪惊,地老天荒只此情。

世上但知王蠋义,人间惟有伯夷清。

堂前旧燕归何处,花外啼鹃月几更。

莫话凄凉当日事,剑歌泪尽血沾缨。

送范仲讷往合肥三首(其三)

〔姜夔〕 〔宋〕

小帘灯火屡题诗,回首青山失后期。

未老刘郎定重到,烦君说与故人知。

送范仲讷往合肥三首(其一)

〔姜夔〕 〔宋〕

壮志只便鞍马上,客梦长到江淮间。

谁能辛苦运河里,夜与商人争往还。

吴江垂虹亭作

〔米芾〕 〔宋〕

【其一】 断云一片洞庭帆,玉破鲈鱼金破柑。

好作新诗继桑苎,垂虹秋色满东南。

【其二】 泛泛五湖霜气清,漫漫不辨水天形。

何须织女支机石,且戏常娥称客星。

水龙吟·次韵寄别叶尹

〔陈德武〕 〔宋〕

花骢柳外频嘶,使君底事拼人去。

圯桥风月,睢陵桃李,幾回良遇。

我待君来,他催君去,谁留君住。

想尊空北海,诗成东阁,这都是、欢娱处。

宝月才圆又缺,况人生、会难离易。

驭风无计,缩地无術,问天无语。

枯海为炉,赭山为炭,尽烧愁绪。

把一心天地,一家南北,此身堪寄。

青玉案·送无为守张文伯还朝

〔王之道〕 〔宋〕

逢人借问钱塘路,我亦欲、西湖去。

目送兰桡知幾度。

鳌峰浮玉,鲸波飞雪,正是潮来处。

海棠花下春将暮,缓唱新词味佳句。

见说东君曾梦许。

柏台冠豸,金銮视草,便作商岩雨。